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第604章 群雄争霸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武林中文网 www.50zw.io,最快更新重生南北灭隋唐最新章节!
钦陵日弄率领的五万吐蕃大军全军覆没。
除了这支吐蕃军队覆没外,吐蕃在积石山以北的所有军队都遭到夏国不同程度的打击,河源、枹罕、浇河三郡的吐蕃军队基本全灭,西海郡的吐蕃军队跑得快,只损失了三分之一。
不过吐蕃赞普囊日论赞之前为了等待满载而归的钦陵日弄,所以被千里跃进的夏军主力骑兵突袭,虽然他勉强抵抗保住了主力大军,不过也损失了近三万人,不得不紧急撤回到了积石山以南防御。
在夏国这一轮的全面攻击中,吐蕃人足足损失了近十二万大军,另外还损失了超过二十万部众,不仅失去了对吐蕃来说非常重要的原吐谷浑故地,更要紧的是实力锐减的吐蕃人失去了自己的威慑力。
吐蕃原本就只有不到三十万军队,这还是在全民皆兵的条件下形成的强大军队,而这一次便损失了十二万军队,就意味着吐蕃人居然一次就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青壮男子。
在损失了这么多军队和部众后,吐蕃的实力遭到重创,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就会难过的很了。
夏军在击败囊日论赞所部大军,又将洗掠关中造下无边杀孽的钦陵日弄全部灭杀后并没有进一步南下翻越大雪山去攻打吐蕃的心腹地带。
因为夏军毕竟还不太适应高原地区的作战,在海拔高度相对低一些的吐谷浑故地还能勉强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哪怕是这样依然有大量夏军士兵产生各种高原病症,海拔高度更高的积石山以南的万里羌塘还不是夏军目前可以涉足的。
夏国虽然没能攻打过积石山,不过在夏国的支持下羊同、象雄、东羌女国等国家不断的跟吐蕃人继续交战,让实力锐减的吐蕃根本无力恢复自己的国力,而之前被吐蕃吞并的苏毗、党项等部族也纷纷重新自立。
在这样接连不断的打击下,遭到严重挫折的吐蕃领地和部众数量都在不断的萎缩,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再次恢复到仅仅只占据着雅鲁藏布江谷地时候的样子,虽然囊日论赞依然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是吐蕃对夏国的威胁已经大为降低。
这时夏国已经暂时没时间理会吐蕃,整个吐谷浑故地被夏国全部夺取后,不仅给夏国再次增加了大片的优良草原,甚至这里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从枹罕郡等地可以更好的威胁到临洮、金城等地。
只要夺取了临洮郡,夏军就可以以这里为根基轻易攻打进关中和巴蜀之地,可以说这里就是夏国威胁李唐政权的背后一把利刃,而原本能够跟李唐联合起来的吐蕃失去这里后也被彻底割裂开来。
王泽吸取了隋唐占据吐谷浑时期的教训,当时隋唐政权对待吐谷浑部族不可谓不极为优待,但是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这些忘恩负义的部族立刻就会反咬一口,大肆屠杀河西汉民。
因此在击败吐蕃占领吐谷浑故地后,整个吐谷浑故地的所有部族不是被夏军屠灭,就是不得不在夏国的强令下离开这里,被迁徙到阎浮洲(澳洲)、新青州(新西兰)等地的牧场,在那里有大量的草场需要这些经验丰富的牧奴。
吐谷浑故地虽然相对河西走廊海拔很高,不过还算是大家可以忍受的地方,在夏国官府用大量草场和其他优良条件的吸引下,还是有二十多万夏国牧民自愿报名迁徙到这里。
二十多万牧民散布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依然显得人口极为稀少,不过王泽也不准备再增加本地牧民的人数,毕竟高原上的生态环境还是太容易遭到破坏,只要能够牢牢地掌控住这片土地,牧民少一点就少一点吧。
趁着隋帝国关中之地乱战一团,夏国利用自己在隋帝国内的力量不断鼓动关中的隋帝国民众大批向西逃亡,这些民众大多都被夏国顺着河西走廊安置到了西域各郡和河中之地,那里距离夏国和中原太远,非常缺少民众去充实。
关中的民众大量西逃,河北的民众则是纷纷北逃到滹沱水以北的夏国领地,大河以南的民众纷纷向东出海逃亡,而江淮的隋帝国民众更是纷纷渡江南下,大家都希望能在这乱世中寻找到自己的安乐窝。
随着隋炀帝杨广的死去,维系着隋帝国的最后一根绳索彻底断裂,隋帝国内的战乱全面展开,不仅再是义军四起、盗匪横行,就连大量的地方豪强甚至一些隋帝国的郡县官员都纷纷相互攻伐,企图吞并他人扩充自己的实力。
这时的窦建德在夏军的支持下势力剧增,几乎已经占据了整个大河以北之地,正在与大河以南的瓦岗军、王世充以及河北太行山西面的李唐政权不断争斗,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夺取政权的那一个。
王世充在夺取洛阳占据了河洛之地后,更是后起之秀中比较强大的势力,占据荥阳郡的瓦岗军虽然一时间奈何不得王世充,不过很快李密就将软柿子王薄击败,夺取了王薄手里的淮阳、谯郡、汝南三郡之地。
在张须陀还有杨侗等人被瓦岗军击灭后,王薄原本小日子过得不错,这时见到瓦岗军来抢自己地盘,无奈之下幸好见势不妙逃得快,很快向西夺取了南阳、襄阳一带,并有顺着汉水进一步南下的趋势。
起于彭城的徐圆朗夹在瓦岗军、杜伏威和夏国之间,虽然打不过周边任何一股力量,不过拥有五六万战斗力不错军队的他还是过得比较滋润,虽然扩张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目前谁也不愿意惹他。
相比徐圆朗,纵横江淮的杜伏威就比较牛气,李子通南下消灭了沈法兴,占据了整个江东之地,可是杜伏威却又击败了李子通,夺取了包括江淮、江东以及后世浙江北部的广大富庶地区,甚至还在丹阳郡称帝建立了政权。
李子通被杜伏威击败后率军西逃,在九江、江夏(武昌)一带又迅速发展起来,再次拥有了数万大军,也算得上这一带比较强大的势力,不过跟之前占据江东的时候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随着杜伏威和李子通在江淮之地的战争,大量江淮地区的民众再次纷纷南下,因为过去王泽曾经帮助南朝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哪怕他早就没有再涉足过江南,可是江淮之地的很多民众依然知道只要逃到岭南就能活命。
因此随着北方和长江流域局势的越来越败坏,南下的民众越来越多,这些民众已经不仅是顺着湘水、赣水南下,而是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坚定南下的民众,哪怕是沿海的会稽地区也有大量民众顺着海岸线南下。
岭南在冯氏兄弟愿意归附后,王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不过军权之类的已经不可能全部保留,这里的统治基本上全部照搬夏国本土的样式军政分离,全都是夏国政务院直接管理,军队也是夏国枢密院调遣。
其实王泽也跟冯氏兄弟商议过,可以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封地,让他们带着家人族人到海外继续建立自己的国家,毕竟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他们的祖先也是北燕的建立者之一。
对于王泽建议,冯喧还是很心动的,不过冯盎很是干脆的拒绝了,因为他认为如今的形势下宁为凤尾不为鸡头,在夏国发展下去甚至比自立一国还要好,更何况自己家族跟夏国皇室又是那么的关系密切。
在接到大量民众纷纷逃亡岭南的消息后,岭南的夏国将领和冯氏兄弟都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这里的十余万夏军兵分两路,一路迅速渡过始安郡,顺着湘水先后夺取了零陵、衡山两郡,另一路则是夺取了桂阳郡、和赣水上游的南康郡。
就在岭南夏军行动的同时,还有夷洲的十万夏军迅速整装起来向西渡海先后夺取了永嘉郡和建安郡两地,这样一来夏军已经夺取了江南整个两广、闽浙还有后世湖南和江西两省的南部。
如果再加上后世的整个越南还有南洋群岛,夏国已经将整个南海成功的变成了自己的内海,除了偏处西南地区的益州还没有与夏国接壤外,其他所有的隋帝国疆域都已经被夏国团团包围起来。
在占据住湘水、赣水还有闽浙这些地方后,夏军没有继续北上攻打州郡,他们只是跟各地诸侯协约不得再伤害当地的普通百姓,而且只要帮助那些百姓自由迁徙到夏国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援助,不管是粮食还是兵器都可以获得。
原本隋帝国的民众并不像夏国民众那样养成了迁徙的习惯,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让他们迁徙到海外去生存,那是打死他们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如今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去海外似乎是个不错的注意。
从夏历四十六年击败隋帝国第二次进攻后,一直到之后的两三年里夏国居然从隋帝国又疏散出来数百万人,如果再算算因为战争死伤的人数,到了夏历四十九年的时候隋帝国内部的所有民众已经只有两千万人左右。
钦陵日弄率领的五万吐蕃大军全军覆没。
除了这支吐蕃军队覆没外,吐蕃在积石山以北的所有军队都遭到夏国不同程度的打击,河源、枹罕、浇河三郡的吐蕃军队基本全灭,西海郡的吐蕃军队跑得快,只损失了三分之一。
不过吐蕃赞普囊日论赞之前为了等待满载而归的钦陵日弄,所以被千里跃进的夏军主力骑兵突袭,虽然他勉强抵抗保住了主力大军,不过也损失了近三万人,不得不紧急撤回到了积石山以南防御。
在夏国这一轮的全面攻击中,吐蕃人足足损失了近十二万大军,另外还损失了超过二十万部众,不仅失去了对吐蕃来说非常重要的原吐谷浑故地,更要紧的是实力锐减的吐蕃人失去了自己的威慑力。
吐蕃原本就只有不到三十万军队,这还是在全民皆兵的条件下形成的强大军队,而这一次便损失了十二万军队,就意味着吐蕃人居然一次就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青壮男子。
在损失了这么多军队和部众后,吐蕃的实力遭到重创,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就会难过的很了。
夏军在击败囊日论赞所部大军,又将洗掠关中造下无边杀孽的钦陵日弄全部灭杀后并没有进一步南下翻越大雪山去攻打吐蕃的心腹地带。
因为夏军毕竟还不太适应高原地区的作战,在海拔高度相对低一些的吐谷浑故地还能勉强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哪怕是这样依然有大量夏军士兵产生各种高原病症,海拔高度更高的积石山以南的万里羌塘还不是夏军目前可以涉足的。
夏国虽然没能攻打过积石山,不过在夏国的支持下羊同、象雄、东羌女国等国家不断的跟吐蕃人继续交战,让实力锐减的吐蕃根本无力恢复自己的国力,而之前被吐蕃吞并的苏毗、党项等部族也纷纷重新自立。
在这样接连不断的打击下,遭到严重挫折的吐蕃领地和部众数量都在不断的萎缩,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再次恢复到仅仅只占据着雅鲁藏布江谷地时候的样子,虽然囊日论赞依然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是吐蕃对夏国的威胁已经大为降低。
这时夏国已经暂时没时间理会吐蕃,整个吐谷浑故地被夏国全部夺取后,不仅给夏国再次增加了大片的优良草原,甚至这里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从枹罕郡等地可以更好的威胁到临洮、金城等地。
只要夺取了临洮郡,夏军就可以以这里为根基轻易攻打进关中和巴蜀之地,可以说这里就是夏国威胁李唐政权的背后一把利刃,而原本能够跟李唐联合起来的吐蕃失去这里后也被彻底割裂开来。
王泽吸取了隋唐占据吐谷浑时期的教训,当时隋唐政权对待吐谷浑部族不可谓不极为优待,但是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这些忘恩负义的部族立刻就会反咬一口,大肆屠杀河西汉民。
因此在击败吐蕃占领吐谷浑故地后,整个吐谷浑故地的所有部族不是被夏军屠灭,就是不得不在夏国的强令下离开这里,被迁徙到阎浮洲(澳洲)、新青州(新西兰)等地的牧场,在那里有大量的草场需要这些经验丰富的牧奴。
吐谷浑故地虽然相对河西走廊海拔很高,不过还算是大家可以忍受的地方,在夏国官府用大量草场和其他优良条件的吸引下,还是有二十多万夏国牧民自愿报名迁徙到这里。
二十多万牧民散布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依然显得人口极为稀少,不过王泽也不准备再增加本地牧民的人数,毕竟高原上的生态环境还是太容易遭到破坏,只要能够牢牢地掌控住这片土地,牧民少一点就少一点吧。
趁着隋帝国关中之地乱战一团,夏国利用自己在隋帝国内的力量不断鼓动关中的隋帝国民众大批向西逃亡,这些民众大多都被夏国顺着河西走廊安置到了西域各郡和河中之地,那里距离夏国和中原太远,非常缺少民众去充实。
关中的民众大量西逃,河北的民众则是纷纷北逃到滹沱水以北的夏国领地,大河以南的民众纷纷向东出海逃亡,而江淮的隋帝国民众更是纷纷渡江南下,大家都希望能在这乱世中寻找到自己的安乐窝。
随着隋炀帝杨广的死去,维系着隋帝国的最后一根绳索彻底断裂,隋帝国内的战乱全面展开,不仅再是义军四起、盗匪横行,就连大量的地方豪强甚至一些隋帝国的郡县官员都纷纷相互攻伐,企图吞并他人扩充自己的实力。
这时的窦建德在夏军的支持下势力剧增,几乎已经占据了整个大河以北之地,正在与大河以南的瓦岗军、王世充以及河北太行山西面的李唐政权不断争斗,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夺取政权的那一个。
王世充在夺取洛阳占据了河洛之地后,更是后起之秀中比较强大的势力,占据荥阳郡的瓦岗军虽然一时间奈何不得王世充,不过很快李密就将软柿子王薄击败,夺取了王薄手里的淮阳、谯郡、汝南三郡之地。
在张须陀还有杨侗等人被瓦岗军击灭后,王薄原本小日子过得不错,这时见到瓦岗军来抢自己地盘,无奈之下幸好见势不妙逃得快,很快向西夺取了南阳、襄阳一带,并有顺着汉水进一步南下的趋势。
起于彭城的徐圆朗夹在瓦岗军、杜伏威和夏国之间,虽然打不过周边任何一股力量,不过拥有五六万战斗力不错军队的他还是过得比较滋润,虽然扩张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目前谁也不愿意惹他。
相比徐圆朗,纵横江淮的杜伏威就比较牛气,李子通南下消灭了沈法兴,占据了整个江东之地,可是杜伏威却又击败了李子通,夺取了包括江淮、江东以及后世浙江北部的广大富庶地区,甚至还在丹阳郡称帝建立了政权。
李子通被杜伏威击败后率军西逃,在九江、江夏(武昌)一带又迅速发展起来,再次拥有了数万大军,也算得上这一带比较强大的势力,不过跟之前占据江东的时候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随着杜伏威和李子通在江淮之地的战争,大量江淮地区的民众再次纷纷南下,因为过去王泽曾经帮助南朝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哪怕他早就没有再涉足过江南,可是江淮之地的很多民众依然知道只要逃到岭南就能活命。
因此随着北方和长江流域局势的越来越败坏,南下的民众越来越多,这些民众已经不仅是顺着湘水、赣水南下,而是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坚定南下的民众,哪怕是沿海的会稽地区也有大量民众顺着海岸线南下。
岭南在冯氏兄弟愿意归附后,王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不过军权之类的已经不可能全部保留,这里的统治基本上全部照搬夏国本土的样式军政分离,全都是夏国政务院直接管理,军队也是夏国枢密院调遣。
其实王泽也跟冯氏兄弟商议过,可以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封地,让他们带着家人族人到海外继续建立自己的国家,毕竟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他们的祖先也是北燕的建立者之一。
对于王泽建议,冯喧还是很心动的,不过冯盎很是干脆的拒绝了,因为他认为如今的形势下宁为凤尾不为鸡头,在夏国发展下去甚至比自立一国还要好,更何况自己家族跟夏国皇室又是那么的关系密切。
在接到大量民众纷纷逃亡岭南的消息后,岭南的夏国将领和冯氏兄弟都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这里的十余万夏军兵分两路,一路迅速渡过始安郡,顺着湘水先后夺取了零陵、衡山两郡,另一路则是夺取了桂阳郡、和赣水上游的南康郡。
就在岭南夏军行动的同时,还有夷洲的十万夏军迅速整装起来向西渡海先后夺取了永嘉郡和建安郡两地,这样一来夏军已经夺取了江南整个两广、闽浙还有后世湖南和江西两省的南部。
如果再加上后世的整个越南还有南洋群岛,夏国已经将整个南海成功的变成了自己的内海,除了偏处西南地区的益州还没有与夏国接壤外,其他所有的隋帝国疆域都已经被夏国团团包围起来。
在占据住湘水、赣水还有闽浙这些地方后,夏军没有继续北上攻打州郡,他们只是跟各地诸侯协约不得再伤害当地的普通百姓,而且只要帮助那些百姓自由迁徙到夏国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援助,不管是粮食还是兵器都可以获得。
原本隋帝国的民众并不像夏国民众那样养成了迁徙的习惯,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让他们迁徙到海外去生存,那是打死他们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如今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去海外似乎是个不错的注意。
从夏历四十六年击败隋帝国第二次进攻后,一直到之后的两三年里夏国居然从隋帝国又疏散出来数百万人,如果再算算因为战争死伤的人数,到了夏历四十九年的时候隋帝国内部的所有民众已经只有两千万人左右。