第二百零四章 硝烟未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乱世英雄最新章节!
随着攻台作战结束,罗耀武在攻台作战总司令的位置上走马观花般的转了一全,随即被调往沈阳军区,以中将身份出任军区参谋长,全权负责军区的大小事务,并没让人觉得非常意外。
不管怎么说,在此之前,罗耀武兼领的第十五集团军已经进驻沈阳。
因为第三十九集团军,即三十九军已经在此之前回到辽阳,加上驻扎在长春的第十六集团军与驻扎在锦州的第四十集团军,沈阳军区的集团军由之前的两个猛增到四个,总兵力增加了一倍不止。
事实上,能够进驻东北的还不止这四个集团军。
驻扎在保定的第三十八集团军、驻扎在张家口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以及驻扎在潍坊的第二十六集团军都能及时出关,如果驻地在石家庄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以及驻地在开封的第二十集团军能够及时完成重建工作,也有能迅速出关。
也就是说,短期内能够进驻东北的集团军将多达七个,中期能增加到九个。
按照一个集团军拥有三万到五万官兵计算,这就是三十万到四十万的地面部队了,而在六十年前,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也就这个水平。
看似强大,实际上仍然不足以发起一次像模像样的进攻。
要知道,即便在面积小得多的台湾岛上,最初的时候也投入了四个军,打到最后则投入了六个军,如果算上两栖部队与补充兵力,则相当于动用了八个军的兵力。照此计算,要在朝鲜半岛上打一场以进攻为主的战争,怎么也得动员十到十五个集团军,总兵力不能低于五十万。
毫无疑问,这是办不到的。
罗耀武到达沈阳,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第十五集团军。
如果说,在此之前,还没有几个人把黎卫东这个外来汉放在眼里,认为十五军只是匆匆过客,完成整编后就会滚蛋,那么在罗耀武出任军区参谋长之后,再也没人敢小看十五军的官兵,也没人认为十五军只是过来打秋风。
很多黎卫东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罗耀武这里都不是问题。
比如装备问题。
按照新的编制,第十五集团军编内的三个师都将升级为全员重型装甲师,团级部队则全部升级为旅。四十三师仍然是头号王牌,辖有全军唯一的第一二七坦克旅,另外两个旅也是全员装甲旅。四十四师编下的一三零旅为装甲旅、一三一旅为军级独立炮兵旅,一三二旅则是机械化步兵旅。四十五师的一三三旅与一三四旅为机械化步兵旅,新增的一三五旅则为全军唯一的摩托步兵旅。
编制好确定、人员也容易招募,关键是装备能否及时补充到位。
在罗耀武到来之前,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在此之前,黎卫东已经晋升为少将师长,兼集团军参谋长,在罗耀武过来的时候又得到格外提拔,兼任集团军临时司令,但是像他这种临时提拔的将军,在军队里一抓一大把,特别是那些参加了攻台作战的部队,黎卫东又没有全程参与战斗,所以很少有人给他面子。
这不是黎卫东的问题,也不是那些故意刁难他的将军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问题。
在组建一二七坦克旅的时候,按照计划,应该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将三个坦克营的七十四辆99式主战坦克、以及配套的八辆装甲抢修车与一百多部各类野战车辆运送到位,结果坦克与装甲抢修车一辆都没送来,其他车辆也只来了十多台。不是厂家没有发货,而是在运送途中被强行调走,送往石家庄,编入了同样新建的二十七军。
黎卫东想过办法,只是没有让罗耀武出面,结果一直没有搞定。
罗耀武走马上任的第二天,这个看上去非常棘手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不但七十四辆坦克与配套野战车辆悉数到位,而且送来的还是99b、不是之前确认的99a。
当然,这也与刚刚进入委员会,即进入最高决策圈的陈必时有很大的关系。
就算不给罗耀武面子,也得更陈必时面子,谁都知道罗耀武与陈必时是什么关系!
除了装备之外,还有很多因改编产生的问题都在罗耀武到来后得到解决,比如与叶振邦有关的身份问题。
在此之前,他是团参谋,陆军少校。问题是,一三三团变成了一三三旅,而旅参谋的对应军衔至少应该是中校。
提拔一个中校不算什么,可是提拔一个还不到二十一岁、两个月前还中士、已经连续得到数次破格提拔的空降兵,那就有点不正常了。说得不好听一点,就算他的老子是罗耀武也没有理由得到提拔。
要知道,即便在所有参与了攻台作战的部队中,在所有得到战地提拔的军人中,也没有第二个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由中士晋升为少校。
虽然在战时情况下,晋升是奖励手段,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的部队里,晋升关系到津贴待遇、关系到身份地位、也关系到军人最重视的成就,所以晋升成为最好的奖励手段,比如在特种部队里,人人都是军官或者高级士官,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军官与高级士官。但是在作战部队里,随同军衔一起升高的还有对等的职责,特别是在战场上,就算只是一名没有具体职务的军官,也要在必要的时候承担起指挥作战的重任,而这关系到了其他军人的根本利益,甚至会决定很多人的生死存亡。
在罗耀武回来之前,叶振邦就做出了选择。
不是他不想留在旅部,而是他有自知之明。在接受正式培训之前,像他这种只知道在前线拼命作战的军官,留在旅部不会有多少作用。
虽然黎卫东替他做了更好的安排,与其他十多名战时提拔的军官一道前往国防大学接受临时培训,回来后就有机会留在旅部、甚至有机会前往军部担任高级参谋,但是叶振邦没有选择这条路,因为他知道,没有足够厚实的背景,过早进入军队的参谋机构,即便能够获得更大的安全保证,也能更加频繁的接触到高级将领,今后的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甚至一辈子都只能当参谋。
要知道,像罗耀武、陈必时,甚至向薛华毅与黎卫东这些有资格统军作战的将军,都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好多年,对部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之后,始终沿着一把手的路线往上晋升,而沿着参谋路线晋升的,很少有机会成为统帅。
罗耀武回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与以往一样,罗耀武把选择的机会留给了叶振邦,只是承诺,为叶振邦保留那个前往国防大学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并且保证,只要能够回来,还将给出更多的机会,让那些跟随叶振邦作战的军官都能得到培训机会。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比较妥善的安排。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罗耀武在奖赏叶振邦,并且通过奖赏叶振邦,让十五军的老兵知道,军长没有忘记他们,只要奋勇作战,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叶振邦,也能获得军长的奖赏。
按照罗耀武的安排,叶振邦将回到一三三旅,出任九连所在的三营营长。
如此一来,跟随他的诸葛宏彦将出任三营参谋长兼军事指导员、陶安康将出任三营侦察连连长兼警卫排排长。因为整体编制规模扩大,所以甘应明、卢鼎炫、柯良雄等人的职务都得到提升,而伤愈归队的丁浩洋、卜小勇、任侠歌与郭暧红等人也得到了合理安排。叶振邦还想办法把易小春调了过来,至于政治指导员这样的职务,那就不是他能够关心与应该关心的事情了。
九月二十五日,拿到正式任命书之后,叶振邦就去了三营驻地——丹东宽甸灌水镇。
一座离沈阳好几百公里的小城镇。
部队整体靠前部署也是罗耀武的安排,准确的说是在罗耀武到来之前才做的调整,在此之前,三营的驻地就在沈阳郊区。如果不是需要留下来等正式批文的话,叶振邦应该随同大部队一起出发。
不过有诸葛宏彦跟着,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再说了,卢鼎炫就是辽宁人,而且有八分之一的满族血统,听说他有个需要好几杆子才打得到的远房亲戚就住在宽甸县。
不管怎么说,没什么需要让叶振邦操心。
对于这些血里来火里去的老兵,连生死都不在乎,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然,这么说也不对。
前往宽甸的路上,叶振邦的心情就比较沉重。
所有迹象都表明,战争并没有因为大陆军队撤出台岛而结束,而且即将从东南方向扩散到东北方向。见到罗耀武之前,叶振邦就从新闻中听出了问题。当然,他收听的不是国内的广播电台,而是让伤愈归队的郭暧红“翻译”的国外电台。对于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上发生的那些事情,国内新闻总是避重就轻,不会说到要害。
战争会再次爆发吗?
叶振邦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荒谬,战火没有熄灭,只是换个地方燃烧而已。
荒谬归荒谬,他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因为被顶到前面的第十五集团军很有可能再次冲锋陷阵。
朝鲜会成为第二个台海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随着攻台作战结束,罗耀武在攻台作战总司令的位置上走马观花般的转了一全,随即被调往沈阳军区,以中将身份出任军区参谋长,全权负责军区的大小事务,并没让人觉得非常意外。
不管怎么说,在此之前,罗耀武兼领的第十五集团军已经进驻沈阳。
因为第三十九集团军,即三十九军已经在此之前回到辽阳,加上驻扎在长春的第十六集团军与驻扎在锦州的第四十集团军,沈阳军区的集团军由之前的两个猛增到四个,总兵力增加了一倍不止。
事实上,能够进驻东北的还不止这四个集团军。
驻扎在保定的第三十八集团军、驻扎在张家口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以及驻扎在潍坊的第二十六集团军都能及时出关,如果驻地在石家庄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以及驻地在开封的第二十集团军能够及时完成重建工作,也有能迅速出关。
也就是说,短期内能够进驻东北的集团军将多达七个,中期能增加到九个。
按照一个集团军拥有三万到五万官兵计算,这就是三十万到四十万的地面部队了,而在六十年前,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也就这个水平。
看似强大,实际上仍然不足以发起一次像模像样的进攻。
要知道,即便在面积小得多的台湾岛上,最初的时候也投入了四个军,打到最后则投入了六个军,如果算上两栖部队与补充兵力,则相当于动用了八个军的兵力。照此计算,要在朝鲜半岛上打一场以进攻为主的战争,怎么也得动员十到十五个集团军,总兵力不能低于五十万。
毫无疑问,这是办不到的。
罗耀武到达沈阳,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第十五集团军。
如果说,在此之前,还没有几个人把黎卫东这个外来汉放在眼里,认为十五军只是匆匆过客,完成整编后就会滚蛋,那么在罗耀武出任军区参谋长之后,再也没人敢小看十五军的官兵,也没人认为十五军只是过来打秋风。
很多黎卫东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罗耀武这里都不是问题。
比如装备问题。
按照新的编制,第十五集团军编内的三个师都将升级为全员重型装甲师,团级部队则全部升级为旅。四十三师仍然是头号王牌,辖有全军唯一的第一二七坦克旅,另外两个旅也是全员装甲旅。四十四师编下的一三零旅为装甲旅、一三一旅为军级独立炮兵旅,一三二旅则是机械化步兵旅。四十五师的一三三旅与一三四旅为机械化步兵旅,新增的一三五旅则为全军唯一的摩托步兵旅。
编制好确定、人员也容易招募,关键是装备能否及时补充到位。
在罗耀武到来之前,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在此之前,黎卫东已经晋升为少将师长,兼集团军参谋长,在罗耀武过来的时候又得到格外提拔,兼任集团军临时司令,但是像他这种临时提拔的将军,在军队里一抓一大把,特别是那些参加了攻台作战的部队,黎卫东又没有全程参与战斗,所以很少有人给他面子。
这不是黎卫东的问题,也不是那些故意刁难他的将军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问题。
在组建一二七坦克旅的时候,按照计划,应该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将三个坦克营的七十四辆99式主战坦克、以及配套的八辆装甲抢修车与一百多部各类野战车辆运送到位,结果坦克与装甲抢修车一辆都没送来,其他车辆也只来了十多台。不是厂家没有发货,而是在运送途中被强行调走,送往石家庄,编入了同样新建的二十七军。
黎卫东想过办法,只是没有让罗耀武出面,结果一直没有搞定。
罗耀武走马上任的第二天,这个看上去非常棘手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不但七十四辆坦克与配套野战车辆悉数到位,而且送来的还是99b、不是之前确认的99a。
当然,这也与刚刚进入委员会,即进入最高决策圈的陈必时有很大的关系。
就算不给罗耀武面子,也得更陈必时面子,谁都知道罗耀武与陈必时是什么关系!
除了装备之外,还有很多因改编产生的问题都在罗耀武到来后得到解决,比如与叶振邦有关的身份问题。
在此之前,他是团参谋,陆军少校。问题是,一三三团变成了一三三旅,而旅参谋的对应军衔至少应该是中校。
提拔一个中校不算什么,可是提拔一个还不到二十一岁、两个月前还中士、已经连续得到数次破格提拔的空降兵,那就有点不正常了。说得不好听一点,就算他的老子是罗耀武也没有理由得到提拔。
要知道,即便在所有参与了攻台作战的部队中,在所有得到战地提拔的军人中,也没有第二个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由中士晋升为少校。
虽然在战时情况下,晋升是奖励手段,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的部队里,晋升关系到津贴待遇、关系到身份地位、也关系到军人最重视的成就,所以晋升成为最好的奖励手段,比如在特种部队里,人人都是军官或者高级士官,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军官与高级士官。但是在作战部队里,随同军衔一起升高的还有对等的职责,特别是在战场上,就算只是一名没有具体职务的军官,也要在必要的时候承担起指挥作战的重任,而这关系到了其他军人的根本利益,甚至会决定很多人的生死存亡。
在罗耀武回来之前,叶振邦就做出了选择。
不是他不想留在旅部,而是他有自知之明。在接受正式培训之前,像他这种只知道在前线拼命作战的军官,留在旅部不会有多少作用。
虽然黎卫东替他做了更好的安排,与其他十多名战时提拔的军官一道前往国防大学接受临时培训,回来后就有机会留在旅部、甚至有机会前往军部担任高级参谋,但是叶振邦没有选择这条路,因为他知道,没有足够厚实的背景,过早进入军队的参谋机构,即便能够获得更大的安全保证,也能更加频繁的接触到高级将领,今后的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甚至一辈子都只能当参谋。
要知道,像罗耀武、陈必时,甚至向薛华毅与黎卫东这些有资格统军作战的将军,都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好多年,对部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之后,始终沿着一把手的路线往上晋升,而沿着参谋路线晋升的,很少有机会成为统帅。
罗耀武回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与以往一样,罗耀武把选择的机会留给了叶振邦,只是承诺,为叶振邦保留那个前往国防大学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并且保证,只要能够回来,还将给出更多的机会,让那些跟随叶振邦作战的军官都能得到培训机会。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比较妥善的安排。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罗耀武在奖赏叶振邦,并且通过奖赏叶振邦,让十五军的老兵知道,军长没有忘记他们,只要奋勇作战,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叶振邦,也能获得军长的奖赏。
按照罗耀武的安排,叶振邦将回到一三三旅,出任九连所在的三营营长。
如此一来,跟随他的诸葛宏彦将出任三营参谋长兼军事指导员、陶安康将出任三营侦察连连长兼警卫排排长。因为整体编制规模扩大,所以甘应明、卢鼎炫、柯良雄等人的职务都得到提升,而伤愈归队的丁浩洋、卜小勇、任侠歌与郭暧红等人也得到了合理安排。叶振邦还想办法把易小春调了过来,至于政治指导员这样的职务,那就不是他能够关心与应该关心的事情了。
九月二十五日,拿到正式任命书之后,叶振邦就去了三营驻地——丹东宽甸灌水镇。
一座离沈阳好几百公里的小城镇。
部队整体靠前部署也是罗耀武的安排,准确的说是在罗耀武到来之前才做的调整,在此之前,三营的驻地就在沈阳郊区。如果不是需要留下来等正式批文的话,叶振邦应该随同大部队一起出发。
不过有诸葛宏彦跟着,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再说了,卢鼎炫就是辽宁人,而且有八分之一的满族血统,听说他有个需要好几杆子才打得到的远房亲戚就住在宽甸县。
不管怎么说,没什么需要让叶振邦操心。
对于这些血里来火里去的老兵,连生死都不在乎,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然,这么说也不对。
前往宽甸的路上,叶振邦的心情就比较沉重。
所有迹象都表明,战争并没有因为大陆军队撤出台岛而结束,而且即将从东南方向扩散到东北方向。见到罗耀武之前,叶振邦就从新闻中听出了问题。当然,他收听的不是国内的广播电台,而是让伤愈归队的郭暧红“翻译”的国外电台。对于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上发生的那些事情,国内新闻总是避重就轻,不会说到要害。
战争会再次爆发吗?
叶振邦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荒谬,战火没有熄灭,只是换个地方燃烧而已。
荒谬归荒谬,他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因为被顶到前面的第十五集团军很有可能再次冲锋陷阵。
朝鲜会成为第二个台海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