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宴清都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小先生请赐教最新章节!
深秋的天气,越发寒凉起来。
郓王随园的银杏,也已然落尽。倒是湖心亭的红梅,生出些花苞来,应是今年开得最早的几株。
前几日,朱凤英见此处景致颇佳,便置了个小席于此。
想来,不多时,待天气更冷些,就着亭上红梅,自是个赏雪的好去处。
知她要来,郓王早已让人在亭上铺了厚厚一层狐裘。
朱凤英随意坐了,只兀自点茶吃。亭上四周自有暖炉熏着,帘幕轻垂,便是室外,也并不觉着寒冷。
郓王下朝而归,屏退了左右,自撑船过来。
湖面零星有些晨霜,远远瞧去,波光粼粼,竟似在星河中游荡一般。
他身披青灰云锦裘袄,头戴风帽,俨然一副清贵姿态。
郓王一面上岸,一面朝朱凤英笑道:
“凤娘!”
朱凤英闻声,抬眼看去,亦朝他浅浅一笑。
郓王负手行至亭子旁,忽而顿住。
他打量自己一番,又抬手掸了掸身上的霜寒气,方才掀帘进去。
只听他笑道:
“每每你来,我这宅子,便多风雅几分。”
朱凤英将身子朝一旁挪了挪,又推了一盏茶至他跟前,只道:
“天气愈发冷了,吃盏热茶。”
郓王就着她让出的地方,亦随性在狐裘上坐了。
“说来,”他问道,“你那伤口,近日还疼么?”
她为救他落下的伤,他一直有些无法释怀。
朱凤英遂道:
“也没什么,偶有发作,吃些药也就无事了。”
郓王叹了口气:
“日后这样的天气,还是在屋中的好。”
他才说罢,又忙吩咐亭外丫头多添一双暖炉。
又道:
“御医本也说了,养伤期间,切忌操心。谁知,五木观之事,你还偏去掺和!如今落下病根,也不知养不养得回!”
“你有这份心,也就够了。”朱凤英笑了笑,“说来,我见你近日很是忙碌,难得有个空闲。若公务在身,倒也不必念着我。左右,我不过是为着此处景致来。”
“是有些忙。”郓王点头道,“只是,咱们许久不见,我心里总也是念着的。正好你来,再忙的事,总能放一放。”
朱凤英瞥他一眼:
“每每与你好生说话,便这般不正经!”
郓王看了看四周景色,只道:
“忙里偷闲,听你骂我几句,也总是好的。成日对着那些折子文书,人也闷得不成样子。”
“怎么,竟这样忙?”朱凤英惊道。
郓王点点头,方道:
“近来礼部与吏部事多,加之太子那里,又有许多要帮衬之处。”
朱凤英看着他,越发见出心疼来:
“你看看你,眼圈都熬红了!”
见她这等模样,郓王一时心有所动,只深深凝视着她。
朱凤英却有些羞,忙避开他的眼神,只嗔道:
“呸!又作出那样子!”
郓王低头笑了笑,再不逗她,正欲好生说话,却被帘外人打断。
那是郓王亲信,立在离湖心亭不远之处,只听他唤:
“殿下,陛下急召。”
帘中二人举目对视。急召,定是有大事了!
朱凤英有些担心,遂问:
“你才下朝来,怎么又有急召?”
郓王朝帘外看了一眼,思索半晌,方道:
“若所料不错,应是北地流民之事。近来战事吃紧,流民愈发成灾。这些日子,我与太子皆是忧心忡忡。想来,父皇更是放心不下的。”
朱凤英点点头:
“那你快些去,总是国事要紧。过会子,我自己回府便是。”
郓王应声,再不耽搁,遂马不停滴地入宫而去。
朱凤英望着他的背影,只蹙了蹙眉。
他这般来去匆匆,想来,不多时,宫中定有大变数。
眼下瞧来,郓王连日忙碌,是因着陛下已逐渐放权于太子、郓王。
只是,这般作为,也不知陛下是个什么打算!
朱凤英忽忆起,昨日七娘来朱府寻她。
七娘只将许道萍的事与她一一道来,想要讨个主意。
朱凤英与许道萍,本也是惺惺相惜之人,断不会坐视不理。
只是,她当时也没什么法子,只叫七娘先拖些时日,再从长计议。
可今日见了郓王,言语之间,朱凤英也觉出些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加之北地流民成灾,倒不是送许道萍入宫的最佳时机。
如此,倒不必她们设法拖,谢府自会拖下去。许道萍也暂得保全。
朱凤英长长舒出一口气,一时又有些后怕。若非所有巧事皆赶到一处,她对于许道萍,只怕也是无能为力的。
从前,二人总在一处吟诗作对,感怀吟赋,相互慕其才情。
如今,朱凤英已是准郓王妃。而许道萍,却依旧是孑然一身,没个倚靠,到底是可怜得很。
不过世事便是如此,有人忧愁,便有人欢喜。
几日之后,汴京城中又迎来了一件街知巷闻之事,蔡三娘子的生辰就要到了。
自五木观之事后,城中百姓已许久没什么事可议论,好不容易遇着一个,自然要广而告之。
说来,不过一位世家小娘子的生辰,在汴京原算不得什么大事。
莫说世家小娘子,便是帝姬、宗姬,在都城汴京,也无甚好稀奇的。
只是,蔡三娘子的生辰纲之中,有一件,却是顶难得的。
听闻,蔡太师对这个孙女颇是宠爱,得了好东西,便先顾着她,连兄长们亦是不及。
只听茶坊之中已传开来,有人遂道:
“都听说了么?蔡家那小娘子的生辰,体面可大着呢!”
有人附和:
“怎么不知?听闻光是金银玩物、茶叶瓷器,便尽值十万贯呢!”
此话一出,座中众人无不惊愕。
眼下陈年的外患尚未有好的决断,又新来了流民之灾。这般巨额之数,竟只是为了小娘子的生辰?
又有人道:
“这有什么稀奇?还有你们不知的呢!说出来,可吓死人!”
众人一时满脸好奇,皆伸长了脖子要听,还有人不停催促着。
“说是在深海打捞了一颗夜明珠,足有手掌那般大。”那人一面比划一面道,“工匠打磨,废了好些时日,若能一睹,也不枉这一辈子了!”
有人只叹道:
“这样的物件,不知又费多少银钱?”
另有人笑道:
“银钱?这可是无价之宝,岂是银钱能衡量的?”
市井的言语,传得很快。至蔡云衡闺中时,她倒不以为意,只笑道:
“如今街市上,什么话也拿来胡乱传!那样大的夜明珠,若真有,我亦想一观的!”
一旁的丫头亦掩面笑起来:
“可不是!都说三人成虎,果是不错的。对了,小娘子让我送的帖子,适才已送去谢府了。”
蔡云衡点点头:
“那谢七娘如何说?可是会来么?”
深秋的天气,越发寒凉起来。
郓王随园的银杏,也已然落尽。倒是湖心亭的红梅,生出些花苞来,应是今年开得最早的几株。
前几日,朱凤英见此处景致颇佳,便置了个小席于此。
想来,不多时,待天气更冷些,就着亭上红梅,自是个赏雪的好去处。
知她要来,郓王早已让人在亭上铺了厚厚一层狐裘。
朱凤英随意坐了,只兀自点茶吃。亭上四周自有暖炉熏着,帘幕轻垂,便是室外,也并不觉着寒冷。
郓王下朝而归,屏退了左右,自撑船过来。
湖面零星有些晨霜,远远瞧去,波光粼粼,竟似在星河中游荡一般。
他身披青灰云锦裘袄,头戴风帽,俨然一副清贵姿态。
郓王一面上岸,一面朝朱凤英笑道:
“凤娘!”
朱凤英闻声,抬眼看去,亦朝他浅浅一笑。
郓王负手行至亭子旁,忽而顿住。
他打量自己一番,又抬手掸了掸身上的霜寒气,方才掀帘进去。
只听他笑道:
“每每你来,我这宅子,便多风雅几分。”
朱凤英将身子朝一旁挪了挪,又推了一盏茶至他跟前,只道:
“天气愈发冷了,吃盏热茶。”
郓王就着她让出的地方,亦随性在狐裘上坐了。
“说来,”他问道,“你那伤口,近日还疼么?”
她为救他落下的伤,他一直有些无法释怀。
朱凤英遂道:
“也没什么,偶有发作,吃些药也就无事了。”
郓王叹了口气:
“日后这样的天气,还是在屋中的好。”
他才说罢,又忙吩咐亭外丫头多添一双暖炉。
又道:
“御医本也说了,养伤期间,切忌操心。谁知,五木观之事,你还偏去掺和!如今落下病根,也不知养不养得回!”
“你有这份心,也就够了。”朱凤英笑了笑,“说来,我见你近日很是忙碌,难得有个空闲。若公务在身,倒也不必念着我。左右,我不过是为着此处景致来。”
“是有些忙。”郓王点头道,“只是,咱们许久不见,我心里总也是念着的。正好你来,再忙的事,总能放一放。”
朱凤英瞥他一眼:
“每每与你好生说话,便这般不正经!”
郓王看了看四周景色,只道:
“忙里偷闲,听你骂我几句,也总是好的。成日对着那些折子文书,人也闷得不成样子。”
“怎么,竟这样忙?”朱凤英惊道。
郓王点点头,方道:
“近来礼部与吏部事多,加之太子那里,又有许多要帮衬之处。”
朱凤英看着他,越发见出心疼来:
“你看看你,眼圈都熬红了!”
见她这等模样,郓王一时心有所动,只深深凝视着她。
朱凤英却有些羞,忙避开他的眼神,只嗔道:
“呸!又作出那样子!”
郓王低头笑了笑,再不逗她,正欲好生说话,却被帘外人打断。
那是郓王亲信,立在离湖心亭不远之处,只听他唤:
“殿下,陛下急召。”
帘中二人举目对视。急召,定是有大事了!
朱凤英有些担心,遂问:
“你才下朝来,怎么又有急召?”
郓王朝帘外看了一眼,思索半晌,方道:
“若所料不错,应是北地流民之事。近来战事吃紧,流民愈发成灾。这些日子,我与太子皆是忧心忡忡。想来,父皇更是放心不下的。”
朱凤英点点头:
“那你快些去,总是国事要紧。过会子,我自己回府便是。”
郓王应声,再不耽搁,遂马不停滴地入宫而去。
朱凤英望着他的背影,只蹙了蹙眉。
他这般来去匆匆,想来,不多时,宫中定有大变数。
眼下瞧来,郓王连日忙碌,是因着陛下已逐渐放权于太子、郓王。
只是,这般作为,也不知陛下是个什么打算!
朱凤英忽忆起,昨日七娘来朱府寻她。
七娘只将许道萍的事与她一一道来,想要讨个主意。
朱凤英与许道萍,本也是惺惺相惜之人,断不会坐视不理。
只是,她当时也没什么法子,只叫七娘先拖些时日,再从长计议。
可今日见了郓王,言语之间,朱凤英也觉出些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加之北地流民成灾,倒不是送许道萍入宫的最佳时机。
如此,倒不必她们设法拖,谢府自会拖下去。许道萍也暂得保全。
朱凤英长长舒出一口气,一时又有些后怕。若非所有巧事皆赶到一处,她对于许道萍,只怕也是无能为力的。
从前,二人总在一处吟诗作对,感怀吟赋,相互慕其才情。
如今,朱凤英已是准郓王妃。而许道萍,却依旧是孑然一身,没个倚靠,到底是可怜得很。
不过世事便是如此,有人忧愁,便有人欢喜。
几日之后,汴京城中又迎来了一件街知巷闻之事,蔡三娘子的生辰就要到了。
自五木观之事后,城中百姓已许久没什么事可议论,好不容易遇着一个,自然要广而告之。
说来,不过一位世家小娘子的生辰,在汴京原算不得什么大事。
莫说世家小娘子,便是帝姬、宗姬,在都城汴京,也无甚好稀奇的。
只是,蔡三娘子的生辰纲之中,有一件,却是顶难得的。
听闻,蔡太师对这个孙女颇是宠爱,得了好东西,便先顾着她,连兄长们亦是不及。
只听茶坊之中已传开来,有人遂道:
“都听说了么?蔡家那小娘子的生辰,体面可大着呢!”
有人附和:
“怎么不知?听闻光是金银玩物、茶叶瓷器,便尽值十万贯呢!”
此话一出,座中众人无不惊愕。
眼下陈年的外患尚未有好的决断,又新来了流民之灾。这般巨额之数,竟只是为了小娘子的生辰?
又有人道:
“这有什么稀奇?还有你们不知的呢!说出来,可吓死人!”
众人一时满脸好奇,皆伸长了脖子要听,还有人不停催促着。
“说是在深海打捞了一颗夜明珠,足有手掌那般大。”那人一面比划一面道,“工匠打磨,废了好些时日,若能一睹,也不枉这一辈子了!”
有人只叹道:
“这样的物件,不知又费多少银钱?”
另有人笑道:
“银钱?这可是无价之宝,岂是银钱能衡量的?”
市井的言语,传得很快。至蔡云衡闺中时,她倒不以为意,只笑道:
“如今街市上,什么话也拿来胡乱传!那样大的夜明珠,若真有,我亦想一观的!”
一旁的丫头亦掩面笑起来:
“可不是!都说三人成虎,果是不错的。对了,小娘子让我送的帖子,适才已送去谢府了。”
蔡云衡点点头:
“那谢七娘如何说?可是会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