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娇娘春闺最新章节!
096
五月初七, 大小官员复职,大理寺先审了长兴侯私藏官府通缉犯人一案。
长兴侯咬定他只是让管事买了一个绣娘, 并不知道绣娘的身份, 侯府管事忠心主子,则称自己的确买了崔家的女儿崔珍,但并不知道崔珍有官司在身, 他平时不出城门, 哪里会看见城门前的通缉告示,崔珍的官司也没有闹得满城风雨。
主仆俩是想撇掉私藏犯人的罪名。
然而大理寺还掌握了其他证人。
第一个就是在长兴侯书房暗室找到的崔珍, 崔珍作证, 她弄坏了绣铺的昂贵料子, 自知赔不起, 就想在进京的路上偷偷跑了, 没想到爹娘另有打算, 将她卖给了长兴侯。崔珍就将计就计,乖乖做了长兴侯的人,初一那日长兴侯突然回来狠狠打了她一顿, 要将她交出去, 崔珍苦苦哀求, 长兴侯才同意替她遮掩。
为了证明自己句句属实, 崔珍还拔下半边衣裳, 露出了雪.白身子上的新鲜伤痕。
崔父、崔母交待的更多,譬如他们是如何与侯府管事密谋神不知鬼不觉卖了女儿的, 以及侯府连夜派人去找他们要自愿卖女儿的字据。
大理寺还抓了侯府几个小厮、丫鬟, 这些下人都私底下议论过崔珍的官司, 更有一个小厮直接将这场官司告诉了对侯爷忠心耿耿的管事。
综合这些证据证词,大理寺卿卢太公在早朝上递了一封定罪长兴侯私藏罪犯的奏疏, 请求淳庆帝批准。
卢太公一请示,立即有言官当廷参起长兴侯来,责备长兴侯身为官员却故意触犯律法,身为侯爵却仗势欺人,十数年来手下多少无辜绣娘丧命其手,百姓怨声载道,请求淳庆帝重罚长兴侯,以肃朝纲,以慰民心。
自然也有替长兴侯说话的,但大理寺都证明了长兴侯有罪,朝堂上讨伐长兴侯的言官更多。
淳庆帝仔细看了看卢太公递交上来的卷宗,看到崔珍身上遍布伤痕,脖子上还有一道深深的手印掐痕,以及大理寺找到崔珍的地点,便知道外面关于长兴侯因为生母之死虐待府中绣娘的传言都是真的。
绣娘也是人,一个绣娘气死了长兴侯的母亲,与别的绣娘有何关系?
崔珍的姐姐便是死在长兴侯府,长兴侯还惦记崔瑾的妹妹,不惜让管事高价买回去,足见其龌龊的心思。
没有证据的时候淳庆帝可以不理,现在证据确凿,淳庆帝不想再用长兴侯这种人。
.
崔珍的案子很快就出了判决,崔珍家里只有没直接出面的崔兄撇出去了,其他人都因协助崔珍私逃挨了板子、关进了大牢,服刑时间有些区别罢了。整个京城,除了阿娇等人关心崔珍的判决,其他百姓都跑去看长兴侯一家的热闹了。
一个堂堂的侯爵,就因为私藏一个欠债逃跑的绣娘,被圣上罢了官职降了爵位,挨板子入狱前是侯爷,半年牢狱一过,出来就变成了伯爷。长兴侯原来可是世袭罔替的爵位,现在一降爵,世袭罔替的好事也没了,等长兴伯一死,他的儿子们便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平民。
祖宗挣下来的荣耀,因他的私心说丢就丢,这样的爹,恐怕连他的儿子们也都不想再孝敬他。
除了那些受过欺凌的绣娘,无关百姓肯定不至于多痛恨长兴侯,但能看到一个朝廷大官被罚,百姓们都很喜欢这热闹,大街小巷无人不谈。
孟氏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么多。
侄女什么都不告诉她,还是府里的下人看到城门口的告示,跑回来禀报给她,孟氏才知道侄女聘用的一个绣娘毁约逃跑了。怕侄女亏掉的本钱太多,孟氏赶紧去了一趟绣铺,可侄女轻描淡写的,更担心绣娘的安危而不是那三两银子,孟氏才松了口气。
没想到过了一个节,侄女的案子竟然将长兴侯都扯了进去。
来往的官太太们只提是大理寺办的案子,孟氏越想越奇怪,顺天府定下的小案,怎么就引得大理寺出手了?
官太太们只听热闹,具体并不了解,孟氏便带着女儿薛宁,又来了一趟阿娇这边。
铺子前面做生意,孟氏从后门进的,对于这些铺子与宅院连在一起的人家而言,后门才是正门。
阿娇听说姑母来了,忙叫夏竹过来顶着,她去后头招待姑母。
厅堂里面,七岁的薛宁坐在地上逗弄小孟昭,孟氏笑着看着。
侄女刚提出要搬出将军府另住的时候,孟氏并不同意,还反思是不是自己与丈夫哪里做错了,让侄女受了委屈。但渐渐地孟氏明白了,侄女需要亲人的关心,但更需要轻松自在的活法,侄女的身份让她无法结交到十四五岁的官家小姐为友,年轻的官家少妇可能也不想结交侄女,自家的那些宴请对侄女来说都是负担。
搬出来,让侄女自己做主,才是真的对侄女好。
所以孟氏就挑了这处宅子,买下送给侄女。
再后来,侄女又抱了小孟昭回来养。
孟氏也想反对来着,才十九岁的大姑娘,貌美温柔,改嫁并不难。可她一开口,侄女就搬出一大堆道理来堵她,说什么京城的名医都没有把握能调理好她的身子,她就算能改嫁,也生不出自己的孩子,与其辛辛苦苦替别人养原配留下的孩子或是过继来的子女,还要看男方家人的眼色,不如自立门户,养个儿子替孟家延续香火。
孟氏便动摇了。
无论如何,侄女过得开心就好,侄女想做什么,她全力支持就是了。
“表姐,刚刚昭哥儿叫我姨姨了!”阿娇一过来,薛宁炫耀地叫道,叫完还让孟昭再唤一次。
孟昭看着头上插了两朵绢花的小姨,乖乖叫道:“鸭鸭!”
阿娇与孟氏都笑了起来。
孟氏打发薛宁带孟昭去院子里玩,让丫鬟们也都去看着,她单独问阿娇:“崔珍的案子我都听说了,就是有一事我想不明白,大理寺是怎么搀和进来的?你可知道?”
阿娇垂了垂眸。
街头的议论她也听了些,百姓们都在幸灾乐祸长兴侯一家的衰败,最多再夸夸大理寺卢太公为民除害,夸夸圣上爱民,没有一个提到赵宴平的,想来还是赵宴平初来京城,名声不显,还没有引起外人注意。
但阿娇相信他的才干,假以时日,一定能在大理寺出人头地,姑母早晚也会知道他来了京城。
阿娇便说了实话,神色如常地笑道:“赵爷进京了,入职大理寺,舅舅托他送东西给我,正好遇到我这边有难事,就托他帮我查了查。”
孟氏听到“舅舅”才反应过来侄女口中的赵爷是谁。
去接侄女的那日,侄女夸赵宴平当捕头多有本事,孟氏并未多上心,如今得知赵宴平一进京就把长兴侯拉了下来,孟氏是真的吃惊了:“你是说,他只用几天的功夫,只靠自己就查到了长兴侯?”
阿娇不敢夸赵宴平太过,以免姑母误会她还留恋什么,便道:“长兴侯害过崔珍的姐姐,他能查出来有什么稀奇的,再者他只是找到线索,剩下的全靠卢太公刚正不阿,宁可得罪权贵也要为百姓做主,没有卢太公,他哪里去敢对付长兴侯。”
孟氏可没这么好糊弄,赵宴平若是不敢对付长兴侯,就不敢把事情捅到卢太公那里,反过来,赵宴平明知会得罪长兴侯依然愿意揽下这案子,为的是谁?
孟氏盯着阿娇看了起来,意味深长的。
阿娇装傻,袖子里攥着手指问:“姑姑为何这样看我?”
孟氏眸子转了转,转移话题道:“你舅舅托他送了什么过来?”
阿娇长长的睫毛一扇,看着院子里道:“两包碧螺春,我们那边产的茶叶,从本地买便宜多了。”
孟氏哼道:“算他还有良心。”
阿娇暗暗呼了口气,还好姑母没有起疑。
未料孟氏马上又问起了赵宴平:“他来看你,有没有说什么?他当时放你放得那么痛快,你一托他办事他却不辞辛苦地去做,为了你不惜得罪一个侯爷,莫不是心里还念着你?还有,他一个小捕头,怎么会调去大理寺,封的什么官?”
孟氏不问则已,一问就是一连串,直接把阿娇问傻了。
在姑母犀利的审视下,阿娇先解释了赵宴平与永平侯府谢三爷谢郢的过命交情,官是谢家帮忙举荐的,然后再解释她与赵宴平的关系:“他只是替舅舅跑腿,没与我多说,他愿意帮我,一是他本就心善,二是他丢过妹妹,最恨谁家卖女还钱,这才替崔珍一查到底,不是您想的那样。”
道理确实说的过去,但孟氏仍然觉得,赵宴平对侄女没那么简单。
“他帮了你这么大忙,你怎么酬谢人家的?”孟氏问道,如果赵宴平有所图谋,可能会暗示侄女什么。
阿娇笑道:“我能怎么谢他,我一介女流又帮不上他什么,铺子里卖的也都是女人家用的,想了半天,送了他一盒粽子,赵爷乐于助人,本也没图什么,收了粽子就走了,次日把食盒还给江娘子,门都没进。”
孟氏皱了皱没,若说赵宴平没想着侄女,帮的忙太大,若说想了,这些举动也太淡了。
“姑母,我与赵爷的事身边的丫鬟都不知情,您别说漏嘴,也别再琢磨了,人家一进京就在卢太公面前露了一手,往后前程似锦,就算要娶妻也会娶大家闺秀,再不济也是小家碧玉,何必特意向我献殷勤?我这身子,他娶我不可能,想纳妾的话,咱们也不会答应,是不是?”阿娇玩笑似的分析道。
孟氏笑不出来,蹙眉嘱咐侄女:“他既没有要娶你的心,往后你也少与他来往,有什么难题跟姑母说,别再去找他了,免得被人发现你们俩曾经的事,影响你嫁人。我知道你现在不想嫁,但你才十九,往后的事谁说得清?”
阿娇乖乖笑道:“嗯,我都听姑母的,对了,姑父是不是快回来了?”
孟氏瞪她:“故意转移话题是不是?”
阿娇俏皮道:“才没有,我是想姑父了,难道只许姑母、表弟表妹想吗?”
孟氏看着侄女如花的笑脸,无奈地摇摇头。
晌午孟氏母女在这边用了饭,才打道回府。
阿娇继续经营自己的小铺子,一边也留意街头巷尾的议论。
长兴侯是五月初七定的罪,除了罢官降爵,还要仗刑二十入狱半年。人关进去了,关于这案子的议论也渐渐从百姓们口中消失了,京城繁华天下第一,每天也都发生着各种大事小事,没人会一直念叨一桩旧热闹。
直到冬月初八,长兴伯灰头土脸地从牢狱出来,被两个儿子接回冷冷清清的伯府,这案子才又被人提及。
阿娇留意的不是案子,而是赵宴平。
她以为赵宴平破了案立了功劳就会升官,可也不知道是升了没人提,还是根本没升。
一晃半年,他再没有跨进绣铺,阿娇也没有特意派人去打探他的消息。
两人都在京城,却仿佛仍然分隔千里。
又是一场大雪纷纷落下,阿娇坐在窗前,心想,那些过去的,可能真的只是过去了吧。
狮子巷。
赵宴平已经咳了两日了。
他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对京城的寒冷准备不足,入秋时就病了一场,眼下又是因为受寒发了一场热,他还不肯告假,每日早早都去大理寺点卯。
这日从大理寺回来,赵宴平精神不济,饭也没吃就躺下了。
郭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官爷,在武安县的时候,官爷跟铁打的似的。
放心不下,郭兴熬了药就来官爷屋里守着,看着官爷苍白的脸,郭兴想到了江南的太太、姑娘。快了快了,这个月她们就要出孝了,一出孝马上进京,顺利的话还能赶过来陪官爷过年,人一多,这宅子就热闹了。
想的出神,昏睡的官爷突然发出一声呓语。
屋子里安安静静的,郭兴看着官爷憔悴的脸,只见那嘴唇翕动,又唤了一声。
是小娘子的闺名。
郭兴愣愣地看着官爷。
他还以为官爷已经放下了,进京路上还警告他不许擅自打听小娘子的消息,连给妹妹写家书也不能提到将军府与小娘子的任何事。可官爷病成这样还在念着小娘子,哪里是放下了?
郭兴又记起了小娘子离开那日,官爷吐出来的血。
如果,如果小娘子在,官爷会不会恢复得快一些?
可是,小娘子现在是将军府的表小姐,有何道理要来照顾官爷?他真去找了,官爷不会高兴,也是给小娘子添堵。
还是盼望太太、姑娘快点抵京吧。
096
五月初七, 大小官员复职,大理寺先审了长兴侯私藏官府通缉犯人一案。
长兴侯咬定他只是让管事买了一个绣娘, 并不知道绣娘的身份, 侯府管事忠心主子,则称自己的确买了崔家的女儿崔珍,但并不知道崔珍有官司在身, 他平时不出城门, 哪里会看见城门前的通缉告示,崔珍的官司也没有闹得满城风雨。
主仆俩是想撇掉私藏犯人的罪名。
然而大理寺还掌握了其他证人。
第一个就是在长兴侯书房暗室找到的崔珍, 崔珍作证, 她弄坏了绣铺的昂贵料子, 自知赔不起, 就想在进京的路上偷偷跑了, 没想到爹娘另有打算, 将她卖给了长兴侯。崔珍就将计就计,乖乖做了长兴侯的人,初一那日长兴侯突然回来狠狠打了她一顿, 要将她交出去, 崔珍苦苦哀求, 长兴侯才同意替她遮掩。
为了证明自己句句属实, 崔珍还拔下半边衣裳, 露出了雪.白身子上的新鲜伤痕。
崔父、崔母交待的更多,譬如他们是如何与侯府管事密谋神不知鬼不觉卖了女儿的, 以及侯府连夜派人去找他们要自愿卖女儿的字据。
大理寺还抓了侯府几个小厮、丫鬟, 这些下人都私底下议论过崔珍的官司, 更有一个小厮直接将这场官司告诉了对侯爷忠心耿耿的管事。
综合这些证据证词,大理寺卿卢太公在早朝上递了一封定罪长兴侯私藏罪犯的奏疏, 请求淳庆帝批准。
卢太公一请示,立即有言官当廷参起长兴侯来,责备长兴侯身为官员却故意触犯律法,身为侯爵却仗势欺人,十数年来手下多少无辜绣娘丧命其手,百姓怨声载道,请求淳庆帝重罚长兴侯,以肃朝纲,以慰民心。
自然也有替长兴侯说话的,但大理寺都证明了长兴侯有罪,朝堂上讨伐长兴侯的言官更多。
淳庆帝仔细看了看卢太公递交上来的卷宗,看到崔珍身上遍布伤痕,脖子上还有一道深深的手印掐痕,以及大理寺找到崔珍的地点,便知道外面关于长兴侯因为生母之死虐待府中绣娘的传言都是真的。
绣娘也是人,一个绣娘气死了长兴侯的母亲,与别的绣娘有何关系?
崔珍的姐姐便是死在长兴侯府,长兴侯还惦记崔瑾的妹妹,不惜让管事高价买回去,足见其龌龊的心思。
没有证据的时候淳庆帝可以不理,现在证据确凿,淳庆帝不想再用长兴侯这种人。
.
崔珍的案子很快就出了判决,崔珍家里只有没直接出面的崔兄撇出去了,其他人都因协助崔珍私逃挨了板子、关进了大牢,服刑时间有些区别罢了。整个京城,除了阿娇等人关心崔珍的判决,其他百姓都跑去看长兴侯一家的热闹了。
一个堂堂的侯爵,就因为私藏一个欠债逃跑的绣娘,被圣上罢了官职降了爵位,挨板子入狱前是侯爷,半年牢狱一过,出来就变成了伯爷。长兴侯原来可是世袭罔替的爵位,现在一降爵,世袭罔替的好事也没了,等长兴伯一死,他的儿子们便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平民。
祖宗挣下来的荣耀,因他的私心说丢就丢,这样的爹,恐怕连他的儿子们也都不想再孝敬他。
除了那些受过欺凌的绣娘,无关百姓肯定不至于多痛恨长兴侯,但能看到一个朝廷大官被罚,百姓们都很喜欢这热闹,大街小巷无人不谈。
孟氏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么多。
侄女什么都不告诉她,还是府里的下人看到城门口的告示,跑回来禀报给她,孟氏才知道侄女聘用的一个绣娘毁约逃跑了。怕侄女亏掉的本钱太多,孟氏赶紧去了一趟绣铺,可侄女轻描淡写的,更担心绣娘的安危而不是那三两银子,孟氏才松了口气。
没想到过了一个节,侄女的案子竟然将长兴侯都扯了进去。
来往的官太太们只提是大理寺办的案子,孟氏越想越奇怪,顺天府定下的小案,怎么就引得大理寺出手了?
官太太们只听热闹,具体并不了解,孟氏便带着女儿薛宁,又来了一趟阿娇这边。
铺子前面做生意,孟氏从后门进的,对于这些铺子与宅院连在一起的人家而言,后门才是正门。
阿娇听说姑母来了,忙叫夏竹过来顶着,她去后头招待姑母。
厅堂里面,七岁的薛宁坐在地上逗弄小孟昭,孟氏笑着看着。
侄女刚提出要搬出将军府另住的时候,孟氏并不同意,还反思是不是自己与丈夫哪里做错了,让侄女受了委屈。但渐渐地孟氏明白了,侄女需要亲人的关心,但更需要轻松自在的活法,侄女的身份让她无法结交到十四五岁的官家小姐为友,年轻的官家少妇可能也不想结交侄女,自家的那些宴请对侄女来说都是负担。
搬出来,让侄女自己做主,才是真的对侄女好。
所以孟氏就挑了这处宅子,买下送给侄女。
再后来,侄女又抱了小孟昭回来养。
孟氏也想反对来着,才十九岁的大姑娘,貌美温柔,改嫁并不难。可她一开口,侄女就搬出一大堆道理来堵她,说什么京城的名医都没有把握能调理好她的身子,她就算能改嫁,也生不出自己的孩子,与其辛辛苦苦替别人养原配留下的孩子或是过继来的子女,还要看男方家人的眼色,不如自立门户,养个儿子替孟家延续香火。
孟氏便动摇了。
无论如何,侄女过得开心就好,侄女想做什么,她全力支持就是了。
“表姐,刚刚昭哥儿叫我姨姨了!”阿娇一过来,薛宁炫耀地叫道,叫完还让孟昭再唤一次。
孟昭看着头上插了两朵绢花的小姨,乖乖叫道:“鸭鸭!”
阿娇与孟氏都笑了起来。
孟氏打发薛宁带孟昭去院子里玩,让丫鬟们也都去看着,她单独问阿娇:“崔珍的案子我都听说了,就是有一事我想不明白,大理寺是怎么搀和进来的?你可知道?”
阿娇垂了垂眸。
街头的议论她也听了些,百姓们都在幸灾乐祸长兴侯一家的衰败,最多再夸夸大理寺卢太公为民除害,夸夸圣上爱民,没有一个提到赵宴平的,想来还是赵宴平初来京城,名声不显,还没有引起外人注意。
但阿娇相信他的才干,假以时日,一定能在大理寺出人头地,姑母早晚也会知道他来了京城。
阿娇便说了实话,神色如常地笑道:“赵爷进京了,入职大理寺,舅舅托他送东西给我,正好遇到我这边有难事,就托他帮我查了查。”
孟氏听到“舅舅”才反应过来侄女口中的赵爷是谁。
去接侄女的那日,侄女夸赵宴平当捕头多有本事,孟氏并未多上心,如今得知赵宴平一进京就把长兴侯拉了下来,孟氏是真的吃惊了:“你是说,他只用几天的功夫,只靠自己就查到了长兴侯?”
阿娇不敢夸赵宴平太过,以免姑母误会她还留恋什么,便道:“长兴侯害过崔珍的姐姐,他能查出来有什么稀奇的,再者他只是找到线索,剩下的全靠卢太公刚正不阿,宁可得罪权贵也要为百姓做主,没有卢太公,他哪里去敢对付长兴侯。”
孟氏可没这么好糊弄,赵宴平若是不敢对付长兴侯,就不敢把事情捅到卢太公那里,反过来,赵宴平明知会得罪长兴侯依然愿意揽下这案子,为的是谁?
孟氏盯着阿娇看了起来,意味深长的。
阿娇装傻,袖子里攥着手指问:“姑姑为何这样看我?”
孟氏眸子转了转,转移话题道:“你舅舅托他送了什么过来?”
阿娇长长的睫毛一扇,看着院子里道:“两包碧螺春,我们那边产的茶叶,从本地买便宜多了。”
孟氏哼道:“算他还有良心。”
阿娇暗暗呼了口气,还好姑母没有起疑。
未料孟氏马上又问起了赵宴平:“他来看你,有没有说什么?他当时放你放得那么痛快,你一托他办事他却不辞辛苦地去做,为了你不惜得罪一个侯爷,莫不是心里还念着你?还有,他一个小捕头,怎么会调去大理寺,封的什么官?”
孟氏不问则已,一问就是一连串,直接把阿娇问傻了。
在姑母犀利的审视下,阿娇先解释了赵宴平与永平侯府谢三爷谢郢的过命交情,官是谢家帮忙举荐的,然后再解释她与赵宴平的关系:“他只是替舅舅跑腿,没与我多说,他愿意帮我,一是他本就心善,二是他丢过妹妹,最恨谁家卖女还钱,这才替崔珍一查到底,不是您想的那样。”
道理确实说的过去,但孟氏仍然觉得,赵宴平对侄女没那么简单。
“他帮了你这么大忙,你怎么酬谢人家的?”孟氏问道,如果赵宴平有所图谋,可能会暗示侄女什么。
阿娇笑道:“我能怎么谢他,我一介女流又帮不上他什么,铺子里卖的也都是女人家用的,想了半天,送了他一盒粽子,赵爷乐于助人,本也没图什么,收了粽子就走了,次日把食盒还给江娘子,门都没进。”
孟氏皱了皱没,若说赵宴平没想着侄女,帮的忙太大,若说想了,这些举动也太淡了。
“姑母,我与赵爷的事身边的丫鬟都不知情,您别说漏嘴,也别再琢磨了,人家一进京就在卢太公面前露了一手,往后前程似锦,就算要娶妻也会娶大家闺秀,再不济也是小家碧玉,何必特意向我献殷勤?我这身子,他娶我不可能,想纳妾的话,咱们也不会答应,是不是?”阿娇玩笑似的分析道。
孟氏笑不出来,蹙眉嘱咐侄女:“他既没有要娶你的心,往后你也少与他来往,有什么难题跟姑母说,别再去找他了,免得被人发现你们俩曾经的事,影响你嫁人。我知道你现在不想嫁,但你才十九,往后的事谁说得清?”
阿娇乖乖笑道:“嗯,我都听姑母的,对了,姑父是不是快回来了?”
孟氏瞪她:“故意转移话题是不是?”
阿娇俏皮道:“才没有,我是想姑父了,难道只许姑母、表弟表妹想吗?”
孟氏看着侄女如花的笑脸,无奈地摇摇头。
晌午孟氏母女在这边用了饭,才打道回府。
阿娇继续经营自己的小铺子,一边也留意街头巷尾的议论。
长兴侯是五月初七定的罪,除了罢官降爵,还要仗刑二十入狱半年。人关进去了,关于这案子的议论也渐渐从百姓们口中消失了,京城繁华天下第一,每天也都发生着各种大事小事,没人会一直念叨一桩旧热闹。
直到冬月初八,长兴伯灰头土脸地从牢狱出来,被两个儿子接回冷冷清清的伯府,这案子才又被人提及。
阿娇留意的不是案子,而是赵宴平。
她以为赵宴平破了案立了功劳就会升官,可也不知道是升了没人提,还是根本没升。
一晃半年,他再没有跨进绣铺,阿娇也没有特意派人去打探他的消息。
两人都在京城,却仿佛仍然分隔千里。
又是一场大雪纷纷落下,阿娇坐在窗前,心想,那些过去的,可能真的只是过去了吧。
狮子巷。
赵宴平已经咳了两日了。
他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对京城的寒冷准备不足,入秋时就病了一场,眼下又是因为受寒发了一场热,他还不肯告假,每日早早都去大理寺点卯。
这日从大理寺回来,赵宴平精神不济,饭也没吃就躺下了。
郭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官爷,在武安县的时候,官爷跟铁打的似的。
放心不下,郭兴熬了药就来官爷屋里守着,看着官爷苍白的脸,郭兴想到了江南的太太、姑娘。快了快了,这个月她们就要出孝了,一出孝马上进京,顺利的话还能赶过来陪官爷过年,人一多,这宅子就热闹了。
想的出神,昏睡的官爷突然发出一声呓语。
屋子里安安静静的,郭兴看着官爷憔悴的脸,只见那嘴唇翕动,又唤了一声。
是小娘子的闺名。
郭兴愣愣地看着官爷。
他还以为官爷已经放下了,进京路上还警告他不许擅自打听小娘子的消息,连给妹妹写家书也不能提到将军府与小娘子的任何事。可官爷病成这样还在念着小娘子,哪里是放下了?
郭兴又记起了小娘子离开那日,官爷吐出来的血。
如果,如果小娘子在,官爷会不会恢复得快一些?
可是,小娘子现在是将军府的表小姐,有何道理要来照顾官爷?他真去找了,官爷不会高兴,也是给小娘子添堵。
还是盼望太太、姑娘快点抵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