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惠民药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红楼之一代圣君最新章节!
当明宣让人把凉茶的配方交给太子时,太子让人试着做了一遍,端来尝了尝,然后叹道:“明宣这孩子,这么忙还有孝心弄这种东西,真是苦了他了。就是别太累了才好。”
说这话时,身边的太子妃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她自认十分宠孩子了,可没想到自己的夫君更甚,太子妃只觉得明宣没有长歪,都是她教得好。
不过对于这个凉茶,太子妃虽觉得有些粗糙,药味重了些,但这是儿子的一片孝心,也美滋滋的享用着。
太子殿下心满意足的让人又倒了一杯凉茶,又道:“看来原先我太过狭隘了些,以前在南边也喝过这种凉茶,不过那味道和喝药差不多,也不知道明宣是怎么改的,味道好喝了不少,听太医的话说,功效也差不离,嗯,看来明宣这些年实在受苦了,只是稍稍改一改配方,味道就好上这么多!以后让太医院的太医也学学,想想办法才行!”
太子妃这下忍不住了,说道:“殿下,这良药苦口利于病,不好轻改的!”太子妃想法较为传统,她可不觉得在这种传承多年的药方上改动,而且只是为了味道是什么好事,那未免太本末倒置了吧?
太子听到这话,倒也没反驳,只是劝道:“明宣在这方面是有分寸的,你看他只是改了一个凉茶的方子,且那位张真人也说了,明宣其实已经不怎么用喝药了,你不用担心明宣拿自己的药下手就是了!”
太子妃闻言也只能苦笑道:“您这么说让人听了怕是要议论的,不过这个凉茶确实是好东西,妾身看过配方,里边几味药材都十分便宜,最贵的反倒是调味用的糖,平民百姓家用得起,明宣倒是真的做了一件好事。”
太子赞同的点了点头,道:“听明宣说,他想把这凉茶推广出去,他倒是给我这个父王找了一件麻烦事。”
话虽这么说,但看着太子脸面上的自得可见,这位太子着实有些口不对心,
太子妃有些欲言又止,问道:“殿下是想如何推广凉茶呢?”
太子见了太子妃神色有些好奇,说道:“这个,本宫倒也没想到办法,难不成太子妃有什么想法?”
太子妃迟疑的点了点头,问道:“太子可知惠民药局?”
博闻广识的太子听了以后,立马从脑海里想了起来,迟疑道:“可是太祖皇后提议创办的那个惠民药局?如今惠民药局不是划拨到太医院手下了吗?”
太子妃点了点头,没有反驳太子说惠民药局前朝便有,如今传的说是太祖皇后提议创办的药局倒也不算错,这虽有给太祖皇后脸上贴金之嫌,但身为祖宗后代,也不会把这种话说出来,只道:“惠民药局本是为平民百姓施医问药的地方,只是近些年来,惠民药局愈发不受重视,太医院也当那个惠民药局是摆设。这些年来,惠民药局早已没了当初太祖皇后设立时说的目的,如今倒是不妨把它重视起来。”
太子一点就透,问道:“你的意思是,把凉茶的推广,放到惠民药局那里?”
太子妃只反问道:“殿下是不是准备把此事交给玉真观?”
太子有些明白了太子妃的想法,问道:“你是担心明宣与玉真观牵扯太深?”
太子妃摇了摇头,又点头说道:“殿下,不是臣妾不念旧情,臣妾也感激玉真观在明宣的事情上出力不少,但那大多是叔祖做的,让妾身对待玉真观如同叔祖一般,恕臣妾做不到,臣妾不过是一个母亲罢了,不是圣人。
尤其是前阵子在玉真观那场闹剧,妾身倒也不是怪罪明宣的那个好友,谢家小儿,只是臣妾总忍不住怀疑,玉真观是不是在其中动了手脚,毕竟这么些年,道家因叔祖而兴起,佛家在京城虽有人信奉,但十分谨小慎微,妾身实在不相信,玉真观就这么被人轻易算计了!”
说白了,太子妃对那场闹剧仍心有余悸,太子妃虽是后宅妇人,但出身襄阳侯府这等勋贵之家,自然有自己的见识,熟读史书的她知道,一旦宗教势大的时候,总会出现问题。
历史上道家有太平道张角造反,佛家有三武一宗灭佛之举,即使如今道佛两派粉饰太平,试图以受害者的面目示人,但太子妃不是常人,她不会被这种假象欺骗,作为如今已经是统治者的一员,太子妃深刻的明白,若非这些宗教已经严重影响了帝王的权力,那些历史上的事情不会如此剧烈,道佛两家如今被人忌惮还是因为其自作自受。
太子妃敏锐的觉得,自己的儿子最好在这种被帝王忌惮的佛道之争上保持超然,不要因私情掺和其中。更甚者,太子妃甚至庆幸,玉真道人早早地飞天成仙,不然如今和玉真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之下,即使玉真道人是宗室出身,皇上与太子未尝不会忌惮。就是明宣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太子闻言陷入了沉思,他不是粗心的性子,对此事也早有考虑,太子妃的心思他也明白,就是不想让明宣陷入被动,甚至不惜枉顾昔日与玉真观的情分。
对此太子其实有自己的考虑的,太子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私心,对于儿子他却恨不得把世上一切最好的都给他。太子仍旧记得,叔祖玉真道人还在时,曾盛赞明宣是修道的好料子,若是能随他修道,说不得有一日也能得道成仙。
虽说哪怕叔祖玉真道人飞升之际曾说仙凡两别,不再有人能得道飞升,但万一呢?所以因此太子并不想让明宣和玉真观的关系太过恶劣,太子并不相信叔祖在玉真观毫无遗泽。
在太子看来,其实和早就得道飞升的太祖一样,已经成仙的他们对待子孙后代未尝有多看重,但对于天资很好的徒弟们倒是另眼相待,参照物便是历代皇帝和太祖的联系根本不如叔祖能时常向太祖求助。
这也是叔祖玉真道人在时深受帝王看重的最大原因。说实在的,哪怕是太子,徒显谦自个也得承认,他们大周朝传承至今,没有太多的乱子,也是得益于太祖是个真正的仙人的缘故,不是那种前朝皇帝一般为了造势,说他们的太祖出生时各种异象等等编造的东西。
所以一片爱子之心的太子,甚至抱着明宣可能成为下一个太祖的希望,当了开国皇帝多年,就是退位了以后,也能修道成仙,当然这种希望说出来只会被人斥责为妄想,连明宣自个都没这个想法,但是若是真有一线可能,徒显谦不介意为明宣保留着,这最起码是一种可能不是?
当然并不知道明宣还有这种修道资质的太子妃,是没法理解太子非要让明宣与玉真观这等容易受人忌惮的宗教来往的,她这次提出来也只是想试探一下太子的想法,看看太子是不是对玉真观有别的什么想头。
太子想到这还是缓缓摇了摇头,道:“玉真观到底是叔祖遗泽,明宣不能在这事上面有什么把柄,既然太子妃你提了惠民药局,便把此事交给惠民药局吧,明宣是个懂事的,有惠民药局的话,明宣不会放心让玉真观做此事的。”
......
确实如同太子所想的那般,明宣听说朝廷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十分惊讶,找来苏建苏太医询问道:“朝廷还有一个这般造福百姓的机构?”
苏建闻言也是一愣,他虽是太医,但只专注与医术,平日里也有自己的爱好,对于升职并不热衷,所以如今才进了太医院没多久的他,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但如今惠民药局具体的情况还真不太了解。
但即使如此,苏建也知道惠民药局的情况并不好,便委婉说道:“我朝历代皇上对惠民药局其实也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发生天灾人祸之时,在当地的惠民药局会负责施医问药,甚至预防灾疫等,但这几十年来,天下太平,并未听说过某地有大灾大疫,因此惠民药局倒是没有用武之地了?”
明宣却觉得不对,仔细询问道:“虽我没听闻过这个机构,但从名字上看,惠民二字,不只是如此吧?”
苏建没想到明宣一眼便看出了重点,只能说道:“惠民药局也会售卖成药,有医术精湛的大夫会诊,但朝廷要求惠民药局平价或半价出售药材,所以渐渐地这惠民药局,只进不出,连太医院对此也束手无策。”
明宣立刻体会出苏建没说的要点,其实这惠民药局分明就是让那群官员们捞不着好处,所以对此也十分懈怠,哪怕历代帝王纷纷要求,但这种没好处的机构,能保持开着都已经不错了,更别说把这等专门为百姓设立的福利机构作大了。
明宣心中既愤怒于朝廷官员对此的无动于衷,更对这些官员的品行有些失望,便问道:“难道朝中无人看出,这惠民药局对朝廷,对百姓有多大好处吗?”
这话明宣说得,苏建却说不得,他不过是一小小的太医,即使有祖宗遗泽在,得以被看重,他也不敢小视别人,一个不小心,他就要栽跟头。
因此苏建只能模糊着说道:“太孙此言言重了,毕竟朝中大事众多,在惠民药局的事情上,难免有些懈怠。”
苏建这么一说,明宣也冷静下来,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情绪有些问题,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古人早就说过的。他想要朝中每个人都是圣人,无疑是太过苛求了。
明宣开始思考,有没有把惠民药局做法的办法,明宣先前这么气急,也是直觉觉得,惠民药局事关重大。虽然这种直觉有些不靠谱,但明宣很清楚,这种情绪大多时候都会切中重点,明宣并不觉得自己会无缘无故的就为此事而发怒,肯定是事出有因,这惠民药局有他目前还没看到的好处。
想到这明宣把苏建打发了下去,准备好笔墨,开始下笔,写了个题目‘有关惠民药局的分析’。然后开始一二三的分析起来。
首先第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惠民药局入不敷出,即使对百姓是好事,但是对财政紧张的朝廷来说,怕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最紧要的其实是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惠民药局作为朝廷开设的福利机构,不能像其他那些商人一样谋利,那样会大大损害朝廷的威信。
想到这明宣看向自己写的那个凉茶的配方。
这个凉茶方子倒也可以作为惠民药局的一个赢利点,不需要定价多高,只要有一分利润,可以持续下去,细水长流的情况下,只要维持收支均衡便是好事。
还有,若是有类似这种可以成为日常需要的饮料或者食物,都可以让惠民药局制出成药,大批量的分配到各州各县,利薄多销的情况下,也能勉强多出几分收入。(这里要记下,尽量让太医院搜寻各种可以用于平民百姓家的方子,改良已有的方子,促使药局卖出更多成药,惠及于民。)明宣在这里特意做了标记。
第二点吗,便是另外一个问题,监管问题,明宣不是学医的,但他深谙人性,若是有人见其中有利可图,故意制假药,或者替换成不能用的药材,那都是大问题,这可是药局,能吃死人的。
就如同玉真观那场闹剧一样,即使那是假的,为何周围人对此深信不疑呢?即使玉真观的名声也让他们不能不怀疑此事。因为这种事太常见了,吃药不对症吃死人的,或者是有人故意换了不值钱的药材替换,从中贪污了多少钱,等等,这种情况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他们只能吃个哑巴亏。
造假这种行为,古而有之,不必对此多诧异,但是百姓因此吃亏上当的并不少见。
但是朝廷设立的惠民药局却不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样对朝廷的威信回事很大的打击。
第三点,由谁才做这件事。这点明宣是最担心的,他最怕的是做事的人不知轻重,毕竟惠民药局说穿了对于那些立志于做官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个不怎么样的地方,这种事做了吃力不讨好。
明宣想完这些以后,用简练的语言慢慢书写出来,然后拿起吹了吹,等墨干了,把纸装进信封内封好,交给了侍卫,道:“你把这封信交给父王。”
侍卫忙接过,然后称了声是,才退下离开。
当明宣让人把凉茶的配方交给太子时,太子让人试着做了一遍,端来尝了尝,然后叹道:“明宣这孩子,这么忙还有孝心弄这种东西,真是苦了他了。就是别太累了才好。”
说这话时,身边的太子妃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她自认十分宠孩子了,可没想到自己的夫君更甚,太子妃只觉得明宣没有长歪,都是她教得好。
不过对于这个凉茶,太子妃虽觉得有些粗糙,药味重了些,但这是儿子的一片孝心,也美滋滋的享用着。
太子殿下心满意足的让人又倒了一杯凉茶,又道:“看来原先我太过狭隘了些,以前在南边也喝过这种凉茶,不过那味道和喝药差不多,也不知道明宣是怎么改的,味道好喝了不少,听太医的话说,功效也差不离,嗯,看来明宣这些年实在受苦了,只是稍稍改一改配方,味道就好上这么多!以后让太医院的太医也学学,想想办法才行!”
太子妃这下忍不住了,说道:“殿下,这良药苦口利于病,不好轻改的!”太子妃想法较为传统,她可不觉得在这种传承多年的药方上改动,而且只是为了味道是什么好事,那未免太本末倒置了吧?
太子听到这话,倒也没反驳,只是劝道:“明宣在这方面是有分寸的,你看他只是改了一个凉茶的方子,且那位张真人也说了,明宣其实已经不怎么用喝药了,你不用担心明宣拿自己的药下手就是了!”
太子妃闻言也只能苦笑道:“您这么说让人听了怕是要议论的,不过这个凉茶确实是好东西,妾身看过配方,里边几味药材都十分便宜,最贵的反倒是调味用的糖,平民百姓家用得起,明宣倒是真的做了一件好事。”
太子赞同的点了点头,道:“听明宣说,他想把这凉茶推广出去,他倒是给我这个父王找了一件麻烦事。”
话虽这么说,但看着太子脸面上的自得可见,这位太子着实有些口不对心,
太子妃有些欲言又止,问道:“殿下是想如何推广凉茶呢?”
太子见了太子妃神色有些好奇,说道:“这个,本宫倒也没想到办法,难不成太子妃有什么想法?”
太子妃迟疑的点了点头,问道:“太子可知惠民药局?”
博闻广识的太子听了以后,立马从脑海里想了起来,迟疑道:“可是太祖皇后提议创办的那个惠民药局?如今惠民药局不是划拨到太医院手下了吗?”
太子妃点了点头,没有反驳太子说惠民药局前朝便有,如今传的说是太祖皇后提议创办的药局倒也不算错,这虽有给太祖皇后脸上贴金之嫌,但身为祖宗后代,也不会把这种话说出来,只道:“惠民药局本是为平民百姓施医问药的地方,只是近些年来,惠民药局愈发不受重视,太医院也当那个惠民药局是摆设。这些年来,惠民药局早已没了当初太祖皇后设立时说的目的,如今倒是不妨把它重视起来。”
太子一点就透,问道:“你的意思是,把凉茶的推广,放到惠民药局那里?”
太子妃只反问道:“殿下是不是准备把此事交给玉真观?”
太子有些明白了太子妃的想法,问道:“你是担心明宣与玉真观牵扯太深?”
太子妃摇了摇头,又点头说道:“殿下,不是臣妾不念旧情,臣妾也感激玉真观在明宣的事情上出力不少,但那大多是叔祖做的,让妾身对待玉真观如同叔祖一般,恕臣妾做不到,臣妾不过是一个母亲罢了,不是圣人。
尤其是前阵子在玉真观那场闹剧,妾身倒也不是怪罪明宣的那个好友,谢家小儿,只是臣妾总忍不住怀疑,玉真观是不是在其中动了手脚,毕竟这么些年,道家因叔祖而兴起,佛家在京城虽有人信奉,但十分谨小慎微,妾身实在不相信,玉真观就这么被人轻易算计了!”
说白了,太子妃对那场闹剧仍心有余悸,太子妃虽是后宅妇人,但出身襄阳侯府这等勋贵之家,自然有自己的见识,熟读史书的她知道,一旦宗教势大的时候,总会出现问题。
历史上道家有太平道张角造反,佛家有三武一宗灭佛之举,即使如今道佛两派粉饰太平,试图以受害者的面目示人,但太子妃不是常人,她不会被这种假象欺骗,作为如今已经是统治者的一员,太子妃深刻的明白,若非这些宗教已经严重影响了帝王的权力,那些历史上的事情不会如此剧烈,道佛两家如今被人忌惮还是因为其自作自受。
太子妃敏锐的觉得,自己的儿子最好在这种被帝王忌惮的佛道之争上保持超然,不要因私情掺和其中。更甚者,太子妃甚至庆幸,玉真道人早早地飞天成仙,不然如今和玉真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之下,即使玉真道人是宗室出身,皇上与太子未尝不会忌惮。就是明宣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太子闻言陷入了沉思,他不是粗心的性子,对此事也早有考虑,太子妃的心思他也明白,就是不想让明宣陷入被动,甚至不惜枉顾昔日与玉真观的情分。
对此太子其实有自己的考虑的,太子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私心,对于儿子他却恨不得把世上一切最好的都给他。太子仍旧记得,叔祖玉真道人还在时,曾盛赞明宣是修道的好料子,若是能随他修道,说不得有一日也能得道成仙。
虽说哪怕叔祖玉真道人飞升之际曾说仙凡两别,不再有人能得道飞升,但万一呢?所以因此太子并不想让明宣和玉真观的关系太过恶劣,太子并不相信叔祖在玉真观毫无遗泽。
在太子看来,其实和早就得道飞升的太祖一样,已经成仙的他们对待子孙后代未尝有多看重,但对于天资很好的徒弟们倒是另眼相待,参照物便是历代皇帝和太祖的联系根本不如叔祖能时常向太祖求助。
这也是叔祖玉真道人在时深受帝王看重的最大原因。说实在的,哪怕是太子,徒显谦自个也得承认,他们大周朝传承至今,没有太多的乱子,也是得益于太祖是个真正的仙人的缘故,不是那种前朝皇帝一般为了造势,说他们的太祖出生时各种异象等等编造的东西。
所以一片爱子之心的太子,甚至抱着明宣可能成为下一个太祖的希望,当了开国皇帝多年,就是退位了以后,也能修道成仙,当然这种希望说出来只会被人斥责为妄想,连明宣自个都没这个想法,但是若是真有一线可能,徒显谦不介意为明宣保留着,这最起码是一种可能不是?
当然并不知道明宣还有这种修道资质的太子妃,是没法理解太子非要让明宣与玉真观这等容易受人忌惮的宗教来往的,她这次提出来也只是想试探一下太子的想法,看看太子是不是对玉真观有别的什么想头。
太子想到这还是缓缓摇了摇头,道:“玉真观到底是叔祖遗泽,明宣不能在这事上面有什么把柄,既然太子妃你提了惠民药局,便把此事交给惠民药局吧,明宣是个懂事的,有惠民药局的话,明宣不会放心让玉真观做此事的。”
......
确实如同太子所想的那般,明宣听说朝廷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十分惊讶,找来苏建苏太医询问道:“朝廷还有一个这般造福百姓的机构?”
苏建闻言也是一愣,他虽是太医,但只专注与医术,平日里也有自己的爱好,对于升职并不热衷,所以如今才进了太医院没多久的他,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但如今惠民药局具体的情况还真不太了解。
但即使如此,苏建也知道惠民药局的情况并不好,便委婉说道:“我朝历代皇上对惠民药局其实也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发生天灾人祸之时,在当地的惠民药局会负责施医问药,甚至预防灾疫等,但这几十年来,天下太平,并未听说过某地有大灾大疫,因此惠民药局倒是没有用武之地了?”
明宣却觉得不对,仔细询问道:“虽我没听闻过这个机构,但从名字上看,惠民二字,不只是如此吧?”
苏建没想到明宣一眼便看出了重点,只能说道:“惠民药局也会售卖成药,有医术精湛的大夫会诊,但朝廷要求惠民药局平价或半价出售药材,所以渐渐地这惠民药局,只进不出,连太医院对此也束手无策。”
明宣立刻体会出苏建没说的要点,其实这惠民药局分明就是让那群官员们捞不着好处,所以对此也十分懈怠,哪怕历代帝王纷纷要求,但这种没好处的机构,能保持开着都已经不错了,更别说把这等专门为百姓设立的福利机构作大了。
明宣心中既愤怒于朝廷官员对此的无动于衷,更对这些官员的品行有些失望,便问道:“难道朝中无人看出,这惠民药局对朝廷,对百姓有多大好处吗?”
这话明宣说得,苏建却说不得,他不过是一小小的太医,即使有祖宗遗泽在,得以被看重,他也不敢小视别人,一个不小心,他就要栽跟头。
因此苏建只能模糊着说道:“太孙此言言重了,毕竟朝中大事众多,在惠民药局的事情上,难免有些懈怠。”
苏建这么一说,明宣也冷静下来,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情绪有些问题,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古人早就说过的。他想要朝中每个人都是圣人,无疑是太过苛求了。
明宣开始思考,有没有把惠民药局做法的办法,明宣先前这么气急,也是直觉觉得,惠民药局事关重大。虽然这种直觉有些不靠谱,但明宣很清楚,这种情绪大多时候都会切中重点,明宣并不觉得自己会无缘无故的就为此事而发怒,肯定是事出有因,这惠民药局有他目前还没看到的好处。
想到这明宣把苏建打发了下去,准备好笔墨,开始下笔,写了个题目‘有关惠民药局的分析’。然后开始一二三的分析起来。
首先第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惠民药局入不敷出,即使对百姓是好事,但是对财政紧张的朝廷来说,怕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最紧要的其实是解决这个问题。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惠民药局作为朝廷开设的福利机构,不能像其他那些商人一样谋利,那样会大大损害朝廷的威信。
想到这明宣看向自己写的那个凉茶的配方。
这个凉茶方子倒也可以作为惠民药局的一个赢利点,不需要定价多高,只要有一分利润,可以持续下去,细水长流的情况下,只要维持收支均衡便是好事。
还有,若是有类似这种可以成为日常需要的饮料或者食物,都可以让惠民药局制出成药,大批量的分配到各州各县,利薄多销的情况下,也能勉强多出几分收入。(这里要记下,尽量让太医院搜寻各种可以用于平民百姓家的方子,改良已有的方子,促使药局卖出更多成药,惠及于民。)明宣在这里特意做了标记。
第二点吗,便是另外一个问题,监管问题,明宣不是学医的,但他深谙人性,若是有人见其中有利可图,故意制假药,或者替换成不能用的药材,那都是大问题,这可是药局,能吃死人的。
就如同玉真观那场闹剧一样,即使那是假的,为何周围人对此深信不疑呢?即使玉真观的名声也让他们不能不怀疑此事。因为这种事太常见了,吃药不对症吃死人的,或者是有人故意换了不值钱的药材替换,从中贪污了多少钱,等等,这种情况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他们只能吃个哑巴亏。
造假这种行为,古而有之,不必对此多诧异,但是百姓因此吃亏上当的并不少见。
但是朝廷设立的惠民药局却不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样对朝廷的威信回事很大的打击。
第三点,由谁才做这件事。这点明宣是最担心的,他最怕的是做事的人不知轻重,毕竟惠民药局说穿了对于那些立志于做官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个不怎么样的地方,这种事做了吃力不讨好。
明宣想完这些以后,用简练的语言慢慢书写出来,然后拿起吹了吹,等墨干了,把纸装进信封内封好,交给了侍卫,道:“你把这封信交给父王。”
侍卫忙接过,然后称了声是,才退下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