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问农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捡到一只始皇帝最新章节!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历,赵括也从当初的不事农桑,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的小白成为了一位老农,他懂得很多的耕作办法,能一眼辨认出不同的粮种,虽然不及展,可是赵括拥有很多超前的眼光,就比如选种育种,建立种子田,施行良种繁育,单种单收,精心管理,防止混杂。
增加粮食的品种之类,这项技术最早是出现在东汉,真正发扬光大是在西晋,赵括让这项技术提前了数百年,而赵括在农业方面的最大成果不只是选种和育种。赵括在农业领域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推广冬麦,完成了当下尚未成型的轮作复种技术...跟展坐在一起,两人从最基本的农业知识进行谈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大概是西汉的氾胜之所汇总的《氾胜之书》,而在他之前,并没有相关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出现,而氾胜之这个人又是在西汉晚期,距离现在还是非常的遥远。展若是能编写出一部农书,绝对是能超越《氾胜之书》的地位的,可惜,展最笨,他能做,却不太会说。
赵括刚好跟他相反,能说却不如他能做,两人互补。
从耕田开始书写,从如何改变土质,到如何碎土,完整的阐述了耕,耙,磨,压,锄相结合的耕作体系。两个人还常常召集农家弟子,按着不同的地方,写出了不同的版本,因为在不同的耕地环境里,耕作技术是不同的。赵括跟展这么一忙活,就是足足忙活了半年多的时间。
两人还在不断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农书,同时,赵括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其中谈到耕犁的巨大作用,赵括与展之间却出现了一些争议,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当然,这纯粹是技术上的争议,赵括认为耕犁的作用是翻土,灭茬,压草,而展认为耕犁只是用以破土松土,而其余的事情则是要借助不同的农具。
两个人亲自来到耕地,查看耕犁,并且按着两个人的说法来进行耕作,纯粹的耕犁来完成多项工作和分开工具来进行,到最后,赵括惨败,展说的没错,耕犁并不能取代其余农具来完成多项工作,即使能完成,效果也并不是很出众,这跟赵括所想的有些不同,他皱着眉头,不知思索着什么,走进了墨家的工坊。
接下来的几天内,赵括就住在了墨家的工坊,不肯出来见展,展有些困惑,按理来说,赵括不是如此小气的人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如此等候了几天,展终于忍不住的走进工坊里,正要跟赵括说道说道,他就看到赤裸着上身,被汗水所湿透的赵括,赵括已经上了年纪,可那身的腱子肉,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粗壮,让人敬畏。
赵括正在低着头,捣鼓着什么,不少的墨家弟子围在他的周围,大声的谈论着,展费了好大的劲,方才挤了进去,赵括正在摆弄着面前的犁,他似乎是铸造了什么铁器,做了一件新的耕犁,在报废了几次之后,赵括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赵括对耕犁做了一点点的改进,赵括看到展,激动的将他来到了面前。
展认真的打量着面前的耕犁,想要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么一看,还真被他发现了不同,首先是,直辕被做成了曲辕,另外就是在耕犁下加了壁,赵括将这称为犁壁,经过改进后的耕犁,是可以达到赵括所说的那个地步了,既然赵括如此说了,展也不含糊,双方再次比试了一次。
好家伙,只是两处小小的改动,让耕犁变得既省力又便捷...效率远远的超过了从前,展不由得瞪大了双眼,赵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就不是赵括从后世带来的经验了,赵括前世完全不知道什么耕作农具之类的事情,只是因为长期的耕作,他感觉耕犁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就踏出了第一步。
这是他完全自主完成的,是一项本该在百年之后出现的技术。
时代总是在发展的,这片土地上所能养活的人也在慢慢增加,从如今的千万,到后来的十几亿...赵括弄出的新耕犁,作用巨大,什么也没做的墨家只是因为协助赵括而得到了巨大的赏赐,因为这项技术在推广之后,能为秦国节约很大的人力,墨家似乎是有些被刺激到了,有几个墨家弟子都快爬上高级爵位了,这让他们决定暂时将研究方向放在农具上。
与此同时,还在进行的就是学校的事情了,这件事,赵括完全交给了成蟜和张苍,成蟜作为长安君,秦国关内侯,当然是有着足够的威望,无论是招老师,还是要做别的事情都方便了很多,而张苍虽然没有多大的名声,可是他很有能力啊,自从赵括将他抓壮丁,让他来帮忙后,他甚至还瘦了一些。
张苍现在都没有办法再去读书了,这让张苍非常的郁闷,可是为了能继续读书,为了能读完赵括家的藏书,他只能被迫出卖自己,来帮助赵括完成这些事情。成蟜叫来了一百多位拥有文化知识的老师,给与他们秦国的编制,如医官那样,他们成为大秦第一批的学官,学室的官吏是不算为职业学官的,他们平日里都是由当地官吏来兼职的。
在得到足够的老师后,张苍开出了课程表,同时要求咸阳帮忙,号召各地的百姓将孩子们送来这里学习,咸阳实在太大,有些偏僻地区的孩子来到这里还要住宿,这些可都是愁怀了张苍,张苍读过很多书,有充实的理论经验,也能做事,人称“小韩李”,可即使如此,他实践能力比起李斯还是有着差距的。
张苍看到赵括忙着编农书,也不好再找他,直接就找到了自己师兄。
李斯对学校的事情还是比较看重的,不是因为这件事能带来多大的好处,而是因为,这件事是武成侯的事情,想要在大秦庙堂混,就得拍着点赵括这样的,拍其他人是没用的。
当张苍来找到他,说出了目前的困难之后,李斯大手一挥,即刻开辟出一处学田,并且设立学生寝室,家太远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里住着,可是不能白住,要耕耘学田,自给自足...包括学费在内的大多数问题,李斯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李斯想要做成什么事情,他是一定能做到的。
在李斯的帮助下,大秦第一所小学终于成立。百姓们听闻官府要求孩子们去学习,心里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可是没有任何的抗拒,因为他们都是老秦人,老秦人严谨,服从命令,他们平日里活着就像是在作战,对于“将军”的命令,他们又怎么敢不遵从呢?而孩子们虽然害怕,哭闹,可是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同时,李斯提议,所有顺利毕业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一级的爵位...对老秦人而言,有什么比得上爵位呢?他们当然是笑着送孩子前来学习,并且告诉孩子,若是不能得到一级爵位,你看我怎么揍死你!赵括和李斯曾谈论过军功制,他们认为,在减少奖励的基础上,应该进行更多的底层爵位的赏赐。
让底层爵位变得不值钱了,军功制所缔造出的畸形社会当然也就瓦解了,没有想到,聪慧的李斯居然将自己的想法套用在了这里,不得不说,大秦这几代的君王和丞相都是牛人。
在这一天,赵括暂且跟展请了假,前来祝贺,他接见了所有那些负责启蒙的老师,并且还赠送了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甚至,他还听了几节课,赵括将后世的教育体系几乎都搬了过来,从上课的时长,到中间的休息时间,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赵括觉得,后世所总结出来的东西,肯定比自己瞎琢磨的要更好。
小学如此成立,却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变化,咸阳人口太多,需要接受教育的孩子数量也太多,这些孩子只能是作为第一批的孩子,却已经有两千多人,老师有些不够用,学校也装不下,无奈之下,张苍只好收购了周围的别院,也不管他们到底想不想卖,反正李斯可以赔给他们更好的。
学校里的氛围还是不错的,来自各地的学生们坐在这里,听着老师讲课,私下里交朋友,这么多的孩子聚集在一起,这里顿时就变成了欢乐和哭闹的汇集地....若是这里的模式能够成功,接下来就可以推广到周围的郡县,最后推广到全天下,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大秦是否能有这么多的老师,大秦是否能养活这么多的老师。
历时九个月,展的农书已经完成,几乎找不到再可以添加的内容,就连防备害虫,乃至野草的种类他都写进去了,这本农书,从出现开始,就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书籍了。成书之后,书籍被送到了秦王那里观看,秦王一眼就看出了里头满满的赵括风格,赵括这些年里写过很多东西。
他所书写的东西,都带着自己的风格,赵括的风格就是很简单的问答,可是跟孔子论语的问答风格又不太一样,赵括的问答风格比起论语要更加的详细,往往都是一长段的将所有的话都回答出去。例如最初的问法,到如今的问农...一个人询问如何务农,一个人回答他。
赵括之所以如此书写,大概是因为他习惯了。
在这个九个月的时日里,天下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赵括完成农书,抬起头来的时候,终于得知了这些事情,首先就是楚国的事情,楚国在灭亡之后的时日里,又屡次出现了叛乱的情况,在九个月的时日里,总共出现了十七次大小叛乱,其中包括很多从前投降秦国的楚国贵族,以及地方的百姓起义。
楚国的贵族叛乱,赵括是能理解的,可是地方百姓也如此,他就有些困惑了,按理来说,底层百姓对楚国的认同感应该没有那么强烈才对啊。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赵括找到了当地官吏所送来的报告,查看之后,心里方才明白,说到底,还是生活习惯的问题,生性散漫的楚人受不了秦国什么都想要管一管的制度。
百姓们在节日里聚集在一起唱着歌刚刚走出门,就被秦国官吏给抓住了,说他们违法聚集,两个要好的朋友见面后一如往常的抱在一起玩角抵,想要将对方摔倒,官吏就来了,说他们违法斗殴。楚地太大,各地的生活习惯不同,差异巨大,跟秦国的差异,那就更不用多说。
比如在楚国西南有风俗,犯罪的人要被同乡人用石头砸死,这在秦国官吏看来当然是无法忍受的,犯罪的人哪里轮得到你们来处理?比如在楚国的东南有风俗男女未婚私通要用刀在脸上刻字,而这样的私刑也是不被秦国允许的,更别提楚地里还存在裸身,同居,以及一些不好说出来的违背伦理的风气。
秦国官吏想要大刀阔斧的改变这些,自然就会遇到反抗。
赵括再三思索,还是决定要继续秦国如今的治理方式,地方风俗是值得尊敬的,可是这样不文明,甚至是违法的习俗,那肯定是要禁止的,哪怕是引起了民变,也得禁止,律法是根本,不能对任何人任何事宽容。在这些人里,做的最好的居然是赵康,赵康赶到当地后,很快就从秦蛮变成了楚蛮。
他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甚至还参与他们的一些节日活动,又带着这些乡人来击杀盗贼,维护当地的治安,而在其他方面,他管的又比较宽松,使得会稽郡反而是最安定的,没有出现一起的叛乱情况。而赵康还率领当地百姓进行操练,完全将他们当作自己人来对待,也不多防备,时不时就带着他们离开会稽郡来攻击盗贼。
当地的盗贼也是欲哭无泪,你们派一个关内侯来抓贼?要不要点脸??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历,赵括也从当初的不事农桑,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的小白成为了一位老农,他懂得很多的耕作办法,能一眼辨认出不同的粮种,虽然不及展,可是赵括拥有很多超前的眼光,就比如选种育种,建立种子田,施行良种繁育,单种单收,精心管理,防止混杂。
增加粮食的品种之类,这项技术最早是出现在东汉,真正发扬光大是在西晋,赵括让这项技术提前了数百年,而赵括在农业方面的最大成果不只是选种和育种。赵括在农业领域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推广冬麦,完成了当下尚未成型的轮作复种技术...跟展坐在一起,两人从最基本的农业知识进行谈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大概是西汉的氾胜之所汇总的《氾胜之书》,而在他之前,并没有相关的农业技术类书籍出现,而氾胜之这个人又是在西汉晚期,距离现在还是非常的遥远。展若是能编写出一部农书,绝对是能超越《氾胜之书》的地位的,可惜,展最笨,他能做,却不太会说。
赵括刚好跟他相反,能说却不如他能做,两人互补。
从耕田开始书写,从如何改变土质,到如何碎土,完整的阐述了耕,耙,磨,压,锄相结合的耕作体系。两个人还常常召集农家弟子,按着不同的地方,写出了不同的版本,因为在不同的耕地环境里,耕作技术是不同的。赵括跟展这么一忙活,就是足足忙活了半年多的时间。
两人还在不断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农书,同时,赵括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其中谈到耕犁的巨大作用,赵括与展之间却出现了一些争议,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当然,这纯粹是技术上的争议,赵括认为耕犁的作用是翻土,灭茬,压草,而展认为耕犁只是用以破土松土,而其余的事情则是要借助不同的农具。
两个人亲自来到耕地,查看耕犁,并且按着两个人的说法来进行耕作,纯粹的耕犁来完成多项工作和分开工具来进行,到最后,赵括惨败,展说的没错,耕犁并不能取代其余农具来完成多项工作,即使能完成,效果也并不是很出众,这跟赵括所想的有些不同,他皱着眉头,不知思索着什么,走进了墨家的工坊。
接下来的几天内,赵括就住在了墨家的工坊,不肯出来见展,展有些困惑,按理来说,赵括不是如此小气的人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如此等候了几天,展终于忍不住的走进工坊里,正要跟赵括说道说道,他就看到赤裸着上身,被汗水所湿透的赵括,赵括已经上了年纪,可那身的腱子肉,看起来还是那么的粗壮,让人敬畏。
赵括正在低着头,捣鼓着什么,不少的墨家弟子围在他的周围,大声的谈论着,展费了好大的劲,方才挤了进去,赵括正在摆弄着面前的犁,他似乎是铸造了什么铁器,做了一件新的耕犁,在报废了几次之后,赵括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赵括对耕犁做了一点点的改进,赵括看到展,激动的将他来到了面前。
展认真的打量着面前的耕犁,想要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么一看,还真被他发现了不同,首先是,直辕被做成了曲辕,另外就是在耕犁下加了壁,赵括将这称为犁壁,经过改进后的耕犁,是可以达到赵括所说的那个地步了,既然赵括如此说了,展也不含糊,双方再次比试了一次。
好家伙,只是两处小小的改动,让耕犁变得既省力又便捷...效率远远的超过了从前,展不由得瞪大了双眼,赵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这就不是赵括从后世带来的经验了,赵括前世完全不知道什么耕作农具之类的事情,只是因为长期的耕作,他感觉耕犁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就踏出了第一步。
这是他完全自主完成的,是一项本该在百年之后出现的技术。
时代总是在发展的,这片土地上所能养活的人也在慢慢增加,从如今的千万,到后来的十几亿...赵括弄出的新耕犁,作用巨大,什么也没做的墨家只是因为协助赵括而得到了巨大的赏赐,因为这项技术在推广之后,能为秦国节约很大的人力,墨家似乎是有些被刺激到了,有几个墨家弟子都快爬上高级爵位了,这让他们决定暂时将研究方向放在农具上。
与此同时,还在进行的就是学校的事情了,这件事,赵括完全交给了成蟜和张苍,成蟜作为长安君,秦国关内侯,当然是有着足够的威望,无论是招老师,还是要做别的事情都方便了很多,而张苍虽然没有多大的名声,可是他很有能力啊,自从赵括将他抓壮丁,让他来帮忙后,他甚至还瘦了一些。
张苍现在都没有办法再去读书了,这让张苍非常的郁闷,可是为了能继续读书,为了能读完赵括家的藏书,他只能被迫出卖自己,来帮助赵括完成这些事情。成蟜叫来了一百多位拥有文化知识的老师,给与他们秦国的编制,如医官那样,他们成为大秦第一批的学官,学室的官吏是不算为职业学官的,他们平日里都是由当地官吏来兼职的。
在得到足够的老师后,张苍开出了课程表,同时要求咸阳帮忙,号召各地的百姓将孩子们送来这里学习,咸阳实在太大,有些偏僻地区的孩子来到这里还要住宿,这些可都是愁怀了张苍,张苍读过很多书,有充实的理论经验,也能做事,人称“小韩李”,可即使如此,他实践能力比起李斯还是有着差距的。
张苍看到赵括忙着编农书,也不好再找他,直接就找到了自己师兄。
李斯对学校的事情还是比较看重的,不是因为这件事能带来多大的好处,而是因为,这件事是武成侯的事情,想要在大秦庙堂混,就得拍着点赵括这样的,拍其他人是没用的。
当张苍来找到他,说出了目前的困难之后,李斯大手一挥,即刻开辟出一处学田,并且设立学生寝室,家太远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里住着,可是不能白住,要耕耘学田,自给自足...包括学费在内的大多数问题,李斯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李斯想要做成什么事情,他是一定能做到的。
在李斯的帮助下,大秦第一所小学终于成立。百姓们听闻官府要求孩子们去学习,心里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可是没有任何的抗拒,因为他们都是老秦人,老秦人严谨,服从命令,他们平日里活着就像是在作战,对于“将军”的命令,他们又怎么敢不遵从呢?而孩子们虽然害怕,哭闹,可是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同时,李斯提议,所有顺利毕业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一级的爵位...对老秦人而言,有什么比得上爵位呢?他们当然是笑着送孩子前来学习,并且告诉孩子,若是不能得到一级爵位,你看我怎么揍死你!赵括和李斯曾谈论过军功制,他们认为,在减少奖励的基础上,应该进行更多的底层爵位的赏赐。
让底层爵位变得不值钱了,军功制所缔造出的畸形社会当然也就瓦解了,没有想到,聪慧的李斯居然将自己的想法套用在了这里,不得不说,大秦这几代的君王和丞相都是牛人。
在这一天,赵括暂且跟展请了假,前来祝贺,他接见了所有那些负责启蒙的老师,并且还赠送了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甚至,他还听了几节课,赵括将后世的教育体系几乎都搬了过来,从上课的时长,到中间的休息时间,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赵括觉得,后世所总结出来的东西,肯定比自己瞎琢磨的要更好。
小学如此成立,却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变化,咸阳人口太多,需要接受教育的孩子数量也太多,这些孩子只能是作为第一批的孩子,却已经有两千多人,老师有些不够用,学校也装不下,无奈之下,张苍只好收购了周围的别院,也不管他们到底想不想卖,反正李斯可以赔给他们更好的。
学校里的氛围还是不错的,来自各地的学生们坐在这里,听着老师讲课,私下里交朋友,这么多的孩子聚集在一起,这里顿时就变成了欢乐和哭闹的汇集地....若是这里的模式能够成功,接下来就可以推广到周围的郡县,最后推广到全天下,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大秦是否能有这么多的老师,大秦是否能养活这么多的老师。
历时九个月,展的农书已经完成,几乎找不到再可以添加的内容,就连防备害虫,乃至野草的种类他都写进去了,这本农书,从出现开始,就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书籍了。成书之后,书籍被送到了秦王那里观看,秦王一眼就看出了里头满满的赵括风格,赵括这些年里写过很多东西。
他所书写的东西,都带着自己的风格,赵括的风格就是很简单的问答,可是跟孔子论语的问答风格又不太一样,赵括的问答风格比起论语要更加的详细,往往都是一长段的将所有的话都回答出去。例如最初的问法,到如今的问农...一个人询问如何务农,一个人回答他。
赵括之所以如此书写,大概是因为他习惯了。
在这个九个月的时日里,天下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赵括完成农书,抬起头来的时候,终于得知了这些事情,首先就是楚国的事情,楚国在灭亡之后的时日里,又屡次出现了叛乱的情况,在九个月的时日里,总共出现了十七次大小叛乱,其中包括很多从前投降秦国的楚国贵族,以及地方的百姓起义。
楚国的贵族叛乱,赵括是能理解的,可是地方百姓也如此,他就有些困惑了,按理来说,底层百姓对楚国的认同感应该没有那么强烈才对啊。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赵括找到了当地官吏所送来的报告,查看之后,心里方才明白,说到底,还是生活习惯的问题,生性散漫的楚人受不了秦国什么都想要管一管的制度。
百姓们在节日里聚集在一起唱着歌刚刚走出门,就被秦国官吏给抓住了,说他们违法聚集,两个要好的朋友见面后一如往常的抱在一起玩角抵,想要将对方摔倒,官吏就来了,说他们违法斗殴。楚地太大,各地的生活习惯不同,差异巨大,跟秦国的差异,那就更不用多说。
比如在楚国西南有风俗,犯罪的人要被同乡人用石头砸死,这在秦国官吏看来当然是无法忍受的,犯罪的人哪里轮得到你们来处理?比如在楚国的东南有风俗男女未婚私通要用刀在脸上刻字,而这样的私刑也是不被秦国允许的,更别提楚地里还存在裸身,同居,以及一些不好说出来的违背伦理的风气。
秦国官吏想要大刀阔斧的改变这些,自然就会遇到反抗。
赵括再三思索,还是决定要继续秦国如今的治理方式,地方风俗是值得尊敬的,可是这样不文明,甚至是违法的习俗,那肯定是要禁止的,哪怕是引起了民变,也得禁止,律法是根本,不能对任何人任何事宽容。在这些人里,做的最好的居然是赵康,赵康赶到当地后,很快就从秦蛮变成了楚蛮。
他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甚至还参与他们的一些节日活动,又带着这些乡人来击杀盗贼,维护当地的治安,而在其他方面,他管的又比较宽松,使得会稽郡反而是最安定的,没有出现一起的叛乱情况。而赵康还率领当地百姓进行操练,完全将他们当作自己人来对待,也不多防备,时不时就带着他们离开会稽郡来攻击盗贼。
当地的盗贼也是欲哭无泪,你们派一个关内侯来抓贼?要不要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