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闲说长辈和子女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镜师最新章节!
在书卷没有流传于大街小巷,手机没有成为人手一个的主流产品的时候,我们的经验流传主要靠的都是口口相传。
老辈的人将自己的经验变成一个个道听途说的小故事,讲给周围的的孩童,或者是在子女遇到困难的时候开解一下,或者是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一桩桩一件件的讲出来。
如此便有了传承。
正是因为传承我们才能够拥有如此的文化底蕴,二十四孝的石像和故事还在一些公园和山路上矗立,木头桌角和那核桃上的包浆在记录着这些历史,虽然尘封已久,但是却也别有一番味道。
很多人都觉得养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事实也正是这样。
孩子小的时候,哄一哄,打一打,教一教,感觉一眨眼的时间,孩子就长大了。
然后开始叛逆,开始不听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总是有许多的矛盾,日子变得不快乐,生活的柴米油盐拥有了名为争吵的伴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多人都不理解,很多父母觉得,我为了孩子好,结果这孩子还处处跟我对着干!这就是来讨债的。
他们用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去教导下一辈的人,可行吗?
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因为很多人在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之后,都会变得注重结果,但是养孩子这是一个过程。
心理学已经不局限于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成了一个分门别类的课题,慢慢的开始有人关注这儿童的心理情况,原本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也开始被人唾弃。
其实,这有点以偏概全了。
有这样一种现象会被很多人所牢记,那就是在学校之中,很多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看起来都不错,但是那些坏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被老师狠狠责罚过的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还和老师保持着很良好的关系,甚至过节都会给老师拜年送礼。
而那些好学生在离开了学校之后,多年过去,很多人就会将老师忘记,不再联系。
有人说是坏学生比较有心,有人说好学生在经历了社会的洗礼之后,变得没有那么的单纯。
可实际上,人都是一样的,上学的时候,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们都也只是孩子,等到进入了社会,可能大家的学历不一样,但是起点有时候确实相同的。
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例子,有的坏学生早早的退了学,没有继续上学学习,而那些好学生则是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然后拿着高文凭毕业,最后几经辗转却来到了,先前自己没有上完学就下海打工的同学手下打工。
这个时候又有人开始说什么上大学没有用,到了最后还没有人家混得好。
可是就算是你不上学,当初跟着人家一起辍学,你就真的能够和人家混到一样的地步吗?
不见得。
所以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进入社会的起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差不多的,一个在校园之中学习,另一个在社会这所大学之中磨练。
可为什么他们对待老师的态度却有如此大的差别?
这就要说道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之间的区别,老师的教育或者是有些暴力,或者是暖如春风,可能在当时会让学生很是反感。
但是这还是要看本心。
孩童的时代总是叛逆的,如果不叛逆,好像就会缺少一些东西,坏学生其实就是走上了歧路的孩子,他们需要有人去指引,有人去打骂,让他们幡然醒悟,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孔老夫子说有教无类,其实已经包含了许多的心理学知识。
当时的折辱,当时的怒骂,可能过了多年,等到他们进入了社会之后,他们会慢慢弄发现,原来老师当时是真的为了他们好,所以他们会感激,他们会为当时自己的行为愧疚,而这份愧疚掺杂在感激之中,只会让感激变得愈发浓厚。
然后就想着回报,很多人的心中都埋藏着感激,不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会把对方认可成为自己的长辈,因为从心底知道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好。
而那些好学生,其实并不是不知道感激,但是老师所教的道理,到了他们的身上,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他们听话,他们去学,他们用遵守规则来换取了人生道理,老师会因为成绩好,听话而赞赏他们。
他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肯定感激,但是这种感激却不会一直持续,迟早有一天会慢慢淡忘。
因为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那等到经历的事情多了,老师也不过就成为了人生中的一个过客,偶尔同学聚会,大家聚在一起说的也不过是当年犯过的错事,糗事,还有一些能够在众人的记忆中留下一丝痕迹的事情。
谁学得好,谁的成绩好,谁当时最听话,在经历了很多事情的这些人心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老师教的不只是某一个学生,一个人也不只是有一个老师,在繁杂的生活中,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记忆,没有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个人也就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记住的必要。
我们不会去记得在某一天某一条道路上,和某一个长相平凡,穿着普通的人擦肩而过,也不会记得前一天做过的公交车司机到底是什么模样,也不会去记得上一次旅游购买纪念品时,旁边站着的那个小女孩到底有多高。
一层记忆覆盖在另一层记忆的上面,时间和生活的琐事,会让很多人渐渐的忘记很多。
对那些坏学生来说,那时候老师的话可能就是他的指路明灯,在之后的某一个瞬间,让他彻底的从迷雾中走出,但是好学生可能要面对着一个又一个老师,还有那些严厉的父母。
他们遵守着规则,由学校制定,由父母制定,由社会制定,他们早在某一瞬间抹平了棱角,然后慢慢的变得平平无奇。
人生总是需要叛逆的,或早或晚,早了可能只是因为迷茫,因为需要关注,而晚来的叛逆,则大多都是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为了踏进社会然后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这个时候,往日的那些规则成了一张张大网,不容许你突破,不允许你叛逆。
这个时候,有的父母成为了你面前的大山,有的规则成了你跨越不过去的鸿沟,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不知道,因为怎么抉择都是一个错误。
孝顺孝顺,孝容易,但是顺很难。
很多人是第一次当父母,更多的人是第一次当孩子,都是第一次,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需要理解,但是却很难理解。
生活之中充满了矛盾,有的能够解决,有的根本解决不了。
岁月和年龄是跨越不过去的鸿沟,年长的人拥有着我们目前难以比及的社会阅历,而我们也拥有着他们所无法理解的思想观念,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快。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会在这个过程之中慢慢变大,如何抉择,如何去做,是听从父母之言,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得出答案的课题。
贸然参与到孩子的事情当中,到底是会让孩子变得更好,还是会让这孩子变成和你一样没有任何追求,没有任何想法,在被迫翻了个身之后,去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的人。
还是真的能够让所谓的为了你好,变成真的好?
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难以解释。
在书卷没有流传于大街小巷,手机没有成为人手一个的主流产品的时候,我们的经验流传主要靠的都是口口相传。
老辈的人将自己的经验变成一个个道听途说的小故事,讲给周围的的孩童,或者是在子女遇到困难的时候开解一下,或者是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一桩桩一件件的讲出来。
如此便有了传承。
正是因为传承我们才能够拥有如此的文化底蕴,二十四孝的石像和故事还在一些公园和山路上矗立,木头桌角和那核桃上的包浆在记录着这些历史,虽然尘封已久,但是却也别有一番味道。
很多人都觉得养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事实也正是这样。
孩子小的时候,哄一哄,打一打,教一教,感觉一眨眼的时间,孩子就长大了。
然后开始叛逆,开始不听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总是有许多的矛盾,日子变得不快乐,生活的柴米油盐拥有了名为争吵的伴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很多人都不理解,很多父母觉得,我为了孩子好,结果这孩子还处处跟我对着干!这就是来讨债的。
他们用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去教导下一辈的人,可行吗?
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因为很多人在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之后,都会变得注重结果,但是养孩子这是一个过程。
心理学已经不局限于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成了一个分门别类的课题,慢慢的开始有人关注这儿童的心理情况,原本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也开始被人唾弃。
其实,这有点以偏概全了。
有这样一种现象会被很多人所牢记,那就是在学校之中,很多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看起来都不错,但是那些坏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被老师狠狠责罚过的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还和老师保持着很良好的关系,甚至过节都会给老师拜年送礼。
而那些好学生在离开了学校之后,多年过去,很多人就会将老师忘记,不再联系。
有人说是坏学生比较有心,有人说好学生在经历了社会的洗礼之后,变得没有那么的单纯。
可实际上,人都是一样的,上学的时候,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们都也只是孩子,等到进入了社会,可能大家的学历不一样,但是起点有时候确实相同的。
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例子,有的坏学生早早的退了学,没有继续上学学习,而那些好学生则是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然后拿着高文凭毕业,最后几经辗转却来到了,先前自己没有上完学就下海打工的同学手下打工。
这个时候又有人开始说什么上大学没有用,到了最后还没有人家混得好。
可是就算是你不上学,当初跟着人家一起辍学,你就真的能够和人家混到一样的地步吗?
不见得。
所以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进入社会的起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差不多的,一个在校园之中学习,另一个在社会这所大学之中磨练。
可为什么他们对待老师的态度却有如此大的差别?
这就要说道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之间的区别,老师的教育或者是有些暴力,或者是暖如春风,可能在当时会让学生很是反感。
但是这还是要看本心。
孩童的时代总是叛逆的,如果不叛逆,好像就会缺少一些东西,坏学生其实就是走上了歧路的孩子,他们需要有人去指引,有人去打骂,让他们幡然醒悟,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孔老夫子说有教无类,其实已经包含了许多的心理学知识。
当时的折辱,当时的怒骂,可能过了多年,等到他们进入了社会之后,他们会慢慢弄发现,原来老师当时是真的为了他们好,所以他们会感激,他们会为当时自己的行为愧疚,而这份愧疚掺杂在感激之中,只会让感激变得愈发浓厚。
然后就想着回报,很多人的心中都埋藏着感激,不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会把对方认可成为自己的长辈,因为从心底知道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好。
而那些好学生,其实并不是不知道感激,但是老师所教的道理,到了他们的身上,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他们听话,他们去学,他们用遵守规则来换取了人生道理,老师会因为成绩好,听话而赞赏他们。
他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肯定感激,但是这种感激却不会一直持续,迟早有一天会慢慢淡忘。
因为两者之间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那等到经历的事情多了,老师也不过就成为了人生中的一个过客,偶尔同学聚会,大家聚在一起说的也不过是当年犯过的错事,糗事,还有一些能够在众人的记忆中留下一丝痕迹的事情。
谁学得好,谁的成绩好,谁当时最听话,在经历了很多事情的这些人心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老师教的不只是某一个学生,一个人也不只是有一个老师,在繁杂的生活中,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记忆,没有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个人也就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记住的必要。
我们不会去记得在某一天某一条道路上,和某一个长相平凡,穿着普通的人擦肩而过,也不会记得前一天做过的公交车司机到底是什么模样,也不会去记得上一次旅游购买纪念品时,旁边站着的那个小女孩到底有多高。
一层记忆覆盖在另一层记忆的上面,时间和生活的琐事,会让很多人渐渐的忘记很多。
对那些坏学生来说,那时候老师的话可能就是他的指路明灯,在之后的某一个瞬间,让他彻底的从迷雾中走出,但是好学生可能要面对着一个又一个老师,还有那些严厉的父母。
他们遵守着规则,由学校制定,由父母制定,由社会制定,他们早在某一瞬间抹平了棱角,然后慢慢的变得平平无奇。
人生总是需要叛逆的,或早或晚,早了可能只是因为迷茫,因为需要关注,而晚来的叛逆,则大多都是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为了踏进社会然后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这个时候,往日的那些规则成了一张张大网,不容许你突破,不允许你叛逆。
这个时候,有的父母成为了你面前的大山,有的规则成了你跨越不过去的鸿沟,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不知道,因为怎么抉择都是一个错误。
孝顺孝顺,孝容易,但是顺很难。
很多人是第一次当父母,更多的人是第一次当孩子,都是第一次,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需要理解,但是却很难理解。
生活之中充满了矛盾,有的能够解决,有的根本解决不了。
岁月和年龄是跨越不过去的鸿沟,年长的人拥有着我们目前难以比及的社会阅历,而我们也拥有着他们所无法理解的思想观念,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快。
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会在这个过程之中慢慢变大,如何抉择,如何去做,是听从父母之言,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得出答案的课题。
贸然参与到孩子的事情当中,到底是会让孩子变得更好,还是会让这孩子变成和你一样没有任何追求,没有任何想法,在被迫翻了个身之后,去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的人。
还是真的能够让所谓的为了你好,变成真的好?
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难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