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捡到宝了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医国高手最新章节!
“人民军队爱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你俩做的不错。”朱由榔勉励了李元胤和苏雄一句。
“是,臣等遵照陛下旨意开展‘拥军爱民’活动,已经使禁军的精神面貌和战半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老百姓对我们是真心的拥戴,我们也体会到了以民为本的积极意义。”李元胤答道。
“嗯,不错。好好练兵吧,朕很快就用着你们了。”朱由榔道。
李元胤和苏雄对视一眼,心说:“这是快要打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按住心头的狂喜,俩人高声答道:“是!”
“宋爱卿,你这防疫做得好啊。不过,这天睛了,积水的地方,很容易滋生蚊虫,而蚊虫又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有什么好办法吗?”朱由榔转头对宋应升问道。
“陛下,臣这些措施都是舍弟应星建议的,至于消灭蚊虫,臣以前没有想过,请陛下训示。”宋应升回道。
“艾草可以防治蚊虫,而且还可以防治风寒,老叶,是不是可以用艾草煮些水,一来喷洒到积水的地方,二来让百姓每人喝上一碗?”朱由榔问叶紫帆。
“皇上所言极是。只不好,这得需要大量艾草,全城的药铺的艾草都买来,怕是一时之间也难以解决。草民觉得,可以用艾草除蚊虫,用芦根煮水喝,也可以防治风寒和署热。芦根到处都是,百姓们可以就地取材。”叶紫帆说道。
“嗯,很好,就依老叶说的办。另外,令斌,你将今日所议的防疫措施拟个条陈,发往各地,让各地依此办理,务必保证没有大的疫情发生。”朱由榔对陈邦彦道。
“是,臣遵旨。”陈邦彦答应一声。
“宋爱卿,汝弟现在何处?”朱由榔又问宋应升。
“舍弟现居广州,与臣比邻而居。”宋应升答道。
“‘奉新二宋’之名早已远播,汝弟之才还在你之上,如此大才朕岂能不用?”
“陛下,臣与弟都非正牌子进士出身,臣做这知府都已经是勉力而为了,且舍弟也已耳顺,恐负圣主厚爱啊。”
一听这话,朱由榔心里就笑:“真虚伪,假惺惺干什么?若不想让你弟弟出仕,刚才着意提醒朕干什么?”
“不必多说。朕重水平不重文凭,不,是重水平不重功名。如今,我朝需要大量人才,只要人尽其才,才能利国利民啊。”
朱由榔没理会宋应升的虚伪,一挥手说道。
……
在回宫的路上,朱由榔想起宋应星的事心里就想笑。
宋应升一开始提起弟弟的时候,朱由榔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想:“宋应升只说此方是舍弟所献也就完了,为什么要加上应星二字,这是在着意提醒朕啊。”
想到这里,脑子里灵光一闪:“应星,宋应星?莫非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一念至此,脑海里开始搜索宋应星的信息。
宋应星,字长庚,生于万历十五年,江西南昌奉新县人。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与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之后,兄弟二人分别于万历四十七年和天启、崇祯年间三次参加会试,均告失利,之后就绝了科举之心。
宋应升确实做过恩平县令,也做过广州知府。不过,在隆武二年,隆武朝灭亡之后,服毒殉国。
如今他活的好好的,说明是自己改变了历史进程,也挽救了他的性命啊。
……
这些信息对上了,完全对上了。宋应星必是《天工开物》的作者无疑。
朱由榔心头狂喜,但却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非常冷静展现了一个睿智的、开明的帝王形象。
宋应星的出现,不能不令他狂喜。
作为后世人,朱由榔比谁都明白科技兴国的意义,这不但关系到能否顺利快速地收复大明江山,而且还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始终屹立于世界最高巅的万年大计。
他穿越之后,始终注重收纳科技人才,像哈提斯、焦泥、姚德三和张念宝。前两人不过是泰西人,朱由榔重视的是他们的泰西人身份,希望通过他们将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来,而后两人只不过是两名工匠,但都得到了朱由榔的重视。
这四个人都算不上真正的科学家。
在他眼里,徐光启最为合格,可他已经作古。
每每想到这些,朱由榔就深感遗憾。
可他却忘了,当世还有一个大科学家,就是宋应星。
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初刊于祯十年,问世距今已经十年了。全书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朱由榔没弄明白,此书已经问世十年,不知道为什么,怎么没有流传开来。
想来原因无非是两个。
一是此书不被士大夫所看重,觉得那是记载“奇技淫巧”的书,于治国安邦无有益处,或者益处不大。
二是天下大乱,原来的社会矛盾迅速转化为民族矛盾,士大夫不是忙着反清复明,就是忙着迎合大清,意图在新的朝代到来之际谋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地位,所以学术和思想的传播几近停止。
朱由榔需要技术,也需要科技人才,而宋应星在成书过程中,必然接触和认识了大量工匠和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用好他,必然就解决了这两方面的大问题。
“宋应星今年应该已经六十岁了,不知他身体如何?如果身体够健康,那我可真是捡到宝了。按历史记载,他的寿数八十,身体应该没有大问题吧?”
朱由榔如此想到。
“人民军队爱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你俩做的不错。”朱由榔勉励了李元胤和苏雄一句。
“是,臣等遵照陛下旨意开展‘拥军爱民’活动,已经使禁军的精神面貌和战半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老百姓对我们是真心的拥戴,我们也体会到了以民为本的积极意义。”李元胤答道。
“嗯,不错。好好练兵吧,朕很快就用着你们了。”朱由榔道。
李元胤和苏雄对视一眼,心说:“这是快要打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按住心头的狂喜,俩人高声答道:“是!”
“宋爱卿,你这防疫做得好啊。不过,这天睛了,积水的地方,很容易滋生蚊虫,而蚊虫又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有什么好办法吗?”朱由榔转头对宋应升问道。
“陛下,臣这些措施都是舍弟应星建议的,至于消灭蚊虫,臣以前没有想过,请陛下训示。”宋应升回道。
“艾草可以防治蚊虫,而且还可以防治风寒,老叶,是不是可以用艾草煮些水,一来喷洒到积水的地方,二来让百姓每人喝上一碗?”朱由榔问叶紫帆。
“皇上所言极是。只不好,这得需要大量艾草,全城的药铺的艾草都买来,怕是一时之间也难以解决。草民觉得,可以用艾草除蚊虫,用芦根煮水喝,也可以防治风寒和署热。芦根到处都是,百姓们可以就地取材。”叶紫帆说道。
“嗯,很好,就依老叶说的办。另外,令斌,你将今日所议的防疫措施拟个条陈,发往各地,让各地依此办理,务必保证没有大的疫情发生。”朱由榔对陈邦彦道。
“是,臣遵旨。”陈邦彦答应一声。
“宋爱卿,汝弟现在何处?”朱由榔又问宋应升。
“舍弟现居广州,与臣比邻而居。”宋应升答道。
“‘奉新二宋’之名早已远播,汝弟之才还在你之上,如此大才朕岂能不用?”
“陛下,臣与弟都非正牌子进士出身,臣做这知府都已经是勉力而为了,且舍弟也已耳顺,恐负圣主厚爱啊。”
一听这话,朱由榔心里就笑:“真虚伪,假惺惺干什么?若不想让你弟弟出仕,刚才着意提醒朕干什么?”
“不必多说。朕重水平不重文凭,不,是重水平不重功名。如今,我朝需要大量人才,只要人尽其才,才能利国利民啊。”
朱由榔没理会宋应升的虚伪,一挥手说道。
……
在回宫的路上,朱由榔想起宋应星的事心里就想笑。
宋应升一开始提起弟弟的时候,朱由榔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想:“宋应升只说此方是舍弟所献也就完了,为什么要加上应星二字,这是在着意提醒朕啊。”
想到这里,脑子里灵光一闪:“应星,宋应星?莫非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一念至此,脑海里开始搜索宋应星的信息。
宋应星,字长庚,生于万历十五年,江西南昌奉新县人。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与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之后,兄弟二人分别于万历四十七年和天启、崇祯年间三次参加会试,均告失利,之后就绝了科举之心。
宋应升确实做过恩平县令,也做过广州知府。不过,在隆武二年,隆武朝灭亡之后,服毒殉国。
如今他活的好好的,说明是自己改变了历史进程,也挽救了他的性命啊。
……
这些信息对上了,完全对上了。宋应星必是《天工开物》的作者无疑。
朱由榔心头狂喜,但却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非常冷静展现了一个睿智的、开明的帝王形象。
宋应星的出现,不能不令他狂喜。
作为后世人,朱由榔比谁都明白科技兴国的意义,这不但关系到能否顺利快速地收复大明江山,而且还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始终屹立于世界最高巅的万年大计。
他穿越之后,始终注重收纳科技人才,像哈提斯、焦泥、姚德三和张念宝。前两人不过是泰西人,朱由榔重视的是他们的泰西人身份,希望通过他们将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来,而后两人只不过是两名工匠,但都得到了朱由榔的重视。
这四个人都算不上真正的科学家。
在他眼里,徐光启最为合格,可他已经作古。
每每想到这些,朱由榔就深感遗憾。
可他却忘了,当世还有一个大科学家,就是宋应星。
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初刊于祯十年,问世距今已经十年了。全书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朱由榔没弄明白,此书已经问世十年,不知道为什么,怎么没有流传开来。
想来原因无非是两个。
一是此书不被士大夫所看重,觉得那是记载“奇技淫巧”的书,于治国安邦无有益处,或者益处不大。
二是天下大乱,原来的社会矛盾迅速转化为民族矛盾,士大夫不是忙着反清复明,就是忙着迎合大清,意图在新的朝代到来之际谋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地位,所以学术和思想的传播几近停止。
朱由榔需要技术,也需要科技人才,而宋应星在成书过程中,必然接触和认识了大量工匠和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用好他,必然就解决了这两方面的大问题。
“宋应星今年应该已经六十岁了,不知他身体如何?如果身体够健康,那我可真是捡到宝了。按历史记载,他的寿数八十,身体应该没有大问题吧?”
朱由榔如此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