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处变不惊,妙语应对他人不善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心理学与口才技巧最新章节!
玩笑间抹去尴尬,谈笑间打破窘局
在社交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令人发窘的尴尬问题,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学会处乱不惊,寻找从狼狈的境地中解脱的办法,将自己的思想调整到自由、活跃的状态,用机智的语言来为尴尬的各方打圆场,打破窘迫的局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做到从容不迫,但是现实却和理想有着很大的距离。在具体的交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这时候往往会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感到异常尴尬,下不了台。如果僵持在那里,只顾及自己不自在的话,别人也会和我们一样感到压抑,最终也会让气氛变得十分凝重,也会让原本可以顺利办成的事情僵持在那里。一个会说话的人能够巧妙地运用一句玩笑话抹去意外发生的尴尬,改变人们的处境和心情,营造出一份特有的气氛,让社交场合重新回到欢快和愉悦当中。
金亚楠和老板陪一位外商用餐。老板热情地请外商点菜,备受感动的外商在看了菜单之后,一时兴起,说了句中国话“tutousi”,讲完之后又朝着老板笑了笑。谁知老板却火冒三丈,当即指着外商大骂:“你,洋鬼子死!”原来,外商在说“土豆丝”的时候因为发音不准被老板听成了“秃头死”,正好老板就是光头,外商的微笑也让老板误以为是嘲笑,因此就气冲冲地朝着外商大骂了起来。
当金亚楠告诉老板老外的真实意思时,老板顿时暗自后悔刚才的冲动。而外商对老板的斥骂感到不解,同时对他的粗鲁也面露愤怒。双方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
为了避免这次因误会而错失的机会,金亚楠便用英语向对方解释道:“在我们中国有‘打是亲,骂是爱’的俗语,刚才我们老总的行为其实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他并不是要骂您,而是一种示好的方法。可能是因为您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的缘故,对他的举止感到不喜欢……”
外商听到之后,转怒为喜,笑着说:“这实在是太有趣了,不过,我可不可以不死啊?我还以为你们老板不喜欢吃‘秃头死’呢……”外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而老板听到“秃头死”这三个字却总感到不舒服。
金亚楠便继续开玩笑说:“我们老总很喜欢‘秃头’,就是不喜欢‘秃头死’啊!”
“哈哈,那就只喜欢‘秃头’好了,‘秃头’真的是很不错的!”外商继续哈哈大笑着,老板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面对突发性的事件,没有任何人能够作好事先的准备。而交际场合中尴尬窘迫的现象又是时常发生并且表现不一的,因此,在我们处理这些尴尬的事件时,一定不能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善于分析和思考,从而作出具体的恰当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化窘迫为谈笑,化尴尬为正常。
心理点拔
以下三种方法只是作为参考:
1.转移话题
在交际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交际的双方难以在这些事情上达成一致的意见,从而阻碍交谈的正常进行。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刻意地去回避一下,将谈话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上去,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谈话内容来改变一下紧张的局面,转移双方的注意力。这样就能有意识地将意见分歧较大的话题淡化,让原来僵持的场面重新变得宽松愉悦起来,把给双方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范围之内。
2.给对方寻找台阶
社交场合的窘困局面,并不仅仅是因为意见分歧较大的事情所导致,还有的时候是因为一些人对客观时间地点环境因素的疏忽,讲出的话明显地不合时宜,从而造成了整个交际场合的难堪和尴尬。在这种事情出现的时候,对不合时宜的谈话内容进行大声的斥责只会让局面更加尴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转化一下角度,将这一话题说下去,来为那些有悖常理的话进行合理的解释,寻找其立足的理由。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解除了尴尬局面,更能让对方对你充满感激,从而从心里愿意和你进行长久的交往。
3.善意曲解,消除误会
在交际场合中,交谈双方难免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说出一些不合时宜或者是带有歧义的话,从而让别人产生误解,心理上感到不愉快。在这个时候,直接的解释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倒不如采取故意曲解的方法,对那些不合时宜的话装作不知其意,而是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从善意的角度进行解释或者打圆场。这种看则无心实则刻意地去接话方法,会很快地将局面朝着有力的方向引导和转化。那些尴尬的局面也将会随着故意的曲解而不复存在。
为自己“开脱”,也是一种智慧
在遇到尴尬场面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有人出来为你打圆场,替你开脱。要想让自己摆脱窘迫的场面,就应该依靠你的聪明才智来为自己开脱。
生活千变万化,什么样子的怪问题都可能遇到,而对付这些怪问题的方法,就是作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千万不可以被对方的问题困死陷于被动。当你被人刁难的时候,你可以给人似是而非,雾里看花的感觉,可以用“大约、最近、前后、方便的话”等词汇来解决这些问题,为自己开脱。
在一次巡游江南的时候,雍正皇帝和刘墨林来到苏州看到了一尊弥勒佛。雍正皇帝突然指着佛像问:“他为什么对着我笑呢?”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毕竟佛像见了谁都是一脸笑容可掬的样子,但是刘墨林又不能直说,否则就显得自己没水平。于是他就回答说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今活佛,佛见佛故笑。刘墨林原以为雍正皇帝会为此开怀大笑的,不曾想,皇帝话锋一转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佛见了你也笑呢?”刘墨林不愧为大才子,十分机敏地回答道:“佛是在嘲笑臣成不了佛。”
刘墨林由于刚刚说了佛见佛笑,如果依然这样回答的话,那么他自己也就成了佛,有和皇帝平起平坐的意思,说不好会有诛九族的大罪,因此就把佛的笑说成了是对他的嘲笑,既巧妙地让自己开脱,又给皇帝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让自己感到为难的问题,如果不去回答的话,显得自己没有礼貌,选择面对的话却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伤害,那么,就要学会巧妙地为自己开脱。
心理点拔
一般来说,为自己开脱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点:
1.模糊回答
有些问题让你感到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时候,你可以用模糊的语言来进行回答,这样既能不失礼数,又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比如有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有人问他:“你是否读过《十日谈》?”他就回答:“最近不曾”。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遁词罢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曾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还有一次,别人问他是否看过《莎士比亚全集》,他就回答说“英文没读过。”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误解,他比较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读懂英文,但是时间太忙,只是看了别人的翻译,等以后抽时间再去读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此言一出,别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2.暗示性语言回答
有时候别人向你问话的时候,你感觉如果直言相告可能会让他难以接受,如果不回答的话又说不过去,那么你就不妨讲一些暗示性的话语,做到既能让对方了解事情的真相,又能巧妙地让你得到开脱。
在宋朝时期,有一个叫孙山的人和一个同乡一起上京赶考。到了发榜的那一天,孙山考中了进士,不过是最后一名,而他的同乡却落榜了。后来,他的同乡感觉脸上无光,就留在了京城,而孙山则回到了家里。回到家后,那位同乡的父亲急切地向他打听儿子是否考中。孙山觉得,如果直言相告的话,同乡的父亲可能难以接受,自己也可能会落一个得意忘形的评价,于是他就随口念了两句诗给那位同乡的父亲听:“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那位同乡的父亲听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转身走了。
3.故意装糊涂
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很可能就会陷入对方设置的陷阱之中,让你无法下台。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装作没有听懂,用糊涂的回答来应对别有用心的提问。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外国记者问王蒙:“请问,20世纪50年代的您和80年代的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这位记者是别有用心的,他提问的用意可以说是路人皆知。这时候王蒙却从容不迫地回答说:“我在20世纪50年代的名字叫王蒙,在80年代也叫王蒙,这是相同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当时我才20多岁,现在却已经年过半百了。”
记者提问的目的是让王蒙谈一下对中国国内改革形势的感受,又不好直冲冲地进行提问,就给王蒙一个限定的年代的范围,而王蒙却故意曲解对方的本意,只从自己的年龄变化上来回答问题。这个回答是无懈可击的,既给了对方一个答案,又没有给对方任何有效的信息,还不能让他抓出破绽。
避开“敏感区”,别让对方下不来台
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敏感区”,这个敏感区域包括个人的隐私过错以及自尊和做事底线等。每个人都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过多地暴露出个人的隐私或者以前的错误,更不愿意让个人的尊严受到别人的伤害。因此我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触及对方的敏感区,更不要让对方觉得当众受到侮辱。哪怕是为了改正别人的缺点而进行必要的劝说,也要注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很有道理:“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一下别人,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说话更要如此,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不能够在别人面前口无遮拦,更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直口快而侵犯别人的隐私,进入别人的敏感区,让别人下不了台。
王小姐是一家公司的员工,担任文秘工作。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总能给别人提供真诚和无私的帮助。但是,像这样一个有着很多优点的小女孩,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获得别人的喜欢,相反的,还有不少人在远远地躲着她,在一些朋友聚会中也会故意“忘记”招呼她。这主要是因为王小姐的性格比较爽朗,经常喜欢开一些恶作剧的玩笑,常常让朋友们感觉下不了台。
有一次休息的时候,她的一位同事神秘地说:“你们看看这张照片是谁的?”等大家挤过来看的时候才发现是一个橘子皮,顿时就感觉索然寡味,都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王小姐却大呼小叫地说:“你拿李建的照片做什么?”这下子,李建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气得涨红了脸,而一些好事的同事就给他起了个“橘子皮”的外号。从此之后,李建见到王小姐就远远地躲开了。
还有一次,一个同事穿着一身新西装来到公司,别人都微笑友好地对他说:“您今天可是真精神啊,这件衣服很适合你。”这时候王小姐又口无遮拦地说:“你这件衣服也太不上档次了吧,是不是今年的款式还说不准呢。”那位同事对服装是十分讲究的,听王小姐这么一说,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王小姐不仅对同事这样,对老板也同样如此。有一次,老板和客户签协议,客户看到老板龙飞凤舞的签名之后,夸奖道:“您的签名可是真气派呀。”老板刚想谦虚几句,没想到王小姐却不知趣地抢过话头:“我们老板练了三个多月了,能不气派吗?”此言一出,让老板和客户都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
王小姐之所以不被朋友们所欢迎,原因就在于她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以为讲一些肆无忌惮的话能够活跃气氛,无伤大雅,而最终的结果却表明了她的做法和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各自所敏感的东西也会与众不同,我们在交际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在谈吐之间尽量不要涉及对方的敏感地带。
心理点拔
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注意:
1.可以适当地开玩笑,但是不能以讽刺他人为目的玩笑话一般能起到活跃气氛、缓和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在开玩笑的时候不懂得适度的原则,喜欢讽刺、攻击、责怪他人,尽管可能会引起短暂的笑声,却给被嘲笑者的心理上留下巨大的阴影,甚至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让本来十分宽松的气氛显得过于紧张和难堪。
2.任何谈话都不要涉及他人的隐私
无论处在任何场合下,也无论对方和自己是多么的熟悉,都不要在交谈的内容中涉及对方的隐私。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一句无心的话,在别人听来可能就是一种讽刺和侮辱,从而对你产生极其恶劣的印象。
3.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短处来说事
在社交场合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用别人的生理缺陷和生活缺陷来当谈资,作为炫耀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说些“你的头上没有头发,是不是想无法无天啊”“你那几个月不洗的臭脚可以熏死一屋子人啊”等,这样就会让别人对他产生很大的厌烦情绪,从内心里也不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
好好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评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比如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别人接受,个人的做事方式难以取得别人的理解等,这些不愉快往往会把我们推进十分尴尬窘迫的境地。每当碰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的人会沉不住气,要么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大声的争辩,要么指责别人的迂腐或者是别有用心的破坏。当一个人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就会显示出手忙脚乱、情绪失控等表现,这样只会使事情更加恶化,却不会使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既然这样只能给别人留下笑柄,那么我们倒不如改用沉默的态度来对待它。当你采用沉默的态度时,就能够显示出你的不在乎和不介意,也就能够在气势上征服对方。我们应该知道,只有缺乏实力没有信心的人才会十分看重别人的脸色和评论,而真正的强者,却是不会介意任何外在因素的。
赵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的宰相。他在做宰相期间,经常向皇帝推荐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名有能力的官员,但是太祖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赵普并没有知难而退,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又将举荐的奏折递了上去,宋太祖依然没有答应。
赵普仍然没有放弃,在第三天的时候又把举荐奏折递了上去。太祖看到他连续三天都上同样的折子,感到十分愤怒,怒气冲冲地把奏折撕了个粉碎,咆哮着说:“你只是一名宰相,并不是皇帝,要不这大宋的江山交给你来管算啦!”满朝文武听了,都为赵普捏了一把汗,而赵普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也没有进行辩解,只是默默地把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捡起来,回到家里仔细地粘好。到了第四天上朝的时候,他将粘好的奏折恭恭敬敬地递到龙案上,静静地等待太祖的批复。
太祖知道拗不过他,只好长叹一声,准了他的折子。
事后,太祖就问赵普说:“如果我当时还是不批准你的折子,你会怎么办呢?”
赵普回答说:“如果您不批准的话,我还是会上奏这件事的。”
太祖笑问:“难道你就不怕我杀了你吗?”
赵普说:“陛下一再强调任人唯贤,臣是按您的旨意办事,自然内心无愧。何况,陛下是尧舜之君,并非残暴好杀之人,故而臣也没有任何害怕的地方。”
太祖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又对赵普的忠心耿耿进行了一番夸奖。
古希腊有一句民谚说:“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赵普就是那一个更聪明的人。在宋太祖的盛怒之下,他如果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地讲一些大道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因此,沉默是一种品格,沉默也是一种境界,沉默使人获得力量,沉默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沉默的境界是有力量的境界。
有些人在交际生活中,无法接受口舌上的失利,总要做出拍案而起的动作,这样或许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血性,但更多表现的却是不成熟和好冲动的心理特征。这样的做派,或许能在争论中占上风,但却失去了风度,最终必将是得不偿失。
心理点拔
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交际场合里,面对尴尬和窘迫以及慌乱的场景,如果我们做不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境界,那么就不妨克制一下自己,做到以下三点:
1.不失礼
交际场合是最注重礼节的地方,哪怕处在盛怒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礼节,以表现出你的修养和心胸。比如,当别人在你面前说些刺耳的话时,你不能因为怒火中烧而对别人恶言相加,更不能有饱以老拳的粗鲁行为,最佳的选择是沉默和冷静,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可以运用口才的技巧进行得体的反驳和纠正,只有这样才会消除别人对你的误解或者捉弄。如果用失礼的行为去对待的话,只会起到越描越黑的负面效果。
2.不失态
当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出现在你身边的时候,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次见证你人生态度和处事修养的机会。言语上的不合或者事情上的不顺心给一个人内心带来的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然面部表情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凡事都需要讲究一个度,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面部表情处于阴晴不定的状态,努力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因为一个人的失态,就表明了感情冲动难以控制,更表明了一个人思想上的不成熟。失态之后做出的种种举动,在别人看来,是十分幼稚和荒唐的,经常处于感情失控状态下的人,在交际场合中也就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
3.不失言
失言和失态是因果的关系。人很容易在失态的张狂下口不择言,对别人恶言相加,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人们常说“口舌如利剑”,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语很容易伤害到别人的感情,更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因此,在尴尬窘迫的处境中,你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有任何正当的理由,也要在停顿一分钟之后说出你要说的话,只有这样,才不会“祸从口出”,给自己惹下麻烦。
临危不乱,冷静应对麻烦事
处境不变、临危不乱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一个成熟的人绝不会因为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显得惊慌失措,他们能够让自己保持镇静,经过快速的思考之后作出迅速的决断,采取正确的行动去改变不利的客观现实。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扬言数日之内吞并东晋,一统天下。消息传到建康之后,朝廷上下一片恐慌。作为宰相的谢安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镇定自若地派谢石、谢玄等人率领八万北府军前去迎敌。当时有些人害怕建康不保,准备派精锐部队保卫京师,却被谢安拒绝了,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理由,谢安却笑而不答。谢安心里明白,苻坚虽然来势汹汹,但却内部矛盾重重,百万大军之中都有厌战情绪,没有多少战斗力,这次必将大败而归。
谢玄在出发之前,心中忐忑不安,向谢安询问对策,谢安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一切我都安排好了”,之后便绝口不提军事。谢玄心里还是没底,又派部将张玄去打听,谢安依然没有回答,反而邀他下起棋来。此时的前秦军队已经到达了长江边上,张玄心里十分恐慌,在下棋的时候想着前方的战事,结果屡屡败在了神气安然的谢安手里。
后来,晋军大捷的战报传来,谢安依然在和别人下棋。他看完战报之后,不动声色地把它放在了一边。客人忍不住问他,谢安的回答依然是淡淡的:“没什么,孩儿们已经破敌了。”一直到下完棋,客人告辞之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高兴地走回家中,却没有发现他木屐底上的屐齿已经断了。
在大军压境之下,养尊处优已久的满朝文武大臣们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每个人都陷入了空前的恐慌之中。身为宰相的谢安能够处事不乱,坦然地面对这巨大的变故,这并不是他的故作玄虚,更不是因为他做了一些“夜观天象”准备,而是他对前秦的国情了如指掌,对这场战争也早就有了胜算。如此胜算,并非是他拥有料事如神的本领,而是源于他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思考分析能力。
俗话说:“仓中有粮,心里不慌。”每个人都渴望在纷杂的外相之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推算,让自己的谈吐做到一语惊人、一语中的,但是这种本领却并不是来自先天的遗传,而是来自后天的锻炼。这种“君子不言,言必有中”的口才是以足够的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作为基础的。如果你想成为这方面的人才,就不妨从提高个人的素养、开发个人的潜能入手,做一个胸有成竹的谈话者。
心理点拔
如何让自己“仓中有粮”做一个成竹在胸的谈话者呢?以下几条可以作为参考:
1.广泛地阅读
古人有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要想成为一个关心天下事的人,就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从报纸、杂志、书本上了解社会动态、国家大事,通过对这些动态和变化的了解和思考,来提升你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报纸杂志打交道,那么在阅读的时候,最好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把一些好的句子和观点记下来,哪怕是每天只记上一两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积土成山,你的文化修养也就有了显著的提高。文化修养得到提升之后,看问题就能更深刻,就能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从而在谈论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就避免了盲目和肤浅。
2.积累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虽然字数比较少,但却能很精炼地指出一些东西,表明一个道理。短小的名言警句是前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炼出的精华,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篇幅较小而去忽视它。在听别人说话或者是看书的时候,多注意积累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你的谈话题材和资料就会越来越多,分析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口才也就会越来越成熟。
3.关注日常生活,勤于思考,提高判断力
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也是一切知识和思想的根源。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进行有目的的关注,这样才能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不要停留在客气的层面上,要注重倾听,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别人的谈话,你也可以学到很多个人需要的东西。只有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才能有更好的知识积累,培养你在言谈之中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
三言两语让取笑者自取其辱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自高自大者的讥笑和嘲讽,为了捍卫我们自己的尊严,我们就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对其进行反驳,让取笑者折服,不敢再小瞧自己。正确的方法,不仅能够化解自己的尴尬,还会让一心想看我们笑话的人处于窘迫的境地中而自食其果,自取其辱。
有一个农民大爷骑着毛驴进城赶集。路边的西瓜摊上有一个年轻人正在吃西瓜,那位年轻人见了他大声地招呼说:“喂,天气这么热,你干脆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过来吃块西瓜吧,我请客!”大爷不认识这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客气地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了,我还要忙着赶路呢,西瓜就不吃了。”谁知那个年轻人却斜着眼,怪腔怪调地说:“哎哟喂,老爷子,我是在问驴呢,你搭的哪门子腔?”大爷一听,非常气愤。他跳下驴,照准驴脸就左右开打,“啪啪”地打了几巴掌,边打边骂:“你这头爱撒谎的驴,出门的时候我问你城里有男朋友吗,你说没有。你没有男朋友,人家为什么会请你吃西瓜?”那个年轻人听了,脸上挂不住,只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那个小伙子本来是想用驴来取笑一下大爷,没想到自己却成了驴的“男朋友”,最终落了个自取其辱。
心理点拔
面对别人的捉弄和取笑,我们既不能默不作声,又不能因为愤怒而丧失了理智,应该选择正确得当的方法进行有力的反击。
1.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绝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在别人说出侮辱性的话语时,抓住对方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词语、一个比喻的漏洞,运用对方错误的语言逻辑,将一些侮辱和讽刺性的话来反赠与他,让他推辞不得而又哑口无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扬长避短
由于别人的取笑都有一种先发制人的优势,被取笑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方的短处,那么就会很快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被动转化为主动,也就会让取笑你的人很快地处于下风。
1984年,73岁的里根参加美国总统竞选。他的竞选对手嘲笑他老态龙钟,绝不会有大的作为。而里根却幽默地应对说:“我之所以对总统大选充满信心,就是因为我的对手太年轻而没有经验。”
里根的这一巧妙反驳,将年龄大和经验多联系在了一起,从而消除了年龄大给他带来的不利局面,也就让对方的嘲讽失去了立足之地。
3.先冒犯,再狡辩
有时候,我们会面对一些地位较高的人的捉弄与嘲笑,在两者身份地位不相称的时候,不妨先硬碰硬一次,之后再进行一番花言巧语的辩解,做到既能维护个人的尊严,又让对方觉察出自己的错误,从而改变对你的态度。一般情况下,狡辩是比较令人反感的,这种形式也多是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才会采用。
颜触拜见齐宣王的时候,齐宣王为了打掉他的威风,就坐在大殿上,用倨傲嘲笑的姿态如唤宠物般的口气说:“触,走过来!”
齐宣王的这种态度是十分无礼的,颜触感到十分尴尬,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他就学着宣王的口气说:“王,走过来!”
齐宣王听了,怒不可遏,对颜触呵斥道:“寡人是君,你是臣,你有资格叫我走过去吗?”
颜触辩道:“说起道理来应该这样,因为我果真走过去,那是仰慕王的势利,而我叫王走过来,是让王表示他趋奉贤士。如果叫我做仰慕势利的事,还不如让王做趋奉贤人的君主好啊!”齐宣王听后觉得有道理,也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就亲自走下殿来,邀请颜触进去。
当我们面对别人的嘲笑时,如果怒气冲天,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还有可能落入别人预先设定的圈套中,也会危害到自己的形象。如果选择躲避和忍让,就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个软弱可欺的人,从而变本加厉地去嘲笑捉弄你。这个时候,你就要运用正确的语言艺术来应对,让对方自食苦果,自取其辱。
玩笑间抹去尴尬,谈笑间打破窘局
在社交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令人发窘的尴尬问题,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学会处乱不惊,寻找从狼狈的境地中解脱的办法,将自己的思想调整到自由、活跃的状态,用机智的语言来为尴尬的各方打圆场,打破窘迫的局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做到从容不迫,但是现实却和理想有着很大的距离。在具体的交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这时候往往会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感到异常尴尬,下不了台。如果僵持在那里,只顾及自己不自在的话,别人也会和我们一样感到压抑,最终也会让气氛变得十分凝重,也会让原本可以顺利办成的事情僵持在那里。一个会说话的人能够巧妙地运用一句玩笑话抹去意外发生的尴尬,改变人们的处境和心情,营造出一份特有的气氛,让社交场合重新回到欢快和愉悦当中。
金亚楠和老板陪一位外商用餐。老板热情地请外商点菜,备受感动的外商在看了菜单之后,一时兴起,说了句中国话“tutousi”,讲完之后又朝着老板笑了笑。谁知老板却火冒三丈,当即指着外商大骂:“你,洋鬼子死!”原来,外商在说“土豆丝”的时候因为发音不准被老板听成了“秃头死”,正好老板就是光头,外商的微笑也让老板误以为是嘲笑,因此就气冲冲地朝着外商大骂了起来。
当金亚楠告诉老板老外的真实意思时,老板顿时暗自后悔刚才的冲动。而外商对老板的斥骂感到不解,同时对他的粗鲁也面露愤怒。双方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
为了避免这次因误会而错失的机会,金亚楠便用英语向对方解释道:“在我们中国有‘打是亲,骂是爱’的俗语,刚才我们老总的行为其实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他并不是要骂您,而是一种示好的方法。可能是因为您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的缘故,对他的举止感到不喜欢……”
外商听到之后,转怒为喜,笑着说:“这实在是太有趣了,不过,我可不可以不死啊?我还以为你们老板不喜欢吃‘秃头死’呢……”外商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而老板听到“秃头死”这三个字却总感到不舒服。
金亚楠便继续开玩笑说:“我们老总很喜欢‘秃头’,就是不喜欢‘秃头死’啊!”
“哈哈,那就只喜欢‘秃头’好了,‘秃头’真的是很不错的!”外商继续哈哈大笑着,老板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面对突发性的事件,没有任何人能够作好事先的准备。而交际场合中尴尬窘迫的现象又是时常发生并且表现不一的,因此,在我们处理这些尴尬的事件时,一定不能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善于分析和思考,从而作出具体的恰当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化窘迫为谈笑,化尴尬为正常。
心理点拔
以下三种方法只是作为参考:
1.转移话题
在交际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交际的双方难以在这些事情上达成一致的意见,从而阻碍交谈的正常进行。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刻意地去回避一下,将谈话转移到其他的话题上去,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谈话内容来改变一下紧张的局面,转移双方的注意力。这样就能有意识地将意见分歧较大的话题淡化,让原来僵持的场面重新变得宽松愉悦起来,把给双方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范围之内。
2.给对方寻找台阶
社交场合的窘困局面,并不仅仅是因为意见分歧较大的事情所导致,还有的时候是因为一些人对客观时间地点环境因素的疏忽,讲出的话明显地不合时宜,从而造成了整个交际场合的难堪和尴尬。在这种事情出现的时候,对不合时宜的谈话内容进行大声的斥责只会让局面更加尴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转化一下角度,将这一话题说下去,来为那些有悖常理的话进行合理的解释,寻找其立足的理由。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解除了尴尬局面,更能让对方对你充满感激,从而从心里愿意和你进行长久的交往。
3.善意曲解,消除误会
在交际场合中,交谈双方难免会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说出一些不合时宜或者是带有歧义的话,从而让别人产生误解,心理上感到不愉快。在这个时候,直接的解释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倒不如采取故意曲解的方法,对那些不合时宜的话装作不知其意,而是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从善意的角度进行解释或者打圆场。这种看则无心实则刻意地去接话方法,会很快地将局面朝着有力的方向引导和转化。那些尴尬的局面也将会随着故意的曲解而不复存在。
为自己“开脱”,也是一种智慧
在遇到尴尬场面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有人出来为你打圆场,替你开脱。要想让自己摆脱窘迫的场面,就应该依靠你的聪明才智来为自己开脱。
生活千变万化,什么样子的怪问题都可能遇到,而对付这些怪问题的方法,就是作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千万不可以被对方的问题困死陷于被动。当你被人刁难的时候,你可以给人似是而非,雾里看花的感觉,可以用“大约、最近、前后、方便的话”等词汇来解决这些问题,为自己开脱。
在一次巡游江南的时候,雍正皇帝和刘墨林来到苏州看到了一尊弥勒佛。雍正皇帝突然指着佛像问:“他为什么对着我笑呢?”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毕竟佛像见了谁都是一脸笑容可掬的样子,但是刘墨林又不能直说,否则就显得自己没水平。于是他就回答说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今活佛,佛见佛故笑。刘墨林原以为雍正皇帝会为此开怀大笑的,不曾想,皇帝话锋一转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佛见了你也笑呢?”刘墨林不愧为大才子,十分机敏地回答道:“佛是在嘲笑臣成不了佛。”
刘墨林由于刚刚说了佛见佛笑,如果依然这样回答的话,那么他自己也就成了佛,有和皇帝平起平坐的意思,说不好会有诛九族的大罪,因此就把佛的笑说成了是对他的嘲笑,既巧妙地让自己开脱,又给皇帝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
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让自己感到为难的问题,如果不去回答的话,显得自己没有礼貌,选择面对的话却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伤害,那么,就要学会巧妙地为自己开脱。
心理点拔
一般来说,为自己开脱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点:
1.模糊回答
有些问题让你感到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时候,你可以用模糊的语言来进行回答,这样既能不失礼数,又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比如有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有人问他:“你是否读过《十日谈》?”他就回答:“最近不曾”。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遁词罢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曾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还有一次,别人问他是否看过《莎士比亚全集》,他就回答说“英文没读过。”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误解,他比较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读懂英文,但是时间太忙,只是看了别人的翻译,等以后抽时间再去读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此言一出,别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2.暗示性语言回答
有时候别人向你问话的时候,你感觉如果直言相告可能会让他难以接受,如果不回答的话又说不过去,那么你就不妨讲一些暗示性的话语,做到既能让对方了解事情的真相,又能巧妙地让你得到开脱。
在宋朝时期,有一个叫孙山的人和一个同乡一起上京赶考。到了发榜的那一天,孙山考中了进士,不过是最后一名,而他的同乡却落榜了。后来,他的同乡感觉脸上无光,就留在了京城,而孙山则回到了家里。回到家后,那位同乡的父亲急切地向他打听儿子是否考中。孙山觉得,如果直言相告的话,同乡的父亲可能难以接受,自己也可能会落一个得意忘形的评价,于是他就随口念了两句诗给那位同乡的父亲听:“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那位同乡的父亲听后,明白了他的意思,就转身走了。
3.故意装糊涂
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很可能就会陷入对方设置的陷阱之中,让你无法下台。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装作没有听懂,用糊涂的回答来应对别有用心的提问。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外国记者问王蒙:“请问,20世纪50年代的您和80年代的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这位记者是别有用心的,他提问的用意可以说是路人皆知。这时候王蒙却从容不迫地回答说:“我在20世纪50年代的名字叫王蒙,在80年代也叫王蒙,这是相同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当时我才20多岁,现在却已经年过半百了。”
记者提问的目的是让王蒙谈一下对中国国内改革形势的感受,又不好直冲冲地进行提问,就给王蒙一个限定的年代的范围,而王蒙却故意曲解对方的本意,只从自己的年龄变化上来回答问题。这个回答是无懈可击的,既给了对方一个答案,又没有给对方任何有效的信息,还不能让他抓出破绽。
避开“敏感区”,别让对方下不来台
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敏感区”,这个敏感区域包括个人的隐私过错以及自尊和做事底线等。每个人都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过多地暴露出个人的隐私或者以前的错误,更不愿意让个人的尊严受到别人的伤害。因此我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触及对方的敏感区,更不要让对方觉得当众受到侮辱。哪怕是为了改正别人的缺点而进行必要的劝说,也要注意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很有道理:“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一下别人,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说话更要如此,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不能够在别人面前口无遮拦,更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直口快而侵犯别人的隐私,进入别人的敏感区,让别人下不了台。
王小姐是一家公司的员工,担任文秘工作。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总能给别人提供真诚和无私的帮助。但是,像这样一个有着很多优点的小女孩,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获得别人的喜欢,相反的,还有不少人在远远地躲着她,在一些朋友聚会中也会故意“忘记”招呼她。这主要是因为王小姐的性格比较爽朗,经常喜欢开一些恶作剧的玩笑,常常让朋友们感觉下不了台。
有一次休息的时候,她的一位同事神秘地说:“你们看看这张照片是谁的?”等大家挤过来看的时候才发现是一个橘子皮,顿时就感觉索然寡味,都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王小姐却大呼小叫地说:“你拿李建的照片做什么?”这下子,李建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气得涨红了脸,而一些好事的同事就给他起了个“橘子皮”的外号。从此之后,李建见到王小姐就远远地躲开了。
还有一次,一个同事穿着一身新西装来到公司,别人都微笑友好地对他说:“您今天可是真精神啊,这件衣服很适合你。”这时候王小姐又口无遮拦地说:“你这件衣服也太不上档次了吧,是不是今年的款式还说不准呢。”那位同事对服装是十分讲究的,听王小姐这么一说,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王小姐不仅对同事这样,对老板也同样如此。有一次,老板和客户签协议,客户看到老板龙飞凤舞的签名之后,夸奖道:“您的签名可是真气派呀。”老板刚想谦虚几句,没想到王小姐却不知趣地抢过话头:“我们老板练了三个多月了,能不气派吗?”此言一出,让老板和客户都陷入了巨大的尴尬之中。
王小姐之所以不被朋友们所欢迎,原因就在于她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以为讲一些肆无忌惮的话能够活跃气氛,无伤大雅,而最终的结果却表明了她的做法和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各自所敏感的东西也会与众不同,我们在交际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在谈吐之间尽量不要涉及对方的敏感地带。
心理点拔
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注意:
1.可以适当地开玩笑,但是不能以讽刺他人为目的玩笑话一般能起到活跃气氛、缓和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在开玩笑的时候不懂得适度的原则,喜欢讽刺、攻击、责怪他人,尽管可能会引起短暂的笑声,却给被嘲笑者的心理上留下巨大的阴影,甚至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让本来十分宽松的气氛显得过于紧张和难堪。
2.任何谈话都不要涉及他人的隐私
无论处在任何场合下,也无论对方和自己是多么的熟悉,都不要在交谈的内容中涉及对方的隐私。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有时一句无心的话,在别人听来可能就是一种讽刺和侮辱,从而对你产生极其恶劣的印象。
3.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短处来说事
在社交场合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用别人的生理缺陷和生活缺陷来当谈资,作为炫耀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说些“你的头上没有头发,是不是想无法无天啊”“你那几个月不洗的臭脚可以熏死一屋子人啊”等,这样就会让别人对他产生很大的厌烦情绪,从内心里也不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
好好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评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比如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别人接受,个人的做事方式难以取得别人的理解等,这些不愉快往往会把我们推进十分尴尬窘迫的境地。每当碰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有的人会沉不住气,要么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大声的争辩,要么指责别人的迂腐或者是别有用心的破坏。当一个人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就会显示出手忙脚乱、情绪失控等表现,这样只会使事情更加恶化,却不会使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既然这样只能给别人留下笑柄,那么我们倒不如改用沉默的态度来对待它。当你采用沉默的态度时,就能够显示出你的不在乎和不介意,也就能够在气势上征服对方。我们应该知道,只有缺乏实力没有信心的人才会十分看重别人的脸色和评论,而真正的强者,却是不会介意任何外在因素的。
赵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的宰相。他在做宰相期间,经常向皇帝推荐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名有能力的官员,但是太祖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赵普并没有知难而退,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又将举荐的奏折递了上去,宋太祖依然没有答应。
赵普仍然没有放弃,在第三天的时候又把举荐奏折递了上去。太祖看到他连续三天都上同样的折子,感到十分愤怒,怒气冲冲地把奏折撕了个粉碎,咆哮着说:“你只是一名宰相,并不是皇帝,要不这大宋的江山交给你来管算啦!”满朝文武听了,都为赵普捏了一把汗,而赵普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也没有进行辩解,只是默默地把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捡起来,回到家里仔细地粘好。到了第四天上朝的时候,他将粘好的奏折恭恭敬敬地递到龙案上,静静地等待太祖的批复。
太祖知道拗不过他,只好长叹一声,准了他的折子。
事后,太祖就问赵普说:“如果我当时还是不批准你的折子,你会怎么办呢?”
赵普回答说:“如果您不批准的话,我还是会上奏这件事的。”
太祖笑问:“难道你就不怕我杀了你吗?”
赵普说:“陛下一再强调任人唯贤,臣是按您的旨意办事,自然内心无愧。何况,陛下是尧舜之君,并非残暴好杀之人,故而臣也没有任何害怕的地方。”
太祖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又对赵普的忠心耿耿进行了一番夸奖。
古希腊有一句民谚说:“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赵普就是那一个更聪明的人。在宋太祖的盛怒之下,他如果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地讲一些大道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因此,沉默是一种品格,沉默也是一种境界,沉默使人获得力量,沉默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沉默的境界是有力量的境界。
有些人在交际生活中,无法接受口舌上的失利,总要做出拍案而起的动作,这样或许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血性,但更多表现的却是不成熟和好冲动的心理特征。这样的做派,或许能在争论中占上风,但却失去了风度,最终必将是得不偿失。
心理点拔
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交际场合里,面对尴尬和窘迫以及慌乱的场景,如果我们做不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境界,那么就不妨克制一下自己,做到以下三点:
1.不失礼
交际场合是最注重礼节的地方,哪怕处在盛怒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礼节,以表现出你的修养和心胸。比如,当别人在你面前说些刺耳的话时,你不能因为怒火中烧而对别人恶言相加,更不能有饱以老拳的粗鲁行为,最佳的选择是沉默和冷静,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可以运用口才的技巧进行得体的反驳和纠正,只有这样才会消除别人对你的误解或者捉弄。如果用失礼的行为去对待的话,只会起到越描越黑的负面效果。
2.不失态
当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出现在你身边的时候,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次见证你人生态度和处事修养的机会。言语上的不合或者事情上的不顺心给一个人内心带来的波动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然面部表情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凡事都需要讲究一个度,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面部表情处于阴晴不定的状态,努力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因为一个人的失态,就表明了感情冲动难以控制,更表明了一个人思想上的不成熟。失态之后做出的种种举动,在别人看来,是十分幼稚和荒唐的,经常处于感情失控状态下的人,在交际场合中也就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
3.不失言
失言和失态是因果的关系。人很容易在失态的张狂下口不择言,对别人恶言相加,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人们常说“口舌如利剑”,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语很容易伤害到别人的感情,更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因此,在尴尬窘迫的处境中,你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有任何正当的理由,也要在停顿一分钟之后说出你要说的话,只有这样,才不会“祸从口出”,给自己惹下麻烦。
临危不乱,冷静应对麻烦事
处境不变、临危不乱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一个成熟的人绝不会因为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显得惊慌失措,他们能够让自己保持镇静,经过快速的思考之后作出迅速的决断,采取正确的行动去改变不利的客观现实。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扬言数日之内吞并东晋,一统天下。消息传到建康之后,朝廷上下一片恐慌。作为宰相的谢安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镇定自若地派谢石、谢玄等人率领八万北府军前去迎敌。当时有些人害怕建康不保,准备派精锐部队保卫京师,却被谢安拒绝了,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理由,谢安却笑而不答。谢安心里明白,苻坚虽然来势汹汹,但却内部矛盾重重,百万大军之中都有厌战情绪,没有多少战斗力,这次必将大败而归。
谢玄在出发之前,心中忐忑不安,向谢安询问对策,谢安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一切我都安排好了”,之后便绝口不提军事。谢玄心里还是没底,又派部将张玄去打听,谢安依然没有回答,反而邀他下起棋来。此时的前秦军队已经到达了长江边上,张玄心里十分恐慌,在下棋的时候想着前方的战事,结果屡屡败在了神气安然的谢安手里。
后来,晋军大捷的战报传来,谢安依然在和别人下棋。他看完战报之后,不动声色地把它放在了一边。客人忍不住问他,谢安的回答依然是淡淡的:“没什么,孩儿们已经破敌了。”一直到下完棋,客人告辞之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高兴地走回家中,却没有发现他木屐底上的屐齿已经断了。
在大军压境之下,养尊处优已久的满朝文武大臣们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每个人都陷入了空前的恐慌之中。身为宰相的谢安能够处事不乱,坦然地面对这巨大的变故,这并不是他的故作玄虚,更不是因为他做了一些“夜观天象”准备,而是他对前秦的国情了如指掌,对这场战争也早就有了胜算。如此胜算,并非是他拥有料事如神的本领,而是源于他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思考分析能力。
俗话说:“仓中有粮,心里不慌。”每个人都渴望在纷杂的外相之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推算,让自己的谈吐做到一语惊人、一语中的,但是这种本领却并不是来自先天的遗传,而是来自后天的锻炼。这种“君子不言,言必有中”的口才是以足够的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作为基础的。如果你想成为这方面的人才,就不妨从提高个人的素养、开发个人的潜能入手,做一个胸有成竹的谈话者。
心理点拔
如何让自己“仓中有粮”做一个成竹在胸的谈话者呢?以下几条可以作为参考:
1.广泛地阅读
古人有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么要想成为一个关心天下事的人,就要进行广泛的阅读。从报纸、杂志、书本上了解社会动态、国家大事,通过对这些动态和变化的了解和思考,来提升你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报纸杂志打交道,那么在阅读的时候,最好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把一些好的句子和观点记下来,哪怕是每天只记上一两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积土成山,你的文化修养也就有了显著的提高。文化修养得到提升之后,看问题就能更深刻,就能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从而在谈论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就避免了盲目和肤浅。
2.积累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虽然字数比较少,但却能很精炼地指出一些东西,表明一个道理。短小的名言警句是前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炼出的精华,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篇幅较小而去忽视它。在听别人说话或者是看书的时候,多注意积累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你的谈话题材和资料就会越来越多,分析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口才也就会越来越成熟。
3.关注日常生活,勤于思考,提高判断力
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也是一切知识和思想的根源。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进行有目的的关注,这样才能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不要停留在客气的层面上,要注重倾听,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别人的谈话,你也可以学到很多个人需要的东西。只有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才能有更好的知识积累,培养你在言谈之中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
三言两语让取笑者自取其辱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自高自大者的讥笑和嘲讽,为了捍卫我们自己的尊严,我们就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对其进行反驳,让取笑者折服,不敢再小瞧自己。正确的方法,不仅能够化解自己的尴尬,还会让一心想看我们笑话的人处于窘迫的境地中而自食其果,自取其辱。
有一个农民大爷骑着毛驴进城赶集。路边的西瓜摊上有一个年轻人正在吃西瓜,那位年轻人见了他大声地招呼说:“喂,天气这么热,你干脆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过来吃块西瓜吧,我请客!”大爷不认识这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客气地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了,我还要忙着赶路呢,西瓜就不吃了。”谁知那个年轻人却斜着眼,怪腔怪调地说:“哎哟喂,老爷子,我是在问驴呢,你搭的哪门子腔?”大爷一听,非常气愤。他跳下驴,照准驴脸就左右开打,“啪啪”地打了几巴掌,边打边骂:“你这头爱撒谎的驴,出门的时候我问你城里有男朋友吗,你说没有。你没有男朋友,人家为什么会请你吃西瓜?”那个年轻人听了,脸上挂不住,只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那个小伙子本来是想用驴来取笑一下大爷,没想到自己却成了驴的“男朋友”,最终落了个自取其辱。
心理点拔
面对别人的捉弄和取笑,我们既不能默不作声,又不能因为愤怒而丧失了理智,应该选择正确得当的方法进行有力的反击。
1.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绝不是简单的以牙还牙,而是在别人说出侮辱性的话语时,抓住对方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词语、一个比喻的漏洞,运用对方错误的语言逻辑,将一些侮辱和讽刺性的话来反赠与他,让他推辞不得而又哑口无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扬长避短
由于别人的取笑都有一种先发制人的优势,被取笑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方的短处,那么就会很快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被动转化为主动,也就会让取笑你的人很快地处于下风。
1984年,73岁的里根参加美国总统竞选。他的竞选对手嘲笑他老态龙钟,绝不会有大的作为。而里根却幽默地应对说:“我之所以对总统大选充满信心,就是因为我的对手太年轻而没有经验。”
里根的这一巧妙反驳,将年龄大和经验多联系在了一起,从而消除了年龄大给他带来的不利局面,也就让对方的嘲讽失去了立足之地。
3.先冒犯,再狡辩
有时候,我们会面对一些地位较高的人的捉弄与嘲笑,在两者身份地位不相称的时候,不妨先硬碰硬一次,之后再进行一番花言巧语的辩解,做到既能维护个人的尊严,又让对方觉察出自己的错误,从而改变对你的态度。一般情况下,狡辩是比较令人反感的,这种形式也多是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才会采用。
颜触拜见齐宣王的时候,齐宣王为了打掉他的威风,就坐在大殿上,用倨傲嘲笑的姿态如唤宠物般的口气说:“触,走过来!”
齐宣王的这种态度是十分无礼的,颜触感到十分尴尬,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他就学着宣王的口气说:“王,走过来!”
齐宣王听了,怒不可遏,对颜触呵斥道:“寡人是君,你是臣,你有资格叫我走过去吗?”
颜触辩道:“说起道理来应该这样,因为我果真走过去,那是仰慕王的势利,而我叫王走过来,是让王表示他趋奉贤士。如果叫我做仰慕势利的事,还不如让王做趋奉贤人的君主好啊!”齐宣王听后觉得有道理,也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就亲自走下殿来,邀请颜触进去。
当我们面对别人的嘲笑时,如果怒气冲天,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还有可能落入别人预先设定的圈套中,也会危害到自己的形象。如果选择躲避和忍让,就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个软弱可欺的人,从而变本加厉地去嘲笑捉弄你。这个时候,你就要运用正确的语言艺术来应对,让对方自食苦果,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