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红楼之元春晋升记最新章节!
已经成年并有些势力人手的皇子,也才四位,还得除去一心要当个贤王,向来懒得过问兄弟之间“俗事”的三皇子。
无论是大皇子还是太子都没想过收买和拉拢这个超然的弟弟,原因无他,就俩字:不值!
至于掌兵的七皇子,可就是必争之“人”了。因此大皇子亲自出马了——都是兄弟,他又是兄长,七弟纵然不快也说不出什么,可若是换成他的手下,八成得把七弟得罪死。
在大皇子赵之棣看来,即使不能把七弟拉到自己身边,也不能让他去亲近太子。果然,他只跟七弟走动得稍微频繁了些,太子那边就坐不住了。
之后,更是没出他所料,太子妃哥哥出头就把七弟狠狠得罪了一回——居然想替老七做媒,亏他想得出来。
如今七弟回到北方大营,更是果断出手,断了太子妃哥哥的财路……至少一半的财路,至于另一半就要看看七弟是否要赶尽杀绝了。
太子妃他哥这么多年下来,当“二祖宗”都快当习惯了,杠上七皇子也必有应对,绝不会立即退缩,同时还定会向太子告状……太子与七弟起了龃龉,他这个大哥自能坐收渔利!
大皇子越琢磨越是心情舒爽,这一天里更有半天都挂着笑容。
只是他们兄弟几个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落在圣上眼里,自然就是另外一种滋味儿。当晚,圣上便到承乾宫中找贵妃去吐苦水了。
圣上拉着贵妃的手,意味悠长,“儿子们都长大了啊。”
贵妃笑道:“皇子们各个出挑,您还不高兴?”这话也就她敢说了。
圣上摇了摇头,“你呀……”言毕,又嘱咐道,“先看老七的吧,过些日子你再教导太子妃。”想了想自己也挺无奈,“太子倒还罢了,太子妃娘家倒是不乐意安生了。”
贵妃应道:“我省得。”心中却道:圣上果然偏疼。在圣上看来,这回的岔子跟太子关系不大,必是太子妃娘家的不是。不过圣上也给老七撑了腰……我也就不计较了。
话说太子妃亲哥在贵妃宫里没有半个眼线,哪里知道自己已经在圣上跟前挂了号?
正像王子腾所说,断人财路与杀人父母也相差不多了,太子妃哥哥得知商队被扣,当即派了心腹幕僚前往关口,自己则直奔父亲的书房,开门见山,“七皇子怨上咱们家了!”
七皇子老婆死了还不满一年呢,你急火火地要去保媒,人家不恼才怪!太子妃的父亲比儿子清醒,“哪里就说得上怨了。”
家里并不知道自己商队的底细,太子妃哥哥被父亲一堵,一时也不知道该解释些什么,只气呼呼道,“那他也忒不给咱们家脸面了。”
“那是圣上的儿子,太子的弟弟,”太子妃父亲目光一凝,“你那商队贩的什么?”
“铁器,”太子妃哥哥一噎,旋即又道,“农具,不是兵器。”
太子妃娘家也是家大业大……人口多,为了风光嫁女入东宫,他们长房几乎是倾尽家资置办嫁妆,多亏了儿子极擅经营,这些年来不仅让太子手头宽裕,更让家人过得比以往更滋润。
就算只看在银钱份儿上,也得先护住儿子,太子妃的父亲安抚过儿子,便特地写了封信,吩咐长随亲自交给七皇子赵之桢麾下的李敬李将军。
至于太子妃的哥哥,跟父亲告过状,到底意难平,晚上翻来覆去足有半宿没睡着觉。第二天下午离了衙门,他便去求见太子,也没忘再打发人跟妹妹打声招呼。
此番七弟忽然“铁面无私”,在太子看来,实在是大舅子把人家惹着了:七弟和大舅子都是自己麾下,他也不好太过偏向一方,自然还是以调停为上。
太子搁下茶盏,不疾不徐道:“既然手底下的管事不规矩,偷卖铁器,自然要交出去由老七料理。”
太子妃哥哥对太子何等熟悉?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位打算先大事化了,让他不要胡乱出头……太子妃哥哥急道:“谁知道是不是那位说了什么?!”
太子看着大舅子,一言不发。
房里一时静得可怕,太子妃哥哥梗着脖子,又添了把火,“您就是好脾气!”
太子闭上眼再睁开,气势登时一变,“你只往北面私贩了铁器?”
太子妃哥哥垂头不答:还卖过些消息……
太子接着道:“老七向来谨慎,他出手必是定准的。光凭你自己,怕是不易让手下脱身吧。”
太子妃哥哥艰涩道:“太子明鉴。”
“有舍才有得。”太子提点了一句,便直接端茶送客,只是心里也暗暗下了决心:他不会让好大哥接着得意下去。
当晚,太子睡在了书房,压根没去后殿见太子妃。
不过二百多里之外的赵之桢可是连着睡了几次好觉,自从让元春醍醐灌顶之后,他便打算保持本心:暂且不理会大皇子与太子的明争暗斗。因为他的言行并不为讨好任何一个兄弟,而是一切都交给父皇评判。
却说李敬将军收到了太子妃之父的求救信,立时犯了难:太子妃娘家原本就是北方豪族出身。在赵之桢到来之前,军中不少人都受过这一家子的恩惠。
这就有些说来话长了。
却说先帝那会儿,北边大军虽然受命抵御北狄人,并守卫北面国门,但多年都没得到足够的兵饷、粮草和兵器。到不容易等到圣上登基,情况有些好转,但因为与北狄战事不多,圣上当年的心思也没怎么放在北面,所以北军境况纵然好转,也好得十分有限。
知道北军官兵日子艰难,太子妃娘家的商队便在往来时主动奉上金银,当做红利赠给诸将与麾下校尉。众人拿了他家的好处,他家商队通关时便总是睁一眼闭一眼,偶尔有少量盐铁也都装作不知道。
数年下来,守关的官兵拿他家贿赂拿得心安理得,同时其余商家也不得不效仿,最后索贿之风日甚,险成成例。
恰在此时,本朝与北狄终于大战再起。而素有“冷面王”之称的赵之桢挂帅,坐镇北军节制众将,官兵们的小动作也不得不渐次收敛了起来。
赵之桢“规矩大,管教严”之名,也算响亮,而且他……的确足够服众。
一来他带着中军精锐到来,同时带来的还有充足的兵饷:官兵们积欠的饷银也悉数补发,粮草兵器更是无需担忧。
二来,同时也是最紧要的地方,赵之桢称得上方正,且从不贪功。身边的军法官更是铁面无私,砍了几个混到校尉和副将的老兵痞脑袋之后,哪还有人敢冒领战功?
大家兜里有钱,且进身之道也比以前更通畅,北军官兵舒畅许多,再有前车之鉴,还敢知法犯法的人就很少见了:两军交战之际,还敢偷放商队往北狄走私铁器——如此资敌,查出来一准儿也要掉脑袋!
北军风气也随着赵之桢的到来而焕然一新,不过北军中若干老资格的将军也还记得太子妃娘家当年的雪中送炭。
欠了的人情总归是要还的。
李敬心里再三琢磨了下七皇子的为人,再掂量了下自己的分量,想得他后槽牙都开始疼了。刚过不惑之年的将军在帐中围着书案转了好几个圈儿,最后还是横下心,决定再拉上两个好友——都是当年收过太子妃娘家商队“孝敬”的将军,一起去跟七皇子求个情。
而大帐中的赵之桢手里正拿着太子的亲笔信:他让七弟不必为难,尽可公事公办。
赵之桢反复把信看了三遍,心中不免嘲笑道:若真是想我公事公办,太子哥哥你还特地写信作甚?
他摇了摇头,把太子的书信放到一边,提笔在上好的笺纸上写道:臣闻……刚落下这两个字,李敬等人便前来拜见。
李敬他们其实也是尽人事而已:在这与北狄大战的当口私贩铁器……虽然都是农具,可也忒犯忌讳。
赵之桢听了李敬他们几句话,便知道这是来求情的。他想了想,觉得还是该透露几分,“若只是私贩铁器,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李敬先是一愣,又迟疑道,“这是怎么说?”
赵之桢摆了摆手,“偶尔无知也亦是福。”这已经是很实在的提醒加警告,别为了人情毁了自己的仕途。
这话里的肃杀之气,李敬他们几个自是听得出来,几人沉默片刻又对了个眼色,还是由与赵之桢私交最好的李敬开口,“求王爷指条明路。”言毕,几人齐齐起身,一拜到底。
看着躬着身子不起来的几位将军,赵之桢声音极低,“钦犯。”
这两个字落在李敬几人耳中,简直不逊于炸雷当头劈下。在沉默了数息之后,几人果然心甘情愿地败退而去……
话说太子妃的哥哥自然知道自家商队私贩盐铁,偶尔还传些“无关痛痒”的消息,但是……他毕竟没到关口来过,真不知道自家的商队有时还兼任人牙子和保镖。
他们带入大关的,不只是要到本朝讨生活的异族百姓,还有来自各部族的探子;至于他们带出去的……却往往只有一种,那就是逃犯。
为了保得性命而离开中原,逃到关外,这些人不惜倾家荡产。因此这笔买卖才是真正的“获利甚巨”,比私贩几次盐铁都更赚!
当然,敢这么做的商队,整个北方一只手已经足够数得过来,太子妃娘家的商队显然位列其中。
赵之桢扣住商队,在商队大管事眼前展示从马车中搜出的铁器,也是谨防这管事以为真正的罪行败露而铤而走险。
除了静等太子妃娘家派人来处置此事,同时赵之桢还要迎一迎父皇遣来心腹,默默把折子封好装入了特制的密匣——南边那位殿下,还有他的妻妾子女,虽然大家都姓赵,血缘也隔得不算远,可赵之桢还真是一个都没见过。
思及此处,赵之桢难得笑了笑:柳桓这次可真是帮了大忙!
他这边心情正好,极擅察言观色的亲兵才敢上前,同时双手递上一封书信,“禀王爷,关口都督府录事参军事贾大人送了信来。”
话说,贾琏这回也是把心一横,想着他若是和盘托出,王爷看在妹妹元春的面子上,没准儿还是会提点一二?
提点当然是肯定的。赵之桢已经把元春放在心里了,只要不是太让他为难,元春的娘家人他都会适当拉一把——对此,元春都还不知道。
不过,王爷的提点……贾琏发现自己根本想不透:回信只有四个字,静以修身。
作者有话要说:比昨天早了一点,有进步呀……先自夸一下哈哈哈。
已经成年并有些势力人手的皇子,也才四位,还得除去一心要当个贤王,向来懒得过问兄弟之间“俗事”的三皇子。
无论是大皇子还是太子都没想过收买和拉拢这个超然的弟弟,原因无他,就俩字:不值!
至于掌兵的七皇子,可就是必争之“人”了。因此大皇子亲自出马了——都是兄弟,他又是兄长,七弟纵然不快也说不出什么,可若是换成他的手下,八成得把七弟得罪死。
在大皇子赵之棣看来,即使不能把七弟拉到自己身边,也不能让他去亲近太子。果然,他只跟七弟走动得稍微频繁了些,太子那边就坐不住了。
之后,更是没出他所料,太子妃哥哥出头就把七弟狠狠得罪了一回——居然想替老七做媒,亏他想得出来。
如今七弟回到北方大营,更是果断出手,断了太子妃哥哥的财路……至少一半的财路,至于另一半就要看看七弟是否要赶尽杀绝了。
太子妃他哥这么多年下来,当“二祖宗”都快当习惯了,杠上七皇子也必有应对,绝不会立即退缩,同时还定会向太子告状……太子与七弟起了龃龉,他这个大哥自能坐收渔利!
大皇子越琢磨越是心情舒爽,这一天里更有半天都挂着笑容。
只是他们兄弟几个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落在圣上眼里,自然就是另外一种滋味儿。当晚,圣上便到承乾宫中找贵妃去吐苦水了。
圣上拉着贵妃的手,意味悠长,“儿子们都长大了啊。”
贵妃笑道:“皇子们各个出挑,您还不高兴?”这话也就她敢说了。
圣上摇了摇头,“你呀……”言毕,又嘱咐道,“先看老七的吧,过些日子你再教导太子妃。”想了想自己也挺无奈,“太子倒还罢了,太子妃娘家倒是不乐意安生了。”
贵妃应道:“我省得。”心中却道:圣上果然偏疼。在圣上看来,这回的岔子跟太子关系不大,必是太子妃娘家的不是。不过圣上也给老七撑了腰……我也就不计较了。
话说太子妃亲哥在贵妃宫里没有半个眼线,哪里知道自己已经在圣上跟前挂了号?
正像王子腾所说,断人财路与杀人父母也相差不多了,太子妃哥哥得知商队被扣,当即派了心腹幕僚前往关口,自己则直奔父亲的书房,开门见山,“七皇子怨上咱们家了!”
七皇子老婆死了还不满一年呢,你急火火地要去保媒,人家不恼才怪!太子妃的父亲比儿子清醒,“哪里就说得上怨了。”
家里并不知道自己商队的底细,太子妃哥哥被父亲一堵,一时也不知道该解释些什么,只气呼呼道,“那他也忒不给咱们家脸面了。”
“那是圣上的儿子,太子的弟弟,”太子妃父亲目光一凝,“你那商队贩的什么?”
“铁器,”太子妃哥哥一噎,旋即又道,“农具,不是兵器。”
太子妃娘家也是家大业大……人口多,为了风光嫁女入东宫,他们长房几乎是倾尽家资置办嫁妆,多亏了儿子极擅经营,这些年来不仅让太子手头宽裕,更让家人过得比以往更滋润。
就算只看在银钱份儿上,也得先护住儿子,太子妃的父亲安抚过儿子,便特地写了封信,吩咐长随亲自交给七皇子赵之桢麾下的李敬李将军。
至于太子妃的哥哥,跟父亲告过状,到底意难平,晚上翻来覆去足有半宿没睡着觉。第二天下午离了衙门,他便去求见太子,也没忘再打发人跟妹妹打声招呼。
此番七弟忽然“铁面无私”,在太子看来,实在是大舅子把人家惹着了:七弟和大舅子都是自己麾下,他也不好太过偏向一方,自然还是以调停为上。
太子搁下茶盏,不疾不徐道:“既然手底下的管事不规矩,偷卖铁器,自然要交出去由老七料理。”
太子妃哥哥对太子何等熟悉?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位打算先大事化了,让他不要胡乱出头……太子妃哥哥急道:“谁知道是不是那位说了什么?!”
太子看着大舅子,一言不发。
房里一时静得可怕,太子妃哥哥梗着脖子,又添了把火,“您就是好脾气!”
太子闭上眼再睁开,气势登时一变,“你只往北面私贩了铁器?”
太子妃哥哥垂头不答:还卖过些消息……
太子接着道:“老七向来谨慎,他出手必是定准的。光凭你自己,怕是不易让手下脱身吧。”
太子妃哥哥艰涩道:“太子明鉴。”
“有舍才有得。”太子提点了一句,便直接端茶送客,只是心里也暗暗下了决心:他不会让好大哥接着得意下去。
当晚,太子睡在了书房,压根没去后殿见太子妃。
不过二百多里之外的赵之桢可是连着睡了几次好觉,自从让元春醍醐灌顶之后,他便打算保持本心:暂且不理会大皇子与太子的明争暗斗。因为他的言行并不为讨好任何一个兄弟,而是一切都交给父皇评判。
却说李敬将军收到了太子妃之父的求救信,立时犯了难:太子妃娘家原本就是北方豪族出身。在赵之桢到来之前,军中不少人都受过这一家子的恩惠。
这就有些说来话长了。
却说先帝那会儿,北边大军虽然受命抵御北狄人,并守卫北面国门,但多年都没得到足够的兵饷、粮草和兵器。到不容易等到圣上登基,情况有些好转,但因为与北狄战事不多,圣上当年的心思也没怎么放在北面,所以北军境况纵然好转,也好得十分有限。
知道北军官兵日子艰难,太子妃娘家的商队便在往来时主动奉上金银,当做红利赠给诸将与麾下校尉。众人拿了他家的好处,他家商队通关时便总是睁一眼闭一眼,偶尔有少量盐铁也都装作不知道。
数年下来,守关的官兵拿他家贿赂拿得心安理得,同时其余商家也不得不效仿,最后索贿之风日甚,险成成例。
恰在此时,本朝与北狄终于大战再起。而素有“冷面王”之称的赵之桢挂帅,坐镇北军节制众将,官兵们的小动作也不得不渐次收敛了起来。
赵之桢“规矩大,管教严”之名,也算响亮,而且他……的确足够服众。
一来他带着中军精锐到来,同时带来的还有充足的兵饷:官兵们积欠的饷银也悉数补发,粮草兵器更是无需担忧。
二来,同时也是最紧要的地方,赵之桢称得上方正,且从不贪功。身边的军法官更是铁面无私,砍了几个混到校尉和副将的老兵痞脑袋之后,哪还有人敢冒领战功?
大家兜里有钱,且进身之道也比以前更通畅,北军官兵舒畅许多,再有前车之鉴,还敢知法犯法的人就很少见了:两军交战之际,还敢偷放商队往北狄走私铁器——如此资敌,查出来一准儿也要掉脑袋!
北军风气也随着赵之桢的到来而焕然一新,不过北军中若干老资格的将军也还记得太子妃娘家当年的雪中送炭。
欠了的人情总归是要还的。
李敬心里再三琢磨了下七皇子的为人,再掂量了下自己的分量,想得他后槽牙都开始疼了。刚过不惑之年的将军在帐中围着书案转了好几个圈儿,最后还是横下心,决定再拉上两个好友——都是当年收过太子妃娘家商队“孝敬”的将军,一起去跟七皇子求个情。
而大帐中的赵之桢手里正拿着太子的亲笔信:他让七弟不必为难,尽可公事公办。
赵之桢反复把信看了三遍,心中不免嘲笑道:若真是想我公事公办,太子哥哥你还特地写信作甚?
他摇了摇头,把太子的书信放到一边,提笔在上好的笺纸上写道:臣闻……刚落下这两个字,李敬等人便前来拜见。
李敬他们其实也是尽人事而已:在这与北狄大战的当口私贩铁器……虽然都是农具,可也忒犯忌讳。
赵之桢听了李敬他们几句话,便知道这是来求情的。他想了想,觉得还是该透露几分,“若只是私贩铁器,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李敬先是一愣,又迟疑道,“这是怎么说?”
赵之桢摆了摆手,“偶尔无知也亦是福。”这已经是很实在的提醒加警告,别为了人情毁了自己的仕途。
这话里的肃杀之气,李敬他们几个自是听得出来,几人沉默片刻又对了个眼色,还是由与赵之桢私交最好的李敬开口,“求王爷指条明路。”言毕,几人齐齐起身,一拜到底。
看着躬着身子不起来的几位将军,赵之桢声音极低,“钦犯。”
这两个字落在李敬几人耳中,简直不逊于炸雷当头劈下。在沉默了数息之后,几人果然心甘情愿地败退而去……
话说太子妃的哥哥自然知道自家商队私贩盐铁,偶尔还传些“无关痛痒”的消息,但是……他毕竟没到关口来过,真不知道自家的商队有时还兼任人牙子和保镖。
他们带入大关的,不只是要到本朝讨生活的异族百姓,还有来自各部族的探子;至于他们带出去的……却往往只有一种,那就是逃犯。
为了保得性命而离开中原,逃到关外,这些人不惜倾家荡产。因此这笔买卖才是真正的“获利甚巨”,比私贩几次盐铁都更赚!
当然,敢这么做的商队,整个北方一只手已经足够数得过来,太子妃娘家的商队显然位列其中。
赵之桢扣住商队,在商队大管事眼前展示从马车中搜出的铁器,也是谨防这管事以为真正的罪行败露而铤而走险。
除了静等太子妃娘家派人来处置此事,同时赵之桢还要迎一迎父皇遣来心腹,默默把折子封好装入了特制的密匣——南边那位殿下,还有他的妻妾子女,虽然大家都姓赵,血缘也隔得不算远,可赵之桢还真是一个都没见过。
思及此处,赵之桢难得笑了笑:柳桓这次可真是帮了大忙!
他这边心情正好,极擅察言观色的亲兵才敢上前,同时双手递上一封书信,“禀王爷,关口都督府录事参军事贾大人送了信来。”
话说,贾琏这回也是把心一横,想着他若是和盘托出,王爷看在妹妹元春的面子上,没准儿还是会提点一二?
提点当然是肯定的。赵之桢已经把元春放在心里了,只要不是太让他为难,元春的娘家人他都会适当拉一把——对此,元春都还不知道。
不过,王爷的提点……贾琏发现自己根本想不透:回信只有四个字,静以修身。
作者有话要说:比昨天早了一点,有进步呀……先自夸一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