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匠人蒯明思
推荐阅读:主神崛起、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龙皇武神、全职高手、带刀后卫、网游灵宝、随身英雄无敌魔法塔、网游之诡影盗贼、刀塔永恒录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
李敏想明白过来,看着态度诚恳的顾正臣放声大笑。
顾正臣见李敏尚书如此,也放松下来。
后世史料对李敏的记录很少,只有寥寥几笔:理学的忠实拥护者,为人清廉奉公,任上颇有建树。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是整个洪武朝中,任职工部尚书时间最长的一人。
长达五年!
五年,看似不长,但对于洪武朝走马观花的尚书们来说,这个任期着实不短了。而洪武六年只是李敏入主工部的第一个年头,未来还有四年是他主管大明所有工程。
一个爽朗的人,不会太计较小细节,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并非不可。
李敏笑过之后,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你能将这些图纸奉送,我们很高兴。听说你在句容打造了三大院,准备以工兴盛句容。顾知县,此时非是灾荒年份,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县衙又能支撑多久?”
“以工代赈?”
顾正臣愣了下。
难道说在他们的眼中,聚集人口做工,是县衙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指的是灾荒年景里,为防止灾民流窜各地,选择找点“活计”做,比如疏浚河道,干活就有饭吃,有粥喝,既救了灾,又做事。
顾正臣不明白,这些大佬怎么会将做工与以工代赈联系在一起的,解释道:“李尚书,诸位,句容三大院,非是县衙在以工代赈,而是一条产业小康之路。”
“产业,小康?”
李敏皱眉,看向黄肃等人。
工部郎中唐俊走出来,笑道:“《大雅·民劳》中记载,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宋人洪迈《夷坚志》中云,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想来小康是安定富裕之意。至于这产业二字,《史记·苏秦列传》中云,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应是积聚财产之事。不知然否?”
顾正臣敬佩地打量了下唐俊,古人的知识储备惊人,一些典故、出处,信手拈来!
“小康之解确实如此,产业之说也可。只是,句容三大院的产业,更多指的是从采购物资,至生产,销售、利润分配整个过程。”
顾正臣见解释不太明白,便将众人引入句容匠作大院,仔细介绍:“匠作大院,以打造器物为主。东面是木材处理区域,有专人负责收购、砍伐、处理木材,中间那里主要负责器物的分工打造,以货物推车来论,有人专门负责推车把柄,有人专门负责推出板材、轮子。西面是组装、检验与仓库区域
……”
黄肃、李敏等人带人看过,大感奇异。
李敏看向一直跟在队伍后面,沉默寡言的匠人,问:“蒯匠人,你认为如何?”
蒯明思正在观察匠人组装,见李尚书问话,连忙转过身回答:“这种分工打造,与兴建宫殿的手段相当。只不过顾知县将这种分工细化到了一个小的器物之中,端得是厉害至极,非大匠之才,难有如此心思。”
顾正臣看向蒯匠人,只见此人颇是年轻,似不到三十岁,容貌消瘦,双眼有神,两边眼角处都有一颗痣,胡须很短,倒是双手上的茧子有些厚重。
此人是工部下属的匠人,看得出来,李敏对此人颇是器重,毕竟还有几个年纪大的匠人,李敏却没有问。
能被尚书点名回答问题的,定是不简单。
顾正臣拱了拱手:“大匠过誉,如你所言,只不过是将同样思路细至一个器物之中罢了。”
蒯明思回礼,严肃地说:“这恰恰是寻常人难以做到之事,或是不愿意去做之事。而县太爷能在此处破除常规,走寻常人不敢走之路,创出这一新的方式,极其可贵!”
对于寻常匠人而言,打造个推车或其他器物,往往是一个人即当锯匠,也当搭材匠,还当漆工等等……
基本上是一人全包,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控制所有工序,他需要转换工序,而转换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但顾正臣不同,他将一个东西的全部工序给拆解了,将原本一个人负责所有工序,改变为一个工序一个人,然后高效对接,各自做好各自的事就行了。
这种方式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用工量的增加,但与之相应增加的是制造效率与质量!
黄肃看向忙碌的匠人,问道:“这匠作大院里有多少匠人?”
顾正臣命人拿来名册,指了指上面的人数:“目前在册匠人有九百二十六人。”
“如此多?”
李敏有些震惊。
说句不怕寒酸人的,工部控制的一些作坊人数甚至还不如句容的匠作大院人数多!
“如此多人,岂不是每日耗费巨大,县衙如何能养得活?”
黄肃追问。
顾正臣放下名册,认真地回道:“不是县衙在养活他们,恰恰相反,是他们在养活县衙。诸位有所不知,这匠作大院除了生产推车之外,还生产新式炉子,第一批推车五百辆,已通过水路运至金陵,售卖一空,所得银钱合计二百二十五贯,而这只是两日产量。”
“至于新式炉子,因为皇室喜欢,金陵王公贵族与大臣,想来也会购置。这第一批新式炉子已在赶制,船都租了十艘,准备过两日起运金陵。等这笔交易完成之后,匠作大院的收益便可显现出来。到时候抛开各种成本,给匠人的工钱,估计着县衙每个月还可留下一些钱财。”
李敏、黄肃等人震惊不已。
原来句容匠作大院,做的还是赚大钱的买卖?
唐俊呵呵笑了笑,赞叹不已:“我们原本只是想观摩下匠作工艺,不成想在顾知县这里学了良多。顾知县,这赚钱的方式你就不怕我们偷师而去,这匠作大院便没了这营生?”
顾正臣毫不介意:“诸位若愿意效仿,自是好事。利民器物,多多益善。句容匠作大院并非只有一二傍身之技,此一行不成,换一行试试便是。只要能让匠人们日子好过一些,让句容百姓在闲暇时有个做工去处,总归是好事。”
工部侍郎唐宗鲁皱了皱眉头,上前一步问:“听顾知县的意思,这句容匠作大院,似乎不是专为输利县衙,更多是为了输利匠人?”
李敏想明白过来,看着态度诚恳的顾正臣放声大笑。
顾正臣见李敏尚书如此,也放松下来。
后世史料对李敏的记录很少,只有寥寥几笔:理学的忠实拥护者,为人清廉奉公,任上颇有建树。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是整个洪武朝中,任职工部尚书时间最长的一人。
长达五年!
五年,看似不长,但对于洪武朝走马观花的尚书们来说,这个任期着实不短了。而洪武六年只是李敏入主工部的第一个年头,未来还有四年是他主管大明所有工程。
一个爽朗的人,不会太计较小细节,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并非不可。
李敏笑过之后,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你能将这些图纸奉送,我们很高兴。听说你在句容打造了三大院,准备以工兴盛句容。顾知县,此时非是灾荒年份,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县衙又能支撑多久?”
“以工代赈?”
顾正臣愣了下。
难道说在他们的眼中,聚集人口做工,是县衙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指的是灾荒年景里,为防止灾民流窜各地,选择找点“活计”做,比如疏浚河道,干活就有饭吃,有粥喝,既救了灾,又做事。
顾正臣不明白,这些大佬怎么会将做工与以工代赈联系在一起的,解释道:“李尚书,诸位,句容三大院,非是县衙在以工代赈,而是一条产业小康之路。”
“产业,小康?”
李敏皱眉,看向黄肃等人。
工部郎中唐俊走出来,笑道:“《大雅·民劳》中记载,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宋人洪迈《夷坚志》中云,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想来小康是安定富裕之意。至于这产业二字,《史记·苏秦列传》中云,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应是积聚财产之事。不知然否?”
顾正臣敬佩地打量了下唐俊,古人的知识储备惊人,一些典故、出处,信手拈来!
“小康之解确实如此,产业之说也可。只是,句容三大院的产业,更多指的是从采购物资,至生产,销售、利润分配整个过程。”
顾正臣见解释不太明白,便将众人引入句容匠作大院,仔细介绍:“匠作大院,以打造器物为主。东面是木材处理区域,有专人负责收购、砍伐、处理木材,中间那里主要负责器物的分工打造,以货物推车来论,有人专门负责推车把柄,有人专门负责推出板材、轮子。西面是组装、检验与仓库区域
……”
黄肃、李敏等人带人看过,大感奇异。
李敏看向一直跟在队伍后面,沉默寡言的匠人,问:“蒯匠人,你认为如何?”
蒯明思正在观察匠人组装,见李尚书问话,连忙转过身回答:“这种分工打造,与兴建宫殿的手段相当。只不过顾知县将这种分工细化到了一个小的器物之中,端得是厉害至极,非大匠之才,难有如此心思。”
顾正臣看向蒯匠人,只见此人颇是年轻,似不到三十岁,容貌消瘦,双眼有神,两边眼角处都有一颗痣,胡须很短,倒是双手上的茧子有些厚重。
此人是工部下属的匠人,看得出来,李敏对此人颇是器重,毕竟还有几个年纪大的匠人,李敏却没有问。
能被尚书点名回答问题的,定是不简单。
顾正臣拱了拱手:“大匠过誉,如你所言,只不过是将同样思路细至一个器物之中罢了。”
蒯明思回礼,严肃地说:“这恰恰是寻常人难以做到之事,或是不愿意去做之事。而县太爷能在此处破除常规,走寻常人不敢走之路,创出这一新的方式,极其可贵!”
对于寻常匠人而言,打造个推车或其他器物,往往是一个人即当锯匠,也当搭材匠,还当漆工等等……
基本上是一人全包,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控制所有工序,他需要转换工序,而转换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但顾正臣不同,他将一个东西的全部工序给拆解了,将原本一个人负责所有工序,改变为一个工序一个人,然后高效对接,各自做好各自的事就行了。
这种方式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用工量的增加,但与之相应增加的是制造效率与质量!
黄肃看向忙碌的匠人,问道:“这匠作大院里有多少匠人?”
顾正臣命人拿来名册,指了指上面的人数:“目前在册匠人有九百二十六人。”
“如此多?”
李敏有些震惊。
说句不怕寒酸人的,工部控制的一些作坊人数甚至还不如句容的匠作大院人数多!
“如此多人,岂不是每日耗费巨大,县衙如何能养得活?”
黄肃追问。
顾正臣放下名册,认真地回道:“不是县衙在养活他们,恰恰相反,是他们在养活县衙。诸位有所不知,这匠作大院除了生产推车之外,还生产新式炉子,第一批推车五百辆,已通过水路运至金陵,售卖一空,所得银钱合计二百二十五贯,而这只是两日产量。”
“至于新式炉子,因为皇室喜欢,金陵王公贵族与大臣,想来也会购置。这第一批新式炉子已在赶制,船都租了十艘,准备过两日起运金陵。等这笔交易完成之后,匠作大院的收益便可显现出来。到时候抛开各种成本,给匠人的工钱,估计着县衙每个月还可留下一些钱财。”
李敏、黄肃等人震惊不已。
原来句容匠作大院,做的还是赚大钱的买卖?
唐俊呵呵笑了笑,赞叹不已:“我们原本只是想观摩下匠作工艺,不成想在顾知县这里学了良多。顾知县,这赚钱的方式你就不怕我们偷师而去,这匠作大院便没了这营生?”
顾正臣毫不介意:“诸位若愿意效仿,自是好事。利民器物,多多益善。句容匠作大院并非只有一二傍身之技,此一行不成,换一行试试便是。只要能让匠人们日子好过一些,让句容百姓在闲暇时有个做工去处,总归是好事。”
工部侍郎唐宗鲁皱了皱眉头,上前一步问:“听顾知县的意思,这句容匠作大院,似乎不是专为输利县衙,更多是为了输利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