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新军见闻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越沧海最新章节!
时间走入了建隆元年三月。
自从正月底的时候,钱惟昱虚与委蛇接受了北宋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头衔,并且开始以“守备东南、清靖地方”为借口制定扩军计划,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若是按照往常的扩军招募规划。要想筹集数万人的大军,却不依赖强行拉壮丁之类不人道却高效地手段的话;那么单单凭借以钱粮军饷引诱百姓从军吃粮,无疑是一件见效比较慢的事情。但是同样一件事情,挪到了吴越国的国情之下,却显得水到渠成。
吴越国已经有一批成熟的、有过多年工程兵经验的穷苦失地人口,在政府雇佣的环境下服役数年,纵然这些人还没有精湛的军事技艺,却至少已经有了不错的体格和纪律性,犹如一张白纸的军事素质正好避免了染上老兵油子的痞气油滑,适合灌输新的军事素养。
杭州、越州都是富庶繁华之地,人有钱了自然会胆怯惜命,不复好勇斗狠之态,所以吴越国新扩军的基地便设在了南边一些的偏僻山区小县。最终,钱惟昱挑中的新军练兵基地就设在了越州南部临近婺州的山区县城诸暨。
这座小县原本也就不到两万户的民户,自从大王规划新军之后,几乎成为了一个大工地,原本缺乏开发的山区坡地都被开出来,略微平整后成为一片片的营地,外围的奢侈物资自然是绝对不会流入这里的,而军械粮秣、衣甲布匹倒是供给不缺,全靠政府采购支持。
……
吴良和自己手下的一干弟兄们,跟着从撩浅军调来的其他一批人马,浑浑噩噩地在诸暨城北大营外取齐、验明身份,随后被安排到了一个夯土坯子的新屋内住下,便算是有了一个“亲从都新丁”的身份了。来之前,他们原本是在严州的“千岛湖”政府工程上干活修筑水坝堤防,接到命令后便靠着两条腿、几袋干粮,自行徒步行军了七八天赶来这越州、婺州交界的诸暨大营。
这两年“千岛湖”的工程也已经完成了七八成的量了,政府投入的“撩浅军”、“发丘营”等工程兵部队,乃至临时雇佣劳工也逐渐少了下来,正好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往军队里投入。
这里的营房也就是夯土架了个木架子顶,下头大通铺,比起帐篷宿营唯一好处就是有了土墙,外加挖了排水壕沟罢了。毕竟是要常年住着的,若是完全和野外宿营相若,住久了就容易出流行传染病了。当下吴良正在拾掇着自己为数不多的铺盖行礼,却听到旁边一个声音过来悄悄问道:
“吴头儿,话说为啥子是俺们这些人被拉来从军呢,吴头儿你当初在撩浅军好歹还管百来号人,如今来了这儿只得一个什将。真是不值啊。”
吴良抬头一看,却是和自己一起被征发来当大头兵的梁满仓,原本在撩浅军里是自己手下一个工程兵的队正,年轻,有眼色,又肯卖力气,这才在年纪小小的情况下就当上了队正。只可惜,如今被征发到亲从都里当兵后,就直接一撸到底从大头兵做起了,怪道是心有怨言。吴良放下行李,一拳头轻轻砸在梁满仓肩膀上,教训道:
“虽说降了级,这亲从都可是大王嫡系;当个大头兵军饷比原来在撩浅军里扛力气活当个队长还钱多,还不美得你!这亲从都扩军后的军官,听说大多也都是当初‘镇海新军’时候就跟着大王出生入死六七年了的老兄弟提拔起来当的,咱这些刀头上打滚的资历都没有的,能够要你花几年时间刮练,便是不错的了。
某从家父那里听来,这次从撩浅军发丘营选人从军,也是一来看力气、纪律,二来看年纪。身体底子不行的不要;年纪过了二十五岁的,除了个别有潜力当军官平调的,其他基本都不要;大部分人普遍也就二十岁以下,最小的还有十四五岁的——就算此前只在撩浅军里扛了一两年活儿的,如今若是十四岁,那还不得十二岁就出来挣命糊口的苦哈哈了。”
梁满仓被吴良这么一说,便不好意思起来,连忙没口子称道:“要我说呢,原来都是要年轻力壮的。年纪小的人,有几个和吴头儿这般二十不到就当到管着百来人的地位的。原本都只是苦哈哈,自然是没什么怨言了。”
吴良被梁满仓这么一说,倒是不好接口——他之所以能二十岁不到就在撩浅军内管上百人,也是因为他爹吴良是撩浅军内一个都虞侯,当初用火药炸山修水利、乃至去日本开银山都是立了功的,大王恩典,准父荫让儿子额外提拔一级。加上吴良自己也身强力壮又有点小组织能耐,才在一年多前做到相当于撩浅军‘都头’的程度。除了这些少数人之外,大部分此番调来亲从都当兵的都是从最底的基层做起。
略微停顿了一下,吴良寻个话头岔开刚才的话题,说道:“你道此番多招募少年人从军多是为了年富力强么?听说还要全军都一边操练战技战法,一边使人教授读书认字呢,虽然不曾要求人人都当秀才,至少当兵的也要读《千字文》识上千儿八百字的、懂得日常战技的排练所需和新式器械的操练。年纪大的人,再从头读书识字就慢了。”
“啥?当兵还要识字?这是哪门子道理?普天之下也不曾听说过啊。”
“小声点儿!不然你以为家父干嘛让某来这里。所谓识字也不求多,无非是更好地操练所需,顺带着教一些忠君爱国,为大元帅效死的道理罢了。这事儿不好多说,大略知道就是了,朝廷也不会指望着当兵的认字儿太多的,够用就行。咱大王能够编出《汉和字典》,让读音认字的法门简便了数倍,这些年乡间读书识字的童子也比五年前多了许多。哪怕贫穷农户人家,十户人家总能找出一两个学识字的。当兵的要是都不识字,那不是连贫农都不如了么。”
“这倒说的也是,俺当初也是十岁就从淮南寿州跟着流民混过来的,那时年纪大些的都被安置到海外垦荒了,俺全家都被周人杀了或是抢光了粮饿死了,又不肯被人收养。幸好那时候平南军的十王爷修赣江,俺十一岁便到工地上挣命;五年之后偶然寻访见到几个当年逃难时同龄的少年人,居然有两个都已经认字了——当初淮南大乱逃过江的时候,还不是一样的赤贫。”
两人说着,便在那里不胜唏嘘,忆苦思甜起来。
“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道理钱惟昱还是知道的。很显然,对于提升军队的素质、让士兵更好地掌握技战术水平、提高组织纪律性,稍微读点书认点字还是很有用的。至少这样的军队才有可能如同近代化的德军那样成为号令严明划一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蒙古鞑子那种中古时代全凭野性好勇斗狠的兽类。不过认字的数量,也就仅限于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看得懂军情和号令,外加灌输忠于大元帅的理念、适度洗脑就够了。有了假名拼音,再加上只要求读得熟练,不要求写得熟练,那么认一千个字估计也就两年的业余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
吴良和梁满仓和那些严州撩浅军的人在诸暨大营混摸了两三日,陆陆续续又有一些江西兵和福建兵新人赶来。略略计点了一番,怕是严州撩浅军而来的就有不下一万多人,江西兵足有两万规模,福建兵也有万把人。基本上各镇募兵多少都是和此前的工役规模多少密切相关的。两广那边因为这些年归化蛮夷、修邕江、大规模兴修水利搞桑基塘,怕是所能募得的人就更多了。只是两广路途遥远,至今都还没有编好的粤勇来报道。
三月月中,诸暨大营的劳工就已经聚集了七万人之众了,大营规模几乎都扩充到了比诸暨县城差不多大小。一群原来老本行就是开山架桥、修堤筑坝的壮汉还没开始军事训练,倒是又做了一把土工作业,营建不休。
眼看着凑起了人手,今年募集到位的7万役工便被都编入了亲从都,把亲从都从三万人一下子扩充到了十万人。三月二十这天,这些新兵们第一次见到了他们的主帅林仁肇。林都帅在大校场上把人马都集中起来,视察了一次军纪队列,随后花了几天把原本的三万亲从都老兵打散填充进来,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实现以老带新的混编。
原本钱惟昱从镇海新军时代就刮练的一万人马,如今也都从军*年了,大多数人都有三旬上下年纪,最年轻的也有二十五六。编入如今扩军后亲从都的也有七八千人,这些人几乎个个都是几层军官了,混得最烂至不济都有一个队副,也算是兑现了钱惟昱昔年对于那些对自己死忠之人的上升通道规划。
吴良因为自己是保住了什将的位置,上头也不会把老兵派给他手下伏低做小,故而一个队的二十来号人都是原本撩浅军来的人。眼见着旁边的队伍混入亲从都的老兵之后全体精气神马上就不是一个样了,他们这些纯新兵蛋子也就只有暗暗努力,争取不被人鄙视。
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是亲从都的老兵们,虽然被打散了编制扩充进新军中,在装备等级上依然和那些新人是截然不同的——三万亲从都至少都有铁甲在身。就算没有全套,一顶钢板锻造的头盔、胸口一面一尺多见方、弧形曲面的锻钢胸甲还是少不了的。而新人们如今只是身着棉甲或者换下来的旧皮甲,据说只有军中操练比武过关了才能换装。如此奢侈的竞技,自然也让新军刮练的积极性被煽动了起来。
时间走入了建隆元年三月。
自从正月底的时候,钱惟昱虚与委蛇接受了北宋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头衔,并且开始以“守备东南、清靖地方”为借口制定扩军计划,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若是按照往常的扩军招募规划。要想筹集数万人的大军,却不依赖强行拉壮丁之类不人道却高效地手段的话;那么单单凭借以钱粮军饷引诱百姓从军吃粮,无疑是一件见效比较慢的事情。但是同样一件事情,挪到了吴越国的国情之下,却显得水到渠成。
吴越国已经有一批成熟的、有过多年工程兵经验的穷苦失地人口,在政府雇佣的环境下服役数年,纵然这些人还没有精湛的军事技艺,却至少已经有了不错的体格和纪律性,犹如一张白纸的军事素质正好避免了染上老兵油子的痞气油滑,适合灌输新的军事素养。
杭州、越州都是富庶繁华之地,人有钱了自然会胆怯惜命,不复好勇斗狠之态,所以吴越国新扩军的基地便设在了南边一些的偏僻山区小县。最终,钱惟昱挑中的新军练兵基地就设在了越州南部临近婺州的山区县城诸暨。
这座小县原本也就不到两万户的民户,自从大王规划新军之后,几乎成为了一个大工地,原本缺乏开发的山区坡地都被开出来,略微平整后成为一片片的营地,外围的奢侈物资自然是绝对不会流入这里的,而军械粮秣、衣甲布匹倒是供给不缺,全靠政府采购支持。
……
吴良和自己手下的一干弟兄们,跟着从撩浅军调来的其他一批人马,浑浑噩噩地在诸暨城北大营外取齐、验明身份,随后被安排到了一个夯土坯子的新屋内住下,便算是有了一个“亲从都新丁”的身份了。来之前,他们原本是在严州的“千岛湖”政府工程上干活修筑水坝堤防,接到命令后便靠着两条腿、几袋干粮,自行徒步行军了七八天赶来这越州、婺州交界的诸暨大营。
这两年“千岛湖”的工程也已经完成了七八成的量了,政府投入的“撩浅军”、“发丘营”等工程兵部队,乃至临时雇佣劳工也逐渐少了下来,正好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往军队里投入。
这里的营房也就是夯土架了个木架子顶,下头大通铺,比起帐篷宿营唯一好处就是有了土墙,外加挖了排水壕沟罢了。毕竟是要常年住着的,若是完全和野外宿营相若,住久了就容易出流行传染病了。当下吴良正在拾掇着自己为数不多的铺盖行礼,却听到旁边一个声音过来悄悄问道:
“吴头儿,话说为啥子是俺们这些人被拉来从军呢,吴头儿你当初在撩浅军好歹还管百来号人,如今来了这儿只得一个什将。真是不值啊。”
吴良抬头一看,却是和自己一起被征发来当大头兵的梁满仓,原本在撩浅军里是自己手下一个工程兵的队正,年轻,有眼色,又肯卖力气,这才在年纪小小的情况下就当上了队正。只可惜,如今被征发到亲从都里当兵后,就直接一撸到底从大头兵做起了,怪道是心有怨言。吴良放下行李,一拳头轻轻砸在梁满仓肩膀上,教训道:
“虽说降了级,这亲从都可是大王嫡系;当个大头兵军饷比原来在撩浅军里扛力气活当个队长还钱多,还不美得你!这亲从都扩军后的军官,听说大多也都是当初‘镇海新军’时候就跟着大王出生入死六七年了的老兄弟提拔起来当的,咱这些刀头上打滚的资历都没有的,能够要你花几年时间刮练,便是不错的了。
某从家父那里听来,这次从撩浅军发丘营选人从军,也是一来看力气、纪律,二来看年纪。身体底子不行的不要;年纪过了二十五岁的,除了个别有潜力当军官平调的,其他基本都不要;大部分人普遍也就二十岁以下,最小的还有十四五岁的——就算此前只在撩浅军里扛了一两年活儿的,如今若是十四岁,那还不得十二岁就出来挣命糊口的苦哈哈了。”
梁满仓被吴良这么一说,便不好意思起来,连忙没口子称道:“要我说呢,原来都是要年轻力壮的。年纪小的人,有几个和吴头儿这般二十不到就当到管着百来人的地位的。原本都只是苦哈哈,自然是没什么怨言了。”
吴良被梁满仓这么一说,倒是不好接口——他之所以能二十岁不到就在撩浅军内管上百人,也是因为他爹吴良是撩浅军内一个都虞侯,当初用火药炸山修水利、乃至去日本开银山都是立了功的,大王恩典,准父荫让儿子额外提拔一级。加上吴良自己也身强力壮又有点小组织能耐,才在一年多前做到相当于撩浅军‘都头’的程度。除了这些少数人之外,大部分此番调来亲从都当兵的都是从最底的基层做起。
略微停顿了一下,吴良寻个话头岔开刚才的话题,说道:“你道此番多招募少年人从军多是为了年富力强么?听说还要全军都一边操练战技战法,一边使人教授读书认字呢,虽然不曾要求人人都当秀才,至少当兵的也要读《千字文》识上千儿八百字的、懂得日常战技的排练所需和新式器械的操练。年纪大的人,再从头读书识字就慢了。”
“啥?当兵还要识字?这是哪门子道理?普天之下也不曾听说过啊。”
“小声点儿!不然你以为家父干嘛让某来这里。所谓识字也不求多,无非是更好地操练所需,顺带着教一些忠君爱国,为大元帅效死的道理罢了。这事儿不好多说,大略知道就是了,朝廷也不会指望着当兵的认字儿太多的,够用就行。咱大王能够编出《汉和字典》,让读音认字的法门简便了数倍,这些年乡间读书识字的童子也比五年前多了许多。哪怕贫穷农户人家,十户人家总能找出一两个学识字的。当兵的要是都不识字,那不是连贫农都不如了么。”
“这倒说的也是,俺当初也是十岁就从淮南寿州跟着流民混过来的,那时年纪大些的都被安置到海外垦荒了,俺全家都被周人杀了或是抢光了粮饿死了,又不肯被人收养。幸好那时候平南军的十王爷修赣江,俺十一岁便到工地上挣命;五年之后偶然寻访见到几个当年逃难时同龄的少年人,居然有两个都已经认字了——当初淮南大乱逃过江的时候,还不是一样的赤贫。”
两人说着,便在那里不胜唏嘘,忆苦思甜起来。
“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道理钱惟昱还是知道的。很显然,对于提升军队的素质、让士兵更好地掌握技战术水平、提高组织纪律性,稍微读点书认点字还是很有用的。至少这样的军队才有可能如同近代化的德军那样成为号令严明划一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蒙古鞑子那种中古时代全凭野性好勇斗狠的兽类。不过认字的数量,也就仅限于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看得懂军情和号令,外加灌输忠于大元帅的理念、适度洗脑就够了。有了假名拼音,再加上只要求读得熟练,不要求写得熟练,那么认一千个字估计也就两年的业余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
吴良和梁满仓和那些严州撩浅军的人在诸暨大营混摸了两三日,陆陆续续又有一些江西兵和福建兵新人赶来。略略计点了一番,怕是严州撩浅军而来的就有不下一万多人,江西兵足有两万规模,福建兵也有万把人。基本上各镇募兵多少都是和此前的工役规模多少密切相关的。两广那边因为这些年归化蛮夷、修邕江、大规模兴修水利搞桑基塘,怕是所能募得的人就更多了。只是两广路途遥远,至今都还没有编好的粤勇来报道。
三月月中,诸暨大营的劳工就已经聚集了七万人之众了,大营规模几乎都扩充到了比诸暨县城差不多大小。一群原来老本行就是开山架桥、修堤筑坝的壮汉还没开始军事训练,倒是又做了一把土工作业,营建不休。
眼看着凑起了人手,今年募集到位的7万役工便被都编入了亲从都,把亲从都从三万人一下子扩充到了十万人。三月二十这天,这些新兵们第一次见到了他们的主帅林仁肇。林都帅在大校场上把人马都集中起来,视察了一次军纪队列,随后花了几天把原本的三万亲从都老兵打散填充进来,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实现以老带新的混编。
原本钱惟昱从镇海新军时代就刮练的一万人马,如今也都从军*年了,大多数人都有三旬上下年纪,最年轻的也有二十五六。编入如今扩军后亲从都的也有七八千人,这些人几乎个个都是几层军官了,混得最烂至不济都有一个队副,也算是兑现了钱惟昱昔年对于那些对自己死忠之人的上升通道规划。
吴良因为自己是保住了什将的位置,上头也不会把老兵派给他手下伏低做小,故而一个队的二十来号人都是原本撩浅军来的人。眼见着旁边的队伍混入亲从都的老兵之后全体精气神马上就不是一个样了,他们这些纯新兵蛋子也就只有暗暗努力,争取不被人鄙视。
尤其是那些原本就是亲从都的老兵们,虽然被打散了编制扩充进新军中,在装备等级上依然和那些新人是截然不同的——三万亲从都至少都有铁甲在身。就算没有全套,一顶钢板锻造的头盔、胸口一面一尺多见方、弧形曲面的锻钢胸甲还是少不了的。而新人们如今只是身着棉甲或者换下来的旧皮甲,据说只有军中操练比武过关了才能换装。如此奢侈的竞技,自然也让新军刮练的积极性被煽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