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将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晋砺最新章节!
秦王入觐。
太宰、录尚书事、汝南王亮,太保、录尚书事、菑阳公瓘,率百官及在京宗室诸王公,迎出西阳门外。
这个礼仪,甚至超过了当初迎接汝南王——毕竟,迎接汝南王,没有“在京宗室诸王公”这个强制性要求。
有人提出异议:有楚、淮南二王在前头比着,如此隆重其事,叫两个弟弟咋想?
毕竟,迎接楚、淮南二王的,只是三五普通官员。
但汝南王说,正因为有楚、淮南二王在前头比着,才不能一样——
秦王身份不同!
其一,秦王为天子母弟。
其二,秦王为楚、淮南二王之兄长——还长着一大截。
能一样吗?
有人心中嘀咕,只有灭国的大将凯旋,甚或天子回銮,才好摆出如此隆重的礼仪,汝南王如此抬举秦王,有啥特别的缘故吗?
这个礼仪,非但出乎朝臣们的意外,也出乎被欢迎者本人的意外,甚至,吓到了被欢迎者本人。
秦王本是个安稳沉静的,但面对黑压压的欢迎人群,明显乱了方寸,脸上红、白不定,笑容极其勉强。
到了后来,额上甚至见汗了。
同诸王公、诸朝士交接之时,亦没有一点汝南王那般风采,只是机械的还揖,口中讷讷,好像在说什么,其实不置一词。
到了后来,眼神涣散,汝南王介绍的是谁,估计也没真进到秦王脑子里,“记住”二字,就更不必提了。
何天冷眼旁观,心想,司马柬,你是真介样怂,还是刻意“韬晦”呢?
如是前者,当年就算换了你做太子,晋朝的命运,会好多少吗?
如是后者……有点意思。
或者,半真半假?
谒庙、朝贺新君之后为秦王接风洗尘的宴席,也不再是“家宴”——
四品以上官员、在京宗室诸王公,都做了陪客。
再有人嘀咕:如此大排筵席,做甚?秦王入觐,恭贺新君还在其次,第一件差使,其实是谒陵,如此搞法,像个要谒陵的样子吗?
次日,汝南王上书,请以秦王柬为大将军。
朝野内外,顿时“哇”声一片。
“大将军”者,自诞生以来,就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最高首长,在两汉,大将军非止于统领军队,更是百僚之长,位在丞相、诸侯王上,是真正的举朝第一人;魏、晋,大将军不常设,也没有了统帅全国军队的权力,但依旧为“八公”之一,同汝南王的太宰、卫瓘的太保以及已经挂掉的杨骏的太傅,平起平坐。
秦王柬,没有任何功勋,没有任何政府做事的经验,也没有带过兵,甚至也谈不上什么“闻望”,唯一可恃者,一个“天子母弟”的身份而已,就凭这个,您大兄一登基,您就位列上公?
合适吗?
好歹再熬几年资格,做做样子也好呀!
汝南王的奏疏,写的十分夸张:
“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其揆一也。都督关中诸军事秦王柬,佐命立勋,劬劳王室,至亲盛德,侔于周公,宜赞皇朝,与闻政事。”
好嘛,居然将秦王比作了周公!
这个……合适吗?
同时,奏疏也明确了,秦王的大将军,不是虚号,是要“与闻政事”的。
如是,下一步,是否就要恢复两汉故事,以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
惊人之处,不止于此。
有心人翻出了当年武帝出齐王攸之藩的诏书,以及王浑劝谏武帝留齐王攸辅政的上书,惊异的发现:汝南王的奏疏,较之前两者,许多用词,极其相似!
只不过,武帝吹捧齐王攸的目的,是赶他出京;汝南王吹捧秦王柬的目的,是留他“与闻政事”,话一样,目的刚刚好相反。
问题是——
为什么要说一样的话?
汝南王以及他的长史、主簿、文学都太懒了,不肯原创,只肯盗版?
当然不是。
汝南王的目的很明白——
强烈的暗示:今日之秦王柬,即昨日之齐王攸!
昨日之齐王攸,那是真正的“德望日隆”、举朝仰慕的!
可是,齐王攸之藩事件,也不过就过去了八年,在朝也好、在野也罢,都还记得,当年是如何因之而掀起了滔天政潮,以致三杨崛起,彻底改变了朝局?
就有人怪汝南王了——
好好的日子不过,瞎折腾个啥呀?
还有,你把秦王捧的这般高,于你,到底有什么好处?
他“与闻政事”,分的,不也是你的权?
想不通。
皇后同亲信们商议。
郭彰主张驳回。
贾模则建议,私下同秦王沟通,晓以利害,请他自己知难而退。
何天则如是说,“臣在民间,听过一句俗语,‘欲使其人亡,必使其人狂’——臣以为,且叫汝南王狂!其亡不旋踵矣!”
司马亮,我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你把司马柬弄进来,想做什么了?
至少,你是想叫司马柬以“天子母弟”身份,名正言顺的“辅政”,将皇后从皇帝身边挤下去。
甚或,更进一步,废后。
杨骏2.0。
事实上,根本无须“私下沟通”,秦王一听到汝南王荐己任大将军的消息,便立即上书力辞。
而且,言辞恳切,近乎“哀诉”了。
然苦辞不果,任命他为大将军的诏书,还是正式的颁布了。
秦王的反应很有趣,立即告病,莫说就任大将军,就连谒陵我都没气力去啦!
就有侍御史要弹劾秦王装病,被汝南王按下来了,那个,秦王路途劳累,偶染风寒,没啥稀奇的,养一养就好了!
然秦王柬不肯“养”,告病之后,居然光天化日、大张旗鼓的出游!
明眼人都看得出秦王的用意——
赶紧来弹劾我!
明眼人也都看出来了:秦王是真不想干这个大将军。
汝南王的脸,挂不住了,居然亲自出马,拦住了秦王,大喝,“阿柬,你这个病,还想不想好了?”
秦王到底不敢在大街上同三叔祖公开争执吵闹,就这样,被汝南王赶回去“养病”了。
可是,这出闹剧,非但朝野内外看的清楚,就是市井阛阓,也都传开了。
*
秦王入觐。
太宰、录尚书事、汝南王亮,太保、录尚书事、菑阳公瓘,率百官及在京宗室诸王公,迎出西阳门外。
这个礼仪,甚至超过了当初迎接汝南王——毕竟,迎接汝南王,没有“在京宗室诸王公”这个强制性要求。
有人提出异议:有楚、淮南二王在前头比着,如此隆重其事,叫两个弟弟咋想?
毕竟,迎接楚、淮南二王的,只是三五普通官员。
但汝南王说,正因为有楚、淮南二王在前头比着,才不能一样——
秦王身份不同!
其一,秦王为天子母弟。
其二,秦王为楚、淮南二王之兄长——还长着一大截。
能一样吗?
有人心中嘀咕,只有灭国的大将凯旋,甚或天子回銮,才好摆出如此隆重的礼仪,汝南王如此抬举秦王,有啥特别的缘故吗?
这个礼仪,非但出乎朝臣们的意外,也出乎被欢迎者本人的意外,甚至,吓到了被欢迎者本人。
秦王本是个安稳沉静的,但面对黑压压的欢迎人群,明显乱了方寸,脸上红、白不定,笑容极其勉强。
到了后来,额上甚至见汗了。
同诸王公、诸朝士交接之时,亦没有一点汝南王那般风采,只是机械的还揖,口中讷讷,好像在说什么,其实不置一词。
到了后来,眼神涣散,汝南王介绍的是谁,估计也没真进到秦王脑子里,“记住”二字,就更不必提了。
何天冷眼旁观,心想,司马柬,你是真介样怂,还是刻意“韬晦”呢?
如是前者,当年就算换了你做太子,晋朝的命运,会好多少吗?
如是后者……有点意思。
或者,半真半假?
谒庙、朝贺新君之后为秦王接风洗尘的宴席,也不再是“家宴”——
四品以上官员、在京宗室诸王公,都做了陪客。
再有人嘀咕:如此大排筵席,做甚?秦王入觐,恭贺新君还在其次,第一件差使,其实是谒陵,如此搞法,像个要谒陵的样子吗?
次日,汝南王上书,请以秦王柬为大将军。
朝野内外,顿时“哇”声一片。
“大将军”者,自诞生以来,就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最高首长,在两汉,大将军非止于统领军队,更是百僚之长,位在丞相、诸侯王上,是真正的举朝第一人;魏、晋,大将军不常设,也没有了统帅全国军队的权力,但依旧为“八公”之一,同汝南王的太宰、卫瓘的太保以及已经挂掉的杨骏的太傅,平起平坐。
秦王柬,没有任何功勋,没有任何政府做事的经验,也没有带过兵,甚至也谈不上什么“闻望”,唯一可恃者,一个“天子母弟”的身份而已,就凭这个,您大兄一登基,您就位列上公?
合适吗?
好歹再熬几年资格,做做样子也好呀!
汝南王的奏疏,写的十分夸张:
“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其揆一也。都督关中诸军事秦王柬,佐命立勋,劬劳王室,至亲盛德,侔于周公,宜赞皇朝,与闻政事。”
好嘛,居然将秦王比作了周公!
这个……合适吗?
同时,奏疏也明确了,秦王的大将军,不是虚号,是要“与闻政事”的。
如是,下一步,是否就要恢复两汉故事,以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
惊人之处,不止于此。
有心人翻出了当年武帝出齐王攸之藩的诏书,以及王浑劝谏武帝留齐王攸辅政的上书,惊异的发现:汝南王的奏疏,较之前两者,许多用词,极其相似!
只不过,武帝吹捧齐王攸的目的,是赶他出京;汝南王吹捧秦王柬的目的,是留他“与闻政事”,话一样,目的刚刚好相反。
问题是——
为什么要说一样的话?
汝南王以及他的长史、主簿、文学都太懒了,不肯原创,只肯盗版?
当然不是。
汝南王的目的很明白——
强烈的暗示:今日之秦王柬,即昨日之齐王攸!
昨日之齐王攸,那是真正的“德望日隆”、举朝仰慕的!
可是,齐王攸之藩事件,也不过就过去了八年,在朝也好、在野也罢,都还记得,当年是如何因之而掀起了滔天政潮,以致三杨崛起,彻底改变了朝局?
就有人怪汝南王了——
好好的日子不过,瞎折腾个啥呀?
还有,你把秦王捧的这般高,于你,到底有什么好处?
他“与闻政事”,分的,不也是你的权?
想不通。
皇后同亲信们商议。
郭彰主张驳回。
贾模则建议,私下同秦王沟通,晓以利害,请他自己知难而退。
何天则如是说,“臣在民间,听过一句俗语,‘欲使其人亡,必使其人狂’——臣以为,且叫汝南王狂!其亡不旋踵矣!”
司马亮,我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你把司马柬弄进来,想做什么了?
至少,你是想叫司马柬以“天子母弟”身份,名正言顺的“辅政”,将皇后从皇帝身边挤下去。
甚或,更进一步,废后。
杨骏2.0。
事实上,根本无须“私下沟通”,秦王一听到汝南王荐己任大将军的消息,便立即上书力辞。
而且,言辞恳切,近乎“哀诉”了。
然苦辞不果,任命他为大将军的诏书,还是正式的颁布了。
秦王的反应很有趣,立即告病,莫说就任大将军,就连谒陵我都没气力去啦!
就有侍御史要弹劾秦王装病,被汝南王按下来了,那个,秦王路途劳累,偶染风寒,没啥稀奇的,养一养就好了!
然秦王柬不肯“养”,告病之后,居然光天化日、大张旗鼓的出游!
明眼人都看得出秦王的用意——
赶紧来弹劾我!
明眼人也都看出来了:秦王是真不想干这个大将军。
汝南王的脸,挂不住了,居然亲自出马,拦住了秦王,大喝,“阿柬,你这个病,还想不想好了?”
秦王到底不敢在大街上同三叔祖公开争执吵闹,就这样,被汝南王赶回去“养病”了。
可是,这出闹剧,非但朝野内外看的清楚,就是市井阛阓,也都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