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一丘之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宋王最新章节!
君权和相权是古代政治十分重要的部分。
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皇帝们都想要大权独揽,乾纲独断,至少大部分的皇帝是这样的。可是皇帝的能力和jing力终究是有限的,根本无法顾及整个庞大的帝国,更加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注定了需要一些帮手。
于是便有了官僚体系,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宰相,相权也就应运而生。尤其是秦始皇确立三公九卿制之后,丞相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宰相的存在是帮助皇帝分担处理政务,是皇帝的帮手,相辅相成。当然了,有利就有弊。相权,准确说是包含宰相在内的百官的权力,和君权之间有天然的矛盾,某种程度上对君权有所限制。
大有为的君主们都试图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六部,政事堂的宰相从一个变成好几个,目的便是通过分权而集权。
到了后世的明朝,朱元璋更为直接废除了丞相制,可实际上相权真的消失了吗?像朱元璋这样jing力旺盛,威严十足的君王或许可以掌控场面,却并非每个皇**行。
到了明朝中后期,他们的子孙们便做不到了,设立内阁实际就是相权的运营机构,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并不亚于以前的丞相。所以在君主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这样是有利有弊的,对于大有为之君而言或许会有所掣肘。可对于那些平庸的君主,可以限制他们任xing妄为,导致国家出现重大问题,保证**的平稳,是大有好处的。
故而,这个君权和相权处理的好则相得益彰,处理不好便会有多掣肘。
相对来说,宋朝的宰相的制度十分完善。两府八公,中书的宰相、参知政事,再加上西府枢密院正副使,一共八位。当然了,还有些人是名义上的中书门下平章事,却也只是个荣誉xing的虚衔。
如此设置,也体现了北宋政治体制的jing髓,那便是制衡。虽说行政效率下降了,但是以分权达到集权,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制度。虽说长此以往,弊端会越发的增加,却也强于胡闹的穷折腾。
太祖太宗也算是深谋远虑,可眼下的皇帝赵顼似乎很不满意这样的制度,正试图打破重建……
两府八公,多位宰相之间也是有先后次序的,有主有辅。比如集贤殿大学士为首相,昭文馆大学士为次相,已然是不成文的惯例。
不过这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到底是哪位宰相起主要作用,也是有特殊情况的。比如当前的熙宁朝,先是制置三司条例司替代了中书。如今废除了,皇帝最为宠幸主持变法的王相公,理所当然的成为宰相中的主导,颇有大权独揽的架势。集贤殿大学士曾公亮反而靠后,处在了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上。
好在曾公亮为人和善,心态也很不错,身为三朝元老的他已经看开了,当然了,和稀泥的本事也不错。倒不是说是曾相公两面三刀,各方讨好,而是天xing使然,比较随和。况且,有时候现实所迫,也有许多无可奈何。
在文彦博罢相出知地方、司马光离京、富弼也黯然不语的情况下,曾相公依旧**。实际上,皇帝赵顼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在朝中,协调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维护好中书的运转。
曾相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平ri里倒也是舒服惬意,很多事情只听不说。
林昭的事情他自然也听说了,虽说案件具体的来龙去脉他并不知晓,但皇帝赵顼的反常表现,让曾相公嗅出几分不同寻常。
因为与林昭并不熟,与王安石是这样一个相对尴尬的竞争关系,所以曾相公当真不好说什么,只能当做没看见。可惜今ri,他再想要袖手旁观,装聋作哑怕是不行了。
出事了!
内侍来传达太皇太后懿旨的时候,他正好就在中书省,事情也听的明明白白。重大冤狱?西北到底闹出了什么?曾公亮暗自摇头,如果是平ri里,他这个宰相必须要承担责任,尽快参与处理。
可是今天,有王安石在前面顶着呢,他本来还是想要继续作壁上观的。可惜皇帝赵顼却不给他这份清闲,生生将曾相公拉了进来!
差事则是曾相公一向擅长的扮好人!
太皇太后在刑场怒了,让皇帝、宰相以及涉事的官员全都前往,这可能吗?那可是当着众多百姓的面,无疑会让包括皇帝在内的许多人颜面扫地,造成很恶劣的后果。
这自然是赵顼不希望看到的,此刻他若真的去了,说不定会更加被动。再者,现场的安全问题也需要考虑。
所以,刑场是万万不能去的!
赵顼实在不明白,老祖母今ri到底是怎么了,为了一个柴敏言,竟然纡尊降贵前去刑场不祥之地。还如此一力维护林昭,甚至不惜敢于司法和政务,难道自己这个“亲孙子”还不如一个莫名其妙的侄女婿重要吗?
可事已至此,他能怎么样呢?祖母发话了,他不敢不听啊!不孝的罪名会给他带来很恶劣的影响,甚至可能在史书上留下劣迹……
权衡之下,刑场上的“闹剧”必须尽快终止,必须要安抚太皇太后的情绪。即便是处理事情,也要换个地方才行!
按理说老祖母发话,在那里等着,出于孝道该他自己前去请的,可他现在根本不能去,故而只好派个大臣前往。
能请得动太皇太后的臣子,唯有宰相了。
王安石现在去是火上浇油,拗相公不服软,三两句话要是在惹怒了曹氏,后果快就更为严重了,故而最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曾公亮。
说实话,这样的苦差事,曾公亮是不愿意轻易插手的,可是皇帝发话了,他必须要遵旨行事。当然了,曾相公也明白,今ri完全是帮官家和王相公收拾烂摊子,前去刑场必然是要出丑丢面子的。
也罢,今ri为你们受了委屈,来ri自然就得补偿于我!曾相公也是有想法的,有时候和稀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身为宰辅大臣,哪个能心甘情愿只当个摆设呢?说白了,曾相公也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以前是形势所迫,一旦有机会,谁会没点想法呢?
曾公亮匆匆来到刑场的时候,太皇太后曹氏仍在这里等着,大局已定,他倒是不着急。禁军中的高手已经护卫在左近,保证了曹氏的安全,围观的百姓仍旧有很多,都好奇事情最终会如何解决。
现场的气氛有些怪异,李翰与汪东鉴跪伏在地,战战兢兢,许久都不敢抬头。本来是死囚的林昭,身边正围着几个美女,给人一种众星捧月般的感觉。
唉!
曾相公长叹一声,硬着头皮走了过去,见礼道:“臣曾公亮拜见太皇太后!”
“曾相公?来的是你?”仁宗时代,曾公亮曾经是翰林学士,曹氏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的。
“是臣,太皇太后懿旨,臣奉旨而来!”曾公亮沉声回答:“出了如此事情,臣忝为百官之首,痛心疾首,特来向太皇太后请罪!”
劝说是要讲究策略的,曹氏这会盛怒之下,必须的先承认错误,然后再说其他。何况不管怎么着,名义上他曾公亮是首相,这个领导责任是必须要承担的。
曹氏对曾公亮的印象还算不错,也知道曾相公是无辜的,故而并不想为难他。其实,内心之中还有些许的私心,孩子已经找到了,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无论是个什么结果,都少不得宰辅大臣们的帮助,今ri结个善缘没错。
“曾相公不必告罪,我虽身居宫闱,不问政事,却不代表耳聋眼瞎,什么都不知道。”言下之意,此事与你曾公亮无关。
“太皇太后言重了,臣惶恐!”
曹氏摇头道:“曾相公不必内疚,对了,官家和其他人呢?为什么只见到曾相公你一人前来?”
“这个……”曾公亮道:“臣前来是恭请太皇太后移驾的……至于官家,按理说太皇太后在此,官家是该前来侍奉的,但有道是天子不立于险地,为了江山社稷,恳请太皇太后谅解,同时也恭敬太皇太后移驾……”
理由是相当的充足,曹氏虽然下了懿旨,却并不认为赵顼真的会来。只不过是让此事升级,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何尝不是给赵顼一个台阶下呢?
“是吗?”曹氏道:“那官家准备在什么地方见我啊?此事又该如何了结?”事情今ri必须有个了结,这是曹氏的原则。
“开封府!”曾公亮回答道:“官家会在开封府觐见太皇太后,此案也将会在开封府进行审理。”
这也是赵顼和王安石的权宜之计,将一个人等全部带到朝堂上审理,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不合常理。三法司如今全都牵涉其中,倒是开封府置身事外,完全可以参与处理此事。
“开封府?”曹氏轻轻点头:“倒是个不错的地方,当年包拯坐堂的时候可是有青天之名,公正廉明,是个干净的好地方。只是此案该由何人审理呢?要是像他们这般草菅人命,别玷污了包拯的英灵……”
李翰与汪东鉴全都跪伏在地,听到这样的指责,一个个默然不语,哑口无言。今ri的局面对他们已经十分不利,虽说只是两个负责审案和执行的小人物,可出了这档子事,就注定要成为替罪羔羊,还不知道会是什么下场呢?
说实话,这审案的人选赵顼还真是没说,本打算见面之后再商议,或者直接由现任开封府尹王圭担任的。
可是别忘了,王圭和林昭之间是有过节的,而且他本人的风评也不是很好,至少无法让太皇太后曹氏信任。
曹氏直接道:“能否找到一个公正廉明之人主持审理?”
“能!”曾公亮想了想,沉声回答道:“臣推荐一个人,保证太皇太后满意!”
“何人?”虽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可审案的人也是很重要的。毕竟这其中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周全的,比如折家购买的那两千匹战马……
曾公亮沉声道:“杭州知州赵抃,刚刚回到汴京……”
“好!就是他了!”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的赵抃,太皇太后自然是满意的。何况此人是包拯的好友,当年的些许事情似乎也有参与其中。
铁面宗主听到这个建议也笑了,赵抃主审,此事必然顺利解决。
“那好,恭请太皇太后移驾开封府!”曾公亮暗自松了口气,今ri的事情总算是可以交差了。
“行!就与你走一道开封府!”曹氏一声应允,禁军将士立即动身护送。与此案有关的人生也一并被带去了开封府,熙宁年间最轰动的案件马上就要在这里审理了。围观的百姓也很自觉的散开了,当然了,他们依旧期待着案件的最终结果。
王雱看着逐渐离去的人群,心中大为着急。
赵抃审案,那就证明此案至少在程序上铁定了,根本插不上手。父亲此刻应该在皇宫之中,是否有什么对策尚不知晓,甚至会是什么反应都不知道。
王雱当真有些担心,他很清楚,李复圭是死定了,可汴京这边一手促成的人是谁呢?必须有一个责任人,有一个替罪羔羊。
可这个人能是皇帝吗?所以必须另有他人,王安石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如此一来会造成什么后果不言而喻,严重点可能会直接罢相……
这可与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斗不一样,皇帝以前可以尽一切可能维护父亲。但这一次是原则xing的错误,即便有心维护,可该从哪里下手呢?
让谁来当这个替罪羔羊呢?
李翰?汪东鉴?抑或者是御史中丞,或是刑部尚书?
完全没有可能,先不说有没有人会相信,单单是那些当事人也不愿意背这个黑锅的。这个黑锅,可能就是必死……除非是死人……
对了!
想到这里,王雱脑中灵光一闪,看看身边的吕惠卿,似乎想到办法了……
“吉甫兄,有件事要麻烦你一下,希望你能相助!”王雱诚恳了许多,和吕惠卿进行沟通。
“何事?”也不知道为什么,王雱一张嘴,吕惠卿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你也看到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若是按照这个情况,家父少不得要受到冲击。如此,对吉甫兄也没有什么好处!”王雱道:“要是有个人能够承担罪责,那么家父受到的牵连就会少很多……”
“元泽的意思是?”果然如此,吕惠卿在想,王雱这厮不会是想要拿到当替罪羔羊吧?
“二郎!”王雱沉声道:“可否让二郎先担着这个罪责……”
二郎吕和卿,一个死人!
吕惠卿心中一动,已经完全明白了王雱的意思,心中不免有些恼怒。不管怎么着,弟弟已经死了,虽说死人无所谓,可身后名如此恶劣,是对死人的不敬。吕惠卿又怎么能愿意让刚刚入土尚未安的弟弟有如此遭遇呢?
从情感上说,他有些不忍。同时心底里没来由的有些仇恨王雱,这厮太过分,太yin险刻薄了。虽说也是权宜之计,要是换做旁人,可能还会佩服王雱的急智,可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完全变了。
或许是王雱有利用他们的前科,使得吕惠卿自然而然有些反感。
王雱见状道:“吉甫兄,我知道如此让你十分为难,也对不起二郎。可事已至此,必须要有个对策才是,不管怎么说,二郎已经……还是活着的人更为重要。
如此可以保全家父的名声,同时也是在帮官家解围。这次吉甫兄可能会受到些许牵连,这这份恩情官家与家父都会牢记心中,将来少不得有好处……”
吕惠卿转念一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王安石倒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何况此事自己也有份参与,万一要是祸及自己可就不好了。
最为重要的,此刻背下这个黑锅,不仅仅是在帮王安石,也是在为皇帝赵顼解围。让皇帝欠自己一个人情,将来总有机会用的上的。毕竟弟弟已经死了,让他最后再发挥点作用也是好的,只能暂时对不起弟弟了……
转眼间,吕惠卿的心思就变了。说到底,他和王雱是一丘之貉。相比之下,王雱更为年轻,张狂刻薄,而吕惠卿更加的老谋深算,更为隐忍,也更为可怕……
“好吧!”吕惠卿叹了口气,答允了。心中暗道:二郎啊,将来为兄一定替你找回尊严……
王雱也是长出了一口气,急忙去准备相关事情。故而并未注意到吕惠卿那yin冷的眼神,也不会想到,将来他会为这个交易付出惨重代价……
而此时,皇宫之中的赵顼也正好动身前往开封府,去处理他一意孤行导致的烂摊子……(未完待续。)
君权和相权是古代政治十分重要的部分。
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皇帝们都想要大权独揽,乾纲独断,至少大部分的皇帝是这样的。可是皇帝的能力和jing力终究是有限的,根本无法顾及整个庞大的帝国,更加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注定了需要一些帮手。
于是便有了官僚体系,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宰相,相权也就应运而生。尤其是秦始皇确立三公九卿制之后,丞相更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宰相的存在是帮助皇帝分担处理政务,是皇帝的帮手,相辅相成。当然了,有利就有弊。相权,准确说是包含宰相在内的百官的权力,和君权之间有天然的矛盾,某种程度上对君权有所限制。
大有为的君主们都试图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六部,政事堂的宰相从一个变成好几个,目的便是通过分权而集权。
到了后世的明朝,朱元璋更为直接废除了丞相制,可实际上相权真的消失了吗?像朱元璋这样jing力旺盛,威严十足的君王或许可以掌控场面,却并非每个皇**行。
到了明朝中后期,他们的子孙们便做不到了,设立内阁实际就是相权的运营机构,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并不亚于以前的丞相。所以在君主集权制的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这样是有利有弊的,对于大有为之君而言或许会有所掣肘。可对于那些平庸的君主,可以限制他们任xing妄为,导致国家出现重大问题,保证**的平稳,是大有好处的。
故而,这个君权和相权处理的好则相得益彰,处理不好便会有多掣肘。
相对来说,宋朝的宰相的制度十分完善。两府八公,中书的宰相、参知政事,再加上西府枢密院正副使,一共八位。当然了,还有些人是名义上的中书门下平章事,却也只是个荣誉xing的虚衔。
如此设置,也体现了北宋政治体制的jing髓,那便是制衡。虽说行政效率下降了,但是以分权达到集权,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制度。虽说长此以往,弊端会越发的增加,却也强于胡闹的穷折腾。
太祖太宗也算是深谋远虑,可眼下的皇帝赵顼似乎很不满意这样的制度,正试图打破重建……
两府八公,多位宰相之间也是有先后次序的,有主有辅。比如集贤殿大学士为首相,昭文馆大学士为次相,已然是不成文的惯例。
不过这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到底是哪位宰相起主要作用,也是有特殊情况的。比如当前的熙宁朝,先是制置三司条例司替代了中书。如今废除了,皇帝最为宠幸主持变法的王相公,理所当然的成为宰相中的主导,颇有大权独揽的架势。集贤殿大学士曾公亮反而靠后,处在了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上。
好在曾公亮为人和善,心态也很不错,身为三朝元老的他已经看开了,当然了,和稀泥的本事也不错。倒不是说是曾相公两面三刀,各方讨好,而是天xing使然,比较随和。况且,有时候现实所迫,也有许多无可奈何。
在文彦博罢相出知地方、司马光离京、富弼也黯然不语的情况下,曾相公依旧**。实际上,皇帝赵顼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在朝中,协调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维护好中书的运转。
曾相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平ri里倒也是舒服惬意,很多事情只听不说。
林昭的事情他自然也听说了,虽说案件具体的来龙去脉他并不知晓,但皇帝赵顼的反常表现,让曾相公嗅出几分不同寻常。
因为与林昭并不熟,与王安石是这样一个相对尴尬的竞争关系,所以曾相公当真不好说什么,只能当做没看见。可惜今ri,他再想要袖手旁观,装聋作哑怕是不行了。
出事了!
内侍来传达太皇太后懿旨的时候,他正好就在中书省,事情也听的明明白白。重大冤狱?西北到底闹出了什么?曾公亮暗自摇头,如果是平ri里,他这个宰相必须要承担责任,尽快参与处理。
可是今天,有王安石在前面顶着呢,他本来还是想要继续作壁上观的。可惜皇帝赵顼却不给他这份清闲,生生将曾相公拉了进来!
差事则是曾相公一向擅长的扮好人!
太皇太后在刑场怒了,让皇帝、宰相以及涉事的官员全都前往,这可能吗?那可是当着众多百姓的面,无疑会让包括皇帝在内的许多人颜面扫地,造成很恶劣的后果。
这自然是赵顼不希望看到的,此刻他若真的去了,说不定会更加被动。再者,现场的安全问题也需要考虑。
所以,刑场是万万不能去的!
赵顼实在不明白,老祖母今ri到底是怎么了,为了一个柴敏言,竟然纡尊降贵前去刑场不祥之地。还如此一力维护林昭,甚至不惜敢于司法和政务,难道自己这个“亲孙子”还不如一个莫名其妙的侄女婿重要吗?
可事已至此,他能怎么样呢?祖母发话了,他不敢不听啊!不孝的罪名会给他带来很恶劣的影响,甚至可能在史书上留下劣迹……
权衡之下,刑场上的“闹剧”必须尽快终止,必须要安抚太皇太后的情绪。即便是处理事情,也要换个地方才行!
按理说老祖母发话,在那里等着,出于孝道该他自己前去请的,可他现在根本不能去,故而只好派个大臣前往。
能请得动太皇太后的臣子,唯有宰相了。
王安石现在去是火上浇油,拗相公不服软,三两句话要是在惹怒了曹氏,后果快就更为严重了,故而最合适的人选无疑就是曾公亮。
说实话,这样的苦差事,曾公亮是不愿意轻易插手的,可是皇帝发话了,他必须要遵旨行事。当然了,曾相公也明白,今ri完全是帮官家和王相公收拾烂摊子,前去刑场必然是要出丑丢面子的。
也罢,今ri为你们受了委屈,来ri自然就得补偿于我!曾相公也是有想法的,有时候和稀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身为宰辅大臣,哪个能心甘情愿只当个摆设呢?说白了,曾相公也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以前是形势所迫,一旦有机会,谁会没点想法呢?
曾公亮匆匆来到刑场的时候,太皇太后曹氏仍在这里等着,大局已定,他倒是不着急。禁军中的高手已经护卫在左近,保证了曹氏的安全,围观的百姓仍旧有很多,都好奇事情最终会如何解决。
现场的气氛有些怪异,李翰与汪东鉴跪伏在地,战战兢兢,许久都不敢抬头。本来是死囚的林昭,身边正围着几个美女,给人一种众星捧月般的感觉。
唉!
曾相公长叹一声,硬着头皮走了过去,见礼道:“臣曾公亮拜见太皇太后!”
“曾相公?来的是你?”仁宗时代,曾公亮曾经是翰林学士,曹氏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的。
“是臣,太皇太后懿旨,臣奉旨而来!”曾公亮沉声回答:“出了如此事情,臣忝为百官之首,痛心疾首,特来向太皇太后请罪!”
劝说是要讲究策略的,曹氏这会盛怒之下,必须的先承认错误,然后再说其他。何况不管怎么着,名义上他曾公亮是首相,这个领导责任是必须要承担的。
曹氏对曾公亮的印象还算不错,也知道曾相公是无辜的,故而并不想为难他。其实,内心之中还有些许的私心,孩子已经找到了,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无论是个什么结果,都少不得宰辅大臣们的帮助,今ri结个善缘没错。
“曾相公不必告罪,我虽身居宫闱,不问政事,却不代表耳聋眼瞎,什么都不知道。”言下之意,此事与你曾公亮无关。
“太皇太后言重了,臣惶恐!”
曹氏摇头道:“曾相公不必内疚,对了,官家和其他人呢?为什么只见到曾相公你一人前来?”
“这个……”曾公亮道:“臣前来是恭请太皇太后移驾的……至于官家,按理说太皇太后在此,官家是该前来侍奉的,但有道是天子不立于险地,为了江山社稷,恳请太皇太后谅解,同时也恭敬太皇太后移驾……”
理由是相当的充足,曹氏虽然下了懿旨,却并不认为赵顼真的会来。只不过是让此事升级,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何尝不是给赵顼一个台阶下呢?
“是吗?”曹氏道:“那官家准备在什么地方见我啊?此事又该如何了结?”事情今ri必须有个了结,这是曹氏的原则。
“开封府!”曾公亮回答道:“官家会在开封府觐见太皇太后,此案也将会在开封府进行审理。”
这也是赵顼和王安石的权宜之计,将一个人等全部带到朝堂上审理,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不合常理。三法司如今全都牵涉其中,倒是开封府置身事外,完全可以参与处理此事。
“开封府?”曹氏轻轻点头:“倒是个不错的地方,当年包拯坐堂的时候可是有青天之名,公正廉明,是个干净的好地方。只是此案该由何人审理呢?要是像他们这般草菅人命,别玷污了包拯的英灵……”
李翰与汪东鉴全都跪伏在地,听到这样的指责,一个个默然不语,哑口无言。今ri的局面对他们已经十分不利,虽说只是两个负责审案和执行的小人物,可出了这档子事,就注定要成为替罪羔羊,还不知道会是什么下场呢?
说实话,这审案的人选赵顼还真是没说,本打算见面之后再商议,或者直接由现任开封府尹王圭担任的。
可是别忘了,王圭和林昭之间是有过节的,而且他本人的风评也不是很好,至少无法让太皇太后曹氏信任。
曹氏直接道:“能否找到一个公正廉明之人主持审理?”
“能!”曾公亮想了想,沉声回答道:“臣推荐一个人,保证太皇太后满意!”
“何人?”虽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可审案的人也是很重要的。毕竟这其中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周全的,比如折家购买的那两千匹战马……
曾公亮沉声道:“杭州知州赵抃,刚刚回到汴京……”
“好!就是他了!”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的赵抃,太皇太后自然是满意的。何况此人是包拯的好友,当年的些许事情似乎也有参与其中。
铁面宗主听到这个建议也笑了,赵抃主审,此事必然顺利解决。
“那好,恭请太皇太后移驾开封府!”曾公亮暗自松了口气,今ri的事情总算是可以交差了。
“行!就与你走一道开封府!”曹氏一声应允,禁军将士立即动身护送。与此案有关的人生也一并被带去了开封府,熙宁年间最轰动的案件马上就要在这里审理了。围观的百姓也很自觉的散开了,当然了,他们依旧期待着案件的最终结果。
王雱看着逐渐离去的人群,心中大为着急。
赵抃审案,那就证明此案至少在程序上铁定了,根本插不上手。父亲此刻应该在皇宫之中,是否有什么对策尚不知晓,甚至会是什么反应都不知道。
王雱当真有些担心,他很清楚,李复圭是死定了,可汴京这边一手促成的人是谁呢?必须有一个责任人,有一个替罪羔羊。
可这个人能是皇帝吗?所以必须另有他人,王安石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如此一来会造成什么后果不言而喻,严重点可能会直接罢相……
这可与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斗不一样,皇帝以前可以尽一切可能维护父亲。但这一次是原则xing的错误,即便有心维护,可该从哪里下手呢?
让谁来当这个替罪羔羊呢?
李翰?汪东鉴?抑或者是御史中丞,或是刑部尚书?
完全没有可能,先不说有没有人会相信,单单是那些当事人也不愿意背这个黑锅的。这个黑锅,可能就是必死……除非是死人……
对了!
想到这里,王雱脑中灵光一闪,看看身边的吕惠卿,似乎想到办法了……
“吉甫兄,有件事要麻烦你一下,希望你能相助!”王雱诚恳了许多,和吕惠卿进行沟通。
“何事?”也不知道为什么,王雱一张嘴,吕惠卿就有种不祥的预感。
“你也看到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若是按照这个情况,家父少不得要受到冲击。如此,对吉甫兄也没有什么好处!”王雱道:“要是有个人能够承担罪责,那么家父受到的牵连就会少很多……”
“元泽的意思是?”果然如此,吕惠卿在想,王雱这厮不会是想要拿到当替罪羔羊吧?
“二郎!”王雱沉声道:“可否让二郎先担着这个罪责……”
二郎吕和卿,一个死人!
吕惠卿心中一动,已经完全明白了王雱的意思,心中不免有些恼怒。不管怎么着,弟弟已经死了,虽说死人无所谓,可身后名如此恶劣,是对死人的不敬。吕惠卿又怎么能愿意让刚刚入土尚未安的弟弟有如此遭遇呢?
从情感上说,他有些不忍。同时心底里没来由的有些仇恨王雱,这厮太过分,太yin险刻薄了。虽说也是权宜之计,要是换做旁人,可能还会佩服王雱的急智,可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完全变了。
或许是王雱有利用他们的前科,使得吕惠卿自然而然有些反感。
王雱见状道:“吉甫兄,我知道如此让你十分为难,也对不起二郎。可事已至此,必须要有个对策才是,不管怎么说,二郎已经……还是活着的人更为重要。
如此可以保全家父的名声,同时也是在帮官家解围。这次吉甫兄可能会受到些许牵连,这这份恩情官家与家父都会牢记心中,将来少不得有好处……”
吕惠卿转念一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王安石倒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何况此事自己也有份参与,万一要是祸及自己可就不好了。
最为重要的,此刻背下这个黑锅,不仅仅是在帮王安石,也是在为皇帝赵顼解围。让皇帝欠自己一个人情,将来总有机会用的上的。毕竟弟弟已经死了,让他最后再发挥点作用也是好的,只能暂时对不起弟弟了……
转眼间,吕惠卿的心思就变了。说到底,他和王雱是一丘之貉。相比之下,王雱更为年轻,张狂刻薄,而吕惠卿更加的老谋深算,更为隐忍,也更为可怕……
“好吧!”吕惠卿叹了口气,答允了。心中暗道:二郎啊,将来为兄一定替你找回尊严……
王雱也是长出了一口气,急忙去准备相关事情。故而并未注意到吕惠卿那yin冷的眼神,也不会想到,将来他会为这个交易付出惨重代价……
而此时,皇宫之中的赵顼也正好动身前往开封府,去处理他一意孤行导致的烂摊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