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人生要沉得住气 耐得住寂寞 > 1.愤怒是一种心理病毒
1.愤怒是一种心理病毒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人生要沉得住气 耐得住寂寞最新章节!
会控制自己的人,才能控制别人。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历无数,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谁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是人的一种心理病毒。走在大街上,留心一下周围,我们无处不可以找到正在生气发怒的人们。摊贩上,摊主与顾客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公共汽车上,两个年轻人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我挤了你而大打出手;商店里,顾客正和营业员吵架……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不胜枚举。那么我们呢?我们是否也动辄发怒?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暴躁脾气也越来越难以控制。我们都知道“气大伤身”的道理,但谁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多数人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大加辩护:“人总有生气发火的时候”、“我要不把肚子里的怒火喷发出来,非憋死不可”。在种种借口之下,我们会时不时地自我生气,也冲着他人生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动不动发怒的习惯。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让它跟随自己。愤怒情绪是一个误区,一种心理病毒;它同其它病毒一样,可以使我们重病缠身,一蹶不振。
愤怒有好多种表现形式:勃然大怒、敌意情绪、乱摔东西甚至怒目而视、沉默不语、破口大骂。愤怒不仅仅是厌烦或生气,它的核心是惰性。它能使人陷入惰性,它的主要原因是不切实际地希望世界上一切的东西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当事实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时,便会怒不可遏,对一切事物都表现出愤怒的表情。事实上,极端愤怒是一种精神错乱,每当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便有些精神错乱。愤怒情绪对人的心理没有任何好处。我们都知道,愤怒使人情绪低沉,陷入惰性。从病理学角度来看,愤怒还可导致好多疾病,比如:高血压、溃疡、皮疹、心悸、失眠、困乏甚至心脏病。愤怒可能会破坏情感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情绪。总之,愤怒使会我们不愉快,失去健康。同其它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人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当我们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我们感到沮丧、灰心;然后,我们便会做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我们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我们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如果我们仍然决定保留自己心中愤怒的火种,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不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然而,我们不妨想想,我们是否可以在不顺心的时候换种思想来支配自己,用一种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使我们产生的愤怒。既然生活不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很可能会继续厌烦、生气或者失望。但无论如何,我们完全可以消除那种不利于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
假如孩子再玩耍的时候,碰了她不该碰的东西时,如果家长板起脸大声叫她回来,如果我们觉得这样高声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远离危险品,那么这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然而。如果我们因此而真正地生气,气得脸发红、心跳加快、乱摔东西,总之,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惰性,那我们便是处于愤怒状态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教育孩子,根本犯不上自寻愤怒。我们可以这样想:“有些东西孩子是不能碰的,要让她懂得碰危险物品是不允许的。我们要高声叫她回来,以表明我们的坚决态度。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为此勃然大怒的。”
有一位母亲,她的愤怒根本不能由她自己来控制。每当孩子淘气时,她总是大发脾气。可是,她越是发脾气,孩子们就越淘气。她惩罚他们,把他们关在屋里,大声叫骂,愤怒不已。她这妈妈做的就像带兵打仗的将领。她光知道大声叫骂,一天下来,犹如从战场归来,累得筋疲力尽。
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淘气会惹妈妈生气,可他们仍然不听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愤怒根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使别人更想控制动怒的人。如果让这些淘气的孩子们说出他们淘气的理由,他们会这样告诉你:
“知道怎样让妈妈动怒吗?只要说这样一句话,做那样一件事,就可以控制她,让她气得发昏。你会在屋里给关一会儿,那是无所谓的;可是你得到的却很多:以这么低的代价就在感情上完全控制了她!既然我们对妈妈仅能施加很小影响,我们应多这样逗逗她,看看她会气成什么样。”
发怒的人往往认为可以通过愤怒来控制对方。可悲的是,我们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不管对什么人动怒,它只能使别人继续自行其是。尽管惹人生气的人有时会后怕,但他同时也知道他可随意叫对方动怒,从而在感情上控制对方。
每当我们以愤怒来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馈时,我们会在心里说,“你为什么不按我的想法去做呢?这样我就不会动怒,而且会喜欢你。”然而,别人不会永远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说话、办事;实际上,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世界就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期望别人永远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一现实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每当我们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动怒,我们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让自己经受感情的折磨,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惰性。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物自寻烦恼,那样是不是太愚蠢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动怒;只要我们想想,别人有权以不同于我们所希望的方式说话、行事,我们就会对世事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别人的言行,我们或许不喜欢,但决不应动怒。动怒只会使别人继续气我们,并会导致上述种种生理与心理病症。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出选择——要么动怒,要么以新的态度对待世事,从而最终消除愤怒这一误区。
如果我们积怨在胸,对某人某事有许多愤愤不平之处,但从不敢有所表示,长期以来,我们敢怒不敢言,成天忧心忡忡,最后积怨成疾。但是,这并不是那些咆哮大怒人的反面。在我们心里,同样有这样一句话:“要是你跟我一样就好了。”我们总是天真的以为,别人要是和我们一样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动怒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只有消除这一推理,我们才能消除心中的怨愤。虽然把怒气发出来比积怨在胸好得多,但我们会慢慢懂得,以新的思维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动怒,这才是最为可取的。我们可以这样安慰自己:
“他要是想捣乱,就随他去。我可不会为此自寻烦恼。对他这种愚蠢行为负责的,是他不是我。”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我尽管真不喜欢这件事,却不会因此陷入惰性。”
会控制自己的人,才能控制别人。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历无数,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谁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是人的一种心理病毒。走在大街上,留心一下周围,我们无处不可以找到正在生气发怒的人们。摊贩上,摊主与顾客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公共汽车上,两个年轻人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我挤了你而大打出手;商店里,顾客正和营业员吵架……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不胜枚举。那么我们呢?我们是否也动辄发怒?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暴躁脾气也越来越难以控制。我们都知道“气大伤身”的道理,但谁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多数人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大加辩护:“人总有生气发火的时候”、“我要不把肚子里的怒火喷发出来,非憋死不可”。在种种借口之下,我们会时不时地自我生气,也冲着他人生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动不动发怒的习惯。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让它跟随自己。愤怒情绪是一个误区,一种心理病毒;它同其它病毒一样,可以使我们重病缠身,一蹶不振。
愤怒有好多种表现形式:勃然大怒、敌意情绪、乱摔东西甚至怒目而视、沉默不语、破口大骂。愤怒不仅仅是厌烦或生气,它的核心是惰性。它能使人陷入惰性,它的主要原因是不切实际地希望世界上一切的东西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当事实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时,便会怒不可遏,对一切事物都表现出愤怒的表情。事实上,极端愤怒是一种精神错乱,每当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便有些精神错乱。愤怒情绪对人的心理没有任何好处。我们都知道,愤怒使人情绪低沉,陷入惰性。从病理学角度来看,愤怒还可导致好多疾病,比如:高血压、溃疡、皮疹、心悸、失眠、困乏甚至心脏病。愤怒可能会破坏情感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情绪。总之,愤怒使会我们不愉快,失去健康。同其它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人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当我们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我们感到沮丧、灰心;然后,我们便会做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我们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我们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如果我们仍然决定保留自己心中愤怒的火种,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不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然而,我们不妨想想,我们是否可以在不顺心的时候换种思想来支配自己,用一种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使我们产生的愤怒。既然生活不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很可能会继续厌烦、生气或者失望。但无论如何,我们完全可以消除那种不利于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
假如孩子再玩耍的时候,碰了她不该碰的东西时,如果家长板起脸大声叫她回来,如果我们觉得这样高声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远离危险品,那么这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然而。如果我们因此而真正地生气,气得脸发红、心跳加快、乱摔东西,总之,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惰性,那我们便是处于愤怒状态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教育孩子,根本犯不上自寻愤怒。我们可以这样想:“有些东西孩子是不能碰的,要让她懂得碰危险物品是不允许的。我们要高声叫她回来,以表明我们的坚决态度。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为此勃然大怒的。”
有一位母亲,她的愤怒根本不能由她自己来控制。每当孩子淘气时,她总是大发脾气。可是,她越是发脾气,孩子们就越淘气。她惩罚他们,把他们关在屋里,大声叫骂,愤怒不已。她这妈妈做的就像带兵打仗的将领。她光知道大声叫骂,一天下来,犹如从战场归来,累得筋疲力尽。
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淘气会惹妈妈生气,可他们仍然不听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愤怒根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使别人更想控制动怒的人。如果让这些淘气的孩子们说出他们淘气的理由,他们会这样告诉你:
“知道怎样让妈妈动怒吗?只要说这样一句话,做那样一件事,就可以控制她,让她气得发昏。你会在屋里给关一会儿,那是无所谓的;可是你得到的却很多:以这么低的代价就在感情上完全控制了她!既然我们对妈妈仅能施加很小影响,我们应多这样逗逗她,看看她会气成什么样。”
发怒的人往往认为可以通过愤怒来控制对方。可悲的是,我们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不管对什么人动怒,它只能使别人继续自行其是。尽管惹人生气的人有时会后怕,但他同时也知道他可随意叫对方动怒,从而在感情上控制对方。
每当我们以愤怒来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馈时,我们会在心里说,“你为什么不按我的想法去做呢?这样我就不会动怒,而且会喜欢你。”然而,别人不会永远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说话、办事;实际上,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世界就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期望别人永远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一现实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每当我们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动怒,我们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让自己经受感情的折磨,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惰性。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物自寻烦恼,那样是不是太愚蠢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动怒;只要我们想想,别人有权以不同于我们所希望的方式说话、行事,我们就会对世事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别人的言行,我们或许不喜欢,但决不应动怒。动怒只会使别人继续气我们,并会导致上述种种生理与心理病症。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出选择——要么动怒,要么以新的态度对待世事,从而最终消除愤怒这一误区。
如果我们积怨在胸,对某人某事有许多愤愤不平之处,但从不敢有所表示,长期以来,我们敢怒不敢言,成天忧心忡忡,最后积怨成疾。但是,这并不是那些咆哮大怒人的反面。在我们心里,同样有这样一句话:“要是你跟我一样就好了。”我们总是天真的以为,别人要是和我们一样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动怒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只有消除这一推理,我们才能消除心中的怨愤。虽然把怒气发出来比积怨在胸好得多,但我们会慢慢懂得,以新的思维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动怒,这才是最为可取的。我们可以这样安慰自己:
“他要是想捣乱,就随他去。我可不会为此自寻烦恼。对他这种愚蠢行为负责的,是他不是我。”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我尽管真不喜欢这件事,却不会因此陷入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