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作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决战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希特勒当然没有疯。
他之所以会选择在这时候进攻苏联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希特勒对苏联的误判。
这主要是基于两年前苏联入侵芬兰但只打了个惨胜这样的结果做出的判断,所以希特勒认为苏联虽然兵力庞大但是内部极其腐败而且指挥官普通经验不足……其百分之七十五的军官都是任职不到一年的毫无指挥经验的军官,许多军官根本就无法做好本职工作,他们能当上军官的原因仅仅只是政治立场坚定。
于是希特勒就判断自己如果集结大批的部队突然发起进攻的话,就能在几个月内击败苏联结束战争。
其次是资源的需求。
这方面归根结底是德军“以战养战”的作战方式……德国大批的劳动力都扛着枪走上前线,这就使战争机器严重缺乏劳动力,于是就需要占领别的国家通过奴役别国的百姓获得大量的劳动力。
但入侵别国会遭到别国的强烈抵抗,于是战争规模越打越大,规模扩大就需要更多的物质,更多的物质就要求有更多的劳动力,这又要求发起新的战争以满足劳动力需求……
此时的德国就是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战争缺乏劳动力,为了劳动力就必须扩大战争。
此时的德国入侵苏联至少会有以下几个好处:乌克兰可以提供大量便宜的食品。占领苏联将可以拥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击败苏联将能进一步孤立大英帝国。德国的战争机器非常需要更多石油,而只有在攻占苏联的巴库产油区后才能达成此目标。
更重要的还是,按希特勒的计划,德军几个月后就能击败苏联,然后德军就没有必要再保持三百万的军队了,将其大部份退役,马上就能补充德国产业界解决劳工短缺现象。
最后,就是希特勒的狂妄自大。
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德国将领告诫希特勒先解决掉英国再进攻苏联,两线作战无论如何对德国都不是好事。
但希特勒根本听不进这些建议……之前所取得的一系列的胜利让希特勒以为自己是个政治和军事天才,而天才之所以能称之为天才,那就是能力排众议坚持自己正确的道路。
这给北非战场带来的影响就是进一步抽调北非的空中力量……德军在北非方向的空中力量原本有两个航空联队,一个是位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第24航空联队,另一个就是位于托布鲁克的第27航空联队。
前者主要负责轰炸马耳它岛并保护意大利至非洲的海上航线,后者主要负责对非洲军团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
然而,希特勒为了能够在苏联方向集结足够多的力量,就将驻西西里岛的第24联队调往东线……这几乎就是将非洲军团的补给线完全暴露在英国海空军的打击之下。
隆美尔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因为此时非洲军团在北非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攻下亚历山大港后,只需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把英国人赶下大海……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空中力量,因为亚历山大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轰炸封锁塞得港以及苏伊士运河,由此就可以切断英军的补给线。
但如果没有空中力量这个优势就无从谈起,甚至德军都不敢将战机、轰炸机布署在亚历山大……塞得港距离亚历山大太近了,直线距离不到三百公里,英国空军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到达机场上空并实施狂轰滥炸。
这么一来,德军攻下亚历山大在战略上说没有多大的意义。
但希特勒当然不会因为一个被认为是次要战场的非洲而削弱对苏联的进攻力量,所以隆美尔的反对完全被撂置在一边。
而另一边的英国人其实也不好过。
其难处主要是在空军方面,英军在北非的战机原本有五百多架,在战斗中损失了一百多架只剩下三百六十余架。
德空军第24联队转向苏联后对英军的确是好事,但英国空军却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否要重新在马耳它岛上布置空军。
从战略层面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在马耳它岛上布置战机可以有效的打击德军的补给线乃至逆转战局。
但是……
英国空军的战机及飞行员的素质普遍不如德军,他们需要用数量的优势保持他们在北非上空的制空权。
如果分出一部份战机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份到马耳它岛,德国空军就有可能掌握北非的制空权进而以亚历山大为空军基地封锁苏伊士运河和塞得港……这对英军同样也是致命的。
可是如果不在马耳它岛布署战机的话,德军得到充足的补给对英军也同样致命。
于是丘吉尔又向美国请求援助。
这时英、美就用了一个作弊的手段。
此时的美国还未参战,虽然美国与英、苏等国签订了《租借法案》,但这法案甚至规定不使用美国商船运输……因为如果使用美国商船运输的话,德国就有权力击毁美国商船,于是美国不可避免的会被拖入战争。
也就是说,美国在印度洋、苏伊士运河一带用美国商船帮助英国运输补给实际上已经违反合约同时也不能说是中立国了。
但这还只是其次……
为了能够在马耳他岛快速布署战机,丘吉尔居然向美国借用航空母舰,而美国居然也答应了。
要知道美国是未参战的中立国,德军是不能攻击美国军舰的,当然美国军舰了不能有任何针对德军的军事行动。
而美国军舰却在帮助英国运输战机且以中立国的身份通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如果是在交战状态,航空母舰是怎么也不可能进入狭窄的海峡的,那几乎就是自寻死路。
结果,来自英国的126架飞机就这样在美国“黄蜂号”及“鹰”号航空母舰的运输下平安的抵达了马耳它岛。
马耳它岛上空也就是非洲军团的补给线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切断。
希特勒当然没有疯。
他之所以会选择在这时候进攻苏联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希特勒对苏联的误判。
这主要是基于两年前苏联入侵芬兰但只打了个惨胜这样的结果做出的判断,所以希特勒认为苏联虽然兵力庞大但是内部极其腐败而且指挥官普通经验不足……其百分之七十五的军官都是任职不到一年的毫无指挥经验的军官,许多军官根本就无法做好本职工作,他们能当上军官的原因仅仅只是政治立场坚定。
于是希特勒就判断自己如果集结大批的部队突然发起进攻的话,就能在几个月内击败苏联结束战争。
其次是资源的需求。
这方面归根结底是德军“以战养战”的作战方式……德国大批的劳动力都扛着枪走上前线,这就使战争机器严重缺乏劳动力,于是就需要占领别的国家通过奴役别国的百姓获得大量的劳动力。
但入侵别国会遭到别国的强烈抵抗,于是战争规模越打越大,规模扩大就需要更多的物质,更多的物质就要求有更多的劳动力,这又要求发起新的战争以满足劳动力需求……
此时的德国就是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战争缺乏劳动力,为了劳动力就必须扩大战争。
此时的德国入侵苏联至少会有以下几个好处:乌克兰可以提供大量便宜的食品。占领苏联将可以拥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击败苏联将能进一步孤立大英帝国。德国的战争机器非常需要更多石油,而只有在攻占苏联的巴库产油区后才能达成此目标。
更重要的还是,按希特勒的计划,德军几个月后就能击败苏联,然后德军就没有必要再保持三百万的军队了,将其大部份退役,马上就能补充德国产业界解决劳工短缺现象。
最后,就是希特勒的狂妄自大。
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德国将领告诫希特勒先解决掉英国再进攻苏联,两线作战无论如何对德国都不是好事。
但希特勒根本听不进这些建议……之前所取得的一系列的胜利让希特勒以为自己是个政治和军事天才,而天才之所以能称之为天才,那就是能力排众议坚持自己正确的道路。
这给北非战场带来的影响就是进一步抽调北非的空中力量……德军在北非方向的空中力量原本有两个航空联队,一个是位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第24航空联队,另一个就是位于托布鲁克的第27航空联队。
前者主要负责轰炸马耳它岛并保护意大利至非洲的海上航线,后者主要负责对非洲军团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
然而,希特勒为了能够在苏联方向集结足够多的力量,就将驻西西里岛的第24联队调往东线……这几乎就是将非洲军团的补给线完全暴露在英国海空军的打击之下。
隆美尔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因为此时非洲军团在北非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攻下亚历山大港后,只需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把英国人赶下大海……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空中力量,因为亚历山大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轰炸封锁塞得港以及苏伊士运河,由此就可以切断英军的补给线。
但如果没有空中力量这个优势就无从谈起,甚至德军都不敢将战机、轰炸机布署在亚历山大……塞得港距离亚历山大太近了,直线距离不到三百公里,英国空军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到达机场上空并实施狂轰滥炸。
这么一来,德军攻下亚历山大在战略上说没有多大的意义。
但希特勒当然不会因为一个被认为是次要战场的非洲而削弱对苏联的进攻力量,所以隆美尔的反对完全被撂置在一边。
而另一边的英国人其实也不好过。
其难处主要是在空军方面,英军在北非的战机原本有五百多架,在战斗中损失了一百多架只剩下三百六十余架。
德空军第24联队转向苏联后对英军的确是好事,但英国空军却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否要重新在马耳它岛上布置空军。
从战略层面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在马耳它岛上布置战机可以有效的打击德军的补给线乃至逆转战局。
但是……
英国空军的战机及飞行员的素质普遍不如德军,他们需要用数量的优势保持他们在北非上空的制空权。
如果分出一部份战机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份到马耳它岛,德国空军就有可能掌握北非的制空权进而以亚历山大为空军基地封锁苏伊士运河和塞得港……这对英军同样也是致命的。
可是如果不在马耳它岛布署战机的话,德军得到充足的补给对英军也同样致命。
于是丘吉尔又向美国请求援助。
这时英、美就用了一个作弊的手段。
此时的美国还未参战,虽然美国与英、苏等国签订了《租借法案》,但这法案甚至规定不使用美国商船运输……因为如果使用美国商船运输的话,德国就有权力击毁美国商船,于是美国不可避免的会被拖入战争。
也就是说,美国在印度洋、苏伊士运河一带用美国商船帮助英国运输补给实际上已经违反合约同时也不能说是中立国了。
但这还只是其次……
为了能够在马耳他岛快速布署战机,丘吉尔居然向美国借用航空母舰,而美国居然也答应了。
要知道美国是未参战的中立国,德军是不能攻击美国军舰的,当然美国军舰了不能有任何针对德军的军事行动。
而美国军舰却在帮助英国运输战机且以中立国的身份通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如果是在交战状态,航空母舰是怎么也不可能进入狭窄的海峡的,那几乎就是自寻死路。
结果,来自英国的126架飞机就这样在美国“黄蜂号”及“鹰”号航空母舰的运输下平安的抵达了马耳它岛。
马耳它岛上空也就是非洲军团的补给线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