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 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
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最新章节!
一、苏联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一度存在、陷于停滞、重新发展的起伏曲折的过程。www.Pinwenba.com
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有人开始注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社会心理学,并译介过麦独孤等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在19世纪的俄国民主主义者的著作中,包含有相当不少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十月革命胜利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意识形态方面也发生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了一切领域的指导思想。这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成了讨论的中心。心理学的派别、观点多种多样(反射学、反应学、儿童学、文化历史观点等)是这个时期苏联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苏联心理学界也曾围绕着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论。
谈到这个时期的苏联社会心理学,首先应该提到В·М·别赫切列夫。他第一个发表了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专著《集体反射学》。他从自己的一般反射学的原理出发,来分析集体的反射和反应。他指出:“如果反射学研究单个个体相互关系活动的表现,那么集体反射学则研究集体的同样活动。”他认为,在集体中,除遗传的机体表现外,要研究它们的兴奋性、集体情绪、观察能力、判断和决定。他认为这些特征也就是对集体进行分类的依据。在研究方法上,他运用了观察、实验、问卷以及处理材料的统计方法。别赫切列夫的工作对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从机械论、唯能论的立场来研究社会的心理现象,理论观点是错误的。他把物理学的一些定律机械地搬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现象。如,他用物理学的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认为社会生活中也有各种引力中心,诸如工业中心、科学中心,它们的吸引力依赖于这些中心的大小,正如彼此吸引着的天体那样。而文化的继承性,后人对前人创造的财富的继承,则又好像是以能量守恒定律为依据。别赫切列夫总共列举出二十条以上的物理学定律,把它们扩大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
唯心主义心理学者Г·И·切尔潘诺夫认为,传统的个体实验心理学应当用社会心理学来加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它不是要取代以前的个体心理学,而是应该和它一起研究。他积极主张,应当组织力量来研究社会心理学,企图以此向马克思主义让步,保留以前的传统个体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者В·А·瓦格纳在研究动物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集体心理学,并发表了著作《群众心理学和集体心理学》。他认为,人们的集体心理是来自动物的群居生活加上经济和文化影响。不考虑种族发展就不能建立人类的心理学。显然,这是一条生物学的研究路线。
除了这些机械论、唯心论、生物学化的倾向外,也有一些人则试图把社会心理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
П·П·布隆斯基首先提出了人的行为的社会经济基础。他认为,传统心理学的最大错误之一是“过分的个体化”。而实际上,个体的行为乃是他周围社会的机能,人的行为是依赖于他所属的阶级的。因此,他第一个谈到了阶级心理学。他批评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学:“考察一下现今存在的社会心理学,我看简直不是心理学,而是复述社会学的某些章节,……或者只不过是以《社会心理学》的名字而用社会学中的心理学论来替换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他号召:“要拿出勇气以自己的社会心理学来代替这两个极端。”
В·А·阿尔捷莫夫也是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而积极努力的一个。他批判了切尔潘诺夫的唯心论观点和别赫切列夫的机械观点,并指出,不可能存在个体的社会心理学和集体的社会心理学两门特殊的科学,只有一门个体和集体的社会心理学。
此外,也应该提到Л·С·维果茨基。他虽然主要不是从事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但他的文化—历史理论,广义地说,有许多思想都可以列入社会心理学的范围。
总的来说,十月革命后,40年代以前,在苏联社会心理学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而存在的,并曾出现过一定数量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有过一定的发展。
不过,据斯米尔诺夫在其苏联心理学史(1975)著作中分析,这一时期的苏联社会心理学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时的苏联社会心理学者还没有足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心理学工作中导致了许多严重错误。如,机械论观点,别赫切列夫的“集体反射学”企图把群众心理学的规律归结为惰性、运动平衡、反作用、节奏、周期性等这样的规律。再如,心理学化观点,有人企图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心理学化观点、行为主义、弗洛伊德观点结合起来,错误地夸大心理因素(如集体情感、性冲动)在社会现象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在20年代,苏联存在一种看法,照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的整个心理学就是一种社会心理学。除这种一般的心理学外,好像就不应当再有任何其他专门的社会心理学。这种一般的心理学要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分置于个体的社会心理学和集体的社会心理学。这样解决问题,社会心理学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和普通心理学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作为心理科学的独立分支而和普通心理学区分开来。第三,当时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途径也是错误的。如反应学的拥护者认为,用反应学的方法,亦即通过个体地研究属于某一社会群体的被试人的反应的速度、强度和变动情况,就可以研究社会心理现象,其中包括社会群体、集体、阶级的心理学。
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原因,使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随后,进入了陷于停滞的时期。
1936年7月,联共(布)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人民委员部系统中的儿童学曲解的决议”。在批判儿童学和心理技术学的同时,也批判了当时颇为活跃的社会心理学,指责它是“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是用“唯心史观来研究社会现象”,是“为反动派服务的”。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心理学的存在权力。从此,作为心理科学独立分支的苏联社会心理学就销声匿迹了。
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独立分支的地位虽然被否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来属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些实际迫切需要的现实问题,就已不再有人过问了。实际上,这些方面的问题还是有人在研究。因为社会心理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心理学必须面对它、处理它,而不容回避,只不过是不再使用“社会心理学”的名称罢了。关于这一时期的社会心理学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个时期的社会心理学工作,是混杂在普通心理学、年龄和教育心理学、军事和司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等等之中,作为它们的课题而进行的。例如,在А·Н·列昂捷夫的心理发展学说中,就包含有关于个体心理的社会化等方面的丰富内容。С·Л·鲁宾斯坦所探讨的普通心理学的原则——决定论原则、反映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发展原则等,对于后来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学前集体、学校集体、生产集体)的研究仍在继续。在这方面,特别应提到的是А·С·马卡连柯改造和教育流浪儿童的工作,他关于工学团集体的研究,以及其他人在他的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关于集体和个人的相互依从关系的教育研究。
(三)定势学派的研究工作。定势理论的代表人物П·Н·乌兹纳杰认为,心理学的出发点不是心理现象,而是产生这些现象的个体。因此,心理学首先就要研究主体,研究作为统一整体的个性。而定势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对完成一定动作的准备。定势理论的研究和社会心理学有密切联系。
(四)关系心理学的工作。在40年代初,以В·Н·米亚西舍夫为代表,对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相互关系、关系这两个概念是他的理论的基本概念。他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思想,认为有人才有关系,人与周围现实有关系,人与人之间有关系等等。而人的心理活动就表现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研究这种相互关系、关系就可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关系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其实,可以说关系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变种之一。
(五)在这些年所进行的关于个性问题(个性在集体中的发展、需要问题、学生个性的形成、苏联人的个性特征)、能力、个别差异、自我意识的研究中,也包括着实质上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工作。
从以上各点可以说明,在这一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名称,它作为心理科学独立分支的地位虽然被否定了,但原来属于它的研究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还是有人在研究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绝不能说这是一个空白时期。在Е·С·库兹明、В·Е·谢苗诺夫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甚至认为,“这一时期对于苏联社会心理学最重要的问题的探讨比20年代实际上更富有成效。”
1956年苏共召开了二十大,1959年又召开了二十一大。政治形势的变动也影响到了心理科学的发展。到50年代末,苏联心理学界又开始考虑社会心理学的问题。
1962—1963年是苏联社会心理学开始重新发展的重要两年,召开了几个涉及社会心理学命运问题的会议。1962年7月,苏联科学院、医学科学院、教育科学院、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联合召开了讨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哲学问题会议,总结1950年两院会议以来,在关于人的科学中滋长了生物学化的倾向,并指出,“要对心理学和社会学临界上的问题进行应有的研究”。1963年6月,召开了第二届全苏心理学代表大会。会上,Е·В·肖洛霍娃等人作了关于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报告,回顾了20年代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讨论,总结了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会上,还展望了社会心理学的前景,提出了发展规划。继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又相继召开了小型会议,具体地讨论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合法地位,它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及其发展措施等问题。在讨论中,意见并不完全一致。譬如,关于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地位问题,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部分,位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结合部,也有人主张,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科学,还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相类似,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不能作为一门科学而存在。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讨论也存在分歧。不过,这种分歧已经不是社会心理学在苏联应否存在,而是应当如何存在的分歧了。
从此,停滞二十余年的苏联社会心理学进入重新发展阶段,而且发展的势头相当迅猛。苏联科学院哲学科学部新建了心理研究所,下设社会心理学研究室,起着全苏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协调中心的作用。
二、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问题,苏联心理学者于60年代曾进行过热烈讨论。斯米尔诺夫在他的苏联心理学发展史著作(1975)中对这些讨论作了概括。他把讨论中的意见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客体是个性心理学,主张“社会心理学应当研究在人的社会关系的领域中所发生的社会心理现象、个性的特性或特征”。(肖洛霍娃等)到1977年,肖洛霍娃在苏联和西方社会心理学问题讨论会上的报告“个性的社会心理学观点”中,列举了个性社会心理学的七个研究方面:1个性心理学方面的社会决定作用;2不同情况、情境下个人行为活动的社会动机;3个性的阶级、民族、职业的方面;4个人社会活动形成和表现的规律;5个性的内部矛盾问题及其解决途径;6个性的自我发展问题;7新人精神面貌的形成。
(二)社会心理学的对象应该是社会群体中的心理特征,或者说是社会心理现象,如,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对象是各种群体形成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境、社会舆论、社会传统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中的相互关系。(米亚西舍夫等)也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不同社会群体、集体以及居民群众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对象是在人们的协同活动、共同行为、彼此心理交往的体验和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群体、集体和群众的心理特征,以及群体和群众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特征。(Б·П·帕雷金)(三)А·В·彼得罗夫斯基在“社会心理研究的一些问题”(1970)一文中认为,在社会心理学的结构中,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大群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阶级、民族的心理学,社会心理、趣味,群众传播——广播、电视、报刊等。
2. 小群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心理的相容性和人际关系,群体的气氛,领导者的地位,“从属者”的心理学等。
3. 特殊群体(家庭、学校班级、生产班组)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4. 个性的社会心理学表现。个性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普通心理学、差异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进行研究。如果把个性放在它和群体的相互关系的系统中,个性也应当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简而言之,彼得罗夫斯基主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群体的心理现象,也应从一定的方面包括个性问题。
1972年新建的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是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心,并担负着协调和组织全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职能。它的研究工作在苏联很有代表性。1982年初,肖洛霍娃对这个研究所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作了一次全面总结。她把有关的工作概括为四个方面。
1.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2. 行为的社会调节的心理学问题;个性的社会心理学;管理的社会心理学方面。
行为的社会调节问题:1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分析——它的不同类型和方面;它的广泛社会联系;它的社会调节作用;个体意识对行为的调节机能。2交往、共同活动在行为调节系统中的作用。3社会规范调节行为的社会心理功能、机制;社会规范和个人规范的相互作用机制。4个人的动机—推动系统、需要的变化。文化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如民族特点的影响)。
个性的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习性的社会决定作用;不同历史和社会心理条件下的行为活动的动机问题;个性的阶级、民族、职业特点;个性积极性的形成和表现的规律。
管理的社会心理学:领导者活动的特征;领导者的个性心理特征;领导者的风格问题;对集体的领导问题。
3. 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适应;社会心理气氛。
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1集体的一般理论——集体的定义;集体的内部和外部的结构;集体的分类研究,如有人研究了从家庭到军队的特种集体;研究集体的方法;集体对个性机能结构的影响。2生产集体的研究——分析生产集体的特点。3特殊集体的研究(如家庭)——分析家庭的教育潜力的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的情况和儿童的学习、纪律、道德发展水平的关系。4服务领域(首先是商业)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商业集体的结构特点;5农民的社会心理特点——不同历史时代农民心理变化的历史研究;世界观、家庭生活关系、需要、兴趣特点;农民心理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农村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
个人在集体中的适应问题:人员流动(以及不安心工作)的产生原因——工资、住房,劳动的条件和组织,技术提高,集体的社会心理气氛等;工人集体的情况(团结水平、相互关系的方向性、情绪状态、集体气氛等)对人员流动的影响;青工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
社会主义竞赛的社会心理方面:竞赛的三个基本研究客体——竞赛的个人、集体、管理系统;竞赛形式的选择运用——符合竞赛者的心理特点、生产发展水平、集体的社会生活;组织竞赛的社会心理学方法——物质和精神刺激,形成竞赛的情境,影响竞赛个人和集体的间接方法等;竞赛的效果——竞赛的教育作用,竞赛的效果和质量的指标(相互关系、纪律和自觉性、劳动态度、个人品质的改善、个人对集体的适应等)。
集体中的社会心理气氛:社会心理气氛所反映的各种关系的分析——分工关系,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经济关系,价值定向关系,道德关系,情绪关系等;社会心理气氛的形成因素;社会心理气氛和集体组织水平的联系;社会心理气氛的控制问题。
4. 俄国社会心理学史;苏联社会心理学史;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现状的分析。
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反映在它的教材内容的结构上。据莫斯科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Г·М·安德列耶娃介绍,一般来说,苏联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包括五个部分。
(1)引论:历史基础,方法论问题等;
(2)交往:交际、相互作用、社会知觉;
(3)群体:大群体,小群体;
(4)个性;
(5)应用问题。
总的说来,彼得罗夫斯基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对象问题的观点,是为苏联社会心理学界所接受的,也较为符合近年来的苏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情况。
三、苏联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重新取得心理学独立分支地位的苏联社会心理学,所面临的另一个现实理论问题是如何进行研究,即它的方法论问题。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形成为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大大晚于心理科学的其他分支,它面前摆着一个已经形成了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心理科学。在60多年的发展中,苏联心理学已经形成了一些对人的心理、对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或原则。它们主要是:
1. 唯物论的一元论。把心理、意识理解为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 决定论。要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来理解心理现象。用鲁宾斯坦的话来说,决定论原则的简单公式是外部原因通过内部条件而起作用。决定论是反映论和反射论的共同前提。
3. 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活动制约着意识的形成,意识实现着对活动的调节作用。
4. 个性原则。活动着的是整个的人。人的个性特点给人的全部活动打上深深烙印。人的个性中有着他对现实的反映。
5. 发展的原则。
6. 社会历史发展原则。心理、意识受社会制约,它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70年代以来,列昂捷夫的活动观点和Б·Ф·洛莫夫的系统观点成了苏联心理学的最重要理论思潮。它们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苏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苏联社会心理学在建立自己的方法论的时候,当然要考虑到并根据普通心理学中的这些基本原则。关于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讨论,下列理论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第一,通过交往或活动认识社会心理现象。
在和人的活动的相互关系中来理解人的心理、意识,这是苏联心理学的传统理论观点。甚至可以说,苏联心理学理论主要就是围绕着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建立起来的。应当承认,苏联心理学在这方面,在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唯物理解上,是取得了成就、前进了一大步的。因为它从原则上把人的心理、意识和人的活动联系起来,从而也就和人的客观世界联系了起来。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学中把人的心理、意识抽象化、孤立化的根本缺陷。
苏联心理学也力图根据这一基本原则来解决社会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可是对于人的活动,在心理学中传统地和主要地都是作为个体活动来考察的,很少涉及群体的、共同的活动,而在社会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则基本上是后者,是交织着人际关系的活动。这样原有的活动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满足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交往问题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洛莫夫在第四届苏联社会心理学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决定着人的心理的他的现实生活方式,并不只限于对象—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只是人的生活方式、广义的行为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交往——人和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专门形式。……可惜,交往问题在心理学中还没有占据应有地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它完全有权利被列为普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
近年来,苏联社会心理学中热情地探讨着这样一些问题:交往本身的类型、结构、方式、发展的水平和阶段,交往和共同活动的关系,交往的机能作用——它对心理过程的影响,个性发展对交往的依从关系,等等。而活动和交往的关系问题更为引起注意,目前,苏联心理学界就这个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交往是和活动处于同一等级的范畴,还是处于活动以下的范畴。
洛莫夫从他所理解的系统观点出发,认为:1要把心理学建立在范畴的系统的基础上,也只有在范畴的系统的基础上,心理学才能发展。2研究作为对现实的反映的人的心理,就要分析人的社会存在。而人的社会存在极为复杂,其中活动占主要地位,但它不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全部。交往也是人的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因此,决不能将活动范畴绝对化,把它变成超级范畴。3交往和活动的基本内容不同。活动的模式是“主体——客体”,包括的是人和对象的关系,其结果是对象的改变。交往的模式则是“主体——主体”,包括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其结果则是人和人关系的改变。所以,必须进行关于交往的研究,这“会给普通心理学的问题清单上填充许多空白点,阐明目前还不清楚的许多必要环节”。
持不同观点的А·А·列昂捷夫、安德列耶娃等人则认为:1活动是根本性范畴,交往是它的一种特殊情况,交往也具备活动的特点,如具有动机、目的方向性、社会性。2在活动理论中就包含有这样的思想:人和其他人们的关系中介着人和世界的关系。А·Н·列昂捷夫也曾指出:“在正常情况下,人和他的周围对象世界的关系始终是由人们的关系和社会关系所中介出来的……”因此,“主体——客体”关系和“主体——主体”关系是统一的,亦即活动和交往是统一的。3人们的团体,也可以看作是活动的特别的主体。4洛莫夫认为,把心理学建立在一个范畴的基础上会导致科学的“贫乏化”,这种担心没有根据。因为,采取某一原则作为某一科学学科的系统的组织原则,并不等于在这门科学中只允许有唯一的范畴,不能把强调活动范畴的意义和用一个唯一的范畴来建立学科混为一谈。
关于交往及其与活动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尽管有许多还是在普通心理学理论范围内进行,但其实质却是为社会心理学建立方法论基础服务的。因为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经常都是作为人的交往的结果而产生的。
第二,活动原则是社会心理学的规定性、解释性原则。
安德列耶娃是活动观点的维护者。他根据上面所述的理由提出,既然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大大晚于心理科学的其他分支,它面对着一个有马克思理论传统的心理科学,那它就有可能自觉地为自己选择建立科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原则。照她看来,活动原则就是这种最适宜的原则。安德列耶娃认为,把活动原则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就可以:“第一,保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对具体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能够在社会规律的关系中解释它们的心理内容;第二,把社会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联系在一起,是社会心理学知识‘引进’心理学之中的自然方式”。
当然,活动原则也是普通心理学的原则,它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实现,有其具体的特点和特殊的内容。安德列耶娃认为,简洁地说,这种特点就是:“社会心理学把自己的兴趣集中在共同行动上。”
这里顺便提一下,安德列耶娃(以及其他人,如А·乌列多夫)在探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时,还涉及一个虽然所处层次较低,但也带有方法论性质的问题,即:在社会心理学中,要把心理学的方法和其他学科的方法结合起来。这在理论上无可争议。因为,研究方法是由所研究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既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包括现实的两个方面——集体和个人,那它就不仅要采用个体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借用其他学科(如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否则,不会给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带来好处。但现实的情况是,受过社会学训练的社会心理学者不习惯于实验室实验的方法,而受过心理学训练的社会心理学者则又不习惯于社会学跨文化的方法。如何把它们结合、统一起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三,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重视集体问题的研究,是苏联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如何研究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在这方面,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彼得罗夫斯基提出和形成的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最值得我们注意。简要说来,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 理解群体、集体的内部过程、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一切心理现象,都必须以这些心理现象与群体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内容的依从关系为基础。这是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的最根本观点。
2. 西方的传统社会心理学中注意研究小型群体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以对冒充的、非真正的集体呈示无意义材料的方式进行研究,并把对小型群体的解释加以心理学化、简单化,排除其社会联系。这样研究得出的结论不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3. 真正的集体和松散的群体之间有原则性区别。在松散群体中,人和人的关系是面对面的接触、直接的相互作用,如压力、吸引力、服从、共同感受等。而如果把这种直接性加以夸大和绝对化,就会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抹煞其间的大量中间环节。因而,松散的群体往往被看成是一种接触动作和情绪向往的总合,是一种情绪—心理的共同体。在松散群体中,所产生的联系是完全个人的,这种联系不能对群体成员的个人关系发生很大影响。
在集体中,有决定性意义的则是:人们的相互关系是由共同活动的目的、任务、价值,亦即活动的内容方面所中介的。集体是阶级、社会的一部分,是一种社会—心理共同体。在集体中,成员间的联系是一种共同活动的责任依从关系。这种关系对个人关系发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个人关系却不能瓦解集体中所发生的相互关系。所以,研究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时,必须考虑它的中间环节,共同活动的内容方面。
4. 依据群体活动的目的、任务、意义等,群体可以处于不同发展水平,与此相应,群体可划分为不同种类:松散群体、联合群体或合作群体、集体、小集团。
在松散群体中,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不以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意义和价值为中介的,如,同一病房的患者,同一车厢的旅客,刚刚结交的伙伴等,因为没有共同的活动,就都属于松散群体。
在联合群体或合作群体中,个人间的关系是以对每一个成员有个人意义的共同活动为中介的。如达到一定团结水平的学习小组,个人的成就和报酬依赖于共同努力的生产班组等,都属于这一类。从发展上说,这种类型的群体是松散群体发展到集体的中间或过渡阶段。
在小集团中,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对其成员有个人意义、但其目标妨碍社会利益的群体活动内容为中介的。
所以,并非任何共同活动的人们的共同体都可以叫作集体,而是只有那些高度团结、从事高水平的整合活动、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高度组织起来的群体才能称为集体。
5. 由于活动内容的中介,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有复杂的多水平结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表层,深层,核心层。彼得罗夫斯基用三个同心圆来表示这三个层次。最外面的表层代表传统研究的人际关系,这个层次是个人间的以情绪为基础的直接关系,如同情和反感、群体的相容和动作的协调、接触的难易、趣味是否相投、受暗示性大小等,都是属于这个层次的现象。所谓社会测量只能用于这个水平。中间的深层代表以共同活动及其价值为中介的人际关系。这个层次不仅包括所有成员间情绪上是一致的,而且在共同活动的价值方向上也是相似的。这种人际关系已经具有集体的特点,成员间已经彼此看作是共同活动参加者。最里面的核心层代表集体最本质的关系——集体主义感。在这个层次上,成员可以既不表现从众,也不表现为不从众,而是自觉地同意集体活动的目标。
与划分层次同时,这各个层次的人际关系又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是辩证地互相联系着的。所以,研究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应当进行多层次分析。
彼得罗夫斯基的理论近年来在苏联社会心理学界得到重视并被承认。他被认为是苏联研究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权威。
第四,构建完整方法论体系的尝试。
1982年初,肖洛霍娃在“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总结”中,系统地提出了一个构建社会心理学方法论体系的轮廓。这是自六十年代苏联社会心理学重新发展以来为社会心理学建立完整方法论体系的一次尝试。
按照肖洛霍娃的意见,苏联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基本职能应该是:“把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过程;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原则;实现关于方法的哲学学说,建立具体社会心理学方法的系统;研究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时应用普通心理学的原则、范畴、方法;形成社会心理学本身的原则、观点、范畴。”
肖洛霍娃提出,在心理研究所进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当中,作为方法论的原理,所遵循的是以下四组原则。
第一组原则是对社会心理学有特殊意义的科学世界观的一些一般性原则:党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社会的发展的原则、理论实践统一的原则。
第二组原则包括普通心理学的这样一些原则:决定论原则、反映论的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的原则、发展的原则等。
第三组原则包括:总体的观点、系统的观点、个性的观点。它们本来是一般科学或普通心理学的观点,只是近十年才进入苏联社会心理学中,成为进行研究的原则。
第四组原则正处在形成过程之中。它们本来是一些被研究的客体、范畴,在经过充分地分析研究之后,逐渐形成为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方法论分析的手段,规定着进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属于这一类的范畴有: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交往,活动。在形成为方法论原则的过程中,这些范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社会关系目前已经形成为一项原则,而把交往作为一项原则看来则为时尚早。但是人们越来越发现,它和社会心理学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是社会心理学知识的逻辑中心。活动范畴本来已经成为苏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但是苏联心理学界在对活动问题的理解上,目前还存在着相当尖锐的争论,还没有一致的意见。肖洛霍娃自己承认,她的(苏联的)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就是说,可以增减改动,还是一个没有最后形成的系统。尽管如此,但它仍不失为一个颇有价值、因而值得重视的尝试。
四、苏联社会心理学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总的来说,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和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政治决定着它的发展,它一旦背离了政治的要求,就必然要受到政治的干预。而当政治需要时,它马上又可以迅速发展。30年代社会心理学遭到批判和否定,陷于停滞状态,60年代以来的重新恢复和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学科,就是有力证明。政治也决定着它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决定着它研究哪些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和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是由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必然如此。试问,研究苏联社会中的现实社会心理现象,脱离了政治的要求如何能够进行呢?
第二,重视理论建设。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这是苏联心理学的传统特点。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形成较晚。在它开始形成的时候,面对着两个现实:1已经有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苏联普通心理学(以及它的各分支);2存在着一个基本上是在马克思主义范畴之外而形成了的西方社会心理学。面对这样的现实,苏联社会心理学就亟需从本国的普通心理学理论出发,考虑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现实发展,进行理论建设。
近年来的苏联社会心理学特别强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于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有关思想(如关于活动、交往、个性、社会关系等问题)给以很大注意,希望以此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同时,近年来的苏联社会心理学力求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这就涉及探讨它的研究对象问题,它和普通心理学、社会学的关系问题,力求明确研究原则,并注意方法论的建设。一些有影响的心理学者,如洛莫夫、肖洛霍娃、彼得罗夫斯基、安德列耶娃等,大都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注意从现实生活出发,解决社会提出的现实问题。如果说在60年代,在苏联社会心理学重新发展的最初年代,主要是偏于理论探讨,那么到70年代以后,应用和实验研究就日益增多起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几乎已经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育,企业管理,社会规划,医学,军事,体育运动,婚姻、家庭、人口,社会咨询,民族,宗教,司法等等。甚至像政治、国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问题,也已有人开始进行研究。近年来,文献上经常会看到下面这样一些应用性的课题,如企业领导者和工人间的关系,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气氛,青工问题,人员流动(不安心工作),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的关系,商业单位中买卖双方交往的特点和发生冲突的问题,农村居民的需要的变化,离婚和青少年犯罪等。即使是理论性探讨,也和现实生活有着明显的联系。如,和西方不同,苏联社会心理学强调研究集体问题,研究集体中的个人和人际关系。彼得罗夫斯基的活动中介和层次分析理论在这方面是颇有价值的理论成就。而这显然也是从苏联的社会生活现实出发的。
第四,还在发展形成之中,处在不够成熟的阶段。苏联的普通心理学在世界心理科学中可以说是自成体系,别具特色,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分支也很有其自己的特点。社会心理学的情况则与此不同。它的不够成熟表现在以下方面: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基本理论方面争论仍然不少;所采用的概念多是从普通心理学概念中移植而来的,冠以“社会”字样,如“社会定势”,“社会定向”等,缺乏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体系;未能完全摆脱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影响。而归结为一点,则是还没能建立起自己的独特体系。
苏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洛莫夫在全苏第五届心理学会(1977)上曾指出,苏联的社会心理学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问题:和社会学的研究混淆不清;抄袭西方社会心理学观点;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探讨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得不够。洛莫夫针对这种情况号召社会心理学者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从根本上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是为人民日报社在职干部新闻研究生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班写的讲稿,后收入《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一书中,工人出版社,1985年版)
一、苏联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一度存在、陷于停滞、重新发展的起伏曲折的过程。www.Pinwenba.com
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有人开始注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社会心理学,并译介过麦独孤等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在19世纪的俄国民主主义者的著作中,包含有相当不少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十月革命胜利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意识形态方面也发生根本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了一切领域的指导思想。这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成了讨论的中心。心理学的派别、观点多种多样(反射学、反应学、儿童学、文化历史观点等)是这个时期苏联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苏联心理学界也曾围绕着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论。
谈到这个时期的苏联社会心理学,首先应该提到В·М·别赫切列夫。他第一个发表了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专著《集体反射学》。他从自己的一般反射学的原理出发,来分析集体的反射和反应。他指出:“如果反射学研究单个个体相互关系活动的表现,那么集体反射学则研究集体的同样活动。”他认为,在集体中,除遗传的机体表现外,要研究它们的兴奋性、集体情绪、观察能力、判断和决定。他认为这些特征也就是对集体进行分类的依据。在研究方法上,他运用了观察、实验、问卷以及处理材料的统计方法。别赫切列夫的工作对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从机械论、唯能论的立场来研究社会的心理现象,理论观点是错误的。他把物理学的一些定律机械地搬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现象。如,他用物理学的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认为社会生活中也有各种引力中心,诸如工业中心、科学中心,它们的吸引力依赖于这些中心的大小,正如彼此吸引着的天体那样。而文化的继承性,后人对前人创造的财富的继承,则又好像是以能量守恒定律为依据。别赫切列夫总共列举出二十条以上的物理学定律,把它们扩大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
唯心主义心理学者Г·И·切尔潘诺夫认为,传统的个体实验心理学应当用社会心理学来加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它不是要取代以前的个体心理学,而是应该和它一起研究。他积极主张,应当组织力量来研究社会心理学,企图以此向马克思主义让步,保留以前的传统个体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者В·А·瓦格纳在研究动物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集体心理学,并发表了著作《群众心理学和集体心理学》。他认为,人们的集体心理是来自动物的群居生活加上经济和文化影响。不考虑种族发展就不能建立人类的心理学。显然,这是一条生物学的研究路线。
除了这些机械论、唯心论、生物学化的倾向外,也有一些人则试图把社会心理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
П·П·布隆斯基首先提出了人的行为的社会经济基础。他认为,传统心理学的最大错误之一是“过分的个体化”。而实际上,个体的行为乃是他周围社会的机能,人的行为是依赖于他所属的阶级的。因此,他第一个谈到了阶级心理学。他批评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学:“考察一下现今存在的社会心理学,我看简直不是心理学,而是复述社会学的某些章节,……或者只不过是以《社会心理学》的名字而用社会学中的心理学论来替换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他号召:“要拿出勇气以自己的社会心理学来代替这两个极端。”
В·А·阿尔捷莫夫也是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而积极努力的一个。他批判了切尔潘诺夫的唯心论观点和别赫切列夫的机械观点,并指出,不可能存在个体的社会心理学和集体的社会心理学两门特殊的科学,只有一门个体和集体的社会心理学。
此外,也应该提到Л·С·维果茨基。他虽然主要不是从事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但他的文化—历史理论,广义地说,有许多思想都可以列入社会心理学的范围。
总的来说,十月革命后,40年代以前,在苏联社会心理学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而存在的,并曾出现过一定数量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有过一定的发展。
不过,据斯米尔诺夫在其苏联心理学史(1975)著作中分析,这一时期的苏联社会心理学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时的苏联社会心理学者还没有足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心理学工作中导致了许多严重错误。如,机械论观点,别赫切列夫的“集体反射学”企图把群众心理学的规律归结为惰性、运动平衡、反作用、节奏、周期性等这样的规律。再如,心理学化观点,有人企图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心理学化观点、行为主义、弗洛伊德观点结合起来,错误地夸大心理因素(如集体情感、性冲动)在社会现象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在20年代,苏联存在一种看法,照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的整个心理学就是一种社会心理学。除这种一般的心理学外,好像就不应当再有任何其他专门的社会心理学。这种一般的心理学要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分置于个体的社会心理学和集体的社会心理学。这样解决问题,社会心理学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和普通心理学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作为心理科学的独立分支而和普通心理学区分开来。第三,当时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途径也是错误的。如反应学的拥护者认为,用反应学的方法,亦即通过个体地研究属于某一社会群体的被试人的反应的速度、强度和变动情况,就可以研究社会心理现象,其中包括社会群体、集体、阶级的心理学。
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原因,使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随后,进入了陷于停滞的时期。
1936年7月,联共(布)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人民委员部系统中的儿童学曲解的决议”。在批判儿童学和心理技术学的同时,也批判了当时颇为活跃的社会心理学,指责它是“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是用“唯心史观来研究社会现象”,是“为反动派服务的”。这样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心理学的存在权力。从此,作为心理科学独立分支的苏联社会心理学就销声匿迹了。
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独立分支的地位虽然被否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来属于社会心理学的一些实际迫切需要的现实问题,就已不再有人过问了。实际上,这些方面的问题还是有人在研究。因为社会心理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心理学必须面对它、处理它,而不容回避,只不过是不再使用“社会心理学”的名称罢了。关于这一时期的社会心理学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个时期的社会心理学工作,是混杂在普通心理学、年龄和教育心理学、军事和司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等等之中,作为它们的课题而进行的。例如,在А·Н·列昂捷夫的心理发展学说中,就包含有关于个体心理的社会化等方面的丰富内容。С·Л·鲁宾斯坦所探讨的普通心理学的原则——决定论原则、反映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发展原则等,对于后来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学前集体、学校集体、生产集体)的研究仍在继续。在这方面,特别应提到的是А·С·马卡连柯改造和教育流浪儿童的工作,他关于工学团集体的研究,以及其他人在他的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关于集体和个人的相互依从关系的教育研究。
(三)定势学派的研究工作。定势理论的代表人物П·Н·乌兹纳杰认为,心理学的出发点不是心理现象,而是产生这些现象的个体。因此,心理学首先就要研究主体,研究作为统一整体的个性。而定势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对完成一定动作的准备。定势理论的研究和社会心理学有密切联系。
(四)关系心理学的工作。在40年代初,以В·Н·米亚西舍夫为代表,对人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相互关系、关系这两个概念是他的理论的基本概念。他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思想,认为有人才有关系,人与周围现实有关系,人与人之间有关系等等。而人的心理活动就表现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研究这种相互关系、关系就可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关系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其实,可以说关系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变种之一。
(五)在这些年所进行的关于个性问题(个性在集体中的发展、需要问题、学生个性的形成、苏联人的个性特征)、能力、个别差异、自我意识的研究中,也包括着实质上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工作。
从以上各点可以说明,在这一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名称,它作为心理科学独立分支的地位虽然被否定了,但原来属于它的研究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还是有人在研究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绝不能说这是一个空白时期。在Е·С·库兹明、В·Е·谢苗诺夫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甚至认为,“这一时期对于苏联社会心理学最重要的问题的探讨比20年代实际上更富有成效。”
1956年苏共召开了二十大,1959年又召开了二十一大。政治形势的变动也影响到了心理科学的发展。到50年代末,苏联心理学界又开始考虑社会心理学的问题。
1962—1963年是苏联社会心理学开始重新发展的重要两年,召开了几个涉及社会心理学命运问题的会议。1962年7月,苏联科学院、医学科学院、教育科学院、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联合召开了讨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哲学问题会议,总结1950年两院会议以来,在关于人的科学中滋长了生物学化的倾向,并指出,“要对心理学和社会学临界上的问题进行应有的研究”。1963年6月,召开了第二届全苏心理学代表大会。会上,Е·В·肖洛霍娃等人作了关于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报告,回顾了20年代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讨论,总结了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会上,还展望了社会心理学的前景,提出了发展规划。继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又相继召开了小型会议,具体地讨论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合法地位,它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及其发展措施等问题。在讨论中,意见并不完全一致。譬如,关于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地位问题,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部分,位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结合部,也有人主张,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科学,还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相类似,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不能作为一门科学而存在。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讨论也存在分歧。不过,这种分歧已经不是社会心理学在苏联应否存在,而是应当如何存在的分歧了。
从此,停滞二十余年的苏联社会心理学进入重新发展阶段,而且发展的势头相当迅猛。苏联科学院哲学科学部新建了心理研究所,下设社会心理学研究室,起着全苏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协调中心的作用。
二、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问题,苏联心理学者于60年代曾进行过热烈讨论。斯米尔诺夫在他的苏联心理学发展史著作(1975)中对这些讨论作了概括。他把讨论中的意见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客体是个性心理学,主张“社会心理学应当研究在人的社会关系的领域中所发生的社会心理现象、个性的特性或特征”。(肖洛霍娃等)到1977年,肖洛霍娃在苏联和西方社会心理学问题讨论会上的报告“个性的社会心理学观点”中,列举了个性社会心理学的七个研究方面:1个性心理学方面的社会决定作用;2不同情况、情境下个人行为活动的社会动机;3个性的阶级、民族、职业的方面;4个人社会活动形成和表现的规律;5个性的内部矛盾问题及其解决途径;6个性的自我发展问题;7新人精神面貌的形成。
(二)社会心理学的对象应该是社会群体中的心理特征,或者说是社会心理现象,如,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对象是各种群体形成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境、社会舆论、社会传统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中的相互关系。(米亚西舍夫等)也有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不同社会群体、集体以及居民群众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对象是在人们的协同活动、共同行为、彼此心理交往的体验和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群体、集体和群众的心理特征,以及群体和群众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特征。(Б·П·帕雷金)(三)А·В·彼得罗夫斯基在“社会心理研究的一些问题”(1970)一文中认为,在社会心理学的结构中,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大群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阶级、民族的心理学,社会心理、趣味,群众传播——广播、电视、报刊等。
2. 小群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心理的相容性和人际关系,群体的气氛,领导者的地位,“从属者”的心理学等。
3. 特殊群体(家庭、学校班级、生产班组)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4. 个性的社会心理学表现。个性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普通心理学、差异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进行研究。如果把个性放在它和群体的相互关系的系统中,个性也应当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简而言之,彼得罗夫斯基主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群体的心理现象,也应从一定的方面包括个性问题。
1972年新建的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是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心,并担负着协调和组织全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职能。它的研究工作在苏联很有代表性。1982年初,肖洛霍娃对这个研究所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作了一次全面总结。她把有关的工作概括为四个方面。
1.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2. 行为的社会调节的心理学问题;个性的社会心理学;管理的社会心理学方面。
行为的社会调节问题:1对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分析——它的不同类型和方面;它的广泛社会联系;它的社会调节作用;个体意识对行为的调节机能。2交往、共同活动在行为调节系统中的作用。3社会规范调节行为的社会心理功能、机制;社会规范和个人规范的相互作用机制。4个人的动机—推动系统、需要的变化。文化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调节作用(如民族特点的影响)。
个性的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习性的社会决定作用;不同历史和社会心理条件下的行为活动的动机问题;个性的阶级、民族、职业特点;个性积极性的形成和表现的规律。
管理的社会心理学:领导者活动的特征;领导者的个性心理特征;领导者的风格问题;对集体的领导问题。
3. 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适应;社会心理气氛。
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1集体的一般理论——集体的定义;集体的内部和外部的结构;集体的分类研究,如有人研究了从家庭到军队的特种集体;研究集体的方法;集体对个性机能结构的影响。2生产集体的研究——分析生产集体的特点。3特殊集体的研究(如家庭)——分析家庭的教育潜力的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的情况和儿童的学习、纪律、道德发展水平的关系。4服务领域(首先是商业)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商业集体的结构特点;5农民的社会心理特点——不同历史时代农民心理变化的历史研究;世界观、家庭生活关系、需要、兴趣特点;农民心理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农村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
个人在集体中的适应问题:人员流动(以及不安心工作)的产生原因——工资、住房,劳动的条件和组织,技术提高,集体的社会心理气氛等;工人集体的情况(团结水平、相互关系的方向性、情绪状态、集体气氛等)对人员流动的影响;青工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
社会主义竞赛的社会心理方面:竞赛的三个基本研究客体——竞赛的个人、集体、管理系统;竞赛形式的选择运用——符合竞赛者的心理特点、生产发展水平、集体的社会生活;组织竞赛的社会心理学方法——物质和精神刺激,形成竞赛的情境,影响竞赛个人和集体的间接方法等;竞赛的效果——竞赛的教育作用,竞赛的效果和质量的指标(相互关系、纪律和自觉性、劳动态度、个人品质的改善、个人对集体的适应等)。
集体中的社会心理气氛:社会心理气氛所反映的各种关系的分析——分工关系,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经济关系,价值定向关系,道德关系,情绪关系等;社会心理气氛的形成因素;社会心理气氛和集体组织水平的联系;社会心理气氛的控制问题。
4. 俄国社会心理学史;苏联社会心理学史;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现状的分析。
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反映在它的教材内容的结构上。据莫斯科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Г·М·安德列耶娃介绍,一般来说,苏联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包括五个部分。
(1)引论:历史基础,方法论问题等;
(2)交往:交际、相互作用、社会知觉;
(3)群体:大群体,小群体;
(4)个性;
(5)应用问题。
总的说来,彼得罗夫斯基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对象问题的观点,是为苏联社会心理学界所接受的,也较为符合近年来的苏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情况。
三、苏联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重新取得心理学独立分支地位的苏联社会心理学,所面临的另一个现实理论问题是如何进行研究,即它的方法论问题。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形成为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大大晚于心理科学的其他分支,它面前摆着一个已经形成了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心理科学。在60多年的发展中,苏联心理学已经形成了一些对人的心理、对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或原则。它们主要是:
1. 唯物论的一元论。把心理、意识理解为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 决定论。要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来理解心理现象。用鲁宾斯坦的话来说,决定论原则的简单公式是外部原因通过内部条件而起作用。决定论是反映论和反射论的共同前提。
3. 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活动制约着意识的形成,意识实现着对活动的调节作用。
4. 个性原则。活动着的是整个的人。人的个性特点给人的全部活动打上深深烙印。人的个性中有着他对现实的反映。
5. 发展的原则。
6. 社会历史发展原则。心理、意识受社会制约,它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70年代以来,列昂捷夫的活动观点和Б·Ф·洛莫夫的系统观点成了苏联心理学的最重要理论思潮。它们也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苏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苏联社会心理学在建立自己的方法论的时候,当然要考虑到并根据普通心理学中的这些基本原则。关于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讨论,下列理论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第一,通过交往或活动认识社会心理现象。
在和人的活动的相互关系中来理解人的心理、意识,这是苏联心理学的传统理论观点。甚至可以说,苏联心理学理论主要就是围绕着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建立起来的。应当承认,苏联心理学在这方面,在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唯物理解上,是取得了成就、前进了一大步的。因为它从原则上把人的心理、意识和人的活动联系起来,从而也就和人的客观世界联系了起来。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学中把人的心理、意识抽象化、孤立化的根本缺陷。
苏联心理学也力图根据这一基本原则来解决社会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可是对于人的活动,在心理学中传统地和主要地都是作为个体活动来考察的,很少涉及群体的、共同的活动,而在社会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则基本上是后者,是交织着人际关系的活动。这样原有的活动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满足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交往问题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洛莫夫在第四届苏联社会心理学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决定着人的心理的他的现实生活方式,并不只限于对象—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只是人的生活方式、广义的行为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交往——人和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专门形式。……可惜,交往问题在心理学中还没有占据应有地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它完全有权利被列为普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
近年来,苏联社会心理学中热情地探讨着这样一些问题:交往本身的类型、结构、方式、发展的水平和阶段,交往和共同活动的关系,交往的机能作用——它对心理过程的影响,个性发展对交往的依从关系,等等。而活动和交往的关系问题更为引起注意,目前,苏联心理学界就这个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交往是和活动处于同一等级的范畴,还是处于活动以下的范畴。
洛莫夫从他所理解的系统观点出发,认为:1要把心理学建立在范畴的系统的基础上,也只有在范畴的系统的基础上,心理学才能发展。2研究作为对现实的反映的人的心理,就要分析人的社会存在。而人的社会存在极为复杂,其中活动占主要地位,但它不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全部。交往也是人的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因此,决不能将活动范畴绝对化,把它变成超级范畴。3交往和活动的基本内容不同。活动的模式是“主体——客体”,包括的是人和对象的关系,其结果是对象的改变。交往的模式则是“主体——主体”,包括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其结果则是人和人关系的改变。所以,必须进行关于交往的研究,这“会给普通心理学的问题清单上填充许多空白点,阐明目前还不清楚的许多必要环节”。
持不同观点的А·А·列昂捷夫、安德列耶娃等人则认为:1活动是根本性范畴,交往是它的一种特殊情况,交往也具备活动的特点,如具有动机、目的方向性、社会性。2在活动理论中就包含有这样的思想:人和其他人们的关系中介着人和世界的关系。А·Н·列昂捷夫也曾指出:“在正常情况下,人和他的周围对象世界的关系始终是由人们的关系和社会关系所中介出来的……”因此,“主体——客体”关系和“主体——主体”关系是统一的,亦即活动和交往是统一的。3人们的团体,也可以看作是活动的特别的主体。4洛莫夫认为,把心理学建立在一个范畴的基础上会导致科学的“贫乏化”,这种担心没有根据。因为,采取某一原则作为某一科学学科的系统的组织原则,并不等于在这门科学中只允许有唯一的范畴,不能把强调活动范畴的意义和用一个唯一的范畴来建立学科混为一谈。
关于交往及其与活动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尽管有许多还是在普通心理学理论范围内进行,但其实质却是为社会心理学建立方法论基础服务的。因为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经常都是作为人的交往的结果而产生的。
第二,活动原则是社会心理学的规定性、解释性原则。
安德列耶娃是活动观点的维护者。他根据上面所述的理由提出,既然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大大晚于心理科学的其他分支,它面对着一个有马克思理论传统的心理科学,那它就有可能自觉地为自己选择建立科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原则。照她看来,活动原则就是这种最适宜的原则。安德列耶娃认为,把活动原则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就可以:“第一,保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对具体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能够在社会规律的关系中解释它们的心理内容;第二,把社会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联系在一起,是社会心理学知识‘引进’心理学之中的自然方式”。
当然,活动原则也是普通心理学的原则,它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实现,有其具体的特点和特殊的内容。安德列耶娃认为,简洁地说,这种特点就是:“社会心理学把自己的兴趣集中在共同行动上。”
这里顺便提一下,安德列耶娃(以及其他人,如А·乌列多夫)在探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时,还涉及一个虽然所处层次较低,但也带有方法论性质的问题,即:在社会心理学中,要把心理学的方法和其他学科的方法结合起来。这在理论上无可争议。因为,研究方法是由所研究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既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包括现实的两个方面——集体和个人,那它就不仅要采用个体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借用其他学科(如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否则,不会给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带来好处。但现实的情况是,受过社会学训练的社会心理学者不习惯于实验室实验的方法,而受过心理学训练的社会心理学者则又不习惯于社会学跨文化的方法。如何把它们结合、统一起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三,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
重视集体问题的研究,是苏联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如何研究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在这方面,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彼得罗夫斯基提出和形成的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最值得我们注意。简要说来,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 理解群体、集体的内部过程、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一切心理现象,都必须以这些心理现象与群体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内容的依从关系为基础。这是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的最根本观点。
2. 西方的传统社会心理学中注意研究小型群体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以对冒充的、非真正的集体呈示无意义材料的方式进行研究,并把对小型群体的解释加以心理学化、简单化,排除其社会联系。这样研究得出的结论不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3. 真正的集体和松散的群体之间有原则性区别。在松散群体中,人和人的关系是面对面的接触、直接的相互作用,如压力、吸引力、服从、共同感受等。而如果把这种直接性加以夸大和绝对化,就会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抹煞其间的大量中间环节。因而,松散的群体往往被看成是一种接触动作和情绪向往的总合,是一种情绪—心理的共同体。在松散群体中,所产生的联系是完全个人的,这种联系不能对群体成员的个人关系发生很大影响。
在集体中,有决定性意义的则是:人们的相互关系是由共同活动的目的、任务、价值,亦即活动的内容方面所中介的。集体是阶级、社会的一部分,是一种社会—心理共同体。在集体中,成员间的联系是一种共同活动的责任依从关系。这种关系对个人关系发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个人关系却不能瓦解集体中所发生的相互关系。所以,研究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时,必须考虑它的中间环节,共同活动的内容方面。
4. 依据群体活动的目的、任务、意义等,群体可以处于不同发展水平,与此相应,群体可划分为不同种类:松散群体、联合群体或合作群体、集体、小集团。
在松散群体中,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不以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意义和价值为中介的,如,同一病房的患者,同一车厢的旅客,刚刚结交的伙伴等,因为没有共同的活动,就都属于松散群体。
在联合群体或合作群体中,个人间的关系是以对每一个成员有个人意义的共同活动为中介的。如达到一定团结水平的学习小组,个人的成就和报酬依赖于共同努力的生产班组等,都属于这一类。从发展上说,这种类型的群体是松散群体发展到集体的中间或过渡阶段。
在小集团中,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对其成员有个人意义、但其目标妨碍社会利益的群体活动内容为中介的。
所以,并非任何共同活动的人们的共同体都可以叫作集体,而是只有那些高度团结、从事高水平的整合活动、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高度组织起来的群体才能称为集体。
5. 由于活动内容的中介,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有复杂的多水平结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表层,深层,核心层。彼得罗夫斯基用三个同心圆来表示这三个层次。最外面的表层代表传统研究的人际关系,这个层次是个人间的以情绪为基础的直接关系,如同情和反感、群体的相容和动作的协调、接触的难易、趣味是否相投、受暗示性大小等,都是属于这个层次的现象。所谓社会测量只能用于这个水平。中间的深层代表以共同活动及其价值为中介的人际关系。这个层次不仅包括所有成员间情绪上是一致的,而且在共同活动的价值方向上也是相似的。这种人际关系已经具有集体的特点,成员间已经彼此看作是共同活动参加者。最里面的核心层代表集体最本质的关系——集体主义感。在这个层次上,成员可以既不表现从众,也不表现为不从众,而是自觉地同意集体活动的目标。
与划分层次同时,这各个层次的人际关系又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是辩证地互相联系着的。所以,研究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应当进行多层次分析。
彼得罗夫斯基的理论近年来在苏联社会心理学界得到重视并被承认。他被认为是苏联研究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权威。
第四,构建完整方法论体系的尝试。
1982年初,肖洛霍娃在“苏联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总结”中,系统地提出了一个构建社会心理学方法论体系的轮廓。这是自六十年代苏联社会心理学重新发展以来为社会心理学建立完整方法论体系的一次尝试。
按照肖洛霍娃的意见,苏联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基本职能应该是:“把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认识过程;在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原则;实现关于方法的哲学学说,建立具体社会心理学方法的系统;研究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时应用普通心理学的原则、范畴、方法;形成社会心理学本身的原则、观点、范畴。”
肖洛霍娃提出,在心理研究所进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当中,作为方法论的原理,所遵循的是以下四组原则。
第一组原则是对社会心理学有特殊意义的科学世界观的一些一般性原则:党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社会的发展的原则、理论实践统一的原则。
第二组原则包括普通心理学的这样一些原则:决定论原则、反映论的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的原则、发展的原则等。
第三组原则包括:总体的观点、系统的观点、个性的观点。它们本来是一般科学或普通心理学的观点,只是近十年才进入苏联社会心理学中,成为进行研究的原则。
第四组原则正处在形成过程之中。它们本来是一些被研究的客体、范畴,在经过充分地分析研究之后,逐渐形成为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方法论分析的手段,规定着进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属于这一类的范畴有: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交往,活动。在形成为方法论原则的过程中,这些范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社会关系目前已经形成为一项原则,而把交往作为一项原则看来则为时尚早。但是人们越来越发现,它和社会心理学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是社会心理学知识的逻辑中心。活动范畴本来已经成为苏联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但是苏联心理学界在对活动问题的理解上,目前还存在着相当尖锐的争论,还没有一致的意见。肖洛霍娃自己承认,她的(苏联的)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就是说,可以增减改动,还是一个没有最后形成的系统。尽管如此,但它仍不失为一个颇有价值、因而值得重视的尝试。
四、苏联社会心理学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总的来说,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和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政治决定着它的发展,它一旦背离了政治的要求,就必然要受到政治的干预。而当政治需要时,它马上又可以迅速发展。30年代社会心理学遭到批判和否定,陷于停滞状态,60年代以来的重新恢复和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学科,就是有力证明。政治也决定着它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决定着它研究哪些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和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是由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必然如此。试问,研究苏联社会中的现实社会心理现象,脱离了政治的要求如何能够进行呢?
第二,重视理论建设。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这是苏联心理学的传统特点。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形成较晚。在它开始形成的时候,面对着两个现实:1已经有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苏联普通心理学(以及它的各分支);2存在着一个基本上是在马克思主义范畴之外而形成了的西方社会心理学。面对这样的现实,苏联社会心理学就亟需从本国的普通心理学理论出发,考虑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现实发展,进行理论建设。
近年来的苏联社会心理学特别强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于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有关思想(如关于活动、交往、个性、社会关系等问题)给以很大注意,希望以此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同时,近年来的苏联社会心理学力求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这就涉及探讨它的研究对象问题,它和普通心理学、社会学的关系问题,力求明确研究原则,并注意方法论的建设。一些有影响的心理学者,如洛莫夫、肖洛霍娃、彼得罗夫斯基、安德列耶娃等,大都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注意从现实生活出发,解决社会提出的现实问题。如果说在60年代,在苏联社会心理学重新发展的最初年代,主要是偏于理论探讨,那么到70年代以后,应用和实验研究就日益增多起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几乎已经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育,企业管理,社会规划,医学,军事,体育运动,婚姻、家庭、人口,社会咨询,民族,宗教,司法等等。甚至像政治、国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问题,也已有人开始进行研究。近年来,文献上经常会看到下面这样一些应用性的课题,如企业领导者和工人间的关系,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气氛,青工问题,人员流动(不安心工作),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的关系,商业单位中买卖双方交往的特点和发生冲突的问题,农村居民的需要的变化,离婚和青少年犯罪等。即使是理论性探讨,也和现实生活有着明显的联系。如,和西方不同,苏联社会心理学强调研究集体问题,研究集体中的个人和人际关系。彼得罗夫斯基的活动中介和层次分析理论在这方面是颇有价值的理论成就。而这显然也是从苏联的社会生活现实出发的。
第四,还在发展形成之中,处在不够成熟的阶段。苏联的普通心理学在世界心理科学中可以说是自成体系,别具特色,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分支也很有其自己的特点。社会心理学的情况则与此不同。它的不够成熟表现在以下方面: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基本理论方面争论仍然不少;所采用的概念多是从普通心理学概念中移植而来的,冠以“社会”字样,如“社会定势”,“社会定向”等,缺乏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体系;未能完全摆脱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影响。而归结为一点,则是还没能建立起自己的独特体系。
苏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洛莫夫在全苏第五届心理学会(1977)上曾指出,苏联的社会心理学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问题:和社会学的研究混淆不清;抄袭西方社会心理学观点;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探讨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得不够。洛莫夫针对这种情况号召社会心理学者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从根本上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是为人民日报社在职干部新闻研究生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生班写的讲稿,后收入《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一书中,工人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