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出兵大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越沧海最新章节!
大理国,自段思平灭杨氏立国,至今垂25载。在大理国之前,杨氏的“大义宁国”立国不过8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再往前追溯,便是立国约三十年的郑氏“大长和国”(称帝27年,加上此前有实无名控制南诏末代傀儡5年,故称约30年),以及与唐朝几乎同始同终的南诏了。
唐末时,南诏的亡国主要是因为在中原黄巢起义的同时,南诏末年的君主们曾经试图对蜀地用兵,开疆拓土,但是屡次被唐末名将高骈击败,连续数次都发生了几万人规模的南诏主力远征军被唐军全歼的战例。如此再三后,统治云南数百年的南诏国便被内部的郑买嗣瓦解了。
建立大长和的郑买嗣是蛮夷化的汉人,他自己的势力自然是不够巩固统治的,需要拉拢一些地方上的蛮族部落才能稳定自己的地位。在郑买嗣乃至大长和郑氏存续期间,主要依赖的是从相当于后世昆明、楚雄一带东边来的黑彝族人部族。但是到了大长和末年,郑买嗣的子孙能力不足以驾驭,黑彝族人杨氏便渐渐做大,最终兵变篡逆改建大义宁。
大义宁立国不到八年,国都羊苴咩城的白彝族又在段氏和高氏势力的支持下翻盘回来,灭了大义宁改建大理国。
总的来说,一言以蔽之,唐末以来五六十年间,云南的政治史便是蛮夷化的汉人、黑彝族人、白彝族人分别依次掌权建国。从地域上来说,也就是云南东部以后世昆明、楚雄玉溪一带为中心的黑彝族;和云南西部以后世大理、丽江一带为中心的白彝族之间的反复斗争。其中黑彝族到了现代,就被统称为彝族;而白彝族则改叫白族;一个滇东一个滇西互相对掐。
同时,这一期间政权的更替者们,也没能耐把前朝的势力连根拔起,依然是只能监控利用或者有限地制约——比如大义宁杨氏立国之后,只是把原来的国主赶下去了,政权更替了,但是除了羊苴咩城之外,外围传统是白族聚居的地方,依然是白族的族长土司们说了算,朝廷的官员根本派不过去,这才有了后来段氏可以反扑成功的伏笔。但是同样是段氏立国之后,昆明玉溪楚雄曲靖一带,也照样是黑彝族说了算,朝廷插不下手去。这种局面就和春秋五霸时候,得了天下的人只不过拿到了周天子的大义名分,实际上无法“王权下府”。
说了这么多,或许有人会觉得晕头转向,那么摊开一份地图来看一下,就可以大致了然大理国遭到吴越入侵之前的态势。
大理国的行政区划,大约是四郡八府,外加边防四镇。面积包括如今的云南省全境、四川的大渡河流域及以南、贵州西南部、以及现代缅甸老挝与中国接壤的一部分。
“四镇”相当于中原的“军”这种单位,主要是军事用途的,在国境的四方都有一个镇防守。比如蒙合、镇西都是在如今滇缅边境的腾冲保山西南边,防守缅甸的蛮夷为主;
北边的镇叫成纪镇,在丽江北部的大山里,靠近现代四川的攀枝花,是大理国防备蜀地政权的边镇——在五代十国时候,原本对云南割据政权威胁最大的军阀,其实反而是蜀地政权,在前蜀王建时期,蜀国就多次和郑买嗣的大长和发生战争,王建还多次可以借助高骈败南诏的余威取得胜利,所以边防四镇之中,唯有防备蜀国的成纪镇待遇最好,甚至修城墙还能有包砖的城楼,比其余三镇的土坯城要体面得多。要知道这个时代以云南的生产力水平,哪怕是国都羊苴咩城的待遇也不过如此了。羊苴咩城的城墙也是纯夯土的,没有条石和城砖,只有修城楼这种中空的建筑结构时,为了保证强度才有砖,别的实心重力坝都是土。
当然了,如今大理国即将面对的敌人是吴越,所以大理四镇当中修建最精良的北镇就用不上了。如今面临第一线的镇是东部边境的最宁镇,相当于后世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带,在昆明的东南边,经过玉溪就可以达到昆明。广西邕江水系上游的南盘江等各处支流也有一条与红河比较近的,所以大理国在这里设置边镇原本也是应该的,只可惜如今这里和吴越人的进兵路线不太相符。
除了四镇之外,“八府”的性质相当于是彝族化的统治区,官制兵制税制都比较彝族化。这八府主要包括国都羊苴咩城周边的统矢府、谋统府、永昌府、腾越府;相当于后世昆明的鄯善府、楚雄的威楚府;还有就是远离吴越人此番进兵路线、远在大理国北疆与后蜀接壤的会川府、建昌府(相当于川南的攀枝花和西昌一带)
与“八府”相平级的行政区划还有“四郡”,在大理国“郡”的建制主要用在靠近汉人文明比较近的滇东与广西边境地带,在官制税制上也更靠近汉法,四郡名为东川郡、石城郡、河阳郡、秀山郡,看似名目繁杂,实则只要大略记住相当于是后世黔桂滇三省交界的曲靖周边地区、乃至曲靖与昆明之间的那些县城就是了。
首府大理府、再加上四镇四郡八府,大理国的行政区划要是换算成吴越和中土汉人政权的范围,便相当于是一共有17个州的人口土地。除了这相当于17州的地盘之外,大理还有“37部”,都是滇南乃至缅甸老挝深山老林里名义臣服、实际上管不到的土著部落酋长土司之类。在唐朝没有灭亡之前,算是37个“羁縻州”,到了大理时代,那便连羁縻州的名头也不在乎了,直接称为地方部落。
……
富源砦内,吴越大军即将向大理国东川郡、石城郡(曲靖)境内进兵,钱仁俊和林仁肇正在进行着武力解决之前最后的敌我分析。
钱仁俊深谙南中形势,所以自然是由他向林仁肇一再强调哪些势力有可能拉拢利用——虽然大理国是一个明显要硬碰的敌人,不比南汉、南唐、日本那些敌人有明显的借力,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进攻一国自然也有可以拉拢的势力。
“所以,要讨灭大理国,实际上便是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个,必须降服17个‘州’,确保建立我汉人政权同样的统治体系;第二个,便是让南中37部族至少名义上臣服我吴越,并且输诚纳款。第二条目前并不要求一步到位地做到让那些黑白彝人乃至傣族和说不出名字的族群做到如同广南西道的蛮夷那般驯服,只要有个大义名分便可,因此,我们的敌人也不算很多。在段思聪势大的时候,三十七部固然会因为段氏二十余年之统治而协同作战,但是绝对不可能和段氏直接控制的十七州兵那般用命。”
钱仁俊说得头头是道,林仁肇也是非常赞同,听了以后,又补充了一个问题:“都护,既然南中之地五十年内有大长合、大义宁、大理国先后更迭;三朝所依赖的主要势力又以黑白彝交替掌权。如今大理国是段氏高氏的白彝压到了当初大义宁的杨氏黑彝。那么我军一旦突破东川郡、石城郡,到达鄯善府、威楚府,是否便能让杨氏黑彝控制的这两府倒向我军,为我所用呢。”
“这一点却是不可期待太过。林都帅有所不明,既然这两族叫做黑彝白彝,而不是彻底分为两族,便是因为自南诏以来,彝人皆以彝人的整体利益为重,很少会出现‘彝奸’这样的存在。而且彝人之间争权夺位、改朝换代,也不如汉人那般要置被颠覆之国的王室权贵于死地的程度,杨氏的大义宁亡国了,如今还不是活得好好地,在自己的势力所及的那数府范围内一言九鼎?若是我吴越大军进犯,对于杨氏来说也是从他本族的势力上下刀子,自然是要殊死抵抗的。
只不过若是我军将来绕过鄯善府、威楚府等州城,直插大理府周边四府,杨氏倒是有可能暂且作壁上观,以保存实力等待段氏高氏军力先与我军互相消耗。只是纵然如此,我军却绝对不敢如此大意——南中作战,辎重军粮本就跟进困难,若是在我军后路留下如此强敌据点,若是战事稍显胶着,杨氏便出兵断我后路粮道……着实是不妥啊。”
林仁肇闻言也是默然,“若是彝人之间如此团结,倒是颇似春秋分封的古风了——五霸争衡,却不灭国;倒不似中土历朝历代那般如战国七雄你死我活,无所不用其极……且住!既然杨氏有可能以民族大义为重、不会放我军深入其后,但是这却不符合汉人的思想传统。何况我军此番足有六万之众,南中作战不适合大军猬集列阵,本就该分兵数处进击。既然这样,我军不如如此如此……”
钱仁俊听了林仁肇附耳过来的一番解说,顿时眼前一亮,“此计倒是不妨一试——不过咱倒是扯得有些远了。如今连石城郡东川郡等边镇都还不曾拿下,却是已经想到了深入敌后直插昆明湖之后的事情了,说出去岂不令人以为我等自大?还是先去整备进兵事宜,此计从长计议,若是时机合适,再行不迟。”
大理国,自段思平灭杨氏立国,至今垂25载。在大理国之前,杨氏的“大义宁国”立国不过8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再往前追溯,便是立国约三十年的郑氏“大长和国”(称帝27年,加上此前有实无名控制南诏末代傀儡5年,故称约30年),以及与唐朝几乎同始同终的南诏了。
唐末时,南诏的亡国主要是因为在中原黄巢起义的同时,南诏末年的君主们曾经试图对蜀地用兵,开疆拓土,但是屡次被唐末名将高骈击败,连续数次都发生了几万人规模的南诏主力远征军被唐军全歼的战例。如此再三后,统治云南数百年的南诏国便被内部的郑买嗣瓦解了。
建立大长和的郑买嗣是蛮夷化的汉人,他自己的势力自然是不够巩固统治的,需要拉拢一些地方上的蛮族部落才能稳定自己的地位。在郑买嗣乃至大长和郑氏存续期间,主要依赖的是从相当于后世昆明、楚雄一带东边来的黑彝族人部族。但是到了大长和末年,郑买嗣的子孙能力不足以驾驭,黑彝族人杨氏便渐渐做大,最终兵变篡逆改建大义宁。
大义宁立国不到八年,国都羊苴咩城的白彝族又在段氏和高氏势力的支持下翻盘回来,灭了大义宁改建大理国。
总的来说,一言以蔽之,唐末以来五六十年间,云南的政治史便是蛮夷化的汉人、黑彝族人、白彝族人分别依次掌权建国。从地域上来说,也就是云南东部以后世昆明、楚雄玉溪一带为中心的黑彝族;和云南西部以后世大理、丽江一带为中心的白彝族之间的反复斗争。其中黑彝族到了现代,就被统称为彝族;而白彝族则改叫白族;一个滇东一个滇西互相对掐。
同时,这一期间政权的更替者们,也没能耐把前朝的势力连根拔起,依然是只能监控利用或者有限地制约——比如大义宁杨氏立国之后,只是把原来的国主赶下去了,政权更替了,但是除了羊苴咩城之外,外围传统是白族聚居的地方,依然是白族的族长土司们说了算,朝廷的官员根本派不过去,这才有了后来段氏可以反扑成功的伏笔。但是同样是段氏立国之后,昆明玉溪楚雄曲靖一带,也照样是黑彝族说了算,朝廷插不下手去。这种局面就和春秋五霸时候,得了天下的人只不过拿到了周天子的大义名分,实际上无法“王权下府”。
说了这么多,或许有人会觉得晕头转向,那么摊开一份地图来看一下,就可以大致了然大理国遭到吴越入侵之前的态势。
大理国的行政区划,大约是四郡八府,外加边防四镇。面积包括如今的云南省全境、四川的大渡河流域及以南、贵州西南部、以及现代缅甸老挝与中国接壤的一部分。
“四镇”相当于中原的“军”这种单位,主要是军事用途的,在国境的四方都有一个镇防守。比如蒙合、镇西都是在如今滇缅边境的腾冲保山西南边,防守缅甸的蛮夷为主;
北边的镇叫成纪镇,在丽江北部的大山里,靠近现代四川的攀枝花,是大理国防备蜀地政权的边镇——在五代十国时候,原本对云南割据政权威胁最大的军阀,其实反而是蜀地政权,在前蜀王建时期,蜀国就多次和郑买嗣的大长和发生战争,王建还多次可以借助高骈败南诏的余威取得胜利,所以边防四镇之中,唯有防备蜀国的成纪镇待遇最好,甚至修城墙还能有包砖的城楼,比其余三镇的土坯城要体面得多。要知道这个时代以云南的生产力水平,哪怕是国都羊苴咩城的待遇也不过如此了。羊苴咩城的城墙也是纯夯土的,没有条石和城砖,只有修城楼这种中空的建筑结构时,为了保证强度才有砖,别的实心重力坝都是土。
当然了,如今大理国即将面对的敌人是吴越,所以大理四镇当中修建最精良的北镇就用不上了。如今面临第一线的镇是东部边境的最宁镇,相当于后世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带,在昆明的东南边,经过玉溪就可以达到昆明。广西邕江水系上游的南盘江等各处支流也有一条与红河比较近的,所以大理国在这里设置边镇原本也是应该的,只可惜如今这里和吴越人的进兵路线不太相符。
除了四镇之外,“八府”的性质相当于是彝族化的统治区,官制兵制税制都比较彝族化。这八府主要包括国都羊苴咩城周边的统矢府、谋统府、永昌府、腾越府;相当于后世昆明的鄯善府、楚雄的威楚府;还有就是远离吴越人此番进兵路线、远在大理国北疆与后蜀接壤的会川府、建昌府(相当于川南的攀枝花和西昌一带)
与“八府”相平级的行政区划还有“四郡”,在大理国“郡”的建制主要用在靠近汉人文明比较近的滇东与广西边境地带,在官制税制上也更靠近汉法,四郡名为东川郡、石城郡、河阳郡、秀山郡,看似名目繁杂,实则只要大略记住相当于是后世黔桂滇三省交界的曲靖周边地区、乃至曲靖与昆明之间的那些县城就是了。
首府大理府、再加上四镇四郡八府,大理国的行政区划要是换算成吴越和中土汉人政权的范围,便相当于是一共有17个州的人口土地。除了这相当于17州的地盘之外,大理还有“37部”,都是滇南乃至缅甸老挝深山老林里名义臣服、实际上管不到的土著部落酋长土司之类。在唐朝没有灭亡之前,算是37个“羁縻州”,到了大理时代,那便连羁縻州的名头也不在乎了,直接称为地方部落。
……
富源砦内,吴越大军即将向大理国东川郡、石城郡(曲靖)境内进兵,钱仁俊和林仁肇正在进行着武力解决之前最后的敌我分析。
钱仁俊深谙南中形势,所以自然是由他向林仁肇一再强调哪些势力有可能拉拢利用——虽然大理国是一个明显要硬碰的敌人,不比南汉、南唐、日本那些敌人有明显的借力,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进攻一国自然也有可以拉拢的势力。
“所以,要讨灭大理国,实际上便是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个,必须降服17个‘州’,确保建立我汉人政权同样的统治体系;第二个,便是让南中37部族至少名义上臣服我吴越,并且输诚纳款。第二条目前并不要求一步到位地做到让那些黑白彝人乃至傣族和说不出名字的族群做到如同广南西道的蛮夷那般驯服,只要有个大义名分便可,因此,我们的敌人也不算很多。在段思聪势大的时候,三十七部固然会因为段氏二十余年之统治而协同作战,但是绝对不可能和段氏直接控制的十七州兵那般用命。”
钱仁俊说得头头是道,林仁肇也是非常赞同,听了以后,又补充了一个问题:“都护,既然南中之地五十年内有大长合、大义宁、大理国先后更迭;三朝所依赖的主要势力又以黑白彝交替掌权。如今大理国是段氏高氏的白彝压到了当初大义宁的杨氏黑彝。那么我军一旦突破东川郡、石城郡,到达鄯善府、威楚府,是否便能让杨氏黑彝控制的这两府倒向我军,为我所用呢。”
“这一点却是不可期待太过。林都帅有所不明,既然这两族叫做黑彝白彝,而不是彻底分为两族,便是因为自南诏以来,彝人皆以彝人的整体利益为重,很少会出现‘彝奸’这样的存在。而且彝人之间争权夺位、改朝换代,也不如汉人那般要置被颠覆之国的王室权贵于死地的程度,杨氏的大义宁亡国了,如今还不是活得好好地,在自己的势力所及的那数府范围内一言九鼎?若是我吴越大军进犯,对于杨氏来说也是从他本族的势力上下刀子,自然是要殊死抵抗的。
只不过若是我军将来绕过鄯善府、威楚府等州城,直插大理府周边四府,杨氏倒是有可能暂且作壁上观,以保存实力等待段氏高氏军力先与我军互相消耗。只是纵然如此,我军却绝对不敢如此大意——南中作战,辎重军粮本就跟进困难,若是在我军后路留下如此强敌据点,若是战事稍显胶着,杨氏便出兵断我后路粮道……着实是不妥啊。”
林仁肇闻言也是默然,“若是彝人之间如此团结,倒是颇似春秋分封的古风了——五霸争衡,却不灭国;倒不似中土历朝历代那般如战国七雄你死我活,无所不用其极……且住!既然杨氏有可能以民族大义为重、不会放我军深入其后,但是这却不符合汉人的思想传统。何况我军此番足有六万之众,南中作战不适合大军猬集列阵,本就该分兵数处进击。既然这样,我军不如如此如此……”
钱仁俊听了林仁肇附耳过来的一番解说,顿时眼前一亮,“此计倒是不妨一试——不过咱倒是扯得有些远了。如今连石城郡东川郡等边镇都还不曾拿下,却是已经想到了深入敌后直插昆明湖之后的事情了,说出去岂不令人以为我等自大?还是先去整备进兵事宜,此计从长计议,若是时机合适,再行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