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又是神来之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人才不够,只能在教育上面想办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是一点都没有错的.
今年,善阳之地又将会有一大批完成了基础认字教学的孩童出来,孙享福很想快速的将法学院,经济学院,农学院,工学院等都建立起来,当然,这个事情,不是今天要朝堂上要讲的主题。
待得李世民和百官们认识到了钱庄和常平仓的重要性之后,孙享福又道,“百姓受灾,日子过不下去,会选择去走极端,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信息封闭。
比如开年以后,关中陆续有工厂开业,工人劳力缺口巨大,如果有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受了灾,或者日子不好过,知道来关中可以找到一份能够挣钱的工作,就完全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以,臣以为,将国家的法度,政策,以及各方面信息,告知老百姓,也十分重要。
臣建议给法部分派任务,向平民宣讲这些政策信息,因为法部官员在地方上,不是天天都有案子审理,那没有案子审理的时候他们做什么呢?
下到村落去,将一村一个村的百姓们召集起来,宣讲国家法律,告诉他们,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遇到了涉嫌违法的事情,应该怎么样处理。
当然,律法也不需要天天讲,一年两三遍足以,有新政策的时候,再补讲就好,多数时候,他们可以将长安的报纸给老百姓们读一读,关中这边缺劳工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做什么工作,月薪酬多少,工厂的东主们只需要把消息往报纸上一刊登,消息就能传递到全国老百姓耳中,符合这些条件,他们自然就会想办法来。
还有关中的工厂,想要生产更多的产品,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出什么样的价格收购,需要什么样成色的货物,多大的量,也是需要广而告之的消息,被一些外地的百姓,商贾之知道了之后,他们当地正好有产出,可以提供,那么,他们就会想办法组织起来,运送过来赚钱······”
孙享福讲了很多,其实都是关于民生发展方面的一些方式方法,简单易懂,具备可操作性,给了朝堂上诸位大臣很大的启发,原来,国家还可以这么治理。
从头到尾,他基本没有提,怎么处置将那些百姓逼到落草为匪的荆州豪强,这让以与那几家有关系的一些朝臣们大大松了口气,他们觉得,孙正明现在是一心想搞好经济民生,大唐内部也需要稳定,这一篇,应该是翻过去了。
他们却不知道,孙享福看似只讲政治民生,其实,已经在设计对付他们了,林豹他们转做污点证人,这几家的黑材料,早已摆在了李世民的案头,正因为想要彻底打散他们,所以,不能表现的急迫,甚至都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
他们不是刚拿了大量的土地,需要人手耕种么?
法部的官员一旦开始下乡宣讲,老百姓们很快就知道了自己拥有一些什么权益。
报纸上的信息一旦被百姓知晓,百姓就不会再甘愿在只为了两餐而贡献自己的劳动力。
比如山南道地区,就会有长江水路转运公司,大量招工修建码头,开船收货的消息,关中招工的消息则更是会铺天盖地。
除非这几家能开出比关中各个工厂,或者水路转运公司的条件更好的待遇,否则,他们不仅找不到人给他们耕种田地,甚至,原本一些帮他们耕种田地的百姓,也会经不住诱惑,跑到关中来务工。
地方豪强想要将自己得到的土地都耕种出来,那么,他们想要花的代价势必会很大,因为,信息发达之后,总有人会想要摆脱穷困的命运选择走出去的,这些走出去的人好了,会带动更多的人走出去,形成一股潮流,这股潮流,不是谁说挡,就挡的住的,有律法作为保证,那些地方豪强除非造反,否则,无解。
当然,即便是他们造反,响应他们的百姓也会很少很少,有好日子谁不会过,谁会陪着你玩命?
这还只是第一步,实际上,其实并没有给这些地方豪强带来多大的损失,他们大不了将一些种不完的田地退耕,种上不需要太多人打理的树木之类的就好。
真正对他们的根基造成冲击的,是那些走出去的普通百姓富了之后,对于他们本族人的影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即便那些豪强的本族子弟,以往可以吃饱,能穿的体面,可当人人都比他们吃的更好,穿的更体面,住的更豪华的时候,他们肯定就会思变,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明的,暗的,经济手段,来拉开他们与那些走出去的百姓的差距,一旦形成趋势,就是地方豪强势力被彻底拔除之时了。
能想到这么深的,整个朝廷上几乎没有,李世民,房玄龄,也是在看过孙享福的密奏之后,才了解他整个谋划的,用李世民当时的原话来说,“正明此策,真是神来之笔也!”
“陛下,老臣以为,法部能够承当此任。”
魏征率先跳出来出声支持了,事实上,他也比较担心法部的官员在地方上太闲了,因为,大唐一年,所有上刑的官司加起来才两三千起,如果法部的构架全面完善的话,那么,光县级以上法官都有一千多人,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每年可能只能判到两起案子左右,而且,往后的治安情况可能会更加好,他法部的官员如果都是吃干饭的,那就是个笑话了。
对于这样的事情,基本没有谁找到什么合适的理由反对,反而,附议者比较多,起码法部,农部,礼部,等诸多部门都率先出声,表示赞同了,这么多人表示赞同,没有人反对,李世民自然就宣布通过了。
而且,李世民还就具体的事务,做了一些交待,法官不仅要在当地宣讲律法,朝廷政策,公布一些即时讯息,还要组织当地的百姓,对于实习生,乃至当政的官员,做民意投票。
民意投票的结果交由吏部,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其中一项,所占比虽然不大,但也有占比,如果这一条是别人提出来的,朝堂上或许还有大臣反对,可这是皇帝提出来的,就没有人敢反对了,皇帝想要用百姓来监督官员,你拒绝监督,难道是要作奸犯科么?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不反对的原因,那就是世家的官员宗族极为庞大,在他们所掌握的地盘,这个民意投票,完全是就他们的加分项啊!他们当然不会反对,这或许还能让他们更好的把持地方呢!
他们却没有想过,民意加分高,政绩高了,李世民肯定会将他们提拔外调的,去了外地,你还想保持民意支持,那就难了,必须得做实事才行。
吏部的考评制度,相较以往,也有巨大的改动,政绩不好就会贬,这些人一旦遭贬,想要在原籍做官的可能不会太大,贬官的时候几乎没的选择,肯定是到偏远的地方去。
孙享福的这个坑挖出来后,事情还不算完,他还当众将水路转运公司成立以后,具体对于当地经济有哪些方面的刺激讲了讲,基本就是他跟林豹和武士彟的说辞一样,几乎讲了一个时辰才算完。
然之后,李世民和房玄龄就有些诧异了,说好的水路转运公司建立起来后,这些赚钱的项目都归咱三的呢!你一下在朝堂上全部讲了出来,哪些人精一般的大臣,下去之后,能不动作?
所以,孙享福又被李世民留堂了,御书房内,房玄龄,长孙无忌也在。
李世民自然是不好意直接跟孙享福说这些买卖应该留给朕来做,是以,眼神示意了房玄龄,他便先开口问道,“正明将这些可经营的项目全部都当众讲出,是何用意,老夫,一时半会还吃不透啊!”
“呵呵,房相,不知道您门下,可有数万精通买卖营生的手,可以在上百个码头,数十个行业,把整个商业链经营下来?”
“这······”
李世民几人马上懂孙享福的意思了,这块蛋糕太大,即便是他们,也不能一口吃下,在朝廷官员都存在巨大缺口的情况下,他们那里能弄出这些人手来经营,必须得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才能一下子将整个场面激活,而且,也能让这块蛋糕的营养更加丰富。
“陛下,咱们掌握了水运,就是掌握了源头,不管他们做什么交易营生,朝廷收他们的税,咱们收他们的运输费,这笔利润就足够大了。商业,想要百花齐放,还是要大家一起来才好,您要是全部给他们垄断了,不仅对百姓无益,那些吃不到肉的人,也会想方设法反对,搞砸这件事情。”
一个地方,收水产的人,如果只有一家商户,那么,这个地方的水产是什么价格,就只是这一家商户说了算,百姓们想出售当地的水产赚钱,会别无选择的卖给这一家商户,那么,这个商户,就可以随意的压老百姓的价,让老百姓吃亏。
但是,如果这个地方有很多个商户都收水产,那么,他们之间就会相互竞争,为了收到更多的水产来贩卖盈利,商户会尽可能的抬高一些价格,这就会让百姓们得利。
而且,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加大官员们对于码头,仓储等基础建设的热情,快速的推进整个项目。
相信,有远见的些人,很快就会开始谋划在码头上建立自己的仓储和铺面,这样,收货和发货,就会很方便。
孙享福做的这一系列事情,为的就是让百姓们富裕起来,因为,他知道,民富了国家会更富的道理,所以,他只建议,把这个水路转运公司的盈利点,就放在船运业务上就好,只要垄断了船运业务,就已经可以在渠道上,掐死很多人了,走那停,走那不停,给不给你上货,都掌握在转运公司手上。
钱是挣不完的,你人手不够,还不如果断的放给别人去挣,而且,只有他们挣了钱,你才好挣他们的钱。
人才不够,只能在教育上面想办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是一点都没有错的.
今年,善阳之地又将会有一大批完成了基础认字教学的孩童出来,孙享福很想快速的将法学院,经济学院,农学院,工学院等都建立起来,当然,这个事情,不是今天要朝堂上要讲的主题。
待得李世民和百官们认识到了钱庄和常平仓的重要性之后,孙享福又道,“百姓受灾,日子过不下去,会选择去走极端,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信息封闭。
比如开年以后,关中陆续有工厂开业,工人劳力缺口巨大,如果有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受了灾,或者日子不好过,知道来关中可以找到一份能够挣钱的工作,就完全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以,臣以为,将国家的法度,政策,以及各方面信息,告知老百姓,也十分重要。
臣建议给法部分派任务,向平民宣讲这些政策信息,因为法部官员在地方上,不是天天都有案子审理,那没有案子审理的时候他们做什么呢?
下到村落去,将一村一个村的百姓们召集起来,宣讲国家法律,告诉他们,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遇到了涉嫌违法的事情,应该怎么样处理。
当然,律法也不需要天天讲,一年两三遍足以,有新政策的时候,再补讲就好,多数时候,他们可以将长安的报纸给老百姓们读一读,关中这边缺劳工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做什么工作,月薪酬多少,工厂的东主们只需要把消息往报纸上一刊登,消息就能传递到全国老百姓耳中,符合这些条件,他们自然就会想办法来。
还有关中的工厂,想要生产更多的产品,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出什么样的价格收购,需要什么样成色的货物,多大的量,也是需要广而告之的消息,被一些外地的百姓,商贾之知道了之后,他们当地正好有产出,可以提供,那么,他们就会想办法组织起来,运送过来赚钱······”
孙享福讲了很多,其实都是关于民生发展方面的一些方式方法,简单易懂,具备可操作性,给了朝堂上诸位大臣很大的启发,原来,国家还可以这么治理。
从头到尾,他基本没有提,怎么处置将那些百姓逼到落草为匪的荆州豪强,这让以与那几家有关系的一些朝臣们大大松了口气,他们觉得,孙正明现在是一心想搞好经济民生,大唐内部也需要稳定,这一篇,应该是翻过去了。
他们却不知道,孙享福看似只讲政治民生,其实,已经在设计对付他们了,林豹他们转做污点证人,这几家的黑材料,早已摆在了李世民的案头,正因为想要彻底打散他们,所以,不能表现的急迫,甚至都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
他们不是刚拿了大量的土地,需要人手耕种么?
法部的官员一旦开始下乡宣讲,老百姓们很快就知道了自己拥有一些什么权益。
报纸上的信息一旦被百姓知晓,百姓就不会再甘愿在只为了两餐而贡献自己的劳动力。
比如山南道地区,就会有长江水路转运公司,大量招工修建码头,开船收货的消息,关中招工的消息则更是会铺天盖地。
除非这几家能开出比关中各个工厂,或者水路转运公司的条件更好的待遇,否则,他们不仅找不到人给他们耕种田地,甚至,原本一些帮他们耕种田地的百姓,也会经不住诱惑,跑到关中来务工。
地方豪强想要将自己得到的土地都耕种出来,那么,他们想要花的代价势必会很大,因为,信息发达之后,总有人会想要摆脱穷困的命运选择走出去的,这些走出去的人好了,会带动更多的人走出去,形成一股潮流,这股潮流,不是谁说挡,就挡的住的,有律法作为保证,那些地方豪强除非造反,否则,无解。
当然,即便是他们造反,响应他们的百姓也会很少很少,有好日子谁不会过,谁会陪着你玩命?
这还只是第一步,实际上,其实并没有给这些地方豪强带来多大的损失,他们大不了将一些种不完的田地退耕,种上不需要太多人打理的树木之类的就好。
真正对他们的根基造成冲击的,是那些走出去的普通百姓富了之后,对于他们本族人的影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即便那些豪强的本族子弟,以往可以吃饱,能穿的体面,可当人人都比他们吃的更好,穿的更体面,住的更豪华的时候,他们肯定就会思变,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明的,暗的,经济手段,来拉开他们与那些走出去的百姓的差距,一旦形成趋势,就是地方豪强势力被彻底拔除之时了。
能想到这么深的,整个朝廷上几乎没有,李世民,房玄龄,也是在看过孙享福的密奏之后,才了解他整个谋划的,用李世民当时的原话来说,“正明此策,真是神来之笔也!”
“陛下,老臣以为,法部能够承当此任。”
魏征率先跳出来出声支持了,事实上,他也比较担心法部的官员在地方上太闲了,因为,大唐一年,所有上刑的官司加起来才两三千起,如果法部的构架全面完善的话,那么,光县级以上法官都有一千多人,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每年可能只能判到两起案子左右,而且,往后的治安情况可能会更加好,他法部的官员如果都是吃干饭的,那就是个笑话了。
对于这样的事情,基本没有谁找到什么合适的理由反对,反而,附议者比较多,起码法部,农部,礼部,等诸多部门都率先出声,表示赞同了,这么多人表示赞同,没有人反对,李世民自然就宣布通过了。
而且,李世民还就具体的事务,做了一些交待,法官不仅要在当地宣讲律法,朝廷政策,公布一些即时讯息,还要组织当地的百姓,对于实习生,乃至当政的官员,做民意投票。
民意投票的结果交由吏部,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其中一项,所占比虽然不大,但也有占比,如果这一条是别人提出来的,朝堂上或许还有大臣反对,可这是皇帝提出来的,就没有人敢反对了,皇帝想要用百姓来监督官员,你拒绝监督,难道是要作奸犯科么?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不反对的原因,那就是世家的官员宗族极为庞大,在他们所掌握的地盘,这个民意投票,完全是就他们的加分项啊!他们当然不会反对,这或许还能让他们更好的把持地方呢!
他们却没有想过,民意加分高,政绩高了,李世民肯定会将他们提拔外调的,去了外地,你还想保持民意支持,那就难了,必须得做实事才行。
吏部的考评制度,相较以往,也有巨大的改动,政绩不好就会贬,这些人一旦遭贬,想要在原籍做官的可能不会太大,贬官的时候几乎没的选择,肯定是到偏远的地方去。
孙享福的这个坑挖出来后,事情还不算完,他还当众将水路转运公司成立以后,具体对于当地经济有哪些方面的刺激讲了讲,基本就是他跟林豹和武士彟的说辞一样,几乎讲了一个时辰才算完。
然之后,李世民和房玄龄就有些诧异了,说好的水路转运公司建立起来后,这些赚钱的项目都归咱三的呢!你一下在朝堂上全部讲了出来,哪些人精一般的大臣,下去之后,能不动作?
所以,孙享福又被李世民留堂了,御书房内,房玄龄,长孙无忌也在。
李世民自然是不好意直接跟孙享福说这些买卖应该留给朕来做,是以,眼神示意了房玄龄,他便先开口问道,“正明将这些可经营的项目全部都当众讲出,是何用意,老夫,一时半会还吃不透啊!”
“呵呵,房相,不知道您门下,可有数万精通买卖营生的手,可以在上百个码头,数十个行业,把整个商业链经营下来?”
“这······”
李世民几人马上懂孙享福的意思了,这块蛋糕太大,即便是他们,也不能一口吃下,在朝廷官员都存在巨大缺口的情况下,他们那里能弄出这些人手来经营,必须得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才能一下子将整个场面激活,而且,也能让这块蛋糕的营养更加丰富。
“陛下,咱们掌握了水运,就是掌握了源头,不管他们做什么交易营生,朝廷收他们的税,咱们收他们的运输费,这笔利润就足够大了。商业,想要百花齐放,还是要大家一起来才好,您要是全部给他们垄断了,不仅对百姓无益,那些吃不到肉的人,也会想方设法反对,搞砸这件事情。”
一个地方,收水产的人,如果只有一家商户,那么,这个地方的水产是什么价格,就只是这一家商户说了算,百姓们想出售当地的水产赚钱,会别无选择的卖给这一家商户,那么,这个商户,就可以随意的压老百姓的价,让老百姓吃亏。
但是,如果这个地方有很多个商户都收水产,那么,他们之间就会相互竞争,为了收到更多的水产来贩卖盈利,商户会尽可能的抬高一些价格,这就会让百姓们得利。
而且,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加大官员们对于码头,仓储等基础建设的热情,快速的推进整个项目。
相信,有远见的些人,很快就会开始谋划在码头上建立自己的仓储和铺面,这样,收货和发货,就会很方便。
孙享福做的这一系列事情,为的就是让百姓们富裕起来,因为,他知道,民富了国家会更富的道理,所以,他只建议,把这个水路转运公司的盈利点,就放在船运业务上就好,只要垄断了船运业务,就已经可以在渠道上,掐死很多人了,走那停,走那不停,给不给你上货,都掌握在转运公司手上。
钱是挣不完的,你人手不够,还不如果断的放给别人去挣,而且,只有他们挣了钱,你才好挣他们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