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叔公转大运 透抽来爆沪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垂钓澎湖湾最新章节!
自从叔公当上村长,已经二年了,而这个炉主,也当了10个多月,别说爆沪了,就是小鱼小虾都很难有几只!叔公还得雇佣人去巡沪,随着潮汐时间每天早晚各一次!
村里面闲言闲语都在说:
”乌头命硬,妈祖不保佑!”
“乌头抓太多鱼,海龙王生气”
“乌头没命根,不适合当村长”
…………
小地方的磨牙八卦,真的说啥的都有。叔公也不辩解,靠着自己一手厉害的捕鱼技巧,很大的贴补妈祖庙的各种开支。这十个月来,不但安排的井井有条,妈祖庙的公账上,还略有盈余。
我们吃炒米粉是在中午,我永远记得这一天是民国63年12月1日,1974年12月1日,农历十月十八日!大潮,而且是今年一年中最大的一次。满潮是中午2点38分,潮底时间是晚上8点59分。
我们三人吃完饭,就各自回家!今天网垵口的落日时间大概在6点15分左右。
所谓的石沪,就是先人们,在网垵口的潮间带上,用黑色的玄武岩,利用大退潮,一颗一颗的用牛车运到海中,然后堆叠出一个弧形的围墙,高度在一米到一米二左右,网垵口的石沪最早可以向上追溯明朝崇祯年间。一个这样子的大石沪,最少得20年时间修建!
……
涨潮时,大量的鱼虾跟着潮水,进到网垵口觅食,退潮时再慢慢回到深水区,很多时候,贪吃的鱼虾,会因为退回时间太晚了,而被石沪的围墙给拦下来;这个时候的村民,拿家里的网具,过来石沪里面围捕鱼虾,这就叫做围沪。而今年一整年,西垵村的人,依照妈祖庙誓言,是不能到石沪里面抓鱼的。
网垵口的三个石沪,由东向西,长度各约380米、400米、350米,沪尾集鱼袋约100平方米。集鱼袋低潮水深60公分,其他地方低潮时基本无水。
晚上06:30,天刚刚全黑,很多准备利用大潮去抓捕海货的人,开始陆续从家里出发。我跟老妈,四姐、五姐四人,背着电瓶,戴着头灯,小竹篓,赶海细长铁钩,芋头掘(鹤嘴刨),我们这是准备去抓鲍鱼。
在不潜水的情况下,网垵口一年大概有2-3次机会,潮水可以退的够深,网垵口唯一的一片玄武岩,会半露出水面,而石头缝隙里,躲藏着最少成人手掌大小的鲍鱼。每一个大概500-600克,做成干鲍鱼,大概是三头鲍以上。每个活鲍鱼价值约在150-250台币之间!运气好一个晚上捉2个就不得了了。
……
就在我们四人刚刚下水,准备顺着潮水,慢慢往深海前进时,正前方石沪方向,传来激烈的鸣金声音: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这是村里面发生大事时才用的方法。晚上视线不好,鸣金容易传的远,引起大家注意。而且今天这个时候,村民大部分都在海里。
海面上最少有300个电筒灯光,一下子全部看向鸣金方向。
这时在石沪的围墙上,有人站在最上面,拿着电筒,用力的画着圆圈。
“爆沪了!爆沪了!赶紧去抓。”
这是经验丰富的海女老妈,告诉我们的一手信息。
老妈跟四姐(当时12岁)先走,五姐(8岁)照顾我慢慢跟上,此时海水深度大概40公分,人小走不快。
等我跟五姐到达中间石沪,灯光下,我们看见整个海面,密密麻麻的小管!北台湾叫透抽,广东叫吹筒仔,全部都是炮管级别的,也就是长度50公分以上的小管!
“阿劫仔真是嘴臭,调笑三叔公运气不好,这下子人品大爆发,好的不灵坏的灵,这次总算大逆转。”
即使在1974年,炮管透抽也很值钱。晒干的透抽干更是超级值钱。一公斤活的炮管,今天这种体型大概二条不到,最近网垵口在地收购价,每公斤在15-18元之间,此时透抽比鱿鱼值钱,一直到1988年后才反转过来。
整个网垵口潮间带,将近三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大透抽,起码上千万条,而且只多不少。
随着潮水继续褪去,水面低于石沪围墙高度,透抽大军,开始顺着围墙,自动往集鱼袋集中。摩肩擦踵,层层叠叠。感觉到危险的透抽,开始采取乌贼战术,口吐黑烟,搞得整个海水,变成文人的砚台池子,乌黑不堪。
所有人拿着可以利用的东西,使劲的捞,用力的围。老妈随身带着抱墩神器--邑阿(小围网),双手顺手一围,几十公斤的透抽王,就手到擒来!这样子一次就是500元的钞票到手,五分钟一个少将,十分钟一个民航机飞行员,二个小时可以盖一套房子!当时盖个小洋楼,大概需要10万元台币!
三叔公是个很大度的人,百年难得一遇的爆沪,还是爆的最值钱的炮管透抽,时间有限,机会难得,而且光靠东垵村民,根本也抓不完!所以三叔公把西边最短石沪,开放给西垵村民,最东边石沪,邀请驻军过来捕捞。当时望安岛上有一个驻军加强旅,约5000人。
大约25分钟后,来了最少3000驻军,超过30台的轮式运兵车,直接开到石沪边上,没有搭车、跑步前进、全身运动服打扮的军人,使用蚊帐,六人一组,开始围沪。
老妈带着我们不停的捞,透抽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有放置鱼获的容器。
老妈也想到了蚊帐,拼命的跑回家去,我们姐弟三人,带着部分战利品,朝着家门前进。但是三个小孩,最多也就二十公斤鱼获。
不得不说,老娘特别醒目,十分钟后,老妈赶着外公家的大黄牛,拉着牛车,带着蚊帐空水桶,赶来围沪现场。
三叔公叫大家快点回家拿工具,时间很充足,不久后,老妈的大黄牛、牛车、蚊帐、空水桶,变成所有村民的标配。
晚上12点55分,涨潮的反水,到达了围墙高度,已经不适合再捕捞了。三叔公,鸣金三下,告诉大家回家休息。
忙碌了一夜的村民,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自从叔公当上村长,已经二年了,而这个炉主,也当了10个多月,别说爆沪了,就是小鱼小虾都很难有几只!叔公还得雇佣人去巡沪,随着潮汐时间每天早晚各一次!
村里面闲言闲语都在说:
”乌头命硬,妈祖不保佑!”
“乌头抓太多鱼,海龙王生气”
“乌头没命根,不适合当村长”
…………
小地方的磨牙八卦,真的说啥的都有。叔公也不辩解,靠着自己一手厉害的捕鱼技巧,很大的贴补妈祖庙的各种开支。这十个月来,不但安排的井井有条,妈祖庙的公账上,还略有盈余。
我们吃炒米粉是在中午,我永远记得这一天是民国63年12月1日,1974年12月1日,农历十月十八日!大潮,而且是今年一年中最大的一次。满潮是中午2点38分,潮底时间是晚上8点59分。
我们三人吃完饭,就各自回家!今天网垵口的落日时间大概在6点15分左右。
所谓的石沪,就是先人们,在网垵口的潮间带上,用黑色的玄武岩,利用大退潮,一颗一颗的用牛车运到海中,然后堆叠出一个弧形的围墙,高度在一米到一米二左右,网垵口的石沪最早可以向上追溯明朝崇祯年间。一个这样子的大石沪,最少得20年时间修建!
……
涨潮时,大量的鱼虾跟着潮水,进到网垵口觅食,退潮时再慢慢回到深水区,很多时候,贪吃的鱼虾,会因为退回时间太晚了,而被石沪的围墙给拦下来;这个时候的村民,拿家里的网具,过来石沪里面围捕鱼虾,这就叫做围沪。而今年一整年,西垵村的人,依照妈祖庙誓言,是不能到石沪里面抓鱼的。
网垵口的三个石沪,由东向西,长度各约380米、400米、350米,沪尾集鱼袋约100平方米。集鱼袋低潮水深60公分,其他地方低潮时基本无水。
晚上06:30,天刚刚全黑,很多准备利用大潮去抓捕海货的人,开始陆续从家里出发。我跟老妈,四姐、五姐四人,背着电瓶,戴着头灯,小竹篓,赶海细长铁钩,芋头掘(鹤嘴刨),我们这是准备去抓鲍鱼。
在不潜水的情况下,网垵口一年大概有2-3次机会,潮水可以退的够深,网垵口唯一的一片玄武岩,会半露出水面,而石头缝隙里,躲藏着最少成人手掌大小的鲍鱼。每一个大概500-600克,做成干鲍鱼,大概是三头鲍以上。每个活鲍鱼价值约在150-250台币之间!运气好一个晚上捉2个就不得了了。
……
就在我们四人刚刚下水,准备顺着潮水,慢慢往深海前进时,正前方石沪方向,传来激烈的鸣金声音: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这是村里面发生大事时才用的方法。晚上视线不好,鸣金容易传的远,引起大家注意。而且今天这个时候,村民大部分都在海里。
海面上最少有300个电筒灯光,一下子全部看向鸣金方向。
这时在石沪的围墙上,有人站在最上面,拿着电筒,用力的画着圆圈。
“爆沪了!爆沪了!赶紧去抓。”
这是经验丰富的海女老妈,告诉我们的一手信息。
老妈跟四姐(当时12岁)先走,五姐(8岁)照顾我慢慢跟上,此时海水深度大概40公分,人小走不快。
等我跟五姐到达中间石沪,灯光下,我们看见整个海面,密密麻麻的小管!北台湾叫透抽,广东叫吹筒仔,全部都是炮管级别的,也就是长度50公分以上的小管!
“阿劫仔真是嘴臭,调笑三叔公运气不好,这下子人品大爆发,好的不灵坏的灵,这次总算大逆转。”
即使在1974年,炮管透抽也很值钱。晒干的透抽干更是超级值钱。一公斤活的炮管,今天这种体型大概二条不到,最近网垵口在地收购价,每公斤在15-18元之间,此时透抽比鱿鱼值钱,一直到1988年后才反转过来。
整个网垵口潮间带,将近三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大透抽,起码上千万条,而且只多不少。
随着潮水继续褪去,水面低于石沪围墙高度,透抽大军,开始顺着围墙,自动往集鱼袋集中。摩肩擦踵,层层叠叠。感觉到危险的透抽,开始采取乌贼战术,口吐黑烟,搞得整个海水,变成文人的砚台池子,乌黑不堪。
所有人拿着可以利用的东西,使劲的捞,用力的围。老妈随身带着抱墩神器--邑阿(小围网),双手顺手一围,几十公斤的透抽王,就手到擒来!这样子一次就是500元的钞票到手,五分钟一个少将,十分钟一个民航机飞行员,二个小时可以盖一套房子!当时盖个小洋楼,大概需要10万元台币!
三叔公是个很大度的人,百年难得一遇的爆沪,还是爆的最值钱的炮管透抽,时间有限,机会难得,而且光靠东垵村民,根本也抓不完!所以三叔公把西边最短石沪,开放给西垵村民,最东边石沪,邀请驻军过来捕捞。当时望安岛上有一个驻军加强旅,约5000人。
大约25分钟后,来了最少3000驻军,超过30台的轮式运兵车,直接开到石沪边上,没有搭车、跑步前进、全身运动服打扮的军人,使用蚊帐,六人一组,开始围沪。
老妈带着我们不停的捞,透抽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有放置鱼获的容器。
老妈也想到了蚊帐,拼命的跑回家去,我们姐弟三人,带着部分战利品,朝着家门前进。但是三个小孩,最多也就二十公斤鱼获。
不得不说,老娘特别醒目,十分钟后,老妈赶着外公家的大黄牛,拉着牛车,带着蚊帐空水桶,赶来围沪现场。
三叔公叫大家快点回家拿工具,时间很充足,不久后,老妈的大黄牛、牛车、蚊帐、空水桶,变成所有村民的标配。
晚上12点55分,涨潮的反水,到达了围墙高度,已经不适合再捕捞了。三叔公,鸣金三下,告诉大家回家休息。
忙碌了一夜的村民,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