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雪话 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一品富贵最新章节!
但也是事实,学舍成立后,朝廷补贴许多,包括几个先生的薪酬,仅是六人的薪酬一年就达到一千多贯,其中宋九最高,每月钱粮米合在一起几乎快接近三十贯钱。
还有不时的赏赐,笔墨纸砚,各种书本,桌椅等等。
这是放在明处的补助,还有各种暗处的,例如这个晚餐费用,考卷抄写费用,黑板粉笔,都是小钱,但这些小钱历历数数合在一起,也不是小钱。这些都是宋九自掏了腰包。没有算账,一算账朝廷给他的薪酬远远不够。
学子不是傻子,个个心中都有数。
朱三娘子嗔怪地掐了朱三一把,宋九没有当真,两人自打前年起就常在一起开玩笑,开惯了的。
七姐还在念叼:“一万多斤哪。”
“七姐,别念,产量也高。”
“宋九,它们长势为什么那么好?”
“燕博士,原因很多,施了三肥土,还有大量农家肥,不受雨天影响,温度恒定,以及二氧化碳,得,这个你还是不要问了。”宋九不想多说,说了燕博士也听不懂,更听不懂光合作用等名词。
“它产量会有多少?”
“不大清楚,不过我估计不会超过八万斤。”
“八万斤哪。”一起被吓着。
宋九摇头,一部分是试验因素,还有一部分也感染了虫害,或者没有保护好,影响了产量。但主要还是种籽,不能说肥料不好。肥料自己花钱买来的,各种发酵后的粪肥。草木灰,以及麦麸。还有三肥土,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都足够了。也不能说是温度,用冰与沸水与人的体温较正过的,制成温度计,从零度到一百度,虽然这个温度计十分怪异,基本很准确,一直将温度通过炭火调节在二十五到二十度之间。也不能说是水份,照顾的二十几个菜农都种了一辈子蔬菜。个个都是行家。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种籽!
前世听说大棚黄瓜能高产三万斤,一宋斤通过计算水的密度也测量出来,一开封宋斤是五百八十九克。大约开封这个宋斤也不标准,记忆当中的是五百九十几克。反正误差不多,接近后世的一斤二两。
但也是两万五千宋斤。
事实没有,韭菜与芹菜产量要低一点,均一均宋九估计了一下,只能在四千宋斤上下。并不是自己想像的会出现万斤亩产蔬菜。
然而这个数字却吓坏了大家。
这个理儿是说不清。宋九索性不谈,又道:“是高产,我再算一笔账,琉璃的本钱。大棚本身的本钱,火炭的本钱,以及平时管理的费用。象这个雪天,为了御寒。必须还要加麦秸地膜,追加大量麦麸、酒糟提高抗寒力。每天要清霜清雪,甚至要在边角生一些煤炉子,防止边边角角寒气涔入,冻坏蔬菜。这个成本会有多少?二十几人菜户就扑在上面了,胡行头又带十几个乡亲巡逻。仅这个成本摊下来就会达到七千多缗钱。不能以市面上价格算我的收入,只能以我开棚价算收入,一斤蔬菜平均仅四百几十文钱。我还会赚。但各项试验要钱,平时花销会有多少?再者,明年还要建更大的教室。这些钱七用八用下来,到明年这时候还能剩下多少?”
“是啊,它成本太高了,”张博士听宋九将账算完,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张博士,也不能这么说,主要成本还是琉璃,这是没有很好解决量产化造成的成本高昂,试验室那边正在研究量产,有了头绪。一旦实现量产,一亩地琉璃本钱会下降到八十贯,五十贯,二十贯。”
“那么多琉璃二十贯啊?”
宋九挠了挠头,说漏了嘴,二十贯大约不可能,成本因素决定的,象硫磺,朝廷听从自己建议,从吴越那边借了三艘海船,宋朝还没有象样的海船,更没有海图,今年运回五千多石硫磺。不然硫磺就不够用。硫磺在琉求那边不值钱,然而海船成本太高,又是帆船,必须借助季风才能抵达。海上还有风险。从琉求运到京城,泥巴也搬到黄金价。以及所需的一些特殊的砂子,还有其他材料,开采成本不计,运到京城运费也高居不下。若非自己提议,朝廷将石炭价格约束一下,成本会更高。因此宋九说道:“二十贯钱大约不可能了,但四五十贯钱还是可以的,过几年,种子在大棚里渐渐改良,产量会进一步提高,菜户自己种,人工钱省去,大棚自己也可以建造,肥料勤快一点也不用钱就得来了。就是买一些石炭钱,以及一些三肥土钱。那么一亩地成本一百缗钱足矣,甚至都用不到。一斤蔬菜成本就会下降到二三十文钱,卖四五十文钱还有得赚。那时候反季节蔬菜就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大家一起点头。
这个几贯钱一斤的蔬菜不是人吃的,最少不是中下等百姓吃的,若是四五十文钱一斤,还是贵,不过普通人家若想开开胃口,也能买得起。
实际还是产量,若是提高到万斤,市价说不定能降到二十文钱以下,那是不大可能了。而且一旦推广,也会有各种虫害与瘟病发生,宋九拿下那块地后,立即翻耕暴晒,还是发生了一些虫害,若发生这种情况,宋九都没有办法阻止。一旦各中小菜农经营,必然精打细算,不象宋九缺什么用钱去买,这个精打细算有一门好处,节约成本,然而弄不好就会出现闪失,最终影响收成。实际执行起来四五十文一斤的反季节蔬菜都会遥远,最现实的是会降到一百文左右。
第二天雪住。
宋九先去了一趟河洲,河洲停工了,只留下一些灾民与厢兵看守巡逻。宋九先去看灾民。实际用灾民花的钱更多,看似工钱少了。衣粮布料煤炭工棚盐菜等等补贴合在一起,比用两河民夫工钱花得更多。这个不计较了。权当做好事的,但就怕灾民出意外。
看到的一幕不恶,许多灾民在清扫工棚上的积雪,棚内生了煤炉,虽不能说暖和,也不太冷,宋九一村村走过,嘱咐他们务必时不时打开门换风透气,不然会中煤毒。随着骑马奔向钢监。
几天后宋九带着几个东西去了开封府。
见到赵匡义。先是拿出一个物事,一根铁轴,两个轴承。这个赵匡义在河洲上也看到过,但这个轴承不同,外面还有十根钢柱。赵匡义道:“宋九,这个物事有何用意。”
宋九从外面又拿出两个车轮子,将车轮子投上去转动。
“这好啊……”赵匡义眼睛亮了起来。
宋九多次说动输成本,这时代的运输成本掣肘了许多事物的发展,包括琉璃成本。只要有这个动输成本,它的价格永远不能便宜下来。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说蒸汽火车,那是玩笑话,蒸汽机并不复杂。若是十几年过后,一大群精通物格学的学子成长起来,钢铁产量激增。钢质量跟上去,是能造出来的。但上火车的蒸汽机可不简单。再说那有那么多铁来铺铁路?不用多,只要铺一条开封到长安的铁路。那意义大了没边去,以后对付西夏人成本会下降一半。甚至金人入侵中原,能立即收缩到关中防御。但可能吗?
这些宋九根本就不会去想,想也是空想,那怕是从三门峡到长安的铁路。宋九想来想去,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想主意。
现在运输一是船二是车,船成本还是能接受的,除了漂洋过海不算,重的是车。不是车不好,有的大车同样能拉一千多斤。但这种笨拙的木质车轮子有两个弊病,一是摩擦力大,拉的时候吃力,二就是损耗严重,特别是车轴。虽然一些部位用了铁或者陶瓷代替,损坏率仍然很严重,并且还影响其速度。
一个人一天急行军一百里路是可以实现的,然而对后勤供给依赖性很大,那么大军往往一天只能行军三四十里路或者二三十里路。民间运输速度同样快不起来。
于是宋九改良车轴,直接用上了轴承。
轴承看起来并不复杂,里钢箍外钢箍,外加上钢珠,沥青与油脂可以代替润滑油。上外钢箍可以用热胀冷缩法使它更严密。
但麻烦很多,这不象吊机上的那些轴承,它们都很大,误差半毫米问题也不是太严重。缩小到马车上,外钢箍与钢珠不能差错零点一毫米,钢珠本身也不能差错零点一毫米。
并且钢珠的抛圆技术也是一个难题。
以前吊机上的轴承是模具加手工模式解决的,浪费率严重,模具几乎也是一次性的。若再缩小,精确度更高,这必须投入资金继续研发。否则就是制造出来,价格也会昂贵得无法接受。
“研发它会需多少钱?”
“二大王,微臣也不知道,但想研发出来,朝廷必须进行嘉奖,重赏之下,必有良策。一个又一个良策积累起来,就能成功。它的意义非同小可。”
“本官也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来。”赵匡义来回走了几步,这又是河洲开发的好处,若无河洲,就没有这种轴承,想想啼笑皆非,道:“宋九,能不能研发出来,最多会花多少钱帛?”
“二大王,微臣在钢监打造了许多轴承,对它工匠们并不陌生。微臣想,若是将它的成本减少到普通钢制品三四倍那是不大可能,不过减少到普通钢制品十几倍左右,工匠们一定会有办法。十几倍还是贵,但它用钢铁量并不大,价格能接受。至于多少钱帛,微臣不敢说,但可以在钢监拨出一些款子,支持工匠在业余时间研发琢磨。这样用钱不会多,那怕加上奖励的钱帛。集思广益,最终会有办法使成本下降。微臣的事务多,离钢监又远,不然微臣也可以兼顾着参与。但朝廷若有意,微臣可以时不时骑马过去看一看,顺便出出主意。”
赵匡义用脚滚动着车轮子,道:“只要用费能承受,本官倒是可以做主,不过宋九,你忘记了一件事。”
“什么事?”
“该动身了。”
“真让微臣去两川哪。”
“君无戏言,难道皇兄与你开玩笑?”
“两川哪边不需要微臣,微臣去了也没有用,”宋九苦逼地说。韩重赟将内幕说出来,两川非是流民问题,将王全斌弄回来,以曹彬代替,再下去几个良吏,安抚人心,流民自己就能主动返回家园。问题是宋朝这次在两川梁子结大了,以后治理时稍有不慎,就会捅马蜂窝。不一定非是张顺李小波,王顺张小波也可以,只要官吏不好,一人带头,百姓很有可能会随之揭竿而起。
“去看看,吕相公在奏折里提到两次,让你西下去看一看,放心,两川叛乱未平,朝廷也会派得力将士保护你的安全。你从下到下很金贵,甚至一根头发掉下来都是钢铁,昂贵的黄瓜茄子,琉璃,一贯钱的包子,大量的铜臭……”
“二大王,停,停,你别说了,我答应西下成吗?”。(未完待续……)
但也是事实,学舍成立后,朝廷补贴许多,包括几个先生的薪酬,仅是六人的薪酬一年就达到一千多贯,其中宋九最高,每月钱粮米合在一起几乎快接近三十贯钱。
还有不时的赏赐,笔墨纸砚,各种书本,桌椅等等。
这是放在明处的补助,还有各种暗处的,例如这个晚餐费用,考卷抄写费用,黑板粉笔,都是小钱,但这些小钱历历数数合在一起,也不是小钱。这些都是宋九自掏了腰包。没有算账,一算账朝廷给他的薪酬远远不够。
学子不是傻子,个个心中都有数。
朱三娘子嗔怪地掐了朱三一把,宋九没有当真,两人自打前年起就常在一起开玩笑,开惯了的。
七姐还在念叼:“一万多斤哪。”
“七姐,别念,产量也高。”
“宋九,它们长势为什么那么好?”
“燕博士,原因很多,施了三肥土,还有大量农家肥,不受雨天影响,温度恒定,以及二氧化碳,得,这个你还是不要问了。”宋九不想多说,说了燕博士也听不懂,更听不懂光合作用等名词。
“它产量会有多少?”
“不大清楚,不过我估计不会超过八万斤。”
“八万斤哪。”一起被吓着。
宋九摇头,一部分是试验因素,还有一部分也感染了虫害,或者没有保护好,影响了产量。但主要还是种籽,不能说肥料不好。肥料自己花钱买来的,各种发酵后的粪肥。草木灰,以及麦麸。还有三肥土,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都足够了。也不能说是温度,用冰与沸水与人的体温较正过的,制成温度计,从零度到一百度,虽然这个温度计十分怪异,基本很准确,一直将温度通过炭火调节在二十五到二十度之间。也不能说是水份,照顾的二十几个菜农都种了一辈子蔬菜。个个都是行家。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种籽!
前世听说大棚黄瓜能高产三万斤,一宋斤通过计算水的密度也测量出来,一开封宋斤是五百八十九克。大约开封这个宋斤也不标准,记忆当中的是五百九十几克。反正误差不多,接近后世的一斤二两。
但也是两万五千宋斤。
事实没有,韭菜与芹菜产量要低一点,均一均宋九估计了一下,只能在四千宋斤上下。并不是自己想像的会出现万斤亩产蔬菜。
然而这个数字却吓坏了大家。
这个理儿是说不清。宋九索性不谈,又道:“是高产,我再算一笔账,琉璃的本钱。大棚本身的本钱,火炭的本钱,以及平时管理的费用。象这个雪天,为了御寒。必须还要加麦秸地膜,追加大量麦麸、酒糟提高抗寒力。每天要清霜清雪,甚至要在边角生一些煤炉子,防止边边角角寒气涔入,冻坏蔬菜。这个成本会有多少?二十几人菜户就扑在上面了,胡行头又带十几个乡亲巡逻。仅这个成本摊下来就会达到七千多缗钱。不能以市面上价格算我的收入,只能以我开棚价算收入,一斤蔬菜平均仅四百几十文钱。我还会赚。但各项试验要钱,平时花销会有多少?再者,明年还要建更大的教室。这些钱七用八用下来,到明年这时候还能剩下多少?”
“是啊,它成本太高了,”张博士听宋九将账算完,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张博士,也不能这么说,主要成本还是琉璃,这是没有很好解决量产化造成的成本高昂,试验室那边正在研究量产,有了头绪。一旦实现量产,一亩地琉璃本钱会下降到八十贯,五十贯,二十贯。”
“那么多琉璃二十贯啊?”
宋九挠了挠头,说漏了嘴,二十贯大约不可能,成本因素决定的,象硫磺,朝廷听从自己建议,从吴越那边借了三艘海船,宋朝还没有象样的海船,更没有海图,今年运回五千多石硫磺。不然硫磺就不够用。硫磺在琉求那边不值钱,然而海船成本太高,又是帆船,必须借助季风才能抵达。海上还有风险。从琉求运到京城,泥巴也搬到黄金价。以及所需的一些特殊的砂子,还有其他材料,开采成本不计,运到京城运费也高居不下。若非自己提议,朝廷将石炭价格约束一下,成本会更高。因此宋九说道:“二十贯钱大约不可能了,但四五十贯钱还是可以的,过几年,种子在大棚里渐渐改良,产量会进一步提高,菜户自己种,人工钱省去,大棚自己也可以建造,肥料勤快一点也不用钱就得来了。就是买一些石炭钱,以及一些三肥土钱。那么一亩地成本一百缗钱足矣,甚至都用不到。一斤蔬菜成本就会下降到二三十文钱,卖四五十文钱还有得赚。那时候反季节蔬菜就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大家一起点头。
这个几贯钱一斤的蔬菜不是人吃的,最少不是中下等百姓吃的,若是四五十文钱一斤,还是贵,不过普通人家若想开开胃口,也能买得起。
实际还是产量,若是提高到万斤,市价说不定能降到二十文钱以下,那是不大可能了。而且一旦推广,也会有各种虫害与瘟病发生,宋九拿下那块地后,立即翻耕暴晒,还是发生了一些虫害,若发生这种情况,宋九都没有办法阻止。一旦各中小菜农经营,必然精打细算,不象宋九缺什么用钱去买,这个精打细算有一门好处,节约成本,然而弄不好就会出现闪失,最终影响收成。实际执行起来四五十文一斤的反季节蔬菜都会遥远,最现实的是会降到一百文左右。
第二天雪住。
宋九先去了一趟河洲,河洲停工了,只留下一些灾民与厢兵看守巡逻。宋九先去看灾民。实际用灾民花的钱更多,看似工钱少了。衣粮布料煤炭工棚盐菜等等补贴合在一起,比用两河民夫工钱花得更多。这个不计较了。权当做好事的,但就怕灾民出意外。
看到的一幕不恶,许多灾民在清扫工棚上的积雪,棚内生了煤炉,虽不能说暖和,也不太冷,宋九一村村走过,嘱咐他们务必时不时打开门换风透气,不然会中煤毒。随着骑马奔向钢监。
几天后宋九带着几个东西去了开封府。
见到赵匡义。先是拿出一个物事,一根铁轴,两个轴承。这个赵匡义在河洲上也看到过,但这个轴承不同,外面还有十根钢柱。赵匡义道:“宋九,这个物事有何用意。”
宋九从外面又拿出两个车轮子,将车轮子投上去转动。
“这好啊……”赵匡义眼睛亮了起来。
宋九多次说动输成本,这时代的运输成本掣肘了许多事物的发展,包括琉璃成本。只要有这个动输成本,它的价格永远不能便宜下来。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说蒸汽火车,那是玩笑话,蒸汽机并不复杂。若是十几年过后,一大群精通物格学的学子成长起来,钢铁产量激增。钢质量跟上去,是能造出来的。但上火车的蒸汽机可不简单。再说那有那么多铁来铺铁路?不用多,只要铺一条开封到长安的铁路。那意义大了没边去,以后对付西夏人成本会下降一半。甚至金人入侵中原,能立即收缩到关中防御。但可能吗?
这些宋九根本就不会去想,想也是空想,那怕是从三门峡到长安的铁路。宋九想来想去,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想主意。
现在运输一是船二是车,船成本还是能接受的,除了漂洋过海不算,重的是车。不是车不好,有的大车同样能拉一千多斤。但这种笨拙的木质车轮子有两个弊病,一是摩擦力大,拉的时候吃力,二就是损耗严重,特别是车轴。虽然一些部位用了铁或者陶瓷代替,损坏率仍然很严重,并且还影响其速度。
一个人一天急行军一百里路是可以实现的,然而对后勤供给依赖性很大,那么大军往往一天只能行军三四十里路或者二三十里路。民间运输速度同样快不起来。
于是宋九改良车轴,直接用上了轴承。
轴承看起来并不复杂,里钢箍外钢箍,外加上钢珠,沥青与油脂可以代替润滑油。上外钢箍可以用热胀冷缩法使它更严密。
但麻烦很多,这不象吊机上的那些轴承,它们都很大,误差半毫米问题也不是太严重。缩小到马车上,外钢箍与钢珠不能差错零点一毫米,钢珠本身也不能差错零点一毫米。
并且钢珠的抛圆技术也是一个难题。
以前吊机上的轴承是模具加手工模式解决的,浪费率严重,模具几乎也是一次性的。若再缩小,精确度更高,这必须投入资金继续研发。否则就是制造出来,价格也会昂贵得无法接受。
“研发它会需多少钱?”
“二大王,微臣也不知道,但想研发出来,朝廷必须进行嘉奖,重赏之下,必有良策。一个又一个良策积累起来,就能成功。它的意义非同小可。”
“本官也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来。”赵匡义来回走了几步,这又是河洲开发的好处,若无河洲,就没有这种轴承,想想啼笑皆非,道:“宋九,能不能研发出来,最多会花多少钱帛?”
“二大王,微臣在钢监打造了许多轴承,对它工匠们并不陌生。微臣想,若是将它的成本减少到普通钢制品三四倍那是不大可能,不过减少到普通钢制品十几倍左右,工匠们一定会有办法。十几倍还是贵,但它用钢铁量并不大,价格能接受。至于多少钱帛,微臣不敢说,但可以在钢监拨出一些款子,支持工匠在业余时间研发琢磨。这样用钱不会多,那怕加上奖励的钱帛。集思广益,最终会有办法使成本下降。微臣的事务多,离钢监又远,不然微臣也可以兼顾着参与。但朝廷若有意,微臣可以时不时骑马过去看一看,顺便出出主意。”
赵匡义用脚滚动着车轮子,道:“只要用费能承受,本官倒是可以做主,不过宋九,你忘记了一件事。”
“什么事?”
“该动身了。”
“真让微臣去两川哪。”
“君无戏言,难道皇兄与你开玩笑?”
“两川哪边不需要微臣,微臣去了也没有用,”宋九苦逼地说。韩重赟将内幕说出来,两川非是流民问题,将王全斌弄回来,以曹彬代替,再下去几个良吏,安抚人心,流民自己就能主动返回家园。问题是宋朝这次在两川梁子结大了,以后治理时稍有不慎,就会捅马蜂窝。不一定非是张顺李小波,王顺张小波也可以,只要官吏不好,一人带头,百姓很有可能会随之揭竿而起。
“去看看,吕相公在奏折里提到两次,让你西下去看一看,放心,两川叛乱未平,朝廷也会派得力将士保护你的安全。你从下到下很金贵,甚至一根头发掉下来都是钢铁,昂贵的黄瓜茄子,琉璃,一贯钱的包子,大量的铜臭……”
“二大王,停,停,你别说了,我答应西下成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