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 > 第41章 地方特色劳动项目——打柈子
第41章 地方特色劳动项目——打柈子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未来天王、神级猎杀者、无尽破碎、贩妖记、贩妖记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最新章节!
于静姝其实对书里的内容早滚瓜烂熟了,可原主又没去过东北,她也不好表现得过于了解东北,于是说道:“我也不知道,汪婶子应该知道吧!”
“走,问问去!”
十分钟后,汪敏真看着站在锅台边,拎着东西的两人,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下次可别再带这么些东西了,再这样我就做两样饭,你们自己吃自己的。”
方小檀听这话,也知道人家不是那种贪东西的人,于是笑嘻嘻地说道:“这是我们那的风俗,第一次上门得拿点见面礼。”
实际上这风俗要说有,哪都有,要说没有,哪都没有。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别人要是主动要东西,他们反而不想给,人家推辞不要,他们却硬往人手里塞。
方小檀现在就有点这样。
她在厨房里看了一圈,把炼乳放在碗架子上,转而提起打柈子的事,“汪婶子,打柈子是干什么啊?”
汪敏真把切好的芥菜缨儿放在粗陶碗里,又开始切土豆,“打柈子啊,就是上山锯树、劈柴火,咱们这管那一截一截的圆木头,叫柈子。”
“这边树让随便砍?”方小檀有点惊讶。
“那哪能呢?那些能做家具的,松树、橡树啥的不能随便砍,都得批条子的,咱们这烧火用的是不能做家具的黑桦树和倒木。”
“倒木?”
“就是枯死的树,都是松树,那玩意儿火太大,咱们这做饭用不上,都是给人家厂子里烧锅炉用的,不过倒木往下挖倒是能挖出来不少树根。”汪敏真指了指灶坑边放柴火的一小块空地,“咱们引火用的明子就是从那树根上劈下来的。”
汪敏真说的明子就是松明子,松明子富含油脂,是很好的引火物,后世那些喜欢野营的人,去寒冷地带野营的时候,就会携带一小盒细细的松明子。
不过这东西在这时候的东北农村并不稀罕,老林家平时用来点火的明子,一根都有大拇指粗。
“那锯树一定很累吧?”方小檀一张脸顿时皱成一团。
她从来没干过体力活,更别说锯树了。
汪敏真抬头看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旁边脸色毫无变化的于静姝,心道这俩姑娘还真是挺有意思。
小的那个咋看着比大的那个还稳重呢?
“你们小姑娘不用锯树,你们劈柴火,锯树让他们老爷们儿干。”
方小檀嘟起嘴巴,“劈柴火也不轻松啊……”
“劈柴火那可比锯树好多了,等你们学会用巧劲儿了,一天十个工分都没问题。冬天就是冷些,要是到农忙的时候……”汪敏真斜着眼睛一笑,“不是婶子笑话你,以前来的女知青,第一年干农活一天能挣六个工分就不错了,就我那二姑娘,一天能顶你们两个。”
这时二姐凤芹抱着小六凤春出来,笑话自己亲妈,“妈你这说的是啥话?人家知青是文化人儿,咋能这么论呢?”
这时乡下有两种人,一种自己不想干力气活儿,同时又嫉妒别人能不干的,就会想,啥文化人,现在还不和我一样卖力气?
另一种对读书人有所敬畏的,就会像林凤芹这样,觉得人家不会力气活那是术业有专攻。
于静姝倒没在意这些,而是抓住关键,问道:“咱们这一天最多能挣十二个工分?”
“那可不!”汪敏真说起这个还挺自豪,“我、我们家凤友、凤芹,农忙的时候每天都能挣十二个工分。就是他爸完蛋,一天就能挣九个工分。不过农闲就不行了,农闲一天才顶八个工分,好在活儿也轻省些。”
“天哪!汪婶子你可真厉害!”方小檀没什么坏心眼,虽说出身好,却也没有瞧不起农村人。
“咱们这能挣这么些工分的人肯定不多吧?”于静姝若有所思地问道。
“不多,一个小队四十户,十户分一组,干活最利索的人当小组长,在前头打头,那得正经能跟上的才能拿这些工分,一组统共也就那么三四个,将将巴巴能跟上的,十个工分,再慢的那就更少了。咱们这一个工分合一毛钱,干的好的,一年除去粮食,能分一百多块呢!”
不过汪敏真没说的是,干农活好到这份上的好手,往往一大家子也就那么一个,有的人家一个也没有。
林家能出三个,也算得上“骨骼惊奇”了。
这年头大家一提挣钱都双眼发亮,汪敏真也不例外。
其实她心里存着一股气儿。
他们家是从双城搬来的,在这的年头不算多,像那些闯关东来的山东人,或者是三年困难时期来的安徽人,在这个镇上生活的时间都比他们长。
至于村里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那就更不用提了。
她家里起初孩子多,劳力少,村里人都笑话她家穷,其实她心里都门儿清。
现在穷咋的,她家里孩子有出息,再过几年,欠的饥荒都还了,村里有几个人能比她家粮食多可说不定呢!
眼看着话题扯远了,汪敏真继续切了几个土豆,才又说道:“你们现在嫌劈柴火累,等来年春天就知道啥才是真累了。都不用等那时候,等过两天去山上,你们瞅瞅别人咋锯树,你们就知道劈柴火是个好活儿了。”
这时候几人身后的门突然被人从外头拉开了,一股寒风灌进来,于静姝有所感应,当即就回过了头。
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从外头走了进来。
其中一个的长相在东北很常见,脸型偏长、鼻子眼睛嘴巴形状也都偏狭长,鼻梁眉骨都很高但面中很平,身材也是又高又瘦,一双大长腿异常显眼。
一些出身于东北的男明星也符合这种特征,只不过五官细节上要优越得多。
不过眼前这个瘦高的男人当然不可能像人家男明星那么会生,哪哪都好看。
而且这个人都四十多岁了,在农村,这个岁数的男人就是年轻时好看,现在也看不出什么了。
没错,这个人就是汪敏真的丈夫林广发。
而另一个方圆脸,五官秀气却一脸严肃的年轻男人,就是林家的长子林凤友。
于静姝记得,书里曾经说过,林广发从年轻时就不怎么顶事儿,家里的长子林凤友却很有“长兄如父”的气派。
“回来了?”汪敏真看大儿子板着脸那个样儿,怕吓着两个女知青,连忙擦了擦手,迎了上去,说道:“这是城里来的知青,这几天在咱们家搭伙吃饭。方知青、小于知青,这是我家老大凤友,这个是我家掌柜的,你们叫大爷就行。”
“林大爷,林大哥。”于静姝和方小檀异口同声地问好。
林广发笑了两声,半天吭哧出一句,“一会儿多吃点,别见外。”
林凤友则严肃地点了点头,就当是打招呼了。
听见门口的动静,一直在屋里待着的林凤芝才像找着借口了似的,扒着里屋的门框,眼巴巴地看着于静姝。
于静姝其实对书里的内容早滚瓜烂熟了,可原主又没去过东北,她也不好表现得过于了解东北,于是说道:“我也不知道,汪婶子应该知道吧!”
“走,问问去!”
十分钟后,汪敏真看着站在锅台边,拎着东西的两人,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下次可别再带这么些东西了,再这样我就做两样饭,你们自己吃自己的。”
方小檀听这话,也知道人家不是那种贪东西的人,于是笑嘻嘻地说道:“这是我们那的风俗,第一次上门得拿点见面礼。”
实际上这风俗要说有,哪都有,要说没有,哪都没有。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别人要是主动要东西,他们反而不想给,人家推辞不要,他们却硬往人手里塞。
方小檀现在就有点这样。
她在厨房里看了一圈,把炼乳放在碗架子上,转而提起打柈子的事,“汪婶子,打柈子是干什么啊?”
汪敏真把切好的芥菜缨儿放在粗陶碗里,又开始切土豆,“打柈子啊,就是上山锯树、劈柴火,咱们这管那一截一截的圆木头,叫柈子。”
“这边树让随便砍?”方小檀有点惊讶。
“那哪能呢?那些能做家具的,松树、橡树啥的不能随便砍,都得批条子的,咱们这烧火用的是不能做家具的黑桦树和倒木。”
“倒木?”
“就是枯死的树,都是松树,那玩意儿火太大,咱们这做饭用不上,都是给人家厂子里烧锅炉用的,不过倒木往下挖倒是能挖出来不少树根。”汪敏真指了指灶坑边放柴火的一小块空地,“咱们引火用的明子就是从那树根上劈下来的。”
汪敏真说的明子就是松明子,松明子富含油脂,是很好的引火物,后世那些喜欢野营的人,去寒冷地带野营的时候,就会携带一小盒细细的松明子。
不过这东西在这时候的东北农村并不稀罕,老林家平时用来点火的明子,一根都有大拇指粗。
“那锯树一定很累吧?”方小檀一张脸顿时皱成一团。
她从来没干过体力活,更别说锯树了。
汪敏真抬头看了她一眼,又看了一眼旁边脸色毫无变化的于静姝,心道这俩姑娘还真是挺有意思。
小的那个咋看着比大的那个还稳重呢?
“你们小姑娘不用锯树,你们劈柴火,锯树让他们老爷们儿干。”
方小檀嘟起嘴巴,“劈柴火也不轻松啊……”
“劈柴火那可比锯树好多了,等你们学会用巧劲儿了,一天十个工分都没问题。冬天就是冷些,要是到农忙的时候……”汪敏真斜着眼睛一笑,“不是婶子笑话你,以前来的女知青,第一年干农活一天能挣六个工分就不错了,就我那二姑娘,一天能顶你们两个。”
这时二姐凤芹抱着小六凤春出来,笑话自己亲妈,“妈你这说的是啥话?人家知青是文化人儿,咋能这么论呢?”
这时乡下有两种人,一种自己不想干力气活儿,同时又嫉妒别人能不干的,就会想,啥文化人,现在还不和我一样卖力气?
另一种对读书人有所敬畏的,就会像林凤芹这样,觉得人家不会力气活那是术业有专攻。
于静姝倒没在意这些,而是抓住关键,问道:“咱们这一天最多能挣十二个工分?”
“那可不!”汪敏真说起这个还挺自豪,“我、我们家凤友、凤芹,农忙的时候每天都能挣十二个工分。就是他爸完蛋,一天就能挣九个工分。不过农闲就不行了,农闲一天才顶八个工分,好在活儿也轻省些。”
“天哪!汪婶子你可真厉害!”方小檀没什么坏心眼,虽说出身好,却也没有瞧不起农村人。
“咱们这能挣这么些工分的人肯定不多吧?”于静姝若有所思地问道。
“不多,一个小队四十户,十户分一组,干活最利索的人当小组长,在前头打头,那得正经能跟上的才能拿这些工分,一组统共也就那么三四个,将将巴巴能跟上的,十个工分,再慢的那就更少了。咱们这一个工分合一毛钱,干的好的,一年除去粮食,能分一百多块呢!”
不过汪敏真没说的是,干农活好到这份上的好手,往往一大家子也就那么一个,有的人家一个也没有。
林家能出三个,也算得上“骨骼惊奇”了。
这年头大家一提挣钱都双眼发亮,汪敏真也不例外。
其实她心里存着一股气儿。
他们家是从双城搬来的,在这的年头不算多,像那些闯关东来的山东人,或者是三年困难时期来的安徽人,在这个镇上生活的时间都比他们长。
至于村里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那就更不用提了。
她家里起初孩子多,劳力少,村里人都笑话她家穷,其实她心里都门儿清。
现在穷咋的,她家里孩子有出息,再过几年,欠的饥荒都还了,村里有几个人能比她家粮食多可说不定呢!
眼看着话题扯远了,汪敏真继续切了几个土豆,才又说道:“你们现在嫌劈柴火累,等来年春天就知道啥才是真累了。都不用等那时候,等过两天去山上,你们瞅瞅别人咋锯树,你们就知道劈柴火是个好活儿了。”
这时候几人身后的门突然被人从外头拉开了,一股寒风灌进来,于静姝有所感应,当即就回过了头。
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从外头走了进来。
其中一个的长相在东北很常见,脸型偏长、鼻子眼睛嘴巴形状也都偏狭长,鼻梁眉骨都很高但面中很平,身材也是又高又瘦,一双大长腿异常显眼。
一些出身于东北的男明星也符合这种特征,只不过五官细节上要优越得多。
不过眼前这个瘦高的男人当然不可能像人家男明星那么会生,哪哪都好看。
而且这个人都四十多岁了,在农村,这个岁数的男人就是年轻时好看,现在也看不出什么了。
没错,这个人就是汪敏真的丈夫林广发。
而另一个方圆脸,五官秀气却一脸严肃的年轻男人,就是林家的长子林凤友。
于静姝记得,书里曾经说过,林广发从年轻时就不怎么顶事儿,家里的长子林凤友却很有“长兄如父”的气派。
“回来了?”汪敏真看大儿子板着脸那个样儿,怕吓着两个女知青,连忙擦了擦手,迎了上去,说道:“这是城里来的知青,这几天在咱们家搭伙吃饭。方知青、小于知青,这是我家老大凤友,这个是我家掌柜的,你们叫大爷就行。”
“林大爷,林大哥。”于静姝和方小檀异口同声地问好。
林广发笑了两声,半天吭哧出一句,“一会儿多吃点,别见外。”
林凤友则严肃地点了点头,就当是打招呼了。
听见门口的动静,一直在屋里待着的林凤芝才像找着借口了似的,扒着里屋的门框,眼巴巴地看着于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