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红楼之元春晋升记最新章节!
按说各家的太太~奶~奶们往来交际,大多也是跟自家男人们保持一致,尤其是同族同盟以及姻亲处只能走得更勤些。女眷们几乎往来,那么男人们怕是真的没什么联系了。
元春自觉有了孩子,自然要往孩子他爹那里“靠一靠”,“那位殿下在南边口碑不好,”她声音柔柔糯糯,带着点儿水乡温润之气,“什么生意都要掺一脚。连我这样的闺阁女子都晓得,这位怕是存了旁的心思。”
对于皇亲国戚来说,喜欢银钱不算什么,最多让人暗地里笑话一下,可圣上却特别放心啊;只是除了爱搂钱还执着于结交能人志士,这就没法儿不让人警觉了不是?
这也是多亏了这些年圣上的心思大多放在平定北方异族之上,连年战事不断,南方税赋重地自是以稳定为要,因此圣上便是知道了自己的好堂兄不怎么安生,也一时顾及不过来。
结果……差点养虎为患了。赵之桢捏了捏太阳穴,此番他前去北方,怕是很难战个痛快了,而且这回的对手还是皇子们的长辈,谁再去领命平叛……这里面门道也忒多了。
赵之桢如何看不出他同母兄长大皇子与太子龃龉渐多,若不能好生处置,将来又是个今日的局面,没准儿还得更糟一些。
元春此时已经站到赵之桢身边,一双纤纤素手轻轻揉捻起丈夫的额角,“总得慢慢来。妾身想着,那位殿下难以服众。”
赵之桢顺势按住了元春的右手,“我不在,你多小心些。”
元春这个时候才发觉……王爷怎么跟她把“我”字说得这样……顺嘴?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前世元春投奔赵之桢之后,一直不得圣心,久而久之她也就习惯了。
这一世,没有在东宫办过差,元春猜测,赵之桢定会对她稍好一些,而且王府后宅里统共也就四个女人,她比王妃温柔,又比那两个丫头宫女出身的姨娘知书达理,能“脱颖而出”也算意料之中之事。
只是等赵之桢越发“简在帝心”,势力也越来越大,他身边迟早还会有出身名门的聪颖女子,元春只想着能在他心里留有一席之地罢了。
如今肚里又有了二人的骨肉,她想着只要收敛些,行事别太出格,就算赵之桢不再像如今这般体贴关切,但她还能教导孩子,这一生总能落个安稳富贵了——元春再清楚不过,赵之桢绝不会把他们的孩子交给王妃抚养。
不过,赵之桢对她似乎也忒好了吧。像是为了印证这句话,赵之桢又坚定道,“今儿我就写折子,给你请封!”
贾家在京城至多就算是中等人家,在金陵却是名副其实的当地一霸。荣国公的嫡出孙女自然也当得起侧妃之位,关键是有了位份,元春能自己做主,孩子降生亦能自己抚养。
元春难得跟赵之桢默契了一回,赵之桢绝不会让刘娡有机会插手他与元春的孩子:刘娡连亲生女儿都能养得傲慢莽撞,庶出子女还不定让她弄成什么样子。
赵之桢有个时不时糊涂一下的亲娘,还有个睿智的养母,他可是亲身体会过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相对其余的兄弟,他更是重视子嗣,至于刘娡会不会觉得失了脸面,他懒得考虑了。
元春听说赵之桢要为她请封,自是大喜过望,可她再是大喜,落在赵之桢眼里也就是一个宠辱不惊的“啊”,而后更是隔了差不多有半柱香的功夫,才听到她下一句话,“会不会太快啦?”
这个时候不是该惊喜地道谢吗?赵之桢微侧过头,盯着元春的脸,而元春此时正一脸正直地追问,“王爷,生个姑娘怎么办?”
元春重生后……未免有点太过于“有自知之明”了。
其实倒也不怪她,像她这样出身拿得出手的侧室,每个王府都有那么一两位,而这些出挑的侧室大多都是在生下男孩儿后才得以晋封。
元春想了又想,也不觉得娘家如今真有什么值得赵之桢拉拢一二的价值:哥哥贾珠中进士后还差不多……
她偏偏忽略了“赵之桢只是真心喜欢她”这个缘由。
赵之桢也差不多习惯元春的不按理出牌,他咳了一声,“养养身子,再生啊。”
元春歪着头想了想,“也对。”
外间守着的傲梅和抱琴两个丫头此时已经面面相觑,无语凝噎了:谁来给姑娘开个窍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人听到了两个好丫头的呼唤,总之两天之后贾敏便上门前来探望元春来。
贾敏可谓元春娘家人之中最为要紧的一位,也是王妃刘娡都不得不“赏脸”的厉害人物。王府大姑娘跟着姐妹们读了半年书,多少懂得了些道理:譬如“祸从口出”以及“圣上都不能想得罪谁就得罪谁”。
听说庶母娘家来人,她也就撇了撇嘴,便主动告退了:再没想着出头,拿捏一下这位诰命的斤两。
却说贾敏已经知晓王妃刘娡娘家那些不能示人的弯弯绕绕,哪会在意刘娡的态度?彼此落座,假惺惺地寒暄几句,刘娡便放人,让贾敏到元春院子说话去了,而她自己还有不少庶务要忙呢——她管家倒是把好手。
再次见到姑妈,简直恍若隔世——元春卡了一下,才想起这四个字还挺恰当。作为迎接姑妈的“礼物”,她直接吐给人家看了……
不过贾敏膝下有了一儿一女,当然算得上过来人,知道孕妇身子不舒坦时压根没道理可讲。同时她比傲梅抱琴可经验丰富,问过元春衣食起居,还坐下来教了几样止吐的妙招。
等元春漱过口再次坐稳,贾敏看着侄女,欣慰之情简直溢于言表:她娘家侄子侄女本来就不算多,像样的也只有珠哥儿和元春两个,将来要袭爵的琏哥儿却得好好历练一番才成。
她劝解元春道:“忍些日子就过去了。”笑了笑,又道,“看你过得滋润,我也放心了。”
荣国公的孙女给人做妾,的确是委屈了些,可贾敏也曾仔细打听过,知道七皇子对元春除了喜欢,还有几分尊重,而且嫁来一年,侄女便有了喜,将来在这王府定有立足之地——当然,林海这些日子也没少回家说起七皇子的好话。
因此贾敏便有心说些秘闻给侄女听:太子这些日子召见过宁府珍哥儿,许是与那边那位殿下有关。
元春一听,心说姑妈您还说什么“许是”?根本就是!同时,她多少有点不自在:宁荣两府如今都是投在太子麾下,按说祖父功勋昭彰,袭爵时都没降等;而宁府那边只剩了个三品威烈将军,却比自家大伯和父亲都得用,太子询问金陵事,想起的也是贾珍。不过害得宁荣两府一败涂地,也是这位珍大哥哥。
只是元春这会儿连荣府二房还没收拢齐活,就不用好高骛远地想着影响珍大哥哥了。这一世,姑父姑妈都在京城,想来父就算母亲舍不下脸面,遇上棘手事,定会开口求救。
倒不是元春不往好处想,单说南边那位殿下起事,搅起了不少风雨,却还真没法跟北面的威胁相提并论。
虽然大皇子曾与这位殿下有过不少来往,但真没参与那位殿下的谋反:这个时候的大皇子的确是个孝顺老实的好儿子。
太子却偏偏趁着这次机会,想给大皇子重重一击,之后大皇子一系的臣子纷纷爆出丑闻,甚至大皇子的同母弟赵之桢都险些沾上是非……当时,大伯和父亲应该也都是“顺应大势”,折子里写了要处罚大皇子,给天下一个交代。
元春并不觉得自己多能看透人心,只要将心比心地设想一下,有哪个父亲会乐意看到一群臣子帮着一个儿子去打击另一个儿子?!
大约也正是从这件事开始,太子逐渐失了圣心:圣上还活着呢,太子就要让亲兄弟再不得翻身……你让圣上怎么想?当然,随后大皇子的反击也让圣上痛心不已。
转年虽然赵之桢带回了北疆大捷,可圣上还是大病了一回。
贾敏哪里知道侄女一下子勾起来心事,只看她听进去了,便笑眯眯地说起闲话:贾敏回娘家时,自然也带上了一双儿女,宝玉见了黛玉,果然又犯了“呆病”,只说见过这位妹妹。
这些事儿早让抱琴这个尽职的“耳报神”说给了元春。王夫人的确跟小姑子贾敏不大对付,可惜“情势比人强”,心肝儿宝玉将来想读书进学,还是得仰仗姑父林海,王夫人再怎么不情愿,也得奉承贾敏。
若是宝玉与黛玉合得来,王夫人倒是乐见其成。只不过贾敏听了宝玉所言,笑向贾母道,“黛玉眉眼像极了老爷,鼻子嘴巴却是随了我呢。”
女儿女婿一家回京,贾母本就心中畅快,也笑道,“你这相貌却是随了你爹呢。”说着,搂着女儿贾敏所出的儿子林珩,又指了指宝玉,“这两个倒是像嫡亲的兄弟俩。”
宝玉和林珩平心而论,相貌足有六七分相似。
抱琴说到这里,元春也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小表弟生了兴趣,此时面对姑妈道,“若是得空,姑妈不妨把妹妹和弟弟一起带来。”又手抚自己小腹,“让这个也认认亲戚。”
贾敏眉毛微挑,自然也听出了侄女的话外之音:元春是真和自己投缘,不过……话中却不提贾兰……想想珠哥儿与元春兄妹向来亲厚,难道珠哥儿媳妇李纨倒不怎么跟元春来往?!
王夫人如今不得轻易出门,李纨这个正经的嫂子也不过来探望不成?
贾敏论学问本事,还在她两个哥哥之上,可性格却更像其父贾代善,颇有英武之气,她又是长辈,跟元春说话也不必绕什么弯子,“竟没来过?”
元春轻叹道:“也不知嫂子心里是个什么章程。”李纨这个嫂子是个妥当人,可实在是太爱“只扫门前雪”了。哥哥将来撑起门户,嫂子也能关起门来不肯主持往来交际吗?
李纨不止是不跟元春亲近,连自己这个当姑妈的,都没跟她真正说上几句——珠哥儿可是经常往自己府上跑呢!
贾敏闻言,不好抱怨这个侄儿媳妇,只是轻声安抚元春,“难为你了。”
元春也不矫情,“幸好姑妈您回来了。”
姑侄俩又闲话一番,直到赵之桢回府,贾敏才告辞而去。赵之桢听说贾敏正要回去,还特地吩咐管事护送一番。
却说姑妈回去也不知说了什么,五天之后,嫂子李纨果然来王府探望。
只是这位本就不善言辞的嫂子多次欲言又止,元春奇道,“嫂子?”
李纨酝酿了好一会儿,才小声问道,“您身子不方便,可……指过人伺候王爷?”
不止元春闻言一愣,连傲梅和抱琴都惊讶了一回:这真是娘家人吗?
元春暗道:幸亏她们还不知道王爷给我请封了。她依旧满面笑容,“嫂子,我只是个侧室呢。谁能服侍王爷,我可管不了。”她表情倒是没瑕疵,可这语气也实在绷不住了,“这事儿是谁提醒嫂子的?”
李纨是个厚道人,没人挑唆,她是绝对不会特地跑来得罪人的。
按说各家的太太~奶~奶们往来交际,大多也是跟自家男人们保持一致,尤其是同族同盟以及姻亲处只能走得更勤些。女眷们几乎往来,那么男人们怕是真的没什么联系了。
元春自觉有了孩子,自然要往孩子他爹那里“靠一靠”,“那位殿下在南边口碑不好,”她声音柔柔糯糯,带着点儿水乡温润之气,“什么生意都要掺一脚。连我这样的闺阁女子都晓得,这位怕是存了旁的心思。”
对于皇亲国戚来说,喜欢银钱不算什么,最多让人暗地里笑话一下,可圣上却特别放心啊;只是除了爱搂钱还执着于结交能人志士,这就没法儿不让人警觉了不是?
这也是多亏了这些年圣上的心思大多放在平定北方异族之上,连年战事不断,南方税赋重地自是以稳定为要,因此圣上便是知道了自己的好堂兄不怎么安生,也一时顾及不过来。
结果……差点养虎为患了。赵之桢捏了捏太阳穴,此番他前去北方,怕是很难战个痛快了,而且这回的对手还是皇子们的长辈,谁再去领命平叛……这里面门道也忒多了。
赵之桢如何看不出他同母兄长大皇子与太子龃龉渐多,若不能好生处置,将来又是个今日的局面,没准儿还得更糟一些。
元春此时已经站到赵之桢身边,一双纤纤素手轻轻揉捻起丈夫的额角,“总得慢慢来。妾身想着,那位殿下难以服众。”
赵之桢顺势按住了元春的右手,“我不在,你多小心些。”
元春这个时候才发觉……王爷怎么跟她把“我”字说得这样……顺嘴?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前世元春投奔赵之桢之后,一直不得圣心,久而久之她也就习惯了。
这一世,没有在东宫办过差,元春猜测,赵之桢定会对她稍好一些,而且王府后宅里统共也就四个女人,她比王妃温柔,又比那两个丫头宫女出身的姨娘知书达理,能“脱颖而出”也算意料之中之事。
只是等赵之桢越发“简在帝心”,势力也越来越大,他身边迟早还会有出身名门的聪颖女子,元春只想着能在他心里留有一席之地罢了。
如今肚里又有了二人的骨肉,她想着只要收敛些,行事别太出格,就算赵之桢不再像如今这般体贴关切,但她还能教导孩子,这一生总能落个安稳富贵了——元春再清楚不过,赵之桢绝不会把他们的孩子交给王妃抚养。
不过,赵之桢对她似乎也忒好了吧。像是为了印证这句话,赵之桢又坚定道,“今儿我就写折子,给你请封!”
贾家在京城至多就算是中等人家,在金陵却是名副其实的当地一霸。荣国公的嫡出孙女自然也当得起侧妃之位,关键是有了位份,元春能自己做主,孩子降生亦能自己抚养。
元春难得跟赵之桢默契了一回,赵之桢绝不会让刘娡有机会插手他与元春的孩子:刘娡连亲生女儿都能养得傲慢莽撞,庶出子女还不定让她弄成什么样子。
赵之桢有个时不时糊涂一下的亲娘,还有个睿智的养母,他可是亲身体会过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相对其余的兄弟,他更是重视子嗣,至于刘娡会不会觉得失了脸面,他懒得考虑了。
元春听说赵之桢要为她请封,自是大喜过望,可她再是大喜,落在赵之桢眼里也就是一个宠辱不惊的“啊”,而后更是隔了差不多有半柱香的功夫,才听到她下一句话,“会不会太快啦?”
这个时候不是该惊喜地道谢吗?赵之桢微侧过头,盯着元春的脸,而元春此时正一脸正直地追问,“王爷,生个姑娘怎么办?”
元春重生后……未免有点太过于“有自知之明”了。
其实倒也不怪她,像她这样出身拿得出手的侧室,每个王府都有那么一两位,而这些出挑的侧室大多都是在生下男孩儿后才得以晋封。
元春想了又想,也不觉得娘家如今真有什么值得赵之桢拉拢一二的价值:哥哥贾珠中进士后还差不多……
她偏偏忽略了“赵之桢只是真心喜欢她”这个缘由。
赵之桢也差不多习惯元春的不按理出牌,他咳了一声,“养养身子,再生啊。”
元春歪着头想了想,“也对。”
外间守着的傲梅和抱琴两个丫头此时已经面面相觑,无语凝噎了:谁来给姑娘开个窍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人听到了两个好丫头的呼唤,总之两天之后贾敏便上门前来探望元春来。
贾敏可谓元春娘家人之中最为要紧的一位,也是王妃刘娡都不得不“赏脸”的厉害人物。王府大姑娘跟着姐妹们读了半年书,多少懂得了些道理:譬如“祸从口出”以及“圣上都不能想得罪谁就得罪谁”。
听说庶母娘家来人,她也就撇了撇嘴,便主动告退了:再没想着出头,拿捏一下这位诰命的斤两。
却说贾敏已经知晓王妃刘娡娘家那些不能示人的弯弯绕绕,哪会在意刘娡的态度?彼此落座,假惺惺地寒暄几句,刘娡便放人,让贾敏到元春院子说话去了,而她自己还有不少庶务要忙呢——她管家倒是把好手。
再次见到姑妈,简直恍若隔世——元春卡了一下,才想起这四个字还挺恰当。作为迎接姑妈的“礼物”,她直接吐给人家看了……
不过贾敏膝下有了一儿一女,当然算得上过来人,知道孕妇身子不舒坦时压根没道理可讲。同时她比傲梅抱琴可经验丰富,问过元春衣食起居,还坐下来教了几样止吐的妙招。
等元春漱过口再次坐稳,贾敏看着侄女,欣慰之情简直溢于言表:她娘家侄子侄女本来就不算多,像样的也只有珠哥儿和元春两个,将来要袭爵的琏哥儿却得好好历练一番才成。
她劝解元春道:“忍些日子就过去了。”笑了笑,又道,“看你过得滋润,我也放心了。”
荣国公的孙女给人做妾,的确是委屈了些,可贾敏也曾仔细打听过,知道七皇子对元春除了喜欢,还有几分尊重,而且嫁来一年,侄女便有了喜,将来在这王府定有立足之地——当然,林海这些日子也没少回家说起七皇子的好话。
因此贾敏便有心说些秘闻给侄女听:太子这些日子召见过宁府珍哥儿,许是与那边那位殿下有关。
元春一听,心说姑妈您还说什么“许是”?根本就是!同时,她多少有点不自在:宁荣两府如今都是投在太子麾下,按说祖父功勋昭彰,袭爵时都没降等;而宁府那边只剩了个三品威烈将军,却比自家大伯和父亲都得用,太子询问金陵事,想起的也是贾珍。不过害得宁荣两府一败涂地,也是这位珍大哥哥。
只是元春这会儿连荣府二房还没收拢齐活,就不用好高骛远地想着影响珍大哥哥了。这一世,姑父姑妈都在京城,想来父就算母亲舍不下脸面,遇上棘手事,定会开口求救。
倒不是元春不往好处想,单说南边那位殿下起事,搅起了不少风雨,却还真没法跟北面的威胁相提并论。
虽然大皇子曾与这位殿下有过不少来往,但真没参与那位殿下的谋反:这个时候的大皇子的确是个孝顺老实的好儿子。
太子却偏偏趁着这次机会,想给大皇子重重一击,之后大皇子一系的臣子纷纷爆出丑闻,甚至大皇子的同母弟赵之桢都险些沾上是非……当时,大伯和父亲应该也都是“顺应大势”,折子里写了要处罚大皇子,给天下一个交代。
元春并不觉得自己多能看透人心,只要将心比心地设想一下,有哪个父亲会乐意看到一群臣子帮着一个儿子去打击另一个儿子?!
大约也正是从这件事开始,太子逐渐失了圣心:圣上还活着呢,太子就要让亲兄弟再不得翻身……你让圣上怎么想?当然,随后大皇子的反击也让圣上痛心不已。
转年虽然赵之桢带回了北疆大捷,可圣上还是大病了一回。
贾敏哪里知道侄女一下子勾起来心事,只看她听进去了,便笑眯眯地说起闲话:贾敏回娘家时,自然也带上了一双儿女,宝玉见了黛玉,果然又犯了“呆病”,只说见过这位妹妹。
这些事儿早让抱琴这个尽职的“耳报神”说给了元春。王夫人的确跟小姑子贾敏不大对付,可惜“情势比人强”,心肝儿宝玉将来想读书进学,还是得仰仗姑父林海,王夫人再怎么不情愿,也得奉承贾敏。
若是宝玉与黛玉合得来,王夫人倒是乐见其成。只不过贾敏听了宝玉所言,笑向贾母道,“黛玉眉眼像极了老爷,鼻子嘴巴却是随了我呢。”
女儿女婿一家回京,贾母本就心中畅快,也笑道,“你这相貌却是随了你爹呢。”说着,搂着女儿贾敏所出的儿子林珩,又指了指宝玉,“这两个倒是像嫡亲的兄弟俩。”
宝玉和林珩平心而论,相貌足有六七分相似。
抱琴说到这里,元春也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小表弟生了兴趣,此时面对姑妈道,“若是得空,姑妈不妨把妹妹和弟弟一起带来。”又手抚自己小腹,“让这个也认认亲戚。”
贾敏眉毛微挑,自然也听出了侄女的话外之音:元春是真和自己投缘,不过……话中却不提贾兰……想想珠哥儿与元春兄妹向来亲厚,难道珠哥儿媳妇李纨倒不怎么跟元春来往?!
王夫人如今不得轻易出门,李纨这个正经的嫂子也不过来探望不成?
贾敏论学问本事,还在她两个哥哥之上,可性格却更像其父贾代善,颇有英武之气,她又是长辈,跟元春说话也不必绕什么弯子,“竟没来过?”
元春轻叹道:“也不知嫂子心里是个什么章程。”李纨这个嫂子是个妥当人,可实在是太爱“只扫门前雪”了。哥哥将来撑起门户,嫂子也能关起门来不肯主持往来交际吗?
李纨不止是不跟元春亲近,连自己这个当姑妈的,都没跟她真正说上几句——珠哥儿可是经常往自己府上跑呢!
贾敏闻言,不好抱怨这个侄儿媳妇,只是轻声安抚元春,“难为你了。”
元春也不矫情,“幸好姑妈您回来了。”
姑侄俩又闲话一番,直到赵之桢回府,贾敏才告辞而去。赵之桢听说贾敏正要回去,还特地吩咐管事护送一番。
却说姑妈回去也不知说了什么,五天之后,嫂子李纨果然来王府探望。
只是这位本就不善言辞的嫂子多次欲言又止,元春奇道,“嫂子?”
李纨酝酿了好一会儿,才小声问道,“您身子不方便,可……指过人伺候王爷?”
不止元春闻言一愣,连傲梅和抱琴都惊讶了一回:这真是娘家人吗?
元春暗道:幸亏她们还不知道王爷给我请封了。她依旧满面笑容,“嫂子,我只是个侧室呢。谁能服侍王爷,我可管不了。”她表情倒是没瑕疵,可这语气也实在绷不住了,“这事儿是谁提醒嫂子的?”
李纨是个厚道人,没人挑唆,她是绝对不会特地跑来得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