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戴安道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贮金闺最新章节!
“在下戴逵,字安道,谯郡铚县人。”
以前这个有两撇胡子年轻的先生这般开口道。
左右人都相互侧目,都没想起来这位是谁?
谢令姜眼睛亮了亮。这可是大儒的弟子,也是当今名士,而且和三叔很像,喜欢隐逸于山水之中。三叔真有本事,居然能请他过来。他早年师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善于鼓琴,工于绘画人物和山水。
“你,叫什么名字?”
这年轻的先生用戒尺敲了敲谢令姜的桌面。
“小女谢令姜。”
“你为何见到我眼前一亮呀?”
这位年轻的先生说话倒十分直接,看上去倒也有几分气韵不凡,潇洒俊逸之姿。
“自然是因为听得先生,也识得先生。”
谢令姜并不怯场,昂起头来,眼睛发亮的开口。
谢倏然和嵇玉山几乎是与此同时惊异无比的看向了谢令姜,他们心里有些疑问,但是也并不认得这位年轻的先生,可怎么一个常在闺中的小娘子居然就认得呢?
戴安道也是觉得有些啧啧称奇,然后又询问道。
“那你便说说,你都知道我哪些事?”
谢令姜不紧不慢的开口,“听闻戴先生您少年时候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喜好六艺之术。十来岁时便撰写了《郑玄碑》,凡是见到此物之人都认为这小玩意儿词美书精,器度巧绝。”
这时候谢三郎谢泉,谢四郎谢倏然,嵇玉山,禇幼安这几个年长的郎君都有所了悟,他们也曾听过谢三叔谈起过这位少年贤达,听说他善于铸佛像雕刻。
“还有呢?”
“我还听说您曾经随令尊游览建康,只见沿途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便长立船头,一站数时辰不归船舱。而后于瓦棺寺里头于名士王蒙面前挥手作画,一副《渔翁图》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他以独具之慧眼,透过这幅《渔翁图》,料定戴先生必非仕途之庸人,定为山川之高士。因而感叹道:“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也”。王蒙虽非公卿王侯,却因画名显赫而为世人景慕,且心性极高,骄人傲物,从不轻易褒扬他人。如今竟如此盛赞戴先生,我等所听言者自然觉得先生,确实不同凡响,而格外地另眼相看了。”
“你知道的倒不少。”
戴安道倒也是点了点头。
“我还知道呢?戴先生,您师从名儒范宣,手不释卷,勤学好问,处处以范大师为师,对方读书,您就读书,对方抄书,你也抄书,范先生也极为器重,可是您很喜欢游山逛水,闲书作画,范先生便不大满意,范先生认为此不过是雕虫小技,于世无补,应当细读经史子集,学治国安邦之道。”
谢令姜顿了顿。
“而您不言不语,仿照东汉张衡《南都赋》,绘成一副《南都赋图》,将之献给范先生,范先生看后为之震撼,见南都繁华造极登峰,然后范先生觉得十分敬佩,决定和您学画。”
谢令姜不过几段话便将这年轻先生的来龙去脉说的此般清楚,谢氏子弟互相张望而后纷纷喟叹不如长安。
戴安道早先前听谢安谈起过这个侄女儿,但是并未意识到一个小小女郎懂得什么东西,今日一见,果然觉得不同凡响。
“你又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呢?”
“那自然是,有幸曾得到戴先生的两幅画和一个刻碑。”
谢令姜之前得到的是阮遥集送过来的见面礼,正是那小小刻碑,郑玄碑。而从阿娘那里曾得到《渔翁图》,又从祖父那里得到过《南都赋图》,而对于这位名士先生的了解,还在于上辈子所了解到的,他同当时着名的僧人慧远反复论辩,常使慧远词屈不能应。为了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着名的论着《释疑论》,对因果报应说提出质疑和否定
戴安道一时有些讶然,而后又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多年不见幼时玩艺拙作,不知稍后小娘子,可否借出来一观?”
谢令姜这时感觉到,旁边的这些兄弟们个个用濡慕不已,渴望的眼神盯着自己,于是点了点头。
而后,戴安道便开口,“今日里,我来授课便是回答你们的疑问,可我却主动问了这么多问题,现如下你们便可以自由问我问题了。”
谢令姜并没有开口询问了,反而是谢七郎谢玄迫不及待地开口。
“听闻戴先生反对因果之观,秉性高洁,常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节规范。又反对当时风行的放浪形骸的社会风气,认为所谓放达是不走正道,不足取。可时下风气如此,戴先生偏偏反其道而为之,请问是为什么呢?”
嵇玉山自然是点了点头,他的曾祖父就是竹下七贤之一的嵇康,向来是放浪形骸,如今有这样的名士反对,自己自然是有好奇之心的。
戴安道并不因为对方问了此般话就生气,反而霍然无比的开口。
“这倒是一个极妙的问题,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假若说父母去世了,却以采药为由而不回家的,你觉得算不算一个好儿子呢?君王遇到危险,而不能挺身而出的,是不是苟且偷生之臣?倘若在这世上,一个人只追求所谓放达的形式,而不去实践做人的根本目标,这种行为就是舍实逐声,是东施效颦。”
听到他这样说,嵇玉山也提问了:“请问先生,那又如何理解儒家尚誉,道家远离虚名呢?”
戴安道不缓不慢地开口:“儒家尚誉,是为了提倡贤,如果失其根本,便是“怀情丧真,以容貌相欺”。道家远离虚名,是为了追求实,否则,情理俱亏,必然导至“本薄”,也就是说,没有根基。”
谢泉恭敬无比地开口:“敢问先生,那我们为人处事,又该如何去做呢?如何才能追求根本?追求务实?情理不亏呢?”
“拟之然后动,议之然后言,先辩其取舍,而后能行。”
戴安道又解答了,再而后,便布置让每个人都画一幅建康的风景图。
“这次我也是前来游玩的,能够与诸位相识,也是一种缘分,并愿意和各位少年切磋清谈,你们谢氏子弟,确实是宝树芝兰,不过此女郎,更是有林下风气。”
众子弟拜服。
“在下戴逵,字安道,谯郡铚县人。”
以前这个有两撇胡子年轻的先生这般开口道。
左右人都相互侧目,都没想起来这位是谁?
谢令姜眼睛亮了亮。这可是大儒的弟子,也是当今名士,而且和三叔很像,喜欢隐逸于山水之中。三叔真有本事,居然能请他过来。他早年师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善于鼓琴,工于绘画人物和山水。
“你,叫什么名字?”
这年轻的先生用戒尺敲了敲谢令姜的桌面。
“小女谢令姜。”
“你为何见到我眼前一亮呀?”
这位年轻的先生说话倒十分直接,看上去倒也有几分气韵不凡,潇洒俊逸之姿。
“自然是因为听得先生,也识得先生。”
谢令姜并不怯场,昂起头来,眼睛发亮的开口。
谢倏然和嵇玉山几乎是与此同时惊异无比的看向了谢令姜,他们心里有些疑问,但是也并不认得这位年轻的先生,可怎么一个常在闺中的小娘子居然就认得呢?
戴安道也是觉得有些啧啧称奇,然后又询问道。
“那你便说说,你都知道我哪些事?”
谢令姜不紧不慢的开口,“听闻戴先生您少年时候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喜好六艺之术。十来岁时便撰写了《郑玄碑》,凡是见到此物之人都认为这小玩意儿词美书精,器度巧绝。”
这时候谢三郎谢泉,谢四郎谢倏然,嵇玉山,禇幼安这几个年长的郎君都有所了悟,他们也曾听过谢三叔谈起过这位少年贤达,听说他善于铸佛像雕刻。
“还有呢?”
“我还听说您曾经随令尊游览建康,只见沿途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便长立船头,一站数时辰不归船舱。而后于瓦棺寺里头于名士王蒙面前挥手作画,一副《渔翁图》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他以独具之慧眼,透过这幅《渔翁图》,料定戴先生必非仕途之庸人,定为山川之高士。因而感叹道:“此童非徒能画,亦终当致名。恨吾老,不见其盛时也”。王蒙虽非公卿王侯,却因画名显赫而为世人景慕,且心性极高,骄人傲物,从不轻易褒扬他人。如今竟如此盛赞戴先生,我等所听言者自然觉得先生,确实不同凡响,而格外地另眼相看了。”
“你知道的倒不少。”
戴安道倒也是点了点头。
“我还知道呢?戴先生,您师从名儒范宣,手不释卷,勤学好问,处处以范大师为师,对方读书,您就读书,对方抄书,你也抄书,范先生也极为器重,可是您很喜欢游山逛水,闲书作画,范先生便不大满意,范先生认为此不过是雕虫小技,于世无补,应当细读经史子集,学治国安邦之道。”
谢令姜顿了顿。
“而您不言不语,仿照东汉张衡《南都赋》,绘成一副《南都赋图》,将之献给范先生,范先生看后为之震撼,见南都繁华造极登峰,然后范先生觉得十分敬佩,决定和您学画。”
谢令姜不过几段话便将这年轻先生的来龙去脉说的此般清楚,谢氏子弟互相张望而后纷纷喟叹不如长安。
戴安道早先前听谢安谈起过这个侄女儿,但是并未意识到一个小小女郎懂得什么东西,今日一见,果然觉得不同凡响。
“你又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呢?”
“那自然是,有幸曾得到戴先生的两幅画和一个刻碑。”
谢令姜之前得到的是阮遥集送过来的见面礼,正是那小小刻碑,郑玄碑。而从阿娘那里曾得到《渔翁图》,又从祖父那里得到过《南都赋图》,而对于这位名士先生的了解,还在于上辈子所了解到的,他同当时着名的僧人慧远反复论辩,常使慧远词屈不能应。为了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着名的论着《释疑论》,对因果报应说提出质疑和否定
戴安道一时有些讶然,而后又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多年不见幼时玩艺拙作,不知稍后小娘子,可否借出来一观?”
谢令姜这时感觉到,旁边的这些兄弟们个个用濡慕不已,渴望的眼神盯着自己,于是点了点头。
而后,戴安道便开口,“今日里,我来授课便是回答你们的疑问,可我却主动问了这么多问题,现如下你们便可以自由问我问题了。”
谢令姜并没有开口询问了,反而是谢七郎谢玄迫不及待地开口。
“听闻戴先生反对因果之观,秉性高洁,常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节规范。又反对当时风行的放浪形骸的社会风气,认为所谓放达是不走正道,不足取。可时下风气如此,戴先生偏偏反其道而为之,请问是为什么呢?”
嵇玉山自然是点了点头,他的曾祖父就是竹下七贤之一的嵇康,向来是放浪形骸,如今有这样的名士反对,自己自然是有好奇之心的。
戴安道并不因为对方问了此般话就生气,反而霍然无比的开口。
“这倒是一个极妙的问题,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假若说父母去世了,却以采药为由而不回家的,你觉得算不算一个好儿子呢?君王遇到危险,而不能挺身而出的,是不是苟且偷生之臣?倘若在这世上,一个人只追求所谓放达的形式,而不去实践做人的根本目标,这种行为就是舍实逐声,是东施效颦。”
听到他这样说,嵇玉山也提问了:“请问先生,那又如何理解儒家尚誉,道家远离虚名呢?”
戴安道不缓不慢地开口:“儒家尚誉,是为了提倡贤,如果失其根本,便是“怀情丧真,以容貌相欺”。道家远离虚名,是为了追求实,否则,情理俱亏,必然导至“本薄”,也就是说,没有根基。”
谢泉恭敬无比地开口:“敢问先生,那我们为人处事,又该如何去做呢?如何才能追求根本?追求务实?情理不亏呢?”
“拟之然后动,议之然后言,先辩其取舍,而后能行。”
戴安道又解答了,再而后,便布置让每个人都画一幅建康的风景图。
“这次我也是前来游玩的,能够与诸位相识,也是一种缘分,并愿意和各位少年切磋清谈,你们谢氏子弟,确实是宝树芝兰,不过此女郎,更是有林下风气。”
众子弟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