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八、自古工谗常掩袖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大宋金手指最新章节!
临安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天,前些时日,雷雨夹杂着冰雹,将临安城浇得个透湿,不少人家被冰雹砸烂,据说武林坊一带还有人被砸死。因为长期被水浸泡的缘故,一股霉烂的湿气笼罩着全城,就象这个已经延继了数百年的王朝般。
不过,有人哀愁便有人欢喜,大约是在皇子一事上没有顺从史弥远的缘故,天子将史弥远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升了官职。象薛极,刚了进士出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而宣缯更是成了参知政事。
这种安抚并不能让史弥远满意,他满心忧虑,不知究竟是何人给了皇子赵指点,使得他近来手段,越让人察觉不透了。他安排在赵身边的人物,倒是传来了赵公开辱骂他的原因,可究竟是谁人给了赵指点,史弥远却怎么也查不出来。
天子已经连续数日在他面前称赞皇子赵英武,颇类于此前的沂王,而每当他在天子面前称赞赵与莒时,天子都是苦笑摇头,却不予置评。史弥远琢磨来琢磨去,都不知天子为何不喜与自己相似的赵与莒,却喜欢类似于沂王的赵。
相公,郑清之求见。
他闷坐于自家屋中,正想着心中之事,忽然听得管家进来道。他扬了扬眉,这些日子,因为天子不喜沂王嗣子的缘故,他与郑清之见得也少了些。此时郑清之前来,究竟有何用意
只说本相不适且慢,请他至书房叙话。史弥远原是想打走郑清之的,但转念一想,又改了主意。
郑清之神情也是极为肃然,自从当了沂王府教授,他便明白。自家的荣辱福祸,便与赵与莒紧紧联在一起。他原本以为,史弥远权倾朝野,便是皇帝也要让他三分。有了史弥远支持,赵与莒成为皇子继而得登大宝,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近来情形,却又让他觉得不乐观,史弥远对赵与莒的态度。也似乎有了微妙变化。
被领入书房之后,又过了片刻,史弥远才施施然地走来,他面上倒依旧沉静如水,这般镇定模样,让郑清之想起赵与莒自己这个学生,也总是如此沉静,仿佛无喜无怒一般。
只不过。史弥远的沉静是宰相气度,而赵与莒则似乎是天生木讷了。
下官见过相公。郑清之起身向史弥远行礼道。
文叔。此来不知有何事情史弥远示意他坐下,自己在上主座落座,也不寒喧,直截了当地问道。
下官是来向史相公禀报沂王嗣子之事的。微迟疑着。郑清之答道。
沂王嗣子史弥远心中微微有些惊讶,他在赵贵诚身边安插了不少人手,只是赵贵诚不喜声色,他送去地那六个女子,并未得到赵贵诚的特别欢喜,其中两个,只国郑清之喜爱她们歌舞,竟然被赵贵诚转赠给了郑清之。而赵贵诚自家乡带来的一个使女一个家仆。也不见赵贵诚与他们非常亲近。他们之间说话,从不避着其余王府下人。史弥远原本想收买这两人为细作。后来得知两人都是自北地买来的孤儿,便只能做罢,没有家人在手,史弥远担心这两人不好控制。这些时日以来,史弥远安排地人手来的陈条,都说沂王嗣子一切如常,每日里不是读书练字,便是抱膝高坐,偶尔才去街上走走,也都是几个固定地方。
既然沂王嗣子一切如常,为何郑清之还巴巴地跑来要禀报和他有关的事情
嗣子近来有何异样么史弥远问道。
嗣子甚贤,亲亲敬长,常有思亲之念。郑清之看了史弥远一眼:曾经问下官,能否回绍兴拜见老母亲。
史弥远心中一动,赵贵诚念旧,他早就看出来了,不过他如今身份微妙,在正式开府之前,却是不宜回绍兴的。郑清之精明,自然知晓这个道理,可是他却拿此事来自己处分说
片刻间,史弥远明白了郑清之的意思。他只怕也是感觉到朝中氛围不对,想来试探自己究竟是否还支持沂王嗣子了。若是允了,那证明沂王嗣子再无希望,郑清之接下来必是要寻个借口辞去王府教授一职地。
郑清之尚可有退路,只需切割与赵贵诚的关系,便是皇子赵身登大宝,也不会追究于他,可是自己,却无论如何也没了退路。皇子赵登基之日,便是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基业轰然倒塌之时。
想到此处,史弥远冷冷扫视郑清之一眼,却现郑清之正在微笑。
这只是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丝微笑,却让史弥远心情刹那间逆转过来。
对郑清之其人,史弥远最了解不过,这人胸怀大志,又有真才实学,并非迂腐书生。史弥远甚为赞赏他,远过自家门客余天锡,原因很简单,在史弥远看来,余天锡或许可为州郡长吏,却不是天下之才。而郑清之则不然,他既有志向,又有能力,还有气度,甚至懂得史弥远自己都把握不好的屈伸妥协之道。这也是史弥远为何当初慨然允诺,今后自己的丞相之位,将要属于郑清之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此番来,原因应是有二,一则试探,二则进言吧。
史弥远的书房,并未装饰什么书法字画,仅仅是在书房西墙上挂着幅达摩坐禅图。为了取光,书房地纸窗都撑了起来,外头潮湿的风吹进,那张达摩坐禅图在墙上缓缓摇晃了两下,出沙沙地声音。史弥远目光从郑清之面上移到画上,凝视良久,然后一笑。
文叔,你呀你他摇了摇头,自顾自端起杯子,饮了一口热茶。天气冷了,他不喜欢流求玻璃杯的那种冰冷感觉。故此用的仍是瓷杯。
相公,下官可退,相公却是退无可退。郑清之见史弥远明白自己的真实用意,微微一笑道。
本相何曾想退了史弥远兀自强辩道。
数月之前。相公每隔一旬便要召下官问一次嗣子学业,如今两月之间,相公都未曾过问,若不是相公意欲退缩,何至于此郑清之站了起来:相公。下官不才,为相公以腹心相托,却只怕相公畏畏尾临事退缩呢
史弥远沉默了会儿,然后点头道:本相知道了。
史弥远自知自家性格,当初他除韩胄时,奉他之命前去刺杀地人迟迟未把消息传来,他则紧张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几乎就要投水自尽。郑清之此次前来。便是怕他想要退缩,只是情形如此。无论他如何在天子面前进言,天子都是固执己见,他虽说权倾朝野,可正面与天子对抗。这种事情却还做不出来。
至于皇子之事郑清之微微眯眼道:相公,疏不间亲,相公不过是一个外臣,如何能干涉此事,当初岳鄂王手绾兵符,语及太子之事,尚为高宗训斥,故有此后风波亭之遗恨。相公之父。史越王虽参赞立嗣。却也不曾如相公这般,于天子面前直言激切。伤父子之情
他话说得极重,史弥远却越听越欢喜,待听得提及自家先父,他伸手摆了摆:文叔,我明白了。
起身在屋子里转了两圈,他拉住郑清之之后,叹息道:文叔大才,胜我十倍,若非文叔点醒,我几乎铸成大错
相公既是明白,那下官便要告退了。郑清之微微一笑,躬身行礼:事不宜迟,相公,还应行事。
史弥远破例将郑清之送至门外,回得屋中之后,立刻遣人去唤薛极。此事他自己不能出面,让薛极这个心腹出头,再合适不过。
得到史弥远召唤,薛极匆忙赶了过来,听史弥远说了郑清之之语后,他还有些摸不着头脑。见他未曾反应过来,史弥远笑道:疏不间亲,天子家事,自有天子家人出面。皇子非为天子之子,亦是皇后之子,是非对错,自有皇后进言。薛极立刻明白过来,因为皇子赵当众辱骂史弥远的缘故,史弥远再在天子面前指摘赵过失,天子皆以为此是史弥远器量狭小。当今天子虽说天资不甚聪明,却是个极固执地人,只要他认为这是史弥远器量狭小而致,那么史弥远便是将真凭实据拿到他面前,他也不会相信。
故此,这段时间里史弥远屡次指摘皇子赵过失,天子却不为所动。但是,若进言并非大臣,而是后宫里的皇后,那么情形便又不相同了。
当今天子先后有两位皇后,前皇后崩,原为贵妃的杨氏才被扶立为后,而在扶立她为后之时,史弥远颇起作用。杨氏出生低微,原只是优伶之辈,为了固位结援,冒认大臣杨次山为兄,杨次山有子二人,一曰杨谷,一曰杨石,二人都与史弥远交好,可皇子赵对他们却颇为不敬,这事情,自然应由他们去做。
下官明白相公之意了,下官这就去办
不急,不急。史弥远如今觉得智珠在握,倒没有先前那般着急,他让薛极坐下,然后笑道:前些时日,泉州送上一份表章,说是东海新现一国,名唤流求,颇有物产,海商竞相出港与之贸易。会之,你可知道这流求盛产何物么
流求物产,下官倒是知晓一二。推刻钟,此物原本为我大宋所产,后不知何故,工匠流落流求,致使如今欲购刻钟,都须得流求货船运来。其次为玻璃,不唯有玻璃器皿,更有那玻璃镜子,可照纤毫,远胜铜镜。其三为绸缎布帛,细腻华丽,与我大宋相比,更有一番风味。其四为书籍,流求书籍,不唯价格低廉,纸张质地也胜过我大宋,所印多为史籍评话,或些杂学游记,颇有志异之处。
出乎史弥远意料,薛极对流求物产极为熟悉,他信手拈来,仿佛了如指掌。史弥远怔了怔,然后笑道:会之竟如此熟悉那流求,莫非曾经结识过流求之人
相公明鉴,下官族中颇有产业,少不得与流求贸易,以往尽是在相公故里庆元府贩货贸易,府中妇人女子喜爱其物产,故此知其一二。薛极也不隐瞒,便是史弥远自家,除了在故乡广有田产外,也有管家族人在他羽翼之下贸易经营。如今大宋,偏居半壁,若不允这贸易经营,朝庭哪来粮饷傣禄养兵数十万优容百官。
会之所知远胜于我啊,虽说我是庆元府人,却还不知道流求之物只是见着一面流求产的镜子,故此才问你。史弥远微微一笑,慢慢道:会之,杨皇后人在深宫,这些乡里俗物,不知她那儿是否有呢。当今天子病重之时,多是杨皇后代阅奏章,故此她地权势也是极大地。玻璃镜子如此精美之物,自然有善于溜须拍马地进献于她,故此后宫之中,绝对不会缺少玻璃镜子。薛极心验一转,便明白史弥远之意,一般的玻璃镜没有什么意义,要送便送那种稀世之珍,杨石杨谷以献镜为名入宫,必不会遭至天子皇子赵之疑。
下官这便派人去办,请相公只管放心。明白史弥远之意后,薛极说道。
当史弥远与薛极密谋之时,郑清之缓步进了沂王府。这座王府,总有些暮气沉沉,或许是因为嗣子喜静不喜闹地缘故,其余富贵人家地声色犬马之乐,在这王府中都看不到影子。郑清之是王府教授,赵与莒又有交待,故此他进出是无须通禀的,当他到了赵与莒寝殿时,恰恰看到赵与莒那贴身使女韩妤正拿着纸笔在泼墨挥毫。
嗣子何在郑清之问道,他不敢多看这使女,虽说如今她身份只是嗣子身边一亲信,但见着两人关系亲昵,郑清之总觉得,沂王嗣子对这使女与众不同,或许她真是嗣子内宠。
教授。韩妤收拾好东西,向他行礼,然后指着书房:殿下正在练字,教授吩咐过的,一更便得四千字呢。
郑清之微笑着点了点头,嗣子虽说天资不慧,但极用功努力,就学也极专一,对他又很是依赖,若是嗣子真有入继大统之时,那么他必得信重,便是没有史弥远之承诺,参知政事也所距不远。
临安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天,前些时日,雷雨夹杂着冰雹,将临安城浇得个透湿,不少人家被冰雹砸烂,据说武林坊一带还有人被砸死。因为长期被水浸泡的缘故,一股霉烂的湿气笼罩着全城,就象这个已经延继了数百年的王朝般。
不过,有人哀愁便有人欢喜,大约是在皇子一事上没有顺从史弥远的缘故,天子将史弥远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升了官职。象薛极,刚了进士出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而宣缯更是成了参知政事。
这种安抚并不能让史弥远满意,他满心忧虑,不知究竟是何人给了皇子赵指点,使得他近来手段,越让人察觉不透了。他安排在赵身边的人物,倒是传来了赵公开辱骂他的原因,可究竟是谁人给了赵指点,史弥远却怎么也查不出来。
天子已经连续数日在他面前称赞皇子赵英武,颇类于此前的沂王,而每当他在天子面前称赞赵与莒时,天子都是苦笑摇头,却不予置评。史弥远琢磨来琢磨去,都不知天子为何不喜与自己相似的赵与莒,却喜欢类似于沂王的赵。
相公,郑清之求见。
他闷坐于自家屋中,正想着心中之事,忽然听得管家进来道。他扬了扬眉,这些日子,因为天子不喜沂王嗣子的缘故,他与郑清之见得也少了些。此时郑清之前来,究竟有何用意
只说本相不适且慢,请他至书房叙话。史弥远原是想打走郑清之的,但转念一想,又改了主意。
郑清之神情也是极为肃然,自从当了沂王府教授,他便明白。自家的荣辱福祸,便与赵与莒紧紧联在一起。他原本以为,史弥远权倾朝野,便是皇帝也要让他三分。有了史弥远支持,赵与莒成为皇子继而得登大宝,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近来情形,却又让他觉得不乐观,史弥远对赵与莒的态度。也似乎有了微妙变化。
被领入书房之后,又过了片刻,史弥远才施施然地走来,他面上倒依旧沉静如水,这般镇定模样,让郑清之想起赵与莒自己这个学生,也总是如此沉静,仿佛无喜无怒一般。
只不过。史弥远的沉静是宰相气度,而赵与莒则似乎是天生木讷了。
下官见过相公。郑清之起身向史弥远行礼道。
文叔。此来不知有何事情史弥远示意他坐下,自己在上主座落座,也不寒喧,直截了当地问道。
下官是来向史相公禀报沂王嗣子之事的。微迟疑着。郑清之答道。
沂王嗣子史弥远心中微微有些惊讶,他在赵贵诚身边安插了不少人手,只是赵贵诚不喜声色,他送去地那六个女子,并未得到赵贵诚的特别欢喜,其中两个,只国郑清之喜爱她们歌舞,竟然被赵贵诚转赠给了郑清之。而赵贵诚自家乡带来的一个使女一个家仆。也不见赵贵诚与他们非常亲近。他们之间说话,从不避着其余王府下人。史弥远原本想收买这两人为细作。后来得知两人都是自北地买来的孤儿,便只能做罢,没有家人在手,史弥远担心这两人不好控制。这些时日以来,史弥远安排地人手来的陈条,都说沂王嗣子一切如常,每日里不是读书练字,便是抱膝高坐,偶尔才去街上走走,也都是几个固定地方。
既然沂王嗣子一切如常,为何郑清之还巴巴地跑来要禀报和他有关的事情
嗣子近来有何异样么史弥远问道。
嗣子甚贤,亲亲敬长,常有思亲之念。郑清之看了史弥远一眼:曾经问下官,能否回绍兴拜见老母亲。
史弥远心中一动,赵贵诚念旧,他早就看出来了,不过他如今身份微妙,在正式开府之前,却是不宜回绍兴的。郑清之精明,自然知晓这个道理,可是他却拿此事来自己处分说
片刻间,史弥远明白了郑清之的意思。他只怕也是感觉到朝中氛围不对,想来试探自己究竟是否还支持沂王嗣子了。若是允了,那证明沂王嗣子再无希望,郑清之接下来必是要寻个借口辞去王府教授一职地。
郑清之尚可有退路,只需切割与赵贵诚的关系,便是皇子赵身登大宝,也不会追究于他,可是自己,却无论如何也没了退路。皇子赵登基之日,便是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基业轰然倒塌之时。
想到此处,史弥远冷冷扫视郑清之一眼,却现郑清之正在微笑。
这只是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丝微笑,却让史弥远心情刹那间逆转过来。
对郑清之其人,史弥远最了解不过,这人胸怀大志,又有真才实学,并非迂腐书生。史弥远甚为赞赏他,远过自家门客余天锡,原因很简单,在史弥远看来,余天锡或许可为州郡长吏,却不是天下之才。而郑清之则不然,他既有志向,又有能力,还有气度,甚至懂得史弥远自己都把握不好的屈伸妥协之道。这也是史弥远为何当初慨然允诺,今后自己的丞相之位,将要属于郑清之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此番来,原因应是有二,一则试探,二则进言吧。
史弥远的书房,并未装饰什么书法字画,仅仅是在书房西墙上挂着幅达摩坐禅图。为了取光,书房地纸窗都撑了起来,外头潮湿的风吹进,那张达摩坐禅图在墙上缓缓摇晃了两下,出沙沙地声音。史弥远目光从郑清之面上移到画上,凝视良久,然后一笑。
文叔,你呀你他摇了摇头,自顾自端起杯子,饮了一口热茶。天气冷了,他不喜欢流求玻璃杯的那种冰冷感觉。故此用的仍是瓷杯。
相公,下官可退,相公却是退无可退。郑清之见史弥远明白自己的真实用意,微微一笑道。
本相何曾想退了史弥远兀自强辩道。
数月之前。相公每隔一旬便要召下官问一次嗣子学业,如今两月之间,相公都未曾过问,若不是相公意欲退缩,何至于此郑清之站了起来:相公。下官不才,为相公以腹心相托,却只怕相公畏畏尾临事退缩呢
史弥远沉默了会儿,然后点头道:本相知道了。
史弥远自知自家性格,当初他除韩胄时,奉他之命前去刺杀地人迟迟未把消息传来,他则紧张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几乎就要投水自尽。郑清之此次前来。便是怕他想要退缩,只是情形如此。无论他如何在天子面前进言,天子都是固执己见,他虽说权倾朝野,可正面与天子对抗。这种事情却还做不出来。
至于皇子之事郑清之微微眯眼道:相公,疏不间亲,相公不过是一个外臣,如何能干涉此事,当初岳鄂王手绾兵符,语及太子之事,尚为高宗训斥,故有此后风波亭之遗恨。相公之父。史越王虽参赞立嗣。却也不曾如相公这般,于天子面前直言激切。伤父子之情
他话说得极重,史弥远却越听越欢喜,待听得提及自家先父,他伸手摆了摆:文叔,我明白了。
起身在屋子里转了两圈,他拉住郑清之之后,叹息道:文叔大才,胜我十倍,若非文叔点醒,我几乎铸成大错
相公既是明白,那下官便要告退了。郑清之微微一笑,躬身行礼:事不宜迟,相公,还应行事。
史弥远破例将郑清之送至门外,回得屋中之后,立刻遣人去唤薛极。此事他自己不能出面,让薛极这个心腹出头,再合适不过。
得到史弥远召唤,薛极匆忙赶了过来,听史弥远说了郑清之之语后,他还有些摸不着头脑。见他未曾反应过来,史弥远笑道:疏不间亲,天子家事,自有天子家人出面。皇子非为天子之子,亦是皇后之子,是非对错,自有皇后进言。薛极立刻明白过来,因为皇子赵当众辱骂史弥远的缘故,史弥远再在天子面前指摘赵过失,天子皆以为此是史弥远器量狭小。当今天子虽说天资不甚聪明,却是个极固执地人,只要他认为这是史弥远器量狭小而致,那么史弥远便是将真凭实据拿到他面前,他也不会相信。
故此,这段时间里史弥远屡次指摘皇子赵过失,天子却不为所动。但是,若进言并非大臣,而是后宫里的皇后,那么情形便又不相同了。
当今天子先后有两位皇后,前皇后崩,原为贵妃的杨氏才被扶立为后,而在扶立她为后之时,史弥远颇起作用。杨氏出生低微,原只是优伶之辈,为了固位结援,冒认大臣杨次山为兄,杨次山有子二人,一曰杨谷,一曰杨石,二人都与史弥远交好,可皇子赵对他们却颇为不敬,这事情,自然应由他们去做。
下官明白相公之意了,下官这就去办
不急,不急。史弥远如今觉得智珠在握,倒没有先前那般着急,他让薛极坐下,然后笑道:前些时日,泉州送上一份表章,说是东海新现一国,名唤流求,颇有物产,海商竞相出港与之贸易。会之,你可知道这流求盛产何物么
流求物产,下官倒是知晓一二。推刻钟,此物原本为我大宋所产,后不知何故,工匠流落流求,致使如今欲购刻钟,都须得流求货船运来。其次为玻璃,不唯有玻璃器皿,更有那玻璃镜子,可照纤毫,远胜铜镜。其三为绸缎布帛,细腻华丽,与我大宋相比,更有一番风味。其四为书籍,流求书籍,不唯价格低廉,纸张质地也胜过我大宋,所印多为史籍评话,或些杂学游记,颇有志异之处。
出乎史弥远意料,薛极对流求物产极为熟悉,他信手拈来,仿佛了如指掌。史弥远怔了怔,然后笑道:会之竟如此熟悉那流求,莫非曾经结识过流求之人
相公明鉴,下官族中颇有产业,少不得与流求贸易,以往尽是在相公故里庆元府贩货贸易,府中妇人女子喜爱其物产,故此知其一二。薛极也不隐瞒,便是史弥远自家,除了在故乡广有田产外,也有管家族人在他羽翼之下贸易经营。如今大宋,偏居半壁,若不允这贸易经营,朝庭哪来粮饷傣禄养兵数十万优容百官。
会之所知远胜于我啊,虽说我是庆元府人,却还不知道流求之物只是见着一面流求产的镜子,故此才问你。史弥远微微一笑,慢慢道:会之,杨皇后人在深宫,这些乡里俗物,不知她那儿是否有呢。当今天子病重之时,多是杨皇后代阅奏章,故此她地权势也是极大地。玻璃镜子如此精美之物,自然有善于溜须拍马地进献于她,故此后宫之中,绝对不会缺少玻璃镜子。薛极心验一转,便明白史弥远之意,一般的玻璃镜没有什么意义,要送便送那种稀世之珍,杨石杨谷以献镜为名入宫,必不会遭至天子皇子赵之疑。
下官这便派人去办,请相公只管放心。明白史弥远之意后,薛极说道。
当史弥远与薛极密谋之时,郑清之缓步进了沂王府。这座王府,总有些暮气沉沉,或许是因为嗣子喜静不喜闹地缘故,其余富贵人家地声色犬马之乐,在这王府中都看不到影子。郑清之是王府教授,赵与莒又有交待,故此他进出是无须通禀的,当他到了赵与莒寝殿时,恰恰看到赵与莒那贴身使女韩妤正拿着纸笔在泼墨挥毫。
嗣子何在郑清之问道,他不敢多看这使女,虽说如今她身份只是嗣子身边一亲信,但见着两人关系亲昵,郑清之总觉得,沂王嗣子对这使女与众不同,或许她真是嗣子内宠。
教授。韩妤收拾好东西,向他行礼,然后指着书房:殿下正在练字,教授吩咐过的,一更便得四千字呢。
郑清之微笑着点了点头,嗣子虽说天资不慧,但极用功努力,就学也极专一,对他又很是依赖,若是嗣子真有入继大统之时,那么他必得信重,便是没有史弥远之承诺,参知政事也所距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