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务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中平三年二月,望日。
乐安治所临济县。
青州六郡中,只有乐安和东莱是郡,地方长官为太守。
以前乐安也是国,到汉质帝的时候,乐安王死后没有子嗣,于是国除为郡,延续到了今日。
陆康就是如今乐安郡的郡守,在原本历史上,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汉灵帝受张让赵忠怂恿,要铸造铜人,于是下令天下每亩收税10钱。
陆康上书劝谏汉灵帝,被宦官诬陷他大不敬,本来应该下狱论罪。是当时的御史刘岱帮了他一把,只是罢官处理,没有获罪。
所以正常的历史轨迹下,此时的陆康应该已经被罢官。
不过现在汉灵帝不仅没有要铸铜人,而且减免天下不少苛捐杂税,只在荆扬益三州收取田税,救济各地灾民。陆康自然也没就没有上书劝谏,所以现在还是乐安太守。
乐安太守府中,已经六十岁的陆康看完了手中的竹简,将信件放置到桌案上,忍不住夸赞了一句:“英雄出少年,这个陈子归,当真是厉害。”
乐安郡丞,同时也是陆康的好友尹恒好奇道:“那陈刺史在信中说了什么?”
陆康答道:“他在短短两月之内,就扫清了齐国境内的黄巾宗贼与豪强势力,如今齐国政治清名,恢复了朝廷王道,齐国各地也安稳下来。”
“哦?”
尹恒惊讶道:“齐国形势如此错综复杂,他居然只在短短的两月之内就肃清了所有不服王命的势力?”
陆康笑道:“是啊,连我都不知该如何处理齐国,也不知道他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那确实是厉害,不过他给我们来信,就是为了向我们炫耀?”
尹恒有点不解。
陆康摇摇头:“不止,他在信中还跟我说,希望我下个月屯兵济水,给予司马俱压力。”
尹恒想了想,脑中快速构思了一遍如今济南齐国乐安三角上的黄巾势力分布,皱眉说道:“他莫非是想对般阳昌国的徐和黄巾势力动手?”
陆康点头道:“他虽然没在信中说明他的意图,但我估计也是这样,不然让我们给司马俱压力做什么。”
“徐和有十多万人,而且背靠泰山,若有不对,立即可以遁入山中。”
尹恒思索道:“要想击溃徐和,恐怕没那么容易。这新来的刺史还是太年轻,过于急功近利。却是不知哪怕我们打得过徐和,也是万般难以全歼。泰山易守难攻,贼入山中,则如黑山军去了五行山,反反复复,难以根除呀。”
五行山就是太行山,这个名字出自,不过倒不是说现在的太行山就叫这个名,而是太行山有太多叫法,如大形山、五行山、盘古山、王母山、女娲山都有,一般按照个人称呼习惯来说。
听到尹恒的话,陆康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为什么泰山黄巾这么顽固?还不是因为泰山黄巾都是本地人,熟悉山里地形,一旦据山而守,他们很难攻破山寨。
而等到他们走后,黄巾又能下山继续攻城掠地,侵略地方。
如此反复,使得不仅泰山脚的徐和难以扑杀,连高苑的司马俱都不太好处理。
现在新来的陈刺史让他们派兵去,在陆康看来,大概率还是一场无用功,浪费粮食和钱财而已。
只是不去的话也不行。
陈暮现在扫清了齐国内部一切不稳定因素,正是兵锋正盛之时,他作为地方太守,肯定要配合刺史剿灭贼寇势力,维护自己治下区域的稳定。
如果拒绝的话,一个懈怠剿贼的罪名肯定跑不了,毕竟刺史是有弹劾太守能力的,陆康不得不为这一点做考虑。
想到这里,陆康还是说道:“虽然剿灭徐和司马俱不容易,不过依旧得如此行事。陈刺史也是为了我们地方安稳考虑,若是不出兵的话,岂不是枉顾黄巾贼寇,到时也容易受人把柄。”
听了陆康的分析,尹恒觉得有道理,便说道:“那行,就照他的意思做。只是乐安去年才刚刚平静了一年,粮食勉强够百姓生活,恐怕不容易挤出多余粮草了。”
“这是个问题。”
陆康抚摸着自己下颌发白的胡须,心里细细思索起来。
陈暮手里之所以有粮食,是因为齐国一片混乱,到处都有豪强宗贼割据县城乡镇,不服从国相的管理。
因此陈暮有理由出兵,去平定这些叛乱的人,缴获他们的土地、钱财和粮食补充物资。
而乐安的情况要好很多,不像齐国那么一片混乱,各地豪强宗族也都表现得顺从陆康的治理,并没有出现什么反抗朝廷的宗贼豪强存在。
如此一来,陆康就没有理由去攻击自己治下的百姓,自然也不会像陈暮那样,可以掠夺各地豪强宗贼来扩充自己实力。
乐安去年风调雨顺,但也只是勉强维持了地方安稳而已。跟汉朝大多数地方一样,土地兼并的问题很严重,粮食大部分都集中在豪强手上,他这个太守反倒凑不出太多的粮草给予军队。
事实上别看陆康屯兵临济,应对司马俱的数万黄巾兵。但实际上他也只养了五千人而已,这还是他说服城中豪强,一起共同出钱出粮养的,并不是他花的钱。
一旦要出兵的话,那花费就比驻守在城中多得多,豪强们个个只争眼前的利益,哪会顾长远利益,听到要多出钱,肯定不会愿意。
所以陆康迟疑半天后,苦笑了起来:“唉,真是头疼。”
尹恒问道:“使君是想不出如何解决粮草问题?”
陆康摇摇头:“那倒也不是,我与平原相陈元方是老友,大不了厚着脸皮去找他要人要粮就是,只是有点舍不得这张老脸。”
“哈哈,为了剿灭贼寇,使君只能舍一下这张脸了。”
尹恒笑着打趣。
......
......
此时远在齐国的陈暮自然不知道陆康已经收到了他的信件,准备听从自己的安排下个月出兵。
这个时候他正在处理一些政务,吴匡昏庸老迈,再加上被陈暮当着众人的面一顿呵斥,早就觉得丢尽颜面,不再处理政务,每日躲在国相府不出门。
如今齐国权力都掌握在陈暮一个人手里,关羽扫平了齐国贼寇势力,剩下了很多遗留问题,都得一一解决,忙得他团团转。
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部涌来,唯一的好消息是吴匡总算是有点作用,帮他留了一整套班子。
地方的小事基本就交给各曹史去解决,他只需要处理比较大的事情就行。
“刺史,新一批的物资已经给关将军送去。”
“嗯,知道了。”
“南丰县那边又闹了起来,原来巨淀湖的水贼上岸投降之后,有民众与他们积怨,双方发生了械斗。”
“让法曹史去处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益都县粮价涨了三倍。”
“今年朝廷拨下来的粮草和赈灾款到了没有?”
“应该快到了吧。”
“那就让城里的豪强们先运粮过去,平抑粮价,等赈灾的粮食下来再给他们补上。”
“孙家那边说希望刺史能把巨淀湖旁边的田地售卖给他们一部分。”
“哦?”
听到这句话,正在书批示政务的陈暮忽然停下了笔,抬头看向氏仪,冷笑一声:“这老小子胃口这么大?”
氏仪点点头,也略微不满道:“是有些得寸进尺。”
陈暮摇头道:“何止得寸进尺,上个月光他们孙家一家就夺了两氏宗贼的田地,实力怕是扩充了近一倍,现在又打起了巨淀湖的主意,呵呵,他们这是要一步一步挑战我的耐心呀。”
巨淀湖附近的土地在齐国算是最好的土地,这里水流畅旺,物产丰饶,盛产芦苇、鱼、虾、鸭蛋、蟹等,有“鱼米之乡”之称,就连汉武帝都曾经在这里耕作过。
:“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巨淀湖”。
由此可见这里的田地有多好。
临淄城里的豪强已经跟着陈暮发了不少财,本来应该心满意足才是,现在又开始打巨淀湖的主意,人心不足蛇吞象,果然在利益面前,没有人能停下逐利的脚步。
氏仪默不作声,这些事情就已经不是他能参与的了。
陈暮敲着桌子,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暂时先不要回应他们,先拖着吧。”
“明白。”
氏仪点点头,他知道刺史有自己的考虑,不管最后会怎么处理这些人,肯定会圆满解决问题。
至少到目前为止,氏仪发现陈暮的手段还真是不拘小节。
招降黄巾军,与劣迹斑斑的豪强宗贼合作,逼迫投降的豪强宗贼献出财产,做这一切都仿佛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十分心安理得。
要是换一个正直的官员,一不会与敌人合作,二不会逼迫人献出财产,三,必然会打着朝廷的名义四处征伐。
第一点会让自己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第二点会让自己缺少粮草钱币,第三点会导致穷兵黩武。
结果就是最后弄得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仓皇落败的下场。
说起来当初吴匡也不是没有想过有作为,上任之初,也是想有一身抱负,曾经发布了不少政令想改变现状。
可惜他孤身上任,一来得不到当地人支持,二来手下也没什么可用人才,最后权力被架空,落得这个结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再看眼前的陈刺史,敲山震虎、借鸡生蛋、瞒天过海,各种奇谋妙计当真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简简单单一些策略,就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令人钦佩。
中平三年二月,望日。
乐安治所临济县。
青州六郡中,只有乐安和东莱是郡,地方长官为太守。
以前乐安也是国,到汉质帝的时候,乐安王死后没有子嗣,于是国除为郡,延续到了今日。
陆康就是如今乐安郡的郡守,在原本历史上,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汉灵帝受张让赵忠怂恿,要铸造铜人,于是下令天下每亩收税10钱。
陆康上书劝谏汉灵帝,被宦官诬陷他大不敬,本来应该下狱论罪。是当时的御史刘岱帮了他一把,只是罢官处理,没有获罪。
所以正常的历史轨迹下,此时的陆康应该已经被罢官。
不过现在汉灵帝不仅没有要铸铜人,而且减免天下不少苛捐杂税,只在荆扬益三州收取田税,救济各地灾民。陆康自然也没就没有上书劝谏,所以现在还是乐安太守。
乐安太守府中,已经六十岁的陆康看完了手中的竹简,将信件放置到桌案上,忍不住夸赞了一句:“英雄出少年,这个陈子归,当真是厉害。”
乐安郡丞,同时也是陆康的好友尹恒好奇道:“那陈刺史在信中说了什么?”
陆康答道:“他在短短两月之内,就扫清了齐国境内的黄巾宗贼与豪强势力,如今齐国政治清名,恢复了朝廷王道,齐国各地也安稳下来。”
“哦?”
尹恒惊讶道:“齐国形势如此错综复杂,他居然只在短短的两月之内就肃清了所有不服王命的势力?”
陆康笑道:“是啊,连我都不知该如何处理齐国,也不知道他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那确实是厉害,不过他给我们来信,就是为了向我们炫耀?”
尹恒有点不解。
陆康摇摇头:“不止,他在信中还跟我说,希望我下个月屯兵济水,给予司马俱压力。”
尹恒想了想,脑中快速构思了一遍如今济南齐国乐安三角上的黄巾势力分布,皱眉说道:“他莫非是想对般阳昌国的徐和黄巾势力动手?”
陆康点头道:“他虽然没在信中说明他的意图,但我估计也是这样,不然让我们给司马俱压力做什么。”
“徐和有十多万人,而且背靠泰山,若有不对,立即可以遁入山中。”
尹恒思索道:“要想击溃徐和,恐怕没那么容易。这新来的刺史还是太年轻,过于急功近利。却是不知哪怕我们打得过徐和,也是万般难以全歼。泰山易守难攻,贼入山中,则如黑山军去了五行山,反反复复,难以根除呀。”
五行山就是太行山,这个名字出自,不过倒不是说现在的太行山就叫这个名,而是太行山有太多叫法,如大形山、五行山、盘古山、王母山、女娲山都有,一般按照个人称呼习惯来说。
听到尹恒的话,陆康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为什么泰山黄巾这么顽固?还不是因为泰山黄巾都是本地人,熟悉山里地形,一旦据山而守,他们很难攻破山寨。
而等到他们走后,黄巾又能下山继续攻城掠地,侵略地方。
如此反复,使得不仅泰山脚的徐和难以扑杀,连高苑的司马俱都不太好处理。
现在新来的陈刺史让他们派兵去,在陆康看来,大概率还是一场无用功,浪费粮食和钱财而已。
只是不去的话也不行。
陈暮现在扫清了齐国内部一切不稳定因素,正是兵锋正盛之时,他作为地方太守,肯定要配合刺史剿灭贼寇势力,维护自己治下区域的稳定。
如果拒绝的话,一个懈怠剿贼的罪名肯定跑不了,毕竟刺史是有弹劾太守能力的,陆康不得不为这一点做考虑。
想到这里,陆康还是说道:“虽然剿灭徐和司马俱不容易,不过依旧得如此行事。陈刺史也是为了我们地方安稳考虑,若是不出兵的话,岂不是枉顾黄巾贼寇,到时也容易受人把柄。”
听了陆康的分析,尹恒觉得有道理,便说道:“那行,就照他的意思做。只是乐安去年才刚刚平静了一年,粮食勉强够百姓生活,恐怕不容易挤出多余粮草了。”
“这是个问题。”
陆康抚摸着自己下颌发白的胡须,心里细细思索起来。
陈暮手里之所以有粮食,是因为齐国一片混乱,到处都有豪强宗贼割据县城乡镇,不服从国相的管理。
因此陈暮有理由出兵,去平定这些叛乱的人,缴获他们的土地、钱财和粮食补充物资。
而乐安的情况要好很多,不像齐国那么一片混乱,各地豪强宗族也都表现得顺从陆康的治理,并没有出现什么反抗朝廷的宗贼豪强存在。
如此一来,陆康就没有理由去攻击自己治下的百姓,自然也不会像陈暮那样,可以掠夺各地豪强宗贼来扩充自己实力。
乐安去年风调雨顺,但也只是勉强维持了地方安稳而已。跟汉朝大多数地方一样,土地兼并的问题很严重,粮食大部分都集中在豪强手上,他这个太守反倒凑不出太多的粮草给予军队。
事实上别看陆康屯兵临济,应对司马俱的数万黄巾兵。但实际上他也只养了五千人而已,这还是他说服城中豪强,一起共同出钱出粮养的,并不是他花的钱。
一旦要出兵的话,那花费就比驻守在城中多得多,豪强们个个只争眼前的利益,哪会顾长远利益,听到要多出钱,肯定不会愿意。
所以陆康迟疑半天后,苦笑了起来:“唉,真是头疼。”
尹恒问道:“使君是想不出如何解决粮草问题?”
陆康摇摇头:“那倒也不是,我与平原相陈元方是老友,大不了厚着脸皮去找他要人要粮就是,只是有点舍不得这张老脸。”
“哈哈,为了剿灭贼寇,使君只能舍一下这张脸了。”
尹恒笑着打趣。
......
......
此时远在齐国的陈暮自然不知道陆康已经收到了他的信件,准备听从自己的安排下个月出兵。
这个时候他正在处理一些政务,吴匡昏庸老迈,再加上被陈暮当着众人的面一顿呵斥,早就觉得丢尽颜面,不再处理政务,每日躲在国相府不出门。
如今齐国权力都掌握在陈暮一个人手里,关羽扫平了齐国贼寇势力,剩下了很多遗留问题,都得一一解决,忙得他团团转。
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部涌来,唯一的好消息是吴匡总算是有点作用,帮他留了一整套班子。
地方的小事基本就交给各曹史去解决,他只需要处理比较大的事情就行。
“刺史,新一批的物资已经给关将军送去。”
“嗯,知道了。”
“南丰县那边又闹了起来,原来巨淀湖的水贼上岸投降之后,有民众与他们积怨,双方发生了械斗。”
“让法曹史去处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益都县粮价涨了三倍。”
“今年朝廷拨下来的粮草和赈灾款到了没有?”
“应该快到了吧。”
“那就让城里的豪强们先运粮过去,平抑粮价,等赈灾的粮食下来再给他们补上。”
“孙家那边说希望刺史能把巨淀湖旁边的田地售卖给他们一部分。”
“哦?”
听到这句话,正在书批示政务的陈暮忽然停下了笔,抬头看向氏仪,冷笑一声:“这老小子胃口这么大?”
氏仪点点头,也略微不满道:“是有些得寸进尺。”
陈暮摇头道:“何止得寸进尺,上个月光他们孙家一家就夺了两氏宗贼的田地,实力怕是扩充了近一倍,现在又打起了巨淀湖的主意,呵呵,他们这是要一步一步挑战我的耐心呀。”
巨淀湖附近的土地在齐国算是最好的土地,这里水流畅旺,物产丰饶,盛产芦苇、鱼、虾、鸭蛋、蟹等,有“鱼米之乡”之称,就连汉武帝都曾经在这里耕作过。
:“征和四年,三月,上耕于巨淀湖”。
由此可见这里的田地有多好。
临淄城里的豪强已经跟着陈暮发了不少财,本来应该心满意足才是,现在又开始打巨淀湖的主意,人心不足蛇吞象,果然在利益面前,没有人能停下逐利的脚步。
氏仪默不作声,这些事情就已经不是他能参与的了。
陈暮敲着桌子,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暂时先不要回应他们,先拖着吧。”
“明白。”
氏仪点点头,他知道刺史有自己的考虑,不管最后会怎么处理这些人,肯定会圆满解决问题。
至少到目前为止,氏仪发现陈暮的手段还真是不拘小节。
招降黄巾军,与劣迹斑斑的豪强宗贼合作,逼迫投降的豪强宗贼献出财产,做这一切都仿佛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十分心安理得。
要是换一个正直的官员,一不会与敌人合作,二不会逼迫人献出财产,三,必然会打着朝廷的名义四处征伐。
第一点会让自己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第二点会让自己缺少粮草钱币,第三点会导致穷兵黩武。
结果就是最后弄得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仓皇落败的下场。
说起来当初吴匡也不是没有想过有作为,上任之初,也是想有一身抱负,曾经发布了不少政令想改变现状。
可惜他孤身上任,一来得不到当地人支持,二来手下也没什么可用人才,最后权力被架空,落得这个结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再看眼前的陈刺史,敲山震虎、借鸡生蛋、瞒天过海,各种奇谋妙计当真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简简单单一些策略,就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