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学校的影响(1)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未来天王、神级猎杀者、无尽破碎、贩妖记、贩妖记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自卑与超越最新章节!
从18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强调人性的可塑性和环境因素的决定性影响。这种强调说法既真实又重要。
★弗洛姆
很多社会学家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了一种假设:人的精神构成犹如一张白纸,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天生的品质,社会和文化在这张白纸上写下了具体的内容。这种看法与对立的观点一样,既不能自圆其说,也对社会进步起着破坏作用。
★弗洛姆
在任何社会中,所谓文化精神,几全由部分有力的社团所左右,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社团对于教育制度,学校,教会,新闻界,影剧界均有控制力及影响力,因而使整个社会都受其熏染者,他们的声望极高,使一般人极力地推崇,并设法去模仿他们,这种心理作用的影响,遂使他们成为社会动态的左右者。
★弗洛姆
一个社会阶层或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具有性格之某些重要因素的事实,一个人能说一种“社会性格”代表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结构之核心的事实,说明了社会和文化形态对性格形成的影响程度。
★弗洛姆
一个人被无情地驱使着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他的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结果就产生了孤立无援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如果市场的变迁决定人的价值,那么,人的尊严感、自豪感就被摧毁了。
★弗洛姆
人显示出一种几乎无限的可塑性;人几乎可以吃任何东西,他实际上可以生活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并适应这种气候;同样,人也可以忍受任何精神条件,并在这种条件下继续生活下去。
★弗洛姆
对于家庭而言,学校是一种延伸。假如父母可以很好地教育子女,并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种种技巧,那么,学校自然就不必存在了。在很早以前,很多孩子都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比如工匠会将祖辈留下的知识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知识都教给自己的孩子。可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对于我们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让学校来帮父母分担责任就成为一个趋势,因为如今的社会要求儿童接受更多的教育。
与欧洲学校不同的是,美国学校并没有将学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在教育中看到传统权威的痕迹。很久以前,欧洲的学校只接纳王子和贵族的子弟,因为他们这样的群体对社会是有价值的,其他的人注定要默默无闻。之后,在教育由宗教机构接管之后,教育范围变得更小,只有那些经过特别挑选的人才能接受宗教、科学、艺术及专业的教育。
在工业技术得到飞速提升之后,教育的形式开始转变,教育从限制发展为普及。皮匠、裁缝等人群开始在乡下的小城镇中担任教师的职位。他们手中拿着教鞭,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教育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在以前,艺术教育只会出现在宗教学校或者大学,甚至连皇帝都接触不到。现在却进行了普及,甚至连工人都有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懂得加减运算。这些都为公立学校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公立学校都是在政府政策指导下成立的,政府旨在培养温顺的民众,让民众懂得站在上层社会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可以随时当兵作战。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是以此为准则的。我记得奥地利在前一段时间依然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当然,教育的目的是让民众学会顺从,并逼迫他们从事与其地位相吻合的工作。这种模式的弊端在现实中日益暴露,民众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工人阶级获得成长,要求也就日益增加。之后,他们的需求被公立学校采纳,就形成了现在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为自己考虑,必须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接触文学、科学、艺术。他们应该分享到人类的文明,并对社会有所贡献。锻炼孩子挣钱的能力或在工业制度中站稳脚跟不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我们更加注重同胞情谊,更加注重平等而和睦的伙伴关系。
无论是否带有目的性,所有建议学校进行教育改制的人,目标都是想要找到更多可以增加民众间合作的方式。比如,性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对性格教育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一定要找到一批能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不仅仅为钱而工作的教师。我们要让他们受到优质的教育并感受到这样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由于只是处于试验阶段,所以我们不能太过刻板,我们不能制定死板而僵硬的制度要求。可是,就算是在学校中,教育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有些儿童在来之前已经是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儿童,就算我们给予教育,却依旧无法根除他们错误的观念。所以,我们只能针对教师提供更多的训练,以便他们更好地引导儿童的发展。
很多时候,我都在为此而努力。我知道,在这方面走在前沿的是维也纳的一些学校。在别的地方,虽然也有过精神病学家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并提供建议,然而,倘若老师并不知道这些建议的目标,又不知道怎样执行,那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虽然精神病学家在一周内会见孩子一到两次,但就算是一天一次,也无法深入地了解孩子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他只能是留张字条,建议为孩子加强营养,或者在甲状腺方面进行专业治疗,或许,他会提醒老师应该对这个孩子进行单独辅导;然而,老师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经验都是正确的,除非老师对孩子的性格非常熟悉,否则就会手足无措。因此,必须在精神病学家和教师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精神病学家所研究的一切事情都需要告诉教师,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进行讨论后开展有效的工作。假如发生了特殊状况,他也会知道该怎么解决,就像精神病学家在场时所采取的举措一样。我在本章末将详细为大家阐述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也就是维也纳设立的那种顾问会议(Advisory Council)。
在孩子刚刚入学的时候,迎接他的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全新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错误将一览无余。如今,他需要在社会这个场合里与他人接触。假如他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他会因为脱离照顾而不习惯,他会无法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因此,当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第一天进入学校的时候,就能够反映出社会感的缺失。他可能会哭闹,想要回家,对于学校的生活及老师,他都不感兴趣,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根本听不进老师的意见。我们可以推断:如果他继续保持这样的作风,在学校里就会落于人后。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倾诉:有一个问题儿童在家中非常乖巧,但一到学校就会到处惹麻烦。我们可以猜测,父母一定给他提供了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在家中,他不必发现自己的错误,不必做任何的测试。可是,学校里没有人宠溺他,他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打击。
有一个儿童,自从进入学校开始,就不想干任何事,只是在不停地嘲笑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学校对于他来说,似乎没有一点吸引力,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很低能。我见到他之后,问道:“你为什么总是嘲笑老师呢?大家对这一点都很奇怪。”他说:“学校简直太可笑了,父母把我送进来,我会变成傻子的。”原来他常常受到家人的讥讽,他认为每个新环境都是嘲弄他的诡计的一部分。我对他说他太重视自己的尊严了,其实别人并没有这样的想法。然后,他渐渐开始对学校感兴趣,并且获得了进步。
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纠正父母的错误做法。他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在家中已经被锻炼得容易对别人产生兴趣,并且已经有了接受社会生活的心理准备。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没有心理准备,就会心慌犹豫,或者畏首畏尾。有一些孩子之所以落于人后,并非是因为他们低能,而是因为他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犹犹豫豫。如果想为他们提供帮助,教师是最佳的人选。
然而,教师要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呢?教师的职责与母亲是一样的,比如培养对学生的兴趣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如果一个孩子入学后无法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往往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难,他会因此更加讨厌学校。需要承认的一点是,如果我是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经常受到他人的讥笑,我也会对学校失去兴趣。我会试图逃避学校的环境,并向另一个领域发展。一般来说,那些淘气不好管的坏学生,大多是把学校看作令人讨厌的地方,并且总是想逃开。他们智力上并没有问题,在很多时候他们是很有才华的,比如说,编造逃学的理由或是模仿家长的笔迹进行签名等。他们会将目标转向校外同样喜欢逃学的孩子。这样的群体会给予他们莫大的赞赏,他们会非常感兴趣,并且因此认为自己存在很大的价值。让他们开心的圈子其实是问题少年群体,而不是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越来越脱离正常环境,甚至踏上犯罪的不归路。
在吸引儿童注意之前,老师必须要了解他之前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并且试图让他相信:经过努力,在这些事物上,他可以获得成就感。当孩子在某方面有信心时,用其他的东西刺激他就变得很容易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最初先了解孩子对世界的态度,最喜欢什么东西,哪个感官最敏锐等。有些孩子喜欢倾听,有些喜欢运动,有些喜欢观察人和物。他们可能不会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因为他们不喜欢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的话语,假如这样的孩子不能通过眼睛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他们就会落后。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智力低下,或者干脆归咎于遗传的因素。其实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家长是无法逃脱干系的,他们并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并不赞成对孩子进行特殊性的教育,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发掘他的兴趣,并激励他在这个方向上做出努力。如今,视频教学的方式被很多学校采纳,他们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编辑教材。比如,可以将课程用绘画、塑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方式是值得推行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将课程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及所学知识的意义。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将知识传输给孩子以及让他们学会思考的方式,哪一个方法更合适呢?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能将这两种方法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是可以一起运用的。比如说将数学和怎样建造房屋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去计算需要木材的数量,以及它可以供多少人居住等,这些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有时,我们将不同课程放在一起教授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有时需要请专家帮我们将课程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老师可以带学生去郊外散步,让他们发掘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同时,可以教他们认识生活的每个方面,比如,动植物的进化、构造、运用,湿度对植物的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然,我们首先要保证教师对学生是有兴趣的,假如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要期待他可以用我们所期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在入学前已经在竞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而合作方面却非常匮乏。在入学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在不断地锻炼他们的竞争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件不幸的事。假如他可以击败别的孩子名列前茅,他的不幸未必会比落于人后的孩子少。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会只将焦点停留在自己身上。他将只关注怎样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会想到奉献和施舍。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个体,应该凝聚起来,处于一个班的同学也是一样的。只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觉得合作是快乐的。我见过很多问题儿童,他们都会在与人合作后改变自己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儿童,他出生后,觉得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与他对立的,因此,他认为,在学校里也会有很多人和他作对。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父母知道后对他进行了惩罚。这其实是很普遍的:孩子的成绩不好,老师会进行指责,回到家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会对其进行惩罚。这样的事情如果连续发生两次,就会让人觉得很沮丧。正因为这样,这个孩子还会一直处于差生的行列,并且经常在班上捣乱。后来,他遇到一位老师,该老师比较了解情况,他向这个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人都与他为敌的感觉。老师发动大家给他提供帮助,并让他认为自己是有朋友的,后来,这个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时,有些人会对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怕它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使孩子真正学会了解别人并与人合作,然而,事实上,孩子比大人更加善解人意。有一次,一个母亲来见我,带着她两岁的女儿和三岁的儿子。趁母亲不备,小女孩爬到一张桌子上。母亲被吓坏了,她却不敢动弹怕吓到孩子,只是惊呼:“快点儿下来。”小女孩并不理会,而她的儿子说:“别动。”女孩子马上就下来了。比起母亲,男孩对女孩的了解更多,所以也能够更好地处理此事。
有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想让班里的同学进行合作,最好能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然而,我们必须得到老师的指导,才能尝试这样的做法,而且,在进行之前,一定要确定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否则,孩子们不会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在他们眼中,这仅仅是一种游戏而已。结果,他们或许比老师更苛刻。他们或许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来排挤对手,或者树立自己的权威,所以,在最开始,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明确的提醒和劝告。
从18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强调人性的可塑性和环境因素的决定性影响。这种强调说法既真实又重要。
★弗洛姆
很多社会学家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了一种假设:人的精神构成犹如一张白纸,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天生的品质,社会和文化在这张白纸上写下了具体的内容。这种看法与对立的观点一样,既不能自圆其说,也对社会进步起着破坏作用。
★弗洛姆
在任何社会中,所谓文化精神,几全由部分有力的社团所左右,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社团对于教育制度,学校,教会,新闻界,影剧界均有控制力及影响力,因而使整个社会都受其熏染者,他们的声望极高,使一般人极力地推崇,并设法去模仿他们,这种心理作用的影响,遂使他们成为社会动态的左右者。
★弗洛姆
一个社会阶层或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具有性格之某些重要因素的事实,一个人能说一种“社会性格”代表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结构之核心的事实,说明了社会和文化形态对性格形成的影响程度。
★弗洛姆
一个人被无情地驱使着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对他的自尊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结果就产生了孤立无援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如果市场的变迁决定人的价值,那么,人的尊严感、自豪感就被摧毁了。
★弗洛姆
人显示出一种几乎无限的可塑性;人几乎可以吃任何东西,他实际上可以生活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并适应这种气候;同样,人也可以忍受任何精神条件,并在这种条件下继续生活下去。
★弗洛姆
对于家庭而言,学校是一种延伸。假如父母可以很好地教育子女,并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种种技巧,那么,学校自然就不必存在了。在很早以前,很多孩子都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比如工匠会将祖辈留下的知识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知识都教给自己的孩子。可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对于我们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让学校来帮父母分担责任就成为一个趋势,因为如今的社会要求儿童接受更多的教育。
与欧洲学校不同的是,美国学校并没有将学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在教育中看到传统权威的痕迹。很久以前,欧洲的学校只接纳王子和贵族的子弟,因为他们这样的群体对社会是有价值的,其他的人注定要默默无闻。之后,在教育由宗教机构接管之后,教育范围变得更小,只有那些经过特别挑选的人才能接受宗教、科学、艺术及专业的教育。
在工业技术得到飞速提升之后,教育的形式开始转变,教育从限制发展为普及。皮匠、裁缝等人群开始在乡下的小城镇中担任教师的职位。他们手中拿着教鞭,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教育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在以前,艺术教育只会出现在宗教学校或者大学,甚至连皇帝都接触不到。现在却进行了普及,甚至连工人都有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懂得加减运算。这些都为公立学校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公立学校都是在政府政策指导下成立的,政府旨在培养温顺的民众,让民众懂得站在上层社会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可以随时当兵作战。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是以此为准则的。我记得奥地利在前一段时间依然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当然,教育的目的是让民众学会顺从,并逼迫他们从事与其地位相吻合的工作。这种模式的弊端在现实中日益暴露,民众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工人阶级获得成长,要求也就日益增加。之后,他们的需求被公立学校采纳,就形成了现在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为自己考虑,必须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接触文学、科学、艺术。他们应该分享到人类的文明,并对社会有所贡献。锻炼孩子挣钱的能力或在工业制度中站稳脚跟不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我们更加注重同胞情谊,更加注重平等而和睦的伙伴关系。
无论是否带有目的性,所有建议学校进行教育改制的人,目标都是想要找到更多可以增加民众间合作的方式。比如,性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对性格教育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一定要找到一批能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不仅仅为钱而工作的教师。我们要让他们受到优质的教育并感受到这样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由于只是处于试验阶段,所以我们不能太过刻板,我们不能制定死板而僵硬的制度要求。可是,就算是在学校中,教育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有些儿童在来之前已经是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儿童,就算我们给予教育,却依旧无法根除他们错误的观念。所以,我们只能针对教师提供更多的训练,以便他们更好地引导儿童的发展。
很多时候,我都在为此而努力。我知道,在这方面走在前沿的是维也纳的一些学校。在别的地方,虽然也有过精神病学家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并提供建议,然而,倘若老师并不知道这些建议的目标,又不知道怎样执行,那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虽然精神病学家在一周内会见孩子一到两次,但就算是一天一次,也无法深入地了解孩子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他只能是留张字条,建议为孩子加强营养,或者在甲状腺方面进行专业治疗,或许,他会提醒老师应该对这个孩子进行单独辅导;然而,老师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经验都是正确的,除非老师对孩子的性格非常熟悉,否则就会手足无措。因此,必须在精神病学家和教师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精神病学家所研究的一切事情都需要告诉教师,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进行讨论后开展有效的工作。假如发生了特殊状况,他也会知道该怎么解决,就像精神病学家在场时所采取的举措一样。我在本章末将详细为大家阐述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也就是维也纳设立的那种顾问会议(Advisory Council)。
在孩子刚刚入学的时候,迎接他的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全新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错误将一览无余。如今,他需要在社会这个场合里与他人接触。假如他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他会因为脱离照顾而不习惯,他会无法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因此,当一个被宠坏的孩子第一天进入学校的时候,就能够反映出社会感的缺失。他可能会哭闹,想要回家,对于学校的生活及老师,他都不感兴趣,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根本听不进老师的意见。我们可以推断:如果他继续保持这样的作风,在学校里就会落于人后。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倾诉:有一个问题儿童在家中非常乖巧,但一到学校就会到处惹麻烦。我们可以猜测,父母一定给他提供了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在家中,他不必发现自己的错误,不必做任何的测试。可是,学校里没有人宠溺他,他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打击。
有一个儿童,自从进入学校开始,就不想干任何事,只是在不停地嘲笑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学校对于他来说,似乎没有一点吸引力,周围的人都认为他很低能。我见到他之后,问道:“你为什么总是嘲笑老师呢?大家对这一点都很奇怪。”他说:“学校简直太可笑了,父母把我送进来,我会变成傻子的。”原来他常常受到家人的讥讽,他认为每个新环境都是嘲弄他的诡计的一部分。我对他说他太重视自己的尊严了,其实别人并没有这样的想法。然后,他渐渐开始对学校感兴趣,并且获得了进步。
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纠正父母的错误做法。他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在家中已经被锻炼得容易对别人产生兴趣,并且已经有了接受社会生活的心理准备。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没有心理准备,就会心慌犹豫,或者畏首畏尾。有一些孩子之所以落于人后,并非是因为他们低能,而是因为他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犹犹豫豫。如果想为他们提供帮助,教师是最佳的人选。
然而,教师要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呢?教师的职责与母亲是一样的,比如培养对学生的兴趣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如果一个孩子入学后无法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往往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难,他会因此更加讨厌学校。需要承认的一点是,如果我是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经常受到他人的讥笑,我也会对学校失去兴趣。我会试图逃避学校的环境,并向另一个领域发展。一般来说,那些淘气不好管的坏学生,大多是把学校看作令人讨厌的地方,并且总是想逃开。他们智力上并没有问题,在很多时候他们是很有才华的,比如说,编造逃学的理由或是模仿家长的笔迹进行签名等。他们会将目标转向校外同样喜欢逃学的孩子。这样的群体会给予他们莫大的赞赏,他们会非常感兴趣,并且因此认为自己存在很大的价值。让他们开心的圈子其实是问题少年群体,而不是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越来越脱离正常环境,甚至踏上犯罪的不归路。
在吸引儿童注意之前,老师必须要了解他之前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并且试图让他相信:经过努力,在这些事物上,他可以获得成就感。当孩子在某方面有信心时,用其他的东西刺激他就变得很容易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最初先了解孩子对世界的态度,最喜欢什么东西,哪个感官最敏锐等。有些孩子喜欢倾听,有些喜欢运动,有些喜欢观察人和物。他们可能不会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因为他们不喜欢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的话语,假如这样的孩子不能通过眼睛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他们就会落后。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智力低下,或者干脆归咎于遗传的因素。其实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家长是无法逃脱干系的,他们并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并不赞成对孩子进行特殊性的教育,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发掘他的兴趣,并激励他在这个方向上做出努力。如今,视频教学的方式被很多学校采纳,他们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编辑教材。比如,可以将课程用绘画、塑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方式是值得推行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将课程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及所学知识的意义。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将知识传输给孩子以及让他们学会思考的方式,哪一个方法更合适呢?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能将这两种方法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是可以一起运用的。比如说将数学和怎样建造房屋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去计算需要木材的数量,以及它可以供多少人居住等,这些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有时,我们将不同课程放在一起教授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有时需要请专家帮我们将课程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老师可以带学生去郊外散步,让他们发掘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同时,可以教他们认识生活的每个方面,比如,动植物的进化、构造、运用,湿度对植物的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然,我们首先要保证教师对学生是有兴趣的,假如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要期待他可以用我们所期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在入学前已经在竞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而合作方面却非常匮乏。在入学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在不断地锻炼他们的竞争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件不幸的事。假如他可以击败别的孩子名列前茅,他的不幸未必会比落于人后的孩子少。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会只将焦点停留在自己身上。他将只关注怎样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会想到奉献和施舍。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个体,应该凝聚起来,处于一个班的同学也是一样的。只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觉得合作是快乐的。我见过很多问题儿童,他们都会在与人合作后改变自己的态度。
有这样一个儿童,他出生后,觉得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与他对立的,因此,他认为,在学校里也会有很多人和他作对。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父母知道后对他进行了惩罚。这其实是很普遍的:孩子的成绩不好,老师会进行指责,回到家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也会对其进行惩罚。这样的事情如果连续发生两次,就会让人觉得很沮丧。正因为这样,这个孩子还会一直处于差生的行列,并且经常在班上捣乱。后来,他遇到一位老师,该老师比较了解情况,他向这个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人都与他为敌的感觉。老师发动大家给他提供帮助,并让他认为自己是有朋友的,后来,这个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时,有些人会对我们这样的教育方式提出质疑,怕它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使孩子真正学会了解别人并与人合作,然而,事实上,孩子比大人更加善解人意。有一次,一个母亲来见我,带着她两岁的女儿和三岁的儿子。趁母亲不备,小女孩爬到一张桌子上。母亲被吓坏了,她却不敢动弹怕吓到孩子,只是惊呼:“快点儿下来。”小女孩并不理会,而她的儿子说:“别动。”女孩子马上就下来了。比起母亲,男孩对女孩的了解更多,所以也能够更好地处理此事。
有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想让班里的同学进行合作,最好能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然而,我们必须得到老师的指导,才能尝试这样的做法,而且,在进行之前,一定要确定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否则,孩子们不会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在他们眼中,这仅仅是一种游戏而已。结果,他们或许比老师更苛刻。他们或许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来排挤对手,或者树立自己的权威,所以,在最开始,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明确的提醒和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