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繁华的海港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大宋很野蛮最新章节!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虽然王安石形容的是吴淞江口上海镇万帆云集的热闹景象,但对于对外开放商业发达的大宋来说,每一处海河码头,都是如此热闹而喧嚣。
宋谚有云,要想富,跟着行在卖酒醋。
对于这个工商业税收最高曾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百分之七八十,提前整个人类文明数百年进入近代文明社会的南宋来说,京师临安附近,肯定也是最繁华热闹的区域。
毗邻长江出海口的姑苏和杭州湾的庆元府所处的两浙路就是商贸最为发达的地方,没有之一。
庆元府,府治鄞县郊外的海港码头。
大量来自于高丽和日本的商旅使臣以及从南方广州福州等地满载货物而来的东南亚甚至大食商船云集于此,整个三江口和舟山水域大小船舶来往不断,船帆桅杆密如竹林,号角声此起彼伏。
海港码头上,身穿各种不同服饰,操着不同口音的商人来往不断。
高丽人、日本人、琉球人、占城人、真腊人、安南人、天竺人、大食人……
除开这些来自异国的商旅,更多的是大宋境内东南西北的商贾和以在码头搬运货物为生计普通百姓和渔民,熙熙攘攘数万人汇聚在一起,车水马龙喧哗嘈杂,构成一幅喧嚣震天的繁华盛世景象。
夏日的黎明来的特别早。
就在卯时左右,随着东方的大海上露出一抹微微的晨曦,偌大的海港便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太阳还未升起,码头上就已经人山人海,贩夫走卒商贾官吏,还有各种异族面孔的外国商人都开始忙碌起来,而绵延十余里的海岸也号角震天,密密麻麻的帆船一艘接一艘的开始起锚扬帆离开海港。
昨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影响了许多船舶的出行,因此今天的海港,更显的忙碌几分。
赵颀吃饱喝足,带了一块葱香煎饼和一个竹筒做成的水杯,用一块布裹好,背在肩上迈开双腿直奔码头而去。
从破窑到码头有足有五六里距离。
若是有公交车,大约也就七八分钟就到了,然而在这个出门基本靠走的年代,只能靠双腿赶路了。
半个小时后,等赵颀气喘吁吁赶到码头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然而眼前的情形也让他感觉像二哈看星星一样,感觉到有些无处下口。
虽然和后世的集装箱码头没法比,环境杂乱泥沙遍地,但码头上人太多了,牛车马车驴子骡子马匹轿子还有无数赤胳膊扛扁担的民工,入眼处熙熙攘攘喧哗震天,海岸的码头上停靠的大小商船连绵不绝,海面上成群结队的海船在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中迎着霞光驶向大海深处,而对面的舟山群岛也沐浴在霞光之中,看起来如同仙岛一般若隐若现。
海港除了人多船多车马多之外,还有密密麻麻的房屋。
车马行、茶行、盐行、瓷器行、会子务、市舶务、巡捕房、驿馆、客栈、酒楼、质铺、解库、货仓、使馆等密密麻麻,甚至还有勾栏瓦舍、青楼妓院,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繁华县城的规模。
川流不息的车马人流之中,除开高鼻大眼的波斯人和黑瘦不堪的东南亚人,还有许多穿着和服点着绛唇拿着小折扇脸色涂抹白的吓人的日本女子,只看得赵颀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赵颀沿着码头一路打听询问许久,又走了两三里路才终于找到吕家商行。
一间宽阔的门面,挂着一个巨大的招牌,门前停着许多车马,还聚集着一群赤膊民工,正排队听一个身穿长衫头戴方巾的中年人说话,似乎在分配任务。
“请问杨大元在不在?”赵颀挤到大门口大声询问。
“大元哥,有人找!”一个皮肤黝黑的矮壮青年冲着里面吼了一声,又等了足足两分钟,一个身穿短衣的中年男子急匆匆走出来。
“谁找我?”
“大元叔,是我!”赵颀擦着额头的汗水赶紧挤上去。
“大郎来的刚好,正缺人手,跟我进来!”
杨大元但也来不及多说,领着赵颀走进商行。
里面人也不少,摆放着几张桌椅,几个文士装束的管事都伏在桌上不停的翻看账册写写画画,还有一些貌似工头的人正在和这些管事说话,偶尔还有几句争吵,因此整个房间闹哄哄的,还充斥着一股汗臭体臭脚臭混杂的味道,让人感觉有些窒息。
“张管头,这是我们村的赵大郎,今天来商行帮工,您看给他安排到哪一组?”杨大元将赵颀带到最里面的一张桌子前面。
一个年约四旬的黑须男子抬头看了赵颀一眼,微微点头说:“既然是你们村的,就跟着二麻子一组吧,名字,年龄……”黑须男子一边说话一边拿起毛笔翻开账册。
“赵颀,十五岁!”赵颀赶紧回答。
黑须男子登记完毕之后,又拿出一块木牌刷刷写了几笔,画押盖章之后递给杨大元。
“好了,这木牌收好别弄丢了,以后进库房要检查,跟我来!”杨大元把木牌递给赵颀。
赵颀接过来翻看一下,木牌上面一个吕字,下面填着赵颀的名字,另一面是一个伍字,看来是分组,木牌上打着孔,还拴着一根细麻绳,赵颀便将木牌系在腰带上跟着杨大元离开。
商行面旁边有一条不到两丈宽的巷道,路上都是车辙碾压的痕迹,而且还有络绎不绝满载货物的牛车马车出来。
顺着巷道往里走了数十米之后,来到一扇厚重的大门前,门边杵着两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在检查了赵颀的腰牌之后让二人进去。
穿过大门,就是一个巨的院子。
院子里停放着十多辆车,既有牛车马车也有人力板车和独轮鸡公车,数十个穿着皮肤黝黑光着膀子的男子正从仓库之中往车上搬货,旁边还有文士装束的人拿着账本核对登记,虽然忙碌但却也井井有条,若是这些人换一下衣服,看起来就和后世的物流仓库并没有太大区别。
“二麻子过来!”
杨大元冲着仓库吼了一声,一个脸上坑坑洼洼的年轻人赶紧跑过来。
“二麻哥!”赵颀笑着打招呼。
“咦,颀哥儿你终于来了,这几天到处都在谈论你!”二麻子笑着搂着赵颀的肩膀对杨大元说,“大元哥你去忙吧,颀哥儿我会照顾好的!”
“嗯,大郎刚好没几天,别让他干太重的活儿,要是累的犯病了我可不好对苏老太交代!”杨大元叮嘱说。
二麻子的脸立刻扭曲的跟鞋拔子一样,满脸的麻子坑都变形了,苦笑着说:“那你还是让颀哥儿先回去玩吧,我可不是山神像,保佑不了他!”
“瞎咧咧啥,小心注意就行了,大郎最近挺好的,昨天下大雨还去山上救了张太婆帮忙找回了牛,别让人欺负他就行了!”杨大元瞪着眼珠子说。
“那你放心,在这里没人敢欺负他!”二麻子立刻把胸脯拍的砰砰响。
“多谢大元叔,等我拿到工钱就请你吃饭!”赵颀对杨大元很是感激的。
“谢啥,干活儿仔细一些,有什么不懂就多问,这一组几乎都是我们村的,大家互相照顾,工钱二麻子会每天给你结算,不会克扣你的钱,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杨大元交代了几句之后急匆匆转身离去,赵颀也跟着二麻子去仓库。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虽然王安石形容的是吴淞江口上海镇万帆云集的热闹景象,但对于对外开放商业发达的大宋来说,每一处海河码头,都是如此热闹而喧嚣。
宋谚有云,要想富,跟着行在卖酒醋。
对于这个工商业税收最高曾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百分之七八十,提前整个人类文明数百年进入近代文明社会的南宋来说,京师临安附近,肯定也是最繁华热闹的区域。
毗邻长江出海口的姑苏和杭州湾的庆元府所处的两浙路就是商贸最为发达的地方,没有之一。
庆元府,府治鄞县郊外的海港码头。
大量来自于高丽和日本的商旅使臣以及从南方广州福州等地满载货物而来的东南亚甚至大食商船云集于此,整个三江口和舟山水域大小船舶来往不断,船帆桅杆密如竹林,号角声此起彼伏。
海港码头上,身穿各种不同服饰,操着不同口音的商人来往不断。
高丽人、日本人、琉球人、占城人、真腊人、安南人、天竺人、大食人……
除开这些来自异国的商旅,更多的是大宋境内东南西北的商贾和以在码头搬运货物为生计普通百姓和渔民,熙熙攘攘数万人汇聚在一起,车水马龙喧哗嘈杂,构成一幅喧嚣震天的繁华盛世景象。
夏日的黎明来的特别早。
就在卯时左右,随着东方的大海上露出一抹微微的晨曦,偌大的海港便已经开始热闹起来。
太阳还未升起,码头上就已经人山人海,贩夫走卒商贾官吏,还有各种异族面孔的外国商人都开始忙碌起来,而绵延十余里的海岸也号角震天,密密麻麻的帆船一艘接一艘的开始起锚扬帆离开海港。
昨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影响了许多船舶的出行,因此今天的海港,更显的忙碌几分。
赵颀吃饱喝足,带了一块葱香煎饼和一个竹筒做成的水杯,用一块布裹好,背在肩上迈开双腿直奔码头而去。
从破窑到码头有足有五六里距离。
若是有公交车,大约也就七八分钟就到了,然而在这个出门基本靠走的年代,只能靠双腿赶路了。
半个小时后,等赵颀气喘吁吁赶到码头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然而眼前的情形也让他感觉像二哈看星星一样,感觉到有些无处下口。
虽然和后世的集装箱码头没法比,环境杂乱泥沙遍地,但码头上人太多了,牛车马车驴子骡子马匹轿子还有无数赤胳膊扛扁担的民工,入眼处熙熙攘攘喧哗震天,海岸的码头上停靠的大小商船连绵不绝,海面上成群结队的海船在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中迎着霞光驶向大海深处,而对面的舟山群岛也沐浴在霞光之中,看起来如同仙岛一般若隐若现。
海港除了人多船多车马多之外,还有密密麻麻的房屋。
车马行、茶行、盐行、瓷器行、会子务、市舶务、巡捕房、驿馆、客栈、酒楼、质铺、解库、货仓、使馆等密密麻麻,甚至还有勾栏瓦舍、青楼妓院,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繁华县城的规模。
川流不息的车马人流之中,除开高鼻大眼的波斯人和黑瘦不堪的东南亚人,还有许多穿着和服点着绛唇拿着小折扇脸色涂抹白的吓人的日本女子,只看得赵颀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赵颀沿着码头一路打听询问许久,又走了两三里路才终于找到吕家商行。
一间宽阔的门面,挂着一个巨大的招牌,门前停着许多车马,还聚集着一群赤膊民工,正排队听一个身穿长衫头戴方巾的中年人说话,似乎在分配任务。
“请问杨大元在不在?”赵颀挤到大门口大声询问。
“大元哥,有人找!”一个皮肤黝黑的矮壮青年冲着里面吼了一声,又等了足足两分钟,一个身穿短衣的中年男子急匆匆走出来。
“谁找我?”
“大元叔,是我!”赵颀擦着额头的汗水赶紧挤上去。
“大郎来的刚好,正缺人手,跟我进来!”
杨大元但也来不及多说,领着赵颀走进商行。
里面人也不少,摆放着几张桌椅,几个文士装束的管事都伏在桌上不停的翻看账册写写画画,还有一些貌似工头的人正在和这些管事说话,偶尔还有几句争吵,因此整个房间闹哄哄的,还充斥着一股汗臭体臭脚臭混杂的味道,让人感觉有些窒息。
“张管头,这是我们村的赵大郎,今天来商行帮工,您看给他安排到哪一组?”杨大元将赵颀带到最里面的一张桌子前面。
一个年约四旬的黑须男子抬头看了赵颀一眼,微微点头说:“既然是你们村的,就跟着二麻子一组吧,名字,年龄……”黑须男子一边说话一边拿起毛笔翻开账册。
“赵颀,十五岁!”赵颀赶紧回答。
黑须男子登记完毕之后,又拿出一块木牌刷刷写了几笔,画押盖章之后递给杨大元。
“好了,这木牌收好别弄丢了,以后进库房要检查,跟我来!”杨大元把木牌递给赵颀。
赵颀接过来翻看一下,木牌上面一个吕字,下面填着赵颀的名字,另一面是一个伍字,看来是分组,木牌上打着孔,还拴着一根细麻绳,赵颀便将木牌系在腰带上跟着杨大元离开。
商行面旁边有一条不到两丈宽的巷道,路上都是车辙碾压的痕迹,而且还有络绎不绝满载货物的牛车马车出来。
顺着巷道往里走了数十米之后,来到一扇厚重的大门前,门边杵着两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在检查了赵颀的腰牌之后让二人进去。
穿过大门,就是一个巨的院子。
院子里停放着十多辆车,既有牛车马车也有人力板车和独轮鸡公车,数十个穿着皮肤黝黑光着膀子的男子正从仓库之中往车上搬货,旁边还有文士装束的人拿着账本核对登记,虽然忙碌但却也井井有条,若是这些人换一下衣服,看起来就和后世的物流仓库并没有太大区别。
“二麻子过来!”
杨大元冲着仓库吼了一声,一个脸上坑坑洼洼的年轻人赶紧跑过来。
“二麻哥!”赵颀笑着打招呼。
“咦,颀哥儿你终于来了,这几天到处都在谈论你!”二麻子笑着搂着赵颀的肩膀对杨大元说,“大元哥你去忙吧,颀哥儿我会照顾好的!”
“嗯,大郎刚好没几天,别让他干太重的活儿,要是累的犯病了我可不好对苏老太交代!”杨大元叮嘱说。
二麻子的脸立刻扭曲的跟鞋拔子一样,满脸的麻子坑都变形了,苦笑着说:“那你还是让颀哥儿先回去玩吧,我可不是山神像,保佑不了他!”
“瞎咧咧啥,小心注意就行了,大郎最近挺好的,昨天下大雨还去山上救了张太婆帮忙找回了牛,别让人欺负他就行了!”杨大元瞪着眼珠子说。
“那你放心,在这里没人敢欺负他!”二麻子立刻把胸脯拍的砰砰响。
“多谢大元叔,等我拿到工钱就请你吃饭!”赵颀对杨大元很是感激的。
“谢啥,干活儿仔细一些,有什么不懂就多问,这一组几乎都是我们村的,大家互相照顾,工钱二麻子会每天给你结算,不会克扣你的钱,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杨大元交代了几句之后急匆匆转身离去,赵颀也跟着二麻子去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