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文化侵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越沧海最新章节!
在宴席的最后,藤原道三在向钱惟昱陈述了遣唐使兴废始末之后,还是委婉地表达了“不与唐土之间发生外交往来,不过是僧侣和中央朝廷清贵们的意思,在西国地方,武家、豪族和实权的国司那里,对唐土尤其是吴越来的商团使节还是非常欢迎的”这样一番意思。
说白了,这也是地方实权派的一种表态。日本朝廷注重的是大义名分,地方实权派注重的是实际经济利益。尤其是西国地方的九州、四国两岛和本州岛西端的周防、长州等地。因为靠近朝鲜,又有来自唐土的贸易,本就是对外贸易开放政策的受益地区。或许关东那些穷地方的山猴子不喜欢开关,但是西国西方的实权派是肯定喜欢的。
所以,宴席的最后阶段就“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结束了,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中日贸易和外交关系等话题交换了意见。钱惟昱表示会继续坚持对日贸易全年不中断的原则不改变,吴越的商船队会每年四季持续不断地为日本人民带来他们急需的奢侈品和其他祸害日本人艰苦朴素优良传统的物资”。
一顿饭,吃掉了钱惟昱三百匹湖丝绸缎的贺礼。不过换来了不少有用的消息,也和筑前地方的势力进一步结交好了关系,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的。
后面的三天里,船队呆在博多津安静的出货,筑前国的各个座商都在国司的要求下尽快腾出资金来进货。同时因为这波船队规模太大,当地的日本商人暂时也筹不出那么多银钱来进货。为了加快这个进度,不耽误更多的时间,钱惟昱还指示蒋洁茹和蒋正明发明了“期货契约”的交货方式——
也就是把有头面、有实力并且有筑前国司担保的几家当地日本豪商召集起来,给他们一个赊购吴越船队带来的货物的特权限额。只要签下认购契约,吴越一方就可以给他们按照一成的利息赊欠货款两个月。
他们进了货之后,只要及时运往各处出货,筹够了钱,或者是弄够了吴越船队返航时需要进的日本国产货——比如武士刀、玳瑁工艺品、折扇、粗选之后的铜矿锭、银矿锭、硝石硫磺等物资——然后在博多津的座商仓库里囤积好,等到吴越人最终回国的时候一并交割清账。
钱惟昱的这个贸易创举着实让蒋洁茹刮目相看了一番——当然,赊账购货原本早就是有的,只不过原本这个时代的海商还没有发明出诸如联保担保和政府担保之类的契约形式,也缺乏实力后盾来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罢了。
因为新的贸易举措,日本商人认购货物的筹资难度低了很多,虽然有一成的赊账利息,不过却可以让他们比原本的进货本钱进更多的货,也算是一个利好。短短三天时间,超过十艘吴越海船的大宗货物都被认购了出去。吴越人主要是优先抛售雪盐、相对低质的粗绸、下等的茶叶等占地大、分量重的货物,而把细软精贵的主要留着日后进京再卖。
当然,除了普通货品之外,钱惟昱也不忘交代蒋洁茹和蒋正明适当放出一部分四书五经、《贞观政要》之类日本人比较重视的儒家书籍、《妙法莲华经》等日本人惯常信仰的天台宗佛教经典,再加上把他自己的诗词文集《沧浪集》混在里面一起搭售。
卖书的活计,如今吴越人用活字印刷术在国内的售价也有两百文钱一卷上下。再加上日本人这个时代连雕版印刷术都还不存在,只有手抄书籍。所以按理说越海而来的书籍应该卖得更贵。但是实际上,钱惟昱根本没指望着这些书来赚钱。
在他看来,先用日本人急需的热门书籍低价铺路,打开日本人从吴越人这里购书的消费习惯。然后再把吴越人重点推荐的私货夹带其间,才能更好地形成文化上的入侵和思想上的统治。
再加上,如今这个年代,日语的书面发展还停留在“万叶假名”阶段,远没有趋于完善,大部分日语和汉语只是发音上不同,在句法和文字上依然还是一一对应的。如果纯汉文的书籍大量涌入的话,也可以让更多的日本文化人习惯使用汉语。
所谓的“万叶假名”,是日语假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假名的起源阶段。其最初的出现,约摸是在9世纪初、日本人停止派出遣唐使为止,渐渐开始发展的一种注音用字迹。比如日语里发相当于后世汉语拼音“a”这个音的假名“あ”,就是从汉字“安”借形借过去的。发拼音“yi”对应音的假名“い”,则是从汉字“以”的字形借鉴过去的。
“万叶假名”出现至钱惟昱的时代,约摸也就一百年出头的样子。因为古代日本的文盲率较高,又没有印刷术帮助书籍降价扫盲,所以如今也还没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如果钱惟昱有心把日本人扭转汉化过来,还是颇有希望的。
而且,这几天里,钱惟昱和藤原道三以及其他筑前国当地的日本读书人稍微接触了一番,才发现一个搞笑的事实:原来,在“万叶假名”发明的初期,那些日本僧人们确实是“a”这个音就标标准准地写作“安”,“yi”也规规矩矩写成“以”。
之所以后后续那么多简笔的假名写法出现,完全是因为日本人完全没有印刷术、所有书籍都靠手抄。为了减少手抄书的工作量、让书籍更容易普及、文盲率降低,朝廷这才让一代代的斋院(贺茂斋院,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昭文馆、国史馆之类的机构)文臣们致力于简化假名的写法。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钱惟昱甚至产生了在日本开印书作坊的冲动——如果这个时代日本的书籍价格一下子跳水个九成以上,让所有日本抄书人都失业的话,是不是有可能从此阻断日语作为一门独立的书面语继续发展下去呢?
本着这个想法,钱惟昱命令蒋洁茹把所有书籍按照80文钱一卷的成本价抛售,立刻引来了日本商人们的疯抢。甚至于后来都有吴越船队当中的商人私自伪装成日本人或者请托日本人购入——因为这个价钱,他们就是运回国内都有得赚一倍以上的利润!
当然,钱惟昱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不得不稍微把书价抬高一些,抬到100~120文一本,一来是避免自己人钻空子倒回国内去。二来则是出台了限购手段——来买书的商人必须是在国司那里注册登记过的大商户,如果是散户来买的话,每本书只许买一册,也就是只能供自己读书,而不能规模倒卖。这些举措实施后,才算是压制住了巨利诱惑带来的投机。
在钱惟昱把书带来之前,日本本土因为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这些人的劳动力自然金贵。一本手抄书,动辄好几贯钱的价钱;如果是流传不广的“奥义秘籍”,那就更不用说了,几十贯都有可能。
而此前的吴越和晚唐时期的商人,虽然有带来一些雕版书籍,比之日本人的手抄书固然是便宜了好多倍,但是因为国内就要将近一贯钱一本,再加上海运的成本和海商追求的高利润;一本书平均也要两贯多到三贯。
现在钱惟昱开出的书价是100文,也就是相当于砍掉了九成五的书价!这能不让日本读书人疯狂么!原本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所知道的唐土诗人文豪,也就仅限于白乐天、元微之而已——
在钱惟昱来到日本之前的20多年,约摸中原是后唐末年的日后,日本名士大江维时编纂了一本在日本界影响力最大的汉诗诗集《千载佳句》,共收录中日两国历代诗人的名篇1100多首。其中白居易一人的诗作就占了530多首,相当于全书的一半篇幅,元稹的差一些,也占了将近两成。可见这个年代,日本人只认这少数几个晚唐大文豪。
如今,托廉价倾销书籍之福。钱惟昱自己的《沧浪集》也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售完了三千多卷。考虑到这个时代日本全国也就七百万人口、一百三五十万户的规模,再考虑到日本的文盲率。这个销售数额已经足够让日本将近两成的识字人口被自己的诗词文集给覆盖到了。
三天之后,当吴越船队把货物都倒腾出去、重新启航经关门海峡走濑户内海直航摄津的时候。至少在筑前国内,大部分的贵族读书人都已经会背诵那么两三首钱惟昱的“明月几时有”或者“沧海寄余生”了,而且这股风潮也会以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极限,尽量往东蔓延。
而在藤原道三和藤原栋世的运作之下,吴越船队此前在壹歧岛受到藤原纯友余孽海盗袭击、出于“正当防卫”才出手剿灭海盗的英勇事迹也已经在北九州地区广为流传了。
另有一队代表着筑前国国司上洛朝觐的使者,比钱惟昱的船队更先两天赶赴京都,提前向朝中的天皇和关白禀报在北九州外海发生的外国商团使节和海盗发生交战的情况,为钱惟昱预作铺垫。
于是乎,钱惟昱还没进京都,在畿内之地,已经开始悄悄流传他的各种说法:有个文采风流非比寻常、而且允文允武、拥有可以将作为朝廷大患的藤原纯友残党海盗弹指即灭的强大兵法修为的唐土王爷,准备进京拜见陛下和关白,同时和延历寺的高僧们交换‘会昌法难’之后在唐土失落的一些典籍。
在宴席的最后,藤原道三在向钱惟昱陈述了遣唐使兴废始末之后,还是委婉地表达了“不与唐土之间发生外交往来,不过是僧侣和中央朝廷清贵们的意思,在西国地方,武家、豪族和实权的国司那里,对唐土尤其是吴越来的商团使节还是非常欢迎的”这样一番意思。
说白了,这也是地方实权派的一种表态。日本朝廷注重的是大义名分,地方实权派注重的是实际经济利益。尤其是西国地方的九州、四国两岛和本州岛西端的周防、长州等地。因为靠近朝鲜,又有来自唐土的贸易,本就是对外贸易开放政策的受益地区。或许关东那些穷地方的山猴子不喜欢开关,但是西国西方的实权派是肯定喜欢的。
所以,宴席的最后阶段就“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结束了,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中日贸易和外交关系等话题交换了意见。钱惟昱表示会继续坚持对日贸易全年不中断的原则不改变,吴越的商船队会每年四季持续不断地为日本人民带来他们急需的奢侈品和其他祸害日本人艰苦朴素优良传统的物资”。
一顿饭,吃掉了钱惟昱三百匹湖丝绸缎的贺礼。不过换来了不少有用的消息,也和筑前地方的势力进一步结交好了关系,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的。
后面的三天里,船队呆在博多津安静的出货,筑前国的各个座商都在国司的要求下尽快腾出资金来进货。同时因为这波船队规模太大,当地的日本商人暂时也筹不出那么多银钱来进货。为了加快这个进度,不耽误更多的时间,钱惟昱还指示蒋洁茹和蒋正明发明了“期货契约”的交货方式——
也就是把有头面、有实力并且有筑前国司担保的几家当地日本豪商召集起来,给他们一个赊购吴越船队带来的货物的特权限额。只要签下认购契约,吴越一方就可以给他们按照一成的利息赊欠货款两个月。
他们进了货之后,只要及时运往各处出货,筹够了钱,或者是弄够了吴越船队返航时需要进的日本国产货——比如武士刀、玳瑁工艺品、折扇、粗选之后的铜矿锭、银矿锭、硝石硫磺等物资——然后在博多津的座商仓库里囤积好,等到吴越人最终回国的时候一并交割清账。
钱惟昱的这个贸易创举着实让蒋洁茹刮目相看了一番——当然,赊账购货原本早就是有的,只不过原本这个时代的海商还没有发明出诸如联保担保和政府担保之类的契约形式,也缺乏实力后盾来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罢了。
因为新的贸易举措,日本商人认购货物的筹资难度低了很多,虽然有一成的赊账利息,不过却可以让他们比原本的进货本钱进更多的货,也算是一个利好。短短三天时间,超过十艘吴越海船的大宗货物都被认购了出去。吴越人主要是优先抛售雪盐、相对低质的粗绸、下等的茶叶等占地大、分量重的货物,而把细软精贵的主要留着日后进京再卖。
当然,除了普通货品之外,钱惟昱也不忘交代蒋洁茹和蒋正明适当放出一部分四书五经、《贞观政要》之类日本人比较重视的儒家书籍、《妙法莲华经》等日本人惯常信仰的天台宗佛教经典,再加上把他自己的诗词文集《沧浪集》混在里面一起搭售。
卖书的活计,如今吴越人用活字印刷术在国内的售价也有两百文钱一卷上下。再加上日本人这个时代连雕版印刷术都还不存在,只有手抄书籍。所以按理说越海而来的书籍应该卖得更贵。但是实际上,钱惟昱根本没指望着这些书来赚钱。
在他看来,先用日本人急需的热门书籍低价铺路,打开日本人从吴越人这里购书的消费习惯。然后再把吴越人重点推荐的私货夹带其间,才能更好地形成文化上的入侵和思想上的统治。
再加上,如今这个年代,日语的书面发展还停留在“万叶假名”阶段,远没有趋于完善,大部分日语和汉语只是发音上不同,在句法和文字上依然还是一一对应的。如果纯汉文的书籍大量涌入的话,也可以让更多的日本文化人习惯使用汉语。
所谓的“万叶假名”,是日语假名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假名的起源阶段。其最初的出现,约摸是在9世纪初、日本人停止派出遣唐使为止,渐渐开始发展的一种注音用字迹。比如日语里发相当于后世汉语拼音“a”这个音的假名“あ”,就是从汉字“安”借形借过去的。发拼音“yi”对应音的假名“い”,则是从汉字“以”的字形借鉴过去的。
“万叶假名”出现至钱惟昱的时代,约摸也就一百年出头的样子。因为古代日本的文盲率较高,又没有印刷术帮助书籍降价扫盲,所以如今也还没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如果钱惟昱有心把日本人扭转汉化过来,还是颇有希望的。
而且,这几天里,钱惟昱和藤原道三以及其他筑前国当地的日本读书人稍微接触了一番,才发现一个搞笑的事实:原来,在“万叶假名”发明的初期,那些日本僧人们确实是“a”这个音就标标准准地写作“安”,“yi”也规规矩矩写成“以”。
之所以后后续那么多简笔的假名写法出现,完全是因为日本人完全没有印刷术、所有书籍都靠手抄。为了减少手抄书的工作量、让书籍更容易普及、文盲率降低,朝廷这才让一代代的斋院(贺茂斋院,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昭文馆、国史馆之类的机构)文臣们致力于简化假名的写法。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钱惟昱甚至产生了在日本开印书作坊的冲动——如果这个时代日本的书籍价格一下子跳水个九成以上,让所有日本抄书人都失业的话,是不是有可能从此阻断日语作为一门独立的书面语继续发展下去呢?
本着这个想法,钱惟昱命令蒋洁茹把所有书籍按照80文钱一卷的成本价抛售,立刻引来了日本商人们的疯抢。甚至于后来都有吴越船队当中的商人私自伪装成日本人或者请托日本人购入——因为这个价钱,他们就是运回国内都有得赚一倍以上的利润!
当然,钱惟昱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不得不稍微把书价抬高一些,抬到100~120文一本,一来是避免自己人钻空子倒回国内去。二来则是出台了限购手段——来买书的商人必须是在国司那里注册登记过的大商户,如果是散户来买的话,每本书只许买一册,也就是只能供自己读书,而不能规模倒卖。这些举措实施后,才算是压制住了巨利诱惑带来的投机。
在钱惟昱把书带来之前,日本本土因为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这些人的劳动力自然金贵。一本手抄书,动辄好几贯钱的价钱;如果是流传不广的“奥义秘籍”,那就更不用说了,几十贯都有可能。
而此前的吴越和晚唐时期的商人,虽然有带来一些雕版书籍,比之日本人的手抄书固然是便宜了好多倍,但是因为国内就要将近一贯钱一本,再加上海运的成本和海商追求的高利润;一本书平均也要两贯多到三贯。
现在钱惟昱开出的书价是100文,也就是相当于砍掉了九成五的书价!这能不让日本读书人疯狂么!原本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所知道的唐土诗人文豪,也就仅限于白乐天、元微之而已——
在钱惟昱来到日本之前的20多年,约摸中原是后唐末年的日后,日本名士大江维时编纂了一本在日本界影响力最大的汉诗诗集《千载佳句》,共收录中日两国历代诗人的名篇1100多首。其中白居易一人的诗作就占了530多首,相当于全书的一半篇幅,元稹的差一些,也占了将近两成。可见这个年代,日本人只认这少数几个晚唐大文豪。
如今,托廉价倾销书籍之福。钱惟昱自己的《沧浪集》也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售完了三千多卷。考虑到这个时代日本全国也就七百万人口、一百三五十万户的规模,再考虑到日本的文盲率。这个销售数额已经足够让日本将近两成的识字人口被自己的诗词文集给覆盖到了。
三天之后,当吴越船队把货物都倒腾出去、重新启航经关门海峡走濑户内海直航摄津的时候。至少在筑前国内,大部分的贵族读书人都已经会背诵那么两三首钱惟昱的“明月几时有”或者“沧海寄余生”了,而且这股风潮也会以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极限,尽量往东蔓延。
而在藤原道三和藤原栋世的运作之下,吴越船队此前在壹歧岛受到藤原纯友余孽海盗袭击、出于“正当防卫”才出手剿灭海盗的英勇事迹也已经在北九州地区广为流传了。
另有一队代表着筑前国国司上洛朝觐的使者,比钱惟昱的船队更先两天赶赴京都,提前向朝中的天皇和关白禀报在北九州外海发生的外国商团使节和海盗发生交战的情况,为钱惟昱预作铺垫。
于是乎,钱惟昱还没进京都,在畿内之地,已经开始悄悄流传他的各种说法:有个文采风流非比寻常、而且允文允武、拥有可以将作为朝廷大患的藤原纯友残党海盗弹指即灭的强大兵法修为的唐土王爷,准备进京拜见陛下和关白,同时和延历寺的高僧们交换‘会昌法难’之后在唐土失落的一些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