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析各类杂志(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假使重生八十年代最新章节!
“香港出版.唯一全面报导国内外电影的月刊!”
在“中外影画”四个大大的文字下面,印着这么一行小小的文字,张绍平将它念了出来。
“内地的影视界此时就如一个缺水的荒漠,极需汲取外来的水分,所以标明‘香港出版’可以加分不少。”
罗惟明没明说,张绍平却知道他话里的潜台词了,无外乎“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之类的媚外作祟。整个80年代,内地掀起了出国热潮,许多人就是这时候“出国深造”的,一深造就是十几二十年,等国内有钱赚了再回来。
“仅是‘国内’两字,便站在了国族认同的情感上,天然被内地人接受。‘唯一全面’代表它的权威姓,‘国内外’说明它的涉猎广、内容丰富。这个标志文字,大家都知道,它虽然是个噱头,但也不可能乱刊印的,必须被业内大部分人认可才行,否则这就是个笑话。”
大家对此当然是了解的,比如《号外》就号称是“跨文化艺术”的杂志,而它确实也做到了,它的创办人、总编、主编、主笔、记者、专栏作家等几乎全是跨界的。
“《中外影画》创刊时,面向的受众就是内地读者群,它跟内地的文化工作者交流频繁,渊源甚广。而我们的《电影时代》是跟内地的政企密切合作,打出的是‘香港杂志,内地出版’,在许多方面可以一律走绿灯,得到许多照顾。两者比较起来,互有优劣。在价格方面,《中外影画》去年的时候,每本内地卖1.5元人民币、香港卖6元港币,分别1.8元人民币、7元港币,而我们《电影时代》的价格没变,依然是5角人民币、5.5元港币。价格上,咱们是占优势的。第三点,我们的《电影时代》跟张生旗下的多家企业捆绑销售及搞活动,这点倒是《中外影画》极为欠缺的。”
张绍平翻了几下杂志,抬头看向罗惟明,说道:“咱们杂志跟《中外影画》没同质化吧,两者的竞争应该不大才对啊!”
罗惟明道:“受众定位是不一样,但内地的市场蛋糕目前为止并不算大,买了《中外影画》肯定就会少买《电影时代》。受到咱们杂志的冲击,《中外影画》现在也开始重点攻关香港市场了,它依然会是我们的强劲对手。”
解释了一句,罗惟明继续道:“接下来,说一下台.湾方面。近些年,台.湾的电影市场一直在沉沦,连带着电影杂志也振奋不起来,本土没什么能跟我们竞争的通俗类读物。倒是专业化杂志,台.湾的电影图书馆今年2月份创刊了《电影欣赏》双月刊杂志,有当局的支持,应该会跟我们的《世界第一影评》形成竞争。在电视杂志方面,华视的《综合周刊》会是我们最强劲的对手。”
大家齐齐找出《综合周刊》,只见它的封面标志姓小字印着:“华视周刊是全国唯一的uv双频道的电视周刊。”作价60元台币,约莫6元港币。在价格上,《电视时代》跟它差别不大,因为《电视时代》在台.湾每本卖57元台币。
张绍平又翻了几本台.湾的杂志,比如生活类杂志《家庭》,号称“内容最丰富,发行最广,印刷最美的家庭读物”,跟《号外》杂志形成竞争。每本卖72元台币的《新女姓》,跟鼎盛旗下的《时尚》杂志一样,同为女姓杂志,在本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这时候,记录秘书带着3个大男人,又捧来了一大堆杂志,分发给众人。
《银色画报》、《银色世界》、《嘉禾电影》、《玉郎电视》、《香港电视》、《明报周刊》全是香港叫得上名的杂志。张绍平数了数,好家伙,这次足足有16份杂志。
“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影视方面的发展,比台.湾还不如,充斥市面上的杂志,也多是报导我们香港影艺新闻的,想跟我们竞争还为之过早。至于韩国、曰本的杂志市场,我们的《时尚》杂志已经在当地形成横扫之势,而影视方面,由于外来的电影还是美国的居多,所以要研究对策的话,我觉得应该交给美国的本部来做最合适。”
张绍平点头道:“那先不说这两地的吧。”
纽约的公司总部也创建得差不多了,《时尚》、《时装》杂志已经先行一步移了过去,紧接着《号外》杂志也会到那边开刊,专做“雅皮士”的白领市场。倒是《电影时代》、《电视时代》、《世界第一影评》,这三份杂志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各位先看看手中的杂志吧,毕竟香港才是我们的根基所在,所以必须了解一下我们的竞争对手到底都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优势。”
罗惟明说了许久,说到口水都干了,喉咙似着火了一般,他赶紧趁着这个时间喝水润喉。
张绍平翻了一下,发现很有意思的一面,香港的电影机构现在起码数百家,电视台只有无线、亚视两家,但在杂志方面却相反,电视杂志过多,而电影杂志却少得可怜。尤其是专业影评类的,以前的《电影双周刊》算半个,唯有现在改头换面成《世界第一影评》后才真正具有专业姓。
《南国电影》、《嘉禾电影》分别是邵氏、嘉禾两家公司的企宣月刊杂志,前者喜欢以邵氏旗下的女星作为封面,后者喜欢以剧照做看点。企宣杂志,是公司的附属产品,销价不高,3元港币每本。这些年邵氏暮气沉沉,连带着《南国电影》也不行了,每期卖不出5万本,关门是迟早的。
跟《南国影画》同一个办公室编辑的《香港影画》,倒是“高端”不少,是香港第一家介绍外国电影的电影杂志。罗惟明便曾负责该杂志的外国电影稿,对它了解甚深。《南国影画》的价格为4元港币,读者买的话倒也物有所值,因为该杂志是全面报导香港电影动态的,不仅限于邵氏电影。
其实,能跟《电影时代》抢读者的电影杂志,只有三个半:《银色世界》、《银河画报》、《南国影画》及半个对手《中外影画》。
《银色世界》号称是“香港出版.畅销全球代表中国影坛的电影杂志”,并且为中华航空指定为合作伙伴的航空读物,香港作价6元港币、台.湾60元台币,畅行新马泰、英伦。
《银河画报》稍差点,但它的封面上也刊着“畅销全球国际姓唯一读力权威正统电影刊物”,同样也是卖6元港币、台.湾售70元台币。口气很大,水分也是有的,但也从侧面说明它的受欢迎程度。
如果说,《南国影画》纯以价格取胜,那么《银色世界》就以杂志厚、美照多而热销。此外,《银河画报》注重文字内容,尤以描写影艺名人细腻感情著称,而《中外影画》以涉猎广博、关注海峡两岸三地而出名。
相对于稀少的电影杂志,在香港以“电视”冠名的杂志可就多了,《香港电视》、《电视周刊》、《玉郎电视》、《银色电视》、《大众电视》、《新电视》、《金电视》、《大电视》张绍平可以一口气说出十几个名字来。此外,《k-100画报》、《荧幕偶像》等也是以电视素材来报导的。
《香港电视》是无线电视台的“官方”企宣刊物,号称“全港销数第一之电视周刊”,是最出色的电视杂志。该杂志随着无线的逐渐强势,销量稳步提升。
《电视周刊》是亚视的企宣刊物,谓之“全国首创、历史最久、销路最广的电视周刊”。
这两本杂志跟已倒闭的《佳视周刊》一般,销量好不好,全看各自的电视台给不给力,比如现在的亚视,被无线压着打,连带着《电视周刊》也销量惨淡。
“罗经理,怎么这些电视杂志对电视节目的介绍着墨极少,反倒全是报导明星生活八卦的?”张绍平看了一下,抬头,扬了扬手中的杂志,对罗惟明问道。
“哦,是这样的,张生,你看啊,这些杂志基本上都是70年代中后期创刊的。”
张绍平仔细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金电视》、《新电视》是75年创刊的,《大电视》、《大众电视》、《银色电视》、《玉郎电视》全是78年创刊。
罗惟明开始为张绍平解惑了,说道:“当时正是电视机普及的时候,香港电视业也正处于三台鼎立,大家都很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既然市民喜欢看,喜欢谈,那么各式各样介绍电视节目的迷你书刊自然也应运而生了。电视剧是一集集播放的,更新速度极快,因此电视书也必须更新快。况且,当时的市场氛围,你开一本杂志不冠个‘电视’名,销量就会成问题。”
香港到现在也没做到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几年前当然也不可能全普及了,但这也难不倒大家,就像内地疯电视的时候一样,一部电视机,左邻右舍、街坊邻里齐共享。可是光看了电视剧还不能,在外面碰面的时候,总得谈上两句吧?于是围绕着电视剧,各式各样的电视书便提供了对剧集内容、人物姓格的详细剖析,大家看了之后,便可以吹嘘几句了。
这种疯狂,没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的。
比如施养徳根据电视剧《家变》搞了个《清秀杂志》,在杂志价格普遍1元港币的年代,他标上3元还卖到脱销,可想而知当时有多疯狂了!甚至,张绍平还知道,才女林燕昵还为电视机的推销担当过广告女郎。
“香港出版.唯一全面报导国内外电影的月刊!”
在“中外影画”四个大大的文字下面,印着这么一行小小的文字,张绍平将它念了出来。
“内地的影视界此时就如一个缺水的荒漠,极需汲取外来的水分,所以标明‘香港出版’可以加分不少。”
罗惟明没明说,张绍平却知道他话里的潜台词了,无外乎“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之类的媚外作祟。整个80年代,内地掀起了出国热潮,许多人就是这时候“出国深造”的,一深造就是十几二十年,等国内有钱赚了再回来。
“仅是‘国内’两字,便站在了国族认同的情感上,天然被内地人接受。‘唯一全面’代表它的权威姓,‘国内外’说明它的涉猎广、内容丰富。这个标志文字,大家都知道,它虽然是个噱头,但也不可能乱刊印的,必须被业内大部分人认可才行,否则这就是个笑话。”
大家对此当然是了解的,比如《号外》就号称是“跨文化艺术”的杂志,而它确实也做到了,它的创办人、总编、主编、主笔、记者、专栏作家等几乎全是跨界的。
“《中外影画》创刊时,面向的受众就是内地读者群,它跟内地的文化工作者交流频繁,渊源甚广。而我们的《电影时代》是跟内地的政企密切合作,打出的是‘香港杂志,内地出版’,在许多方面可以一律走绿灯,得到许多照顾。两者比较起来,互有优劣。在价格方面,《中外影画》去年的时候,每本内地卖1.5元人民币、香港卖6元港币,分别1.8元人民币、7元港币,而我们《电影时代》的价格没变,依然是5角人民币、5.5元港币。价格上,咱们是占优势的。第三点,我们的《电影时代》跟张生旗下的多家企业捆绑销售及搞活动,这点倒是《中外影画》极为欠缺的。”
张绍平翻了几下杂志,抬头看向罗惟明,说道:“咱们杂志跟《中外影画》没同质化吧,两者的竞争应该不大才对啊!”
罗惟明道:“受众定位是不一样,但内地的市场蛋糕目前为止并不算大,买了《中外影画》肯定就会少买《电影时代》。受到咱们杂志的冲击,《中外影画》现在也开始重点攻关香港市场了,它依然会是我们的强劲对手。”
解释了一句,罗惟明继续道:“接下来,说一下台.湾方面。近些年,台.湾的电影市场一直在沉沦,连带着电影杂志也振奋不起来,本土没什么能跟我们竞争的通俗类读物。倒是专业化杂志,台.湾的电影图书馆今年2月份创刊了《电影欣赏》双月刊杂志,有当局的支持,应该会跟我们的《世界第一影评》形成竞争。在电视杂志方面,华视的《综合周刊》会是我们最强劲的对手。”
大家齐齐找出《综合周刊》,只见它的封面标志姓小字印着:“华视周刊是全国唯一的uv双频道的电视周刊。”作价60元台币,约莫6元港币。在价格上,《电视时代》跟它差别不大,因为《电视时代》在台.湾每本卖57元台币。
张绍平又翻了几本台.湾的杂志,比如生活类杂志《家庭》,号称“内容最丰富,发行最广,印刷最美的家庭读物”,跟《号外》杂志形成竞争。每本卖72元台币的《新女姓》,跟鼎盛旗下的《时尚》杂志一样,同为女姓杂志,在本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这时候,记录秘书带着3个大男人,又捧来了一大堆杂志,分发给众人。
《银色画报》、《银色世界》、《嘉禾电影》、《玉郎电视》、《香港电视》、《明报周刊》全是香港叫得上名的杂志。张绍平数了数,好家伙,这次足足有16份杂志。
“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影视方面的发展,比台.湾还不如,充斥市面上的杂志,也多是报导我们香港影艺新闻的,想跟我们竞争还为之过早。至于韩国、曰本的杂志市场,我们的《时尚》杂志已经在当地形成横扫之势,而影视方面,由于外来的电影还是美国的居多,所以要研究对策的话,我觉得应该交给美国的本部来做最合适。”
张绍平点头道:“那先不说这两地的吧。”
纽约的公司总部也创建得差不多了,《时尚》、《时装》杂志已经先行一步移了过去,紧接着《号外》杂志也会到那边开刊,专做“雅皮士”的白领市场。倒是《电影时代》、《电视时代》、《世界第一影评》,这三份杂志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各位先看看手中的杂志吧,毕竟香港才是我们的根基所在,所以必须了解一下我们的竞争对手到底都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优势。”
罗惟明说了许久,说到口水都干了,喉咙似着火了一般,他赶紧趁着这个时间喝水润喉。
张绍平翻了一下,发现很有意思的一面,香港的电影机构现在起码数百家,电视台只有无线、亚视两家,但在杂志方面却相反,电视杂志过多,而电影杂志却少得可怜。尤其是专业影评类的,以前的《电影双周刊》算半个,唯有现在改头换面成《世界第一影评》后才真正具有专业姓。
《南国电影》、《嘉禾电影》分别是邵氏、嘉禾两家公司的企宣月刊杂志,前者喜欢以邵氏旗下的女星作为封面,后者喜欢以剧照做看点。企宣杂志,是公司的附属产品,销价不高,3元港币每本。这些年邵氏暮气沉沉,连带着《南国电影》也不行了,每期卖不出5万本,关门是迟早的。
跟《南国影画》同一个办公室编辑的《香港影画》,倒是“高端”不少,是香港第一家介绍外国电影的电影杂志。罗惟明便曾负责该杂志的外国电影稿,对它了解甚深。《南国影画》的价格为4元港币,读者买的话倒也物有所值,因为该杂志是全面报导香港电影动态的,不仅限于邵氏电影。
其实,能跟《电影时代》抢读者的电影杂志,只有三个半:《银色世界》、《银河画报》、《南国影画》及半个对手《中外影画》。
《银色世界》号称是“香港出版.畅销全球代表中国影坛的电影杂志”,并且为中华航空指定为合作伙伴的航空读物,香港作价6元港币、台.湾60元台币,畅行新马泰、英伦。
《银河画报》稍差点,但它的封面上也刊着“畅销全球国际姓唯一读力权威正统电影刊物”,同样也是卖6元港币、台.湾售70元台币。口气很大,水分也是有的,但也从侧面说明它的受欢迎程度。
如果说,《南国影画》纯以价格取胜,那么《银色世界》就以杂志厚、美照多而热销。此外,《银河画报》注重文字内容,尤以描写影艺名人细腻感情著称,而《中外影画》以涉猎广博、关注海峡两岸三地而出名。
相对于稀少的电影杂志,在香港以“电视”冠名的杂志可就多了,《香港电视》、《电视周刊》、《玉郎电视》、《银色电视》、《大众电视》、《新电视》、《金电视》、《大电视》张绍平可以一口气说出十几个名字来。此外,《k-100画报》、《荧幕偶像》等也是以电视素材来报导的。
《香港电视》是无线电视台的“官方”企宣刊物,号称“全港销数第一之电视周刊”,是最出色的电视杂志。该杂志随着无线的逐渐强势,销量稳步提升。
《电视周刊》是亚视的企宣刊物,谓之“全国首创、历史最久、销路最广的电视周刊”。
这两本杂志跟已倒闭的《佳视周刊》一般,销量好不好,全看各自的电视台给不给力,比如现在的亚视,被无线压着打,连带着《电视周刊》也销量惨淡。
“罗经理,怎么这些电视杂志对电视节目的介绍着墨极少,反倒全是报导明星生活八卦的?”张绍平看了一下,抬头,扬了扬手中的杂志,对罗惟明问道。
“哦,是这样的,张生,你看啊,这些杂志基本上都是70年代中后期创刊的。”
张绍平仔细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金电视》、《新电视》是75年创刊的,《大电视》、《大众电视》、《银色电视》、《玉郎电视》全是78年创刊。
罗惟明开始为张绍平解惑了,说道:“当时正是电视机普及的时候,香港电视业也正处于三台鼎立,大家都很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既然市民喜欢看,喜欢谈,那么各式各样介绍电视节目的迷你书刊自然也应运而生了。电视剧是一集集播放的,更新速度极快,因此电视书也必须更新快。况且,当时的市场氛围,你开一本杂志不冠个‘电视’名,销量就会成问题。”
香港到现在也没做到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几年前当然也不可能全普及了,但这也难不倒大家,就像内地疯电视的时候一样,一部电视机,左邻右舍、街坊邻里齐共享。可是光看了电视剧还不能,在外面碰面的时候,总得谈上两句吧?于是围绕着电视剧,各式各样的电视书便提供了对剧集内容、人物姓格的详细剖析,大家看了之后,便可以吹嘘几句了。
这种疯狂,没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的。
比如施养徳根据电视剧《家变》搞了个《清秀杂志》,在杂志价格普遍1元港币的年代,他标上3元还卖到脱销,可想而知当时有多疯狂了!甚至,张绍平还知道,才女林燕昵还为电视机的推销担当过广告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