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穿越之帝国复兴 > 第33章 用人之道(1)

第33章 用人之道(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穿越之帝国复兴最新章节!

    这便是北京城了明朝的第二个帝都。

    三人由右安门进城,又往前走了好长一段路,两边建筑逐渐稠密,行人商贾也渐渐多了起来。杨天义开口询问,方知此处称为西城,属外城范围,而紫禁城所在的皇宫则属内城,两城之间有护城河相隔。

    张海、肖莲虽曾久居北京,但一直身处皇宫大内,对这外城景象也十分生疏,虽然此处繁华程度或许还比不上一些省城,但毕竟是京师所在,两人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倒是杨天义,终究是两世为人,此刻身处这百年古都,骑行于青石古街之上,徜徉于青砖壁瓦之间,心中竟是说不出的滋味。想象着近四百年之后,北京城那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傲人气魄,不由得心生沧海桑田世事变幻之慨。

    他努力地回想着记忆中北京城的街道方位,试图找出能够对比的一些痕迹,但不知怎么,对现代北京的印象竟变得极为模糊,淡化得只剩下高楼林立、高架似网、车流如梭等轮廓性的景象,到最后,甚至连这些轮廓是不是北京也不太敢肯定了。

    现代都市,长得都跟孪生兄弟似的,在钢铁水泥造就的都市丛林里,还有多少独一无二的地方?

    今天是八月十五,照理说这样的节日,应该是非常热闹欢腾才对。但在杨天义看来,虽然人流熙熙攘攘,但是却怎么也感受不到那种节日的喜庆气氛。人们表情上的兴高采烈,总让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这种兴奋来自于劫后余生。心中便不由有些纳闷。

    在经历了许多的人和事之后,杨天义对于身处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已慢慢的从冷眼旁观的局外人,变成了置身其中的参与者。只是这种变化,他还没有察觉到罢了。

    此时已近傍晚,正是饮酒赏月的最佳时刻,但是今夜阴云厚重,月色晦暗,恰似这中秋的京城,虽逢其时,未见其景。

    三人找到一家客栈,先订了两间上房,然后便叫上一桌酒菜,美美地吃了一顿。一路上多日奔波劳累,三人倒也不怎么交谈,只是静静听着旁边食客们的议论,好似在说明天西市有什么大人物要开刀问斩之事。京师重地,天子脚下,小道消息最多,三人也不以为意,吃罢饭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杨天义和肖莲合住一间房,这也是肖莲一贯的强烈要求,只说若杨天义不在身边,自己便心慌难眠。张海深悉原委,倒也没说什么,杨天义虽然略感尴尬,只是对肖莲爱怜渐浓,便也依了她的意。

    一番洗漱之后,杨天义照旧在地上打坐练功,肖莲脱去外衣躺在床上,却是饶有兴趣地看着杨天义,一时半会倒也睡不着。

    此时的北京,风云激荡,暗潮汹涌,难以入眠的,又岂止肖莲一人?

    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中,便有一人,此刻正坐在乾清宫内,手捧着一份奏折,默默不语。这便是大明王朝的最高领导人崇祯皇帝。

    面前的这份奏折,是刑部刚刚呈上的关于原蓟辽督师袁崇焕的议罪折。十天前,崇祯诏谕群臣:“崇焕擅杀,逞私谋款,至敌欺藐君父,失误封疆”,“限刑部五日内具奏”。现在,这份几经修改的奏折摆在面前,崇祯却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袁崇焕,这个自己在崇祯元年钦命的蓟辽督师,这个自己曾寄予厚望的抗金(后金)名将,仅仅在两年之后,便要以这样悲惨的方式,死在自己的手上吗?

    回想当年,袁崇焕在辽东抵御后金入侵的战斗中,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天启六年正月,袁崇焕任宁远按察使,适逢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大军,号称三十万,奔袭宁远,袁崇焕与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集结将士,誓守宁远。待后金兵攻至,袁崇焕等倚城奋战,枪炮齐发,伤敌无数,后金汗王努尔哈赤亦被炮火击中而受伤,八个月后死在回沈阳的路上。这次重大的胜利便是“宁远大捷”。

    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又率大军进攻宁远锦州。袁崇焕以辽东巡抚之职,据城死守,再次大败后金军队,取得了“宁锦大捷”。兵部议叙宁锦之捷,魏忠贤等内官以“筹边胜算”获首功,而袁崇焕则因其“东林党”的背景,非但徒劳无功,反而遭到魏忠贤的排挤,最终罢职回籍。

    崇祯登基之后,立即大力清剿阉党,并起用了大量“东林党”被黜大臣充任内阁,随着东林党和阉党势力此消彼长,袁崇焕也被重新起用。崇祯元年,他擢升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等处军务,等于将整个辽东防务交予一人之手。

    七月十四日,崇祯在紫禁城的平台召见了袁崇焕,袁崇焕慷慨陈词,誓言以五年时间收复辽东,并疏陈方略。崇祯大喜,庆幸自己找对了人。之后,崇祯满足了袁崇焕所提出许多要求,包括钱粮装备,人事任免以及自主决策等,并赐给他尚方宝剑,以“便宜行事”。

    不料,一年多以后,也就是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率十万大军绕道蒙古,避开袁崇焕的山海关防线,从长城龙井关和大安口两处攻破关隘,长驱直入,直取北京。袁崇焕闻讯,亲率九千关宁铁骑星夜驰援京师。崇祯在这兵临城下的关键时刻,再次起用被罢免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官复原职,并任内阁大学士,全面负责协调各路勤王军队的布防事宜。

    孙承宗统揽全局,立即下令袁崇焕赶到京郊昌平、三河一带布防,意图阻敌于外围。然而此时的袁督师却并不买自己这位老上司、老伯乐的账,依旧按照自己最擅长的打法,试图将皇太极的军队引到北京城下,以便背城一战。

    孙承宗认为袁崇焕此举极为不妥:京师重地,天子庙堂,岂容你当作最后之筹码?若战事稍有不如意,皇帝受惊,你便是粉身碎骨只怕也难以弥补罪愆之万一。于是派出使者晓以利害,极力劝阻,但是,袁崇焕却没有把老师的逆耳忠言放在心上。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大军压境,以南北并举战术,分别进攻北城的德胜门和南城的广渠门。袁崇焕带领关宁铁骑,在广渠门外血战八小时,终于打退了后金军队的进攻,歼敌一千余人。二十七日,皇太极亲率劲旅进攻左安门,袁崇焕率军竖立栅栏,严守死战,再次击退敌军。

    十二月一日,崇祯以“议饷”为名,召袁崇焕、满桂等在平台相见,以“擅杀毛文龙”、“致敌兵犯阙”等事,将袁崇焕逮捕,投入锦衣卫大牢。

    此后,皇太极数战不利,只得撤军退回沈阳。沿途烧杀抢掠,并攻占遵化、永平等四城,派二贝勒阿敏留军驻守。在孙承宗的指挥下,去而复返的锦州总兵祖大寿所率关宁铁骑,以及千里赴援的四川石柱女总兵秦良玉所率白杆兵等各路人马,于崇祯三年五月,连挫阿敏,收复四城,取得“遵永大捷”。阿敏率残部狼狈逃回沈阳。

    “己巳之变”至此方告结束。

    然而,如何处置袁崇焕,却让崇祯大伤脑筋。袁崇焕虽有必死之罪,却也有免死之由。崇祯现在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一个蓟辽督师的生死,而是整个朝政的平衡。

    自崇祯元年东林党重新崛起,到目前整个内阁和六部大都是东林一派。袁崇焕下狱之后,多名内阁大臣及其他东林党官员纷纷上书为其开脱,甚至用以身替罪或罢官顶罪之言以相要挟,隐隐已成权倾盖主之势。深谙帝王心术的崇祯不能容忍内阁的“铁板”局面形成,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只有借势。

    这个势,便来自于礼部尚书温体仁和礼部左侍郎周延儒。

    温、周二人为谋求内阁大学士之位,检举揭发竞争对手钱龙锡等人以权谋私和接受袁崇焕贿赂等罪名,崇祯以此为由,黜置多名东林党官员,内阁大臣钱龙锡、礼部右侍郎钱谦益等相继亦遭罢免。后来,温、周终于如愿以偿,先后入阁,成为了大学士。

    在被罢免的人中,钱龙锡是以与袁崇焕同谋杀死毛文龙之罪罢官入狱的。为了平衡政局,巩固皇权,堂堂的文渊阁大学士也要牺牲掉,袁崇焕连累其中,再加上误战之罪,不死又怎能说得过去?于是,袁崇焕便成了朝廷党争的殉葬品。

    或许,温体仁并非想要袁崇焕死,崇祯也并非不知道袁崇焕死得冤枉,袁崇焕却并不知道自己因何而死。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就是政治,很荒唐,很讽刺,也很无奈。

    杀一个人很容易,关键是定个什么罪。

    刑部最终拟定十二条罪状,崇祯反复考虑之后,提起朱笔,划去了其中“通敌叛国”和“拥兵自重”两条。他慢慢地抬起头,看了一眼始终在阶下垂首长跪的户部尚书何如宠,说道:“何大人,你说的话不无道理,朕依你便是。你起来吧。”说罢,在奏折之上又加了几道朱批,长叹一声,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明日早朝,便将这诏书发下去吧。”崇祯心力交瘁地说道。

本站推荐:天唐锦绣福晋有喜:爷,求不约与校花同居:高手风流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逍遥小书生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武神至尊九星霸体诀锦桐我的1979

穿越之帝国复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中文网只为原作者锋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锋励并收藏穿越之帝国复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