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标准体系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在大建铁路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摆在了奥地利政府面前,铁路的标准轨距。
这个标准不能够乱制定,宽轨铁路好还是窄轨铁路好,这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从最窄的铁路轨距610mm,到最宽的铁路轨距2141mm,都属于备选方案。当然如果现实需要的话,还可以继续缩小、或者是放大轨距。
宽轨铁路的优点是列车的稳定性提高,不容易翻车,可以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舒服度。缺点是转弯半径过大,建设成本增加。
当然轨道宽了,车厢也可以随之变宽,载重量会随之增加,前提条件是铁路能够承载更大的载重量,这需要综合性的考虑,不是光轨距就能决定的。
总的来说宽轨铁路的载货量要大些,受限于其它因素,载重量却未必增加。
在客运上,宽轨铁路显然更加占优势,拥有更宽敞的空间,更舒适的体验感。
变轨技术神马高大上的东西,这个年代是不需要考虑的,包括后世的高性能列车,这个年代同样也生产不出来。
或许后世窄轨铁路上同样可以跑三米多宽的火车,在这个年代显然是做不到。如果平原地区还没有多少问题,一旦上山下坡,那是分分钟就要翻车。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政治、军事因素。为了国防安全,故意修建和邻国不同标准的铁路,就是为了战争时期,让敌人不能迅速利用他们的铁路。
……
“陛下,为什么一定要统一所有铁路的轨距呢?我们到固定站点换车,不就行了么?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建造铁路,将建设成本降到最低。”铁道部长施泰因疑惑的问
弗朗茨解释道:“我们必须要效率问题,想想看将一辆火车上的货卸载,重新装载到另一辆火车上,这需要多长的时间,又需要增加多少人工?”
施泰因想了想说:“陛下,这点儿时间不算什么,火车运输的速度比起传统运输已经快了太多。
增加的人工成本和铁路建设成本相比,更是不值得一提。我们的资金有限,没有必要浪费在这里。”
弗朗茨揉了揉额头,他终于知道这个年代各国的铁路乱象是怎么回事了。
受限于时代,这个年代的人思想认知上与后世不一样。
人们还没有进入到快节奏生活年代,大家不觉得时间有多么宝贵。人工成本更是低的不像话,还感受不到劳动力的值钱。
不过,弗朗茨还是要想办法说服他们。不要以为就德国人固执了,实际上奥地利人也不差多少,尤其是这种低情商的工程师。
作为这个年代的高级人才,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如果说服不了,弗朗茨就只能强制命令他们执行。
显然,这不是他想要的。如果不能让这些人尽心办事,在铁路设计上稍稍消极怠工一点儿,造成的损失都是数以千万计的。
为了避免被人坑了,奥地利铁路的核心设计师都是一帮本国的技术宅,就算是外聘技术人员也都是来自德意志地区,思想上全部都是“三观正确”的主。
弗朗茨回答道:“未来国家发展的需要,这关系到国家的下一步战略,还有问题么?”
“没有了,陛下。”施泰因回答道
思想认知上的差异,一时半会儿是说不清的,弗朗茨也懒得解释了,直接找一个理由糊弄一下。
反正忽悠这种脑袋一根筋的技术人员,要比忽悠政客们容易多了,他还要拿着铁道部给出的设计依据,用来说服政府,想想就令人头疼。
没有办法,这里奥地利帝国。皇权虽然高高在上,但是底下的大臣们同样拥有很高的地位,皇帝要是做的太过分,令他们不高兴了,人家直接挂印而去。
换人很容易么?
确实容易,想当官的人遍地都是。
只不过,要找既有能力,又够忠心,还要拥有足够声望的大臣就难了。
如果随心所欲的话,保管要不了多久身边剩下的全是一群马屁精,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无条件的拥护。
能不能执行下去,就没有人知道了。弗朗茨可是知道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好政策,到了下面就变了味。
要是没有强力政府的监督,官僚们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行解读,最后搞得面目全非。
任何人都不喜欢坚持原则的下属,这种人常常令领导的面子很受伤,既然皇帝带了头,他们自然要效仿了,最后政府中剩下的都是圆滑之辈。
后果会怎么样,弗朗茨不敢想。反正一个国家,只要上层烂掉了,下层的堕落速度会超乎常人的想象。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就只能制定一套规则,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同样也要受到规则约束。
“以奥地利的实际情况,你们按照年经济增长速度百分之五计算,考虑五十年内我们的运输需求,设计出一套适合奥地利的标准体系,有问题么?”弗朗茨问道
“没有!”施泰因回答道
技术上东西他还是有信心的,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那个是政府的问题,能不能达到百分之五,这就不管他的事了。
弗朗茨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等一等,还要考虑到连通神圣罗马同盟和巴尔干地区,未来我们会向他们推广这一套标准,最终大家的铁路网会连成一体。”
建立神圣罗马同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统一铁路标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巴尔干半岛别的地区可以不要,但是贝尔格莱德必须要拿下,这是巴尔干半岛的门户,掌握了这里就控制了巴尔干半岛的命脉。
多瑙河流域两个公国也必须要掌握在手中,这关系到匈牙利的粮食出口,同时这里也是奥地利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通道。(瓦拉几亚公国、摩尔达维亚公国)
在铁路没有贯通之前,匈牙利的粮食都是经过多瑙河流域,进入到黑海中运往欧洲各国销售的,匈牙利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也严重依耐于多瑙河。
这也是为什么奥地利坚决反对俄罗斯占据黑海海峡的原因,这威胁到了奥地利的国家安全。
专业的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干的好,奥地利的大铁路计划,上马的还是有些仓促。
谁让弗朗茨低估了贵族们的投资热情呢?
或许在很多资料上,贵族都是腐朽、落后的,可实际上他们在保守的同时,也有着进步的一面。
贵族从小到大都接受着最好的教育,接收到了常人接触不到的信息,开阔了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下一代,怎么可能都是傻子白痴呢?
他们保守反对政治变革,那是自身利益决定的,怎么可能让既得利益者反对自己的利益呢?
真正的蠢货早就见上帝去了,1848年奥地利大革命,贵族集团内部也发生了一次大洗牌,很多判断失误、被贪婪蒙蔽了双眼的贵族,已经被除名了。
贵族们的观念,在这个时候也发生了转变,或者说是现实逼迫他们不得不进行转变。
为了尽快平息叛乱,弗朗茨推动解放农奴、土地赎买,实际上也是贵族阶级做出的让步。
法国人的例子告诉了他们,要是不让步革命蔓延,最后的损失还会更大,所以他们一面做出让步,一面又帮助政府镇压叛乱。
其中有一部分处于革命漩涡中的倒霉蛋,在这场变局中选择了逃避,结果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土地已经被强制赎买了。
这些人在丧失了土地这个支柱过后,率先开始了寻找新的项目进行转型。这个时候铁路出现了,很多人都看到了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潜力。
他们需要一个新的产业,维持家业不坠落,铁路就是很多人的选择,在这么多的人努力下,铁路建设速度被人为的加快了。
才会出现这种,前线已经在开始做施工准备了,铁路轨道的标准还没有出炉。
运输要求的基本资料,政府已经提供了。铁路设计师们要计算出运力需求并不难,再由运力需求决定铁路标准,这就更加简单了。
很快设计标准就摆在了弗朗茨的面前,别的各种参数他这个外行也看不懂,唯一引起他重视的还是轨距。
铁道部提出了四中方案,即:1524mm标准体系、1600mm标准体系、1676mm标准体系、和1712mm标准体系。
前期开工的主干道,都是商业繁华地区。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需求量都是最高的。
在建立铁路标准体系的时候,自然是重点考虑了这一地区的要求,加上考虑五十年时间,这个标准自然就上涨了不少。
没有窄轨铁路,这个年代受限于火车制造技术,窄轨铁路的运输量受到了限制,由于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很少被用在主干道铁路建设上。
最终的选择权又到了奥地利政府手中,理论上来说上面的几种方案现在都是可行的,选用哪一种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在大建铁路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摆在了奥地利政府面前,铁路的标准轨距。
这个标准不能够乱制定,宽轨铁路好还是窄轨铁路好,这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从最窄的铁路轨距610mm,到最宽的铁路轨距2141mm,都属于备选方案。当然如果现实需要的话,还可以继续缩小、或者是放大轨距。
宽轨铁路的优点是列车的稳定性提高,不容易翻车,可以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舒服度。缺点是转弯半径过大,建设成本增加。
当然轨道宽了,车厢也可以随之变宽,载重量会随之增加,前提条件是铁路能够承载更大的载重量,这需要综合性的考虑,不是光轨距就能决定的。
总的来说宽轨铁路的载货量要大些,受限于其它因素,载重量却未必增加。
在客运上,宽轨铁路显然更加占优势,拥有更宽敞的空间,更舒适的体验感。
变轨技术神马高大上的东西,这个年代是不需要考虑的,包括后世的高性能列车,这个年代同样也生产不出来。
或许后世窄轨铁路上同样可以跑三米多宽的火车,在这个年代显然是做不到。如果平原地区还没有多少问题,一旦上山下坡,那是分分钟就要翻车。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政治、军事因素。为了国防安全,故意修建和邻国不同标准的铁路,就是为了战争时期,让敌人不能迅速利用他们的铁路。
……
“陛下,为什么一定要统一所有铁路的轨距呢?我们到固定站点换车,不就行了么?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建造铁路,将建设成本降到最低。”铁道部长施泰因疑惑的问
弗朗茨解释道:“我们必须要效率问题,想想看将一辆火车上的货卸载,重新装载到另一辆火车上,这需要多长的时间,又需要增加多少人工?”
施泰因想了想说:“陛下,这点儿时间不算什么,火车运输的速度比起传统运输已经快了太多。
增加的人工成本和铁路建设成本相比,更是不值得一提。我们的资金有限,没有必要浪费在这里。”
弗朗茨揉了揉额头,他终于知道这个年代各国的铁路乱象是怎么回事了。
受限于时代,这个年代的人思想认知上与后世不一样。
人们还没有进入到快节奏生活年代,大家不觉得时间有多么宝贵。人工成本更是低的不像话,还感受不到劳动力的值钱。
不过,弗朗茨还是要想办法说服他们。不要以为就德国人固执了,实际上奥地利人也不差多少,尤其是这种低情商的工程师。
作为这个年代的高级人才,他们有自己的坚持。如果说服不了,弗朗茨就只能强制命令他们执行。
显然,这不是他想要的。如果不能让这些人尽心办事,在铁路设计上稍稍消极怠工一点儿,造成的损失都是数以千万计的。
为了避免被人坑了,奥地利铁路的核心设计师都是一帮本国的技术宅,就算是外聘技术人员也都是来自德意志地区,思想上全部都是“三观正确”的主。
弗朗茨回答道:“未来国家发展的需要,这关系到国家的下一步战略,还有问题么?”
“没有了,陛下。”施泰因回答道
思想认知上的差异,一时半会儿是说不清的,弗朗茨也懒得解释了,直接找一个理由糊弄一下。
反正忽悠这种脑袋一根筋的技术人员,要比忽悠政客们容易多了,他还要拿着铁道部给出的设计依据,用来说服政府,想想就令人头疼。
没有办法,这里奥地利帝国。皇权虽然高高在上,但是底下的大臣们同样拥有很高的地位,皇帝要是做的太过分,令他们不高兴了,人家直接挂印而去。
换人很容易么?
确实容易,想当官的人遍地都是。
只不过,要找既有能力,又够忠心,还要拥有足够声望的大臣就难了。
如果随心所欲的话,保管要不了多久身边剩下的全是一群马屁精,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无条件的拥护。
能不能执行下去,就没有人知道了。弗朗茨可是知道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好政策,到了下面就变了味。
要是没有强力政府的监督,官僚们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行解读,最后搞得面目全非。
任何人都不喜欢坚持原则的下属,这种人常常令领导的面子很受伤,既然皇帝带了头,他们自然要效仿了,最后政府中剩下的都是圆滑之辈。
后果会怎么样,弗朗茨不敢想。反正一个国家,只要上层烂掉了,下层的堕落速度会超乎常人的想象。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就只能制定一套规则,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同样也要受到规则约束。
“以奥地利的实际情况,你们按照年经济增长速度百分之五计算,考虑五十年内我们的运输需求,设计出一套适合奥地利的标准体系,有问题么?”弗朗茨问道
“没有!”施泰因回答道
技术上东西他还是有信心的,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那个是政府的问题,能不能达到百分之五,这就不管他的事了。
弗朗茨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等一等,还要考虑到连通神圣罗马同盟和巴尔干地区,未来我们会向他们推广这一套标准,最终大家的铁路网会连成一体。”
建立神圣罗马同盟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统一铁路标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巴尔干半岛别的地区可以不要,但是贝尔格莱德必须要拿下,这是巴尔干半岛的门户,掌握了这里就控制了巴尔干半岛的命脉。
多瑙河流域两个公国也必须要掌握在手中,这关系到匈牙利的粮食出口,同时这里也是奥地利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通道。(瓦拉几亚公国、摩尔达维亚公国)
在铁路没有贯通之前,匈牙利的粮食都是经过多瑙河流域,进入到黑海中运往欧洲各国销售的,匈牙利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也严重依耐于多瑙河。
这也是为什么奥地利坚决反对俄罗斯占据黑海海峡的原因,这威胁到了奥地利的国家安全。
专业的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干的好,奥地利的大铁路计划,上马的还是有些仓促。
谁让弗朗茨低估了贵族们的投资热情呢?
或许在很多资料上,贵族都是腐朽、落后的,可实际上他们在保守的同时,也有着进步的一面。
贵族从小到大都接受着最好的教育,接收到了常人接触不到的信息,开阔了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下一代,怎么可能都是傻子白痴呢?
他们保守反对政治变革,那是自身利益决定的,怎么可能让既得利益者反对自己的利益呢?
真正的蠢货早就见上帝去了,1848年奥地利大革命,贵族集团内部也发生了一次大洗牌,很多判断失误、被贪婪蒙蔽了双眼的贵族,已经被除名了。
贵族们的观念,在这个时候也发生了转变,或者说是现实逼迫他们不得不进行转变。
为了尽快平息叛乱,弗朗茨推动解放农奴、土地赎买,实际上也是贵族阶级做出的让步。
法国人的例子告诉了他们,要是不让步革命蔓延,最后的损失还会更大,所以他们一面做出让步,一面又帮助政府镇压叛乱。
其中有一部分处于革命漩涡中的倒霉蛋,在这场变局中选择了逃避,结果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土地已经被强制赎买了。
这些人在丧失了土地这个支柱过后,率先开始了寻找新的项目进行转型。这个时候铁路出现了,很多人都看到了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潜力。
他们需要一个新的产业,维持家业不坠落,铁路就是很多人的选择,在这么多的人努力下,铁路建设速度被人为的加快了。
才会出现这种,前线已经在开始做施工准备了,铁路轨道的标准还没有出炉。
运输要求的基本资料,政府已经提供了。铁路设计师们要计算出运力需求并不难,再由运力需求决定铁路标准,这就更加简单了。
很快设计标准就摆在了弗朗茨的面前,别的各种参数他这个外行也看不懂,唯一引起他重视的还是轨距。
铁道部提出了四中方案,即:1524mm标准体系、1600mm标准体系、1676mm标准体系、和1712mm标准体系。
前期开工的主干道,都是商业繁华地区。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需求量都是最高的。
在建立铁路标准体系的时候,自然是重点考虑了这一地区的要求,加上考虑五十年时间,这个标准自然就上涨了不少。
没有窄轨铁路,这个年代受限于火车制造技术,窄轨铁路的运输量受到了限制,由于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很少被用在主干道铁路建设上。
最终的选择权又到了奥地利政府手中,理论上来说上面的几种方案现在都是可行的,选用哪一种就成为了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