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目录捡字法(求票票求订阅)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原始文明成长记最新章节!
又是一个星期过去,汉阳城的各个工坊依旧在忙碌着,纺纱车间的桑丘已经攒够了几千束蚕丝,现在正和小蝶一起尝试织造丝绸,此时虽是深秋,气温日益降低,但是这些纺织女工们仍然干的热火朝天。
大嘴的冶金工坊也没闲着,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已经用青铜合金的金属字模浇铸出了整整五套大小不同的铅锡活字,一颗颗闪着耀眼银光的活字仿若一枚枚印章,只要刷上油墨,随时都可以用来印刷书籍。
木桶的木材加工厂更加忙碌,人员也是最多,一部分在不停的制作教学楼所需要的桌椅,还有一批人专门生产木船,另外一批则在生产各种器具,比如木制机械,农具,水桶之类的零散玩意儿。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罗冲这几天让他们制作了一批新的东西,有几个很大的柜子,上面是用来放置活字的,另外就是排版用的木框,刷子,工作台,等等工具。
罗冲自己也没闲着,这些天除了继续教授学生上课之外,他自己还亲自调制了一些油墨的配方,墨还是松烟墨,油都是植物油,花生油,麻籽油,漆油,桐油,这四种全被罗冲试了个遍,最后就是用几种油混合配比,来调制出效果最好的油墨。
经试验分析,桐油这种类似天然清漆的油不怎么适合印刷,因为桐油油纸防水,所以油墨印刷的字体也就是防水的,但是和周围空白的地方相比很别扭,且有很大的桐油味道,虽然桐油的气味没有毒,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所以没有采用。
再有就是花生油,效果还不错,但是墨迹干的比较慢;麻油和漆油也各有特点,经过一番对比之后,罗冲配出了一种混合油墨,用30%的麻籽油,加60%的漆草籽油,再加5%的桐油,混合之后再用松烟墨研磨均匀。
用这种混合油墨印出的字迹,因为含有麻籽油,所以不会晕染,印出来的字迹不容易在纸上扩散,所以字迹清晰;
又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漆草籽油,所以油墨的附着力很强,容易在纸张表面上墨,可以做到一次上墨,不用翻来覆去的来回刷几遍,只要把纸铺在印版上,用刷子过一遍就能轻松上墨,不至于来回返工,降低残次品的出现率。
最后就是因为加了少量的桐油,使得油墨可以快速干燥,油墨的挥发性好,干得快,而且因为加了桐油,还可以给油墨提高亮度,印出来的字体墨迹鲜明。
白天对着日光的时候可能还不明显,但是到了晚上,对着不怎么明亮的油灯看书的时候,这个特点就立即凸显了出来,上面印刷的字体虽然没有荧光字那么夸张,但是也可以明显的在周围的白纸上突显出来,这个特点在没有电灯照明的时代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由于添加了大量的松烟墨,印刷出来的字体不仅特别的黑,而且闻起来还有一股烤松木的味道,这个特点倒是让印出来的纸业非常的好闻。
油墨,纸张,金属活字,排版工具,印刷工具,捡字的货架,工作台,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罗冲也忍不住想要印书了,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看不到成果怎么行。
最后选定的印刷工坊,放在了一栋没有人的教学楼顶楼,专门空出两间教室用来印刷。
货架贴着墙摆好,再把五个型号的金属字摆了上去,中间是几张很大的工作台,上面陈列了各种印刷工具,隔壁的另一间教室则是库房,存放白纸和油墨,还有印好的成书,并且这里也有几张桌子,用来给新书装订。
万事具备,只差开工,印刷工坊的人不多,只有五个人,白起为总管,不过刚开始开工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那就是最繁琐的检字环节。
检字这玩意儿,说难不难,但是对白起这种没学过多少字的人,就不容易了,更遑论让他在汉字的海洋中挨个找到需要的字。
罗冲是经过现代教育的人,他是学过拼音和部首偏旁的,但是白起没学过,所以目前能够检字的只有罗冲一个人,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巨坑了,因为检字这个活只能找认字的人才能干。
其实检字这玩意儿,就跟输入法差不多,罗冲先是用了最熟悉的拼音检字法,把所有的活字都按照拼音排列,然后在货架上贴上拼音小纸条,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页书稿,然后挨个字的去找,先找到对应的声母,再去找后面的韵母,找起来倒是很容易,但是找了两页书之后,罗冲就哭了,这特酿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会拼音啊,这要是排一本书的版,自己得干到什么时候。
后来罗冲又试了五笔输入法,按照部首笔画去找,感觉这个更加麻烦,最主要的是,不管是拼音,还是偏旁部首,都只有自己会,没有罗冲,他们还是什么都干不了,可要是教他们拼音,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最后罗冲想出了一个笨办法,可以专门应付眼前这种情况,那就是给所有的活字编写一个目录。
一万多个活字,全都按照部首写在一个小册子上,这就相当于一本字典,只不过每个字后面写的不是这个字的注解,而是这个字在几号柜,第几层,第几格......
这样一来,罗冲只要对着这个目录找到这个字的位置,然后喊人去那个柜子拿就行了,这样一来检字的效率就大大增高。
罗冲和白起坐在工作台后面,手里拿着书稿开始翻目录,找到位置后再喊人,你去几号柜几层几格拿哪个字,检字员听到之后直接一步到位,拿到活字后校验一遍是否正确,没问题的话就进行下一个,等凑够了一页书,再送到罗冲这里,罗冲再校验一遍。
两次校验没问题之后,就送到另一张桌子排版,按照书页的格式把金属活字排好,空白的地方用小木块塞紧固定,做完这个步骤之后,排版员再对着书稿校验第三次,没问题之后送去印刷台。
印刷台拿到版之后,还要校验第四遍,先是检查有没有错字,然后就是看排版的有没有把字放正,别最后哪一个字出现横着的,倒着的,等检查完第四遍之后,就可以上墨印刷了。
按照这个工作程序来干,效率果然就提高上来,这就比一个人自己检字快多了,而且基本不会出现错误,把印错的概率降到了最低点。
由于白起是负责人,罗冲就把他放在了检字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上,让他跟着自己学习怎么翻目录,这个目录都是汉字写的,排序方法是按照偏旁部首,由于罗冲当初教他们写字的时候,就是按照偏旁教的,所以现在看这个目录全无障碍。
等白起跟罗冲一起捡了十几页书时候,罗冲就开始甩手不干了,而是坐在旁边看白起自己找字,他找完了再给罗冲检查,倒是没有出错。
就是用这个笨办法,但是却让印刷部的几个人开始能够独立工作,不再需要罗冲的帮助,这是一个好现象,终于算是解脱了,罗冲忍不住惬意的想到。
印刷坊印刷的第一本书,就是罗冲平时写的一些书稿,而这一本,名字就叫《诗词精选》,每一页上面就是一首罗冲抄来的诗,最后改一改,总结一下,凑到一起,就变成书了。
每页上面一首诗,用的是三号字,然后诗的下面则是对古诗的注解,用的是最小的一号字。
每个版都要印刷三千次,一页页的积累到一起,最后裁剪,整理顺序,装订,这样一本书就完工了。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技术,以及生产成本,最后选用的装订方式是线装书,只需要一根毛线即可,既便宜,速度又快,比拿胶粘快多了,虽然用胶粘的确实比较精美,可是又有什么用的,还是一句话,成本太高啊。
就这样,印刷部的工作越来越熟练,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越来越好,基本上就不用罗冲操心了,只不过就在罗冲倒腾印书的时候,小蝶那边也传来了喜讯,丝绸试制成功了。
这倒真是一件好事情,最起码汉部落又多了一个惠民的项目,将来不仅可以为大汉带来大量的产出,同时也能促进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给大汉的政权带来税收,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项目。
罗冲受邀前去参观丝绸的织造,看了一会儿,就愣住了,由于这是没有染色的原丝,制成的丝绸自然也是白色,怎么看怎么像电视剧里用来上吊的白绫,这特么,好刺激哦......
观察了一会儿,除了丝绸之外,罗冲也找到了机器上几处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又把木桶叫来告诉他怎么改,最后就是修改和试用,一旦实验没问题就可以批量制造了。
不过这个并不是很着急,毕竟现在还在试验阶段呢,还是多想想怎么优化设备吧,批量没有个一两年都形不成规模。
接下来的日子里,汉部落在建设四方,而罗冲就老老实实的在汉阳城印他的书,浏阳郡的大树这些日子也没少给罗冲来书信,一是汇报又来了多少新增人口,二是这些新增人口开垦了多少亩土地,最后就是汇报浏阳郡那一百亩玉米,说是这玉米长的极好,先不说粮食到底在哪,光是那么大的叶子,那么长的杆,拿来喂牲口再好不过了......
不知不觉间,时间进入了十月中旬,天气越来越冷,只有中午的时间才能感到暖和一点,浏阳郡的玉米即将迎来收获,可是现在的玉米长的并不好,虽是勉强熟了,但由于温度越来越低,种植时间短的原因,产量自然是不够看的,别说能丰收了,就连正常的亩产量恐怕都达不到。
不过没关系,这一季的粮食本来就是抢种的,能多收些粮食,总比让地荒着强。
同一时间的西南沿海,十几个人艰难的徒步前行,他们身上裹着粗糙的兽皮,一看就是随意剥下来的,可能连硝制处理都没有。
他们是鑫部落的商队。
那个曾经叱咤整个草原,为无数牧民送去海盐的商队。
那个踏过海中隐藏的天路,给竹岛带去无数牲畜的商队。
那个带着无数粮食种子,妄图从汉部落这里买走一辆牛车的商队。
那个被拒绝交易,遭到重骑兵毁灭打击的商队。
那个在归途中,被雪原狼追杀的商队。
那个饿的两眼发晕,最后不得已吃掉坐骑,徒步千里也要回家的商队。
他们形似乞丐,呃,不,乞丐都比他们富有,这一群十几个人双眼无神,疯疯癫癫,经历了两次追杀和抢劫,还有草原上的群狼环伺,原本还有二三十人的队伍,在归途中不停的减员,所有的人都要崩溃了,可是回家的执念还在强撑着他们,终于,他们看到了屹立于海边的那栋竹楼,然后所有人都哭了。
商长老躺在一个简易的担架上,人已经陷入了昏迷,年纪本来就不小的他,在经历连番的打击之后,终于倒下了。
一群人进了竹楼,看到了存放在这里的补给品,有肉干,有玉米,还有一口陶瓮,那是用来熬煮食物的。
来到了竹楼,就等于站到了家门口,只不过现在还是月中,海中的暗礁桥梁还没有浮现出来,不然他们立刻就可以回家,不过现在的情况,就只能在这里等到十月底的两月交会之时,潮水落尽,天路浮现的时候了。
不过这样也好,他们早已精疲力尽,这里还有很多的补给品,不如在这里好好休整半个月再说。
过了两天,之前还不省人事的商长老,在被队员灌了两天热汤后,终于醒了过来。
“嗷!...天杀的汉部落,为什么要抢我们,凭什么不让我们卖盐,我们不就是想买辆车吗,怎么了就打我们,呜呜呜呜呜......”悲痛欲绝的商长老捂着老脸哭的痛不欲生。
“长老,我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一旁侥幸活下来的小队长看着商长老说道。
“......?”商长老茫然的看向小队长,示意有什么话你就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
“咳咳,咱们前面那条路,全是坑坑洼洼的石头,有车它也走不了,咱们就算买到了也带不回去啊。”小队长无奈的说道。
商长老:“......”
又是一个星期过去,汉阳城的各个工坊依旧在忙碌着,纺纱车间的桑丘已经攒够了几千束蚕丝,现在正和小蝶一起尝试织造丝绸,此时虽是深秋,气温日益降低,但是这些纺织女工们仍然干的热火朝天。
大嘴的冶金工坊也没闲着,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已经用青铜合金的金属字模浇铸出了整整五套大小不同的铅锡活字,一颗颗闪着耀眼银光的活字仿若一枚枚印章,只要刷上油墨,随时都可以用来印刷书籍。
木桶的木材加工厂更加忙碌,人员也是最多,一部分在不停的制作教学楼所需要的桌椅,还有一批人专门生产木船,另外一批则在生产各种器具,比如木制机械,农具,水桶之类的零散玩意儿。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罗冲这几天让他们制作了一批新的东西,有几个很大的柜子,上面是用来放置活字的,另外就是排版用的木框,刷子,工作台,等等工具。
罗冲自己也没闲着,这些天除了继续教授学生上课之外,他自己还亲自调制了一些油墨的配方,墨还是松烟墨,油都是植物油,花生油,麻籽油,漆油,桐油,这四种全被罗冲试了个遍,最后就是用几种油混合配比,来调制出效果最好的油墨。
经试验分析,桐油这种类似天然清漆的油不怎么适合印刷,因为桐油油纸防水,所以油墨印刷的字体也就是防水的,但是和周围空白的地方相比很别扭,且有很大的桐油味道,虽然桐油的气味没有毒,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所以没有采用。
再有就是花生油,效果还不错,但是墨迹干的比较慢;麻油和漆油也各有特点,经过一番对比之后,罗冲配出了一种混合油墨,用30%的麻籽油,加60%的漆草籽油,再加5%的桐油,混合之后再用松烟墨研磨均匀。
用这种混合油墨印出的字迹,因为含有麻籽油,所以不会晕染,印出来的字迹不容易在纸上扩散,所以字迹清晰;
又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漆草籽油,所以油墨的附着力很强,容易在纸张表面上墨,可以做到一次上墨,不用翻来覆去的来回刷几遍,只要把纸铺在印版上,用刷子过一遍就能轻松上墨,不至于来回返工,降低残次品的出现率。
最后就是因为加了少量的桐油,使得油墨可以快速干燥,油墨的挥发性好,干得快,而且因为加了桐油,还可以给油墨提高亮度,印出来的字体墨迹鲜明。
白天对着日光的时候可能还不明显,但是到了晚上,对着不怎么明亮的油灯看书的时候,这个特点就立即凸显了出来,上面印刷的字体虽然没有荧光字那么夸张,但是也可以明显的在周围的白纸上突显出来,这个特点在没有电灯照明的时代尤为重要。
最后就是由于添加了大量的松烟墨,印刷出来的字体不仅特别的黑,而且闻起来还有一股烤松木的味道,这个特点倒是让印出来的纸业非常的好闻。
油墨,纸张,金属活字,排版工具,印刷工具,捡字的货架,工作台,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罗冲也忍不住想要印书了,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看不到成果怎么行。
最后选定的印刷工坊,放在了一栋没有人的教学楼顶楼,专门空出两间教室用来印刷。
货架贴着墙摆好,再把五个型号的金属字摆了上去,中间是几张很大的工作台,上面陈列了各种印刷工具,隔壁的另一间教室则是库房,存放白纸和油墨,还有印好的成书,并且这里也有几张桌子,用来给新书装订。
万事具备,只差开工,印刷工坊的人不多,只有五个人,白起为总管,不过刚开始开工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那就是最繁琐的检字环节。
检字这玩意儿,说难不难,但是对白起这种没学过多少字的人,就不容易了,更遑论让他在汉字的海洋中挨个找到需要的字。
罗冲是经过现代教育的人,他是学过拼音和部首偏旁的,但是白起没学过,所以目前能够检字的只有罗冲一个人,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巨坑了,因为检字这个活只能找认字的人才能干。
其实检字这玩意儿,就跟输入法差不多,罗冲先是用了最熟悉的拼音检字法,把所有的活字都按照拼音排列,然后在货架上贴上拼音小纸条,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页书稿,然后挨个字的去找,先找到对应的声母,再去找后面的韵母,找起来倒是很容易,但是找了两页书之后,罗冲就哭了,这特酿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会拼音啊,这要是排一本书的版,自己得干到什么时候。
后来罗冲又试了五笔输入法,按照部首笔画去找,感觉这个更加麻烦,最主要的是,不管是拼音,还是偏旁部首,都只有自己会,没有罗冲,他们还是什么都干不了,可要是教他们拼音,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最后罗冲想出了一个笨办法,可以专门应付眼前这种情况,那就是给所有的活字编写一个目录。
一万多个活字,全都按照部首写在一个小册子上,这就相当于一本字典,只不过每个字后面写的不是这个字的注解,而是这个字在几号柜,第几层,第几格......
这样一来,罗冲只要对着这个目录找到这个字的位置,然后喊人去那个柜子拿就行了,这样一来检字的效率就大大增高。
罗冲和白起坐在工作台后面,手里拿着书稿开始翻目录,找到位置后再喊人,你去几号柜几层几格拿哪个字,检字员听到之后直接一步到位,拿到活字后校验一遍是否正确,没问题的话就进行下一个,等凑够了一页书,再送到罗冲这里,罗冲再校验一遍。
两次校验没问题之后,就送到另一张桌子排版,按照书页的格式把金属活字排好,空白的地方用小木块塞紧固定,做完这个步骤之后,排版员再对着书稿校验第三次,没问题之后送去印刷台。
印刷台拿到版之后,还要校验第四遍,先是检查有没有错字,然后就是看排版的有没有把字放正,别最后哪一个字出现横着的,倒着的,等检查完第四遍之后,就可以上墨印刷了。
按照这个工作程序来干,效率果然就提高上来,这就比一个人自己检字快多了,而且基本不会出现错误,把印错的概率降到了最低点。
由于白起是负责人,罗冲就把他放在了检字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上,让他跟着自己学习怎么翻目录,这个目录都是汉字写的,排序方法是按照偏旁部首,由于罗冲当初教他们写字的时候,就是按照偏旁教的,所以现在看这个目录全无障碍。
等白起跟罗冲一起捡了十几页书时候,罗冲就开始甩手不干了,而是坐在旁边看白起自己找字,他找完了再给罗冲检查,倒是没有出错。
就是用这个笨办法,但是却让印刷部的几个人开始能够独立工作,不再需要罗冲的帮助,这是一个好现象,终于算是解脱了,罗冲忍不住惬意的想到。
印刷坊印刷的第一本书,就是罗冲平时写的一些书稿,而这一本,名字就叫《诗词精选》,每一页上面就是一首罗冲抄来的诗,最后改一改,总结一下,凑到一起,就变成书了。
每页上面一首诗,用的是三号字,然后诗的下面则是对古诗的注解,用的是最小的一号字。
每个版都要印刷三千次,一页页的积累到一起,最后裁剪,整理顺序,装订,这样一本书就完工了。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技术,以及生产成本,最后选用的装订方式是线装书,只需要一根毛线即可,既便宜,速度又快,比拿胶粘快多了,虽然用胶粘的确实比较精美,可是又有什么用的,还是一句话,成本太高啊。
就这样,印刷部的工作越来越熟练,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越来越好,基本上就不用罗冲操心了,只不过就在罗冲倒腾印书的时候,小蝶那边也传来了喜讯,丝绸试制成功了。
这倒真是一件好事情,最起码汉部落又多了一个惠民的项目,将来不仅可以为大汉带来大量的产出,同时也能促进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给大汉的政权带来税收,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项目。
罗冲受邀前去参观丝绸的织造,看了一会儿,就愣住了,由于这是没有染色的原丝,制成的丝绸自然也是白色,怎么看怎么像电视剧里用来上吊的白绫,这特么,好刺激哦......
观察了一会儿,除了丝绸之外,罗冲也找到了机器上几处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又把木桶叫来告诉他怎么改,最后就是修改和试用,一旦实验没问题就可以批量制造了。
不过这个并不是很着急,毕竟现在还在试验阶段呢,还是多想想怎么优化设备吧,批量没有个一两年都形不成规模。
接下来的日子里,汉部落在建设四方,而罗冲就老老实实的在汉阳城印他的书,浏阳郡的大树这些日子也没少给罗冲来书信,一是汇报又来了多少新增人口,二是这些新增人口开垦了多少亩土地,最后就是汇报浏阳郡那一百亩玉米,说是这玉米长的极好,先不说粮食到底在哪,光是那么大的叶子,那么长的杆,拿来喂牲口再好不过了......
不知不觉间,时间进入了十月中旬,天气越来越冷,只有中午的时间才能感到暖和一点,浏阳郡的玉米即将迎来收获,可是现在的玉米长的并不好,虽是勉强熟了,但由于温度越来越低,种植时间短的原因,产量自然是不够看的,别说能丰收了,就连正常的亩产量恐怕都达不到。
不过没关系,这一季的粮食本来就是抢种的,能多收些粮食,总比让地荒着强。
同一时间的西南沿海,十几个人艰难的徒步前行,他们身上裹着粗糙的兽皮,一看就是随意剥下来的,可能连硝制处理都没有。
他们是鑫部落的商队。
那个曾经叱咤整个草原,为无数牧民送去海盐的商队。
那个踏过海中隐藏的天路,给竹岛带去无数牲畜的商队。
那个带着无数粮食种子,妄图从汉部落这里买走一辆牛车的商队。
那个被拒绝交易,遭到重骑兵毁灭打击的商队。
那个在归途中,被雪原狼追杀的商队。
那个饿的两眼发晕,最后不得已吃掉坐骑,徒步千里也要回家的商队。
他们形似乞丐,呃,不,乞丐都比他们富有,这一群十几个人双眼无神,疯疯癫癫,经历了两次追杀和抢劫,还有草原上的群狼环伺,原本还有二三十人的队伍,在归途中不停的减员,所有的人都要崩溃了,可是回家的执念还在强撑着他们,终于,他们看到了屹立于海边的那栋竹楼,然后所有人都哭了。
商长老躺在一个简易的担架上,人已经陷入了昏迷,年纪本来就不小的他,在经历连番的打击之后,终于倒下了。
一群人进了竹楼,看到了存放在这里的补给品,有肉干,有玉米,还有一口陶瓮,那是用来熬煮食物的。
来到了竹楼,就等于站到了家门口,只不过现在还是月中,海中的暗礁桥梁还没有浮现出来,不然他们立刻就可以回家,不过现在的情况,就只能在这里等到十月底的两月交会之时,潮水落尽,天路浮现的时候了。
不过这样也好,他们早已精疲力尽,这里还有很多的补给品,不如在这里好好休整半个月再说。
过了两天,之前还不省人事的商长老,在被队员灌了两天热汤后,终于醒了过来。
“嗷!...天杀的汉部落,为什么要抢我们,凭什么不让我们卖盐,我们不就是想买辆车吗,怎么了就打我们,呜呜呜呜呜......”悲痛欲绝的商长老捂着老脸哭的痛不欲生。
“长老,我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一旁侥幸活下来的小队长看着商长老说道。
“......?”商长老茫然的看向小队长,示意有什么话你就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
“咳咳,咱们前面那条路,全是坑坑洼洼的石头,有车它也走不了,咱们就算买到了也带不回去啊。”小队长无奈的说道。
商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