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四百四十二章 打一场翻身仗?超出想象的巨大突破!
第四百四十二章 打一场翻身仗?超出想象的巨大突破!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核聚变工程项目的第一次大型论证会议结束了。
第一轮会议取得的进展还是比较多的,包括确定了正式进行论证项目,包括定下了设计研究的主方向,也包括确定项目的负责人。
会议确定的论证项目负责人主要有,担任总设计师的王浩,担任副总设计师的汤建军以及王烨。
王烨是核工程研究所的主任级研究员。
他参与过‘人造太阳’项目,并且是主要设计人之一,对于核聚变反应、托卡马克装置都非常了解。
同时,王烨还是公认的‘候选院士’。
所谓的‘候选’并不是说参与了院士评选,而是他被公认为参与院士评选就能够评上院士。
现在项目还处在论证阶段,但第一次会议的成功也让项目进入‘正式论证阶段’,简单来说,就是科技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会进行拨款,对项目论证相关的实验研究、设计给予支持。
论证阶段,预算经费就有十个亿。
这也就代表了上级对于研究的重视,若是论证阶段无法通过,十个亿就等于打了水漂。
会后。
汤建军和王烨已经开始工作。
现阶段他们负责分配论证相关的工作,比如,针对某一个难点和设计,就会有研究团队或个人去申请。
他们会组建专家评审团,对于相关的研究申请进行审核。
这样一个个工作分配下去,就会有很多的个人和团队参与到论证工作,汇总所有的成果,就可以开启下一次会议。
在确定了工作安排以后,汤建军和王烨都表现的非常激动。
汤建军都有一种实现了人生目标的感觉,他一辈子的梦想就是能够参与核聚变的研究,甚至都没有想过在有生之年能够完成研究。
现在他参与进来了,还挂着副总设计师的名头。
王烨比汤建军年轻很多,他都没想到能担负如此重要的工作。
核聚变工程项目的规模无疑远远超过‘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就只是一个实验项目而已,核聚变工程项目则是准备完成核聚变的研究,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王浩的职位是最高的,他是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是核聚变工程项目的最高负责人。
不过他的职位更多是挂名,手里拥有最高的权限,却不参与实际的项目工作中,他负责的是核心技术方向的研究。
既然已经决定开启核聚变项目,王浩自然是有信心的,核聚变项目非常的庞大,真正进入到实验制造阶段,投入的经费最低也是百亿起步,甚至会达到千亿或者更多。
但研究有了主要方向以后,也只是项目庞大一些而已,和其他的研究也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超导电池的研发。
超导电池的设计研究也很不容易,中途攻克了很多的技术难题,但有了主要方向以后还是完成了。
核聚变项目也只是规模更大、参与的人数更多。
项目研究还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主要就是经历论证、设计、制造等几个阶段。
现在已经进入第一阶段,就一步步正常进行就可以了。
……
核聚变第一次论证会议并没有引起波澜。
论证会议的规模还是很大的,想要完全做到保密是不可能的,但多数知道消息的人也只认为是学术交流会,而不是真正的开启项目。
这种学术交流会议并不是唯一。
国内来说,就举办过好几次类似的会议,只不过规模更小一些,目的就是让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
其他国家也一样。
比如,?国。
他们就曾经举办过大型的核聚变研究会议,会议还拟定论证制造大型的托卡马克装置。
一大堆学者聚在一起,就研究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论证,他们还进行了粗略的计算,结果发现需要的经费太过庞大。
最终,还是放弃了。
这主要是因为实现的可行性很低,就不可能找到资金来源。
国际更关注另外一件事,湮灭科技公司发布了新的公告,确定‘2号机’的改造即将结束,他们会重新为一阶铁材料定价,并公开接受相关的订单。
一阶铁材料的定价以及售卖才是最重要的。
在持续暂停售卖几个月以后,好多的机构都已经没有研究材料,他们的研究自然只能暂停。
现在终于能买到一阶铁材料,也让很多的机构期待,他们也随时关注湮灭科技公司的动向,希望第一时间制造消息。
很快。
湮灭科技公司发布了新的公告,确定生产纯度超过95%的一阶铁材料,定价则为每吨80万美元。
这个消息顿时引起国际舆论沸腾。
之前的一阶铁价格非常昂贵,每千克大概在80到100万美元,现在则是降低了1000倍,降幅实在是太惊人了。
“降低1000倍啊!”
“看来一阶铁的制造技术,确实有了重大突破……”
“湮灭科技公司直接生产纯度超过95%的一阶铁,生产效率还这么高?省去了提取过程,一天还能制造几十吨?”
“肯定有几十吨,否则不会这么便宜……”
“……”
湮灭科技公司对一阶铁的定价,不是一过脑子就拍板决心的,而是根据一阶铁市场需求规模计算得出的数字。
现在的一阶铁材料,主要是被用作研发使用。
根据过去一年的售卖情况来看,一阶铁材料的市场规模大概在两百亿美元左右。
湮灭科技公司是垄断性材料企业,在实现极高利润率的前提下,他们的目标是做大市场规模,才能够实现更高的利润。
现阶段他们的主要客户,包括各大金属研究机构、大型钢铁公司、超导材料公司以及其他和材料有关的机构。
这些大型机构的数量是有限的,所能投入用于购买升阶材料的经费也是有限的,只有做大了市场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磁化锂材料也一样。
现在磁化锂材料的市场规模也只刚超过百亿美元,主要是因为磁化锂材料的售价高昂,添加磁化锂材料的锂电池,成本自然会大幅度上涨,以此制造的产品就非常昂贵。
如果想要做大市场,就必须降低价格,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高端锂电池产品。
比如,续航超过1200公里的电动汽车。
降低价格,目的就是做大市场。
当普通人都能用的起‘升阶材料产品’,市场规模自然就会变得非常庞大,就会带来更加庞大的利润。
当然暂时是不可能的。
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制造能力有限,2号机专门用于生产一阶铁材料,暂时每天能生产110吨左右。
湮灭科技公司正在制造3号机、4号机,并不断对于制造流程进行改进,目的是实现全自动化流程,以便大大提升一阶铁材料的产能。
虽然市场规模是有限的,但因为超高的利润率,湮灭科技公司依旧像是个‘印钞机’,预估未来一年的利润超过200亿美元。
这个利润是非常惊人的。
对比来说,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阿迈瑞肯的水果公司,去年的利润也不到300亿美元。
湮灭科技公司的公告还说明,公司正在不断的改进制造流程,以期能够继续扩大产能。
如果再继续扩大产能,一阶铁材料的售价就会继续降低。
这是必然的。
但还是有大量的机构订购材料,他们可不会等待更便宜的材料,因为市场竞争上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那些国际大型的钢铁公司,必须要率先拿出高端的产品,才能够提前抢占市场,否则同领域可能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大型钢铁公司,也是湮灭科技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
相比来说,科研机构的订购规模就要差很多,即便是阿迈瑞肯的格鲁姆湖计划项目,订购的一阶铁材料也很有限。
科研机构是纯投入型的机构,研发经费自然非常有限。
格鲁姆湖计划总经费550亿美元,听起来确实非常的庞大,但他们做的是多方面的研究,有诸多的机构和团队参与,能用来购买升阶材料的经费自然是有限的。
他们的第一笔订单规模,只有三亿美元左右。
加莫夫-沙普利认为对于现阶段的研究,三亿美元,近400吨的一阶铁材料也已经足够了。
在确定下个月能够拿到第一批材料后,沙普利的心情也非常的激动,他感觉自己是从地狱来到了天堂。
本来研究已经被认为不可行,而现在又有了更多的材料支持,各项研究自然能够继续下去。
沙普利发誓要必须要打上一场翻身仗。
他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召集了很多专家学者,开始准备进行材料的反重力特性实验。
这是最重要的实验。
现在他们的研究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就是合作机构和团队研究一阶铁的超导材料,另一个就是对一阶铁的超导材料进行反重力特性测试。
“我们将通过反重力特性测试实验,发现适合用于制造强湮灭力场的一阶铁材料。”
“到时,研究就会取得重大突破!”
“升阶材料制造强湮灭力场,是非常重要的方向,我们会以此赶超王浩团队,并掌握最高端的强湮灭力场技术……”
这是沙普利和一号决策人说的话。
一号决策人鼓励沙普利继续努力,一定要带领格鲁姆湖计划走向成功,同时,也给他规定了时间--
半年。
“我希望能在六个月内看到成果。”
“不需要赶超王浩团队,但一定要制造出足够强度的湮灭力场……”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继续支持研究!”
一号决策人的压力也很大。
格鲁姆湖计划是他发起并支持的科研计划,若是计划最终确定失败,肯定是作为一号决策人工作的败笔。
那可能会成为巨大的污点。
不过一号决策人也开始思考起了失败,他觉得不能把筹码都压在格罗姆湖计划上,也应该找一找其他的方向。
比如,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阿迈瑞肯已经实际退出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但在名义上,他们并没有完全退出。
如果格鲁姆湖计划计划失败,他们就必须提前‘重返’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只是,现阶段谈‘重返’并不现实。
格鲁姆湖计划并没有让其他国家参与,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会对其他国家共享,其他国家自然那不可能让阿迈瑞肯重返组织。
“希望加莫夫能行吧……”
“看他很有信心,应该没问题。”一号决策人长叹了口气,也只能暂时把希望放在格鲁姆湖计划上。
……
与此同时。
王浩已经来到了f射线实验基地。
实验基地内一片忙碌。
廖建国拿着一块银色的金属材料介绍着,“这是东工精密制造出的颗粒性材料,我们已经做过详细的检测,内部的颗粒材料,最大的达到160微米,最小的则在39微米左右。”
“颗粒的偏差有些大,但方向和形态是一致的,而且连接非常的紧密。”
他说着问道,“王院士,颗粒大小不一致没有影响吧?”
“理论上不会有影响。”王浩道,“只要方向一致就可以了。颗粒的方向一致,激发的反重力场方向就会一致,反重力场是能够连接在一起的。”
廖建国了然的点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新设备已经安装的差不多了,大概明天就可以进行实验。”
“今天晚上会做详细的检测。”
“希望能有进展……”
廖建国和王浩都非常的期待。
他们已经做过以毫米级颗粒性材料为基础的反重力实验,颗粒尺寸在2毫米左右,所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场强度为18.3%。
这个强度已经可以用于制造f射线发生装置。
现在颗粒的大小平均降低了二十倍以上,所能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场强度就可以期待了。
第二天,实验正式开始。
每一个参与实验的人都非常的期待,因为材料的布局已经完成,实验就只是系统性的开启设备而已。
简单来说,通电、检测。
王浩、廖建国一起站在数据间,仔细盯着电脑上不断跳转的数字--
“0.001%、0.023%、0.913%……”
“2.009%、3.511%……”
“4.314%、6.345%……”
“9.301%……”
数字在不断的上涨。
当数字超过了“18%”时,廖建国忍不住喊出一声,“超过18了!”
“20了!”
“还在继续涨!”
他说着喊了一声问道,“温度多少?”
旁边有人报告说道,“193K。”
“继续!”
廖建国激动的脸色通红,说完以后就立刻看向屏幕上的数字,数字还在不断地跳转上升。
“20.831%……”
“25.300%……”
“30.144%……”
当数字上升到30%以上时,跳转速度才明显慢了下来。
廖建国还是非常激动。
现在他们所使用的f射线发生设备,基础的反重力场强度只有18%,外层螺旋力场挤压再加上内部进行核反应,就把激发的f射线强度推到了7倍率以上。
30%以上的强度……
他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概念。
王浩也同样非常激动,他用力憋了一口气,似乎生怕呼出来数字就暂停跳转,但最终数字还是定格了。
“33.433%!”
他咬牙喊了出来。
廖建国也用力念了一遍,他马上看向了王浩问道,“王院士,这个数字代表什么?我们以此激发f射线,能制造出多高的强度?”
以往王浩都是有问必答,仿佛是无所不知。
这次不一样。
王浩很直接的摇头,“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到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即时检测。”
廖建国自然知道‘无法即时检测’意味着什么。
他们对于湮灭力场强度的检测上限是‘10倍率’,无法即时检测也就代表,强度必定会超过10倍率。
核聚变工程项目的第一次大型论证会议结束了。
第一轮会议取得的进展还是比较多的,包括确定了正式进行论证项目,包括定下了设计研究的主方向,也包括确定项目的负责人。
会议确定的论证项目负责人主要有,担任总设计师的王浩,担任副总设计师的汤建军以及王烨。
王烨是核工程研究所的主任级研究员。
他参与过‘人造太阳’项目,并且是主要设计人之一,对于核聚变反应、托卡马克装置都非常了解。
同时,王烨还是公认的‘候选院士’。
所谓的‘候选’并不是说参与了院士评选,而是他被公认为参与院士评选就能够评上院士。
现在项目还处在论证阶段,但第一次会议的成功也让项目进入‘正式论证阶段’,简单来说,就是科技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会进行拨款,对项目论证相关的实验研究、设计给予支持。
论证阶段,预算经费就有十个亿。
这也就代表了上级对于研究的重视,若是论证阶段无法通过,十个亿就等于打了水漂。
会后。
汤建军和王烨已经开始工作。
现阶段他们负责分配论证相关的工作,比如,针对某一个难点和设计,就会有研究团队或个人去申请。
他们会组建专家评审团,对于相关的研究申请进行审核。
这样一个个工作分配下去,就会有很多的个人和团队参与到论证工作,汇总所有的成果,就可以开启下一次会议。
在确定了工作安排以后,汤建军和王烨都表现的非常激动。
汤建军都有一种实现了人生目标的感觉,他一辈子的梦想就是能够参与核聚变的研究,甚至都没有想过在有生之年能够完成研究。
现在他参与进来了,还挂着副总设计师的名头。
王烨比汤建军年轻很多,他都没想到能担负如此重要的工作。
核聚变工程项目的规模无疑远远超过‘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就只是一个实验项目而已,核聚变工程项目则是准备完成核聚变的研究,两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王浩的职位是最高的,他是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是核聚变工程项目的最高负责人。
不过他的职位更多是挂名,手里拥有最高的权限,却不参与实际的项目工作中,他负责的是核心技术方向的研究。
既然已经决定开启核聚变项目,王浩自然是有信心的,核聚变项目非常的庞大,真正进入到实验制造阶段,投入的经费最低也是百亿起步,甚至会达到千亿或者更多。
但研究有了主要方向以后,也只是项目庞大一些而已,和其他的研究也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超导电池的研发。
超导电池的设计研究也很不容易,中途攻克了很多的技术难题,但有了主要方向以后还是完成了。
核聚变项目也只是规模更大、参与的人数更多。
项目研究还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主要就是经历论证、设计、制造等几个阶段。
现在已经进入第一阶段,就一步步正常进行就可以了。
……
核聚变第一次论证会议并没有引起波澜。
论证会议的规模还是很大的,想要完全做到保密是不可能的,但多数知道消息的人也只认为是学术交流会,而不是真正的开启项目。
这种学术交流会议并不是唯一。
国内来说,就举办过好几次类似的会议,只不过规模更小一些,目的就是让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
其他国家也一样。
比如,?国。
他们就曾经举办过大型的核聚变研究会议,会议还拟定论证制造大型的托卡马克装置。
一大堆学者聚在一起,就研究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论证,他们还进行了粗略的计算,结果发现需要的经费太过庞大。
最终,还是放弃了。
这主要是因为实现的可行性很低,就不可能找到资金来源。
国际更关注另外一件事,湮灭科技公司发布了新的公告,确定‘2号机’的改造即将结束,他们会重新为一阶铁材料定价,并公开接受相关的订单。
一阶铁材料的定价以及售卖才是最重要的。
在持续暂停售卖几个月以后,好多的机构都已经没有研究材料,他们的研究自然只能暂停。
现在终于能买到一阶铁材料,也让很多的机构期待,他们也随时关注湮灭科技公司的动向,希望第一时间制造消息。
很快。
湮灭科技公司发布了新的公告,确定生产纯度超过95%的一阶铁材料,定价则为每吨80万美元。
这个消息顿时引起国际舆论沸腾。
之前的一阶铁价格非常昂贵,每千克大概在80到100万美元,现在则是降低了1000倍,降幅实在是太惊人了。
“降低1000倍啊!”
“看来一阶铁的制造技术,确实有了重大突破……”
“湮灭科技公司直接生产纯度超过95%的一阶铁,生产效率还这么高?省去了提取过程,一天还能制造几十吨?”
“肯定有几十吨,否则不会这么便宜……”
“……”
湮灭科技公司对一阶铁的定价,不是一过脑子就拍板决心的,而是根据一阶铁市场需求规模计算得出的数字。
现在的一阶铁材料,主要是被用作研发使用。
根据过去一年的售卖情况来看,一阶铁材料的市场规模大概在两百亿美元左右。
湮灭科技公司是垄断性材料企业,在实现极高利润率的前提下,他们的目标是做大市场规模,才能够实现更高的利润。
现阶段他们的主要客户,包括各大金属研究机构、大型钢铁公司、超导材料公司以及其他和材料有关的机构。
这些大型机构的数量是有限的,所能投入用于购买升阶材料的经费也是有限的,只有做大了市场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磁化锂材料也一样。
现在磁化锂材料的市场规模也只刚超过百亿美元,主要是因为磁化锂材料的售价高昂,添加磁化锂材料的锂电池,成本自然会大幅度上涨,以此制造的产品就非常昂贵。
如果想要做大市场,就必须降低价格,让普通人也能买得起高端锂电池产品。
比如,续航超过1200公里的电动汽车。
降低价格,目的就是做大市场。
当普通人都能用的起‘升阶材料产品’,市场规模自然就会变得非常庞大,就会带来更加庞大的利润。
当然暂时是不可能的。
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制造能力有限,2号机专门用于生产一阶铁材料,暂时每天能生产110吨左右。
湮灭科技公司正在制造3号机、4号机,并不断对于制造流程进行改进,目的是实现全自动化流程,以便大大提升一阶铁材料的产能。
虽然市场规模是有限的,但因为超高的利润率,湮灭科技公司依旧像是个‘印钞机’,预估未来一年的利润超过200亿美元。
这个利润是非常惊人的。
对比来说,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阿迈瑞肯的水果公司,去年的利润也不到300亿美元。
湮灭科技公司的公告还说明,公司正在不断的改进制造流程,以期能够继续扩大产能。
如果再继续扩大产能,一阶铁材料的售价就会继续降低。
这是必然的。
但还是有大量的机构订购材料,他们可不会等待更便宜的材料,因为市场竞争上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那些国际大型的钢铁公司,必须要率先拿出高端的产品,才能够提前抢占市场,否则同领域可能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大型钢铁公司,也是湮灭科技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
相比来说,科研机构的订购规模就要差很多,即便是阿迈瑞肯的格鲁姆湖计划项目,订购的一阶铁材料也很有限。
科研机构是纯投入型的机构,研发经费自然非常有限。
格鲁姆湖计划总经费550亿美元,听起来确实非常的庞大,但他们做的是多方面的研究,有诸多的机构和团队参与,能用来购买升阶材料的经费自然是有限的。
他们的第一笔订单规模,只有三亿美元左右。
加莫夫-沙普利认为对于现阶段的研究,三亿美元,近400吨的一阶铁材料也已经足够了。
在确定下个月能够拿到第一批材料后,沙普利的心情也非常的激动,他感觉自己是从地狱来到了天堂。
本来研究已经被认为不可行,而现在又有了更多的材料支持,各项研究自然能够继续下去。
沙普利发誓要必须要打上一场翻身仗。
他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召集了很多专家学者,开始准备进行材料的反重力特性实验。
这是最重要的实验。
现在他们的研究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就是合作机构和团队研究一阶铁的超导材料,另一个就是对一阶铁的超导材料进行反重力特性测试。
“我们将通过反重力特性测试实验,发现适合用于制造强湮灭力场的一阶铁材料。”
“到时,研究就会取得重大突破!”
“升阶材料制造强湮灭力场,是非常重要的方向,我们会以此赶超王浩团队,并掌握最高端的强湮灭力场技术……”
这是沙普利和一号决策人说的话。
一号决策人鼓励沙普利继续努力,一定要带领格鲁姆湖计划走向成功,同时,也给他规定了时间--
半年。
“我希望能在六个月内看到成果。”
“不需要赶超王浩团队,但一定要制造出足够强度的湮灭力场……”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继续支持研究!”
一号决策人的压力也很大。
格鲁姆湖计划是他发起并支持的科研计划,若是计划最终确定失败,肯定是作为一号决策人工作的败笔。
那可能会成为巨大的污点。
不过一号决策人也开始思考起了失败,他觉得不能把筹码都压在格罗姆湖计划上,也应该找一找其他的方向。
比如,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阿迈瑞肯已经实际退出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但在名义上,他们并没有完全退出。
如果格鲁姆湖计划计划失败,他们就必须提前‘重返’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只是,现阶段谈‘重返’并不现实。
格鲁姆湖计划并没有让其他国家参与,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会对其他国家共享,其他国家自然那不可能让阿迈瑞肯重返组织。
“希望加莫夫能行吧……”
“看他很有信心,应该没问题。”一号决策人长叹了口气,也只能暂时把希望放在格鲁姆湖计划上。
……
与此同时。
王浩已经来到了f射线实验基地。
实验基地内一片忙碌。
廖建国拿着一块银色的金属材料介绍着,“这是东工精密制造出的颗粒性材料,我们已经做过详细的检测,内部的颗粒材料,最大的达到160微米,最小的则在39微米左右。”
“颗粒的偏差有些大,但方向和形态是一致的,而且连接非常的紧密。”
他说着问道,“王院士,颗粒大小不一致没有影响吧?”
“理论上不会有影响。”王浩道,“只要方向一致就可以了。颗粒的方向一致,激发的反重力场方向就会一致,反重力场是能够连接在一起的。”
廖建国了然的点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新设备已经安装的差不多了,大概明天就可以进行实验。”
“今天晚上会做详细的检测。”
“希望能有进展……”
廖建国和王浩都非常的期待。
他们已经做过以毫米级颗粒性材料为基础的反重力实验,颗粒尺寸在2毫米左右,所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场强度为18.3%。
这个强度已经可以用于制造f射线发生装置。
现在颗粒的大小平均降低了二十倍以上,所能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场强度就可以期待了。
第二天,实验正式开始。
每一个参与实验的人都非常的期待,因为材料的布局已经完成,实验就只是系统性的开启设备而已。
简单来说,通电、检测。
王浩、廖建国一起站在数据间,仔细盯着电脑上不断跳转的数字--
“0.001%、0.023%、0.913%……”
“2.009%、3.511%……”
“4.314%、6.345%……”
“9.301%……”
数字在不断的上涨。
当数字超过了“18%”时,廖建国忍不住喊出一声,“超过18了!”
“20了!”
“还在继续涨!”
他说着喊了一声问道,“温度多少?”
旁边有人报告说道,“193K。”
“继续!”
廖建国激动的脸色通红,说完以后就立刻看向屏幕上的数字,数字还在不断地跳转上升。
“20.831%……”
“25.300%……”
“30.144%……”
当数字上升到30%以上时,跳转速度才明显慢了下来。
廖建国还是非常激动。
现在他们所使用的f射线发生设备,基础的反重力场强度只有18%,外层螺旋力场挤压再加上内部进行核反应,就把激发的f射线强度推到了7倍率以上。
30%以上的强度……
他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概念。
王浩也同样非常激动,他用力憋了一口气,似乎生怕呼出来数字就暂停跳转,但最终数字还是定格了。
“33.433%!”
他咬牙喊了出来。
廖建国也用力念了一遍,他马上看向了王浩问道,“王院士,这个数字代表什么?我们以此激发f射线,能制造出多高的强度?”
以往王浩都是有问必答,仿佛是无所不知。
这次不一样。
王浩很直接的摇头,“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到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即时检测。”
廖建国自然知道‘无法即时检测’意味着什么。
他们对于湮灭力场强度的检测上限是‘10倍率’,无法即时检测也就代表,强度必定会超过10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