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迂回穿插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崇祯有艘万吨轮最新章节!
长坡岭和贵阳城内的明军这几日一直都在静静的观察着叛军的举动,不过城内和城外的明军心思却不相同。
城内明军只盼着叛军赶紧撤走,至于去哪祸害则漠不关心,但长坡岭的明军却紧张的关注着叛军的动向,希望能不出所料的向永宁撤退。
在叛军选锋离开半日之后,长坡岭的明军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叛军确实在向永宁方向撤退。
叛军花了三天时间,才全部从贵阳城下撤走,直到最后一支叛军消失在贵阳城下,新军终于开始行动了。
在从贵阳城内补充了军需后,新军便沿着山间小路快速的向永平堡穿插。
负责殿后的奢崇明提心吊胆的走了半天,也没发现有明军在背后尾随,遂也放下心来,觉得明军应该没有追击的打算。
奢崇明在心里暗喜,自己这次的赌注算是下对了。
一路前行,叛军比卢象升预料的走的还慢,一天二十里的行军都达不到,有时候遇上下雨天气,根本就不会行军,或者为了抢掠沿途的几个村寨而拖累全军的行军速度。
当然在行军途中,还有几个小的侗寨趁着夜色悄悄的散了伙。
对于危险具有敏锐感知能力的人,卢象升一直很佩服,于是在这几个侗寨偷偷逃离大部队后,被新军的几个小分队一一歼灭了。
见识了叛军对待沿途村寨的恶行,想见好就收,新军是不会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的。
走走停停,一直折腾了十五天,这五万人的叛军终于抵达了距离永平谷一天的路程,而叛军的选锋已经在永平谷口扎营了。
五日前,卢象升联系上了已经先期赶到永平谷的秦良玉,三日前则是杜文焕,两日前是朱燮元。
不过由于急行军,三人所带的也仅仅是少量的精锐,加起来也才一万人。
不过对于要围猎这五万叛军,已经是足够了。
朱燮元作为御封的贵州平叛督师,对于卢象升这种擅专的举动很不满意,汇合了平叛的诸军后,便把指挥权也夺了过去。
不过朱燮元不满意归不满意,看了地形之后,对于卢象升要在永平谷全歼叛军的计划还是支持的。
毕竟他才是贵州平叛督师,若是此次全歼了叛军,这头功自然是他的。
能在如此大规模的会战之中分得一杯羹,杜文焕作为武将一点意见也没有,而秦良玉作为番兵也没有跟其他人争功的打算,只要能把盐铁等军饷给足就行。
不过秦良玉倒是对卢象升的新军如何帮贵阳解了围很感兴趣。
按说卢象升就三千军士,对上五万的叛军,也只有帮助守城的份,败退敌军却是不可能的。
而且听卢象升给朱燮元的汇报,贵阳城下毙敌三千余人,要不是首级尽在,叛军也却是败退了永宁,秦良玉也会怀疑卢象升是不是在吹牛。
秦良玉早年嫁给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石柱宣慰使马千乘,后来马千乘被人陷害,早早过世,其子年幼,秦良玉便暂代夫职。
在马千乘还在世的时候,秦良玉就多次襄助夫君帮朝廷平定贵州等地的叛乱,并屡立战功。
在丈夫死后,更是奉旨宣慰石柱,还在泰昌元年,派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带数千人前往辽东对抗东掳。天启元年,浑河一战,秦邦屏战死,秦良玉亲率三千白杆兵出川作战,并在山海关等地襄助明军抗击鞑虏。
后奉朝廷之命,回川征兵,恰逢第一次奢安之乱爆发,便又率军平叛。
此次奢崇明和安邦彦再起叛乱,对于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女将军,朱由检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
秦良玉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战场厮杀多年,眼光自是不会差的,一看到卢象升麾下的新军兵士,便知道皆是精锐,就是自己引以为傲的白杆兵当也不是对手。
但即使这样,她还是对贵阳城下的退敌之战很感兴趣。
对于战功卓著的女将军,卢象升也没敢轻视,便一五一十的将贵阳解围之战和长坡岭之战的经过叙述了一遍。
饶是秦良玉久经战阵,但当听说三千叛军在长坡岭下被一扫而空的时候,也是震惊不已。
听完了卢象升的叙述,便要了一杆米尼步枪来看,卢象升让手下军士按照装药填弹射击的步骤演示了一番,秦良玉这才知道了叛军从贵阳城下撤军的原因。
眼瞅着叛军就要陆续到达伏击地点,但又出现了新的情况。
五万人的叛军队伍,分为前军、中军和后军,又在行军过程中将队伍拉的过长,同日进入永平谷已是不可能,所以在永平谷中全歼叛军的计划必须得修改一二。
经过朱燮元、卢象升、杜文焕和秦良玉的商议,主要是根据卢象升的提议,决定采用穿插分割歼灭叛军的战法。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朱燮元并不赞同这种战法,主要是没听说过这种战法。
至于卢象升说的提高官军机动能力,形成局部数量优势,在局部以多打少,将敌人分割开来逐个歼灭的思想他并不是特别理解。
但最后卢象升点题的那句话他听懂了,这是天子在给武学生讲课的时候亲自传授的战术,在运动战这一章里的穿插分割战术。
有天子亲授的战术在前,朱燮元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反正全按照他的计划,全歼这五万叛军几不可能,但既然这个战法有天子背书,如果成功不了,自己也好推卸责任。
朱燮元宦海多年,最擅长的便是在自己不担责任的情况下攫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对这个战法也没有什么意见。
而杜文焕和秦良玉一个武将一个番将,自是没有反对的可能,所以这一战法很快便被布置了下去。
至于卢象升敢于采用这个战法,也是看到了此次前来围剿的明军尽皆精锐的事实,若皆是一些卫所兵,这种对单兵素质要求较高的战法也是没法实现的。
到时候,官军跑的还没有叛军快,单兵素质又不行,最后谁包围谁可就说不定了。
长坡岭和贵阳城内的明军这几日一直都在静静的观察着叛军的举动,不过城内和城外的明军心思却不相同。
城内明军只盼着叛军赶紧撤走,至于去哪祸害则漠不关心,但长坡岭的明军却紧张的关注着叛军的动向,希望能不出所料的向永宁撤退。
在叛军选锋离开半日之后,长坡岭的明军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叛军确实在向永宁方向撤退。
叛军花了三天时间,才全部从贵阳城下撤走,直到最后一支叛军消失在贵阳城下,新军终于开始行动了。
在从贵阳城内补充了军需后,新军便沿着山间小路快速的向永平堡穿插。
负责殿后的奢崇明提心吊胆的走了半天,也没发现有明军在背后尾随,遂也放下心来,觉得明军应该没有追击的打算。
奢崇明在心里暗喜,自己这次的赌注算是下对了。
一路前行,叛军比卢象升预料的走的还慢,一天二十里的行军都达不到,有时候遇上下雨天气,根本就不会行军,或者为了抢掠沿途的几个村寨而拖累全军的行军速度。
当然在行军途中,还有几个小的侗寨趁着夜色悄悄的散了伙。
对于危险具有敏锐感知能力的人,卢象升一直很佩服,于是在这几个侗寨偷偷逃离大部队后,被新军的几个小分队一一歼灭了。
见识了叛军对待沿途村寨的恶行,想见好就收,新军是不会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的。
走走停停,一直折腾了十五天,这五万人的叛军终于抵达了距离永平谷一天的路程,而叛军的选锋已经在永平谷口扎营了。
五日前,卢象升联系上了已经先期赶到永平谷的秦良玉,三日前则是杜文焕,两日前是朱燮元。
不过由于急行军,三人所带的也仅仅是少量的精锐,加起来也才一万人。
不过对于要围猎这五万叛军,已经是足够了。
朱燮元作为御封的贵州平叛督师,对于卢象升这种擅专的举动很不满意,汇合了平叛的诸军后,便把指挥权也夺了过去。
不过朱燮元不满意归不满意,看了地形之后,对于卢象升要在永平谷全歼叛军的计划还是支持的。
毕竟他才是贵州平叛督师,若是此次全歼了叛军,这头功自然是他的。
能在如此大规模的会战之中分得一杯羹,杜文焕作为武将一点意见也没有,而秦良玉作为番兵也没有跟其他人争功的打算,只要能把盐铁等军饷给足就行。
不过秦良玉倒是对卢象升的新军如何帮贵阳解了围很感兴趣。
按说卢象升就三千军士,对上五万的叛军,也只有帮助守城的份,败退敌军却是不可能的。
而且听卢象升给朱燮元的汇报,贵阳城下毙敌三千余人,要不是首级尽在,叛军也却是败退了永宁,秦良玉也会怀疑卢象升是不是在吹牛。
秦良玉早年嫁给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石柱宣慰使马千乘,后来马千乘被人陷害,早早过世,其子年幼,秦良玉便暂代夫职。
在马千乘还在世的时候,秦良玉就多次襄助夫君帮朝廷平定贵州等地的叛乱,并屡立战功。
在丈夫死后,更是奉旨宣慰石柱,还在泰昌元年,派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带数千人前往辽东对抗东掳。天启元年,浑河一战,秦邦屏战死,秦良玉亲率三千白杆兵出川作战,并在山海关等地襄助明军抗击鞑虏。
后奉朝廷之命,回川征兵,恰逢第一次奢安之乱爆发,便又率军平叛。
此次奢崇明和安邦彦再起叛乱,对于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女将军,朱由检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
秦良玉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战场厮杀多年,眼光自是不会差的,一看到卢象升麾下的新军兵士,便知道皆是精锐,就是自己引以为傲的白杆兵当也不是对手。
但即使这样,她还是对贵阳城下的退敌之战很感兴趣。
对于战功卓著的女将军,卢象升也没敢轻视,便一五一十的将贵阳解围之战和长坡岭之战的经过叙述了一遍。
饶是秦良玉久经战阵,但当听说三千叛军在长坡岭下被一扫而空的时候,也是震惊不已。
听完了卢象升的叙述,便要了一杆米尼步枪来看,卢象升让手下军士按照装药填弹射击的步骤演示了一番,秦良玉这才知道了叛军从贵阳城下撤军的原因。
眼瞅着叛军就要陆续到达伏击地点,但又出现了新的情况。
五万人的叛军队伍,分为前军、中军和后军,又在行军过程中将队伍拉的过长,同日进入永平谷已是不可能,所以在永平谷中全歼叛军的计划必须得修改一二。
经过朱燮元、卢象升、杜文焕和秦良玉的商议,主要是根据卢象升的提议,决定采用穿插分割歼灭叛军的战法。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朱燮元并不赞同这种战法,主要是没听说过这种战法。
至于卢象升说的提高官军机动能力,形成局部数量优势,在局部以多打少,将敌人分割开来逐个歼灭的思想他并不是特别理解。
但最后卢象升点题的那句话他听懂了,这是天子在给武学生讲课的时候亲自传授的战术,在运动战这一章里的穿插分割战术。
有天子亲授的战术在前,朱燮元也没什么话可说了,反正全按照他的计划,全歼这五万叛军几不可能,但既然这个战法有天子背书,如果成功不了,自己也好推卸责任。
朱燮元宦海多年,最擅长的便是在自己不担责任的情况下攫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对这个战法也没有什么意见。
而杜文焕和秦良玉一个武将一个番将,自是没有反对的可能,所以这一战法很快便被布置了下去。
至于卢象升敢于采用这个战法,也是看到了此次前来围剿的明军尽皆精锐的事实,若皆是一些卫所兵,这种对单兵素质要求较高的战法也是没法实现的。
到时候,官军跑的还没有叛军快,单兵素质又不行,最后谁包围谁可就说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