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九品中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三国志之大白天下最新章节!
时已过午,平常早朝的时间早过,而今日的早朝却还在进行。未食早餐的百官们早就饥肠辘辘,却还没有要散朝的意思。场中只有偷食过的何白精神还好,汉灵帝也用更衣的借口,早在偏殿中吃了一些食物,又兴致勃勃的回来继续听讲了。毕竟何白所言的知识太过稀奇有趣了,众人们直如好奇宝宝那般,不断的向何白询问着十万个为什么。
然而百官之中也不全是好学之人,就有不少恼恨何白之人在暗中思法作怪。此时就有忍耐不住的司空刘弘出列大叫道:“何议郎,汝之言论多属世事小道也,未知可有何治国之大道良策?”
何白一怔,转而又笑道:“治国之策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吾这有阴阳五行之策可算治国良方。”
刘弘一愣,忙问道:“是何种阴阳五行?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么?”
“是也,非也。”
“愿闻其详。”
何白动了动发麻的双腿,本来自已是站着说话的。可汉灵帝见自已有“学识渊博,通晓古今,明察秋毫”之能,乃国之贤才也,于是特赐锦席坐而论道。但对何白来说,跪坐还不如站着说呢。
“阴者,为治国之规也。指的是以怎样的律法规则去治理国家。从高祖皇帝与光武皇帝奠基大业之后,曾初制汉律法规。经多年世事之变迁,汉律有误的不去更改,有不合时宜的也不去增补;反而为了自已的一已私利,视律法于无物。为上者不守律法,为下者上行下效。全国没有一人重视律法,百姓们也无所适从,自然而然就有大乱生发。唯有重视律法规则,一切按律法规则行事,虽天子违法,亦要惩治。如此天下自可太平也。”
“阳者,为治国之行也。指的是以怎样的心肠行动去治理国家。自前汉武帝后,大汉皇帝每以孝治天下。然而,孝者却不一定仁善有德行。或只对自家人友善,却对世人恶毒。或只顾小家,而不管国家。所以我以为,治国当以兼爱之心为上,重视公德之心,轻视私德。譬如汉初陈平,私德虽缺,然而奉公体国,于公德无损也。又譬如王莽,私德无缺,然阴谋篡国,于公德有大损也。”
“五行者,为国中万民之称也。土德为农夫,以耕种生产为主。水德为商贾,以经营生财为主。木者为工匠,以营造研发为主。金德为士卒,以保家卫国为主。火德为官员及诸生,以治理与传承文明为主。此五行者相生相克,就如人体的五脏,缺一不可。如重视一行,或者缺失一行,则国家必然生乱。如五行齐全,国家有粮有钱有器有兵又有良吏治理与诸生传承思想,国家哪里有衰弱混乱的可能。”
刘弘听了顿时哑口无言,不想何白也有自已的独特治国之策。就是百官们听了,也对何白之策而赞赏不已。只是百官们自视甚高,常恨不得高高在上,能够压迫世间的所有人才行。
而儒学更是以培养世代官僚为主要目地,儒生出身的百官们哪里又会自降身份,把自已当做与农夫、商贾、工匠及士卒一等的五行之一。而且阴阳之说也不太对百官们的胃口,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也不得汉灵帝的认同。所以,何白的阴阳五行论,虽然听着是不错,但是绝对无人去理会照办的。
就连三公之一的司空刘弘都忍不住出列问了问题,那么身为司徒的丁宫自然也不甘势弱,出列问道:“吾闻何议郎言说,选拨人才不以孝道,讲究兼爱。更重视公德之心,而轻视私德者。如今各地郡守私心自用,为国家选拨人才的察举制已坏,难以察举到好的人才。世间更有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不知何议郎可有何良策选拨人才?”
“科……”何白摇摇头,科举制不行,至少在现在世家当道之日不行,除非是在自已建国之后,那么现在只能用九品中正制了。于是说道:“吾有一法,名《九品中正制》。”
丁宫拱手问道:“愿闻其详。”
“《九品中正制》又可称九品官人法,先在各州郡选择贤而有远见、有名望,善于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官,由朝廷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内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平日之责便是时时查访评定州郡之中的人才,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至吏部作为朝庭选官的依据。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与才能。选举人才时需三者并重,如此方可起到选贤任能之用。”
何白对《九品中正制》所知不多,从前学历史时也只是学了个大概。但是朝中百官多是人精,何白相信自已只是略略提点,必然会有人对其进行总结与增补。
果然,不过一会儿,就有后将军袁隗大叫道:“妙妙妙,《九品中正制》果然妙不可言啊。”
紧接着,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以及九卿、百官大都醒悟过来,这《九品中正制》果然要比察举制更加的高明,特别是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会剥夺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全部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对于朝臣来说,自然是权力越大越好。何白说了将近一整天,唯有此法最得人心。
丁宫出列拜道:“陛下,今日得何议郎之教授,我等百官所得良多,不觉才识更加广博矣。然而何议郎之《九品中正制》更是国家选拨良才的善策,还望陛下详察之。”
闲坐听了快一天奇闻的汉灵帝,此时听到政事之后,顿时索然无味,初愈的身子顿时疲倦了下来。汉灵帝厌厌的问道:“那《防治灾异百条上议疏》众卿又如何认定?”
百官不禁好一阵沉默,汉灵帝若是追究百官的欺君之责,或可用才疏学浅,不明孔圣师与董儒宗之学说为由。但之后就将少了一样对付皇帝乱来的办法了。可是要采用何白的阴阳五行说,百官们却又不愿。
最后百官们只能老实的说道:“《防治灾异百条上议疏》当为良策,可通传天下试行之。”
“哈哈哈……之前国家每有灾异发生,非朕失德便是三公之罪也,呵呵,也不知汝等当年是以何为凭借,胆敢妄称天罚?哼,真要追究汝等之罪,只怕满朝文武都剩不下几人了。日后若是再有人上书言及灾异事乃朕之失德,汝等想必懂得……”得意的汉灵帝给了百官们一个莫明的冷笑,让百官们好一阵担心,幸好汉灵帝没有再度追究了。
“诏令,议郎何天明学识渊博,通晓古今,明察秋毫,顾问有策,乃国之贤才,特罢议郎职,升任太中大夫,仍属光禄勋。退朝。”
“恭送皇帝陛下圣体安康。”
汉灵帝刚刚转至侧道,就有一名健壮的宦官在等侯着,那名宦官扶住有些疲倦的汉灵帝,又挥退紧跟帝后的众小黄门,轻声问道:“今日皇帝陛下为何会轻易放过百官,却与之前阿父阿母所说不同。”
汉灵帝摇摇头道:“百官虽然可恶,但国家还需他们治理。而且此时之要,是扶助协儿登上太子之位,何进方是协儿的心腹之患也。欲除何进,百官自然要先行安抚好,不然,岂不让两方联合矣。”
“皇帝陛下英明,仆却有些短视了。只是欲除何进,在京师只怕有所不便。可遣何进领兵出京,与皇甫嵩会合,西击边章、韩遂。再令皇甫嵩于军中取事,皇甫嵩公忠体国,必定会为皇帝陛下办好此事的。”
汉灵帝点点头道:“此事尚需与阿父阿母好生计议才是。”说着,二人就朝着后宫而去。
散朝的路上,何白可谓是志得意满了。通过今日早朝之辨,不但将自已与儒生百官之间的矛盾解除,还使自已的才名流传出去。不久之后,必将全国扬名矣。只观这一路之上,不断的有官员向自已问好,并有登门求教之语。可见这增加扩大人脉一事,已十分顺利的开始了。
那么接下来是做什么?应该是乘机召拢在洛阳幽居的失意文人武士,并与袁绍、曹操等人相交,接触日后的霸主大牛,为将至的乱世到来做好准备。
正思想间,只见何进站在宫门口,微笑着与三公交谈着什么。望见何白到来,于是伸手召了召。何白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一拜见。
后世人都认为何进是个肥头大耳,其蠢如猪的屠夫样人,却不知何进之妹何皇后乃是一名少见的国色美人。有妹如此,当哥哥的纵然差点,也不会差上太多。
眼前的何进就是如此,身高一米七二,比何白要矮上三厘米。面色白净,细柳长须,目光温和,嘴角含笑,穿上朝服高冠,纯粹是一名文质彬彬的老帅哥。听说何进的才学还不错,还是弘农杨氏家主,前太尉杨赐的弟子,单论儒学的话,十个何白也不是他的对手。
何进笑道:“天明如此人才,之前吾竟不知,失在是疏忽了。日后有空时,天明可常来大将军府中见我。纵然零陵何氏与南阳何氏相距千里之地,但皆属何姓,却也不必太过生份了。”
看来何进十分满意自已今日的表现,纵然自已不与何进同宗,何进也想好生的拉拢自已收归已用。若是同宗,自然是皆大欢喜了。然而此举本就深合自已心意,自已又哪会不应承下来。
何白忙拱手拜道:“大将军有召,何白怎敢不从。日后若无其他要事,何白必日日登门拜见大将军,还望大将军不弃。”
其他三公见何进与何白一召一答间,便就定下了从属之义。就是同样想召何白为部属的马日磾与丁宫,也只能无奈的承认何进手脚太快,抢先他们一步了。
司徒丁宫只能说道:“何太中,《九品中正制》乃是你所提出之法,若要完善,却需你亲自参与方可。”
何白不禁暗自撇嘴不已,明明《阴阳五行说》才是治国良策,丁宫却拿应急用的《九品中正制》当宝,真是没有慧眼。于是应道:“是,日后何白会每三日前往司徒府一趟,谨供大司徒垂询。”
时已过午,平常早朝的时间早过,而今日的早朝却还在进行。未食早餐的百官们早就饥肠辘辘,却还没有要散朝的意思。场中只有偷食过的何白精神还好,汉灵帝也用更衣的借口,早在偏殿中吃了一些食物,又兴致勃勃的回来继续听讲了。毕竟何白所言的知识太过稀奇有趣了,众人们直如好奇宝宝那般,不断的向何白询问着十万个为什么。
然而百官之中也不全是好学之人,就有不少恼恨何白之人在暗中思法作怪。此时就有忍耐不住的司空刘弘出列大叫道:“何议郎,汝之言论多属世事小道也,未知可有何治国之大道良策?”
何白一怔,转而又笑道:“治国之策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吾这有阴阳五行之策可算治国良方。”
刘弘一愣,忙问道:“是何种阴阳五行?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么?”
“是也,非也。”
“愿闻其详。”
何白动了动发麻的双腿,本来自已是站着说话的。可汉灵帝见自已有“学识渊博,通晓古今,明察秋毫”之能,乃国之贤才也,于是特赐锦席坐而论道。但对何白来说,跪坐还不如站着说呢。
“阴者,为治国之规也。指的是以怎样的律法规则去治理国家。从高祖皇帝与光武皇帝奠基大业之后,曾初制汉律法规。经多年世事之变迁,汉律有误的不去更改,有不合时宜的也不去增补;反而为了自已的一已私利,视律法于无物。为上者不守律法,为下者上行下效。全国没有一人重视律法,百姓们也无所适从,自然而然就有大乱生发。唯有重视律法规则,一切按律法规则行事,虽天子违法,亦要惩治。如此天下自可太平也。”
“阳者,为治国之行也。指的是以怎样的心肠行动去治理国家。自前汉武帝后,大汉皇帝每以孝治天下。然而,孝者却不一定仁善有德行。或只对自家人友善,却对世人恶毒。或只顾小家,而不管国家。所以我以为,治国当以兼爱之心为上,重视公德之心,轻视私德。譬如汉初陈平,私德虽缺,然而奉公体国,于公德无损也。又譬如王莽,私德无缺,然阴谋篡国,于公德有大损也。”
“五行者,为国中万民之称也。土德为农夫,以耕种生产为主。水德为商贾,以经营生财为主。木者为工匠,以营造研发为主。金德为士卒,以保家卫国为主。火德为官员及诸生,以治理与传承文明为主。此五行者相生相克,就如人体的五脏,缺一不可。如重视一行,或者缺失一行,则国家必然生乱。如五行齐全,国家有粮有钱有器有兵又有良吏治理与诸生传承思想,国家哪里有衰弱混乱的可能。”
刘弘听了顿时哑口无言,不想何白也有自已的独特治国之策。就是百官们听了,也对何白之策而赞赏不已。只是百官们自视甚高,常恨不得高高在上,能够压迫世间的所有人才行。
而儒学更是以培养世代官僚为主要目地,儒生出身的百官们哪里又会自降身份,把自已当做与农夫、商贾、工匠及士卒一等的五行之一。而且阴阳之说也不太对百官们的胃口,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也不得汉灵帝的认同。所以,何白的阴阳五行论,虽然听着是不错,但是绝对无人去理会照办的。
就连三公之一的司空刘弘都忍不住出列问了问题,那么身为司徒的丁宫自然也不甘势弱,出列问道:“吾闻何议郎言说,选拨人才不以孝道,讲究兼爱。更重视公德之心,而轻视私德者。如今各地郡守私心自用,为国家选拨人才的察举制已坏,难以察举到好的人才。世间更有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不知何议郎可有何良策选拨人才?”
“科……”何白摇摇头,科举制不行,至少在现在世家当道之日不行,除非是在自已建国之后,那么现在只能用九品中正制了。于是说道:“吾有一法,名《九品中正制》。”
丁宫拱手问道:“愿闻其详。”
“《九品中正制》又可称九品官人法,先在各州郡选择贤而有远见、有名望,善于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官,由朝廷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内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平日之责便是时时查访评定州郡之中的人才,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至吏部作为朝庭选官的依据。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与才能。选举人才时需三者并重,如此方可起到选贤任能之用。”
何白对《九品中正制》所知不多,从前学历史时也只是学了个大概。但是朝中百官多是人精,何白相信自已只是略略提点,必然会有人对其进行总结与增补。
果然,不过一会儿,就有后将军袁隗大叫道:“妙妙妙,《九品中正制》果然妙不可言啊。”
紧接着,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以及九卿、百官大都醒悟过来,这《九品中正制》果然要比察举制更加的高明,特别是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会剥夺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全部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对于朝臣来说,自然是权力越大越好。何白说了将近一整天,唯有此法最得人心。
丁宫出列拜道:“陛下,今日得何议郎之教授,我等百官所得良多,不觉才识更加广博矣。然而何议郎之《九品中正制》更是国家选拨良才的善策,还望陛下详察之。”
闲坐听了快一天奇闻的汉灵帝,此时听到政事之后,顿时索然无味,初愈的身子顿时疲倦了下来。汉灵帝厌厌的问道:“那《防治灾异百条上议疏》众卿又如何认定?”
百官不禁好一阵沉默,汉灵帝若是追究百官的欺君之责,或可用才疏学浅,不明孔圣师与董儒宗之学说为由。但之后就将少了一样对付皇帝乱来的办法了。可是要采用何白的阴阳五行说,百官们却又不愿。
最后百官们只能老实的说道:“《防治灾异百条上议疏》当为良策,可通传天下试行之。”
“哈哈哈……之前国家每有灾异发生,非朕失德便是三公之罪也,呵呵,也不知汝等当年是以何为凭借,胆敢妄称天罚?哼,真要追究汝等之罪,只怕满朝文武都剩不下几人了。日后若是再有人上书言及灾异事乃朕之失德,汝等想必懂得……”得意的汉灵帝给了百官们一个莫明的冷笑,让百官们好一阵担心,幸好汉灵帝没有再度追究了。
“诏令,议郎何天明学识渊博,通晓古今,明察秋毫,顾问有策,乃国之贤才,特罢议郎职,升任太中大夫,仍属光禄勋。退朝。”
“恭送皇帝陛下圣体安康。”
汉灵帝刚刚转至侧道,就有一名健壮的宦官在等侯着,那名宦官扶住有些疲倦的汉灵帝,又挥退紧跟帝后的众小黄门,轻声问道:“今日皇帝陛下为何会轻易放过百官,却与之前阿父阿母所说不同。”
汉灵帝摇摇头道:“百官虽然可恶,但国家还需他们治理。而且此时之要,是扶助协儿登上太子之位,何进方是协儿的心腹之患也。欲除何进,百官自然要先行安抚好,不然,岂不让两方联合矣。”
“皇帝陛下英明,仆却有些短视了。只是欲除何进,在京师只怕有所不便。可遣何进领兵出京,与皇甫嵩会合,西击边章、韩遂。再令皇甫嵩于军中取事,皇甫嵩公忠体国,必定会为皇帝陛下办好此事的。”
汉灵帝点点头道:“此事尚需与阿父阿母好生计议才是。”说着,二人就朝着后宫而去。
散朝的路上,何白可谓是志得意满了。通过今日早朝之辨,不但将自已与儒生百官之间的矛盾解除,还使自已的才名流传出去。不久之后,必将全国扬名矣。只观这一路之上,不断的有官员向自已问好,并有登门求教之语。可见这增加扩大人脉一事,已十分顺利的开始了。
那么接下来是做什么?应该是乘机召拢在洛阳幽居的失意文人武士,并与袁绍、曹操等人相交,接触日后的霸主大牛,为将至的乱世到来做好准备。
正思想间,只见何进站在宫门口,微笑着与三公交谈着什么。望见何白到来,于是伸手召了召。何白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一拜见。
后世人都认为何进是个肥头大耳,其蠢如猪的屠夫样人,却不知何进之妹何皇后乃是一名少见的国色美人。有妹如此,当哥哥的纵然差点,也不会差上太多。
眼前的何进就是如此,身高一米七二,比何白要矮上三厘米。面色白净,细柳长须,目光温和,嘴角含笑,穿上朝服高冠,纯粹是一名文质彬彬的老帅哥。听说何进的才学还不错,还是弘农杨氏家主,前太尉杨赐的弟子,单论儒学的话,十个何白也不是他的对手。
何进笑道:“天明如此人才,之前吾竟不知,失在是疏忽了。日后有空时,天明可常来大将军府中见我。纵然零陵何氏与南阳何氏相距千里之地,但皆属何姓,却也不必太过生份了。”
看来何进十分满意自已今日的表现,纵然自已不与何进同宗,何进也想好生的拉拢自已收归已用。若是同宗,自然是皆大欢喜了。然而此举本就深合自已心意,自已又哪会不应承下来。
何白忙拱手拜道:“大将军有召,何白怎敢不从。日后若无其他要事,何白必日日登门拜见大将军,还望大将军不弃。”
其他三公见何进与何白一召一答间,便就定下了从属之义。就是同样想召何白为部属的马日磾与丁宫,也只能无奈的承认何进手脚太快,抢先他们一步了。
司徒丁宫只能说道:“何太中,《九品中正制》乃是你所提出之法,若要完善,却需你亲自参与方可。”
何白不禁暗自撇嘴不已,明明《阴阳五行说》才是治国良策,丁宫却拿应急用的《九品中正制》当宝,真是没有慧眼。于是应道:“是,日后何白会每三日前往司徒府一趟,谨供大司徒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