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章 种瓜得豆(求订阅收藏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重生之超级强国最新章节!
卢江县有两个县属建筑公司,分别叫建一司和建二司,但因为体制原因,这两个企业几年后都将资产重组,成为股份或私营企业。
在这个时段,国营建筑公司地位崇高,端的是铁饭碗,有如“大爷”一般,他们高高在上,业务小了不愿意做,价格低了不愿意做,而且完工时间也不能保证。
因此,如果此时成立一个“凤山建筑队”,绝对有钱可赚。
“赵乡长,你说的是真的,真的有钱可赚?”李康有些兴趣。此时的村长,其补助非常低,要不是平时村民托他们办事孝敬两个,还不如一个普通农民风光。毕竟,村长的应酬也要多得多。
“要不,我们打个赌:如果你赚到钱了,分一半给我!如果没赚到钱,我负责赔你,每月赔50一年赔你600元,如何?”
“赵乡长,我哪能和你赌呢,我相信你说的。不过,这个建筑队如何组建呢?”李康终于表了态。
让赵无极没想到的是,两个村的书记和村长纯粹是因为心气不平来找他“麻烦”的,但闲聊之中说到的这两项事情,最后竟然成了凤山的支柱产业之一。
“凤山豆干合作社”,后来一直沿用着这个名字,其“招牌”还是赵无极亲自题写的。1986年11月初组建,11月下旬开始生产,最初只是简单的小袋装以及散装,小袋装的主要销售在梓州、卢江一带,其份量大约为20克左右,出厂价才4分钱一袋,零售卖6分或7分;但就这样,从1987年起,每天的销售都在10万袋以上,到88年,更是每天销售达50万袋。至于散装和大包装,则向梓州与卢江的餐厅供货,最早当然是在卢江美味烧腊销售,后来几乎遍及了梓州大大小小的餐馆。
后来“凤山豆干合作社”的产品“凤山豆干”扩展到了炒货、泡菜、腌卤、烧烤等,其口味也发展到了五香、麻辣、鲜香、孜然、咖哩等数种,产品共计20余大类500余品种,凤山乡的3000余名适龄女性,几乎都在这个合作社打工。产品销售到了东南亚等数个国家。
到2010年时,仅每天消耗的黄豆就达10万公斤即100吨,各类产品年销售额超10亿元,仅此一项,凤山财政就能受益1亿元以上。
至于“凤山建筑队”,则以50个人,零资产起家,组建初期即1987年春节之前,大约三个月时间里,每个工人就挣了差不多200元,而凤山也分到了4500元利润。次年开春,建筑队扩展到200人规模;1988年改组为“凤山建筑公司”,有管理人员各类技术人员60余名,常年在公司的建筑工人达到600人以上,此后,几乎每隔两年就是一个台阶,2000年时扩张为“凤山房地产有限公司”,2005年再度扩张为“凤山地产集团”,年销售额达200亿元。凤山乡的收益也由年利润几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到了2010年时,凤山乡财政每年竟然可以从中分到5亿元的利润。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凤山的合作社在缓慢的发展之中,凤山的几个企业也在垂死挣扎。但是,元旦节放假上班之后,凤山乡的四个乡镇企业领导却不约而同地找到赵无极。
这时,赵无极正在看乡经济办送来的经济发展报表。
木雕合作社(1986年底):涵盖五棵松村、大碑石村、龙王潭村、望龙村共计4个村,入社农户280户。12月当月销售收入14万元。
竹编合作社(1986年底):涵盖上河村、慈觉寺村、东沟村、西沟村共计4个村,入社农户310户。12月当月销售16万元。
生猪野养合作社(1986年底):涵盖大碑石村、五棵松村、龙王潭村,入社农户120户,年出栏野养野放生猪3600头。预计1987年全年销售收入204万元
豆干合作社(1986年底):主力为凤山村,其他村有零星人员加入,企业经营模式,入社农户180户,12月当月销售收入15万元。
山珍合作社:除凤山村、高家坝村外,其他村都有加入,入社农户350户,1986年10月至12月三个月销售收入12万元,但受益农户不多。
凤山建筑队(1986年底):主力为高家坝村。12月当月完成产值75000元,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从10月开始,到12月底,凤山乡仅从上述合作社企业里“税收”所得为4.7万元。
“你们,有事?”赵无极放下报表,掩饰着内心的高兴,问道。
“赵乡长,我们几家企业的员工都回家了,怎么办呢,这企业还开不开啊?”四人的反映的问题出奇地一致。
“什么原因啊?”赵无极明知故问。在各村的合作社组建起来之后,一些工人开始眼红了,尼媒的,老子每个月才二三十块钱收入,别人在家里编个筐筐一天也要挣五六块,一个月下来也是百多块呢。尼媒的,老子要辞职,不干了!
赵无极窃喜:尼媒,政策的壁垒终于在农民自己的选择里松动,这可不是我硬要砍掉几家企业,这可是农民的自发行为!
赵无极立即找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进行“研究”:这些企业,现在人也没了,该怎么办?
“乡长,此前你不是有个想法吗,现在,正好可以给县委打报告,把这几个企业关闭算了。乡上正好可以节约一些开支。”副乡长甘霖提议道。
凤山乡的财政,在11月时紧张了一个月,但进入12月后,由于木雕、竹编生意的火爆,让乡上收到了万余元的“税收”,让乡政府终于有了“盈余”,但凡是凤山的干部职工,都喜笑颜开的,赵无极走到哪里,人们都热情地打着招呼。这个年轻的乡长,办法多啊!
但是,惟有赵无极知道,他的这些措施,受益的群众还很少,包括建筑队、合作社在内的全乡群众,其直接受益的,不到700户人家,与全乡3400户的总户数相比,才20左右。如果按人口计算,全乡共有劳动力11000人,而全部参与这些业务的人,只有1200人,占全乡劳动力的10左右。
“好,以乡党委政府的名义,给县委打报告;同时,把86年度的经济报表也上报县委县政府!”赵无极心里一直在偷笑。尼媒,现在企业里已经没人上班了,县委县政府啊,你们说怎么办吧。
县委书记胡永生手拿凤山乡的报表,看到“人均增收”一栏,心头也非常爽,看来,这个赵无极确实是个能人,在凤山只干了两个半月,农民人均增收就达到了40元,如果是干满一年,岂不是要达到200元。再一看凤山乡1987年的目标,尼媒,真的了不得,他们订的目标竟然是人均增收500元,天啊,凤山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凤山能完成这个任务吗?”赵德正同志在家里也向年轻的赵乡长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有什么不行的。我们这个目标,其实是非常保守的。当然,87年的任务,主要是扩大销售渠道,让几大合作社的模式惠及更多的群众。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每户农民至少有1人加入到各类合作社或建筑队中。”
“你们那个建筑队,我到是听说了,能吃苦,质量也不错。”赵德正表扬了一句。来自凤山乡的任何消息,赵德正同志都是非常关注嘀。
“给老爸你添麻烦了。”赵无极诚恳地说道。为了让建筑队尽快进入角色,挣到钱,赵无极可没少麻烦他的这位常务副县长老爸。
卢江县委对于凤山乡取得的进步和赵无极同志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在讨论到凤山几个企业的去向时,一从县委常委们,总有哭笑不得的感觉。神马时候,乡镇企业成了农民厌弃之地,该拿的工资也不拿了?
事情都成这个样子了,但卢江的县领导们讨论却非常热烈。
乐观的人士指出,凤山的经验很好啊,农民通过各类经济合作社,找到了致富门路,而凤山乡政府也不用在背着这个包袱了。如果整个卢江的乡镇企业都能像凤山这个样子,那卢江各级政府的日子就好过了。
可悲观的人士却认为,凤山这种情况,说明我们现在的工业很危险啊,国营企业竞争不赢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竞争不赢农民的合作社,如果长此以往,我们如何保证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啊,如何保证我们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啊?
虽然人们有这样的看法那样的看法,但在决定凤山的企业是继续办,还是由此关闭将资产转让给个体经营,众人却齐齐望向县委书记胡永生和县长安福林。
“赵德正同志,你说说你的意见吧。昨天是星期天,赵无极同志应该回了家的,他本人是神马看法?”胡永生没轻易表态,而是问了问赵德正。
让胡永生欣慰的是,赵德正同志每每有惊人之回答,下来后仔细一想,赵德正的意见恰恰是该问题的正解。今天,赵德正同志会为县委提供一条思路吗?rs
卢江县有两个县属建筑公司,分别叫建一司和建二司,但因为体制原因,这两个企业几年后都将资产重组,成为股份或私营企业。
在这个时段,国营建筑公司地位崇高,端的是铁饭碗,有如“大爷”一般,他们高高在上,业务小了不愿意做,价格低了不愿意做,而且完工时间也不能保证。
因此,如果此时成立一个“凤山建筑队”,绝对有钱可赚。
“赵乡长,你说的是真的,真的有钱可赚?”李康有些兴趣。此时的村长,其补助非常低,要不是平时村民托他们办事孝敬两个,还不如一个普通农民风光。毕竟,村长的应酬也要多得多。
“要不,我们打个赌:如果你赚到钱了,分一半给我!如果没赚到钱,我负责赔你,每月赔50一年赔你600元,如何?”
“赵乡长,我哪能和你赌呢,我相信你说的。不过,这个建筑队如何组建呢?”李康终于表了态。
让赵无极没想到的是,两个村的书记和村长纯粹是因为心气不平来找他“麻烦”的,但闲聊之中说到的这两项事情,最后竟然成了凤山的支柱产业之一。
“凤山豆干合作社”,后来一直沿用着这个名字,其“招牌”还是赵无极亲自题写的。1986年11月初组建,11月下旬开始生产,最初只是简单的小袋装以及散装,小袋装的主要销售在梓州、卢江一带,其份量大约为20克左右,出厂价才4分钱一袋,零售卖6分或7分;但就这样,从1987年起,每天的销售都在10万袋以上,到88年,更是每天销售达50万袋。至于散装和大包装,则向梓州与卢江的餐厅供货,最早当然是在卢江美味烧腊销售,后来几乎遍及了梓州大大小小的餐馆。
后来“凤山豆干合作社”的产品“凤山豆干”扩展到了炒货、泡菜、腌卤、烧烤等,其口味也发展到了五香、麻辣、鲜香、孜然、咖哩等数种,产品共计20余大类500余品种,凤山乡的3000余名适龄女性,几乎都在这个合作社打工。产品销售到了东南亚等数个国家。
到2010年时,仅每天消耗的黄豆就达10万公斤即100吨,各类产品年销售额超10亿元,仅此一项,凤山财政就能受益1亿元以上。
至于“凤山建筑队”,则以50个人,零资产起家,组建初期即1987年春节之前,大约三个月时间里,每个工人就挣了差不多200元,而凤山也分到了4500元利润。次年开春,建筑队扩展到200人规模;1988年改组为“凤山建筑公司”,有管理人员各类技术人员60余名,常年在公司的建筑工人达到600人以上,此后,几乎每隔两年就是一个台阶,2000年时扩张为“凤山房地产有限公司”,2005年再度扩张为“凤山地产集团”,年销售额达200亿元。凤山乡的收益也由年利润几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到了2010年时,凤山乡财政每年竟然可以从中分到5亿元的利润。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凤山的合作社在缓慢的发展之中,凤山的几个企业也在垂死挣扎。但是,元旦节放假上班之后,凤山乡的四个乡镇企业领导却不约而同地找到赵无极。
这时,赵无极正在看乡经济办送来的经济发展报表。
木雕合作社(1986年底):涵盖五棵松村、大碑石村、龙王潭村、望龙村共计4个村,入社农户280户。12月当月销售收入14万元。
竹编合作社(1986年底):涵盖上河村、慈觉寺村、东沟村、西沟村共计4个村,入社农户310户。12月当月销售16万元。
生猪野养合作社(1986年底):涵盖大碑石村、五棵松村、龙王潭村,入社农户120户,年出栏野养野放生猪3600头。预计1987年全年销售收入204万元
豆干合作社(1986年底):主力为凤山村,其他村有零星人员加入,企业经营模式,入社农户180户,12月当月销售收入15万元。
山珍合作社:除凤山村、高家坝村外,其他村都有加入,入社农户350户,1986年10月至12月三个月销售收入12万元,但受益农户不多。
凤山建筑队(1986年底):主力为高家坝村。12月当月完成产值75000元,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从10月开始,到12月底,凤山乡仅从上述合作社企业里“税收”所得为4.7万元。
“你们,有事?”赵无极放下报表,掩饰着内心的高兴,问道。
“赵乡长,我们几家企业的员工都回家了,怎么办呢,这企业还开不开啊?”四人的反映的问题出奇地一致。
“什么原因啊?”赵无极明知故问。在各村的合作社组建起来之后,一些工人开始眼红了,尼媒的,老子每个月才二三十块钱收入,别人在家里编个筐筐一天也要挣五六块,一个月下来也是百多块呢。尼媒的,老子要辞职,不干了!
赵无极窃喜:尼媒,政策的壁垒终于在农民自己的选择里松动,这可不是我硬要砍掉几家企业,这可是农民的自发行为!
赵无极立即找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进行“研究”:这些企业,现在人也没了,该怎么办?
“乡长,此前你不是有个想法吗,现在,正好可以给县委打报告,把这几个企业关闭算了。乡上正好可以节约一些开支。”副乡长甘霖提议道。
凤山乡的财政,在11月时紧张了一个月,但进入12月后,由于木雕、竹编生意的火爆,让乡上收到了万余元的“税收”,让乡政府终于有了“盈余”,但凡是凤山的干部职工,都喜笑颜开的,赵无极走到哪里,人们都热情地打着招呼。这个年轻的乡长,办法多啊!
但是,惟有赵无极知道,他的这些措施,受益的群众还很少,包括建筑队、合作社在内的全乡群众,其直接受益的,不到700户人家,与全乡3400户的总户数相比,才20左右。如果按人口计算,全乡共有劳动力11000人,而全部参与这些业务的人,只有1200人,占全乡劳动力的10左右。
“好,以乡党委政府的名义,给县委打报告;同时,把86年度的经济报表也上报县委县政府!”赵无极心里一直在偷笑。尼媒,现在企业里已经没人上班了,县委县政府啊,你们说怎么办吧。
县委书记胡永生手拿凤山乡的报表,看到“人均增收”一栏,心头也非常爽,看来,这个赵无极确实是个能人,在凤山只干了两个半月,农民人均增收就达到了40元,如果是干满一年,岂不是要达到200元。再一看凤山乡1987年的目标,尼媒,真的了不得,他们订的目标竟然是人均增收500元,天啊,凤山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凤山能完成这个任务吗?”赵德正同志在家里也向年轻的赵乡长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有什么不行的。我们这个目标,其实是非常保守的。当然,87年的任务,主要是扩大销售渠道,让几大合作社的模式惠及更多的群众。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每户农民至少有1人加入到各类合作社或建筑队中。”
“你们那个建筑队,我到是听说了,能吃苦,质量也不错。”赵德正表扬了一句。来自凤山乡的任何消息,赵德正同志都是非常关注嘀。
“给老爸你添麻烦了。”赵无极诚恳地说道。为了让建筑队尽快进入角色,挣到钱,赵无极可没少麻烦他的这位常务副县长老爸。
卢江县委对于凤山乡取得的进步和赵无极同志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在讨论到凤山几个企业的去向时,一从县委常委们,总有哭笑不得的感觉。神马时候,乡镇企业成了农民厌弃之地,该拿的工资也不拿了?
事情都成这个样子了,但卢江的县领导们讨论却非常热烈。
乐观的人士指出,凤山的经验很好啊,农民通过各类经济合作社,找到了致富门路,而凤山乡政府也不用在背着这个包袱了。如果整个卢江的乡镇企业都能像凤山这个样子,那卢江各级政府的日子就好过了。
可悲观的人士却认为,凤山这种情况,说明我们现在的工业很危险啊,国营企业竞争不赢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竞争不赢农民的合作社,如果长此以往,我们如何保证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啊,如何保证我们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啊?
虽然人们有这样的看法那样的看法,但在决定凤山的企业是继续办,还是由此关闭将资产转让给个体经营,众人却齐齐望向县委书记胡永生和县长安福林。
“赵德正同志,你说说你的意见吧。昨天是星期天,赵无极同志应该回了家的,他本人是神马看法?”胡永生没轻易表态,而是问了问赵德正。
让胡永生欣慰的是,赵德正同志每每有惊人之回答,下来后仔细一想,赵德正的意见恰恰是该问题的正解。今天,赵德正同志会为县委提供一条思路吗?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