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发展蓝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官界最新章节!
边陲镇的书记原是宣传部副部长,非常重视宣传,也非常懂得宣传,在边陲镇虽然只采访了半天,但他安排得非常有序,只采访群众,采访村委会干部。他说,镇领导就不要采访了,每个镇都采访领导,说来说去都是文件上的那些话,观众一看见领导在上面喷唾沫,就会不耐烦。真正有说话服力的还是让观众看到我们做的事,听听贫困户说的话!
他要记者们到田头地间去采访。
那是下午,太阳还很晒,他亲自带着大家去田头地间,他一边走,一边说,我们边陲镇抓扶贫工作,不仅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支持,还鼓励他们勤劳致富。扶贫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脱贫致富。
这可是新思维!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与众不同,大家都是送米送油,问寒问暖,他却超越了这一界线,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他们一行穿过一片正在抽穗的稻田,走上一个小山坡,就见这边是一片旱地。他告诉记者,这块旱地面积原来并没有那么大,是前阵才开发的,原先这里只是农民的自留地,农民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有些甚至丢荒了,干脆什么都不种。政府把他们组织起来,与省城的一家企业联营,准备把这里建成一个炼油基地。
说着,他笑了笑,让大家都呈现出一脸迷惑,才又说:“你们不要误会了,这地底下可没有石油,如果有石油,我们边陲镇就不会那么穷了。”
记者问:“怎么炼油呢?”
他说:“你们猜猜!”
有人说:“这总得建厂房吧?”
有人说:“建厂房必须先建路。”
这边根本没有路,他们的车也只能停在小山坡下。
边陲镇委书记向坡下走,朝前面不远的小树林走去,那里有好些个干完农活歇息的农民。进了小树林的树荫里,书记摘了草帽搧着风,问那几个农民:“这么晒热的天气,你们怎么还下田干活啊?担心别中暑了。”
农民很憨厚地笑着说:“赶时令啊!再晚几天,这花生种下去就不结籽了。”
书记问其中一个抽着烟的农民:“你种了多少?”
那农民说:“不多,才十亩。”
书记笑呵呵地说:“十亩还不多啊?”
那农民就指着一个瘦小的农民说:“他种得更多,二十亩。”
书记问那瘦小的农民:“忙得过来吗?”
瘦小农民说:“忙不过来也要忙,脱贫啊!不勤奋不行。”
书记这才对记者们说:“他就是我们一直帮扶的贫困户,以前,镇里村委会只是在他困难的时候,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帮扶,我当书记后,觉得这种形式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并不能长期解决问题,所以,提出我们的帮扶目标是,‘扶一个富一个’。当然真正要富有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能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吧!”
瘦小农民说:“书记你放心,只要政策好,一年两年,不会超过三年,我一定能富起来。”
书记对记者们说:“你们听听,信心多足?”
农民们便说:“我们的信心足,也是因为书记的水平高,书记制定的政策得人心。”
书记说:“那里,那里,我算得了什么?我只是政府的代言人,政策好,是因为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还算大锅饭,还搞计划经济那一套,我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没用。”
张建中不傻,完全清楚,这些人,说这些话都是事先安排好的,都是书记导演策划的。然而,他又不得不佩服,他导演策划的能力,果然比那些接受采访,开座谈会要高明得多。
书记扫了大家一眼,问:“大家明白了吧?这里为什么叫炼油基地了吧?”
大家还是摇头。
有人说:“这里还是农田啊!”
有人说:“他们不是在种花生吗?”
张建中对农业一窍不通,更是稀里糊涂。
书记问:“花生是用来干什么的?”
有人说:“食用的。”
书记笑着摇头,说:“你们都是城市人,就知道花生可以煮熟了吃,炒香了吃。其实,花生最大的作用是榨油。我们的食用油就是花生榨的。我们这里全部种上花生,不就是炼油基地吗?不是炼石油基地,是炼花生油基地。”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虽也觉得牵强,却又不是没有道理。
书记告诉大家,镇政府与省城的某家企业联营建立了供给关系,由他们提供最好的花生品种,并负责收购,农民种多少收购多少。收购的花生再卖给厂家榨油。他说,农村不缺劳动力,农民不怕辛苦流汗。他们缺的是农产品流通,只要农产品流通,变成商品,换成钱,他们的劳动才有价值!他说,我们政府就是要想尽办法,让农民手里的农产品流通起来,让农民的农产品变成钱。
书记告诉大家,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现在,我们只是刚起步,今年,我们在这块地上做出成绩,取得经验,鼓舞了农民的干劲后,明天,就向全镇推广,争取在三年内,让全镇所有的旱地都种上花生,让边陲镇成为花生油的输出基地。这是农民真正得实惠的大事!当然,也是我们扶贫对象得实惠的大事!
记者们非常受鼓舞。
有人说,机关下来的领导就是不一样,眼界高,视野广,能力强。
有人说,这样,农民才有奔头。
张建中冷不丁插了一句:“人家会要我们的花生吗?”
书记笑了起来,说:“小张同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这边大面积播种,人家会要吗?人家要得了那么多吗?”
他说,这也是我开始最担心的问题,也是我与省城那家企业谈判的关键问题。最后,达成了一致,签定的合同。只要是我们种的是他们的品种,他们一概回收。目前,这一两年内,回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三年后,全镇的旱地都种上花生,他们还有没能回收的能力呢?
他说,我们不得不考虑得更远一些,如果,不仅是我们边陲镇的旱地都种花生,其他镇也种怎么办?农民是最现实的,知道种花生能有那么大的效益,他们会一窝蜂上。所以,今年底,明天初,我们准备建一座花生榨油厂,我们自己榨,我们自己推销,我们要打造一个边陲镇花生油品牌。
很激动人心的规划,很让人热血沸腾的规划。
采访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扶贫的范畴,边陲镇委书记利用这次采访还宣传了自己的宏伟蓝图。
边陲镇的书记原是宣传部副部长,非常重视宣传,也非常懂得宣传,在边陲镇虽然只采访了半天,但他安排得非常有序,只采访群众,采访村委会干部。他说,镇领导就不要采访了,每个镇都采访领导,说来说去都是文件上的那些话,观众一看见领导在上面喷唾沫,就会不耐烦。真正有说话服力的还是让观众看到我们做的事,听听贫困户说的话!
他要记者们到田头地间去采访。
那是下午,太阳还很晒,他亲自带着大家去田头地间,他一边走,一边说,我们边陲镇抓扶贫工作,不仅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支持,还鼓励他们勤劳致富。扶贫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脱贫致富。
这可是新思维!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与众不同,大家都是送米送油,问寒问暖,他却超越了这一界线,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他们一行穿过一片正在抽穗的稻田,走上一个小山坡,就见这边是一片旱地。他告诉记者,这块旱地面积原来并没有那么大,是前阵才开发的,原先这里只是农民的自留地,农民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有些甚至丢荒了,干脆什么都不种。政府把他们组织起来,与省城的一家企业联营,准备把这里建成一个炼油基地。
说着,他笑了笑,让大家都呈现出一脸迷惑,才又说:“你们不要误会了,这地底下可没有石油,如果有石油,我们边陲镇就不会那么穷了。”
记者问:“怎么炼油呢?”
他说:“你们猜猜!”
有人说:“这总得建厂房吧?”
有人说:“建厂房必须先建路。”
这边根本没有路,他们的车也只能停在小山坡下。
边陲镇委书记向坡下走,朝前面不远的小树林走去,那里有好些个干完农活歇息的农民。进了小树林的树荫里,书记摘了草帽搧着风,问那几个农民:“这么晒热的天气,你们怎么还下田干活啊?担心别中暑了。”
农民很憨厚地笑着说:“赶时令啊!再晚几天,这花生种下去就不结籽了。”
书记问其中一个抽着烟的农民:“你种了多少?”
那农民说:“不多,才十亩。”
书记笑呵呵地说:“十亩还不多啊?”
那农民就指着一个瘦小的农民说:“他种得更多,二十亩。”
书记问那瘦小的农民:“忙得过来吗?”
瘦小农民说:“忙不过来也要忙,脱贫啊!不勤奋不行。”
书记这才对记者们说:“他就是我们一直帮扶的贫困户,以前,镇里村委会只是在他困难的时候,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帮扶,我当书记后,觉得这种形式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并不能长期解决问题,所以,提出我们的帮扶目标是,‘扶一个富一个’。当然真正要富有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能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吧!”
瘦小农民说:“书记你放心,只要政策好,一年两年,不会超过三年,我一定能富起来。”
书记对记者们说:“你们听听,信心多足?”
农民们便说:“我们的信心足,也是因为书记的水平高,书记制定的政策得人心。”
书记说:“那里,那里,我算得了什么?我只是政府的代言人,政策好,是因为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还算大锅饭,还搞计划经济那一套,我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没用。”
张建中不傻,完全清楚,这些人,说这些话都是事先安排好的,都是书记导演策划的。然而,他又不得不佩服,他导演策划的能力,果然比那些接受采访,开座谈会要高明得多。
书记扫了大家一眼,问:“大家明白了吧?这里为什么叫炼油基地了吧?”
大家还是摇头。
有人说:“这里还是农田啊!”
有人说:“他们不是在种花生吗?”
张建中对农业一窍不通,更是稀里糊涂。
书记问:“花生是用来干什么的?”
有人说:“食用的。”
书记笑着摇头,说:“你们都是城市人,就知道花生可以煮熟了吃,炒香了吃。其实,花生最大的作用是榨油。我们的食用油就是花生榨的。我们这里全部种上花生,不就是炼油基地吗?不是炼石油基地,是炼花生油基地。”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虽也觉得牵强,却又不是没有道理。
书记告诉大家,镇政府与省城的某家企业联营建立了供给关系,由他们提供最好的花生品种,并负责收购,农民种多少收购多少。收购的花生再卖给厂家榨油。他说,农村不缺劳动力,农民不怕辛苦流汗。他们缺的是农产品流通,只要农产品流通,变成商品,换成钱,他们的劳动才有价值!他说,我们政府就是要想尽办法,让农民手里的农产品流通起来,让农民的农产品变成钱。
书记告诉大家,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现在,我们只是刚起步,今年,我们在这块地上做出成绩,取得经验,鼓舞了农民的干劲后,明天,就向全镇推广,争取在三年内,让全镇所有的旱地都种上花生,让边陲镇成为花生油的输出基地。这是农民真正得实惠的大事!当然,也是我们扶贫对象得实惠的大事!
记者们非常受鼓舞。
有人说,机关下来的领导就是不一样,眼界高,视野广,能力强。
有人说,这样,农民才有奔头。
张建中冷不丁插了一句:“人家会要我们的花生吗?”
书记笑了起来,说:“小张同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这边大面积播种,人家会要吗?人家要得了那么多吗?”
他说,这也是我开始最担心的问题,也是我与省城那家企业谈判的关键问题。最后,达成了一致,签定的合同。只要是我们种的是他们的品种,他们一概回收。目前,这一两年内,回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三年后,全镇的旱地都种上花生,他们还有没能回收的能力呢?
他说,我们不得不考虑得更远一些,如果,不仅是我们边陲镇的旱地都种花生,其他镇也种怎么办?农民是最现实的,知道种花生能有那么大的效益,他们会一窝蜂上。所以,今年底,明天初,我们准备建一座花生榨油厂,我们自己榨,我们自己推销,我们要打造一个边陲镇花生油品牌。
很激动人心的规划,很让人热血沸腾的规划。
采访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扶贫的范畴,边陲镇委书记利用这次采访还宣传了自己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