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护卫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缱绻长安雪最新章节!
皇上将天策卫赏给汉王,做了汉王府护卫的消息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之前东宫被禁足,皇太孙远赴山东,大家自然乐得讨好汉王。后来皇太孙顺利归来,道衍出手相助解除太子禁足。虽然太子不受皇上喜爱,可皇上有多看重皇太孙大家还是心中有数的,还有对道衍的倚重,可朱高煦有功劳在前,现在看到皇上将亲军赏给朱高煦做护卫,大家的态度便又变得模糊了。
朝廷中除了金忠、杨士奇、夏元吉等一班东宫辅臣坚决拥护太子,纪纲、黄俨、高以正等人暗中支持汉王外,朝中大部分人对于两宫之争,其实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东宫与汉王宫的关系又胶着了起来,恰在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兵部尚书金忠病倒了,这一病便来势汹汹,不能上朝理事。
这对东宫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金忠最初以燕王府长史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谋士,朱棣继位后,他便一直出任兵部尚书十余载。
尤其是在立储一事上,他始终坚持嫡长之意,之前东宫迎驾迟缓,连杨士奇都受了责罚,唯独金忠,当时与朱高煦据理力争,力保太子无罪,却没有受到丝毫责难,可见朱棣对他的不一般。
现在他病危,无异于让东宫失去了一个稳健的靠山。
其实,对于金忠的病危,朱棣也是十分着急的,兵部尚书一职除了金忠,他还真没有很放心的人,为此他特意派出太医院的院判岳津去给他诊治,然而,金忠近几年勤劳国事、操劳过度,身体已经油尽灯枯,岳津回天乏术,只能如实回报朱棣。
听了岳津对金忠身体的回禀,朱棣决定亲自去金忠府邸看看他。
皇上屈尊下驾到府邸探望,金忠激动地老泪纵横,想要起身行礼,奈何身体实在有些吃不消。
朱棣上前几步,伸手示意他不要起身:“金尚书还病着,无须多礼。”
杨云给朱棣搬过来一个凳子,便带着其余人退了下去,金忠斜倚在床榻上,感激涕零的对朱棣说:“皇上政事繁忙、日理万机,还到敝舍探望微车,真是折煞微臣。”
朱棣叹口气说:“金尚书言重了,你一心为国效劳,为朕排忧解难,朕来看看你,也是应该的。”
“微臣这病怕是治不好了。”
“朕命了太医院的两位太医留在你府上,你放心,一定能好的。”
“微臣多谢皇上厚爱。”
君臣之间几十年的交情,此时都不是在惺惺作态,而是一种至诚之交,金忠也确实有些话想要对朱棣说,原本想着如果没有机会再亲自面圣,便写成奏章的,现在皇上来了,他便决定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也算是为大明最后的尽忠了。
想到这儿,金忠便开口对朱棣说:“皇上命老臣辅佐皇太孙,老臣怕是要辜负圣令了,这皇太孙聪慧有雄才,很有皇上年轻时候的风范。”
朱棣笑了笑:“基儿这孩子确实很像朕。”
“皇上是否还记的微臣曾建议为皇太孙增加护卫军的事?”
那是在朱瞻基去山东遇险之后,虽然确定了有惊无险,朱棣还是很后怕,金忠便趁机进言:既然皇太孙的储君位置已经确定,便当为他选一批童子军,作为皇太孙的亲兵,即是保证皇太孙安全的需要,也能巩固皇太孙的位置。
这件事朱棣当然记得:“朕当时让你起草计划,等基儿回宫便由你实施。”
“老臣怕是要辜负皇上嘱托了。”
金忠说着伸手从床头的一个案几上厚厚的一摞折子中拿出一个,双手奉到朱棣面前:“这是微臣起草的奏折,还没来得及交给皇上审阅,皇上请看是否合规?”
朱棣伸手接过来一看,从规制、依仗、年龄、数量都很合礼制,不由得赞叹:“很好,一应规制都很合理,也符合皇太孙的身份。”
他收起奏折,爽快的答应:“朕会下旨,就按照尚书的意思执行。”
见皇上答应下来,金忠也很是欣慰。
“金尚书现在不能上朝理政,这兵部事宜由谁来暂理合适呢?”
这个问题也是朱棣今日前来的主要目的之一,他自己也曾经考虑了很久,迟迟定不下来,不是觉得能力不足,便是觉得不够沉敏,有些能力足够了,他又怕经验不多,不能决断。
金忠也想过这也问题,也知道该给皇上一个建议,既然皇上问,他便说:“这兵部尚书一职,军政粮草、责任重大,必须要可靠之人才行,微臣觉得杨士奇、夏元吉二人,皇上是可以考虑的。”
其实,朱棣心中筛选了一圈,也就觉得他们二人还可以,不免点点头表示赞同。
“还有一事,老臣再不说怕是没有机会了。”
“你说。”
“汉王册封十余载,一直久居京师,到底也是有违太祖皇帝所定礼制,微臣建议,皇上还是让汉王早日就藩,这样也可免去诸多不便。”
在这最后一件事,金忠其实不太有把握,皇上会有怎样的态度,尤其是,刚刚把天策卫给了汉王,他也是抱着一种临终进言的气势来进谏,不过从刚才皇上对皇太孙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对于储君,皇上是不会改变的,只要皇太孙殿下位置稳固,汉王就藩的要求至少也算合情合理的。
“朕也是有这个想法。”
这件事,朱棣虽然没有对任何人说,心中也是在考虑的,只是他也有他的为难:“之前将汉王原封云南,汉王言语间十分抱怨,朕也能理解。这孩子从小被朕惯着,他也确实为朕出了不少功劳。”
到底是自己的孩子,又与皇上最相像,皇上对汉王的感情,其实大家倒是可以理解的。
皇上想把汉王远封云南,无非是想让他远离朝廷中心,然而,却也容易让他脱离朝廷的掌控。万一汉王在云南学着自己父亲当年在北平的做法,岂不是朝廷隐患?
听出皇上话语里的纠结,金忠也对汉王分封云南有些疑虑,便趁机进言:“云南一带颇为偏远,虽然有沐家世代镇守,还是纷争不断,将汉王殿下分封至云南也确实有些远了。”
“那你觉得哪儿比较合适呢?”
“山东一带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最重要的是儒家教化浓厚,微臣觉得倒是不错的选择。”
听金忠这样说,朱棣想了想,似有所悟的点点头:“这件事,朕会慎重考虑的。”
朱棣回到宫中第二天,便下令让杨士奇暂代兵部事宜,并让他按照金忠的奏折,在全国各地选择童子军,做皇太孙的护卫,由陆风直接训练并掌控。
就在朝廷要在全国甄选童子军的命令发出三日后,金忠病情加重,阖然长逝了,朱棣亲写祭文,告慰他生蒙显荣,殁有令誉。朱瞻基得知金忠临终提出的请求,心中感激,求了朱棣亲自到坟前祭拜,以示感恩。
皇上将天策卫赏给汉王,做了汉王府护卫的消息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之前东宫被禁足,皇太孙远赴山东,大家自然乐得讨好汉王。后来皇太孙顺利归来,道衍出手相助解除太子禁足。虽然太子不受皇上喜爱,可皇上有多看重皇太孙大家还是心中有数的,还有对道衍的倚重,可朱高煦有功劳在前,现在看到皇上将亲军赏给朱高煦做护卫,大家的态度便又变得模糊了。
朝廷中除了金忠、杨士奇、夏元吉等一班东宫辅臣坚决拥护太子,纪纲、黄俨、高以正等人暗中支持汉王外,朝中大部分人对于两宫之争,其实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东宫与汉王宫的关系又胶着了起来,恰在此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兵部尚书金忠病倒了,这一病便来势汹汹,不能上朝理事。
这对东宫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金忠最初以燕王府长史随军征伐,赞理军务,运筹帷幄,是朱棣的得力谋士,朱棣继位后,他便一直出任兵部尚书十余载。
尤其是在立储一事上,他始终坚持嫡长之意,之前东宫迎驾迟缓,连杨士奇都受了责罚,唯独金忠,当时与朱高煦据理力争,力保太子无罪,却没有受到丝毫责难,可见朱棣对他的不一般。
现在他病危,无异于让东宫失去了一个稳健的靠山。
其实,对于金忠的病危,朱棣也是十分着急的,兵部尚书一职除了金忠,他还真没有很放心的人,为此他特意派出太医院的院判岳津去给他诊治,然而,金忠近几年勤劳国事、操劳过度,身体已经油尽灯枯,岳津回天乏术,只能如实回报朱棣。
听了岳津对金忠身体的回禀,朱棣决定亲自去金忠府邸看看他。
皇上屈尊下驾到府邸探望,金忠激动地老泪纵横,想要起身行礼,奈何身体实在有些吃不消。
朱棣上前几步,伸手示意他不要起身:“金尚书还病着,无须多礼。”
杨云给朱棣搬过来一个凳子,便带着其余人退了下去,金忠斜倚在床榻上,感激涕零的对朱棣说:“皇上政事繁忙、日理万机,还到敝舍探望微车,真是折煞微臣。”
朱棣叹口气说:“金尚书言重了,你一心为国效劳,为朕排忧解难,朕来看看你,也是应该的。”
“微臣这病怕是治不好了。”
“朕命了太医院的两位太医留在你府上,你放心,一定能好的。”
“微臣多谢皇上厚爱。”
君臣之间几十年的交情,此时都不是在惺惺作态,而是一种至诚之交,金忠也确实有些话想要对朱棣说,原本想着如果没有机会再亲自面圣,便写成奏章的,现在皇上来了,他便决定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也算是为大明最后的尽忠了。
想到这儿,金忠便开口对朱棣说:“皇上命老臣辅佐皇太孙,老臣怕是要辜负圣令了,这皇太孙聪慧有雄才,很有皇上年轻时候的风范。”
朱棣笑了笑:“基儿这孩子确实很像朕。”
“皇上是否还记的微臣曾建议为皇太孙增加护卫军的事?”
那是在朱瞻基去山东遇险之后,虽然确定了有惊无险,朱棣还是很后怕,金忠便趁机进言:既然皇太孙的储君位置已经确定,便当为他选一批童子军,作为皇太孙的亲兵,即是保证皇太孙安全的需要,也能巩固皇太孙的位置。
这件事朱棣当然记得:“朕当时让你起草计划,等基儿回宫便由你实施。”
“老臣怕是要辜负皇上嘱托了。”
金忠说着伸手从床头的一个案几上厚厚的一摞折子中拿出一个,双手奉到朱棣面前:“这是微臣起草的奏折,还没来得及交给皇上审阅,皇上请看是否合规?”
朱棣伸手接过来一看,从规制、依仗、年龄、数量都很合礼制,不由得赞叹:“很好,一应规制都很合理,也符合皇太孙的身份。”
他收起奏折,爽快的答应:“朕会下旨,就按照尚书的意思执行。”
见皇上答应下来,金忠也很是欣慰。
“金尚书现在不能上朝理政,这兵部事宜由谁来暂理合适呢?”
这个问题也是朱棣今日前来的主要目的之一,他自己也曾经考虑了很久,迟迟定不下来,不是觉得能力不足,便是觉得不够沉敏,有些能力足够了,他又怕经验不多,不能决断。
金忠也想过这也问题,也知道该给皇上一个建议,既然皇上问,他便说:“这兵部尚书一职,军政粮草、责任重大,必须要可靠之人才行,微臣觉得杨士奇、夏元吉二人,皇上是可以考虑的。”
其实,朱棣心中筛选了一圈,也就觉得他们二人还可以,不免点点头表示赞同。
“还有一事,老臣再不说怕是没有机会了。”
“你说。”
“汉王册封十余载,一直久居京师,到底也是有违太祖皇帝所定礼制,微臣建议,皇上还是让汉王早日就藩,这样也可免去诸多不便。”
在这最后一件事,金忠其实不太有把握,皇上会有怎样的态度,尤其是,刚刚把天策卫给了汉王,他也是抱着一种临终进言的气势来进谏,不过从刚才皇上对皇太孙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对于储君,皇上是不会改变的,只要皇太孙殿下位置稳固,汉王就藩的要求至少也算合情合理的。
“朕也是有这个想法。”
这件事,朱棣虽然没有对任何人说,心中也是在考虑的,只是他也有他的为难:“之前将汉王原封云南,汉王言语间十分抱怨,朕也能理解。这孩子从小被朕惯着,他也确实为朕出了不少功劳。”
到底是自己的孩子,又与皇上最相像,皇上对汉王的感情,其实大家倒是可以理解的。
皇上想把汉王远封云南,无非是想让他远离朝廷中心,然而,却也容易让他脱离朝廷的掌控。万一汉王在云南学着自己父亲当年在北平的做法,岂不是朝廷隐患?
听出皇上话语里的纠结,金忠也对汉王分封云南有些疑虑,便趁机进言:“云南一带颇为偏远,虽然有沐家世代镇守,还是纷争不断,将汉王殿下分封至云南也确实有些远了。”
“那你觉得哪儿比较合适呢?”
“山东一带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最重要的是儒家教化浓厚,微臣觉得倒是不错的选择。”
听金忠这样说,朱棣想了想,似有所悟的点点头:“这件事,朕会慎重考虑的。”
朱棣回到宫中第二天,便下令让杨士奇暂代兵部事宜,并让他按照金忠的奏折,在全国各地选择童子军,做皇太孙的护卫,由陆风直接训练并掌控。
就在朝廷要在全国甄选童子军的命令发出三日后,金忠病情加重,阖然长逝了,朱棣亲写祭文,告慰他生蒙显荣,殁有令誉。朱瞻基得知金忠临终提出的请求,心中感激,求了朱棣亲自到坟前祭拜,以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