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第一百一十八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汉侯最新章节!
天刚蒙蒙亮, 草叶垂挂晶莹露珠,晨风犹带着凉意。
军营内,数名小吏行至营房前, 彼此对视一眼, 敲响手中铜锣。锣声传出营外, 惊走池塘边饮水的小兽,慑飞憩于枝头的雀鸟。
锣声刚响, 营房内的老卒便一跃而起, 掀开蚊帐, 动作利落地穿衣着履。走到条桌旁抓起陶壶,仰头灌下一大口。抹去嘴边水渍, 回头见几名更卒依旧打着呼噜,迟迟不肯起身,当即双眼一厉,大手一抓,将他们挨个从榻上拽了下来。
砰砰几声,高大的汉子摔在地上。没受伤, 人却彻底清醒。
“先前和你们说过没有?锣响起身!还睡,想受笞吗?!”
老卒一边说, 一边将汉子提起来,让他们尽速着衣。
“速行,不得拖延!”
隔壁营房内, 曾任过伍长的老卒更不留情面, 将依旧睡眼朦胧的更卒从榻上踹到地上, 劈头盖脸一顿呵斥。
更卒入营数日,习惯了卯时末起身,乍然提前到卯时正,都有些不习惯。老卒却不管许多,随着铜锣声一阵急似一阵,斥声更为严厉。
“起来,全给我起来!在家中也这般睡?!”
大概盏茶的时间,大部分更卒冲出营房,遵照小吏所指,往校场中列队集合。
校场中连夜建起一座木台,台上立有两架皮鼓。
赵嘉身着铠甲,腰佩长剑,正身立于台上。因头盔遮挡,台下更卒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觉得今日的赵县尉同昨日截然不同,不见亲切温和,全身都笼罩一层肃杀之气。
又过数息,铜锣声戛然而止。
小吏将木锤-插-在腰间,拦住最后几名从营房冲出的更卒。
“铜锣声止,违令,当笞十!念及初犯,减半笞五!”
待小吏将更卒带到,木台下早摆好长条木板。三名更卒被-扒-去上衣,按于木板上。
行刑的都是从县中抽调的正卒,挥舞起荆条毫不手软。五下之后,三人背后交叠赤红的血痕,汗水滑过,火辣辣地疼。
对几名更卒来说,疼倒是其次,关键是在同袍面前受笞,脸上实在挂不住。起身归列时,再不见日前的得意,都是垂头丧气,像是霜打的茄子。
赵嘉向文吏颔首,后者上前半步,宣读营中条令。
“锣响不起者,笞;操练不从令者,笞;畏难堕懒者,笞!”
随着军令一条条宣读,校场中寂静一片。
服过役的更卒都是聚精会神,唯恐听漏任何一条。初傅籍的青壮则是神经绷紧,再看赵嘉,竟隐隐生出一丝惧意。
“今日犯令者,朝食减半。”
文吏话音刚落,就有伙夫抬来热气腾腾的蒸笼,提着大桶的粟粥,在校场边一字排开。包子和粟粥的香气不断飘散,更卒腹中开始轰鸣,全都下意识咽着口水。
排队领饭时,三名受笞的更卒头垂得更低。
同乡的老卒没有再喝斥,端着木碗,和三人蹲在一处,用力拍了拍他们的脊背,刚好拍在伤口上,引得三人一阵呲牙咧嘴。
“赵县尉仁慈,笞刑减半。换成前任县尉,汝等少说要挨上二十下!”
三名更卒没说话,低着头,捧着半碗粟粥,表情中难藏愤懑。
老卒神情一变,喝声道:“违令受罚,汝等有何不忿?我等同出一里,势必要成一伍,在营中荣辱一体。你三人懒惰,铜锣敲响不肯起身,今日仅遭小惩,他日再犯,恐要连累乡人!”
“离乡之时,家中父母如何叮嘱?”
“入营之后,每日蒸饼粟米喂饱了肚子,脑袋也被-塞-满,竟变得不知好歹?!”
都是同乡,老卒念着给三人留些颜面,刻意压低声音。只是远处听不见,同里的青壮都聚在附近,留心之下,自是半句没落。
“壮叔说得没错,我等身在军营,自是要遵军令!”一名脸膛黝黑,高壮浑如铁塔的汉子喝完粟粥,三两口吃下包子,抹去嘴边痕迹,瓮声道,“还是说,汝等在家中也这般懒惰,自己躺在榻上,田里的活全推给父母兄弟?”
三名更卒仍不说话,只是神情开始松动,更现出一抹羞惭。
见他们能明白事理,老卒和汉子对视一眼,同时松了口气。
赵嘉未同更卒一起用饭,更无意同众人打成一片。
有句俗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他的年龄终归是短板,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爱兵如子,也不是展现出仁爱,而是尽快树立威严!
一个月的时间本就不长,先前又被郡中事务耗去数日,时间紧迫,只能是非常时行非常法。
再者说,今日不忿于他,总好过他日阵前无措。毕竟操练时犯错顶多受笞,在战场上犯军令可是要掉脑袋!
众人用过饭食,稍歇片刻,小吏再次敲响铜锣。
这一回再没人敢懈怠,包括晚起的三人,都是速往校场列队。各乡各里聚在一处,按照之前文吏排布的队形,站定在木台前,无一人出声喧哗。
赵嘉上前一步,点出十名有战功的更卒。
据文吏录下的资料,这十人少说经历过一场大战,身上都有爵,只是未达到免役的等级,每年仍要服一个月的力役。
十人陆续出列,都是身形彪悍,目光如电。
其中两人手臂粗壮,明显擅弓-弩。一人身形尤为高大,脸上横过一条长疤,赫然是扛大盾的壮士。余下七人均是长戟兵,其中一人曾历三场大战,虽然斩首不多,但战斗经验、对战机的把握皆超出常人。
对于十人的经历,赵嘉知之甚详,此刻再问,是为让其余更卒知晓。
待最后一人话音落下,赵嘉当即下令,将五百更卒分作十队,以十人为队率,其下什长、伍长先择上过战场的更卒,次择曾服更卒的老卒,再次择勇力魁梧者,半日择选完毕,尽数报于文吏处。
在划分队伍时,校场中出现短暂混乱。
目睹这样乱糟糟一片,赵嘉皱紧眉心。
好在混乱没有持续多久,各乡各里的更卒早就抱团,在队率的号令声中,很快重新列队。担任什长、伍长的更卒也随之选出。
文吏录好木牍,呈于赵嘉。除两名伍长,余者尽为有战功和有经验的更卒。
队伍重分之后,小吏将铜锣挂在腰间,各自从木台下抓起新制的三角旗,跃上早就立在校场四周的木桩。
队率各领一枚木哨,以哨音号令更卒,进行队列练习。
对于如何练兵,赵嘉仅知皮毛,好在太守府存有大量兵书,他可以汲取参考。
要练成强兵,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如若不然,就会出现齐国技击一样的尴尬状况。明明国力更强,却被小个头的燕国按到地上踩脸,满脸的脚印不说,国都都差点被攻破。
先秦时,齐国技击算是个例,想要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各国都是从严治军。
例如吴起率领的魏武卒,最强盛时,周围邻居揍个遍,更夺取秦国五百多里国土。吴起就差刀指四方,霸道的来一句“还有谁”。
吴起为人如何暂且不论,在练兵和用兵之上,绝对堪称翘楚。他所著的《吴子》被奉为《武经七书》之一,和《孙子兵法》并称为孙吴。
可惜,既生瑜何生亮,魏武卒再强盛也终有落幕之时。
用铁一般纪律铸造的秦军,后来者居上,横扫魏武卒,推倒大梁,最终击败所有对手,助始皇帝完成霸业,统一六国。
在太守府时,赵嘉读过大量前朝典籍,每当读到关于秦军的部分,都会莫名生出一种古怪的念头:秦国制定法令的人是不是都有强迫症?而且职位越高症状越严重?
只不过,严刑峻法用来治国,在秦国之内成效斐然,推及到其余诸国,尤其是风气迥异的山东六国,难免会受到阻碍,引来反弹。
始皇帝在世时,无论多少暗流汹涌,秦国统治始终稳如磐石。始皇帝在出巡时去世,犹如定海神针嘎嘣断掉,秦二世连他亲爹的衣角都摸不到,更不用提没任何存在感的秦三世,暗流聚成滔天洪水,秦朝终究没能如始皇帝所想千秋万代,反而短暂而亡,徒令后人唏嘘。
秦朝灭亡时,秦军依旧强悍。
最简单的例子,一帮临时拉起来的骊山囚徒就能击垮众多起义军,汉立后,对南边残留的秦军优抚招纳,就为避免对方发飙。
同样的例子还有汉。
可以说,如果不是汉末群雄混战,自己左右互搏,结果把自己玩残了,又遇到伤寒大爆发,人口锐减,胡人别说冲进中原,敢冒头就会被削。
别看朝廷内部各种撕扯,外戚宦官打成狗,对外族的政策始终延续不变。最典型的例子,羌人-叛-乱,朝廷没有任何讲究,一个字:杀!
正如班超他爹班彪所言,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大汉就是这样强横,这样不讲道理,匈奴都能按到地上摩-擦,区区杂胡,奴隶之辈,不收拾你等过年吗?
历史也证明,在秦汉两朝,能打败自家军队的,就只有自己人。其余人,包括匈奴,全都是渣。这话听起来拗口,摆到被秦军和汉军按到地上捶的邻居跟前,不吐血也得飙泪。
秦军军纪之严,从留下的历史典籍中就可见一斑。承袭秦制的汉朝,在治军上不说是一脉相承,也汲取不少精华。
在入营练兵之前,赵嘉曾制定不少计划。但他十分清楚,一个月的时间,换成韩信再生,也未必能练出一支精兵。
划掉不切实际的条目,最终确定一条主旨,汲吴子练兵之法,务令更卒守纪,牢记金鼓号令。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驱逐惰性。
具体如何做,赵县尉早有腹案。
于是乎,十支队伍划分好,赵嘉没有遵循旧例,命队率各自带兵练习阵列,而是手一挥,命令各队沿校场开跑,小吏不举旗不可停。
跑?
更卒们集体傻眼,就算是有经验的老卒,也不明白赵嘉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奈何军令如山,赵嘉不肯解释,他们就只能顶着满头雾水,绕着校场飞奔。
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训练,众人都没有经验,速度快慢不好掌握,队伍很快拉成长线。跑得快的近乎能衔上队尾;跑得慢的眼见要被追上,不得不撒开丫子拼命向前。
校场边掀起大片尘土,甭管体力多好,不知减速的跑下来,都能累得汗流浃背。
赵嘉按住剑柄,对文吏颔首。
在跑过十圈之后,小吏终于举旗,更卒陆续慢跑一阵停下,再看木台前,已有伙夫提来大桶,里面都是酸甜的果汤。
就在此时,赵县尉再次展现出“魔鬼”的一面。
跑到前一百者才有果汤,两百至四百者可用温水,最后一百名,喝完水还要再跑五圈。
不公?
本为竞争,哪里来的不公。
“强者赏,次者无赏,堕懒者罚!”
此外,赵嘉还说明,这样的操练,今后隔日进行。第一次以人计,其后就以队计。简言之,自己跑得快没用,如果队中出个倒数第一,说不得就要落入被罚的行列。
“优者,全队奖半扇肥羊。”
鞭子甜枣轮番来,跑进百名的更卒都是双眼放光,看向落在队伍后的同袍,一个个摩拳擦掌。后者被看得头皮发麻,心知从今日开始,好日子就算到头。
转念又一想,不就是绕着校场跑吗?
都是两条腿,谁怕谁!
为了肥羊,拼了!
看到更卒们的变化,赵嘉勾了一下唇角。
吴子有言,兵之法教戎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他早就打定主意,时间短,自己又是新手,软硬兼施,也要让这些更卒学会团结。如今来看,这种生搬硬套,效果似乎还算不错。
天刚蒙蒙亮, 草叶垂挂晶莹露珠,晨风犹带着凉意。
军营内,数名小吏行至营房前, 彼此对视一眼, 敲响手中铜锣。锣声传出营外, 惊走池塘边饮水的小兽,慑飞憩于枝头的雀鸟。
锣声刚响, 营房内的老卒便一跃而起, 掀开蚊帐, 动作利落地穿衣着履。走到条桌旁抓起陶壶,仰头灌下一大口。抹去嘴边水渍, 回头见几名更卒依旧打着呼噜,迟迟不肯起身,当即双眼一厉,大手一抓,将他们挨个从榻上拽了下来。
砰砰几声,高大的汉子摔在地上。没受伤, 人却彻底清醒。
“先前和你们说过没有?锣响起身!还睡,想受笞吗?!”
老卒一边说, 一边将汉子提起来,让他们尽速着衣。
“速行,不得拖延!”
隔壁营房内, 曾任过伍长的老卒更不留情面, 将依旧睡眼朦胧的更卒从榻上踹到地上, 劈头盖脸一顿呵斥。
更卒入营数日,习惯了卯时末起身,乍然提前到卯时正,都有些不习惯。老卒却不管许多,随着铜锣声一阵急似一阵,斥声更为严厉。
“起来,全给我起来!在家中也这般睡?!”
大概盏茶的时间,大部分更卒冲出营房,遵照小吏所指,往校场中列队集合。
校场中连夜建起一座木台,台上立有两架皮鼓。
赵嘉身着铠甲,腰佩长剑,正身立于台上。因头盔遮挡,台下更卒看不清他的表情,只觉得今日的赵县尉同昨日截然不同,不见亲切温和,全身都笼罩一层肃杀之气。
又过数息,铜锣声戛然而止。
小吏将木锤-插-在腰间,拦住最后几名从营房冲出的更卒。
“铜锣声止,违令,当笞十!念及初犯,减半笞五!”
待小吏将更卒带到,木台下早摆好长条木板。三名更卒被-扒-去上衣,按于木板上。
行刑的都是从县中抽调的正卒,挥舞起荆条毫不手软。五下之后,三人背后交叠赤红的血痕,汗水滑过,火辣辣地疼。
对几名更卒来说,疼倒是其次,关键是在同袍面前受笞,脸上实在挂不住。起身归列时,再不见日前的得意,都是垂头丧气,像是霜打的茄子。
赵嘉向文吏颔首,后者上前半步,宣读营中条令。
“锣响不起者,笞;操练不从令者,笞;畏难堕懒者,笞!”
随着军令一条条宣读,校场中寂静一片。
服过役的更卒都是聚精会神,唯恐听漏任何一条。初傅籍的青壮则是神经绷紧,再看赵嘉,竟隐隐生出一丝惧意。
“今日犯令者,朝食减半。”
文吏话音刚落,就有伙夫抬来热气腾腾的蒸笼,提着大桶的粟粥,在校场边一字排开。包子和粟粥的香气不断飘散,更卒腹中开始轰鸣,全都下意识咽着口水。
排队领饭时,三名受笞的更卒头垂得更低。
同乡的老卒没有再喝斥,端着木碗,和三人蹲在一处,用力拍了拍他们的脊背,刚好拍在伤口上,引得三人一阵呲牙咧嘴。
“赵县尉仁慈,笞刑减半。换成前任县尉,汝等少说要挨上二十下!”
三名更卒没说话,低着头,捧着半碗粟粥,表情中难藏愤懑。
老卒神情一变,喝声道:“违令受罚,汝等有何不忿?我等同出一里,势必要成一伍,在营中荣辱一体。你三人懒惰,铜锣敲响不肯起身,今日仅遭小惩,他日再犯,恐要连累乡人!”
“离乡之时,家中父母如何叮嘱?”
“入营之后,每日蒸饼粟米喂饱了肚子,脑袋也被-塞-满,竟变得不知好歹?!”
都是同乡,老卒念着给三人留些颜面,刻意压低声音。只是远处听不见,同里的青壮都聚在附近,留心之下,自是半句没落。
“壮叔说得没错,我等身在军营,自是要遵军令!”一名脸膛黝黑,高壮浑如铁塔的汉子喝完粟粥,三两口吃下包子,抹去嘴边痕迹,瓮声道,“还是说,汝等在家中也这般懒惰,自己躺在榻上,田里的活全推给父母兄弟?”
三名更卒仍不说话,只是神情开始松动,更现出一抹羞惭。
见他们能明白事理,老卒和汉子对视一眼,同时松了口气。
赵嘉未同更卒一起用饭,更无意同众人打成一片。
有句俗语,“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他的年龄终归是短板,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爱兵如子,也不是展现出仁爱,而是尽快树立威严!
一个月的时间本就不长,先前又被郡中事务耗去数日,时间紧迫,只能是非常时行非常法。
再者说,今日不忿于他,总好过他日阵前无措。毕竟操练时犯错顶多受笞,在战场上犯军令可是要掉脑袋!
众人用过饭食,稍歇片刻,小吏再次敲响铜锣。
这一回再没人敢懈怠,包括晚起的三人,都是速往校场列队。各乡各里聚在一处,按照之前文吏排布的队形,站定在木台前,无一人出声喧哗。
赵嘉上前一步,点出十名有战功的更卒。
据文吏录下的资料,这十人少说经历过一场大战,身上都有爵,只是未达到免役的等级,每年仍要服一个月的力役。
十人陆续出列,都是身形彪悍,目光如电。
其中两人手臂粗壮,明显擅弓-弩。一人身形尤为高大,脸上横过一条长疤,赫然是扛大盾的壮士。余下七人均是长戟兵,其中一人曾历三场大战,虽然斩首不多,但战斗经验、对战机的把握皆超出常人。
对于十人的经历,赵嘉知之甚详,此刻再问,是为让其余更卒知晓。
待最后一人话音落下,赵嘉当即下令,将五百更卒分作十队,以十人为队率,其下什长、伍长先择上过战场的更卒,次择曾服更卒的老卒,再次择勇力魁梧者,半日择选完毕,尽数报于文吏处。
在划分队伍时,校场中出现短暂混乱。
目睹这样乱糟糟一片,赵嘉皱紧眉心。
好在混乱没有持续多久,各乡各里的更卒早就抱团,在队率的号令声中,很快重新列队。担任什长、伍长的更卒也随之选出。
文吏录好木牍,呈于赵嘉。除两名伍长,余者尽为有战功和有经验的更卒。
队伍重分之后,小吏将铜锣挂在腰间,各自从木台下抓起新制的三角旗,跃上早就立在校场四周的木桩。
队率各领一枚木哨,以哨音号令更卒,进行队列练习。
对于如何练兵,赵嘉仅知皮毛,好在太守府存有大量兵书,他可以汲取参考。
要练成强兵,必须做到令行禁止。如若不然,就会出现齐国技击一样的尴尬状况。明明国力更强,却被小个头的燕国按到地上踩脸,满脸的脚印不说,国都都差点被攻破。
先秦时,齐国技击算是个例,想要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各国都是从严治军。
例如吴起率领的魏武卒,最强盛时,周围邻居揍个遍,更夺取秦国五百多里国土。吴起就差刀指四方,霸道的来一句“还有谁”。
吴起为人如何暂且不论,在练兵和用兵之上,绝对堪称翘楚。他所著的《吴子》被奉为《武经七书》之一,和《孙子兵法》并称为孙吴。
可惜,既生瑜何生亮,魏武卒再强盛也终有落幕之时。
用铁一般纪律铸造的秦军,后来者居上,横扫魏武卒,推倒大梁,最终击败所有对手,助始皇帝完成霸业,统一六国。
在太守府时,赵嘉读过大量前朝典籍,每当读到关于秦军的部分,都会莫名生出一种古怪的念头:秦国制定法令的人是不是都有强迫症?而且职位越高症状越严重?
只不过,严刑峻法用来治国,在秦国之内成效斐然,推及到其余诸国,尤其是风气迥异的山东六国,难免会受到阻碍,引来反弹。
始皇帝在世时,无论多少暗流汹涌,秦国统治始终稳如磐石。始皇帝在出巡时去世,犹如定海神针嘎嘣断掉,秦二世连他亲爹的衣角都摸不到,更不用提没任何存在感的秦三世,暗流聚成滔天洪水,秦朝终究没能如始皇帝所想千秋万代,反而短暂而亡,徒令后人唏嘘。
秦朝灭亡时,秦军依旧强悍。
最简单的例子,一帮临时拉起来的骊山囚徒就能击垮众多起义军,汉立后,对南边残留的秦军优抚招纳,就为避免对方发飙。
同样的例子还有汉。
可以说,如果不是汉末群雄混战,自己左右互搏,结果把自己玩残了,又遇到伤寒大爆发,人口锐减,胡人别说冲进中原,敢冒头就会被削。
别看朝廷内部各种撕扯,外戚宦官打成狗,对外族的政策始终延续不变。最典型的例子,羌人-叛-乱,朝廷没有任何讲究,一个字:杀!
正如班超他爹班彪所言,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大汉就是这样强横,这样不讲道理,匈奴都能按到地上摩-擦,区区杂胡,奴隶之辈,不收拾你等过年吗?
历史也证明,在秦汉两朝,能打败自家军队的,就只有自己人。其余人,包括匈奴,全都是渣。这话听起来拗口,摆到被秦军和汉军按到地上捶的邻居跟前,不吐血也得飙泪。
秦军军纪之严,从留下的历史典籍中就可见一斑。承袭秦制的汉朝,在治军上不说是一脉相承,也汲取不少精华。
在入营练兵之前,赵嘉曾制定不少计划。但他十分清楚,一个月的时间,换成韩信再生,也未必能练出一支精兵。
划掉不切实际的条目,最终确定一条主旨,汲吴子练兵之法,务令更卒守纪,牢记金鼓号令。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驱逐惰性。
具体如何做,赵县尉早有腹案。
于是乎,十支队伍划分好,赵嘉没有遵循旧例,命队率各自带兵练习阵列,而是手一挥,命令各队沿校场开跑,小吏不举旗不可停。
跑?
更卒们集体傻眼,就算是有经验的老卒,也不明白赵嘉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奈何军令如山,赵嘉不肯解释,他们就只能顶着满头雾水,绕着校场飞奔。
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训练,众人都没有经验,速度快慢不好掌握,队伍很快拉成长线。跑得快的近乎能衔上队尾;跑得慢的眼见要被追上,不得不撒开丫子拼命向前。
校场边掀起大片尘土,甭管体力多好,不知减速的跑下来,都能累得汗流浃背。
赵嘉按住剑柄,对文吏颔首。
在跑过十圈之后,小吏终于举旗,更卒陆续慢跑一阵停下,再看木台前,已有伙夫提来大桶,里面都是酸甜的果汤。
就在此时,赵县尉再次展现出“魔鬼”的一面。
跑到前一百者才有果汤,两百至四百者可用温水,最后一百名,喝完水还要再跑五圈。
不公?
本为竞争,哪里来的不公。
“强者赏,次者无赏,堕懒者罚!”
此外,赵嘉还说明,这样的操练,今后隔日进行。第一次以人计,其后就以队计。简言之,自己跑得快没用,如果队中出个倒数第一,说不得就要落入被罚的行列。
“优者,全队奖半扇肥羊。”
鞭子甜枣轮番来,跑进百名的更卒都是双眼放光,看向落在队伍后的同袍,一个个摩拳擦掌。后者被看得头皮发麻,心知从今日开始,好日子就算到头。
转念又一想,不就是绕着校场跑吗?
都是两条腿,谁怕谁!
为了肥羊,拼了!
看到更卒们的变化,赵嘉勾了一下唇角。
吴子有言,兵之法教戎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他早就打定主意,时间短,自己又是新手,软硬兼施,也要让这些更卒学会团结。如今来看,这种生搬硬套,效果似乎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