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信念固着——因为偏执,所以愚蠢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社交心理学最新章节!
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理论支持体系,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也往往视而不见,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信念固着”。
心理学家罗斯和安德森的实验证明了“信念固着”的存在。安德森等人首先要求被试分析两个有关消防人员救火的具体事例,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冒险的人是否为合格的消防队员。其中一组的被试认为喜欢冒险的人会是一个成功的消防队员,而谨慎的人不适合做消防队员。另一组的被试则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在被试们形成他们自己关于有关冒险倾向的人是否适合做消防队员的信念后,实验者让他们写下自己这样认为的理由——例如,有冒险倾向的人比较勇敢,而谨慎的人太过小心。当被试对自己的信念形成一种解释后,这种信念就会独立于最初推出它的信息而存在。即使那些最初的信息被证明是虚假与错误的,被试们仍然会坚持他们自己归纳出的解释,坚信有冒险倾向的人确实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会成为一名很棒或者很糟糕的消防人员。
这个实验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越是极力想证明我们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我们就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这种信念固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李蒙见到了十年未联系的同学马云龙,一番寒暄和介绍后,李蒙在心底泛起了嘀咕:想当年,马云龙不是全校有名的“差生”吗?现在怎么成了大老板了?在聚会上,马云龙与周围的同学侃侃而谈,看样子意气风发,春风得意。而李蒙想想自己当年这个优秀的“尖子生”,如今却只能在某私营企业打工,相比之下,李蒙感到格外困惑和难过,在聚会中也蔫头耷脑起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李蒙对马云龙的看法就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也就是信念固着。他的困惑就源于他的信念,即确信一个差生做不出大成就,而一个现在大有作为的人当年一定是个优秀的人,即使这种解释遇到了相反的证据也保持不变。
在人际交往中,人一旦出现信念固着,就会变得很偏执,往往会走极端,这样很容易破坏交往双方的关系。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成功的商人,商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这对兄弟长大后,就留在父亲经营的店里帮忙生意,父亲过世后,兄弟俩开始独自料理、经营这家商店。
刚开始的时候,兄弟俩和睦相处,生活一切都很平顺。直到有一天,因为丢失了一美元,兄弟俩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
那天,哥哥将一美元放进收银机后就与顾客外出办事去了,当他回到店里时,发现收银机里面的钱不见了。
于是他就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收银机里面的钱?”
弟弟回答说:“没看到。”
但是哥哥不依不饶,认定就是弟弟拿走了:“钱又不会长了腿自己跑掉,一定是你拿走了”。
无论弟弟怎样解释,哥哥都不相信弟弟是无辜的。哥哥的这种怀疑态度也使得弟弟心中的怨恨油然而生。不久,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开始他们只是不愿意跟对方交谈,后来对对方越来越反感,于是他们决定不再在一起生活,就在商店中间砌起了一道砖墙,从此分居而立。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整整20年,在这20年间,他们兄弟俩的敌意与痛苦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影响了双方的家庭与整个社区。
有一天,有一位外地车牌的汽车停在了哥哥的店门口,一位男子从车里走出来,走进哥哥的店里问道:“打扰一下,请问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长时间了?”哥哥回答说他这辈子都在这店里服务。那位客人说:“我必须要告诉您一件往事:20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您这个镇上,当时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实在是饿得很,于是我就偷偷地从您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拿走了收银机里面的一美元。虽然时过境迁,但我一直无法忘怀这件事。一美元虽然不多,但是让我深受良心的谴责,所以我必须要回到这里来请求您的原谅。”
当说完原委后,哥哥已经热泪盈眶,他用哽咽的音调请求男子:“您是否也能到隔壁的商店将故事再讲一遍?”当这位陌生男子到隔壁说完故事后,他惊愕地发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痛哭失声,相拥而泣。
20年的时间,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存在的对立也因此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20年猜疑的萌生,竟是源于一次莫须有的猜疑;兄弟20年如敌人,竟源于大哥的信念固着,对于一美元的偏执!
有什么方法可以纠正我们的信念固着吗?安德森的研究发现,通过解释与自己相左的观点——为什么谨慎的人比爱冒险的人更适合做消防员——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信念固着。事实上,对各种可能结果的解释,并不一定就是相反的观点,但会促使人们仔细考虑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总之,人际交往中的信念固着会让人极端化,变得偏执起来,这样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要想克服自己的信念固着,就要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解释事件,这样就会对他人多一份理解,也使自己摆脱许多烦恼。
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理论支持体系,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也往往视而不见,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信念固着”。
心理学家罗斯和安德森的实验证明了“信念固着”的存在。安德森等人首先要求被试分析两个有关消防人员救火的具体事例,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冒险的人是否为合格的消防队员。其中一组的被试认为喜欢冒险的人会是一个成功的消防队员,而谨慎的人不适合做消防队员。另一组的被试则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在被试们形成他们自己关于有关冒险倾向的人是否适合做消防队员的信念后,实验者让他们写下自己这样认为的理由——例如,有冒险倾向的人比较勇敢,而谨慎的人太过小心。当被试对自己的信念形成一种解释后,这种信念就会独立于最初推出它的信息而存在。即使那些最初的信息被证明是虚假与错误的,被试们仍然会坚持他们自己归纳出的解释,坚信有冒险倾向的人确实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会成为一名很棒或者很糟糕的消防人员。
这个实验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越是极力想证明我们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我们就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这种信念固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李蒙见到了十年未联系的同学马云龙,一番寒暄和介绍后,李蒙在心底泛起了嘀咕:想当年,马云龙不是全校有名的“差生”吗?现在怎么成了大老板了?在聚会上,马云龙与周围的同学侃侃而谈,看样子意气风发,春风得意。而李蒙想想自己当年这个优秀的“尖子生”,如今却只能在某私营企业打工,相比之下,李蒙感到格外困惑和难过,在聚会中也蔫头耷脑起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李蒙对马云龙的看法就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也就是信念固着。他的困惑就源于他的信念,即确信一个差生做不出大成就,而一个现在大有作为的人当年一定是个优秀的人,即使这种解释遇到了相反的证据也保持不变。
在人际交往中,人一旦出现信念固着,就会变得很偏执,往往会走极端,这样很容易破坏交往双方的关系。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成功的商人,商人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这对兄弟长大后,就留在父亲经营的店里帮忙生意,父亲过世后,兄弟俩开始独自料理、经营这家商店。
刚开始的时候,兄弟俩和睦相处,生活一切都很平顺。直到有一天,因为丢失了一美元,兄弟俩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
那天,哥哥将一美元放进收银机后就与顾客外出办事去了,当他回到店里时,发现收银机里面的钱不见了。
于是他就问弟弟:“你有没有看到收银机里面的钱?”
弟弟回答说:“没看到。”
但是哥哥不依不饶,认定就是弟弟拿走了:“钱又不会长了腿自己跑掉,一定是你拿走了”。
无论弟弟怎样解释,哥哥都不相信弟弟是无辜的。哥哥的这种怀疑态度也使得弟弟心中的怨恨油然而生。不久,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开始他们只是不愿意跟对方交谈,后来对对方越来越反感,于是他们决定不再在一起生活,就在商店中间砌起了一道砖墙,从此分居而立。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整整20年,在这20年间,他们兄弟俩的敌意与痛苦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影响了双方的家庭与整个社区。
有一天,有一位外地车牌的汽车停在了哥哥的店门口,一位男子从车里走出来,走进哥哥的店里问道:“打扰一下,请问您在这个店里工作多长时间了?”哥哥回答说他这辈子都在这店里服务。那位客人说:“我必须要告诉您一件往事:20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一天流浪到您这个镇上,当时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实在是饿得很,于是我就偷偷地从您这家店的后门溜进来,拿走了收银机里面的一美元。虽然时过境迁,但我一直无法忘怀这件事。一美元虽然不多,但是让我深受良心的谴责,所以我必须要回到这里来请求您的原谅。”
当说完原委后,哥哥已经热泪盈眶,他用哽咽的音调请求男子:“您是否也能到隔壁的商店将故事再讲一遍?”当这位陌生男子到隔壁说完故事后,他惊愕地发现两位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痛哭失声,相拥而泣。
20年的时间,怨恨终于被化解,兄弟之间存在的对立也因此而消失。可是谁又知道,20年猜疑的萌生,竟是源于一次莫须有的猜疑;兄弟20年如敌人,竟源于大哥的信念固着,对于一美元的偏执!
有什么方法可以纠正我们的信念固着吗?安德森的研究发现,通过解释与自己相左的观点——为什么谨慎的人比爱冒险的人更适合做消防员——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信念固着。事实上,对各种可能结果的解释,并不一定就是相反的观点,但会促使人们仔细考虑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总之,人际交往中的信念固着会让人极端化,变得偏执起来,这样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要想克服自己的信念固着,就要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解释事件,这样就会对他人多一份理解,也使自己摆脱许多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