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梅根的事业新高峰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胜诉才是正义最新章节!
她现在太感激爱德华了。
BLM爆炸案,吸引了全米的注意力,据说林登·约翰逊总统都关注了,亲自批示“一定要办好此案”。
司法部自不待说,提起公诉的检察官和负责侦办案件的FBI都是其下属单位。
最要命的是把国务卿也给卷了进来,国务卿统领国务院同时负责外交工作。
“犹太暴徒”接二连三的针对红色俄国的袭击,也激怒了北极熊,俄国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三天两头往国务院跑,那很有“秋菊打官司”讨公道的架势。
多勃雷宁是老资格外交官,属于鸽派,脑子清醒热爱和平,曾为缓解“古巴导弹危机”出了大力。
兼备了苏维埃的忠诚战士和米国人民的老朋友两个相互矛盾的身份,
现在老朋友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态度,要求米国严加查办,这让国务卿迪安·拉斯科非常为难。
拉斯科是最疯狂的鹰派人物,担任助理国务卿时就力主出兵曹县,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被打得灰头土脸的现实并没有让他清醒过来。
当上国务卿后更变本加厉的拥抱战争,是林登·约翰逊总统扩大越战规模政策的最忠实的拥护者和执行者,甚至也可以说是策划者,以至于当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建议停止轰炸北约谋求和谈的时候,他都能不给对方一点面子,当面驳回。
麦克纳马拉是什么人?
哈佛商学院历史上最年轻也是薪水最高的教授,在二战中加入美军陆航队,负责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去改良轰炸策略。
最辉煌的战果是火烧东京,李梅在前线指挥飞机投弹,而他则在后方办公室里通过大堆大堆的报表告诉飞行员们,炸弹该往哪儿扔才能烧出最高性价比,最符合合众国的利益。之后出任福特公司ceo,一举把公司拉出泥潭,之后出任国防部长。
拉斯科连他的面子都不卖,可见精神状况也不是特别正常。
为此,麦克纳马拉一气之下离开“被解雇”,从五角大楼跑到纽约,当上了世界银行行长。
拉斯科就是这样一个战争疯子,此刻也被俄国熊搞的晕头转向。
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多勃雷宁的要求合情合理:不管怎么样,俄国在纽约挨了炸弹和枪击,你总得给个说法吧?!咱们不说怎么处理?你总得告诉我是谁干的吧?
另一方面,俄国外交部长葛洛米克也没闲着,隔三差五指示下属在全国媒体上发表谴责米国政府的讲话。
葛洛米克属于脑子不好,能力一般,但对党忠心耿耿的人物。
按理说西方官员应该更喜欢他,而不是他的前任-精力充沛反应敏捷的莫洛托夫,后者经常让西方外交官当众下不来台。
但现在大伙反而怀念莫洛托夫,因为葛洛米克这个家伙实在是太啰嗦了!
只有有他参与的讲话发言或者电话会议,通常很多人都会昏昏欲睡,这货一说就是好几个钟头小时,语速慢,语调平,听众想睡不着都不行。
为了袭击事件,他多次打电话给拉斯科要求严加处理,拉斯科此刻已经被各种越战问题和国内到处蔓延的示威抗议搞的昏头转向,还要耐着性子应付葛洛米克,对他而言最珍贵的时间,在对方眼里完全不值一钱!
这还不算,毕竟是官面对官面。
大家都是政府人员,做事多少知道轻重,哪怕是施加压力,也比较悠着。
打个比方,拉斯科走半道上,多勃雷宁忽然从旁边跳到他背上,这就是压力嘛,拉斯科甩不掉只能继续哼哧哼哧往前走,过了一会葛洛米克又跳上去。
拉斯科很累,但至少还能支撑。
但下面的事情就有点:在拉斯科经过时,有人从二楼往他脑袋上扔大号保险箱的味道了:
俄国文艺界从来不会缺席这种大场面,眼下俄国最炙手可热的诗人叶甫根尼·叶甫图申科,曾以纪念二战期间**在基辅附近娘子谷的犹太人大屠杀诗歌而闻名国际。
扯一句,虽然米国看老毛子很不顺眼,但在后者在文化艺术上的优势是全世界公认的,尤其是俄国诗歌,向来是世界文坛的瑰宝,俄语也被公认为最擅长朗诵诗歌的语言。
叶甫根尼·叶甫图申科正好在纽约作诗歌朗诵旅行-这是米俄民间文化交流的常规节目-俄国负责输出诗歌、芭蕾还有革命,米国负责往外甩摇滚歌星和滥/交、嗑y。
得知案发后他要求去参观现场,第二天晚上他在麦迪逊花园的菲尔特讲坛,向观众朗诵了新作《扔向巴拉莱卡琴(俄国传统弹拨乐器,有三根弦,琴箱是三角形,俄国三弦/冬不拉)的炸弹》:
“可怜的爱丽丝,
时代的牺牲品,
你就这样去了,
柔弱的身躯,
神色的眼眸。
犹太姑娘窒息在浓烟里,
犹如在**的毒气室,
毒气难以消散。
该死的地狱走卒,
用尸体构筑桥梁,
把人们连结。”
……
啊哈!
这自然引起轩然大波,无数米国爱国媒体和爱国人士纷纷发表观点认为,叶甫根尼显然是受到苏共的指示才公开朗诵这首诗歌,并且恶毒的把伟大的合众国比作邪恶的第三帝国,这让人无法接受,于是一群爱国群众保卫了俄国驻纽约使馆,坚决要求讨个说法。
国务卿拉斯科亲自召来多勃雷宁提出抗议,但后者摊摊手、耸耸肩,“苏维埃没有权力去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难倒伟大的合众国想要通过外交压力来扼住一个诗人的自由歌唱的喉咙么?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这不是我认识中的米利坚啊!俄米应该站在同一条战壕里,手挽手的为保障全世界人民的言论自由而努力。”
据说事后,现世界银行行长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实际上他两月份刚刚离开五角大楼),专门拜访了多勃雷宁,送了他两瓶好酒。
事情还没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俄国驻联合国大使雅各布·马利克在致联合国大会的信中写道“专制的米国当局在对付一伙无事生非的犹太复国主义暴徒时竟然如此无能,这些人鼓吹极右沙文主义的种族主义观点以及***份子的种族优劣论,在美国制造对外国人民的仇恨,并公开宣扬以恶化俄米关系为己任。”
为此国务院专门为此发布了大量备忘录,备忘录中充满了各种担忧,最搞笑的当属“要警惕俄国人以此为借口,结束或者延迟为限制米俄战略武器谈判的进程”,国务院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这原本是绝密文件,但在爱德华们的努力下,申请到了阅读权限,对辩护并有什么帮助,唯一的用处就是让大家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
就这样从上到下层层加压,加上“漂亮的所罗门”本身自带流量,眼下全国的眼睛都关注这个案子。
对电视台的记者而言,这种的新闻是人人抢着跟的。
梅根当然也想,但之前她提出要求被上级驳回,名义是女性不适合此类涉及法律与政治的题材,这是传统中老年白男记者的领域。
气得她牙根痒痒,却也没办法。
爱德华真是天下掉下来的贵人,一炮打出事业的新天地来。
有他作引见,梅根先是顺利的采访到了老拉比,而后者大概也是得了爱德华的建议,在采访中非常配合,几乎是有问必答。
原本被告律师也不愿意接受采访,此刻竟然都同意上节目,这有力的支持了梅根在台里的竞争力。
这年头谁能抢到新闻谁就是牛逼!
西方记者跑得快并不是嘴上说说的,那是真的快。
在漂亮的业绩面前,上级终于答应让她全权负责此案,只要做好这个案子,她在台里的地位还能稳固几年,不至于被新来的竞争者顶掉。
至于那些和她竞争的年轻碧池们和高层那些关系在这种时候也派不上大用处。
管理层也是要成绩要看数据的,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有;能干的漂亮女人也不少;但能干又能干的漂亮女人不管在哪儿都是宝贝。
梅根显然属于第三种,是可以让高层往她身上砸资源的,好好培养就是一代名记,没准今后有机会去主持总统候选人辩论呢。
梅根也多少知道爱德华的计划,于是明里暗里也出了不少力。
最要紧的就是帮着洗白谢尔顿等人,把他们从之前媒体渲染的“毫无人性的犹太暴徒”转变为“为了拯救俄国境内犹太同胞而走错路的可怜青年”。
都是扔炸弹,但称呼一改就截然不同了,前者是阶级敌人,后者就是资本主义人民内部矛盾。
纵然眼下国内左派吃香,但粉丝都是屌丝学生和底层黑人。
被誉为米国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头讨厌代表左派的俄国,这也不奇怪,中产阶级都是有钱有家产的,自然最渴望秩序来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满大街的打砸抢敢零元购怒不敢言,眼看有人出来怼左派思想的大本营的俄国,自然恨不得抱着谢尔顿他们亲几口。
再说了,塑造一个公认邪恶形象来转移国内矛盾斗争的焦点,也是资本主义治国的传统艺能了,梅根和爱德华不过是正好借着这股风加了点私货而已。
效果好像还挺不错的样子。
而一票之前纷纷声明和“保卫犹太人同盟”划清界限的犹太组织也闻到了味道,个个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高喊着“拯救在俄国被迫害的同胞”的口号,还上街散步。
犹太人有钱,散步就是散步,不搞打砸抢也没有零元购,秩序井然并不伴随着暴力行为。
如此一来,社会整体舆论开始逐步转向,加上犹太佬本来就或明或暗的控制了米国大部分媒体,这时候也都开动宣传机器,从各个角度来抨击邪恶红色帝国。
于是无数个名为“美俄犹太人协会”或类似名称的组织应运而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组织更多的上街散步活动。
多勃雷宁怼了拉斯科后得意了才没几天,马上秃头上又布满了汗水,散步的犹太群众天天在俄国驻纽约使馆外拉标语喊口号,间或往里扔几个鸡蛋,还是臭的,可见犹太人是有多抠门。
---------------------------分割线
感谢读者小小小巫师、我车还没保养、满满早睡觉、GOGO高高的打赏。
我发现还是放正文里比较方便,反正现在还处于免费期。
这几天在弄下个故事的大纲。
没办法,这些脱胎于现实的上诉案例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里面不但有各种法律专业问题,往往还牵涉到更深层次的非法律因素,比如社会问题、比如党争问题、比如新闻威胁司法公正问题。
下个故事很不巧,或者说很凑巧,这些都齐了。
为了写的更加简单,让各位看起来不用太费脑子-毕竟看网文就是为了放松,我就要想办法把原本密度很高的判例从头到尾都拆散,然后重新组合。
说起来是简单,但因为这案例本身来自于现实,是典型的现实多进程发展,我就连做思维导图也很难,只能是手工+电脑,两边相互凑凑再说。
至于写也很惨,无法跟着时间流来写,只能是把一个个片段先写出来,然后重新组合。
不谈了,眼泪鼻涕一把……
厚脸皮求个推荐票.
昨天某大佬炫耀,他的读者一次就投了四十张……羡慕的尿血啊。
下礼拜有没有好推荐位,就看各位了。
孔某鞠躬下台码字去。
她现在太感激爱德华了。
BLM爆炸案,吸引了全米的注意力,据说林登·约翰逊总统都关注了,亲自批示“一定要办好此案”。
司法部自不待说,提起公诉的检察官和负责侦办案件的FBI都是其下属单位。
最要命的是把国务卿也给卷了进来,国务卿统领国务院同时负责外交工作。
“犹太暴徒”接二连三的针对红色俄国的袭击,也激怒了北极熊,俄国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三天两头往国务院跑,那很有“秋菊打官司”讨公道的架势。
多勃雷宁是老资格外交官,属于鸽派,脑子清醒热爱和平,曾为缓解“古巴导弹危机”出了大力。
兼备了苏维埃的忠诚战士和米国人民的老朋友两个相互矛盾的身份,
现在老朋友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态度,要求米国严加查办,这让国务卿迪安·拉斯科非常为难。
拉斯科是最疯狂的鹰派人物,担任助理国务卿时就力主出兵曹县,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被打得灰头土脸的现实并没有让他清醒过来。
当上国务卿后更变本加厉的拥抱战争,是林登·约翰逊总统扩大越战规模政策的最忠实的拥护者和执行者,甚至也可以说是策划者,以至于当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建议停止轰炸北约谋求和谈的时候,他都能不给对方一点面子,当面驳回。
麦克纳马拉是什么人?
哈佛商学院历史上最年轻也是薪水最高的教授,在二战中加入美军陆航队,负责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去改良轰炸策略。
最辉煌的战果是火烧东京,李梅在前线指挥飞机投弹,而他则在后方办公室里通过大堆大堆的报表告诉飞行员们,炸弹该往哪儿扔才能烧出最高性价比,最符合合众国的利益。之后出任福特公司ceo,一举把公司拉出泥潭,之后出任国防部长。
拉斯科连他的面子都不卖,可见精神状况也不是特别正常。
为此,麦克纳马拉一气之下离开“被解雇”,从五角大楼跑到纽约,当上了世界银行行长。
拉斯科就是这样一个战争疯子,此刻也被俄国熊搞的晕头转向。
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多勃雷宁的要求合情合理:不管怎么样,俄国在纽约挨了炸弹和枪击,你总得给个说法吧?!咱们不说怎么处理?你总得告诉我是谁干的吧?
另一方面,俄国外交部长葛洛米克也没闲着,隔三差五指示下属在全国媒体上发表谴责米国政府的讲话。
葛洛米克属于脑子不好,能力一般,但对党忠心耿耿的人物。
按理说西方官员应该更喜欢他,而不是他的前任-精力充沛反应敏捷的莫洛托夫,后者经常让西方外交官当众下不来台。
但现在大伙反而怀念莫洛托夫,因为葛洛米克这个家伙实在是太啰嗦了!
只有有他参与的讲话发言或者电话会议,通常很多人都会昏昏欲睡,这货一说就是好几个钟头小时,语速慢,语调平,听众想睡不着都不行。
为了袭击事件,他多次打电话给拉斯科要求严加处理,拉斯科此刻已经被各种越战问题和国内到处蔓延的示威抗议搞的昏头转向,还要耐着性子应付葛洛米克,对他而言最珍贵的时间,在对方眼里完全不值一钱!
这还不算,毕竟是官面对官面。
大家都是政府人员,做事多少知道轻重,哪怕是施加压力,也比较悠着。
打个比方,拉斯科走半道上,多勃雷宁忽然从旁边跳到他背上,这就是压力嘛,拉斯科甩不掉只能继续哼哧哼哧往前走,过了一会葛洛米克又跳上去。
拉斯科很累,但至少还能支撑。
但下面的事情就有点:在拉斯科经过时,有人从二楼往他脑袋上扔大号保险箱的味道了:
俄国文艺界从来不会缺席这种大场面,眼下俄国最炙手可热的诗人叶甫根尼·叶甫图申科,曾以纪念二战期间**在基辅附近娘子谷的犹太人大屠杀诗歌而闻名国际。
扯一句,虽然米国看老毛子很不顺眼,但在后者在文化艺术上的优势是全世界公认的,尤其是俄国诗歌,向来是世界文坛的瑰宝,俄语也被公认为最擅长朗诵诗歌的语言。
叶甫根尼·叶甫图申科正好在纽约作诗歌朗诵旅行-这是米俄民间文化交流的常规节目-俄国负责输出诗歌、芭蕾还有革命,米国负责往外甩摇滚歌星和滥/交、嗑y。
得知案发后他要求去参观现场,第二天晚上他在麦迪逊花园的菲尔特讲坛,向观众朗诵了新作《扔向巴拉莱卡琴(俄国传统弹拨乐器,有三根弦,琴箱是三角形,俄国三弦/冬不拉)的炸弹》:
“可怜的爱丽丝,
时代的牺牲品,
你就这样去了,
柔弱的身躯,
神色的眼眸。
犹太姑娘窒息在浓烟里,
犹如在**的毒气室,
毒气难以消散。
该死的地狱走卒,
用尸体构筑桥梁,
把人们连结。”
……
啊哈!
这自然引起轩然大波,无数米国爱国媒体和爱国人士纷纷发表观点认为,叶甫根尼显然是受到苏共的指示才公开朗诵这首诗歌,并且恶毒的把伟大的合众国比作邪恶的第三帝国,这让人无法接受,于是一群爱国群众保卫了俄国驻纽约使馆,坚决要求讨个说法。
国务卿拉斯科亲自召来多勃雷宁提出抗议,但后者摊摊手、耸耸肩,“苏维埃没有权力去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难倒伟大的合众国想要通过外交压力来扼住一个诗人的自由歌唱的喉咙么?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这不是我认识中的米利坚啊!俄米应该站在同一条战壕里,手挽手的为保障全世界人民的言论自由而努力。”
据说事后,现世界银行行长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实际上他两月份刚刚离开五角大楼),专门拜访了多勃雷宁,送了他两瓶好酒。
事情还没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俄国驻联合国大使雅各布·马利克在致联合国大会的信中写道“专制的米国当局在对付一伙无事生非的犹太复国主义暴徒时竟然如此无能,这些人鼓吹极右沙文主义的种族主义观点以及***份子的种族优劣论,在美国制造对外国人民的仇恨,并公开宣扬以恶化俄米关系为己任。”
为此国务院专门为此发布了大量备忘录,备忘录中充满了各种担忧,最搞笑的当属“要警惕俄国人以此为借口,结束或者延迟为限制米俄战略武器谈判的进程”,国务院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这原本是绝密文件,但在爱德华们的努力下,申请到了阅读权限,对辩护并有什么帮助,唯一的用处就是让大家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些。
就这样从上到下层层加压,加上“漂亮的所罗门”本身自带流量,眼下全国的眼睛都关注这个案子。
对电视台的记者而言,这种的新闻是人人抢着跟的。
梅根当然也想,但之前她提出要求被上级驳回,名义是女性不适合此类涉及法律与政治的题材,这是传统中老年白男记者的领域。
气得她牙根痒痒,却也没办法。
爱德华真是天下掉下来的贵人,一炮打出事业的新天地来。
有他作引见,梅根先是顺利的采访到了老拉比,而后者大概也是得了爱德华的建议,在采访中非常配合,几乎是有问必答。
原本被告律师也不愿意接受采访,此刻竟然都同意上节目,这有力的支持了梅根在台里的竞争力。
这年头谁能抢到新闻谁就是牛逼!
西方记者跑得快并不是嘴上说说的,那是真的快。
在漂亮的业绩面前,上级终于答应让她全权负责此案,只要做好这个案子,她在台里的地位还能稳固几年,不至于被新来的竞争者顶掉。
至于那些和她竞争的年轻碧池们和高层那些关系在这种时候也派不上大用处。
管理层也是要成绩要看数据的,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有;能干的漂亮女人也不少;但能干又能干的漂亮女人不管在哪儿都是宝贝。
梅根显然属于第三种,是可以让高层往她身上砸资源的,好好培养就是一代名记,没准今后有机会去主持总统候选人辩论呢。
梅根也多少知道爱德华的计划,于是明里暗里也出了不少力。
最要紧的就是帮着洗白谢尔顿等人,把他们从之前媒体渲染的“毫无人性的犹太暴徒”转变为“为了拯救俄国境内犹太同胞而走错路的可怜青年”。
都是扔炸弹,但称呼一改就截然不同了,前者是阶级敌人,后者就是资本主义人民内部矛盾。
纵然眼下国内左派吃香,但粉丝都是屌丝学生和底层黑人。
被誉为米国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头讨厌代表左派的俄国,这也不奇怪,中产阶级都是有钱有家产的,自然最渴望秩序来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满大街的打砸抢敢零元购怒不敢言,眼看有人出来怼左派思想的大本营的俄国,自然恨不得抱着谢尔顿他们亲几口。
再说了,塑造一个公认邪恶形象来转移国内矛盾斗争的焦点,也是资本主义治国的传统艺能了,梅根和爱德华不过是正好借着这股风加了点私货而已。
效果好像还挺不错的样子。
而一票之前纷纷声明和“保卫犹太人同盟”划清界限的犹太组织也闻到了味道,个个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高喊着“拯救在俄国被迫害的同胞”的口号,还上街散步。
犹太人有钱,散步就是散步,不搞打砸抢也没有零元购,秩序井然并不伴随着暴力行为。
如此一来,社会整体舆论开始逐步转向,加上犹太佬本来就或明或暗的控制了米国大部分媒体,这时候也都开动宣传机器,从各个角度来抨击邪恶红色帝国。
于是无数个名为“美俄犹太人协会”或类似名称的组织应运而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组织更多的上街散步活动。
多勃雷宁怼了拉斯科后得意了才没几天,马上秃头上又布满了汗水,散步的犹太群众天天在俄国驻纽约使馆外拉标语喊口号,间或往里扔几个鸡蛋,还是臭的,可见犹太人是有多抠门。
---------------------------分割线
感谢读者小小小巫师、我车还没保养、满满早睡觉、GOGO高高的打赏。
我发现还是放正文里比较方便,反正现在还处于免费期。
这几天在弄下个故事的大纲。
没办法,这些脱胎于现实的上诉案例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里面不但有各种法律专业问题,往往还牵涉到更深层次的非法律因素,比如社会问题、比如党争问题、比如新闻威胁司法公正问题。
下个故事很不巧,或者说很凑巧,这些都齐了。
为了写的更加简单,让各位看起来不用太费脑子-毕竟看网文就是为了放松,我就要想办法把原本密度很高的判例从头到尾都拆散,然后重新组合。
说起来是简单,但因为这案例本身来自于现实,是典型的现实多进程发展,我就连做思维导图也很难,只能是手工+电脑,两边相互凑凑再说。
至于写也很惨,无法跟着时间流来写,只能是把一个个片段先写出来,然后重新组合。
不谈了,眼泪鼻涕一把……
厚脸皮求个推荐票.
昨天某大佬炫耀,他的读者一次就投了四十张……羡慕的尿血啊。
下礼拜有没有好推荐位,就看各位了。
孔某鞠躬下台码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