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东京故事(3)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足球小将之筑梦人最新章节!
“我们玩什么?”
这是露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不能跑太远离开爸爸的视线,露华两手空空,身边只有足球这个唯一的伙伴,于是我指着球问:“要踢球吗?”
小孩子都会以共同爱好来划分敌我友,我也不例外。自从有了足球,我在旅途中也认识了一些记不清名字的小朋友,他们有的很腼腆,跑的很慢;有的很霸道,连招呼也不打就抢球,大部分人玩着玩着就开始手脚并用,不懂足球的基本规则,甚至不喜欢足球,撒气似的乱踢。能不能一起踢球,是年幼的我判断“朋友”的第一个标准。
露华托着下巴想了想,说:“行啊。可是,我不会踢球。不过我看到了,你玩得很棒呢!可以教我吗?”
我得承认,那是第一次听到别人称赞我“很棒”,于是我答应了。再三强调不准用手碰球,就开始互相传球,我记得,露华跑得很快,虽然起脚慢,定位却很准确,每个传球都是我挪一两步就能接到的距离。没过多久我们都开始打哈欠了,露华突然问我:“规则可以改改吗?”
我摇头:“不可以用手。”
“我不是要用手——我们把难度提高一点儿吧。”
我还在想“难度”是什么意思,就见露华在地上用石子围了个圆圈,拍拍手,开始讲她设计的“规则”。
·
全世界都有这种说法:三岁看大。作为足球教练,露华心思缜密,经权达变,尤其擅长运用细微的变化逐渐扩大优势,不动声色地让对方跟着她的节奏前进。在我能回忆起的、这些微不足道的童年小事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露华建议我们用足球“踢罐子”。基本流程与踢罐子一样,只是把罐子换成了足球,在开球和寻找的过程中,“鬼”必须用脚带着球前进;被找到的人要在“鬼”把球带回圆圈前阻止,方法同样是用脚把球抢过去,再次踢飞。公平起见,整个过程中都不可以用手推搡对方,若是“鬼”成功带球回到圆圈中,则交换身份。
这可以说是我们最初的“足球比赛”。石子圆圈的范围不断扩大,我们你来我往玩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太阳落山。
后来,在我的游学过程中,也见到过类似的踢罐子游戏,规则大体一致。当我心血来潮想要加入时,他们已经散场了,球的主人好心陪我再玩一局,正准备去喊个人来,我问他:“两个人不可以踢罐子吗?”
他反问我:“两个人怎么踢?”
我把露华的规则说了一遍,那男生听完立刻摇头:“你这是踢足球,不是踢罐子。等一下,小冲家很近,喊他来很快的!”
两个人是可以踢罐子的,而且对抗性很强呢。
我站在原地,心里有一点儿小惆怅。
·
那天晚上,吉尔伯特夫人来接露华回家,露华远远地向她招着手,大声喊着“妈妈”。
黄昏的树荫花丛之中,吉尔伯特夫人披着一头时髦的棕色卷发,她身材高挑、皮肤和露华一样白皙,左眼角有颗泪痣。边叫露华的名字,边笑着走过来,看到爸爸和我,她微微扬眉,额上出现一道浅浅的抬头纹,说出一句标准的日语:“初次见面。”
一阵香风钻入鼻中,我和爸爸都看呆了,爸爸说他活了这么大,从没见过日语讲得这么好的外国人,而我从没见过如此美丽的女人。
更重要的是,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母亲”。
露华披着一身金辉,攀着吉尔伯特夫人的胳膊说长道短;吉尔伯特夫人递给她一个水罐,一边用手帕摩着露华的额头、脖颈,母女两人的眼睛都是浅浅的烟水晶色,在夕阳之下,构成了一幅令我毕生难忘的场景。
去年,在纽约过圣诞节时,我第一次把这个记忆中的场景画成油画,认真地装裱好,作为礼物送给了奥斯丁先生。后来露华说,奥斯丁先生将这幅画与他的结婚照并排,挂在了他的私人书房里。
·
严格地说,露华家与我家之间还隔了十几座房子,不算是“比邻而居”,但因为在这个社区,年龄是个位数的小朋友只有我们两人,所以交往比其他邻居要多一些。
玩了一下午球之后,我们几乎是立刻就熟识了。当晚相约回家时,得知露华家与我们租的房子如此之近,爸爸简直像见到了救星,连忙问吉尔伯特夫人:“令爱在哪里就读?”
这文绉绉的措辞把吉尔伯特夫人逗笑了,她表示,露华还不满四周岁,在美国,在日本,都没有上任何幼儿园。
竟然真的有工作族不送孩子去幼儿园?爸爸说,听到这些话,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他赶紧虚心请教。
接下来的周末,吉尔伯特夫人断断续续地讲了露华的教育安排:在美国,五周岁之上的孩童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幼儿园,在那之前只能去学费极高的daycare或preschool,以接受看护、教给孩子们怎样与人接触为主,并不提前开发智力。所以就算很忙,她和先生都认为,还是让露华在熟悉的环境——比如自己的家庭,相对自由地成长比较好。
露华的父亲——奥斯丁先生在美联社身居要职,长居纽约,遇到假期才会来到东京与妻女团聚;吉尔伯特夫人自己的工作要在全世界疯跑——她自谦地这么说,不经常待在东京。最后她选择到哪儿演出,就把露华带在身边,当行程特别赶时,才让奥斯丁先生接露华去纽约长岛的家。
结果就是,虽然房子在东京,人却不怎么住在这里。露华经常旅行,小小年纪,已经可以自己熟练地换乘跨海航班,还能用九个不同国家的语言在机场对工作人员说:去这里、吃过了、上厕所、谢谢。
世界那么大,行行出状元。这扇新大门是露华给我开启的。
谁说带着孩子环游世界就不能塑造完整的人格?谁说非得坐在教室里才能学到知识?
(待续)
“我们玩什么?”
这是露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不能跑太远离开爸爸的视线,露华两手空空,身边只有足球这个唯一的伙伴,于是我指着球问:“要踢球吗?”
小孩子都会以共同爱好来划分敌我友,我也不例外。自从有了足球,我在旅途中也认识了一些记不清名字的小朋友,他们有的很腼腆,跑的很慢;有的很霸道,连招呼也不打就抢球,大部分人玩着玩着就开始手脚并用,不懂足球的基本规则,甚至不喜欢足球,撒气似的乱踢。能不能一起踢球,是年幼的我判断“朋友”的第一个标准。
露华托着下巴想了想,说:“行啊。可是,我不会踢球。不过我看到了,你玩得很棒呢!可以教我吗?”
我得承认,那是第一次听到别人称赞我“很棒”,于是我答应了。再三强调不准用手碰球,就开始互相传球,我记得,露华跑得很快,虽然起脚慢,定位却很准确,每个传球都是我挪一两步就能接到的距离。没过多久我们都开始打哈欠了,露华突然问我:“规则可以改改吗?”
我摇头:“不可以用手。”
“我不是要用手——我们把难度提高一点儿吧。”
我还在想“难度”是什么意思,就见露华在地上用石子围了个圆圈,拍拍手,开始讲她设计的“规则”。
·
全世界都有这种说法:三岁看大。作为足球教练,露华心思缜密,经权达变,尤其擅长运用细微的变化逐渐扩大优势,不动声色地让对方跟着她的节奏前进。在我能回忆起的、这些微不足道的童年小事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露华建议我们用足球“踢罐子”。基本流程与踢罐子一样,只是把罐子换成了足球,在开球和寻找的过程中,“鬼”必须用脚带着球前进;被找到的人要在“鬼”把球带回圆圈前阻止,方法同样是用脚把球抢过去,再次踢飞。公平起见,整个过程中都不可以用手推搡对方,若是“鬼”成功带球回到圆圈中,则交换身份。
这可以说是我们最初的“足球比赛”。石子圆圈的范围不断扩大,我们你来我往玩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太阳落山。
后来,在我的游学过程中,也见到过类似的踢罐子游戏,规则大体一致。当我心血来潮想要加入时,他们已经散场了,球的主人好心陪我再玩一局,正准备去喊个人来,我问他:“两个人不可以踢罐子吗?”
他反问我:“两个人怎么踢?”
我把露华的规则说了一遍,那男生听完立刻摇头:“你这是踢足球,不是踢罐子。等一下,小冲家很近,喊他来很快的!”
两个人是可以踢罐子的,而且对抗性很强呢。
我站在原地,心里有一点儿小惆怅。
·
那天晚上,吉尔伯特夫人来接露华回家,露华远远地向她招着手,大声喊着“妈妈”。
黄昏的树荫花丛之中,吉尔伯特夫人披着一头时髦的棕色卷发,她身材高挑、皮肤和露华一样白皙,左眼角有颗泪痣。边叫露华的名字,边笑着走过来,看到爸爸和我,她微微扬眉,额上出现一道浅浅的抬头纹,说出一句标准的日语:“初次见面。”
一阵香风钻入鼻中,我和爸爸都看呆了,爸爸说他活了这么大,从没见过日语讲得这么好的外国人,而我从没见过如此美丽的女人。
更重要的是,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母亲”。
露华披着一身金辉,攀着吉尔伯特夫人的胳膊说长道短;吉尔伯特夫人递给她一个水罐,一边用手帕摩着露华的额头、脖颈,母女两人的眼睛都是浅浅的烟水晶色,在夕阳之下,构成了一幅令我毕生难忘的场景。
去年,在纽约过圣诞节时,我第一次把这个记忆中的场景画成油画,认真地装裱好,作为礼物送给了奥斯丁先生。后来露华说,奥斯丁先生将这幅画与他的结婚照并排,挂在了他的私人书房里。
·
严格地说,露华家与我家之间还隔了十几座房子,不算是“比邻而居”,但因为在这个社区,年龄是个位数的小朋友只有我们两人,所以交往比其他邻居要多一些。
玩了一下午球之后,我们几乎是立刻就熟识了。当晚相约回家时,得知露华家与我们租的房子如此之近,爸爸简直像见到了救星,连忙问吉尔伯特夫人:“令爱在哪里就读?”
这文绉绉的措辞把吉尔伯特夫人逗笑了,她表示,露华还不满四周岁,在美国,在日本,都没有上任何幼儿园。
竟然真的有工作族不送孩子去幼儿园?爸爸说,听到这些话,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他赶紧虚心请教。
接下来的周末,吉尔伯特夫人断断续续地讲了露华的教育安排:在美国,五周岁之上的孩童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幼儿园,在那之前只能去学费极高的daycare或preschool,以接受看护、教给孩子们怎样与人接触为主,并不提前开发智力。所以就算很忙,她和先生都认为,还是让露华在熟悉的环境——比如自己的家庭,相对自由地成长比较好。
露华的父亲——奥斯丁先生在美联社身居要职,长居纽约,遇到假期才会来到东京与妻女团聚;吉尔伯特夫人自己的工作要在全世界疯跑——她自谦地这么说,不经常待在东京。最后她选择到哪儿演出,就把露华带在身边,当行程特别赶时,才让奥斯丁先生接露华去纽约长岛的家。
结果就是,虽然房子在东京,人却不怎么住在这里。露华经常旅行,小小年纪,已经可以自己熟练地换乘跨海航班,还能用九个不同国家的语言在机场对工作人员说:去这里、吃过了、上厕所、谢谢。
世界那么大,行行出状元。这扇新大门是露华给我开启的。
谁说带着孩子环游世界就不能塑造完整的人格?谁说非得坐在教室里才能学到知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