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记者的故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滨江警事最新章节!
韩渝回来,最高兴的当属韩树群和向帆两口子。
下班回到家,看到童养婿正跟女儿在厨房里忙碌,一个劲埋怨女儿为什么让三儿干活,三儿出去执行了近一个月任务那么辛苦,好不容易回来了应该休息。
韩向柠发现不但妹妹没家庭地位,连自己都没什么家庭地位了,真有些哭笑不得。
老韩跟听汇报似的问这问那。
韩渝有问必答,反正只是武装护航,别看抓了那么多不法分子,但都不归滨江水上公安分局和陵海公安局管辖,况且老丈人是老党员、老干部,又不是外人。
“王记者也去了!”
“跟我们一起去的,没跟我们一起回来。船队一到徐洲,他就上岸了,他以前在那边做工作过,正好借这个机会回去看看老朋友。”
老韩跟王记者并不熟,但对王记者那个思岗老乡早就如雷贯耳,甚至知道许多王记者的事。
事实上王记者不只是思岗的骄傲,也是全滨江自学成才的榜样。滨江日报、滨江人民广播电台和滨江电视台不止一次报道过。
他放下酒杯,感叹道:“王记者其实只是在我们思岗工作过,并不是思岗人。”
韩渝下意识问:“他不是思岗人?”
“他家原来在滨江,以前搞那些运动,真是人妖颠倒,他父亲在一夜之间从干部变成了‘大汉奸’,他母亲受不了委屈活活气死了。
好像是六八年,他那会儿才十五岁,就随着大批知青从滨江只身去了思岗,成了一个‘可教育好的子女’。”
老韩觉得有必要跟女婿和两个女儿讲讲励志的故事,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放下筷子凝重地说:“小小年纪接受再教育不是一件容易事,他累死累活干一天的工分,折合成钱都不到两毛。
看到好多比他大的知青搞起了‘曲线改造’,就是学手艺。他那会儿所在的生产队正好紧挨着麻风病院,医院里有个医生有一台旧的120照相机,他就开动脑筋,想跟人家学照相。”
以前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多么刻苦,做家务多么勤劳,对长辈多么孝敬,现在又说起了励志故事。
韩向檬正想着去医学院陪梁晓军上晚自习,哪听得下这些。
她想走又不敢走,忍不住问:“爸,你十几岁就去部队当兵,都没怎么在老家呆过,你怎么知道这些的,还知道的这么清楚!”
“我有个战友转业回了思岗宣传部,他告诉我的,他跟王记者很熟。”
“好好听你爸说,不许插话。”
向帆脸色一正,韩向檬吐吐舌头,不敢再顶嘴。
韩向柠则笑盈盈的洗耳恭听,手却在饭桌下面偷偷捅小学弟,家里有好几张工会发的电影票,再不去就赶不上了。
韩渝很想跟人家谈恋爱那样陪学姐去看电影,可老丈人正在励志,不能走也不敢走。
“他想学照相,可人家不一定会教。于是,他每天一放工,就去医生家帮着挑水、带孩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几个月下来,那个医生一家被感动了,收下他这个小徒弟。
从那以后,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在茅草屋里洗相片。拍的是越来越好,后来有一家小报采用了他的来稿,消息一传开,全乡都被轰动了。”
命中有贵人啊!
王记者的贵人是那个医生,自己的贵人就是徐所。
韩渝正暗暗感慨,小姨子就不耐烦地问:“他只是学会了拍照片,他投什么稿?”
“记者有好几种,写新闻的是文字记者,王记者是摄影记者。”
“爸,王记者是摄影记者?”
韩渝倍感意外。
老韩微笑着确认道:“他确实是摄影记者,但他也写新闻稿,既会拍照片也会写稿,两手都很硬。”
向帆指指两个女儿,趁热打铁地说:“这就叫艺多不压身,平时让你们学习,你们不听。不听、不好好学,将来就没竞争力。”
“妈,我好好学了!”韩向柠抬起头。
“但不够用功,我们医院的小陈……”
“妈,你跑题了,还是听爸说王记者吧。”
“行,树群,你接着说。”
老韩接过话茬,不缓不慢地说:“七三年的时候,徐洲那边的煤矿去思岗招工,名额很少,大家都想去,王记者就凭着有会照相的一技之长,从下放知青变成了工人。
到了煤矿,先下井挖矿,很苦很累也很危险,但工资待遇比在生产队好。但他没安于现状,一有时间就拍照片,给各大媒体投稿,就这么被调到了煤矿的宣传科,负责矿上的摄影报道兼广播站的编辑、记者,一干就是八年。”
韩渝前年就认识王记者,但只知道王记者很厉害,并不知道王记者的过去,忍不住问:“后来呢?”
“后来被调回思岗宣传部,做宣传干事。他嫉恶如仇,看到不平事就想主持正义。有一年秋天,我们思岗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
丝河乡的乡长收到一封皱巴巴的信,上面说省领导的姨侄女、中央一个领导家的千金、正在省公安厅工作的‘刘小雨’,向七年前曾舍身救过她性命的丝河乡农民江国庆求婚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假的,但那会儿个个以为是真的,都说什么‘董永遇上了七仙女’。乡里为了体现‘政府的关怀’,好让‘董永’有合适的身份尽快和‘七仙女’喜结良缘,特地去江国庆家探望,并代表组织宣布正式安排江国庆为乡电影院的检票员。”
这也太扯了,那些乡干部居然相信……
韩向柠禁不住笑问道:“再后来呢。”
老韩笑道:“王记者觉得事有蹊跷,他那会儿正好生病住院,一听到这事就要求出院,骑自行车赶到丝河乡政府。
乡干部说得有鼻子有眼,还希望他帮着宣传,好扩大丝河乡的知名度。可那个‘董永’却避而不见,让家里人称他去江城走亲戚了。
王记者并没有泄气,在丝河乡一连转了好几天,终于跟抓特务似的在一个晚上摸到了‘董永’的行踪。面对他连珠炮似的提问,‘董永’六神无主,语无伦次。
最后不得不承认他花钱请人家帮着写情书,托人从江城寄到乡里,想以此吓唬乡干部,好谋个差使,争取娶个婆娘。
可都已经真相大白了,乡里的干部却不相信,见人就说王干事存心跟他们过不去,影响了乡里和省里的关系,阻碍了乡镇工业的发展。
之前垂头丧气的‘董永’又神气起来了,四处放风说什么王干事再敢碰他,他就跟王干事拼命。”
这不是自欺欺人么。
韩向柠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老家的丑事,想想就丢人……
老韩放下筷子,接着道:“面对恐吓,王记者毫不畏惧,给滨江日报编辑部打电话曝光,跟闻讯而至的滨江日报记者一起,起早摸黑,采访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写了一篇叫作《新编天仙配》的通讯稿,上了滨江日报和东海法制报。
‘董永’就这么被敲掉了‘金饭碗’,企图攀高枝而上当受骗的乡干部羞愧难当。其中两个乡干部还被拔出萝卜带出泥,因为以权谋私、大搞农转非,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王记者有多厉害,韩渝不止一次见识过,不禁叹道:“王记者是不怕得罪人。”
“他不只是上了人民日报之后不怕得罪人,他很早就不怕得罪人。”
老韩喝了一小口汤,又说道:“几年前有个假记者,说假也不是很假,好像是跟上面有点关系,在皋如招摇撞骗,甚至侮辱妇女,被群众押送到了派出所。
王记者那会儿已经被滨江人民广播电台录用了,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去采访,写了一个长篇报道。
结果那个假记者很快就被放出来了,不但声称要去省里上访,还雇人打印了几百封控告信四处散发,甚至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恐吓他。
王记者怎么会害怕恐吓,为了进一步弄清事实,在滨江日报的两个记者配合下,冒着酷暑,去假记者所在的乡开展全面调查。
地方的一些干部生怕得罪省里的大官,一不安排住宿,二不提供真实情况,他和两个记者每天都是自己掏钱,可在乡政府食堂里买到的都是残羹剩菜。
晚上住的地方更简陋,睡在一个村里的一家蚕药厂的木板铺上,蚊虫叮咬,夜不能寐。没地方洗澡,就去河边冲一盆凉水。夜里好不容易睡着了,还有人去敲门恐吓。
但王记者就是不信邪,在当地正直的干部群众帮助下,终于掌握到了那个假记者行骗的更详尽的材料。那个假记者意识到麻烦大了,跑去跟他们下跪求饶,恳求王记者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王记者怎么可能放过他,一回到滨江就跟滨江日报的两个记者,合写了《‘陈记者’行骗续篇》的长篇通讯,不但见了报,报社还加上了‘编者按’,那个假记者终于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王记者曝光过的事情太多,老韩如数家珍地说了近一个小时。
其中好几个曝光的事向帆也是第一次听说,感叹道:“王记者这是笔锋所向,群丑现形啊!”
韩向柠认识王记者,也知道王记者很厉害,但没想到王记者会这么厉害,喃喃地说:“无冕之王,这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韩渝深以为然,一边帮丈母娘收拾桌子,一边感慨地说:“他每次采访我们的行动都很拼,这次采访我们武装护航,甚至把照相机放到一边,跟我们一起抓水匪。”
韩渝回来,最高兴的当属韩树群和向帆两口子。
下班回到家,看到童养婿正跟女儿在厨房里忙碌,一个劲埋怨女儿为什么让三儿干活,三儿出去执行了近一个月任务那么辛苦,好不容易回来了应该休息。
韩向柠发现不但妹妹没家庭地位,连自己都没什么家庭地位了,真有些哭笑不得。
老韩跟听汇报似的问这问那。
韩渝有问必答,反正只是武装护航,别看抓了那么多不法分子,但都不归滨江水上公安分局和陵海公安局管辖,况且老丈人是老党员、老干部,又不是外人。
“王记者也去了!”
“跟我们一起去的,没跟我们一起回来。船队一到徐洲,他就上岸了,他以前在那边做工作过,正好借这个机会回去看看老朋友。”
老韩跟王记者并不熟,但对王记者那个思岗老乡早就如雷贯耳,甚至知道许多王记者的事。
事实上王记者不只是思岗的骄傲,也是全滨江自学成才的榜样。滨江日报、滨江人民广播电台和滨江电视台不止一次报道过。
他放下酒杯,感叹道:“王记者其实只是在我们思岗工作过,并不是思岗人。”
韩渝下意识问:“他不是思岗人?”
“他家原来在滨江,以前搞那些运动,真是人妖颠倒,他父亲在一夜之间从干部变成了‘大汉奸’,他母亲受不了委屈活活气死了。
好像是六八年,他那会儿才十五岁,就随着大批知青从滨江只身去了思岗,成了一个‘可教育好的子女’。”
老韩觉得有必要跟女婿和两个女儿讲讲励志的故事,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放下筷子凝重地说:“小小年纪接受再教育不是一件容易事,他累死累活干一天的工分,折合成钱都不到两毛。
看到好多比他大的知青搞起了‘曲线改造’,就是学手艺。他那会儿所在的生产队正好紧挨着麻风病院,医院里有个医生有一台旧的120照相机,他就开动脑筋,想跟人家学照相。”
以前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多么刻苦,做家务多么勤劳,对长辈多么孝敬,现在又说起了励志故事。
韩向檬正想着去医学院陪梁晓军上晚自习,哪听得下这些。
她想走又不敢走,忍不住问:“爸,你十几岁就去部队当兵,都没怎么在老家呆过,你怎么知道这些的,还知道的这么清楚!”
“我有个战友转业回了思岗宣传部,他告诉我的,他跟王记者很熟。”
“好好听你爸说,不许插话。”
向帆脸色一正,韩向檬吐吐舌头,不敢再顶嘴。
韩向柠则笑盈盈的洗耳恭听,手却在饭桌下面偷偷捅小学弟,家里有好几张工会发的电影票,再不去就赶不上了。
韩渝很想跟人家谈恋爱那样陪学姐去看电影,可老丈人正在励志,不能走也不敢走。
“他想学照相,可人家不一定会教。于是,他每天一放工,就去医生家帮着挑水、带孩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几个月下来,那个医生一家被感动了,收下他这个小徒弟。
从那以后,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在茅草屋里洗相片。拍的是越来越好,后来有一家小报采用了他的来稿,消息一传开,全乡都被轰动了。”
命中有贵人啊!
王记者的贵人是那个医生,自己的贵人就是徐所。
韩渝正暗暗感慨,小姨子就不耐烦地问:“他只是学会了拍照片,他投什么稿?”
“记者有好几种,写新闻的是文字记者,王记者是摄影记者。”
“爸,王记者是摄影记者?”
韩渝倍感意外。
老韩微笑着确认道:“他确实是摄影记者,但他也写新闻稿,既会拍照片也会写稿,两手都很硬。”
向帆指指两个女儿,趁热打铁地说:“这就叫艺多不压身,平时让你们学习,你们不听。不听、不好好学,将来就没竞争力。”
“妈,我好好学了!”韩向柠抬起头。
“但不够用功,我们医院的小陈……”
“妈,你跑题了,还是听爸说王记者吧。”
“行,树群,你接着说。”
老韩接过话茬,不缓不慢地说:“七三年的时候,徐洲那边的煤矿去思岗招工,名额很少,大家都想去,王记者就凭着有会照相的一技之长,从下放知青变成了工人。
到了煤矿,先下井挖矿,很苦很累也很危险,但工资待遇比在生产队好。但他没安于现状,一有时间就拍照片,给各大媒体投稿,就这么被调到了煤矿的宣传科,负责矿上的摄影报道兼广播站的编辑、记者,一干就是八年。”
韩渝前年就认识王记者,但只知道王记者很厉害,并不知道王记者的过去,忍不住问:“后来呢?”
“后来被调回思岗宣传部,做宣传干事。他嫉恶如仇,看到不平事就想主持正义。有一年秋天,我们思岗传出一个爆炸性新闻。
丝河乡的乡长收到一封皱巴巴的信,上面说省领导的姨侄女、中央一个领导家的千金、正在省公安厅工作的‘刘小雨’,向七年前曾舍身救过她性命的丝河乡农民江国庆求婚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假的,但那会儿个个以为是真的,都说什么‘董永遇上了七仙女’。乡里为了体现‘政府的关怀’,好让‘董永’有合适的身份尽快和‘七仙女’喜结良缘,特地去江国庆家探望,并代表组织宣布正式安排江国庆为乡电影院的检票员。”
这也太扯了,那些乡干部居然相信……
韩向柠禁不住笑问道:“再后来呢。”
老韩笑道:“王记者觉得事有蹊跷,他那会儿正好生病住院,一听到这事就要求出院,骑自行车赶到丝河乡政府。
乡干部说得有鼻子有眼,还希望他帮着宣传,好扩大丝河乡的知名度。可那个‘董永’却避而不见,让家里人称他去江城走亲戚了。
王记者并没有泄气,在丝河乡一连转了好几天,终于跟抓特务似的在一个晚上摸到了‘董永’的行踪。面对他连珠炮似的提问,‘董永’六神无主,语无伦次。
最后不得不承认他花钱请人家帮着写情书,托人从江城寄到乡里,想以此吓唬乡干部,好谋个差使,争取娶个婆娘。
可都已经真相大白了,乡里的干部却不相信,见人就说王干事存心跟他们过不去,影响了乡里和省里的关系,阻碍了乡镇工业的发展。
之前垂头丧气的‘董永’又神气起来了,四处放风说什么王干事再敢碰他,他就跟王干事拼命。”
这不是自欺欺人么。
韩向柠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老家的丑事,想想就丢人……
老韩放下筷子,接着道:“面对恐吓,王记者毫不畏惧,给滨江日报编辑部打电话曝光,跟闻讯而至的滨江日报记者一起,起早摸黑,采访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写了一篇叫作《新编天仙配》的通讯稿,上了滨江日报和东海法制报。
‘董永’就这么被敲掉了‘金饭碗’,企图攀高枝而上当受骗的乡干部羞愧难当。其中两个乡干部还被拔出萝卜带出泥,因为以权谋私、大搞农转非,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
王记者有多厉害,韩渝不止一次见识过,不禁叹道:“王记者是不怕得罪人。”
“他不只是上了人民日报之后不怕得罪人,他很早就不怕得罪人。”
老韩喝了一小口汤,又说道:“几年前有个假记者,说假也不是很假,好像是跟上面有点关系,在皋如招摇撞骗,甚至侮辱妇女,被群众押送到了派出所。
王记者那会儿已经被滨江人民广播电台录用了,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去采访,写了一个长篇报道。
结果那个假记者很快就被放出来了,不但声称要去省里上访,还雇人打印了几百封控告信四处散发,甚至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恐吓他。
王记者怎么会害怕恐吓,为了进一步弄清事实,在滨江日报的两个记者配合下,冒着酷暑,去假记者所在的乡开展全面调查。
地方的一些干部生怕得罪省里的大官,一不安排住宿,二不提供真实情况,他和两个记者每天都是自己掏钱,可在乡政府食堂里买到的都是残羹剩菜。
晚上住的地方更简陋,睡在一个村里的一家蚕药厂的木板铺上,蚊虫叮咬,夜不能寐。没地方洗澡,就去河边冲一盆凉水。夜里好不容易睡着了,还有人去敲门恐吓。
但王记者就是不信邪,在当地正直的干部群众帮助下,终于掌握到了那个假记者行骗的更详尽的材料。那个假记者意识到麻烦大了,跑去跟他们下跪求饶,恳求王记者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王记者怎么可能放过他,一回到滨江就跟滨江日报的两个记者,合写了《‘陈记者’行骗续篇》的长篇通讯,不但见了报,报社还加上了‘编者按’,那个假记者终于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王记者曝光过的事情太多,老韩如数家珍地说了近一个小时。
其中好几个曝光的事向帆也是第一次听说,感叹道:“王记者这是笔锋所向,群丑现形啊!”
韩向柠认识王记者,也知道王记者很厉害,但没想到王记者会这么厉害,喃喃地说:“无冕之王,这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韩渝深以为然,一边帮丈母娘收拾桌子,一边感慨地说:“他每次采访我们的行动都很拼,这次采访我们武装护航,甚至把照相机放到一边,跟我们一起抓水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