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关于再次出兵的争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弃宇宙、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护唐风流最新章节!
武成殿内,站着满满当当的朝中重臣,刘逸粗粗看去,跟随御驾来到洛阳的大部重臣都到场了,到场的重臣里面,自己级别应该是最低的了。
皇帝李治头上扎着一块布条,可能是头疾犯了,扎上这一块布条会感觉舒服一点。
李治在传召的朝臣都到齐后,带着咳嗽宣读了从原州、庆州及单于都护府所送来的紧急军报,在恼怒发将这些紧急情况宣布后,李治以手拄着御座,大着声音问群臣道:“突厥阿史德奉职和阿史那泥熟匐部的叛乱才刚刚平息半来年,安北的突厥残部叛乱又起,你们说,朝廷要如何做出应对…”李治的声音里有些不可遏制的怒气。
刘逸是在刚刚李治宣布紧急军情通报时候才清楚突厥人叛乱的情况,一听到这情况,刘逸心内在种莫名的愤怒,这正是上次征战安北,我大军在取得重大胜利,没有乘胜追击,将突厥残部尽歼,同时威吓其他诸部落的结果。处于大漠北部的那些部落,看到我大军在取得这么重大胜利后,马上就班师了,肯定是猜测我大军无法在大漠一带长期驻留,才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公然反叛,难怪皇帝李治会勃然大怒,不顾武则天的劝告,抱病来主持朝事了。
刘逸是知道庆州、原州这两个地方在何处,这两州离大唐的京师长安才数百里之遥,快马三四曰就可以抵达长安,这两州离人们概念中算作边关的灵州、丰州、凉州有近千里之遥了,也就是说,这两州离大多数人认可的这几座边关之城,已经偏南近千里了,突厥骑兵可以这么轻松地驰骋几千里,长驱直入我大唐腹地,而且来去自如,这无异于狠狠地打了大唐皇帝一记响亮的耳光,想想裴行俭所领的定襄道大军班师时候,朝中是何等的喜庆气氛,几乎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北疆可以安定至少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没想到突厥人的叛乱在隔了不到一年就发生了,而且气势上更盛,连我大唐的腹地原、庆两州都被其侵袭。
李治问询的话刚说完,礼部尚书裴行俭第一个站出来奏道:“陛下、娘娘,臣觉得,应当再派大军进入安北,平定突厥人的叛乱,决不能对其姑息养歼!”
刘逸看到裴行俭侧面的脸,他也从自己的师傅脸上看到了一丝愤怒,还有一些其他特别的神色,刘逸也明白,裴行俭也肯定在为没有坚定地执行自己所制定的有效对付突厥人的策略,导致突厥人的叛乱再次发生而自责和愤怒,还有一些无可奈何。
出现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明,当初朝廷令大军班师的决定,是大错特错的,突厥人叛乱再次发生,并且其人马越过长城一线,长驱入河套以南,威胁京师的安全,这样的情况发生,与当初没有彻底平定突厥人的叛乱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突厥骑兵能攻到庆州、原州一带,而且还是在我大唐军队刚刚平息了其部叛乱后不久发生的,这应该是每一个大唐臣子的耻辱,特别是裴行俭这样以战功自傲的武将的耻辱。
“陛下,臣附议!”刚刚被委以守兵部尚书的岑长倩马上站出来,支持裴行俭的决定。
岑长倩出列作礼后,再说道:“突厥骑兵能侵到原州、庆州一带,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大唐军队在这一带的防守还是很弱的,这也给吐蕃人一个信号,有可能他们会在突厥人叛乱的同时,集大军攻击我河源到松州一带,因此臣认为,必须速速派大军出征安北,以雷霆之势将突厥人的叛乱平息,同时调集军队,严防吐蕃人的趁机犯边…”
岑长倩刚从鄯州回来不久,对那一带地形势非常的熟悉,从他嘴里说出这样的担忧,那自不会是危言听耸的,连刘逸也不禁心中一凛。
看来战事是免不了的,刘逸怎么也没想到,刚刚上一场战事过去才半来年,后一场战事就这么快到来了,刘逸也在想着,若安北和青海都有战事,他该请命出征哪一边为好。
“陛下,臣附议!”左庶子、门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出列奏道:“突厥人的叛乱,无论如何都不能姑息,臣认为,应该速派大军进剿,不然叛乱将接连而起!”
听到有数位朝中重臣已经站出来支持出征平叛了,刘逸也在张大安退下后,马上站出来:“陛下,娘娘,臣也觉得,一定要派大军入安北平叛,臣愿领军出征…”
“臣觉得,经过上一次大军对突厥人的毁灭姓打击,残存的阿史德温傅部人数必定不会很多,而与之联合的阿史那伏念,人数也不过七八万之众,上次近三十万突厥人的叛乱,都被我定襄道大军不费吹灰力之平定,这次人数更少,响应之部落也不多的叛乱,在我大军开进之际,就可能会土崩瓦解了,突厥人敢再叛我大唐,就是利用我大军刚刚班师,不一定会再次集结大军进剿的心理,而敢于这样玩火的,若我大军再次进剿,那一些摇摆不定的其他部落,一定会附我大唐,而不敢与突厥叛军联合的…”
刘逸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臣觉得,平定突厥人的叛乱并不是难事,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突厥人再次发生叛乱,这一而再的叛乱,对我大唐的边关威胁非常的大,我大军劳师远征,所费之需也颇巨,臣觉得,应该做出一劳永逸,或者能让突厥人长久不敢,也没有能力叛乱的事来,臣觉得,上次臣所上奏的一些建议,正是可以有效地防止突厥人的再次叛乱,我大唐在大军征战胜利后,对北胡之地加强治理,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派兵筑城守卫,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将胡人的叛乱消灭于萌芽之中,待我大唐的力量加强之后,逐步推行汉化政策,最终让安西、安北这些广阔的区域,置于我大唐牢固的统治之下…”
刘逸现在觉得,这一场突厥人的叛乱发生并不是坏事,可以说来得正是时候,自己上次提出的那么多的奏议,刚刚进行了一次朝议,因为李治身体的原因,第二次的朝议还未开始,恰恰又发生了突厥人叛乱,突厥轻骑攻击到我原州、庆州一带,也就是说,只是军事征服为主的手段是无法将突厥人的叛乱彻底平息的,必须辅以其他手段才可以,而自己所提的那些对付突厥人的手段,正是可以有效地对付突厥人,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安北、安西各部落的监看,在这些地方,若是有我大唐军队的驻防,能对突厥人或者其他部落的异动很快做出反应,那即使有叛乱,规模也不可能很大,我方那些能相互呼应的城堡中的将士,一定可以对叛军给予有效的打击的。
“陛下,臣附议!”裴行俭也马上站出来,“突厥人的威胁不可小视,据臣了解,光夏州一带,自调露元年起,被突厥人掠去的战马就有近二十万匹,这是何等巨大的数量,我大唐已经失去了青海一带的牧马地,河套一带的牧马地又受到突厥人的威胁,若这些地方不能再安全地放牧战马,不出几年,我大唐军队将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战马供应,因此臣觉得,必须对北胡各部落施以快速的军事打击,保我牧马地不受其侵扰,在在军事打击之后,再施以有效的辅助手段,加强民生方面的治理,而刘将军所提之策,臣以为是我们目前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手段…”
刚刚在前两天夏州都督所送呈的奏报上,向朝廷报告了这两年来被突厥人掠去的战马数量,有十八万匹之巨,这个数量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陛下、娘娘,臣反对!”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裴炎站了出来,表示异议。
在朝堂上差不多一面倒支持出兵的情况下,这位新晋相位的重臣站出来反对出兵,还是让很多人感到吃惊的。
只听裴炎用他那有些尖利的语调说道:“经过上一次的平叛行动,突厥人大部被歼或者被俘,留在漠北的只是一些突厥的残部,这些突厥残部也只有在我大军班师,所留军队无瑕顾及之时,才有他们蹦达一时的机会,这几万之众,只需我大唐单于都护府及丰州一带的边军即可将他们平定,不需再征调大军出征安北,臣倒觉得,西北吐蕃人的威胁才是最生重的,吐蕃人军力强大,又有一定的攻城经验,若我大军再征安北,很有可能吐蕃人会再寇人河源、青海一带…因此臣觉得,朝廷只需要令各州边军做好防守准备,再令单于都护府所驻的那数万兵马进入阴山一带平叛即可…若我再集大军出征,所费的军需将会非常巨大,连年的征战,所费的财物无数,这样下去势必加重百姓的负担,导致民怨…”
在裴炎滔滔不绝,以他那不能服从的理由讲述反对征战的时候,刘逸注视到了御座上的李治侧过身,与坐在帘后的武则天低声地说了一会话。
在裴炎一通话说完,刘逸正想上出来反驳之际,御座上的李治却对众臣摆摆手,“众爱卿,今曰的朝议到此为止,待诸爱卿回去再好好想想后,过两曰再议此事…”
(未完待续)
武成殿内,站着满满当当的朝中重臣,刘逸粗粗看去,跟随御驾来到洛阳的大部重臣都到场了,到场的重臣里面,自己级别应该是最低的了。
皇帝李治头上扎着一块布条,可能是头疾犯了,扎上这一块布条会感觉舒服一点。
李治在传召的朝臣都到齐后,带着咳嗽宣读了从原州、庆州及单于都护府所送来的紧急军报,在恼怒发将这些紧急情况宣布后,李治以手拄着御座,大着声音问群臣道:“突厥阿史德奉职和阿史那泥熟匐部的叛乱才刚刚平息半来年,安北的突厥残部叛乱又起,你们说,朝廷要如何做出应对…”李治的声音里有些不可遏制的怒气。
刘逸是在刚刚李治宣布紧急军情通报时候才清楚突厥人叛乱的情况,一听到这情况,刘逸心内在种莫名的愤怒,这正是上次征战安北,我大军在取得重大胜利,没有乘胜追击,将突厥残部尽歼,同时威吓其他诸部落的结果。处于大漠北部的那些部落,看到我大军在取得这么重大胜利后,马上就班师了,肯定是猜测我大军无法在大漠一带长期驻留,才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公然反叛,难怪皇帝李治会勃然大怒,不顾武则天的劝告,抱病来主持朝事了。
刘逸是知道庆州、原州这两个地方在何处,这两州离大唐的京师长安才数百里之遥,快马三四曰就可以抵达长安,这两州离人们概念中算作边关的灵州、丰州、凉州有近千里之遥了,也就是说,这两州离大多数人认可的这几座边关之城,已经偏南近千里了,突厥骑兵可以这么轻松地驰骋几千里,长驱直入我大唐腹地,而且来去自如,这无异于狠狠地打了大唐皇帝一记响亮的耳光,想想裴行俭所领的定襄道大军班师时候,朝中是何等的喜庆气氛,几乎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北疆可以安定至少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没想到突厥人的叛乱在隔了不到一年就发生了,而且气势上更盛,连我大唐的腹地原、庆两州都被其侵袭。
李治问询的话刚说完,礼部尚书裴行俭第一个站出来奏道:“陛下、娘娘,臣觉得,应当再派大军进入安北,平定突厥人的叛乱,决不能对其姑息养歼!”
刘逸看到裴行俭侧面的脸,他也从自己的师傅脸上看到了一丝愤怒,还有一些其他特别的神色,刘逸也明白,裴行俭也肯定在为没有坚定地执行自己所制定的有效对付突厥人的策略,导致突厥人的叛乱再次发生而自责和愤怒,还有一些无可奈何。
出现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明,当初朝廷令大军班师的决定,是大错特错的,突厥人叛乱再次发生,并且其人马越过长城一线,长驱入河套以南,威胁京师的安全,这样的情况发生,与当初没有彻底平定突厥人的叛乱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突厥骑兵能攻到庆州、原州一带,而且还是在我大唐军队刚刚平息了其部叛乱后不久发生的,这应该是每一个大唐臣子的耻辱,特别是裴行俭这样以战功自傲的武将的耻辱。
“陛下,臣附议!”刚刚被委以守兵部尚书的岑长倩马上站出来,支持裴行俭的决定。
岑长倩出列作礼后,再说道:“突厥骑兵能侵到原州、庆州一带,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大唐军队在这一带的防守还是很弱的,这也给吐蕃人一个信号,有可能他们会在突厥人叛乱的同时,集大军攻击我河源到松州一带,因此臣认为,必须速速派大军出征安北,以雷霆之势将突厥人的叛乱平息,同时调集军队,严防吐蕃人的趁机犯边…”
岑长倩刚从鄯州回来不久,对那一带地形势非常的熟悉,从他嘴里说出这样的担忧,那自不会是危言听耸的,连刘逸也不禁心中一凛。
看来战事是免不了的,刘逸怎么也没想到,刚刚上一场战事过去才半来年,后一场战事就这么快到来了,刘逸也在想着,若安北和青海都有战事,他该请命出征哪一边为好。
“陛下,臣附议!”左庶子、门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出列奏道:“突厥人的叛乱,无论如何都不能姑息,臣认为,应该速派大军进剿,不然叛乱将接连而起!”
听到有数位朝中重臣已经站出来支持出征平叛了,刘逸也在张大安退下后,马上站出来:“陛下,娘娘,臣也觉得,一定要派大军入安北平叛,臣愿领军出征…”
“臣觉得,经过上一次大军对突厥人的毁灭姓打击,残存的阿史德温傅部人数必定不会很多,而与之联合的阿史那伏念,人数也不过七八万之众,上次近三十万突厥人的叛乱,都被我定襄道大军不费吹灰力之平定,这次人数更少,响应之部落也不多的叛乱,在我大军开进之际,就可能会土崩瓦解了,突厥人敢再叛我大唐,就是利用我大军刚刚班师,不一定会再次集结大军进剿的心理,而敢于这样玩火的,若我大军再次进剿,那一些摇摆不定的其他部落,一定会附我大唐,而不敢与突厥叛军联合的…”
刘逸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臣觉得,平定突厥人的叛乱并不是难事,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突厥人再次发生叛乱,这一而再的叛乱,对我大唐的边关威胁非常的大,我大军劳师远征,所费之需也颇巨,臣觉得,应该做出一劳永逸,或者能让突厥人长久不敢,也没有能力叛乱的事来,臣觉得,上次臣所上奏的一些建议,正是可以有效地防止突厥人的再次叛乱,我大唐在大军征战胜利后,对北胡之地加强治理,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派兵筑城守卫,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将胡人的叛乱消灭于萌芽之中,待我大唐的力量加强之后,逐步推行汉化政策,最终让安西、安北这些广阔的区域,置于我大唐牢固的统治之下…”
刘逸现在觉得,这一场突厥人的叛乱发生并不是坏事,可以说来得正是时候,自己上次提出的那么多的奏议,刚刚进行了一次朝议,因为李治身体的原因,第二次的朝议还未开始,恰恰又发生了突厥人叛乱,突厥轻骑攻击到我原州、庆州一带,也就是说,只是军事征服为主的手段是无法将突厥人的叛乱彻底平息的,必须辅以其他手段才可以,而自己所提的那些对付突厥人的手段,正是可以有效地对付突厥人,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安北、安西各部落的监看,在这些地方,若是有我大唐军队的驻防,能对突厥人或者其他部落的异动很快做出反应,那即使有叛乱,规模也不可能很大,我方那些能相互呼应的城堡中的将士,一定可以对叛军给予有效的打击的。
“陛下,臣附议!”裴行俭也马上站出来,“突厥人的威胁不可小视,据臣了解,光夏州一带,自调露元年起,被突厥人掠去的战马就有近二十万匹,这是何等巨大的数量,我大唐已经失去了青海一带的牧马地,河套一带的牧马地又受到突厥人的威胁,若这些地方不能再安全地放牧战马,不出几年,我大唐军队将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战马供应,因此臣觉得,必须对北胡各部落施以快速的军事打击,保我牧马地不受其侵扰,在在军事打击之后,再施以有效的辅助手段,加强民生方面的治理,而刘将军所提之策,臣以为是我们目前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手段…”
刚刚在前两天夏州都督所送呈的奏报上,向朝廷报告了这两年来被突厥人掠去的战马数量,有十八万匹之巨,这个数量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陛下、娘娘,臣反对!”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裴炎站了出来,表示异议。
在朝堂上差不多一面倒支持出兵的情况下,这位新晋相位的重臣站出来反对出兵,还是让很多人感到吃惊的。
只听裴炎用他那有些尖利的语调说道:“经过上一次的平叛行动,突厥人大部被歼或者被俘,留在漠北的只是一些突厥的残部,这些突厥残部也只有在我大军班师,所留军队无瑕顾及之时,才有他们蹦达一时的机会,这几万之众,只需我大唐单于都护府及丰州一带的边军即可将他们平定,不需再征调大军出征安北,臣倒觉得,西北吐蕃人的威胁才是最生重的,吐蕃人军力强大,又有一定的攻城经验,若我大军再征安北,很有可能吐蕃人会再寇人河源、青海一带…因此臣觉得,朝廷只需要令各州边军做好防守准备,再令单于都护府所驻的那数万兵马进入阴山一带平叛即可…若我再集大军出征,所费的军需将会非常巨大,连年的征战,所费的财物无数,这样下去势必加重百姓的负担,导致民怨…”
在裴炎滔滔不绝,以他那不能服从的理由讲述反对征战的时候,刘逸注视到了御座上的李治侧过身,与坐在帘后的武则天低声地说了一会话。
在裴炎一通话说完,刘逸正想上出来反驳之际,御座上的李治却对众臣摆摆手,“众爱卿,今曰的朝议到此为止,待诸爱卿回去再好好想想后,过两曰再议此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