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梁换柱——(二十)尾声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新青年包青天最新章节!
第二十节
公孙策已经清醒过来,正在床榻上试着舒展舒展身子,他来回动了动手臂,拉扯间伤口还是会隐隐作痛。
包拯抱着那面铜镜从门口跑了进来,进门差点一个趔趄,公孙策见状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在床上给他急的,又没法下去帮忙,“包拯,你干嘛?”
“这镜子可真重,展昭来抱肯定都吃力。”包拯两手撑在桌子上,一头大汗地对着桌上的镜子。
这铜镜背面是花鸟山水楼台图案,错落有致,并不密集繁杂,是很写实的图画,包拯看着觉得有些眼熟的样子。
再说铜镜的形状虽然已经破裂了不完整,但是还是能依据现有的状态推想出它原来的模样,应该是一面盾形铜镜。
盾形铜镜并不少见,但是何故一面寻常人家都可能会有的镜子却单单成为了凶手杀人的凶器?也许,正是因为它的寻常,凶手才选择了它。
公孙策看包拯还在想案情,就有点不高兴地说道:“我说包拯,我救了你一命,你是不是应该过来给我说一声谢谢什么的?”
包拯愣了一下,才恍然道:“谢谢公孙大人……“
“嗯?”
“哦,不不,公孙,谢谢你,不仅是谢你替我挡那一箭,我还要谢谢你,一直,一直在我身边……”
“得,得,你还是别说了,我这伤我感觉已无大碍,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么?”
包拯听了撇了一下嘴,双手上前把公孙策好不容易坐直的身子放了下去,“你好好养着,侍郎大人遇刺受伤可不能马虎,放心吧,这几个案子,我已经有点眉目了。”
“真的?”公孙策有点不敢相信。
“嗯。”
展昭飞马从泸州而来,和包拯一道再次去了趟无花阁。
接着二人就去到了皇宫,找冷清,可是并没有找到冷清的人影。但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何狸和一白衣人,二人双双背着包袱从城西而来。
还没等包拯他们上前,就看见冷清突然出现在街口,拦住了何狸的去路。
四下除了闹市喧哗,三人并未开口说话。何狸率先从腰侧抽出一把细细短短的剑,指向了冷清,冷清默然而立,眼神看得出有些伤感。
三人就在这人来人往的闹市打斗起来,何狸一行想要出城,可是冷清一直拼死抵挡。终于引来了巡城的侍卫,包拯上前给侍卫交代了几句,白衣人、何狸和冷清便被带到了皇宫。
皇上和一众大臣正在垂拱殿安抚西夏士兵头头,虽说是安抚,但是言语间一点不客气,由敏和庭蓝站于殿内一侧,远看着包拯他们押解着冷清而来,连忙上前,瞪大了双眼看着包拯,由敏指了指冷清,不知包拯意欲何为。
皇上看包拯来了,也有些诧异,但是凭他对包拯的了解,想来包拯查案子可能有了什么眉目,许是来回禀的,便让人赐坐于西夏人,意思是你等会儿再说。
“皇上,案子已然明了,包拯是来回禀圣上的。”
皇上微微点头,又看了看冷清等人,心里似乎猜到了些什么。
“皇上,包拯想请张氏的贴身侍婢萤雪来殿内。”
皇上挥了挥手,一个小厮便去到了清风阁,找到了萤雪。
“包拯,你倒是说说,这杀害爱妾张氏的人到底是谁?舒兰之死包括王奎大人的死,又和此案有何关系?”皇上道。
包拯行了叩首礼后,起身道:“汴梁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吸引了许多治世之才,也吸引了很多异乡异客,来到这里,妄图一展作为。”
“张氏之死,缘起悠远,这位萤雪姑娘,正是局中之人。案发当日,皇上和我们都在大庆殿,也只有这萤雪姑娘作为张氏贴身侍婢,还在柔仪殿内。没错,她的目的,是杀害张氏,但是却被人捷足先登了,准确地说,是萤雪姑娘改了主意,在张氏成婚之前,便改了杀她的主意。”
萤雪怔怔地看着包拯,双手在衣袖里却握成了拳头,但是倏尔又因为内心实在酸楚无力,又渐渐松开了紧握的手,只剩下薄薄的细汗,在手掌间,指认着她方才内心壮阔波澜。
包拯默默看了她一眼,萤雪眼角的隐秘泪水如同一根钝针,刺向了包拯的胸口,包拯微微动容,但是就在转眼间归于平静,仿佛刻意压制,也好似冷若冰霜。
“我在萤雪房间的床底,发现了一箱书信,上面是大辽国主写给潜伏于大宋皇宫的细作的信。先前,萤雪说那些书信,是她的,可是如果她真的一心为大辽,又何必把这些书信留下保存,一把火烧了,不是更好?”
“所以萤雪姑娘,虽然是辽人,可是她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也绝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因为我发现她和张氏之间,是有主仆之情的。”
“萤雪对皇上承认了自己辽人的身份,但是皇上只是将她禁闭,这其中缘由,我相信除了皇上仁慈善良不愿用刑逼供之外,我有一个猜测,就是萤雪的一切作为,皇上也许是知道的,而且很有可能张氏也知道,只不过知道不久。”
皇上坐于龙椅之上,不着一语,一直双眼微闭,静静聆听。
“张氏自小养在宫里,无亲无故,一直是先太后悉心抚养教导,萤雪作为几年前入宫的侍女,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成了深受太后喜爱皇上疼爱的张氏的贴身侍婢?当然如果有人牵线搭桥,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这和张氏的死有何关系?”由敏耐不住性子,问道。
“我说了,张氏的死,并不是萤雪所为,但是其实和萤雪有关,因为大辽真正的细作,其实早在十五年前,就进到了皇宫,而且正是因为她的到来,才有了张氏。”
众人都默默不语,西夏人闻言冷笑了一声,道:“这么说,这张氏也是细作?”
包拯浅笑不置可否,“十五年前,大辽长宁公主被逼迫和西夏国结亲,公主不愿嫁于背叛大辽的人,于是自请作为大宋细作潜入大宋皇城,可是不想她一孤弱女子,即便是经受了短暂的训练,又如何能逃过刘太后的缜密观察,她被发现了,但是我想应该是在她被发现身份之前,一次皇上酒醉后,公主和皇上竟有了一夜之情。太后恐生事端,于是把她囚禁了起来。”
“包拯,你是如何得知这后宫之事的?还这么言之凿凿?”皇上脸有愠色。
包拯拱手道:“皇上,张氏的死,和十五年前的事情有脱不了的干系,这些事,是我在调查的时候,萤雪告诉我的,她在来到大宋后,其实和大辽公主一直有联系,公主就把这些事情告诉了她,再说萤雪房间的信,其实也是佐证,信件上的字迹也确是大辽国主的字迹,包拯先前在宋辽边境的时候,在宋辽互市馆看到过辽主的书文,便确定了这点。书信记录了十五年来,辽人交代给公主的一应任务。”
皇上看了看萤雪,萤雪低头不语。
“案发当日,张氏向往常一样起来梳洗,但是她并没有吃早点的习惯,所以她房间的紫苏糕点未曾动过一口。可是我们却在紫苏糕内发现了一枚耳饰,这个耳饰,是先前皇上赏于张氏的高丽进贡的芙蓉流苏耳饰,后来张氏赏给了萤雪。”
“如果是萤雪行凶,然后不小心掉落了耳饰,她自己没发现没带走的情况下,那我们去到现场的时候,应该会在某个地方发现耳饰,但不管在哪里,这枚耳饰都不应该出现在一盘摆放整齐的点心里。所以其实是另一个人,发现了耳饰,再把它置于点心之中。”
“这么说的话,真正的凶手就借机把耳饰藏于点心内,实行栽赃?可包大人,好像不对啊,既然凶手想栽赃萤雪,那看见一个掉落的耳饰不是正好么?何故又放在点心里那么麻烦?”旁边一个大臣问道。
“我没说凶手想要栽赃,正如你所说,如果是栽赃,那这枚耳饰是最好的掩饰,但是有人却把它放在点心里,这说明什么?”
“另外,我们在清风阁的香炉内发现了一个装过含金继草保胎药的碗,在张氏的床褥上还发现了药渣。这两个地方,特别是床褥,其实都不是最佳的处理药渣的地方,反而更像是情急之下的、在清风阁这个密闭房间内的最佳选择。而如果是除了张氏和萤雪之外的人当时在现场行凶的话,那么他应该是把药渣和碗带走,而不是放在床褥里。”
众人点点头。
“所以,我推断,张氏中毒之时,清风阁内除了萤雪和张氏,并无旁人。而那个含有剧毒的保胎药其实一早就被下了毒,萤雪作为张氏贴身侍婢却并不知情,因为根据她和张氏的关系,如果发现了毒,肯定会制止的。”
“什么关系?你方才说这萤雪可是辽人。”西夏人说道。
“萤雪是辽人,可这张氏,也有辽人的血统。”包拯淡淡地说,眼神温文,语气却带着一丝无情,“十五年前,辽国公主在和皇上耦合之后,被太后囚禁起来,可是后来公主却怀孕了,太后顾及公主身份,先赐予了公主淑仪的身份,又隐藏了她怀孕的消息,在公主还未诞下麟儿之际,就遣人把她送出了宫,并且让人在公主生下孩子后,杀死公主。”
“可是执行这个任务的人,可能心存不忍,并没有杀公主,而是让她藏身于东悦坊。公主的孩子被带回了宫,养在了太后身边,并且以入幕之宾海印国师之女的名义。而这个孩子就是张氏。可是其实据我娘说,海印国师其实是不能生育的,所以张氏虽然以旧臣女儿的身份养在宫内,其实,她身体里流的是皇上的血。”
包拯看向皇上,皇上早已半瘫在龙椅上,包拯于心不忍,其实方才也未曾把国师奸污公主的事袒露,就是怕皇上受不了刺激,可是现在看来,张氏的身份,对于皇上,可能才是最大的刺激。
包拯迟疑了半刻,一旁的展昭见状用手臂碰了碰包拯,包拯回头,展昭给予了坚定的眼神。
“包拯,如果如你所说,那这张氏现下竟和皇上成婚,还怀有孩子,那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西夏人说。
“当年皇上酒醉,后来公主又一直被软禁,所以皇上都不曾见过公主的样子,更加不知公主还怀有他的孩子。”
“那又如何?不知道岂不是显得皇上更加无知?”
展昭在一旁道:“大宋和大辽,合欢成礼,并且诞下公主,太后又悉心照拂,正是两国邦交之始,有何不妥的?”
皇上突然挥了挥手,示意无妨。皇上幼时,大宋和大辽签订了檀渊之盟后,虽然表面和平,可是实际上两国互相都有暗探细作克制蹲守。只是皇上他没料到,当年的一个意外,竟会发生在大辽公主身上。
“包大人,你所说那辽人公主莫非就是当年逃走的张淑仪?”大臣中有人问道。
包拯微微点头。众大臣齐齐看向站在一旁的冷清,低声议论纷纷。
“我和公主一直有联络,我可以作证,这冷清,并不是公主和皇上的孩子,他是那个妇人舒兰之子。”萤雪道。
“萤雪,你所说真如其实?”庭蓝突然说话了,“我看这冷清公子似乎才更像是皇上和公主的孩子,而包公子所说的张氏,不过是太后当年疼爱的小丫头罢了,不瞒各位,皇上和由大官一早就交代小的去东悦坊调查过,也证实了。”
“你如何证实的?那舒兰都是个假公主,难道你就仅凭一张龙纹布你就证实了吗?”展昭问道。
“正如展侍卫所说,不管舒兰是否是公主,可龙纹布确实当年太后所赐,而当年东悦坊也确实收留过一位辽人女子。”
一旁的冷清静静听着众人言语,皇上也放任着大臣们的议论,足足半柱香的时间,议论声才渐渐放低,似乎这件案子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消化,仿佛他们的所作所为皆是情有可原的样子。“只怕是要真正的公主出来作证,才能解这众说纷纭了。”
“皇上,小人狗胆包天,冒充皇子,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如今母亲惨死,计谋也被识破,小人但求一死。”冷清双手被绑,跪在地上让头埋进了胸膛。
“事到如今,你还要帮她说话么?”包拯淡淡说着,语气却异常凛冽。
“小人但求一死。”冷清仍旧低头道。
“冷清,亏我一直以为你是我的孩儿,既然你自己招认,这欺君之罪你是逃不了的了。不过,先等包拯把案子破了,朕再处置你等。”
包拯接着道:“所以张氏既然是公主之女,而萤雪身为辽人是决计不会去杀害的,甚至萤雪一直表现得很为公主叫屈,所以虽然有人给萤雪下了命令,但是相反,在张氏成婚的前一天,萤雪去和张氏说出了真相,告诉了张氏,张氏的真正身份。张氏应该是很难受很痛苦,但是她还是选择站在了母亲一边,她把皇上赐给她的流苏耳饰赏给了萤雪,嘱咐萤雪去找公主,为她母亲伸冤。”
“萤雪一并交给张氏的,应该还有那些信件,萤雪这么多年在皇宫调查,发现十多年来皇宫内一直有人冒充辽国公主,在给大辽回信。根据信件来看,她却只找到了收到的信,并没有找到送出去的信。”
“辽国公主也因为自己的孩子受制于太后,再加上有人监视,也就一直没有私下和辽人联系,所以辽人可能还以为他们的公主在大宋皇宫之内,除了萤雪。“
“当日,萤雪照常把安胎药送到了清风阁殿内,张氏喝下腹痛难忍,毒发过程中,张氏不愿中了凶手的奸计而让萤雪蒙冤,情急之下,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让萤雪去伙房找来了熬药的药渣,再把装药的碗埋在了香炉内,她把药渣放在了不会被轻易发现的被褥内,因为她知道如果让萤雪把这些东西带出去的话,那么一旦找到,萤雪凶手的身份就坐实了,这就正中了真凶的计谋。张氏不知真凶是谁,但是她知道真正的凶手一定是知道当年事情的人,所以她也不能伪装成自杀的样子让凶手逍遥法外。她要让萤雪活着,再和辽主联系,还她母亲清白。”
“可是萤雪,这么多年来和公主一直有联系,她深知大辽长宁公主,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女子,长宁公主其实一直就在计划复仇。这也是为什么萤雪虽然身为辽人,却一直左右为难万分纠结的原因。”
“皇上大婚当日,正是公主复仇之时,她要让皇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糗,公主找了个和她年岁相似的东悦坊青楼女子,也就是舒兰,以舒兰之子冷清的性命要挟舒兰,通过萤雪进入到了皇宫,出现在了婚礼之上。可是那个时候,其实张氏已死,萤雪在万般无奈之下做了这顺水人情。事后,当大家都在大庆殿的时候,萤雪并没有听张氏的话也去到大庆殿,而是在柔仪殿等待审判,她可能想独自承担杀人之罪,可是凶手却救了她一命。”
“凶手救了她?这是什么意思?”展昭问道。
“还记得我说的耳饰么?那枚在紫苏糕里的耳饰,就是第一个进入到清风阁的人发现后,放进去的,而他之所以要放进点心里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凶手的目的只是杀张氏,他并不想让萤雪死,那几盘没动过的点心,事后一定会经由萤雪再到伙房,凶手给了萤雪一个机会也给了萤雪一个警醒,所以说,这并不是栽赃。”
“那第一个进入清风阁的不就是庭蓝?你是凶手?”展昭问庭蓝。
庭蓝淡定地向皇上作了个揖,“皇上,这包公子所言根本没有真凭实据,小人并非凶手,还望皇上圣断!”
“证据?你想要证据很简单,其实这个案子发生在宫内,凶手必须是对宫里熟悉的人,另外,萤雪房间的书信,我查过它的来源,其实藏有这些书信的人,就是最有嫌疑的人。这些书信原本就是放在福宁殿后院,也就是你们内侍居所,我去过福宁殿后院,后院有一间杂物房,平时一般没有人去,我在那里发现了一封掉落的书信。”包拯从怀中拿出那封信,“再加上,你是张氏死后第一个进到清风阁的人,你隐藏耳饰,分明是知道内情。而且清风阁房门也只有从外向里撬开的痕迹。”
“可是他一个小小内侍,不好好尽忠职守,为何要杀张氏?”展昭问道。
“至于杀人动机,我刚才说了,一切都和十五年前的事情有关。加上舒兰的死,也是如此。”
“那这舒兰又是如何死的?”皇上问道。
“舒兰在婚礼当日就知道会被囚禁,当然这一切都在公主的计划之中,冷清更是知道自己一旦被认了身份,就可以轻松救出自己的生母。可是他们都不曾预料到,原本只是一个复仇的小伎俩,却不想演变成了一桩桩的杀人大案。张氏的死想必对公主打击很大,所以公主的计划改变了,在舒兰被关后,西夏使臣王奎又来访。这王奎此次来其实是为了我大宋的火药研制,这在稍后我会细说。”
“公主想借西夏人和昆仑派之手,杀死舒兰,栽赃大宋,一是为女儿报仇,二是想让大宋背负冤杀未来天子生母的恶名,并且如果凶手是西夏人,也可以让当初叛变大辽的西夏和大宋之间生出嫌隙。这也是为何侍郎府内会有昆仑派人刺杀的痕迹,实则是故意扰乱,想迷惑我们,让我们以为西夏人早已有所作为。”
“暗地里,公主让萤雪帮包拯调查杀害她女儿张氏的真凶,所以萤雪姑娘几次三番地提点包拯。但是,舒兰之死,并非公主所为。”包拯徐徐说道,语气平缓而冷静。
“那又是何人所为呢?”一侧一直未开口的王怀问道。
“舒兰被关后,我们去过大牢,我发现舒兰虽然褪去了喜服,但腰上仍旧系着红绳,这种装扮,其实一般多是青楼女子的习惯装扮,所以我就存了疑。我们审问她,她言语间也是前后矛盾,所以我怀疑她被人利用。”
“后来去到东悦坊,我们发现东悦坊里面的人都鬼鬼祟祟的,当日我还被人跟踪,可是来人却并无伤我之意,也许她的本意是想阻止我进东悦坊,可是临到关头却只是轻敲了我的脑袋。”包拯说完看了一圈众人。
“我想那个黑衣人应该也是案件的一个重要人物,因为我在黑衣人身上看到了一枚玉佩,就是和冷清何狸身上的半块玉佩一样的,不过那枚是完整的,后来这枚玉还出现在锁铺老板的手里。没错,这枚玉佩正是当年大辽进贡的两枚,太后把其中一枚赏给了公主,另一枚本来收放在六尚局,如今却不见了。而偷走玉佩的人,很可能就是熟悉六尚局的人。”
“舒兰因为身患绝症,被关在了远离其它牢房的另一间牢房,而当晚亥时,王奎手下的那名壮汉和琉璃以及何狸姑娘上演了一出戏,顺理成章被公孙策关进了大牢。何狸本来是想借机使计让壮汉去杀舒兰,可是同样,还未等壮汉出手,舒兰就死了。”
“这何狸是什么身份,为何要杀舒兰?”展昭问。
“那就要问她了。”包拯指了指白衣女子,“这名白衣女子,在我和冷清面前救走了何狸,今日又和何狸一同想要潜逃出城。”
“我和她什么关系,这与你们无关,今日被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白衣女子看向皇上,皇上微睁双眼,眼神迷离。
“因为冷清的出现,让这个案子不再那么单纯,西夏而来的使臣、昆仑派,包括潜伏在大宋的辽人,他们因为冷清的出现,都开始蠢蠢欲动。这也是为什么壮汉会愿意听从一个大宋司衣的话,去到刑部大牢,因为他去大牢不仅是琉璃的意思,也是王奎的意思。琉璃因为经常出入无花阁,和无花阁老板相熟,听无花阁顾老板说,王奎等人也经常去那里喝茶看画。”
“所以,我猜想,之所以琉璃会和壮汉一道使这么一出小把戏,可能就是在无花阁内达成的同盟关系,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当年无花阁阁主无故惨死,根据府衙记录,当年牵扯到这桩惨案中的人,除了宋人还有辽人,虽然最后未找到真凶,但是我想这顾老板还是把这仇记下了。”
“但是顾老板此人,其实能看出来他本性并不坏,每天迎来送往还有心思研究茶艺,我相信,他并未参与此案,不过是顺水推舟帮了西夏人而已。”
“我让展昭去到泸州调查商铺,发现从天圣七年开始,陆续有许多商铺的账本簿子上,都有一个叫王海的名字。因为大家知道,当年海印国师和刘太后交好,在泸州勾结当朝权贵,仗势欺人,掠夺百姓的田产,可以说是无恶不作。而这个王海其人,就是海印国师。”
“再者,这几年随着海印国师的势力渐渐退却,西夏人逐渐从暗地里走到了明面上,开始堂而皇之地以极低的价格收购我大宋物品,而他们选择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泸州。为什么是泸州?因为他们能确信泸州能顺利开始他们的第一步,为什么确信?因为,早在海印国师称霸的时候,王奎等人就草蛇千里、暗度陈仓了。”
“因为海印和王奎,一早就相熟。可能是某次二人的一次交谈吧,海印告诉了他自己当年在皇宫趁太后不备,欺辱大辽公主的事情,听者有意。”
“我和公孙策上次在无花阁发现了很多画,其中有张画上面是一个女子和一个华衣和尚坐在榻上,怀里还抱着个孩子。那些画我相信顾老板以之作为家珍,也给常常到来以之为友的王奎看过。”
“冷清的出现,再加上当年海印国师说的话,让王奎开始联想这其中的关系,所以他派壮汉去到大牢,想救出冷清的生母,作为以后要挟大宋的武器。”
“但是被人捷足先登了。我在舒兰的指甲里发现了有针刺的痕迹,并且公孙策在牢房外的树下也发现了银针。而牢门上的抓痕,根据验证,我们确定是刀刮的假证,所以,舒兰死之前其实被人逼供过,然后被灌下马钱子毒,毙命。”
“那凶手是怎么进入到这严防死守的刑部大牢的?”由敏问道。
“刑部大牢有记录,那名壮汉是在亥时,也就是第一狱吏换班的时候被关押,据公孙策和看守大牢的狱吏所说,每夜会有两轮换班,分别在亥时和卯时初,查房每隔半个时辰一次,而换班的时候是不会查房的。”
“舒兰死后,和壮汉一同消失的还有牢外的琉璃。案发当天,琉璃被展昭带到了城外的茅草屋疗伤,后来我们发现茅屋里有根绑人的绳子被丢在了地上,还有一些血迹。这个茅屋平时除了展昭并无人知道,我相信,应该是琉璃在之后把壮汉弄出了牢房,带到了此处,可是还未再次转移,壮汉就自己弄开了绳子,逃走了。案发前,展昭把琉璃送到茅屋后便走了,接着琉璃暗自去到了刑部大牢附近,我们在牢房外的大槐树上,发现了一根异常弯的树枝,因为平日宫人会按时修剪,这根树枝才显得越发奇怪。”
“没错,凶手躲在树上,等待时机,不小心,掉落了一根银针。”展昭道,“可我们并没有在房顶发现砖瓦有破损的痕迹啊?”
“因为凶手为避免被发现痕迹,不是选择从房顶进入。并且凶手为了让壮汉成功成为替罪羔羊,必须确保舒兰的死被发现是在壮汉消失以后。根据狱吏所说,卯时前半个时辰,第一轮的狱吏查房壮汉还好好地呆在牢房,后来卯初前一刻,狱吏因腹痛去了趟茅厕,回来后和第二轮狱吏交班的时候,发现壮汉不见了,也就是说,壮汉是在卯初交班前一刻被人转移。而根据舒兰的尸首我们推断舒兰死了不过一个多时辰,我们是在卯正三刻验的尸,以此推断,舒兰死的时间应该在寅正三刻左右,也就是说,凶手行凶的时间,也是在第二轮交班前不久。所以,凶手必须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逼供杀人还要把握时机带走壮汉,并且,还要让壮汉的消失变成杀人潜逃的模样,这一切都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至于凶手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进去大牢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从正门进去。”
“凶手混进大牢,潜伏在舒兰的牢房外,在换班前最后一轮查房后,凶手进入舒兰牢房,用银针刺入她的手指,逼问她一些问题。”
“最后杀了舒兰,带走壮汉引起骚乱,逃出了大牢。”
“那他是如何潜进这刑部大牢的?”
“我们在城里的一个丝绸店发现了一个锁匙制图,这个图上面的锁和钥匙,我们和刑部锁官对比过,就是这大牢里每间牢房的锁和钥匙的图样。制作这个锁的人,还给锁铺老板了一枚玉,这枚玉和冷清和何狸腰间佩戴的是一样的。”包拯看向二人。
“可是凶手这步棋,未免有点太刻意了,故意漏出一张锁匙制图,还让我们根据这张图,发现玉佩,这枚玉佩和当年太后赏赐给公主的是一样的,他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栽赃给拥有这块玉的人,可是他没料到,公主的玉早已被她分成了两块,给了冷清和何狸。二人也因此定情。”
“那这琉璃显然就是偷玉之人,她在六尚局那么多年,这对于她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萤雪道。
“没错,可是你忽略了一个关键。”
“什么?”
“就是这锁匙制图是从何而来?”
“自然是她从刑部锁官那里偷来的?”
“想要从刑部偷锁匙制图,几乎是不可能的,公孙策说过,刑部的锁匙制图以方位的不同,分别密封掌管在不同的锁官手上,而且隔段时间就会互相交换。无论是得到哪一部分,都不可能凭借不完整的图制作出一样的锁来。但是……”
包拯幽幽说道:“刑部锁官手上的图样原封未动并无丢失,但是琉璃的刺绣和绘画工艺很早就被刘太后赞许,而且琉璃经常出入无花阁,你要知道……”
“先前无花阁阁主正是凭借超强的记忆力绘画了无数的宫廷画,这种能力并非没有,他能在看一眼后便能速画出一模一样的画。”由敏道:“莫非是那无花阁的顾老板和琉璃合谋?”
“可是他们从何处得来这锁匙制图的原画来啊?”萤雪道。
“这就是关键,刑部的锁官说过,公孙策在接任刑部侍郎之前,刑部和殿前司推案合二为一,刑部大牢的锁其实在先前推官手里也有一份。”
“是这样,刑部分立出来后,大牢其实并没有分设,所以这锁匙嘛,也是和原来一样。”皇上说道。
“是的,皇上,所以凶手用仿制的锁匙进入牢房内,在换班前逼供舒兰,而后用马钱子毒杀。所以包拯在守卫壮汉的狱吏茶水杯里,发现了巴豆的痕迹,凶手算好了时间,就在狱吏去茅厕的间隙,另一人进入壮汉的牢房,带走了壮汉换上准备好的狱卒衣服,到舒兰牢房外躲避,等候时机。”
“为何还有一个人?不是凶手一个人完成的吗?”西夏人问道。
“必须是两个人,因为要带走壮汉,必定是壮汉愿意跟随的,否则他就只能打晕壮汉,拖出去,可是这样就太过明显也不好躲避,故而,带走壮汉的人,必须是和壮汉合谋进来的琉璃,琉璃只要随便告诉壮汉称计划有变,壮汉即便碍于王奎的任务,但是也只能先听之任之。”
第二十节
公孙策已经清醒过来,正在床榻上试着舒展舒展身子,他来回动了动手臂,拉扯间伤口还是会隐隐作痛。
包拯抱着那面铜镜从门口跑了进来,进门差点一个趔趄,公孙策见状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在床上给他急的,又没法下去帮忙,“包拯,你干嘛?”
“这镜子可真重,展昭来抱肯定都吃力。”包拯两手撑在桌子上,一头大汗地对着桌上的镜子。
这铜镜背面是花鸟山水楼台图案,错落有致,并不密集繁杂,是很写实的图画,包拯看着觉得有些眼熟的样子。
再说铜镜的形状虽然已经破裂了不完整,但是还是能依据现有的状态推想出它原来的模样,应该是一面盾形铜镜。
盾形铜镜并不少见,但是何故一面寻常人家都可能会有的镜子却单单成为了凶手杀人的凶器?也许,正是因为它的寻常,凶手才选择了它。
公孙策看包拯还在想案情,就有点不高兴地说道:“我说包拯,我救了你一命,你是不是应该过来给我说一声谢谢什么的?”
包拯愣了一下,才恍然道:“谢谢公孙大人……“
“嗯?”
“哦,不不,公孙,谢谢你,不仅是谢你替我挡那一箭,我还要谢谢你,一直,一直在我身边……”
“得,得,你还是别说了,我这伤我感觉已无大碍,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么?”
包拯听了撇了一下嘴,双手上前把公孙策好不容易坐直的身子放了下去,“你好好养着,侍郎大人遇刺受伤可不能马虎,放心吧,这几个案子,我已经有点眉目了。”
“真的?”公孙策有点不敢相信。
“嗯。”
展昭飞马从泸州而来,和包拯一道再次去了趟无花阁。
接着二人就去到了皇宫,找冷清,可是并没有找到冷清的人影。但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何狸和一白衣人,二人双双背着包袱从城西而来。
还没等包拯他们上前,就看见冷清突然出现在街口,拦住了何狸的去路。
四下除了闹市喧哗,三人并未开口说话。何狸率先从腰侧抽出一把细细短短的剑,指向了冷清,冷清默然而立,眼神看得出有些伤感。
三人就在这人来人往的闹市打斗起来,何狸一行想要出城,可是冷清一直拼死抵挡。终于引来了巡城的侍卫,包拯上前给侍卫交代了几句,白衣人、何狸和冷清便被带到了皇宫。
皇上和一众大臣正在垂拱殿安抚西夏士兵头头,虽说是安抚,但是言语间一点不客气,由敏和庭蓝站于殿内一侧,远看着包拯他们押解着冷清而来,连忙上前,瞪大了双眼看着包拯,由敏指了指冷清,不知包拯意欲何为。
皇上看包拯来了,也有些诧异,但是凭他对包拯的了解,想来包拯查案子可能有了什么眉目,许是来回禀的,便让人赐坐于西夏人,意思是你等会儿再说。
“皇上,案子已然明了,包拯是来回禀圣上的。”
皇上微微点头,又看了看冷清等人,心里似乎猜到了些什么。
“皇上,包拯想请张氏的贴身侍婢萤雪来殿内。”
皇上挥了挥手,一个小厮便去到了清风阁,找到了萤雪。
“包拯,你倒是说说,这杀害爱妾张氏的人到底是谁?舒兰之死包括王奎大人的死,又和此案有何关系?”皇上道。
包拯行了叩首礼后,起身道:“汴梁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吸引了许多治世之才,也吸引了很多异乡异客,来到这里,妄图一展作为。”
“张氏之死,缘起悠远,这位萤雪姑娘,正是局中之人。案发当日,皇上和我们都在大庆殿,也只有这萤雪姑娘作为张氏贴身侍婢,还在柔仪殿内。没错,她的目的,是杀害张氏,但是却被人捷足先登了,准确地说,是萤雪姑娘改了主意,在张氏成婚之前,便改了杀她的主意。”
萤雪怔怔地看着包拯,双手在衣袖里却握成了拳头,但是倏尔又因为内心实在酸楚无力,又渐渐松开了紧握的手,只剩下薄薄的细汗,在手掌间,指认着她方才内心壮阔波澜。
包拯默默看了她一眼,萤雪眼角的隐秘泪水如同一根钝针,刺向了包拯的胸口,包拯微微动容,但是就在转眼间归于平静,仿佛刻意压制,也好似冷若冰霜。
“我在萤雪房间的床底,发现了一箱书信,上面是大辽国主写给潜伏于大宋皇宫的细作的信。先前,萤雪说那些书信,是她的,可是如果她真的一心为大辽,又何必把这些书信留下保存,一把火烧了,不是更好?”
“所以萤雪姑娘,虽然是辽人,可是她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也绝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因为我发现她和张氏之间,是有主仆之情的。”
“萤雪对皇上承认了自己辽人的身份,但是皇上只是将她禁闭,这其中缘由,我相信除了皇上仁慈善良不愿用刑逼供之外,我有一个猜测,就是萤雪的一切作为,皇上也许是知道的,而且很有可能张氏也知道,只不过知道不久。”
皇上坐于龙椅之上,不着一语,一直双眼微闭,静静聆听。
“张氏自小养在宫里,无亲无故,一直是先太后悉心抚养教导,萤雪作为几年前入宫的侍女,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成了深受太后喜爱皇上疼爱的张氏的贴身侍婢?当然如果有人牵线搭桥,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这和张氏的死有何关系?”由敏耐不住性子,问道。
“我说了,张氏的死,并不是萤雪所为,但是其实和萤雪有关,因为大辽真正的细作,其实早在十五年前,就进到了皇宫,而且正是因为她的到来,才有了张氏。”
众人都默默不语,西夏人闻言冷笑了一声,道:“这么说,这张氏也是细作?”
包拯浅笑不置可否,“十五年前,大辽长宁公主被逼迫和西夏国结亲,公主不愿嫁于背叛大辽的人,于是自请作为大宋细作潜入大宋皇城,可是不想她一孤弱女子,即便是经受了短暂的训练,又如何能逃过刘太后的缜密观察,她被发现了,但是我想应该是在她被发现身份之前,一次皇上酒醉后,公主和皇上竟有了一夜之情。太后恐生事端,于是把她囚禁了起来。”
“包拯,你是如何得知这后宫之事的?还这么言之凿凿?”皇上脸有愠色。
包拯拱手道:“皇上,张氏的死,和十五年前的事情有脱不了的干系,这些事,是我在调查的时候,萤雪告诉我的,她在来到大宋后,其实和大辽公主一直有联系,公主就把这些事情告诉了她,再说萤雪房间的信,其实也是佐证,信件上的字迹也确是大辽国主的字迹,包拯先前在宋辽边境的时候,在宋辽互市馆看到过辽主的书文,便确定了这点。书信记录了十五年来,辽人交代给公主的一应任务。”
皇上看了看萤雪,萤雪低头不语。
“案发当日,张氏向往常一样起来梳洗,但是她并没有吃早点的习惯,所以她房间的紫苏糕点未曾动过一口。可是我们却在紫苏糕内发现了一枚耳饰,这个耳饰,是先前皇上赏于张氏的高丽进贡的芙蓉流苏耳饰,后来张氏赏给了萤雪。”
“如果是萤雪行凶,然后不小心掉落了耳饰,她自己没发现没带走的情况下,那我们去到现场的时候,应该会在某个地方发现耳饰,但不管在哪里,这枚耳饰都不应该出现在一盘摆放整齐的点心里。所以其实是另一个人,发现了耳饰,再把它置于点心之中。”
“这么说的话,真正的凶手就借机把耳饰藏于点心内,实行栽赃?可包大人,好像不对啊,既然凶手想栽赃萤雪,那看见一个掉落的耳饰不是正好么?何故又放在点心里那么麻烦?”旁边一个大臣问道。
“我没说凶手想要栽赃,正如你所说,如果是栽赃,那这枚耳饰是最好的掩饰,但是有人却把它放在点心里,这说明什么?”
“另外,我们在清风阁的香炉内发现了一个装过含金继草保胎药的碗,在张氏的床褥上还发现了药渣。这两个地方,特别是床褥,其实都不是最佳的处理药渣的地方,反而更像是情急之下的、在清风阁这个密闭房间内的最佳选择。而如果是除了张氏和萤雪之外的人当时在现场行凶的话,那么他应该是把药渣和碗带走,而不是放在床褥里。”
众人点点头。
“所以,我推断,张氏中毒之时,清风阁内除了萤雪和张氏,并无旁人。而那个含有剧毒的保胎药其实一早就被下了毒,萤雪作为张氏贴身侍婢却并不知情,因为根据她和张氏的关系,如果发现了毒,肯定会制止的。”
“什么关系?你方才说这萤雪可是辽人。”西夏人说道。
“萤雪是辽人,可这张氏,也有辽人的血统。”包拯淡淡地说,眼神温文,语气却带着一丝无情,“十五年前,辽国公主在和皇上耦合之后,被太后囚禁起来,可是后来公主却怀孕了,太后顾及公主身份,先赐予了公主淑仪的身份,又隐藏了她怀孕的消息,在公主还未诞下麟儿之际,就遣人把她送出了宫,并且让人在公主生下孩子后,杀死公主。”
“可是执行这个任务的人,可能心存不忍,并没有杀公主,而是让她藏身于东悦坊。公主的孩子被带回了宫,养在了太后身边,并且以入幕之宾海印国师之女的名义。而这个孩子就是张氏。可是其实据我娘说,海印国师其实是不能生育的,所以张氏虽然以旧臣女儿的身份养在宫内,其实,她身体里流的是皇上的血。”
包拯看向皇上,皇上早已半瘫在龙椅上,包拯于心不忍,其实方才也未曾把国师奸污公主的事袒露,就是怕皇上受不了刺激,可是现在看来,张氏的身份,对于皇上,可能才是最大的刺激。
包拯迟疑了半刻,一旁的展昭见状用手臂碰了碰包拯,包拯回头,展昭给予了坚定的眼神。
“包拯,如果如你所说,那这张氏现下竟和皇上成婚,还怀有孩子,那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西夏人说。
“当年皇上酒醉,后来公主又一直被软禁,所以皇上都不曾见过公主的样子,更加不知公主还怀有他的孩子。”
“那又如何?不知道岂不是显得皇上更加无知?”
展昭在一旁道:“大宋和大辽,合欢成礼,并且诞下公主,太后又悉心照拂,正是两国邦交之始,有何不妥的?”
皇上突然挥了挥手,示意无妨。皇上幼时,大宋和大辽签订了檀渊之盟后,虽然表面和平,可是实际上两国互相都有暗探细作克制蹲守。只是皇上他没料到,当年的一个意外,竟会发生在大辽公主身上。
“包大人,你所说那辽人公主莫非就是当年逃走的张淑仪?”大臣中有人问道。
包拯微微点头。众大臣齐齐看向站在一旁的冷清,低声议论纷纷。
“我和公主一直有联络,我可以作证,这冷清,并不是公主和皇上的孩子,他是那个妇人舒兰之子。”萤雪道。
“萤雪,你所说真如其实?”庭蓝突然说话了,“我看这冷清公子似乎才更像是皇上和公主的孩子,而包公子所说的张氏,不过是太后当年疼爱的小丫头罢了,不瞒各位,皇上和由大官一早就交代小的去东悦坊调查过,也证实了。”
“你如何证实的?那舒兰都是个假公主,难道你就仅凭一张龙纹布你就证实了吗?”展昭问道。
“正如展侍卫所说,不管舒兰是否是公主,可龙纹布确实当年太后所赐,而当年东悦坊也确实收留过一位辽人女子。”
一旁的冷清静静听着众人言语,皇上也放任着大臣们的议论,足足半柱香的时间,议论声才渐渐放低,似乎这件案子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去消化,仿佛他们的所作所为皆是情有可原的样子。“只怕是要真正的公主出来作证,才能解这众说纷纭了。”
“皇上,小人狗胆包天,冒充皇子,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如今母亲惨死,计谋也被识破,小人但求一死。”冷清双手被绑,跪在地上让头埋进了胸膛。
“事到如今,你还要帮她说话么?”包拯淡淡说着,语气却异常凛冽。
“小人但求一死。”冷清仍旧低头道。
“冷清,亏我一直以为你是我的孩儿,既然你自己招认,这欺君之罪你是逃不了的了。不过,先等包拯把案子破了,朕再处置你等。”
包拯接着道:“所以张氏既然是公主之女,而萤雪身为辽人是决计不会去杀害的,甚至萤雪一直表现得很为公主叫屈,所以虽然有人给萤雪下了命令,但是相反,在张氏成婚的前一天,萤雪去和张氏说出了真相,告诉了张氏,张氏的真正身份。张氏应该是很难受很痛苦,但是她还是选择站在了母亲一边,她把皇上赐给她的流苏耳饰赏给了萤雪,嘱咐萤雪去找公主,为她母亲伸冤。”
“萤雪一并交给张氏的,应该还有那些信件,萤雪这么多年在皇宫调查,发现十多年来皇宫内一直有人冒充辽国公主,在给大辽回信。根据信件来看,她却只找到了收到的信,并没有找到送出去的信。”
“辽国公主也因为自己的孩子受制于太后,再加上有人监视,也就一直没有私下和辽人联系,所以辽人可能还以为他们的公主在大宋皇宫之内,除了萤雪。“
“当日,萤雪照常把安胎药送到了清风阁殿内,张氏喝下腹痛难忍,毒发过程中,张氏不愿中了凶手的奸计而让萤雪蒙冤,情急之下,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让萤雪去伙房找来了熬药的药渣,再把装药的碗埋在了香炉内,她把药渣放在了不会被轻易发现的被褥内,因为她知道如果让萤雪把这些东西带出去的话,那么一旦找到,萤雪凶手的身份就坐实了,这就正中了真凶的计谋。张氏不知真凶是谁,但是她知道真正的凶手一定是知道当年事情的人,所以她也不能伪装成自杀的样子让凶手逍遥法外。她要让萤雪活着,再和辽主联系,还她母亲清白。”
“可是萤雪,这么多年来和公主一直有联系,她深知大辽长宁公主,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女子,长宁公主其实一直就在计划复仇。这也是为什么萤雪虽然身为辽人,却一直左右为难万分纠结的原因。”
“皇上大婚当日,正是公主复仇之时,她要让皇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糗,公主找了个和她年岁相似的东悦坊青楼女子,也就是舒兰,以舒兰之子冷清的性命要挟舒兰,通过萤雪进入到了皇宫,出现在了婚礼之上。可是那个时候,其实张氏已死,萤雪在万般无奈之下做了这顺水人情。事后,当大家都在大庆殿的时候,萤雪并没有听张氏的话也去到大庆殿,而是在柔仪殿等待审判,她可能想独自承担杀人之罪,可是凶手却救了她一命。”
“凶手救了她?这是什么意思?”展昭问道。
“还记得我说的耳饰么?那枚在紫苏糕里的耳饰,就是第一个进入到清风阁的人发现后,放进去的,而他之所以要放进点心里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凶手的目的只是杀张氏,他并不想让萤雪死,那几盘没动过的点心,事后一定会经由萤雪再到伙房,凶手给了萤雪一个机会也给了萤雪一个警醒,所以说,这并不是栽赃。”
“那第一个进入清风阁的不就是庭蓝?你是凶手?”展昭问庭蓝。
庭蓝淡定地向皇上作了个揖,“皇上,这包公子所言根本没有真凭实据,小人并非凶手,还望皇上圣断!”
“证据?你想要证据很简单,其实这个案子发生在宫内,凶手必须是对宫里熟悉的人,另外,萤雪房间的书信,我查过它的来源,其实藏有这些书信的人,就是最有嫌疑的人。这些书信原本就是放在福宁殿后院,也就是你们内侍居所,我去过福宁殿后院,后院有一间杂物房,平时一般没有人去,我在那里发现了一封掉落的书信。”包拯从怀中拿出那封信,“再加上,你是张氏死后第一个进到清风阁的人,你隐藏耳饰,分明是知道内情。而且清风阁房门也只有从外向里撬开的痕迹。”
“可是他一个小小内侍,不好好尽忠职守,为何要杀张氏?”展昭问道。
“至于杀人动机,我刚才说了,一切都和十五年前的事情有关。加上舒兰的死,也是如此。”
“那这舒兰又是如何死的?”皇上问道。
“舒兰在婚礼当日就知道会被囚禁,当然这一切都在公主的计划之中,冷清更是知道自己一旦被认了身份,就可以轻松救出自己的生母。可是他们都不曾预料到,原本只是一个复仇的小伎俩,却不想演变成了一桩桩的杀人大案。张氏的死想必对公主打击很大,所以公主的计划改变了,在舒兰被关后,西夏使臣王奎又来访。这王奎此次来其实是为了我大宋的火药研制,这在稍后我会细说。”
“公主想借西夏人和昆仑派之手,杀死舒兰,栽赃大宋,一是为女儿报仇,二是想让大宋背负冤杀未来天子生母的恶名,并且如果凶手是西夏人,也可以让当初叛变大辽的西夏和大宋之间生出嫌隙。这也是为何侍郎府内会有昆仑派人刺杀的痕迹,实则是故意扰乱,想迷惑我们,让我们以为西夏人早已有所作为。”
“暗地里,公主让萤雪帮包拯调查杀害她女儿张氏的真凶,所以萤雪姑娘几次三番地提点包拯。但是,舒兰之死,并非公主所为。”包拯徐徐说道,语气平缓而冷静。
“那又是何人所为呢?”一侧一直未开口的王怀问道。
“舒兰被关后,我们去过大牢,我发现舒兰虽然褪去了喜服,但腰上仍旧系着红绳,这种装扮,其实一般多是青楼女子的习惯装扮,所以我就存了疑。我们审问她,她言语间也是前后矛盾,所以我怀疑她被人利用。”
“后来去到东悦坊,我们发现东悦坊里面的人都鬼鬼祟祟的,当日我还被人跟踪,可是来人却并无伤我之意,也许她的本意是想阻止我进东悦坊,可是临到关头却只是轻敲了我的脑袋。”包拯说完看了一圈众人。
“我想那个黑衣人应该也是案件的一个重要人物,因为我在黑衣人身上看到了一枚玉佩,就是和冷清何狸身上的半块玉佩一样的,不过那枚是完整的,后来这枚玉还出现在锁铺老板的手里。没错,这枚玉佩正是当年大辽进贡的两枚,太后把其中一枚赏给了公主,另一枚本来收放在六尚局,如今却不见了。而偷走玉佩的人,很可能就是熟悉六尚局的人。”
“舒兰因为身患绝症,被关在了远离其它牢房的另一间牢房,而当晚亥时,王奎手下的那名壮汉和琉璃以及何狸姑娘上演了一出戏,顺理成章被公孙策关进了大牢。何狸本来是想借机使计让壮汉去杀舒兰,可是同样,还未等壮汉出手,舒兰就死了。”
“这何狸是什么身份,为何要杀舒兰?”展昭问。
“那就要问她了。”包拯指了指白衣女子,“这名白衣女子,在我和冷清面前救走了何狸,今日又和何狸一同想要潜逃出城。”
“我和她什么关系,这与你们无关,今日被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白衣女子看向皇上,皇上微睁双眼,眼神迷离。
“因为冷清的出现,让这个案子不再那么单纯,西夏而来的使臣、昆仑派,包括潜伏在大宋的辽人,他们因为冷清的出现,都开始蠢蠢欲动。这也是为什么壮汉会愿意听从一个大宋司衣的话,去到刑部大牢,因为他去大牢不仅是琉璃的意思,也是王奎的意思。琉璃因为经常出入无花阁,和无花阁老板相熟,听无花阁顾老板说,王奎等人也经常去那里喝茶看画。”
“所以,我猜想,之所以琉璃会和壮汉一道使这么一出小把戏,可能就是在无花阁内达成的同盟关系,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当年无花阁阁主无故惨死,根据府衙记录,当年牵扯到这桩惨案中的人,除了宋人还有辽人,虽然最后未找到真凶,但是我想这顾老板还是把这仇记下了。”
“但是顾老板此人,其实能看出来他本性并不坏,每天迎来送往还有心思研究茶艺,我相信,他并未参与此案,不过是顺水推舟帮了西夏人而已。”
“我让展昭去到泸州调查商铺,发现从天圣七年开始,陆续有许多商铺的账本簿子上,都有一个叫王海的名字。因为大家知道,当年海印国师和刘太后交好,在泸州勾结当朝权贵,仗势欺人,掠夺百姓的田产,可以说是无恶不作。而这个王海其人,就是海印国师。”
“再者,这几年随着海印国师的势力渐渐退却,西夏人逐渐从暗地里走到了明面上,开始堂而皇之地以极低的价格收购我大宋物品,而他们选择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泸州。为什么是泸州?因为他们能确信泸州能顺利开始他们的第一步,为什么确信?因为,早在海印国师称霸的时候,王奎等人就草蛇千里、暗度陈仓了。”
“因为海印和王奎,一早就相熟。可能是某次二人的一次交谈吧,海印告诉了他自己当年在皇宫趁太后不备,欺辱大辽公主的事情,听者有意。”
“我和公孙策上次在无花阁发现了很多画,其中有张画上面是一个女子和一个华衣和尚坐在榻上,怀里还抱着个孩子。那些画我相信顾老板以之作为家珍,也给常常到来以之为友的王奎看过。”
“冷清的出现,再加上当年海印国师说的话,让王奎开始联想这其中的关系,所以他派壮汉去到大牢,想救出冷清的生母,作为以后要挟大宋的武器。”
“但是被人捷足先登了。我在舒兰的指甲里发现了有针刺的痕迹,并且公孙策在牢房外的树下也发现了银针。而牢门上的抓痕,根据验证,我们确定是刀刮的假证,所以,舒兰死之前其实被人逼供过,然后被灌下马钱子毒,毙命。”
“那凶手是怎么进入到这严防死守的刑部大牢的?”由敏问道。
“刑部大牢有记录,那名壮汉是在亥时,也就是第一狱吏换班的时候被关押,据公孙策和看守大牢的狱吏所说,每夜会有两轮换班,分别在亥时和卯时初,查房每隔半个时辰一次,而换班的时候是不会查房的。”
“舒兰死后,和壮汉一同消失的还有牢外的琉璃。案发当天,琉璃被展昭带到了城外的茅草屋疗伤,后来我们发现茅屋里有根绑人的绳子被丢在了地上,还有一些血迹。这个茅屋平时除了展昭并无人知道,我相信,应该是琉璃在之后把壮汉弄出了牢房,带到了此处,可是还未再次转移,壮汉就自己弄开了绳子,逃走了。案发前,展昭把琉璃送到茅屋后便走了,接着琉璃暗自去到了刑部大牢附近,我们在牢房外的大槐树上,发现了一根异常弯的树枝,因为平日宫人会按时修剪,这根树枝才显得越发奇怪。”
“没错,凶手躲在树上,等待时机,不小心,掉落了一根银针。”展昭道,“可我们并没有在房顶发现砖瓦有破损的痕迹啊?”
“因为凶手为避免被发现痕迹,不是选择从房顶进入。并且凶手为了让壮汉成功成为替罪羔羊,必须确保舒兰的死被发现是在壮汉消失以后。根据狱吏所说,卯时前半个时辰,第一轮的狱吏查房壮汉还好好地呆在牢房,后来卯初前一刻,狱吏因腹痛去了趟茅厕,回来后和第二轮狱吏交班的时候,发现壮汉不见了,也就是说,壮汉是在卯初交班前一刻被人转移。而根据舒兰的尸首我们推断舒兰死了不过一个多时辰,我们是在卯正三刻验的尸,以此推断,舒兰死的时间应该在寅正三刻左右,也就是说,凶手行凶的时间,也是在第二轮交班前不久。所以,凶手必须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逼供杀人还要把握时机带走壮汉,并且,还要让壮汉的消失变成杀人潜逃的模样,这一切都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至于凶手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进去大牢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从正门进去。”
“凶手混进大牢,潜伏在舒兰的牢房外,在换班前最后一轮查房后,凶手进入舒兰牢房,用银针刺入她的手指,逼问她一些问题。”
“最后杀了舒兰,带走壮汉引起骚乱,逃出了大牢。”
“那他是如何潜进这刑部大牢的?”
“我们在城里的一个丝绸店发现了一个锁匙制图,这个图上面的锁和钥匙,我们和刑部锁官对比过,就是这大牢里每间牢房的锁和钥匙的图样。制作这个锁的人,还给锁铺老板了一枚玉,这枚玉和冷清和何狸腰间佩戴的是一样的。”包拯看向二人。
“可是凶手这步棋,未免有点太刻意了,故意漏出一张锁匙制图,还让我们根据这张图,发现玉佩,这枚玉佩和当年太后赏赐给公主的是一样的,他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栽赃给拥有这块玉的人,可是他没料到,公主的玉早已被她分成了两块,给了冷清和何狸。二人也因此定情。”
“那这琉璃显然就是偷玉之人,她在六尚局那么多年,这对于她来说,简直易如反掌。”萤雪道。
“没错,可是你忽略了一个关键。”
“什么?”
“就是这锁匙制图是从何而来?”
“自然是她从刑部锁官那里偷来的?”
“想要从刑部偷锁匙制图,几乎是不可能的,公孙策说过,刑部的锁匙制图以方位的不同,分别密封掌管在不同的锁官手上,而且隔段时间就会互相交换。无论是得到哪一部分,都不可能凭借不完整的图制作出一样的锁来。但是……”
包拯幽幽说道:“刑部锁官手上的图样原封未动并无丢失,但是琉璃的刺绣和绘画工艺很早就被刘太后赞许,而且琉璃经常出入无花阁,你要知道……”
“先前无花阁阁主正是凭借超强的记忆力绘画了无数的宫廷画,这种能力并非没有,他能在看一眼后便能速画出一模一样的画。”由敏道:“莫非是那无花阁的顾老板和琉璃合谋?”
“可是他们从何处得来这锁匙制图的原画来啊?”萤雪道。
“这就是关键,刑部的锁官说过,公孙策在接任刑部侍郎之前,刑部和殿前司推案合二为一,刑部大牢的锁其实在先前推官手里也有一份。”
“是这样,刑部分立出来后,大牢其实并没有分设,所以这锁匙嘛,也是和原来一样。”皇上说道。
“是的,皇上,所以凶手用仿制的锁匙进入牢房内,在换班前逼供舒兰,而后用马钱子毒杀。所以包拯在守卫壮汉的狱吏茶水杯里,发现了巴豆的痕迹,凶手算好了时间,就在狱吏去茅厕的间隙,另一人进入壮汉的牢房,带走了壮汉换上准备好的狱卒衣服,到舒兰牢房外躲避,等候时机。”
“为何还有一个人?不是凶手一个人完成的吗?”西夏人问道。
“必须是两个人,因为要带走壮汉,必定是壮汉愿意跟随的,否则他就只能打晕壮汉,拖出去,可是这样就太过明显也不好躲避,故而,带走壮汉的人,必须是和壮汉合谋进来的琉璃,琉璃只要随便告诉壮汉称计划有变,壮汉即便碍于王奎的任务,但是也只能先听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