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思念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死——追问生命最新章节!
李辉英
( 1911 - 1991) 3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公学中文系。曾在上海主编《生生月刊》、《创作月刊》。参加过左联、北平作家协会。
1950年定居香港,执教于香港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1976年后家居养病,仍笔耕不缀。其创作以小说为主,除继续写抗战生活、怀乡思亲的作品外,还写了大量反映香港社会的短篇小说,后者成就较高。主要作品有小说《重逢》、 《茜薇小姐》、 《没有温暖的春天》、《永恒的爱情》、《哈尔滨之恋》等。
人没有不思念故乡的。
我的故乡是个僻塞的小村,名叫金家屯,但屯子里却找不出一家姓金的人家。母亲说,姓金人家的子弟,好吃懒做,卖完地,要吃无吃,要穿无穿,只得搬到北大荒去另做主张。姓金的人家从此就在屯中绝了迹。
那时我还很小,既不懂好吃懒做如何的坏法,也未把田地看得多么重要。上私塾,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只是感到枯燥无味;偶尔去去后园,便如置身另一天地,心旷而神怡。
那是因为后园种了一片果树,春末夏初的时候,后园照例开出灿烂的花朵,可以晃花了你的眼睛。太神往了,不免偷偷爬到树上,折下一枝半枝来,插到小瓶瓶里,浇点水,一心一意要看它明天再开多少朵花。放学进屋,自然先看瓶瓶,瓶瓶却不见了,母亲关起门来,伸手指点我的前额说:
“你,大胆,折果子花!爷爷奶奶看见了,看剥不剥你的皮!下次还敢吗?”
总得我说出不敢的话,她才打开门放我出去,否则她会关我一晚的。爷爷奶奶为什么那样看重果树的花朵,我当时猜不透内中的道理。依照我的想法,花朵开在园子里,等于白开了,看也没有几个人看见的,就像一个新媳妇,穿得花枝招展的走夜路,岂不等于白搭?倒不如把那些花朵,分送给亲朋友好,插在瓶中,落得谁见了谁要夸赞几句的。
终于有一天.我悄悄跑近爷爷的身边,替他磕了烟袋,然后壮着胆子问:
“爷爷,果树为什么开那样多的花?”
“为了结果子啊。”
“那么,不是给人看着玩的?”
“你是不是折了花?”
“我……”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说才好。
“孩子,我告诉你,一朵花,结一只果子,折下多少朵花,就少结多少只果子。”
这是第一次,我知道树上开的花,是和结果有关系的,不消说,我对于自己折花的行为,当真有点后悔。
爷爷又说,果树的花折不得,就像田地卖不得是同样的道理。你想吃果子,无论是吃桃、吃杏、吃李子、吃梨,就别折那些桃花、杏花、李花和梨花。你想不受穷,最好别卖田地,有了田地,无忧无虑,谁都敬重你。
人长大了,离开了家,便也离开了后园。家,自然不能不想念,后园尤其容易勾引起我的追忆。桃子上市的时候,我想起家中的后园;杏子上市的时候,我想起家中的后园;李子上市的时候,我想起家中的后园;梨子上市的时候,我也想起家中的后园。后园的果子,其实我吃的百不得一,每逢果子熟了,爷爷不是摘下待客,就是分送亲友和村人,爷爷的观念是:果子理应分送外人,家里的孩子却不可多吃。他说吃多了果子,孩子们就会变得奸馋懒滑的。如果说,在我小小心灵中,对爷爷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话,这件事使我一直不能忘怀。
爷爷死后,增加了我对他的思念,正如我离开家中愈远,愈容易想回到故乡一样。在我的心目中,从儿时直到中年,甚而到了老年,一直会认为金家屯是个最美丽的屯子,金家屯是一首最完美的诗。
三姑六婆们的笑脸,像刻出来的烙印,印在我的记忆中;当地的山歌,尽管粗鄙,却永远生根在我的心田里。不但“月是故乡明”,连故乡的太阳也比别处更温暖。故乡的山坡,故乡的羊群,故乡的河川,故乡均谷田,秋郊策马,夏夜摸鱼,……这些,那些,不知不觉 在午夜梦里时,勾出来沉重的相思。
那一年的夏天,跋涉了万水干山,我到底一步步地摸近了故乡,找上了自己的家门。门破碎了,院墙坍塌了,后园种上了青菜,寻不出一棵果树,二十年的离别,儿童们竟然瞪着稀奇的眼光,怯怯地问我是谁?二十年的变化太大了。爷爷已经长辞了人世,连奶奶也追随泉下了,我本想说植物学上并未肯定果树的花每朵都能结果子,但已经无从说起了。
【百家在线】
李辉英1976年退休后居港,在创作上以小说为主,除继续写抗战生活、怀乡思亲的作品外,还写了大量反映香港社会的短篇小说,后者成就较高,先后出版了小说集《牵狗的太太》、《名流》、《黑色的星期天》,他的这些作品被认为是香港的”问题小说”。读者在他的小说中看到:香港是个“万般皆下品,惟有金钱高”的社会,繁荣的现代物质文明并不能掩盖精神的贫困。在当时的社会,世风日下,富商巨贾巧取豪夺,流氓恶棍等黑势力猖獗一时,下层社会的贫民苦苦挣扎。李辉英将自己强烈的爱憎情感倾注于笔端,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郁积在心头的不满与悲愤。
李辉英
( 1911 - 1991) 3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公学中文系。曾在上海主编《生生月刊》、《创作月刊》。参加过左联、北平作家协会。
1950年定居香港,执教于香港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1976年后家居养病,仍笔耕不缀。其创作以小说为主,除继续写抗战生活、怀乡思亲的作品外,还写了大量反映香港社会的短篇小说,后者成就较高。主要作品有小说《重逢》、 《茜薇小姐》、 《没有温暖的春天》、《永恒的爱情》、《哈尔滨之恋》等。
人没有不思念故乡的。
我的故乡是个僻塞的小村,名叫金家屯,但屯子里却找不出一家姓金的人家。母亲说,姓金人家的子弟,好吃懒做,卖完地,要吃无吃,要穿无穿,只得搬到北大荒去另做主张。姓金的人家从此就在屯中绝了迹。
那时我还很小,既不懂好吃懒做如何的坏法,也未把田地看得多么重要。上私塾,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只是感到枯燥无味;偶尔去去后园,便如置身另一天地,心旷而神怡。
那是因为后园种了一片果树,春末夏初的时候,后园照例开出灿烂的花朵,可以晃花了你的眼睛。太神往了,不免偷偷爬到树上,折下一枝半枝来,插到小瓶瓶里,浇点水,一心一意要看它明天再开多少朵花。放学进屋,自然先看瓶瓶,瓶瓶却不见了,母亲关起门来,伸手指点我的前额说:
“你,大胆,折果子花!爷爷奶奶看见了,看剥不剥你的皮!下次还敢吗?”
总得我说出不敢的话,她才打开门放我出去,否则她会关我一晚的。爷爷奶奶为什么那样看重果树的花朵,我当时猜不透内中的道理。依照我的想法,花朵开在园子里,等于白开了,看也没有几个人看见的,就像一个新媳妇,穿得花枝招展的走夜路,岂不等于白搭?倒不如把那些花朵,分送给亲朋友好,插在瓶中,落得谁见了谁要夸赞几句的。
终于有一天.我悄悄跑近爷爷的身边,替他磕了烟袋,然后壮着胆子问:
“爷爷,果树为什么开那样多的花?”
“为了结果子啊。”
“那么,不是给人看着玩的?”
“你是不是折了花?”
“我……”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说才好。
“孩子,我告诉你,一朵花,结一只果子,折下多少朵花,就少结多少只果子。”
这是第一次,我知道树上开的花,是和结果有关系的,不消说,我对于自己折花的行为,当真有点后悔。
爷爷又说,果树的花折不得,就像田地卖不得是同样的道理。你想吃果子,无论是吃桃、吃杏、吃李子、吃梨,就别折那些桃花、杏花、李花和梨花。你想不受穷,最好别卖田地,有了田地,无忧无虑,谁都敬重你。
人长大了,离开了家,便也离开了后园。家,自然不能不想念,后园尤其容易勾引起我的追忆。桃子上市的时候,我想起家中的后园;杏子上市的时候,我想起家中的后园;李子上市的时候,我想起家中的后园;梨子上市的时候,我也想起家中的后园。后园的果子,其实我吃的百不得一,每逢果子熟了,爷爷不是摘下待客,就是分送亲友和村人,爷爷的观念是:果子理应分送外人,家里的孩子却不可多吃。他说吃多了果子,孩子们就会变得奸馋懒滑的。如果说,在我小小心灵中,对爷爷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话,这件事使我一直不能忘怀。
爷爷死后,增加了我对他的思念,正如我离开家中愈远,愈容易想回到故乡一样。在我的心目中,从儿时直到中年,甚而到了老年,一直会认为金家屯是个最美丽的屯子,金家屯是一首最完美的诗。
三姑六婆们的笑脸,像刻出来的烙印,印在我的记忆中;当地的山歌,尽管粗鄙,却永远生根在我的心田里。不但“月是故乡明”,连故乡的太阳也比别处更温暖。故乡的山坡,故乡的羊群,故乡的河川,故乡均谷田,秋郊策马,夏夜摸鱼,……这些,那些,不知不觉 在午夜梦里时,勾出来沉重的相思。
那一年的夏天,跋涉了万水干山,我到底一步步地摸近了故乡,找上了自己的家门。门破碎了,院墙坍塌了,后园种上了青菜,寻不出一棵果树,二十年的离别,儿童们竟然瞪着稀奇的眼光,怯怯地问我是谁?二十年的变化太大了。爷爷已经长辞了人世,连奶奶也追随泉下了,我本想说植物学上并未肯定果树的花每朵都能结果子,但已经无从说起了。
【百家在线】
李辉英1976年退休后居港,在创作上以小说为主,除继续写抗战生活、怀乡思亲的作品外,还写了大量反映香港社会的短篇小说,后者成就较高,先后出版了小说集《牵狗的太太》、《名流》、《黑色的星期天》,他的这些作品被认为是香港的”问题小说”。读者在他的小说中看到:香港是个“万般皆下品,惟有金钱高”的社会,繁荣的现代物质文明并不能掩盖精神的贫困。在当时的社会,世风日下,富商巨贾巧取豪夺,流氓恶棍等黑势力猖獗一时,下层社会的贫民苦苦挣扎。李辉英将自己强烈的爱憎情感倾注于笔端,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郁积在心头的不满与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