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出阁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花娇最新章节!
当李端租房的房东告诉他,房子要收回的时候,李端就开始有点后悔在裴宴面前告状了。
他去找沈善言。
没想到沈善言正在收拾行囊,说是准备去京城,周子衿来信,想让他帮着去当幕僚。他也没有瞒着李端,直言道:“临安的新任知府对我有成见,我不愿意呆在临安看他的眼色,可回杭州,和你师母也是日夜争吵。我想了想,觉得说不定去了京城会好一点,就当是我去远游了。”
李端暂且没有提租房的事,帮着沈善言收拾笔墨纸砚,状似随意地道:“听说裴家二老爷回京城去了,不知道他这次会谋个什么差事?”
沈善言没有多想,道:“如今裴遐光不出仕了,张绍又逝世了,张家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布局,这对裴二老爷反而是件好事,说不定张家会把他也算进去。何况他恩师也不是吃素的,肯定会想办法给他安排的。”
李端妒忌的心在滴血,说起了自己遇到了困难。
沈善言非常的意外,仔细想想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就在去年,桐乡那边因为县令贪墨,死了人,大家正义愤填膺之时,不能接受李家的事,也在情理之中。
他没能像李端设定的那样联想到裴家的人,而是愣了愣之后,就颇有些语重心长地告诫李端:“你看,有些事是有底线的,是一定不能做的。”
这就有点指责李意的意思了。
李端想到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这样在背后议论他们家,议论他父亲,心里就觉得有些烦,可当着沈善言,这个唯一愿意在他遇到困苦的时候还亲自为他奔走的人面前,他又觉得自己应该恭敬一些才是,遂面带悔色地低头应了一声“是”。
沈善言无意多说,点了点李端就放过了他,道:“既然他们家不愿意租房子给你们,那你们就重新换一家好了。我有个方外之交在永福寺做主持,你要是不嫌弃,去永福寺借住一段时间如何?等过两年,这些事过去了,也就好了。”
李端准备两年之后下场,现在要紧的是找个清静点的地方读书。永福寺虽然清苦,但好在清静。
他忙向沈善言道谢。
沈善言在心底暗暗摇头,留他用了午膳,拿了自己的名帖给他,这才送他出了门。
李端顺利地住进了永福寺。
林氏自然很多抱怨,想买个宅子,李端只好劝她:“父亲到了流放之地还需要银子打点,两年之后我还要上京,现在能省一点是一点,等我金榜题名就好了。”
可你能一次就考中进士吗?
林氏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指使着身边的婆子帮忙挂帐子,打扫房间。
只是人想得到什么,通常都难以得到。
林氏搬到永福寺后就时不时地去佛堂上香,盼着佛祖能保佑他们家事事平安,不免就会遇到些喜欢说话的香客。
这天,她又去上香,就听到了郁棠和裴宴的婚事:“也算是临安城里头一份了。据说嫁妆不是在杭州城里置办的就是在苏州置办的。还有一座自鸣钟。就是那种可以自己报时辰的钟表。就是整个苏州城,也是头一份。”
旁边听的人惊呼,道:“那郁家是什么人家?姑娘嫁到了裴家不说,还能陪座自鸣钟?不会也是哪户不出世的江南世家吧?”
“只说父亲是个秀才。”传话的人也不太清楚,但看得出来,对郁、裴两家的婚事颇有意思,道,“但也有些家底,加上视女如珠,又嫁到裴家,不想女儿受了委屈,就舍了家底帮女儿置办了嫁妆。”
众人就“啧啧”称赞,还道:“找什么样的人家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得不得父母喜爱和重视。你看顾家嫁女儿,不就闹出许多的笑话来。要我说,我要是有儿子,宁愿娶了郁家的女儿也不愿意取顾家的女儿。”
有人附和道:“谁说不是。成亲是结两姓之好,要是娶回来的媳妇娘家根本不愿意相帮,就算是再显赫有什么用?还不如娶个家里一般,但有事了愿意帮着出头的呢?”
大部分都点头赞同,让林氏顿时怒火中烧,忍不住冷“哼”道:“那郁家是什么好人家?不过是个穷秀才罢了。自鸣钟,我看是谣传吧?就算不是谣传,那也应该是裴家为了给儿媳妇做面子,左手出右手进的吧?”
那些女香客看她的目光就像见了个疯子似的,最先说这话的妇人甚至拉了身边的伴道:“我们也走了吧!我亲眼看见的,也没必要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人细说。反正有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家好。”
说完,还挑剔地上下打量了林氏一眼。
林氏立刻被她这态度刺激了。
她在娘家是娘家最受重视的女儿之一,嫁到李家又是进士娘子,何曾被人这样轻视过,好像她是个市井里没见过世面,没读过书的妇人似的。
林氏满脸通红,上前就要和那女香客理论。谁知道那些人见了,如见了瘟疫似的,竟然一哄而散。
她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手直发抖,想回屋去,突然间就四肢不听使唤,倒在了地上……等李端赶过去,请了大夫来看,大夫都说这是中风,只能好生养着,不能受气,不能动怒云云。
李端无奈,亲自去熬了药服侍林氏喝,林氏已然半身不遂还不忘交待李端:“不能,不能,放过,郁氏!”
他心中苦涩,点头称好,敷衍着林氏。
而得了自鸣钟的郁棠,围着那钟转了好几圈,稀罕地盯着看了半天,才问郁文:“阿爹,您是怎么弄到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物件。”
足够给她长脸的了。
郁文得意地道:“这可不是我想到的,是江老爷想到的。”然后颇有些得意地说起了他这次去苏州的事,“他知道裴家有意抬举他,非常的高兴。特意找了这座自鸣钟。我和吴老爷不好意思,又让了他十个点。”
上次去宁波的时候,江潮还说要考虑,这次却主动邀了他们去苏州,估计是打听过裴家的情况了。
陈氏端了托盘进来,正好听到句尾巴,不由道:“那说没说这钟多少钱?得把钱给他才是。亲兄弟明算账。账算清楚了,生意才能长久地做下去,也免得你该了人情要裴三老爷还。他帮我们家的可够多了。这也是大伯的意思。说若是裴三老爷这样帮我们家,我们家都发不了家,那就是没这个命,以后也不要再麻烦裴三老爷了。”
裴宴虽然已经是她女婿了,可她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不敢随意称呼裴宴。
郁文在钱财上向来豁达,闻言笑道:“你这天天在我耳边叨念,我能不把钱给江老爷吗?你放心好了,他是个聪明人。两千两银子,已经收下了。我不管他是真值这个银子还是假值这个银子,钱我是给了的。”
陈氏这才满意,把托盘里的燕窝递给了郁棠:“快喝了。我托了吴太太帮着买的。”
郁棠不太喜欢喝这些,可随着婚期的来临,她姆妈开始炖各种养颜的补品给她喝,还请杨御医给她把了一次平安脉,问杨御医要不要开方子。
杨御医也知道了郁家和裴家联姻的事,对郁家比从前又更客气了几分,觉得郁棠身体好得很,不需要开任何的方子,陈氏才作罢。
郁棠像喝药似的把碗中燕窝一饮而尽。
陈氏欣慰地笑了笑,让双桃收了碗,说起了这次陪着郁棠嫁过去的两个丫鬟:“杏儿好说,我瞧着非常的机灵。倒是那个兰花,什么都不懂,我寻思是不是把她送到吴太太那边调、教两天?”
郁家没多少仆妇,对待家中的仆妇也都颇为宽和,陈氏的确不擅长这些。
夫妻两个就在那不时说着郁棠出阁的事。
郁棠在旁边听着,反而成了局外人。
她不由抿了嘴笑。
忙碌起来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眨眼间,就到了十月初一祭祖。
郁文觉得今年他们家与往年特别不同,家中添了长孙不说,郁棠的婚事也有了着落,祭祖的祭品比平时更丰盛,还去昭明寺做了场佛事。
这个时候裴宴,却轻车简从地见了江潮。
两人商定了一些生意上的事,江潮这才摆明阵势去郁家。
郁棠出阁的事就正式的开始了。
搭棚、设礼房、请灶上的师傅、请唱戏的班子,除了郁棠,郁家的其他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郁棠听着外面的喧嚣声,越发觉得自己的房间静谧了。
她起身抚着挂在衣架上的大红色嫁衣,眼角眉梢都是喜悦,甚至很稚气地用手细细地顺着那些金丝线摩挲了半天。
十月初六,艳阳高照。
郁棠和平时一样起了床,午膳是相氏端进来的,还笑盈盈地向郁棠讨了个大红包。
用过午膳,吴太太带着长媳过来了。
她是郁家请的全福人。
洗澡,绞面,梳头,吃了甜米酒,吴太太和长媳就帮她穿了嫁衣。
煌煌耀目,明丽浓艳。
就是这些日子常见郁棠的吴太太也被惊艳到,赞着“真漂亮”,躲在门外看了一眼的陈氏却哭了起来。
当李端租房的房东告诉他,房子要收回的时候,李端就开始有点后悔在裴宴面前告状了。
他去找沈善言。
没想到沈善言正在收拾行囊,说是准备去京城,周子衿来信,想让他帮着去当幕僚。他也没有瞒着李端,直言道:“临安的新任知府对我有成见,我不愿意呆在临安看他的眼色,可回杭州,和你师母也是日夜争吵。我想了想,觉得说不定去了京城会好一点,就当是我去远游了。”
李端暂且没有提租房的事,帮着沈善言收拾笔墨纸砚,状似随意地道:“听说裴家二老爷回京城去了,不知道他这次会谋个什么差事?”
沈善言没有多想,道:“如今裴遐光不出仕了,张绍又逝世了,张家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布局,这对裴二老爷反而是件好事,说不定张家会把他也算进去。何况他恩师也不是吃素的,肯定会想办法给他安排的。”
李端妒忌的心在滴血,说起了自己遇到了困难。
沈善言非常的意外,仔细想想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就在去年,桐乡那边因为县令贪墨,死了人,大家正义愤填膺之时,不能接受李家的事,也在情理之中。
他没能像李端设定的那样联想到裴家的人,而是愣了愣之后,就颇有些语重心长地告诫李端:“你看,有些事是有底线的,是一定不能做的。”
这就有点指责李意的意思了。
李端想到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这样在背后议论他们家,议论他父亲,心里就觉得有些烦,可当着沈善言,这个唯一愿意在他遇到困苦的时候还亲自为他奔走的人面前,他又觉得自己应该恭敬一些才是,遂面带悔色地低头应了一声“是”。
沈善言无意多说,点了点李端就放过了他,道:“既然他们家不愿意租房子给你们,那你们就重新换一家好了。我有个方外之交在永福寺做主持,你要是不嫌弃,去永福寺借住一段时间如何?等过两年,这些事过去了,也就好了。”
李端准备两年之后下场,现在要紧的是找个清静点的地方读书。永福寺虽然清苦,但好在清静。
他忙向沈善言道谢。
沈善言在心底暗暗摇头,留他用了午膳,拿了自己的名帖给他,这才送他出了门。
李端顺利地住进了永福寺。
林氏自然很多抱怨,想买个宅子,李端只好劝她:“父亲到了流放之地还需要银子打点,两年之后我还要上京,现在能省一点是一点,等我金榜题名就好了。”
可你能一次就考中进士吗?
林氏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指使着身边的婆子帮忙挂帐子,打扫房间。
只是人想得到什么,通常都难以得到。
林氏搬到永福寺后就时不时地去佛堂上香,盼着佛祖能保佑他们家事事平安,不免就会遇到些喜欢说话的香客。
这天,她又去上香,就听到了郁棠和裴宴的婚事:“也算是临安城里头一份了。据说嫁妆不是在杭州城里置办的就是在苏州置办的。还有一座自鸣钟。就是那种可以自己报时辰的钟表。就是整个苏州城,也是头一份。”
旁边听的人惊呼,道:“那郁家是什么人家?姑娘嫁到了裴家不说,还能陪座自鸣钟?不会也是哪户不出世的江南世家吧?”
“只说父亲是个秀才。”传话的人也不太清楚,但看得出来,对郁、裴两家的婚事颇有意思,道,“但也有些家底,加上视女如珠,又嫁到裴家,不想女儿受了委屈,就舍了家底帮女儿置办了嫁妆。”
众人就“啧啧”称赞,还道:“找什么样的人家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得不得父母喜爱和重视。你看顾家嫁女儿,不就闹出许多的笑话来。要我说,我要是有儿子,宁愿娶了郁家的女儿也不愿意取顾家的女儿。”
有人附和道:“谁说不是。成亲是结两姓之好,要是娶回来的媳妇娘家根本不愿意相帮,就算是再显赫有什么用?还不如娶个家里一般,但有事了愿意帮着出头的呢?”
大部分都点头赞同,让林氏顿时怒火中烧,忍不住冷“哼”道:“那郁家是什么好人家?不过是个穷秀才罢了。自鸣钟,我看是谣传吧?就算不是谣传,那也应该是裴家为了给儿媳妇做面子,左手出右手进的吧?”
那些女香客看她的目光就像见了个疯子似的,最先说这话的妇人甚至拉了身边的伴道:“我们也走了吧!我亲眼看见的,也没必要和这些乱七八糟的人细说。反正有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家好。”
说完,还挑剔地上下打量了林氏一眼。
林氏立刻被她这态度刺激了。
她在娘家是娘家最受重视的女儿之一,嫁到李家又是进士娘子,何曾被人这样轻视过,好像她是个市井里没见过世面,没读过书的妇人似的。
林氏满脸通红,上前就要和那女香客理论。谁知道那些人见了,如见了瘟疫似的,竟然一哄而散。
她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手直发抖,想回屋去,突然间就四肢不听使唤,倒在了地上……等李端赶过去,请了大夫来看,大夫都说这是中风,只能好生养着,不能受气,不能动怒云云。
李端无奈,亲自去熬了药服侍林氏喝,林氏已然半身不遂还不忘交待李端:“不能,不能,放过,郁氏!”
他心中苦涩,点头称好,敷衍着林氏。
而得了自鸣钟的郁棠,围着那钟转了好几圈,稀罕地盯着看了半天,才问郁文:“阿爹,您是怎么弄到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物件。”
足够给她长脸的了。
郁文得意地道:“这可不是我想到的,是江老爷想到的。”然后颇有些得意地说起了他这次去苏州的事,“他知道裴家有意抬举他,非常的高兴。特意找了这座自鸣钟。我和吴老爷不好意思,又让了他十个点。”
上次去宁波的时候,江潮还说要考虑,这次却主动邀了他们去苏州,估计是打听过裴家的情况了。
陈氏端了托盘进来,正好听到句尾巴,不由道:“那说没说这钟多少钱?得把钱给他才是。亲兄弟明算账。账算清楚了,生意才能长久地做下去,也免得你该了人情要裴三老爷还。他帮我们家的可够多了。这也是大伯的意思。说若是裴三老爷这样帮我们家,我们家都发不了家,那就是没这个命,以后也不要再麻烦裴三老爷了。”
裴宴虽然已经是她女婿了,可她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不敢随意称呼裴宴。
郁文在钱财上向来豁达,闻言笑道:“你这天天在我耳边叨念,我能不把钱给江老爷吗?你放心好了,他是个聪明人。两千两银子,已经收下了。我不管他是真值这个银子还是假值这个银子,钱我是给了的。”
陈氏这才满意,把托盘里的燕窝递给了郁棠:“快喝了。我托了吴太太帮着买的。”
郁棠不太喜欢喝这些,可随着婚期的来临,她姆妈开始炖各种养颜的补品给她喝,还请杨御医给她把了一次平安脉,问杨御医要不要开方子。
杨御医也知道了郁家和裴家联姻的事,对郁家比从前又更客气了几分,觉得郁棠身体好得很,不需要开任何的方子,陈氏才作罢。
郁棠像喝药似的把碗中燕窝一饮而尽。
陈氏欣慰地笑了笑,让双桃收了碗,说起了这次陪着郁棠嫁过去的两个丫鬟:“杏儿好说,我瞧着非常的机灵。倒是那个兰花,什么都不懂,我寻思是不是把她送到吴太太那边调、教两天?”
郁家没多少仆妇,对待家中的仆妇也都颇为宽和,陈氏的确不擅长这些。
夫妻两个就在那不时说着郁棠出阁的事。
郁棠在旁边听着,反而成了局外人。
她不由抿了嘴笑。
忙碌起来时间就过得特别快。
眨眼间,就到了十月初一祭祖。
郁文觉得今年他们家与往年特别不同,家中添了长孙不说,郁棠的婚事也有了着落,祭祖的祭品比平时更丰盛,还去昭明寺做了场佛事。
这个时候裴宴,却轻车简从地见了江潮。
两人商定了一些生意上的事,江潮这才摆明阵势去郁家。
郁棠出阁的事就正式的开始了。
搭棚、设礼房、请灶上的师傅、请唱戏的班子,除了郁棠,郁家的其他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郁棠听着外面的喧嚣声,越发觉得自己的房间静谧了。
她起身抚着挂在衣架上的大红色嫁衣,眼角眉梢都是喜悦,甚至很稚气地用手细细地顺着那些金丝线摩挲了半天。
十月初六,艳阳高照。
郁棠和平时一样起了床,午膳是相氏端进来的,还笑盈盈地向郁棠讨了个大红包。
用过午膳,吴太太带着长媳过来了。
她是郁家请的全福人。
洗澡,绞面,梳头,吃了甜米酒,吴太太和长媳就帮她穿了嫁衣。
煌煌耀目,明丽浓艳。
就是这些日子常见郁棠的吴太太也被惊艳到,赞着“真漂亮”,躲在门外看了一眼的陈氏却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