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凡事留一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唐雄最新章节!
尽管杨玉环和咸宜公主不是合格的说客,但她们那令人忌惮的身份却让杨家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杨玉瑶与长安周家这门亲事的可能姓。
正当杨玄璬在为气走了周府管家而暗自懊恼时,周承业与杨玉瑶在长安订婚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
这个消息是在杨玄珪写给杨玄璬的家书中体现出来的。在这封信中,杨玄珪向杨玄璬仔细地解释了为什么他在没有与三弟商量的情况下便独自做主将侄女许配给周家二郎的原因。
杨玄珪这么做,自然是不希望杨家因为这件事情而兄弟反目。杨玄珪甚至帮自己兄弟想好了如何向李家解释的借口,他建议杨玄璬将这件事情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他这当哥哥的,而杨玄珪则将责任推给张九龄,至于张九龄在面对副相李林甫时需不需要给一个解释,那就不是他们这些人可以关注的了。
为了彻底打消杨玄璬棒打鸳鸯的想法,杨玄珪非常郑重地提醒三弟说道:“如今三娘与周家二郎已实为夫妻,而周家二郎绝非池中之物,与其将家族的命运寄托在李家,不如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焉知异曰周家二郎不是今曰之张公?”
杨玄珪这话就说的很值得人玩味了。
什么叫做“焉知异曰周家二郎不是今曰之张公?”,这不就是说杨玄珪已经预测到周承业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大唐的首辅宰相么?这位在长安城内普通平凡的坊正,难不成长了一双“鬼眼”?
收到杨玄珪寄来的家书不久,监察御史周子谅大人的亲笔书信也被送到了杨玄璬的手中。
在这封信中,周子谅已经俨然以亲家公的身份自居,十分热情地与杨玄璬商议着何时举办婚礼等事项,似乎周家与杨家之间此前压根就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
周子谅的这封书信,自然是在小儿子周承业的授意下书写的。若非如此,以周御史的臭脾气,他才不会去理睬杨玄璬这种“投机倒把”的家伙!
我儿子本事大,已经把你侄女吃干抹净了,而且还是当着长安城内一群最有名的老少爷们的面吃了下去,你杨玄璬就算再不服气,还能来长安咬我不成?
周子谅这封明显带着愿意周杨两家和解意味的书信,打消了杨玄璬心底最后一丝疑虑,他也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兴高采烈地给周子谅回信一封,明确表示何时举办婚礼完全由周家决定,杨家到时候定会全力配合。
做人留一线,曰后好相见。
杨玄璬能在河南土曹这个肥缺任上呆这么久,脑子里面也不全都长着稻草,在事不可违的情况下,他自然会选择就坡下驴,当机立断地与周家修复关系。
为了表明态度,杨玄璬明确无误地向鄢陵崔家去信一封,言明杨家已经将女儿许配给长安周家,至于鄢陵崔家作何感想,却不管杨家的事情了。
同时,杨玄璬也跟本族侄子杨洄做了一番解释说明,希望透过杨洄将话带给李林甫。杨玄璬对杨洄说的话,自然就是杨玄珪在家书之中教的那一套。
杨洄最近被咸宜公主嘟囔了好几回,就是说他不该胡乱掺和到周家与李家抢媳妇这趟浑水中来。你杨洄好好的驸马爷不做,搅合到当朝两位宰相为干儿子和儿子说亲的破事中来,岂不是吃饱了撑的?
杨洄被咸宜公主数落了几回之后,正想寻个机会从这件事情中把自己摘出去,结果杨玄璬来找自己解释情况,他便赶紧带着杨家的答复来到长安面见李林甫。
李林甫的心计和城府又岂是这些人能比的,他在得知事情的始末之后,甚至是面带微笑地说道:“呵呵,绕了一个大圈子,不曾想杨家三娘已经被许给了周御史家的二公子。看来今后我让人给我家那个不成器地家伙说媒时,要是瞅着哪家的姑娘好,一定要抓紧时间下手,不然又要被人占了先机。”
瞧人家老李这话说的,那才叫一个水平!
李林甫压根就没提张九龄,似乎这件事情跟张九龄半文钱的关系都没有。他又将杨家的闺女夸成了一朵花,更是将自己暗中意欲搅黄周承业与杨玉瑶这门婚事的行为以一句“提亲晚了”为借口而不着痕迹地带了过去。
至于,李林甫心里是不是真像口中说的这么想,那就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一代歼相李林甫之所以能够将一代贤相张九龄赶出长安,除了李隆基本身渐渐有些听不进逆耳之言外,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李林甫非常隐忍,在没有绝对的把握时,他在张九龄面前表现出来的绝对是一副恭谦礼让的姿态。
要不,他怎么会被人称作是口蜜腹剑呢?嘴上抹着蜜,将话儿说的十分好听动人,心中却是鬼蜮伎俩、阴险狠毒,这正是李林甫最终上位的诀窍。
“口蜜腹剑”与“刀子嘴豆腐心”正好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处世和为人之道,像张九龄和周子谅这样有艹守的文士,无疑便属于后者。他们在坚持心中的道德底线时,会将话语说的十分果决无情,但在对付政治对手时,却总是不愿意将事情做绝,更不会祸及家人。
但是,无论是李林甫,还是张九龄,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周承业这个家伙却是一个能够将“口蜜腹剑”与“刀子嘴豆腐心”合二为一的妖孽。在面对李林甫这种歼险之人时,周承业会比李林甫还“李林甫”;在面对陈贵云、宝顺、月儿和念奴这些诚实善良的人们时,周承业却是典型的得理就不饶人的家伙,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时刻提醒善良的人们,让他们避免被坏人算计和坑害。
闹腾了一段时间的周家二郎与杨家三娘的婚事风波,到了这时便算是告一段落。因为当事的鄢陵崔家和长安李家最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缄默,所以这件事情很快便淡出了长安百姓的视线,而人们的注意力如今却是被即将到来的“千秋节”所吸引。
尽管杨玉环和咸宜公主不是合格的说客,但她们那令人忌惮的身份却让杨家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杨玉瑶与长安周家这门亲事的可能姓。
正当杨玄璬在为气走了周府管家而暗自懊恼时,周承业与杨玉瑶在长安订婚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
这个消息是在杨玄珪写给杨玄璬的家书中体现出来的。在这封信中,杨玄珪向杨玄璬仔细地解释了为什么他在没有与三弟商量的情况下便独自做主将侄女许配给周家二郎的原因。
杨玄珪这么做,自然是不希望杨家因为这件事情而兄弟反目。杨玄珪甚至帮自己兄弟想好了如何向李家解释的借口,他建议杨玄璬将这件事情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他这当哥哥的,而杨玄珪则将责任推给张九龄,至于张九龄在面对副相李林甫时需不需要给一个解释,那就不是他们这些人可以关注的了。
为了彻底打消杨玄璬棒打鸳鸯的想法,杨玄珪非常郑重地提醒三弟说道:“如今三娘与周家二郎已实为夫妻,而周家二郎绝非池中之物,与其将家族的命运寄托在李家,不如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焉知异曰周家二郎不是今曰之张公?”
杨玄珪这话就说的很值得人玩味了。
什么叫做“焉知异曰周家二郎不是今曰之张公?”,这不就是说杨玄珪已经预测到周承业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大唐的首辅宰相么?这位在长安城内普通平凡的坊正,难不成长了一双“鬼眼”?
收到杨玄珪寄来的家书不久,监察御史周子谅大人的亲笔书信也被送到了杨玄璬的手中。
在这封信中,周子谅已经俨然以亲家公的身份自居,十分热情地与杨玄璬商议着何时举办婚礼等事项,似乎周家与杨家之间此前压根就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
周子谅的这封书信,自然是在小儿子周承业的授意下书写的。若非如此,以周御史的臭脾气,他才不会去理睬杨玄璬这种“投机倒把”的家伙!
我儿子本事大,已经把你侄女吃干抹净了,而且还是当着长安城内一群最有名的老少爷们的面吃了下去,你杨玄璬就算再不服气,还能来长安咬我不成?
周子谅这封明显带着愿意周杨两家和解意味的书信,打消了杨玄璬心底最后一丝疑虑,他也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兴高采烈地给周子谅回信一封,明确表示何时举办婚礼完全由周家决定,杨家到时候定会全力配合。
做人留一线,曰后好相见。
杨玄璬能在河南土曹这个肥缺任上呆这么久,脑子里面也不全都长着稻草,在事不可违的情况下,他自然会选择就坡下驴,当机立断地与周家修复关系。
为了表明态度,杨玄璬明确无误地向鄢陵崔家去信一封,言明杨家已经将女儿许配给长安周家,至于鄢陵崔家作何感想,却不管杨家的事情了。
同时,杨玄璬也跟本族侄子杨洄做了一番解释说明,希望透过杨洄将话带给李林甫。杨玄璬对杨洄说的话,自然就是杨玄珪在家书之中教的那一套。
杨洄最近被咸宜公主嘟囔了好几回,就是说他不该胡乱掺和到周家与李家抢媳妇这趟浑水中来。你杨洄好好的驸马爷不做,搅合到当朝两位宰相为干儿子和儿子说亲的破事中来,岂不是吃饱了撑的?
杨洄被咸宜公主数落了几回之后,正想寻个机会从这件事情中把自己摘出去,结果杨玄璬来找自己解释情况,他便赶紧带着杨家的答复来到长安面见李林甫。
李林甫的心计和城府又岂是这些人能比的,他在得知事情的始末之后,甚至是面带微笑地说道:“呵呵,绕了一个大圈子,不曾想杨家三娘已经被许给了周御史家的二公子。看来今后我让人给我家那个不成器地家伙说媒时,要是瞅着哪家的姑娘好,一定要抓紧时间下手,不然又要被人占了先机。”
瞧人家老李这话说的,那才叫一个水平!
李林甫压根就没提张九龄,似乎这件事情跟张九龄半文钱的关系都没有。他又将杨家的闺女夸成了一朵花,更是将自己暗中意欲搅黄周承业与杨玉瑶这门婚事的行为以一句“提亲晚了”为借口而不着痕迹地带了过去。
至于,李林甫心里是不是真像口中说的这么想,那就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一代歼相李林甫之所以能够将一代贤相张九龄赶出长安,除了李隆基本身渐渐有些听不进逆耳之言外,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李林甫非常隐忍,在没有绝对的把握时,他在张九龄面前表现出来的绝对是一副恭谦礼让的姿态。
要不,他怎么会被人称作是口蜜腹剑呢?嘴上抹着蜜,将话儿说的十分好听动人,心中却是鬼蜮伎俩、阴险狠毒,这正是李林甫最终上位的诀窍。
“口蜜腹剑”与“刀子嘴豆腐心”正好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处世和为人之道,像张九龄和周子谅这样有艹守的文士,无疑便属于后者。他们在坚持心中的道德底线时,会将话语说的十分果决无情,但在对付政治对手时,却总是不愿意将事情做绝,更不会祸及家人。
但是,无论是李林甫,还是张九龄,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周承业这个家伙却是一个能够将“口蜜腹剑”与“刀子嘴豆腐心”合二为一的妖孽。在面对李林甫这种歼险之人时,周承业会比李林甫还“李林甫”;在面对陈贵云、宝顺、月儿和念奴这些诚实善良的人们时,周承业却是典型的得理就不饶人的家伙,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时刻提醒善良的人们,让他们避免被坏人算计和坑害。
闹腾了一段时间的周家二郎与杨家三娘的婚事风波,到了这时便算是告一段落。因为当事的鄢陵崔家和长安李家最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缄默,所以这件事情很快便淡出了长安百姓的视线,而人们的注意力如今却是被即将到来的“千秋节”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