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乡试第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农门夺婿最新章节!
他们在府城的点心铺子已经形成规模了,名声也传了出去,现在就是往隔壁州府开分店的。
每个地方的口味跟习俗会有不同,韩曼青在开店之前,都会让人去详细了解当地风俗跟口味,就怕有什么相冲的。
所以他们虽然分店开的快,但是准备工作一点都不轻松。
说起正事,孙立群立刻严肃起来,一一汇报工作。
府城店铺开业,韩万刯带着一家人都赶了过去。
长这么大,连府城都没去过几回的韩万刯夫妇,也有了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生活条件好了,韩曼青也不委屈家人,马车选好的,里面铺了好几层被褥,坐着也松软。
一家人要了两辆马车,马车外面看着朴实无华,里面空间大,准备齐全。
但是再好的东西,坐久了都一样,赶路到第三天,就连这两年经常在外奔波的韩竹都有些经受不住了,更何况韩万刯和齐氏。
好在他们时间不赶,一路上游山玩水,倒也清闲。
他们是九月初五到的茂山县,韩曼青一声休息几天整顿,大家都开心的欢呼。
茂山县虽然不大,不过这里几座山倒是挺有名气,也出过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故事。
这两年正是韩安泰启蒙的时候,多听这些故事,耳濡目染也是好的,韩万刯一家人,跟着韩曼青找来的类似导游一样人物,带他们到处游览茂山县,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他啧啧称奇,肃然起敬。
九月初八晚上,吃了饭,他们正在客栈院子里闲话,外面一阵喧闹。等静下来,门口站着一个白衣少年,身材修长,眉目如画,面色白皙,嘴角挂着灿烂的笑容。
“阿菊妹妹,是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韩曼青愣了一下,高兴的跑过去,喊道:“戚同光,呃,哥哥,你回来了。“幸亏她反应快,没有得意忘形,还记得她爹娘在,不然就直接喊戚同光了。
戚同光揉揉她的头,离开的时候跟他差不多高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比他矮了一个头了。
小姑娘看来日子过的不多,面色红润,笑容璀璨,眉目间不见任何阴郁跟戾气。
韩万刯看到他也很惊喜:“同光,你回来了啊。你叔叔呢,是跟你一起吗?“
这怎么说也是自家看着长大的孩子,听说他回家认祖归宗了,他们也为他高兴。不过看他写的信上,家里日子过的难,也很心疼他。
“韩伯父好,”戚同光打了招呼,拉着韩曼青的手腕往这边走:“我叔叔没有回来,我是跟先生出来游学,跟阿菊妹妹约好了,看能不能见一面,没想到真的能遇上。”
刚下楼的孙立群一听,眉毛挑的老高。
“好你个阿菊妹妹,我说你怎么这么早就要过来呢。”孙立群嚷嚷道。
外面也有人喊道:“同光?”
戚同光对来人招了招手,互相介绍。
来人穿着华贵,样貌不凡,来往仆从众多,戚同光一介绍,就连日常大大咧咧的孙立群都收敛了许多。
他们的差距在逐渐拉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是今天感触更加明显。
戚同光是勋贵之子,他的同伴更不得了,是皇亲国戚。
“同光贤弟的酱菜就是你做的吗?味道甚好。”来人夸赞。
韩曼青谦虚了一番,倒也没有妄自菲薄。
她家酱菜确实不错,很有味道,下饭也好。
看来人跟戚同光熟悉的样子,两人应该是挚友。戚同光的过去他应该也知道,自己就是个乡下姑娘,还没十岁,没什么需要太过忌讳的,很快倒也聊了开去。
都是十来岁的少年,虽说所处环境不同,但是见识都不差,也能玩到一起去。
戚同光本来一路赶来,就是为了能跟韩曼青见见面,大家一起聊聊天,说说别后的事情,只觉得时间过的太快,才刚说到戚同光进学半年,跟同学的第一次大比中胜出,韩竹就出来喊她回去歇息了。
戚同光一行人也是一路奔波过来的,也要休息,韩曼青跟他们分别,又见了人,看他长高了长壮了,心里也放心不少,这天晚上睡得格外踏实。
第二天她收拾好出门,才知道戚同光他们已经走了。
他们是跟着夫子一起过来的,大部队不宿在茂山县,戚同光是专门为了来见韩曼青,脱离大部门赶了半天的路过来的,今天还要赶回去,跟夫子他们一起登高,下晌还要继续赶路。
重阳是个比较大的节日,茂山县也有不少名山大川,一大清早整个县城都热闹非凡,一家老少都穿着轻便,挎着篮子出门。
韩万刯他们入乡随俗,也买了一样的篮子跟吃食,跟着县城的人去郊外山上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会当凌绝小,绝非是诗人夸张的表述。
站在高处,四周一片开阔,目光所及,远处云雾缭绕,隐藏在云海间,人的心胸也开阔起来,胸腔中的郁气一扫而空。
在茂山县整顿完,一行人又开始赶路。
这次跨省开店,对韩曼青来说,意义非凡。
她常常说要把店铺开到京城,让戚同光到哪里都能吃的他们韩家点心铺的东西,但是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她自己都没什么信心,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她正一步一步向前,把梦想一点点的变成现实。
……
来年秋天,传来喜讯,戚同光高中乡试第一,人称戚解元。
这一年,韩兰的婚事也定了下来,她未来夫婿是个读书人,家里是耕读世家,门风清正,家境殷实,人口简单,配给没有心思,单纯勤快的韩兰,再好不过了。
韩梅成亲之前找回来的教养嬷嬷,一直住在韩家,教导韩兰、韩竹姐妹识字记账,韩竹因为长跑镇上跟县城,又对厨房更感兴趣,所以受到教导最多的就是韩兰跟胖墩,还有打酱油的韩曼青。
韩兰学的最刻苦也最认真,虽说不能写诗作词,但也不是个睁眼瞎,旁人想要在文字上欺负她也是不能的。
嫁到读书人家,她也不至于大字不识一个,被人嫌弃。
不过韩兰说的这家人,韩万刯也是多方打听了,邻里对他跟他家都多有赞赏。
韩曼青知道,男人跟女人关注的焦点是绝对不一样的,还让人私下查了查。
韩兰说的人家姓苏,也是今年考的乡试,位列前茅,成绩还是不错的,也算是县城的名人,他的事情很容易打听清楚,她找的人给力,连他一天跟人说几句话都能打听出来。
苏家确实是个简单的家庭,只有父母、兄妹四人,苏秀才还有个妹妹,跟韩竹一般大,聪慧伶俐,是个爱笑的小姑娘。苏秀才自小进学,小时候跟父亲启蒙,后来进了学堂,没有表妹,没有青梅竹马,也没有房里的侍婢之类的,身边干干净净。偶尔也会跟同窗会花船做做诗,不过他去的时候少,别人邀请十回,就是那种会赴约,不显得不合群,但是也不会乐于此道的样子。
在画舫,他也没有什么红颜知己,每次去都更多的跟人一起谈论诗画山水,很是洁身自好。
当然,作为一个现代人灵魂,韩曼青还往不好的地方想过,比方说攻啊什么的,她一个女孩子家又不好明说,只好找孙立群,旁敲侧击,明示暗示了半天,把孙立群一个大男孩子都给闹了个大红脸,才勉强明白她的意思。
于是在定亲之前,悄悄找到苏秀才,把这事说开了。
苏秀才倒也不是藏着掖着的人,他直言自己身体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苏家有家规,男子年方四十无子方可纳妾,若不然逐出家门。
据说是因为先祖因为后宅不宁,差点儿把家族传承都给搞断了,整个苏家也破败了,这才定了这个家规。
韩曼青听的放下心来。
“你看看,这就是血泪教训。你以后可一定要记住,少惹女人,特别是漂亮的女人,不然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玩完了。”韩曼青顺便提醒了孙立群一句。
孙立群不在意的挥挥手,他还小,还没到说亲的时候呢。
这两年孙立群随便倒腾的生意,蒸蒸日上,每个月进项比自家布坊都高。
做一件衣裳,普通人家能穿好些年,有钱人家毕竟是少数,可是在吃的上就不一样了,他们定价虽然低,但耐不住薄利多销啊,再加上酱菜完全是市场垄断,可不是坐着数钱。
……
戚同光送了书信,报了喜,捎带还给韩兰随了一份礼,也是有心了。
韩万刯惦记了好久,才十三岁的孩子,就考上解元了,他们知道的也没几个,大家都说要沾沾文曲星的福气,村长、里正组织村里人开了会,说要给戚同光送一份礼。
既然是送礼,当然是有讲究的,要送一些跟白杨村有关的,能勾起戚同光回忆的,让他难忘的才好。
这两年村里条件虽然好了些,但要说送贵重礼物肯定是送不出来的。
商量了几天没结果,最后韩曼青提了个建议,找几个画师,把整个白杨村画下来,这样绝对能勾起戚同光的记忆,还能让他看到村里越来越好,一派欣欣向荣。
他们在府城的点心铺子已经形成规模了,名声也传了出去,现在就是往隔壁州府开分店的。
每个地方的口味跟习俗会有不同,韩曼青在开店之前,都会让人去详细了解当地风俗跟口味,就怕有什么相冲的。
所以他们虽然分店开的快,但是准备工作一点都不轻松。
说起正事,孙立群立刻严肃起来,一一汇报工作。
府城店铺开业,韩万刯带着一家人都赶了过去。
长这么大,连府城都没去过几回的韩万刯夫妇,也有了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生活条件好了,韩曼青也不委屈家人,马车选好的,里面铺了好几层被褥,坐着也松软。
一家人要了两辆马车,马车外面看着朴实无华,里面空间大,准备齐全。
但是再好的东西,坐久了都一样,赶路到第三天,就连这两年经常在外奔波的韩竹都有些经受不住了,更何况韩万刯和齐氏。
好在他们时间不赶,一路上游山玩水,倒也清闲。
他们是九月初五到的茂山县,韩曼青一声休息几天整顿,大家都开心的欢呼。
茂山县虽然不大,不过这里几座山倒是挺有名气,也出过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故事。
这两年正是韩安泰启蒙的时候,多听这些故事,耳濡目染也是好的,韩万刯一家人,跟着韩曼青找来的类似导游一样人物,带他们到处游览茂山县,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他啧啧称奇,肃然起敬。
九月初八晚上,吃了饭,他们正在客栈院子里闲话,外面一阵喧闹。等静下来,门口站着一个白衣少年,身材修长,眉目如画,面色白皙,嘴角挂着灿烂的笑容。
“阿菊妹妹,是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韩曼青愣了一下,高兴的跑过去,喊道:“戚同光,呃,哥哥,你回来了。“幸亏她反应快,没有得意忘形,还记得她爹娘在,不然就直接喊戚同光了。
戚同光揉揉她的头,离开的时候跟他差不多高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比他矮了一个头了。
小姑娘看来日子过的不多,面色红润,笑容璀璨,眉目间不见任何阴郁跟戾气。
韩万刯看到他也很惊喜:“同光,你回来了啊。你叔叔呢,是跟你一起吗?“
这怎么说也是自家看着长大的孩子,听说他回家认祖归宗了,他们也为他高兴。不过看他写的信上,家里日子过的难,也很心疼他。
“韩伯父好,”戚同光打了招呼,拉着韩曼青的手腕往这边走:“我叔叔没有回来,我是跟先生出来游学,跟阿菊妹妹约好了,看能不能见一面,没想到真的能遇上。”
刚下楼的孙立群一听,眉毛挑的老高。
“好你个阿菊妹妹,我说你怎么这么早就要过来呢。”孙立群嚷嚷道。
外面也有人喊道:“同光?”
戚同光对来人招了招手,互相介绍。
来人穿着华贵,样貌不凡,来往仆从众多,戚同光一介绍,就连日常大大咧咧的孙立群都收敛了许多。
他们的差距在逐渐拉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是今天感触更加明显。
戚同光是勋贵之子,他的同伴更不得了,是皇亲国戚。
“同光贤弟的酱菜就是你做的吗?味道甚好。”来人夸赞。
韩曼青谦虚了一番,倒也没有妄自菲薄。
她家酱菜确实不错,很有味道,下饭也好。
看来人跟戚同光熟悉的样子,两人应该是挚友。戚同光的过去他应该也知道,自己就是个乡下姑娘,还没十岁,没什么需要太过忌讳的,很快倒也聊了开去。
都是十来岁的少年,虽说所处环境不同,但是见识都不差,也能玩到一起去。
戚同光本来一路赶来,就是为了能跟韩曼青见见面,大家一起聊聊天,说说别后的事情,只觉得时间过的太快,才刚说到戚同光进学半年,跟同学的第一次大比中胜出,韩竹就出来喊她回去歇息了。
戚同光一行人也是一路奔波过来的,也要休息,韩曼青跟他们分别,又见了人,看他长高了长壮了,心里也放心不少,这天晚上睡得格外踏实。
第二天她收拾好出门,才知道戚同光他们已经走了。
他们是跟着夫子一起过来的,大部队不宿在茂山县,戚同光是专门为了来见韩曼青,脱离大部门赶了半天的路过来的,今天还要赶回去,跟夫子他们一起登高,下晌还要继续赶路。
重阳是个比较大的节日,茂山县也有不少名山大川,一大清早整个县城都热闹非凡,一家老少都穿着轻便,挎着篮子出门。
韩万刯他们入乡随俗,也买了一样的篮子跟吃食,跟着县城的人去郊外山上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会当凌绝小,绝非是诗人夸张的表述。
站在高处,四周一片开阔,目光所及,远处云雾缭绕,隐藏在云海间,人的心胸也开阔起来,胸腔中的郁气一扫而空。
在茂山县整顿完,一行人又开始赶路。
这次跨省开店,对韩曼青来说,意义非凡。
她常常说要把店铺开到京城,让戚同光到哪里都能吃的他们韩家点心铺的东西,但是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她自己都没什么信心,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她正一步一步向前,把梦想一点点的变成现实。
……
来年秋天,传来喜讯,戚同光高中乡试第一,人称戚解元。
这一年,韩兰的婚事也定了下来,她未来夫婿是个读书人,家里是耕读世家,门风清正,家境殷实,人口简单,配给没有心思,单纯勤快的韩兰,再好不过了。
韩梅成亲之前找回来的教养嬷嬷,一直住在韩家,教导韩兰、韩竹姐妹识字记账,韩竹因为长跑镇上跟县城,又对厨房更感兴趣,所以受到教导最多的就是韩兰跟胖墩,还有打酱油的韩曼青。
韩兰学的最刻苦也最认真,虽说不能写诗作词,但也不是个睁眼瞎,旁人想要在文字上欺负她也是不能的。
嫁到读书人家,她也不至于大字不识一个,被人嫌弃。
不过韩兰说的这家人,韩万刯也是多方打听了,邻里对他跟他家都多有赞赏。
韩曼青知道,男人跟女人关注的焦点是绝对不一样的,还让人私下查了查。
韩兰说的人家姓苏,也是今年考的乡试,位列前茅,成绩还是不错的,也算是县城的名人,他的事情很容易打听清楚,她找的人给力,连他一天跟人说几句话都能打听出来。
苏家确实是个简单的家庭,只有父母、兄妹四人,苏秀才还有个妹妹,跟韩竹一般大,聪慧伶俐,是个爱笑的小姑娘。苏秀才自小进学,小时候跟父亲启蒙,后来进了学堂,没有表妹,没有青梅竹马,也没有房里的侍婢之类的,身边干干净净。偶尔也会跟同窗会花船做做诗,不过他去的时候少,别人邀请十回,就是那种会赴约,不显得不合群,但是也不会乐于此道的样子。
在画舫,他也没有什么红颜知己,每次去都更多的跟人一起谈论诗画山水,很是洁身自好。
当然,作为一个现代人灵魂,韩曼青还往不好的地方想过,比方说攻啊什么的,她一个女孩子家又不好明说,只好找孙立群,旁敲侧击,明示暗示了半天,把孙立群一个大男孩子都给闹了个大红脸,才勉强明白她的意思。
于是在定亲之前,悄悄找到苏秀才,把这事说开了。
苏秀才倒也不是藏着掖着的人,他直言自己身体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苏家有家规,男子年方四十无子方可纳妾,若不然逐出家门。
据说是因为先祖因为后宅不宁,差点儿把家族传承都给搞断了,整个苏家也破败了,这才定了这个家规。
韩曼青听的放下心来。
“你看看,这就是血泪教训。你以后可一定要记住,少惹女人,特别是漂亮的女人,不然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玩完了。”韩曼青顺便提醒了孙立群一句。
孙立群不在意的挥挥手,他还小,还没到说亲的时候呢。
这两年孙立群随便倒腾的生意,蒸蒸日上,每个月进项比自家布坊都高。
做一件衣裳,普通人家能穿好些年,有钱人家毕竟是少数,可是在吃的上就不一样了,他们定价虽然低,但耐不住薄利多销啊,再加上酱菜完全是市场垄断,可不是坐着数钱。
……
戚同光送了书信,报了喜,捎带还给韩兰随了一份礼,也是有心了。
韩万刯惦记了好久,才十三岁的孩子,就考上解元了,他们知道的也没几个,大家都说要沾沾文曲星的福气,村长、里正组织村里人开了会,说要给戚同光送一份礼。
既然是送礼,当然是有讲究的,要送一些跟白杨村有关的,能勾起戚同光回忆的,让他难忘的才好。
这两年村里条件虽然好了些,但要说送贵重礼物肯定是送不出来的。
商量了几天没结果,最后韩曼青提了个建议,找几个画师,把整个白杨村画下来,这样绝对能勾起戚同光的记忆,还能让他看到村里越来越好,一派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